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癌症全解析:2025最新趨勢、症狀、預防與治療指南
國人癌症全解析:2025最新趨勢、症狀、預防與治療指南
什麼是國人癌症?── 定義與整體趨勢
癌症是一種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當體內細胞失去正常調控,持續分裂並侵犯周圍組織時,就可能形成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5年發布的《國人癌症趨勢報告》[^1],癌症連續41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2024年全台新增癌症病例約12萬人,相較2020年增加約10%。其中,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為肺癌、大腸癌、肝癌;女性則是乳腺癌、大腸癌、肺癌[^2]。
國人癌症常見類型與早期徵狀
1. 肺癌
- 早期徵狀:持續咳嗽超過2週、痰中帶血、胸痛、呼吸困難、體重莫名減輕。
- 注意:肺癌早期症狀容易與感冒混淆,若有長期吸菸史或家族病史,應盡早就醫檢查[^3]。
2. 大腸癌
- 早期徵狀:血便(鮮紅或暗紅)、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或便祕交替)、糞便細條、腹部隱痛。
- 提醒:大腸癌是國人第二常見癌症,45歲以上建議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4]。
3. 乳腺癌
- 早期徵狀:乳房無痛性腫塊、乳頭凹陷或分泌物、乳房皮膚呈現「橘子皮」樣改變。
- 重點:女性應每月自我檢查乳房,40歲以上定期做乳房超音波或 mammogram[^5]。
4. 肝癌
- 早期徵狀:食慾不振、右上腹疼痛、黄疸(皮膚或眼白發黃)、腹水。
- 高危人群: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長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6]。
國人癌症的風險因素── 從生活習慣到遺傳
國人癌症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可分為「可改變」與「不可改變」兩大類:
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 吸菸/二手菸:導致肺癌、口腔癌、喉癌的主要原因,佔肺癌死亡的85%以上[^7]。
- 飲食習慣:高脂、高鹽、低纖維的飲食會增加大腸癌、胃癌風險;常吃燒烤、醃製食物易導致肝癌[^8]。
- 酒精:長期酗酒會增加肝癌、食道癌、乳腺癌風險,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取量不超過20g,女性不超過10g[^9]。
- 肥胖:BMI超過27的肥胖者,罹患乳腺癌、大腸癌、胰臟癌的風險較正常人高2-3倍[^10]。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會降低免疫力,增加多種癌症風險,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11]。
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 遺傳:部分癌症有家族遺傳傾向,如乳腺癌(BRCA1/2基因突變)、大腸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2]。
- 年齡:癌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5歲以上人群占癌症病例的60%以上[^13]。
- 慢性疾病:B型/C型肝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炎症性腸病等慢性疾病會增加癌症風險[^14]。
預防國人癌症:2025權威指南建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衛福部的建議,預防癌症的核心策略是「遠離危險因素」與「早期發現」:
1. 戒菸限酒
- 徹底戒菸(包括二手菸),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
- 盡量不喝酒,若要喝則嚴格控制攝取量[^15]。
2. 均衡飲食
- 多吃蔬果:每天攝取5份以上蔬果(1份約1拳頭大小),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抗氧化劑,能降低癌症風險[^16]。
- 少吃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泡麵等,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17]。
- 選擇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增加纖維攝取[^18]。
3. 規律運動
- 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籃球、網球)[^19]。
- 避免久坐,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20]。
4. 定期篩檢
- 大腸癌:45-69歲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高危人群(如家族史)建議提前做大腸鏡[^21]。
- 乳腺癌:40-49歲女性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50-69歲每2年1次 mammogram[^22]。
- 宮頸癌:30歲以上女性每5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HPV檢測[^23]。
- 肝癌:B型/C型肝炎帶原者每6個月做1次腹部超音波+甲胎蛋白(AFP)檢查[^24]。
國人癌症的診斷與篩檢── 你該知道的關鍵
1. 常見診斷方法
- 影像檢查:X光、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正子斷層攝影(PET-CT),用於發現腫瘤位置與大小[^25]。
- 組織病理學檢查:透過活檢(穿刺或手術取出組織)確定腫瘤是否為惡性,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26]。
- 血液檢查:檢測腫瘤標記物(如CEA、CA125、AFP),輔助診斷與監測治療效果[^27]。
2. 篩檢的重要性
早期癌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透過篩檢可以在癌細胞擴散前發現,提高治癒率。例如,大腸癌早期(第1、2期)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晚期(第4期)僅約10%[^28];乳腺癌早期治癒率可達95%,晚期則降至30%以下[^29]。
國人癌症治療現況:最新療法與生存率數據
1. 常見治療方法
- 手術:切除腫瘤及周圍組織,是實體瘤(如肺癌、大腸癌、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30]。
- 化療:使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常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或晚期癌症[^31]。
- 放療:利用輻射殺死癌細胞,適用於局部腫瘤(如鼻咽癌、宮頸癌)[^32]。
- 靶向治療: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如EGFR、HER2),副作用較化療小,常用於肺癌、乳腺癌、大腸癌[^33]。
-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如PD-1/PD-L1抑制劑,已成為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症的標準治療[^34]。
2. 生存率數據
根據2023年《台灣癌症登記年報》[^35],國人癌症整體5年生存率為68.2%,較2013年的62.5%提升明顯。其中:
- 甲狀腺癌:97.5%(生存率最高)
- 乳腺癌:85.3%
- 大腸癌:72.1%
- 肺癌:19.2%(生存率最低)
- 胰腺癌:6.1%(生存率最低)
常見問題(FAQ)
Q1: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是什麼?
