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癌症嗎?醫學權威解答:定義、區別、診治與預後全解析
原位癌是癌症嗎?醫學權威解答:定義、區別、診治與預後全解析
你是否曾聽過「原位癌」這個詞?在健康檢查報告上看到時,第一反應可能是:「原位癌是癌症嗎?會不會很嚴重?」別擔心,本文將以醫學權威的角度,結合香港癌症基金會、衛生署及國際醫學機構的最新資訊,為你徹底解答原位癌的核心問題,包括它是否屬於癌症、與侵襲性癌的差異、如何診斷及治療,幫你建立正確的認知。
什麼是原位癌?醫學定義與核心特徵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是癌症的早期階段,其核心特徵是癌細胞僅局限於原發組織的上皮層,未突破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這層由膠原蛋白和糖蛋白組成的薄膜,是分隔上皮組織與深層結締組織的「防線」。換句話說,原位癌的癌細胞就像「被困在籠子裡的壞細胞」,還沒有能力侵犯周邊組織或擴散至淋巴結、血液[^2]。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原位癌屬於「0期癌症」(Stage 0),不同於1-4期的侵襲性癌。常見的原位癌類型包括:
- 乳腺原位癌(DCIS):癌細胞局限於乳腺導管內;
- 宮頸原位癌(CIN 3):癌細胞位於子宮頸上皮層;
- 皮膚原位癌(Bowen病):癌細胞局限於皮膚表皮層;
- 肺原位腺癌(AIS):癌細胞位於肺部肺泡上皮。
原位癌是癌症嗎?權威機構的明確解答
是的,原位癌屬於癌症的早期階段。香港癌症基金會強調:「原位癌是癌症譜系中最早期、最輕微的類型,儘管它還沒有侵襲性,但本質上仍是惡性細胞增生[^1]。」
為什麼原位癌會被歸類為癌症?關鍵在於細胞的惡性特徵:
- 異型性:癌細胞的形態、大小與正常細胞差異大;
- 無序增生:癌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異常病灶;
- 潛在侵襲性:若未及時治療,原位癌可能突破基底膜,發展為侵襲性癌(約30%-50%的乳腺原位癌會進展為侵襲性癌[^6])。
簡而言之,原位癌是「尚未失控的癌症」——它已經具備癌症的本質,但還沒有造成嚴重傷害。
原位癌的常見類型與香港發病情況
在香港,原位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主要與篩查技術進步(如宮頸抹片、乳房造影)有關。根據香港癌症登記處2022年的數據:
- 乳腺原位癌:佔乳腺癌新病例的18%,年發病率約為每10萬女性12例;
- 宮頸原位癌:佔宮頸癌新病例的45%,年發病率約為每10萬女性8例;
- 皮膚原位癌:多見於60歲以上人群,年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5例[^4]。
這些數據反映了原位癌的「隱性」——若沒有定期篩查,很難早期發現。
原位癌的症狀與早期徵兆:為什麼容易被忽視?
原位癌的最大特點是幾乎無症狀。因為癌細胞尚未侵犯周邊組織或神經,不會引起疼痛、腫塊、出血等明顯不適。例如:
- 乳腺原位癌:通常不會摸到腫塊,僅能透過乳房造影發現微小鈣化點;
- 宮頸原位癌:無陰道出血或分泌物異常,需透過宮頸抹片檢查發現異常細胞;
- 皮膚原位癌:可能表現為輕微紅斑或鱗屑,但容易被誤認為濕疹[^5]。
這也是為什麼定期篩查是早期發現原位癌的唯一途徑——香港衛生署建議:25-64歲有性行為的女性每3年做一次宮頸抹片;40歲以上女性每2年做一次乳房造影;高風險人群(如家族有乳腺癌病史)需提前篩查[^3]。
原位癌的風險因素: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
原位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以下人群屬於高風險群體:
1. 遺傳與基因因素
- 攜帶BRCA1/2基因突變:乳腺原位癌的風險增加5-10倍[^13];
- 家族有宮頸癌、乳腺癌病史:風險較一般人高2-3倍。
2. 激素與生育因素
- 初經早於12歲、絕經晚於55歲:暴露於雌激素的時間長,增加乳腺原位癌風險;
- 未生育或晚生育(35歲後第一胎):乳腺原位癌風險增加[^6]。
3. 感染與生活習慣
- 持續感染高危型HPV(如HPV16、18):宮頸原位癌的主要病因(99.7%的宮頸癌與HPV感染有關[^3]);
- 長期吸煙:增加肺原位腺癌的風險;
- 過度曝曬:增加皮膚原位癌的風險。
原位癌的診斷:從篩查到確診的3步驟
原位癌的診斷需要結合篩查、影像學檢查與病理活檢,流程如下:
1. 初步篩查:發現異常
透過常規篩查手段發現可疑病灶,例如:
- 宮頸抹片:發現異型增生細胞;
- 乳房造影:發現微小鈣化點或結節;
- 皮膚鏡:觀察皮膚病灶的異常結構。
2. 進一步檢查:明確範圍
若篩查異常,需進行影像學檢查確認病灶範圍,例如:
- 乳腺超聲:輔助判斷乳腺原位癌的大小與位置;
- 宮頸陰道鏡:觀察宮頸上皮的異常變化。
3. 病理活檢:確診金標準
透過手術或穿刺取得病灶組織,進行顯微鏡檢查,確認:
- 癌細胞是否局限於上皮層;
- 是否突破基底膜;
- 細胞的惡性程度(如低級、中級、高級別)[^7]。
原位癌的治療:早期干預,徹底清除風險
原位癌的治療目標是徹底清除癌細胞,預防進展為侵襲性癌。治療方案取決於病灶部位、大小、級別及患者的年齡、生育需求,常見方法包括:
1. 手術治療
- 局部切除:適用於乳腺、皮膚原位癌,切除病灶及周邊少量正常組織;
- 宮頸環狀電切術(LEEP):適用於宮頸原位癌,切除異常的宮頸上皮;
- 全乳房切除:適用於高風險乳腺原位癌(如多中心病灶、BRCA基因突變)。
2. 放射治療
- 乳腺原位癌術後常配合放療,降低局部複發風險(可將複發率從20%降至5%以下[^8]);
- 皮膚原位癌若無法手術,可採用淺層X線治療。
3. 觀察等待(主動監測)
- 適用於低級別、小病灶的乳腺原位癌(如小於1cm的低級別DCIS),定期進行乳房造影與超聲追蹤[^9]。
需要強調的是:原位癌幾乎不需要化療——因為癌細胞尚未擴散,化療的獲益遠小於副作用[^8]。
原位癌的預後與追蹤:治愈機率有多高?
