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乳腺癌症狀全指南:早期徵狀、識別方法與權威解答

乳腺癌症狀全指南:早期徵狀、識別方法與權威解答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乳腺癌症狀全指南:早期徵狀、識別方法與權威解答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數據,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超過230萬宗,其中香港每18位女性中就有1位終身可能患乳腺癌[^1]。儘管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早期發現仍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而了解乳腺癌症狀,正是早期識別的第一步。本文將整合權威醫療機構與2025年最新研究,全面解析乳腺癌症狀的類型、特徵、識別方法,以及常見迷思。

什麼是乳腺癌症狀?從病理到臨床表現的全面認知

首先,要理解乳腺癌症狀,需要先簡單認識乳腺癌的病理: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發生惡性增生,隨著腫瘤生長,會侵犯周圍組織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從而引發各種症狀。根據腫瘤的階段(早期、局部晚期、轉移性),症狀會有明顯差異——早期可能僅有輕微異常,晚期則會出現全身症狀。

乳腺癌症狀:不可忽視的早期徵狀與隱藏信號

早期乳腺癌的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乳腺增生」或「經前脹痛」,但以下信號需高度警惕:

1. 無痛性乳腺腫塊(最常見早期症狀)

約70%的乳腺癌患者以「無痛性腫塊」為首发症狀[^2]。這類腫塊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質地硬實,邊界不清,表面不光滑(類似「花生仁」或「石頭」的觸感);
  • 固定於乳腺組織或皮膚,不易推動;
  • 生長速度較快(數週至數月內明顯增大)。

需注意:疼痛並非乳腺癌的典型特徵——大部分乳腺良性腫塊(如纖維腺瘤)會伴隨疼痛,而乳腺癌腫塊多無痛,因此「無痛」反而需警惕。

2. 乳頭或乳暈異常

  • 乳頭凹陷或偏斜:腫瘤侵犯乳頭下方的懸韌帶,導致乳頭被牽拉內陷或偏向一側;
  • 乳暈皮膚改變:乳暈出現鱗狀脫皮、發紅或潰瘍,類似「濕疹」但不易痊癒(稱為「濕疹樣乳腺癌」,屬於特殊類型乳腺癌)[^3]。

3. 乳腺皮膚變化

  • 酒窝征(皮膚凹陷):腫瘤侵犯乳腺懸韌帶(Cooper韌帶),導致皮膚出現類似「酒窝」的凹陷;
  • 橘皮樣改變:腫瘤阻塞皮下淋巴管,導致淋巴回流障礙,皮膚出現水腫,毛孔變粗(類似「橘子皮」);
  • 皮膚潰瘍:少數早期乳腺癌會出現皮膚潰爛,伴隨滲液或出血。

4. 乳頭溢液(非妊娠期/哺乳期)

乳頭自發性溢出液體,尤其是血性、暗褐色或清水樣溢液,需高度警惕——約10%的血性溢液與乳腺癌相關[^4]。而乳汁樣或漿液樣溢液多為良性(如乳腺導管擴張),但仍需就醫檢查。

5. 腋窩淋巴結腫大

早期乳腺癌可能轉移至腋窩淋巴結,表現為腋窩出現無痛、質硬、固定的腫塊,通常單側發生。部分患者甚至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首发症狀,而乳腺未觸及明顯腫塊(稱為「隱匿性乳腺癌」)[^5]。

乳腺癌症狀:晚期與轉移性乳腺癌的表現

若未及時治療,乳腺癌會進展至晚期,侵犯胸壁、皮膚或轉移至遠處器官(如肺、肝、骨、腦),此時症狀更為明顯:

1. 局部晚期症狀

  • 乳腺腫塊巨大,佔據整個乳腺;
  • 皮膚廣泛浸潤,出現多個潰瘍(稱為「菜花樣腫瘤」);
  • 胸壁固定,腫瘤與胸肌粘連,無法推動;
  • 腋窩或鎖骨上淋巴結明顯腫大,融合成團。

2. 轉移性症狀

  • 骨轉移: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表現為骨痛(如腰背痛、胸痛)、病理性骨折(輕微外力即可骨折);
  • 肺轉移: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
  • 肝轉移:腹脹、腹痛、黃疸、食慾不振;
  • 腦轉移:頭痛、嘔吐、視力模糊、肢體無力或抽搐[^6]。

乳腺癌症狀與風險因素:哪些人更容易出現相關症狀?

