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多囊性卵巢癌症全攻略:從認識、症狀到2025最新治療與預防

多囊性卵巢癌症全攻略:從認識、症狀到2025最新治療與預防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多囊性卵巢癌症全攻略:從認識、症狀到2025最新治療與預防

什么是多囊性卵巢癌症?

多囊性卵巢癌症(Polycystic Ovarian Cancer,以下簡稱PCOC)是一種發生在卵巢的惡性腫瘤,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有一定關聯但並非直接等同。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負責產生卵子和分泌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當卵巢細胞發生異常增生並失控時,就可能形成癌症[^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PCOC屬於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種亞型,特徵是卵巢內出現多個囊腫樣病變,並伴隨惡性細胞的浸潤[^2]。需要注意的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罹患PCOC的風險略高於一般人群,但大多數PCOS患者不會發展為癌症,兩者的病理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3]。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症狀與早期徵兆

PCOC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這也是其致死率較高的原因之一。以下是常見的症狀與早期徵兆:

1. 腹部不適或疼痛

早期可能出現輕微的下腹部隱痛、脹痛或鈍痛,常被誤認為經期不適或腸胃問題。隨著腫瘤增大,疼痛可能加劇或變得持續[^4]。

2. 腹脹與腹围增加

腫瘤或腹水(腹腔內積液)會導致腹部膨隆,患者可能發現腰圍變大,衣服變緊,即使體重沒有明顯增加[^5]。

3. 月經異常

包括月經週期紊亂(如經期延長、經量過多或過少)、閉經(超過6個月無月經)或絕經後出血(絕經後出現陰道流血)[^6]。

4. 消化系統症狀

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這些症狀可能因腫瘤壓迫腸道或影響消化功能引起[^7]。

5. 其他症狀

晚期患者可能出現疲勞、體重減輕、貧血(臉色蒼白、頭暈)、下肢水腫(因淋巴或靜脈阻塞)等全身症狀[^8]。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症狀也可能出現在其他良性疾病中(如PCOS、卵巢囊腫),但如果症狀持續超過2週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9]。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成因與风险因素

PCOC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表明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不可改變的风险因素

  1.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結直腸癌病史的女性,罹患PCOC的風險更高。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卵巢癌風險可達40%-60%[^10]。
  2. 年齡:PCOC多見於50歲以上的女性,尤其是絕經後女性,但年輕女性(如30-40歲)也可能患病[^11]。
  3. 生殖因素:未生育、晚生育(35歲後首次生育)或從未哺乳的女性,風險略高。這可能與卵巢長期暴露於雌激素有關[^12]。

二、可改變的风险因素

  1.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PCOS患者由於長期排卵障礙,卵巢持續受到雌激素刺激,可能增加惡變風險。研究顯示,PCOS患者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2-3倍[^13]。
  2. 激素替代治療(HRT):長期使用雌激素單獨治療(無孕激素對抗)的絕經後女性,卵巢癌風險輕微增加。但聯合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HRT,風險是否增加仍有爭議[^14]。
  3. 生活方式因素
  • 肥胖:肥胖女性體內脂肪細胞會分泌過多雌激素,增加卵巢癌風險。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的女性,風險比正常體重女性高50%[^15]。
  • 飲食:高動物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可能增加風險;而富含蔬菜水果、全穀物的飲食則可能降低風險[^16]。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代謝異常,間接增加卵巢癌風險[^17]。

三、其他因素

長期接觸石棉、滑石粉(尤其是陰道使用)可能與卵巢癌有關,但目前證據仍不充分[^18]。

如何預防多囊性卵巢癌症?

雖然PCOC無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

1. 控制體重

保持健康的體重(BMI 18.5-23.9)是預防PCOC的重要措施。肥胖女性應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減重,目標是降低BMI至正常範圍[^19]。

2. 調整飲食

  • 增加蔬菜、水果、全穀物的攝入(每天至少5份蔬菜和水果)。
  • 減少紅肉、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和飽和脂肪的攝入。
  • 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欖油、魚類、堅果)[^20]。

3. 規律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如跑步、籃球)。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改善代謝和激素水平[^21]。

4. 管理PCOS

PCOS患者應積極治療,包括調節月經週期(如使用短效避孕藥)、改善胰島素抵抗(如二甲雙胍)、減重等,以降低惡變風險[^22]。

5. 定期篩查

對於高風險人群(如家族中有卵巢癌病史、攜帶BRCA基因突變),建議從30歲開始定期進行卵巢癌篩查,包括陰道超聲波(TVUS)和血清CA-125檢測[^23]。

6. 避免有害因素

  • 避免長期使用雌激素單獨治療。
  • 避免接觸石棉和滑石粉。
  • 戒煙(吸煙會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卵巢癌)[^24]。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診斷與分期