原位癌的預後極佳,5年生存率幾乎達100%(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2023年數據)[^10]。這是因為:
- 癌細胞未突破基底膜,沒有轉移風險;
- 治療手段成熟,可徹底清除病灶。
但治療後仍需定期追蹤,因為:
- 約5%-10%的患者可能出現局部複發;
- 部分患者可能在其他部位發生新的原位癌或侵襲性癌。
香港大學醫學院建議的追蹤計劃:
- 乳腺原位癌:術後前2年每6個月做一次乳房超聲,之後每年做一次乳房造影;
- 宮頸原位癌:術後每6個月做一次宮頸抹片,持續5年後改為每年一次[^10]。
原位癌與侵襲性癌的核心區別:3張圖看懂
很多人會混淆「原位癌」與「侵襲性癌」,以下是兩者的關鍵區別: | 特徵 | 原位癌 | 侵襲性癌 | |-------------------|-------------------------------|-------------------------------| | 侵犯程度 | 未突破基底膜 | 突破基底膜,侵犯深層組織 | | 轉移風險 | 幾乎為0 | 可能轉移至淋巴結或遠處器官 | | 治療難度 | 簡單(手術/放療) | 複雜(手術+化療+放療) | | 5年生存率 | 幾乎100% | 取決於分期(如1期約90%,4期約10%) | | 複發風險 | 低(5%-10%) | 高(20%-50%) |
原位癌的常見誤解:你中了幾個?
誤解1:原位癌不是癌症,不需要治療
正解:原位癌是癌症的早期階段,若不治療,30%-50%會進展為侵襲性癌[^6]。
誤解2:原位癌治療後不能懷孕
正解:多數患者可正常懷孕。例如,宮頸原位癌用LEEP治療後,子宮頸仍保留生育功能;乳腺原位癌局部切除後,乳房功能不受影響[^12]。
誤解3:原位癌會傳染
正解:癌症本身不具傳染性,原位癌也不例外。即使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宮頸原位癌,HPV傳染並不意味著癌症傳染[^11]。
常見問題(FAQ)
Q1:原位癌需要做化療嗎?
A:通常不需要。化療用於治療已擴散的癌細胞,而原位癌尚未突破基底膜,手術或放療已足夠清除病灶[^8]。
Q2:原位癌治療後會復發嗎?
A:復發風險低(約5%-10%),主要與病灶級別、治療徹底性有關。定期追蹤可早期發現複發[^10]。
Q3:原位癌的篩查費用貴嗎?
A:香港衛生署提供免費宮頸抹片檢查(適用於25-64歲女性);乳房造影的費用約為1000-2000港元,部分保險可報銷[^3]。
Q4:原位癌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A:僅部分類型有遺傳傾向(如BRCA基因突變相關的乳腺原位癌),大部分原位癌是散發性的[^13]。
Q5:原位癌患者可以打HPV疫苗嗎?
A:可以。HPV疫苗可預防高危型HPV感染,降低宮頸原位癌的復發風險(適用於9-45歲女性)[^3]。
參考文獻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原位癌是癌症嗎?一文釐清原位癌的定義與治療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cancer-information/carcinoma-in-situ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分類手冊(第11版) - https://www.who.int/classifications/icd/o3/en/
- 香港衛生署 - 子宮頸癌篩查指南 - https://www.dh.gov.hk/zh-hk/health-topics/cervical-cancer-screening-programme.html
- 香港癌症登記處 - 2022年癌症統計數據 -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statistics/index.html
- 梅奧診所(Mayo Clinic) - 原位癌的症狀與診斷 -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arcinoma-in-situ/symptoms-causes/syc-20352698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乳腺原位癌的風險因素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breast-cancer/about/types/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html
- 台灣癌症基金會 - 乳腺原位癌的診斷與治療 - https://www.canceraway.org.tw/breast-cancer/dcis
-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 - 乳腺原位癌的治療選擇 - https://www.nhs.uk/conditions/breast-cancer/types/dcis/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原位癌的預後數據 - https://www.cancer.gov/types/breast/patient/breast-dcis-treatment-pdq
- 香港大學醫學院 - 原位癌的追蹤與管理 - https://www.med.hku.hk/cancer/carcinoma-in-situ-follow-up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常見問題解答 -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cancer
- 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 - 宮頸原位癌治療後的生育問題 - https://www.acog.org/womens-health/faqs/cervical-dysplasia-and-carcinoma-in-situ
- 美國國家遺傳學研究所(NHGRI) - BRCA基因與乳腺癌風險 - https://www.genome.gov/Genetic-Disorders/BRCA-Related-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