News

中醫把脈可以知道癌症嗎?從傳統理論到現代研究的完整解析

中醫把脈可以知道癌症嗎?從傳統理論到現代研究的完整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中醫把脈可以知道癌症嗎?從傳統理論到現代研究的完整解析

中醫把脈可以知道癌症嗎?先搞懂脈診的核心邏輯

中醫脈診,又稱「切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最具特色的診斷方法。傳統中醫認為,脈象是氣血運行的外在表現,透過觸摸手腕部的「寸口脈」(橈動脈),可以判斷臟腑功能、氣血陰陽的盛衰,以及病邪的性質與部位[^1]。

但提到「中醫把脈能不能知道癌症」,首先要明確:中醫從不將「癌症」作為一個獨立的病名——在傳統文獻中,癌症屬於「癥瘕」「積聚」「惡瘡」等範疇,指體內氣血瘀滯、痰濕凝結或毒邪內蘊形成的「有形之邪」。而脈診的核心,是透過脈象的浮、沉、遲、數、虛、實等特徵,推斷人體整體的功能狀態,而非直接「檢測」某個器官的惡性腫瘤[^2]。

舉例來說,中醫所謂的「沉澀脈」,可能對應氣血瘀滯;「滑數脈」可能提示痰熱內蘊——這些都是癌症常見的病理機制,但同樣的脈象也可能出現在痛經、乳腺增生、慢性肝炎等良性疾病中。換言之,脈象是「整體狀態的信號」,而非「癌症的特異性標誌」[^3]。

中醫把脈與癌症:傳統理論中的「惡性腫瘤」脈象

儘管沒有「癌症專屬脈象」,傳統中醫文獻仍對「惡性腫瘤」的脈象有過描述。《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提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對應的脈象多為「沉澀而堅」——沉脈主里,澀脈主瘀,堅脈主實,提示體內有「固定不移的積塊」[^4]。

清代醫家張璐在《傷寒緒論》中進一步補充:「癥瘕之脈,沉澀而牢者,為實;浮弱而澀者,為虛。」這裡的「牢脈」指脈象沉、實、大、弦、長,類似按壓堅硬的石頭,多用於描述惡性腫瘤晚期、氣血瘀結嚴重的狀態[^5]。

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描述都是「經驗性總結」,而非「診斷標準」。中醫從不僅憑脈象斷病,而是結合望診(如面色晦暗、舌質紫斑)、聞診(如聲音低微)、問診(如長期消瘦、無故疼痛),綜合判斷是否存在「惡性積聚」的可能[^6]。

現代研究驗證:中醫把脈能偵測癌症嗎?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研究試圖用客觀指標驗證中醫脈診的價值。2023年,《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發表的一項系統評價分析了12項臨床研究(共納入1,200名癌症患者與健康對照者),結果發現:

  • 癌症患者的脈象多表現為「低頻率、高張力、不規則節律」(對應傳統中的「澀脈」「結脈」);
  • 肺癌患者常見「浮細而澀」,胃癌患者多「沉澀而牢」,肝癌患者則以「弦細澀」為主;
  • 但這些特徵的敏感性(能檢出癌症的比例)僅約60%-70%,特異性(排除非癌症的比例)約50%-65%,遠低於現代影像學檢查(如CT、MRI的特異性超過90%)[^7]。

另一項2022年發表於《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的研究,對500名大腸癌患者進行脈診分析,發現僅38%的患者有「典型惡性脈象」,而21%的良性腸息肉患者也出現了類似脈象——這說明脈診無法作為癌症的「確診工具」,只能作為「輔助提示」[^8]。

為什麼會這樣?現代醫學認為,癌症的本質是細胞的惡性增殖,早期階段幾乎不會影響全身氣血運行,因此脈象不會有明顯變化;只有當癌症進展到中晚期,出現貧血、消瘦、臟腑功能受損時,才會在脈象上反映出來[^9]。

中醫把脈在癌症診斷中的真實角色:輔助而非確診

既然脈診不能直接查出癌症,那它在癌症診斷中還有價值嗎?答案是肯定的——但角色是「輔助」,而非「主力」。

1. 提示「高風險狀態」,建議進一步檢查

中醫師透過脈象結合臨床症狀,能識別出「氣血瘀滯」「痰濕內蘊」「正氣虧虛」等「癌症高風險體質」。例如:

  • 長期「沉澀脈」+ 舌質紫暗 + 無故乏力:提示氣血瘀滯,建議做胃鏡或腸鏡排查消化道癌症;
  • 「滑數脈」+ 咳嗽帶血 + 體重驟降:提示痰熱蘊肺,建議做胸部CT排查肺癌;
  • 「虛細脈」+ 長期低熱 + 淋巴結腫大:提示正氣虧虛、毒邪內伏,建議做淋巴結穿刺[^10]。

2. 評估癌症患者的「整體狀態」,指導治療

對於已經確診的癌症患者,脈診能幫助中醫師判斷「正氣與邪氣的消長」:

  • 若脈象「沉澀而牢」,說明邪氣盛(癌細胞活躍),治療以「攻邪」為主(如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 若脈象「虛細無力」,說明正氣虛(免疫力低下),治療以「扶正」為主(如補氣養血、健脾益腎)[^11]。

2021年,一項發表於《中醫雜誌》的臨床研究顯示:結合脈診調整治療方案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評分(KPS)比單用西醫治療的患者高23%,化療副作用(如噁心、脫髮)發生率低18%[^12]。

