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前列腺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辨別方法與就醫指引

前列腺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辨別方法與就醫指引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前列腺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辨別方法與就醫指引

什麼是前列腺癌?與前列腺癌症狀的關係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位於膀胱下方,負責分泌前列腺液(構成精液的一部分)。前列腺癌是源於前列腺細胞的惡性腫瘤,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肺癌)[^1]。由於前列腺的位置較深,早期癌細胞生長緩慢,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導致許多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了解前列腺癌症狀的演變,是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關鍵。

前列腺癌症狀:從早期到晚期的階段性表現

前列腺癌的症狀與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轉移密切相關。根據病情進展,可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三個階段,症狀表現差異顯著。

早期前列腺癌:幾乎無症狀的「沉默殺手」

早期前列腺癌(TNM分期T1-T2期)的腫瘤局限於前列腺內,尚未侵犯周圍組織或轉移。此階段幾乎沒有自覺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微的排尿不適,但往往被誤認為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或前列腺炎,容易忽視[^2]。

  • 可能的輕微症狀:尿流變細、排尿次數略增(尤其夜尿)、排尿後殘尿感。
  • 為什麼無症狀?:前列腺癌早期生長緩慢,且前列腺位於盆腔深處,腫瘤未壓迫周圍神經或器官時,不會引發明顯不適。

中期前列腺癌:逐漸浮現的局部症狀

當腫瘤增大並侵犯前列腺包膜或周圍組織(TNM分期T3-T4期),會出現明顯的局部症狀,主要與排尿障礙和盆腔疼痛有關:

  1. 排尿困難加劇:尿流變細、尿頻(夜尿3次以上)、尿急、尿瀦留(無法自行排尿),甚至出現血尿(尿液帶血或血塊)[^3]。
  2. 盆腔或會陰部疼痛:腫瘤侵犯前列腺周圍的神經或精囊時,會引起會陰部、陰囊、下腹或腰骶部的鈍痛或脹痛,久坐或排便時加劇。
  3. 性功能障礙:部分患者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ED)或射精疼痛,可能與腫瘤壓迫血管或神經有關。

晚期前列腺癌:轉移後的全身表現

當癌細胞轉移至淋巴結、骨骼、肝、肺等遠處器官(TNM分期M1期),會出現全身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骨轉移症狀:前列腺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骨骼(尤其是脊椎、骨盆、肋骨),表現為劇烈骨痛、病理性骨折(輕微外傷即骨折)、脊髓壓迫(導致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4]。
  • 淋巴結轉移症狀:腹股溝或盆腔淋巴結腫大,可能引起下肢水腫。
  • 全身症狀:體重驟降、貧血、乏力、食慾不振、發熱(癌性發熱),晚期患者可能出現惡病質(極度消瘦、虛弱)。

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哪些人容易出現症狀?

前列腺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顯示以下因素會增加患病風險,進而可能出現相關症狀:

  1. 年齡:年齡是最大的風險因素,超過70%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50歲以下罕見[^5]。
  2. 遺傳與家族史: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父親或兄弟患病),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的2-3倍;若有2名以上直系親屬患病,風險升至5-10倍[^6]。
  3. 種族:非洲裔美國男性的發病率最高,亞裔男性相對較低,但近年來亞洲地區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可能與飲食西化有關)[^7]。
  4. 飲食與生活習慣:高動物脂肪飲食(如紅肉、奶油)、缺乏運動、肥胖(BMI≥30)會增加風險;相反,富含蔬果(尤其是西蘭花、番茄)、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飲食可能降低風險[^8]。
  5. 激素水平:前列腺癌的生長依賴雄激素(如睾酮),長期使用雄激素類藥物或患有雄激素過多症的男性風險較高[^9]。

如何預防前列腺癌?降低症狀發生的關鍵

儘管前列腺癌無法完全預防,但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可顯著降低患病風險,延緩症狀出現:

1. 調整飲食結構

  • 減少紅肉與飽和脂肪攝入:避免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選擇瘦肉(如雞肉、魚肉)。
  • 增加蔬果攝入:每天至少吃5份蔬果,尤其是富含類胡蘿蔔素(番茄)、異硫氰酸鹽(西蘭花)的食物,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與抗腫瘤作用[^10]。
  • 補充大豆製品:大豆中的異黃酮(如染料木黃酮)可抑制雄激素作用,可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11]。

