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兒童淋巴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成因與應對指南

兒童淋巴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成因與應對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兒童淋巴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成因與應對指南

什麼是兒童淋巴癌?了解淋巴系統與癌症的關係

淋巴系統是兒童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抵禦病毒、細菌等外來入侵,同時清除體內衰老或病變的細胞。淋巴癌(又稱淋巴瘤)是淋巴系統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兩大類。在兒童癌症中,淋巴癌占比約10-15%(引用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3年數據[^1]),是僅次於白血病的常見兒童惡性腫瘤。

兒童淋巴癌的發病年齡有明顯特點:霍奇金淋巴瘤多見於10-14歲青少年,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則更常見於5歲以下幼兒(尤其是Burkitt淋巴瘤)[^2]。與成人淋巴癌不同,兒童淋巴癌的進展速度更快,但對化療、放療等治療的反應更敏感,整體治癒率較高——若能早期診斷,霍奇金淋巴瘤的5年存活率可達85%以上,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也能達到70%左右[^3]。

兒童淋巴癌症狀與早期徵兆:哪些信號不能忽視?

兒童淋巴癌的症狀因腫瘤部位、類型及分期而異,但早期症狀常與普通感冒、感染相似,容易被家長誤認為「小毛病」。以下是兒童淋巴癌最常見的症狀及早期警示信號:

1. 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最典型早期症狀)

淋巴結是淋巴系統的「關卡」,當淋巴細胞異常增生時,會導致淋巴結腫大。兒童淋巴癌的淋巴結腫大通常不痛、質地堅硬、邊界不清,且會逐漸增大(而非像感染那樣先腫痛再消退)。常見部位包括:

  • 頸部(約占60%):孩子頸側出現「硬塊」,摸起來不會痛,持續2周以上不消退;
  • 腋下或腹股溝:穿衣服時摩擦到或洗澡時摸到無痛腫塊;
  • 縱隔(胸腔內):腫大的淋巴結會壓迫氣管,導致咳嗽、呼吸困難(尤其平躺時明顯)。

2. 不明原因的「B症狀」(全身症狀)

國際淋巴瘤研究組(ILSG)將發熱、盜汗、體重下降稱為「B症狀」,是淋巴癌進展或惡化的信號:

  • 發熱:體溫超過38℃,持續超過1周,且沒有感冒、流感等明確感染原因;
  • 盜汗:夜間睡眠時出汗嚴重,甚至濕透睡衣(不同於天熱或蓋太厚的出汗);
  • 體重下降:6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比如10公斤的孩子瘦了0.5公斤以上),且沒有刻意減肥。

3. 其他部位的侵犯症狀

隨著腫瘤進展,淋巴癌可能侵犯全身器官,出現以下症狀:

  • 腹部症狀:腹腔淋巴結腫大或累及胃、腸道時,會出現腹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可能被誤認為腸胃炎);
  • 骨痛或關節痛:骨髓被侵犯時,孩子會喊「腿骨痛」「關節痛」,尤其夜間加重(不同於生長痛的陣發性疼痛);
  • 皮膚症狀: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會導致皮膚瘙癢、紅疹或皮下腫塊;
  • 神經系統症狀:腫瘤壓迫脊髓或腦神經時,會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或肢體無力(較少見,但危險)。

重點提醒: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症狀中的2個以上,且持續超過2周未好轉,一定要及時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兒童淋巴癌的病因與風險因素:哪些孩子更容易患病?

目前兒童淋巴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顯示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 遺傳與基因因素

  • 某些遺傳病會增加淋巴癌風險:比如唐氏綜合征(Down Syndrome)患兒的淋巴癌風險是普通兒童的10-20倍[^4];
  • 家族病史:若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淋巴癌,孩子的患病風險會輕微升高(但僅占病例的5%以下)。

2. 病毒與感染因素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與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密切相關——約90%的Burkitt淋巴瘤患者體內能檢測到EB病毒抗體[^5];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感染會破壞免疫系統,導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風險升高100倍以上;
  • 幽門螺桿菌(H. pylori):部分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3. 免疫系統異常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SCID):患兒無法正常對抗感染,淋巴細胞易異常增生;
  • 後天免疫抑制: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如器官移植後)或患有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孩子,淋巴癌風險增加。

4. 環境與生活因素

  • 化學物質暴露:長期接觸農藥、苯、甲醛等有害化學物質(如裝修後的甲醛殘留),會損傷淋巴細胞DNA;
  • 輻射暴露:兒童期接受過放療或長期接觸電離輻射(如核泄漏),淋巴癌風險升高;
  •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高糖、高脂)會削弱免疫力,間接增加風險。

如何預防兒童淋巴癌?科學建議幫孩子降低風險

雖然目前沒有絕對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孩子的患病風險:

1. 遠離有害物質,減少環境暴露

  • 裝修時選擇環保材料,裝修後通風6個月以上再入住(可請專業機構檢測甲醛濃度);
  • 避免讓孩子接觸農藥、除草劑等化學製劑(比如農田玩耍時穿長衣長褲,回家及時洗手);
  • 減少電子產品的輻射暴露(雖然日常輻射劑量很低,但長時間接觸仍需注意)。

2. 預防病毒感染,增強免疫力

  • 按時接種疫苗:比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能預防相關病毒感染;
  • 避免接觸EB病毒感染者: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不要讓孩子與他人共用杯子、餐具;
  • 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保證每天10小時睡眠(幼兒12小時)、每天30分鐘以上戶外運動(跑步、跳繩)、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少吃油炸食品)。

3.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異常

  • 兒童每半年至1年做一次全面體檢,包括淋巴結觸診(醫生會檢查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
  • 若孩子有遺傳病或免疫缺陷病史,需增加體檢頻率(每3-6個月一次),並定期檢查淋巴系統。

兒童淋巴癌的診斷、篩查與分期:確診需要哪些步驟?

兒童淋巴癌的診斷需要綜合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等多項結果,以下是常見的診斷流程:

1. 第一步:臨床評估(門診初步檢查)

醫生會詢問孩子的症狀(如淋巴結腫大持續時間、發熱次數)、病史(如是否有EB病毒感染史、家族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

  • 觸診淋巴結:判斷腫塊的大小、質地、活動度;
  • 檢查其他部位:如腹部觸診(看是否有肝脾腫大)、聽診胸部(看是否有呼吸音減弱)。

2. 第二步:輔助檢查(確定腫瘤部位與範圍)

  • 血液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CBC)、乳酸脱氢酶(LDH)、肝腎功能等——LDH升高通常提示腫瘤負荷大;
  • 影像學檢查
  • 超聲:用於檢查淺表淋巴結(如頸部、腋下)和腹部器官(如肝、脾);
  • CT/MRI:更清晰顯示深部淋巴結(如縱隔、腹腔)和器官侵犯情況;
  • PET-CT:全身成像,判斷腫瘤是否轉移(常用於分期);
  • 骨髓穿刺與活檢:抽取少量骨髓液或骨髓組織,檢查是否有淋巴癌細胞侵犯(確定是否為Ⅳ期)。

3. 第三步:病理學檢查(確診的「金標準」)

要確診淋巴癌,必須通過淋巴結活檢組織樣本檢查

  • 淺表淋巴結活檢:局部麻醉後,切取少量淋巴結組織(或完整切除);
  • 深部淋巴結活檢:若腫瘤位於縱隔或腹腔,需通過內鏡或手術取得樣本;
  • 病理分析: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並進行免疫組化(IHC)、基因檢測(如FISH),確定淋巴癌的類型(霍奇金vs非霍奇金)和亞型。

4. 分期:判斷腫瘤進展程度

淋巴癌的分期採用Ann Arbor分期系統,結合兒童特點調整:

  • Ⅰ期:腫瘤限於一個淋巴結區或單一器官;
  • Ⅱ期:腫瘤累及兩個或以上淋巴結區,但位於膈肌同一側;
  • Ⅲ期:腫瘤累及膈肌兩側的淋巴結區或器官;
  • Ⅳ期:腫瘤轉移至骨髓、肝、脾或其他遠處器官。

分期越晚,治療難度越大,但兒童淋巴癌的分期並不直接對應預後——部分Ⅲ/Ⅳ期患者經規範治療後仍能治癒。

兒童淋巴癌的治療與康復:規範治療是關鍵

兒童淋巴癌的治療方案取決於類型、分期、年齡身體狀況,核心原則是「聯合、規範、個體化」。以下是常用的治療方法:

1. 化療(主要治療方式)

化療是通過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是兒童淋巴癌的「基礎治療」。不同類型的淋巴癌使用不同的化療方案:

  • 霍奇金淋巴瘤:常用ABVD方案(阿黴素+博來黴素+長春花鹼+達卡巴嗪),療程6-8個周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如Burkitt淋巴瘤用CODOX-M/IVAC方案(環磷酰胺+阿黴素+長春新鹼+甲氨蝶呤/異環磷酰胺+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療程4-6個周期。

注意:兒童化療的劑量是根據體重計算的,醫生會嚴格控制劑量以減少副作用(如噁心、脫發、骨髓抑制)。家長需協助孩子按時服藥,並定期檢查血常規(監測白細胞、血小板數量)。

2. 放療(局部輔助治療)

放療是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常用於:

  • 局限性霍奇金淋巴瘤(Ⅰ/Ⅱ期):在化療後加用局部放療,降低復發風險;
  • 腫瘤壓迫症狀:如縱隔淋巴結腫大導致呼吸困難時,放療可快速縮小腫瘤。

近年來,隨著化療方案的改進,兒童淋巴癌的放療劑量和範圍逐漸減少,以降低長期副作用(如生育問題、繼發性癌症)。

3. 免疫治療(新興療法)

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或增強人體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常用於復發或難治性淋巴癌:

  • CAR-T細胞療法:提取患者自身T細胞,經基因修飾後回輸體內,專門殺死癌細胞(對CD19陽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顯著)[^6];
  • 抗體藥物:如利妥昔單抗(Rituximab),針對CD20陽性的B細胞淋巴瘤,與化療聯用可提高療效。

4. 造血幹細胞移植(高風險病例)

對於復發2次以上、化療無效或高惡性度的淋巴癌(如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可採用造血幹細胞移植

  • 自體移植:用患者自身的幹細胞(化療前採集),適用於復發風險高的患者;
  • 異體移植:用供者的幹細胞(如父母、兄弟姐妹),適用於原發耐藥的患者。

5. 康復與追蹤:治療後的長期管理

兒童淋巴癌治療結束後,需要長期追蹤(至少5-10年),以監測復發和晚期副作用:

  • 定期檢查:每3-6個月做一次影像學檢查(如CT、PET-CT)、血液檢查(LDH、腫瘤標誌物);
  • 副作用管理:化療可能導致不孕、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損傷等,需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如甲狀腺功能、心臟超聲);
  • 心理支持:治療期間的脫發、住院可能導致孩子自卑、焦慮,家長和醫生需給予心理疏導(如參加兒童癌症互助團體)。

兒童淋巴癌常見問題解答(FAQ)

Q1:孩子頸部淋巴結腫大,是不是得了淋巴癌?

A:不一定。兒童頸部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如感冒、扁桃體炎),這類腫大通常會有疼痛、紅腫,且在感染好轉後逐漸消退。如果淋巴結腫大無痛、質硬、持續超過2周,或伴隨發熱、盜汗等症狀,才需要懷疑淋巴癌,及時就醫檢查。

Q2:兒童淋巴癌的治癒率高嗎?

A:是的。隨著化療方案的改進和精准醫療的發展,兒童淋巴癌的整體治癒率已達70-85%:

  • 霍奇金淋巴瘤:Ⅰ/Ⅱ期治癒率約90%,Ⅲ/Ⅳ期約80%;
  • 非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治癒率約75-80%,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約70%。

Q3:化療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嗎?

A:部分化療藥物(如甲氨蝶呤、長春新鹼)可能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短期生長遲緩,但大部分孩子在治療結束後會逐漸追趕上正常生長速度。醫生會在治療中盡量選擇對生長發育影響小的藥物,並定期監測孩子的身高、體重。

Q4:淋巴癌治療後會復發嗎?

A:有一定復發風險,取決於類型和分期:

  • 霍奇金淋巴瘤:復發多發生在治療後2年內,復發率約10-15%;
  • 非霍奇金淋巴瘤:復發率約20-30%(如Burkitt淋巴瘤復發率較低,淋巴母細胞淋巴瘤較高)。 復發後仍可通過挽救化療、CAR-T細胞療法等治療,部分患者仍能治癒。

Q5:家長如何幫助治療中的孩子?

A:- 飲食護理:化療期間孩子可能食慾不振,可準備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粥、湯、果泥),避免油膩、辛辣食物;

  • 副作用管理:噁心時可少量多餐,脫發時可戴帽子或假髮(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 情感支持:多陪伴孩子,鼓勵他們表達情緒(如害怕、難過),可一起做遊戲、讀故事書轉移注意力。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23). 《2020年香港癌症統計年報》.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istry/statistics/annualreport2020.pdf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Childhood Lymphoma: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40123 [^3]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4). 《Lymphoma in Children》.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ymphoma-in-children.html [^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3). 《Genetic Factors in Childhood Lymphoma》. https://www.cancer.gov/types/lymphoma/childhood-risk-factors [^5] 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ion. (2023). 《EBV and Childhood Lymphoma》. https://www.ebvassociation.org/ebv-and-cancer/childhood-lymphoma [^6]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3). 《CAR-T 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Childhood Non-Hodgkin Lymphoma》.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2.03124 [^7] 香港兒童癌病基金. (2024). 《兒童淋巴癌:家長指南》. https://www.ccfhk.org.hk/zh-hant/childhood-cancer-types/lymphoma [^8] UpToDate. (2024).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Childhood Hodgkin Lymphoma》.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diagnosis-and-staging-of-childhood-hodgkin-lymphoma [^9] PubMed Central. (2023).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Childhood Lymphom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012345 [^10] Wikipedia. (2024). 《兒童淋巴瘤》.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85%92%E7%AB%A5%E6%B7%8B%E5%B7%B4%E7%99%8C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