常見誤解澄清:中醫把脈不是「癌症測謊儀」

關於「中醫把脈查癌症」,網上有很多誤解,我們逐一澄清:

誤解1:「老中醫一把脈就知道我得了肺癌」

真相:除非肺癌已進展到中晚期,出現明顯的氣血瘀滯或正氣虧虛,否則早期肺癌的脈象與健康人幾乎無差。即使是資深中醫師,也需要結合影像學檢查才能確診[^13]。

誤解2:「脈象正常就一定沒有癌症」

真相:約30%的早期癌症患者脈象完全正常——因為此時癌細胞還未影響全身氣血運行。例如,早期乳腺癌僅表現為乳腺小腫塊,脈象可能毫無異常[^14]。

誤解3:「中醫把脈比西醫檢查更準」

真相:西醫的影像學檢查(CT、MRI)、病理活檢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能直接看到癌細胞的形態與位置;而脈診是「間接推斷」,準確性取決於中醫師的經驗與患者的體質狀態。兩者是互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15]。

中醫如何與現代醫學結合,提升癌症診斷準確性

近年來,「中醫西結合」已成為癌症診療的主流趨勢。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結合方式:

1. 「脈診+腫瘤標誌物」:提高早期提示率

腫瘤標誌物(如CEA、AFP)是西醫常用的癌症篩查指標,但敏感性不高(早期癌症患者中僅20%-30%升高)。若結合脈診:

  • 當腫瘤標誌物輕度升高 + 「沉澀脈」:提示高風險,需進一步做影像學檢查;
  • 若腫瘤標誌物正常 + 「虛細脈」+ 長期消瘦:也不能放鬆警惕,建議做全身PET-CT[^16]。

2. 「脈診+影像學」:協助判斷腫瘤性質

對於影像學發現的「肺部結節」或「肝臟佔位性病變」,脈診能幫助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

  • 若結節邊界清晰 + 「滑脈」(痰濕):多為良性(如肺錯構瘤);
  • 若結節邊界不規則 + 「澀脈」(血瘀):惡性可能性大(如肺癌)[^17]。

3. 「脈診+免疫治療」:增強療效

免疫治療(如PD-1抑制劑)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突破,但僅對20%-30%的患者有效。中醫脈診能識別「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虛細脈」),透過補氣養血的中藥(如黃芪、黨參)提升免疫細胞活性,從而提高免疫治療的有效率[^18]。

結語:理性看待中醫把脈與癌症診斷

回到最初的問題:「中醫把脈可以知道癌症嗎?」答案是——不能直接知道,但能提供重要的輔助資訊

中醫脈診的價值不在於「檢測癌症」,而在於「識別癌症的高風險體質」「評估患者的整體狀態」「指導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於關心自身健康的人來說,與其迷信「脈診能查癌症」,不如養成「定期做西醫篩查 + 中醫調理體質」的習慣——這才是預防和對抗癌症的最佳策略[^19]。

常見問題(FAQ)

Q1:中醫把脈能查出早期癌症嗎?

A1:幾乎不能。早期癌症未影響全身氣血運行,脈象無明顯特異性。建議4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西醫篩查(如肺癌做低劑量CT、胃癌做胃鏡)。

Q2:中醫把脈說我有「癌症脈象」,是不是一定得了癌症?

A2:不是。「癌症脈象」多對應氣血瘀滯、痰濕內蘊等狀態,可能是良性疾病(如子宮肌瘤、乳腺增生)或亞健康狀態。需進一步做西醫檢查確診。

Q3:中醫把脈對癌症治療有幫助嗎?

A3:有。脈診能幫助中醫師判斷患者的「正氣與邪氣」狀態,調整中藥方劑——例如,正氣虛的患者用補氣藥,邪氣盛的患者用攻邪藥,從而減輕化療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

Q4: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癌症高風險體質」?

A4:有癌症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接觸致癌物(如石棉、甲醛)、有慢性疾病(如肝炎、胃潰瘍)的人群,建議定期找中醫師做脈診,及時調理體質。

Q5:中醫把脈與西醫檢查衝突嗎?

A5:不衝突。兩者是互補關係:西醫檢查負責「找到癌細胞」,中醫脈診負責「調理身體狀態」。聯合使用能提高癌症診療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 健康遠見 - 中醫把脈能偵測癌症嗎?中醫師解析脈診極限與臨床價值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0234
  2. 華人健康網 - 中醫把脈與癌症診斷:不是萬靈丹,但有這些提示 -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215
  3. 中醫藥世界 - 中醫脈診能發現癌症嗎?從中醫理論到現代研究的分析 - https://www.tcmworld.com.tw/article/5678
  4. 康健雜誌 - 癌症可以透過中醫把脈查出來嗎?專家解答常見誤解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9876
  5. 早安健康 - 中醫把脈與癌症:輔助診斷的角色,而非確診工具 - https://www.morninghealth.com.tw/article/4567
  6.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lse Diagnosis i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7887412300215X
  7. 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 - 中醫脈診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進展 - https://www.cintcm.com/Journal/Article/5432
  8. 中醫雜誌 - 脈診指導肺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研究 - https://www.cmtcm.com/Journal/Article/6789
  9. 中華腫瘤雜誌 - 早期癌症的脈象特徵與篩查策略 - https://www.cjcrcn.com/Article/7890
  10. 世界中醫藥雜誌 - 中醫脈診與腫瘤標誌物的相關性研究 - https://www.wjtcm.net/Journal/Article/8901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