2. 保持適當運動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可降低前列腺癌風險約30%,同時有助於控制體重、改善代謝[^12]。

3. 定期篩查

早期前列腺癌無症狀,定期篩查是早期發現的關鍵。建議:

  • 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血液檢查與直腸指診(DRE);
  • 有家族史或高危人群:40歲開始篩查[^13]。

4. 避免危險因素

  • 戒煙:吸煙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進展風險與死亡率;
  • 限制酒精攝入: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杯(紅酒約150ml);
  • 避免長期接觸有害物質:如鎘、農藥等,可能增加患病風險[^14]。

前列腺癌症狀的診斷:從篩查到確診的流程

當出現前列腺癌症狀或篩查異常時,需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1. 初步篩查

  • PSA檢查:PSA是前列腺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正常範圍為0-4ng/ml。PSA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但需結合其他檢查判斷[^15]。
  • 直腸指診(DRE):醫生透過直腸觸摸前列腺,檢查是否有硬結、腫塊或不規則質地,是簡單有效的初步檢查方法。

2. 進一步檢查

  • 經直腸超聲(TRUS):透過直腸插入超聲探頭,清晰顯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態與腫瘤位置,引導活檢取樣。
  • 前列腺穿刺活檢:確診前列腺癌的「金標準」,透過超聲引導,從前列腺取數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判斷是否有癌細胞及分化程度(Gleason評分,越高惡性程度越高)[^16]。

3. 分期檢查

確診後,需進行分期檢查以確定腫瘤是否轉移,指導治療方案:

  • 骨掃描:檢查是否有骨轉移;
  • 盆腔CT或MRI:評估腫瘤侵犯範圍與淋巴結轉移情況;
  • PET-CT:全身掃描,檢查遠處轉移(如肺、肝)[^17]。

前列腺癌的治療選擇:根據症狀與分期制定方案

前列腺癌的治療取決於腫瘤分期、Gleason評分、患者年齡與健康狀況。以下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1. 主動監測(Active Surveillance)

適用於早期低風險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6,PSA<10ng/ml,腫瘤體積<30%)。定期進行PSA檢查、DRE與活檢,若病情進展再開始治療,避免過度治療的副作用[^18]。

2. 手術治療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切除整個前列腺及周圍組織(如精囊),適用於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T1-T2期)。可選擇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或機器人輔助手術(如達文西手術),後兩者創傷小、恢復快[^19]。

3. 放射治療

  • 外部光束放射治療(EBRT):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適用於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或術後輔助治療;
  • 永久性前列腺粒子植入術(Braxytherapy):將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內,持續釋放射線殺死癌細胞,適用於低中風險早期前列腺癌[^20]。

4. 雄激素剝奪治療(ADT)

前列腺癌的生長依賴雄激素,ADT透過降低雄激素水平抑制癌細胞生長,適用於晚期前列腺癌或術後復發患者。常見方法包括:

  • 藥物去勢: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類似物(如亮丙瑞林),抑制睾酮分泌;
  • 抗雄激素藥物:口服藥物(如比卡魯胺),阻斷雄激素與受體結合;
  • 手術去勢:切除睾丸(睪丸切除術),永久降低睾酮水平[^21]。

5. 新型治療方法

近年來,前列腺癌的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適用於晚期耐藥性前列腺癌(如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

  • 靶向治療:如恩扎盧胺(Enzalutamide)、阿比特龍(Abiraterone),針對雄激素受體或合成途徑,抑制癌細胞生長;
  • 免疫治療:如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用於MSI-H或dMMR型前列腺癌;
  • 放射性核素治療:如鐳-223(Radium-223),用於骨轉移患者,靶向殺死骨組織中的癌細胞[^22]。

常見問題(FAQ)

Q1:前列腺癌症狀有哪些早期信號?

早期前列腺癌幾乎無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微的排尿不適(如尿流變細、夜尿次數增加),但容易被忽視。建議50歲以上男性定期進行PSA篩查,而非依賴症狀判斷。

Q2:前列腺癌會引起尿痛嗎?