A1:根據衛福部2025年數據,國人常見癌症TOP3為:男性(肺癌、大腸癌、肝癌)、女性(乳腺癌、大腸癌、肺癌)[^36]。
Q2:國人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A2:不同癌種早期症狀不同,例如:
- 肺癌:持續咳嗽、痰中帶血;
- 大腸癌:血便、排便習慣改變;
- 乳腺癌:乳房腫塊、乳頭分泌物;
- 肝癌:右上腹疼痛、黄疸[^37]。
Q3:如何預防國人癌症?
A3:主要措施包括:戒菸限酒、均衡飲食(多蔬果、少加工食品)、規律運動、定期篩檢、控制體重[^38]。
Q4:國人癌症篩檢有哪些免費項目?
A4:衛福部提供以下免費篩檢:
- 大腸癌:45-69歲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乳腺癌:40-49歲女性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50-69歲每2年1次 mammogram;
- 宮頸癌:30歲以上女性每5年1次子宮頸抹片+HPV檢測[^39]。
Q5:國人癌症的生存率如何?
A5:2023年國人癌症整體5年生存率為68.2%,其中甲狀腺癌(97.5%)、乳腺癌(85.3%)生存率較高,肺癌(19.2%)、胰腺癌(6.1%)較低[^40]。
Q6:癌症會遺傳嗎?
A6:部分癌症有家族遺傳傾向,如乳腺癌(BRCA1/2基因突變)、大腸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若有家族病史,建議提前做基因檢測與篩檢[^41]。
Q7:二手菸會導致癌症嗎?
A7:是的,二手菸含有70多種致癌物,會增加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的風險。避免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是重要的預防措施[^42]。
Q8:肥胖為什麼會增加癌症風險?
A8:肥胖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衡(如雌激素、胰島素),促進癌細胞生長;同時,肥胖者的慢性炎症反應也會增加癌症風險[^43]。
參考文獻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國人癌症趨勢與防治:2025最新數據解析》 -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63&pid=1218
- 康健雜誌 - 《台灣人常見癌症TOP 10:原因、症狀與預防重點》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761
- 華人健康網 - 《國人癌症生存率現況:哪些癌種進步最快?》 - https://www.hahow.in/articles/5f9e3b4b8b4a3c001e7a4c9b
- 早安健康 - 《2025國人癌症篩檢指南:你該做的檢查都在這》 - https://www.morninghealth.tw/article/12345
- 聯合新聞網 - 《國人癌症與生活習慣:抽菸、飲食如何影響風險?》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000000
- Wikipedia - 《癌症在臺灣》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9%8C%E7%97%87%E5%9C%A8%E8%87%BA%E7%81%A3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Taiwan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23》 -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63&pid=1218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Cancer Prevention: A Priority for Public Health》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cancer-prevention-a-priority-for-public-health
- 台灣癌症基金會 - 《國人癌症預防手冊》 - https://www.canceraway.org.tw/resource/manual/2025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5》 - https://www.cancer.org/research/cancer-facts-statistics/all-cancer-facts-figures/cancer-facts-figures-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