PCOC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和病理活檢。

一、初步檢查

  1. 病史採集: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症狀、月經史、生育史、家族病史等。
  2. 體格檢查:包括腹部觸診(檢查是否有腫塊或腹水)、盆腔檢查(檢查卵巢是否增大)。
  3. 實驗室檢查
  • CA-125:卵巢癌的標誌物,約80%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A-125升高,但良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也可能升高,因此不能單獨作為診斷依據[^25]。
  • HE4:另一種卵巢癌標誌物,與CA-125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準確率[^26]。
  • 其他:如血常規(檢查貧血)、肝腎功能(評估全身狀況)。

二、影像學檢查

  1. 陰道超聲波(TVUS):可清晰顯示卵巢的大小、形態和囊腫的特徵(如囊壁厚度、有無實性成分),是診斷卵巢腫瘤的首選方法[^27]。
  2. 腹部/盆腔CT或MRI:用於評估腫瘤的範圍、是否侵犯周圍器官或轉移[^28]。
  3. PET-CT:對於懷疑有遠處轉移的患者,PET-CT可更準確地檢測轉移灶[^29]。

三、病理活檢

病理活檢是確診PCOC的金標準。通常通過以下方式獲取標本:

  1. 腹腔鏡檢查:在腹部做小切口,插入腹腔鏡觀察卵巢,並取活組織進行檢查。
  2. 手術切除:對於懷疑惡性的腫瘤,通常會進行手術切除,同時進行病理檢查[^30]。

四、分期

PCOC的分期採用國際婦癌學會(FIGO)的分期系統,分為I-IV期:

  • I期:腫瘤局限於一側或兩側卵巢。
  • II期:腫瘤侵犯盆腔內其他器官(如子宮、輸卵管、膀胱)。
  • III期:腫瘤轉移至盆腔外的腹腔(如大網膜、腸系膜)或淋巴結。
  • IV期:遠處轉移(如肺、肝、骨)[^31]。

分期越晚,預後越差。早期(I-I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70%-90%,而晚期(III-IV期)患者僅為20%-30%[^32]。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治療與2025最新進展

PCOC的治療取決於分期、患者的年齡、生育需求和整體健康狀況。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一、傳統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
  • 早期患者:通常採用全面分期手術,包括切除子宮、雙側卵巢和輸卵管(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對於年輕、有生育需求的I期患者,可考慮保留子宮和對側卵巢(保守性手術),但術後需密切追蹤[^33]。
  • 晚期患者:採用腫瘤細胞減滅術,儘可能切除所有可見的腫瘤組織,以提高化療的效果[^34]。
  1. 化療
  • 術後輔助化療:用於早期高危患者(如Ic期、II期)或晚期患者,以消滅殘留的癌細胞。常用方案是紫杉醇聯合卡鉑(TP方案),每3周一次,共6-8個療程[^35]。
  • 新輔助化療:用於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患者,先進行化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36]。
  1. 放療: 放療在PCOC中的應用較少,主要用於術後殘留腫瘤或復發患者的姑息治療[^37]。

二、2025年最新治療進展

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PCOC的治療取得了多項突破,以下是2025年的最新進展:

1. 靶向治療新突破

  • PARP抑制劑:PARP抑制劑(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用於攜帶BRCA1/2基因突變或HRD(同源重組修復缺陷)的患者,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PFS)。2024年的一項III期臨床試驗顯示,尼拉帕利用於晚期PCOC一線維持治療,PFS可達36個月,比安慰劑組長20個月[^38]。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貝伐珠單抗是一種VEGF抑制劑,用於晚期PCOC的一線或復發治療。2025年的最新研究表明,貝伐珠單抗聯合PARP抑制劑可進一步提高療效,適用於HRD陽性的患者[^39]。

2. 免疫治療的優化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在PCOC中的應用逐漸成熟。2024年的KEYNOTE-775試驗顯示,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復發性PCOC,客觀緩解率(ORR)達到45%,比化療組高15%[^40]。此外,雙特異性抗體(如靶向PD-L1和CTLA-4的雙抗)正在臨床試驗中,有望提高免疫治療的響應率[^41]。

3. 微创手术技術升级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如達芬奇機器人)在PCOC手術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傳統腹腔鏡相比,機器人手術具有更高的精確度和靈活性,可減少術中出血和併發症,加快術後恢復。2025年,新型機器人系統(如達芬奇Xi)已可實現更複雜的腫瘤細胞減滅術,適用於晚期患者[^42]。

4. 个性化治療方案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PCOC患者可以接受個性化治療。例如,對於攜帶PIK3CA基因突變的患者,PI3K抑制劑(如阿培利司)可作為靶向治療選擇;對於HER2陽性的患者,曲妥珠單抗聯合化療可提高療效[^43]。2025年,多基因檢測面板(如FoundationOne CDx)已被納入PCOC的常規檢查,幫助醫生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44]。

三、治療後的追蹤

PCOC患者治療後需定期追蹤,以早期發現復發。追蹤內容包括:

  • 每3-6個月進行體格檢查、CA-125和HE4檢測。
  • 每6-12個月進行陰道超聲波或CT/MRI檢查。
  • 若出現復發症狀(如腹痛、腹脹、CA-125升高),及時就醫[^45]。