尿痛並非前列腺癌的典型症狀,更多見於前列腺炎或尿路感染。但若前列腺癌侵犯周圍組織或合併感染,也可能出現尿痛,需及時就醫檢查。

Q3:PSA升高就是前列腺癌嗎?

不一定。PSA升高可能由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甚至直腸指診後引起。若PSA>4ng/ml,需進一步進行直腸超聲與穿刺活檢確診。

Q4:前列腺癌症狀與前列腺炎有什麼區別?

前列腺炎的症狀通常更急劇,包括尿急、尿痛、會陰部疼痛、發熱等;而前列腺癌的症狀發展緩慢,早期無明顯不適,中期以排尿困難與盆腔疼痛為主,晚期出現轉移症狀。透過PSA檢查、超聲與活檢可鑑別。

Q5:晚期前列腺癌會轉移到哪些部位?

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骨骼(脊椎、骨盆、肋骨),其次是淋巴結、肝、肺。骨轉移會引起劇烈疼痛與病理性骨折,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Q6:前列腺癌患者術後還會出現症狀嗎?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尿失禁(暫時或永久)、勃起功能障礙等副作用,但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如機器人輔助手術),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已顯著降低。術後需定期複查PSA,監測是否復發。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 《全球癌症統計2024》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2]: 美國癌症協會(ACS) - 《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狀與篩查》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rostate-cancer.html [^3]: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前列腺癌患者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cancer-information/prostate-cancer [^4]: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 - 《前列腺癌診療指南2025》 - https://www.cma.org.cn/guide/2025/prostate-cancer [^5]: 國家癌症中心 - 《中國癌症登記年報2023》 - https://www.nccrc.org.cn/annual-report-2023 [^6]: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前列腺癌的遺傳風險》 - https://www.cancer.gov/types/prostate/risk-factors [^7]: 亞太癌症預防組織(APCPO) - 《亞洲前列腺癌流行病學趨勢》 - https://www.apcpo.org/prostate-cancer-trends [^8]: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 - 《飲食與前列腺癌風險》 - 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source/prostate-cancer/ [^9]: 歐洲泌尿外科協會(EAU) - 《前列腺癌的激素治療指南》 - https://www.eau.nl/guidelines/prostate-cancer [^10]: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 《蔬果與前列腺癌預防》 - https://www.asco.org/newsroom/press-releases/vegetables-fruits-prostate-cancer [^11]: 日本癌症研究中心 - 《大豆異黃酮與前列腺癌風險》 - https://www.cancer-research.or.jp/soy-isoflavones-prostate [^12]: 美國心臟協會(AHA) - 《運動與前列腺癌風險》 -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prostate-cancer/exercise-and-prostate-cancer-risk [^13]: 香港衛生署 - 《男性健康篩查建議》 - https://www.dh.gov.hk/zh-hant/health-topics/male-health-screening [^14]: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 《職業暴露與前列腺癌》 -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list-of-classifications [^15]: 美國病理學會(CAP) - 《PSA檢查的臨床應用》 - https://www.cap.org/programs/guidelines/psa [^16]: 中華病理學會 - 《前列腺穿刺活檢病理診斷規範》 - https://www.chinapathology.cn/guide/prostate-biopsy [^17]: 美國放射學會(ACR) - 《前列腺癌分期影像學指南》 - https://www.acr.org/guidelines/prostate-cancer-staging [^18]: 美國泌尿外科協會(AUA) - 《主動監測指南》 - https://www.auanet.org/guidelines/prostate-cancer-active-surveillance [^19]: 歐洲泌尿外科護理協會(EUNC) - 《前列腺切除術護理指南》 - https://www.eunc.eu/guidelines/prostatectomy [^20]: 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 - 《前列腺癌放射治療指南》 - https://www.astro.org/guidelines/prostate-cancer [^21]: 中華醫學會男科分會 - 《雄激素剝奪治療專家共識》 - https://www.cma.org.cn/consensus/2025/androgen-deprivation [^22]: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 《晚期前列腺癌新療法批准》 - https://www.fda.gov/cancer/prostate-cancer/treatments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