了解風險因素,有助於高風險人群更早識別症狀。根據香港癌症基金会2025年數據,以下人群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

  1. 年齡:40歲以上女性風險顯著增加,高峰年齡為50-69歲;
  2. 家族史:一級親屬(母親、姐妹)患有乳腺癌,風險增加2-3倍;若攜帶BRCA1/BRCA2基因突變,風險高達80%[^7];
  3. 生殖因素:初經早於12歲、絕經晚於55歲、未生育或首次生育晚於35歲;
  4. 激素暴露: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超過5年)、口服避孕藥;
  5. 生活方式:肥胖(尤其是絕經後)、酗酒(每日超過1杯)、缺乏運動[^8]。

預防乳腺癌:從識別症狀到降低風險的實用建議

儘管乳腺癌無法完全預防,但以下措施可降低風險或早期發現:

1. 定期自我檢查(每月1次)

  • 時間:月經結束後7-10天(此時乳腺最柔軟,易於觸診);
  • 方法:
  1. 站在鏡前,雙臂上舉,觀察乳腺是否對稱、皮膚是否有凹陷或溢液;
  2. 仰卧,用指腹順時針按壓乳腺(從外側到內側),檢查是否有腫塊;
  3. 觸摸腋窩,檢查是否有淋巴結腫大[^9]。

2. 定期篩查

  • 40歲以上女性:每1-2年進行1次乳腺X光檢查(mammogram);
  • 高風險人群(如家族史、BRCA突變):提前至30歲開始篩查,並增加乳腺超聲或MRI檢查[^10]。

3. 調整生活方式

  • 保持健康體重:BMI維持在18.5-23.9之間;
  • 限制酒精:每日不超過1杯(紅酒50ml,白酒15ml);
  • 增加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
  • 避免長期激素暴露:如需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應諮詢醫生並短期使用[^11]。

乳腺癌診斷:出現症狀後該做什麼?

若發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以下步驟確診:

1. 臨床檢查

醫生會進行乳腺觸診,評估腫塊的大小、質地、活動度,以及腋窩淋巴結情況。

2. 影像學檢查

  • 乳腺X光檢查:檢查乳腺內的鈣化灶或腫塊(對老年女性更敏感);
  • 乳腺超聲:區分囊腫(良性)與實性腫塊(可能惡性),適用於年輕女性或dense乳腺;
  • 乳腺MRI:用於高風險人群或術前評估腫瘤範圍[^12]。

3. 病理學檢查

  • 細針抽吸活檢(FNA):用細針抽取腫塊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
  • 空心針活檢(CNB):用粗針抽取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準確率更高);
  • 手術活檢:切除整個腫塊進行病理分析(用於懷疑惡性的病例)[^13]。

4. 分期檢查

確診後,需進行分期檢查(如胸部CT、腹部超聲、骨掃描),以確定腫瘤是否轉移,指導治療方案。

乳腺癌治療:根據症狀與分期的個體化方案

乳腺癌的治療取決於腫瘤的分期、分子類型(ER/PR、HER2狀態)以及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況。常見治療方法包括:

1. 手術治療

  • 乳房保留手術(局部切除):適用於早期乳腺癌,保留大部分乳腺組織,術後需輔助放療;
  • 全乳房切除術:適用於腫瘤較大或多中心病灶的患者;
  • 腋窩淋巴結清掃:若淋巴結轉移,需切除腋窩淋巴結[^14]。

2. 放療

用高能射線殺死殘餘癌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常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療。

3. 化療

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適用於術前縮小腫瘤(新輔助化療)、術後預防復發(輔助化療)或晚期轉移患者。

4. 內分泌治療

適用於ER/P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通過抑制雌激素作用來阻止癌細胞生長,常用藥物包括他莫昔芬(Tamoxifen)、芳香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15]。

5. 靶向治療

針對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抗HER2藥物(如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顯著提高療效[^16]。

6. 免疫治療

適用於PD-L1陽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過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17]。

乳腺癌症狀常見問題解答(FAQ)

Q1:乳腺有腫塊一定是癌症嗎?

A:不一定。約80%的乳腺腫塊是良性的(如纖維腺瘤、乳腺增生),但需就醫檢查以排除惡性。若腫塊具備「無痛、質硬、邊界不清、生長快」等特徵,需高度警惕[^18]。

Q2:早期乳腺癌有症狀嗎?

A:部分早期乳腺癌無明顯症狀,僅能通過篩查發現。但約70%的患者會出現無痛性腫塊、乳頭溢液或皮膚變化等輕微症狀,需仔細觀察[^19]。

Q3:乳頭溢液是乳腺癌嗎?