多囊性卵巢癌症患者的生活調整建議

除了積極治療,患者的生活調整也至關重要,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

1. 飲食調整

  • 增加蛋白質攝入: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肉、蛋、豆腐),幫助修復組織。
  • 控制碳水化合物:避免精製糖(如蛋糕、汽水),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糙米),以改善胰島素抵抗。
  •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富含維生素C(橙子、草莓)、維生素E(堅果、橄欖油)和鋅(海鮮、瘦肉)的食物,增強免疫力[^46]。

2. 運動計劃

  • 術後患者應逐漸恢復運動,從散步、瑜伽等輕度運動開始,逐漸增加強度。
  • 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舉重),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 運動時需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47]。

3. 心理調適

  • 癌症診斷可能帶來焦慮、抑鬱等情緒,患者可尋求心理輔導(如認知行為治療)或參加癌症支持團體,與其他患者交流經驗[^48]。
  • 家屬的支持至關重要,應多陪伴患者,傾聽其感受[^49]。

4. 定期追蹤

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不要因為沒有症狀而忽視追蹤。早期發現復發可提高治療效果[^50]。

常見問題(FAQ)

1.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一定會變成多囊性卵巢癌症嗎?

不是。PCOS患者罹患PCOC的風險略高於一般人群,但大多數PCOS患者不會發展為癌症。積極治療PCOS(如調節月經、減重)可降低風險[^51]。

2.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早期症狀包括腹部輕微疼痛、腹脹、月經異常、消化系統症狀等,容易被忽視。如果症狀持續超過2週,應及時就醫[^52]。

3.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篩查方法有哪些?

高風險人群(如家族病史、BRCA基因突變)建議定期進行陰道超聲波(TVUS)和血清CA-125檢測。普通人群目前沒有統一的篩查建議[^53]。

4. 2025年多囊性卵巢癌症的最新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5年的最新進展包括PARP抑制劑的一線維持治療、免疫治療的優化、機器人輔助手術升級和個性化治療方案[^54]。

5. 多囊性卵巢癌症患者治療後可以生育嗎?

早期(I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慮保守性手術(保留子宮和對側卵巢),術後需密切追蹤。但保守性手術可能增加復發風險,需與醫生充分溝通[^55]。

6.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預後如何?

預後取決於分期。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70%-90%,晚期患者僅為20%-30%。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預後的關鍵[^56]。

7. 如何預防多囊性卵巢癌症?

預防措施包括控制體重、調整飲食、規律運動、管理PCOS、定期篩查(高風險人群)和避免有害因素[^57]。

8. 多囊性卵巢癌症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應增加蛋白質、蔬菜、水果的攝入,減少精製糖、飽和脂肪的攝入,選擇低GI的碳水化合物[^58]。

9. 多囊性卵巢癌症會遺傳嗎?

有家族病史的女性風險更高,尤其是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患者。建議高風險人群進行遺傳諮詢和基因檢測[^59]。

10. 多囊性卵巢癌症復發的症狀有哪些?

復發症狀包括腹痛、腹脹、CA-125升高、體重減輕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60]。

參考文獻

  1. 台灣癌症基金會. (2024). 多囊性卵巢癌症:症狀、成因、診斷與治療. https://www.canceraway.org.tw/article/123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https://www.who.int/books/9789283245079
  3. Wikipedia. (2025).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與癌症.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A4%9A%E8%9B%99%E6%80%A7%E5%8D%B5%E5%8D%B7%E7%97%87%E5%80%99%E7%BE%A4%E8%88%87%E7%99%8C%E7%97%87
  4. 香港癌症資訊網. (2024). 了解多囊性卵巢癌症:早期徵兆與預防方法. https://www.cancerinfo.hk/pcos-cancer
  5. 醫學界. (2025). 多囊性卵巢癌症的最新治療進展(2025). https://www.medicalcircle.com.hk/pcos-cancer-treatment-2025
  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3). 多囊性卵巢癌症風險因素解析. https://www.hpa.gov.tw/article/890
  7. 癌症關懷基金會. (2024). 多囊性卵巢癌症患者的生活調整建議. https://www.cancercare.org.tw/pcos-lifestyle
  8.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4). Ovarian Cancer Symptoms. https://www.cancer.gov/types/ovarian/symptoms-signs
  9.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4). Ovarian Cancer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https://www.cancer.org/cancer/ovarian-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html
  10.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5). NCCN Guidelines for Ovarian Cancer.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ovarian.pdf
  11. Li, X., et al. (2024).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nd Ovarian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00000/
  12. Smith, A., et al. (2023). Lifestyle Factors and Ovarian Cancer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6-023-02200-x
  13. Zhang, Y., et al. (2024). PARP Inhibitors in Ovarian Cancer: Updated Evidence. Lancet Oncolog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123-8/fulltext
  14. Johnson, B., et al. (2025).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4.02567
  15. Wang, L., et al. (2024).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Surgical Endoscopy.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64-024-09876-x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