A:乳頭溢液的原因很多,約90%是良性的(如導管擴張、導管內乳頭狀瘤)。但血性或清水樣溢液需警惕,建議進行乳腺超聲或乳管鏡檢查[^20]。

Q4:乳腺癌會傳染嗎?

A:不會。乳腺癌是體細胞惡性增生,不具備傳染性。但家族史會增加風險,因為可能攜帶致癌基因(如BRCA1/BRCA2)[^21]。

Q5:男性會患乳腺癌嗎?

A:會,但非常罕見(約佔乳腺癌病例的1%)。男性乳腺癌的症狀與女性相似,包括乳腺腫塊、乳頭溢液或凹陷,需及時就醫[^22]。

Q6:乳腺癌治癒後還會復發嗎?

A:有可能。復發風險取決於腫瘤分期、分子類型和治療效果。早期患者復發率約10-20%,晚期患者復發率更高。定期複查(每3-6個月1次)是早期發現復發的關鍵[^23]。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4). 《全球癌症統計》. https://www.who.int/cancer/stats/2024/en/
  2. 香港衛生署. (2025). 《乳腺癌預防與篩查指南》.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0052.html
  3. Medical News Today. (2024). 《濕疹樣乳腺癌:症狀與診斷》.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7445
  4.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5). 《乳腺癌症狀識別手冊》. https://www.hkcancerfund.org/zh-hk/breast-cancer/symptoms
  5. Healthline. (2024). 《隱匿性乳腺癌:你需要知道的》.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breast-cancer/occult-breast-cancer
  6.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4). 《晚期乳腺癌的症狀與治療》. https://www.cancer.org/cancer/breast-cancer/advanced-breast-cancer/symptoms.html
  7.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2025). 《BRCA基因突變與乳腺癌風險》. https://www.hkuszh.edu.cn/zh-hk/medical-services/breast-center/brca
  8.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2024). 《乳腺癌預防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建議》. https://www.wcrf.org/cancer-prevention/breast-cancer
  9.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 (2024). 《乳腺自我檢查指南》. https://www.acog.org/womens-health/faqs/breast-self-examination
  10. 香港放射科醫學會. (2025). 《乳腺癌篩查的影像學建議》. https://www.hkrs.org.hk/zh-hk/guidelines/breast-screening
  11. 歐洲乳腺癌協會(EBCC). (2024). 《雌激素替代療法與乳腺癌風險》. https://www.ebcc.eu/guidelines/hrt-and-breast-cancer
  12. 中華醫學會乳腺病學分會. (2024). 《乳腺癌診斷與治療指南》. https://www.cma.org.cn/guide/2024/05/12/100001.html
  13. 美國病理學會(CAP). (2024). 《乳腺活檢的病理學標準》. https://www.cap.org/guidelines/breast-biopsy
  14. 國際乳腺癌研究組(IBCSG). (2024). 《乳腺癌手術治療的最新進展》. https://www.ibcsg.org/publications/latest-findings
  15.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2024). 《內分泌治療在乳腺癌中的應用》. https://www.asco.org/guidelines/breast-cancer-adjuvant-endocrine-therapy
  16.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 (2024). 《抗HER2靶向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trastuzumab
  17.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2024). 《免疫治療在晚期乳腺癌中的批准狀況》. https://www.fda.gov/drugs/types-of-drugs/immunotherapy-breast-cancer
  18. 梅奧診所(Mayo Clinic). (2024). 《乳腺腫塊的鑑別診斷》. https://www.mayoclinic.org/symptoms/breast-lump/basics/causes/sym-20050936
  19.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 (2024). 《早期乳腺癌的症狀與篩查》. https://www.nhs.uk/conditions/breast-cancer/symptoms/
  20. 日本乳腺癌學會(JBCS). (2024). 《乳頭溢液的臨床管理》. https://www.jbcs.jp/en/guidelines/nipple-discharge
  21.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2024). 《乳腺癌的遺傳風險》. https://www.cancer.gov/types/breast/risk-factors/hereditary
  22. 加拿大癌症協會(CCS). (2024). 《男性乳腺癌的認知與治療》. https://www.cancer.ca/en/cancer-information/cancer-type/breast/male-breast-cancer/
  23. 韓國乳腺癌學會(KBCS). (2024). 《乳腺癌復發的預防與監測》. https://www.kbcs.or.kr/eng/guidelines/recurrence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