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從早期徵兆到科學應對的全面指南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從早期徵兆到科學應對的全面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3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從早期徵兆到科學應對的全面指南

一、大腸癌症狀拉肚子:什麼是大腸癌與腹瀉的關聯?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香港癌症登記處2022年數據,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癌,位列第二[^1]。而「拉肚子」(腹瀉)作為大腸癌的常見症狀之一,常因與普通腸胃不適混淆而被忽視。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和電解質,形成糞便並排出體外。當大腸內出現癌腫時,癌細胞會破壞腸黏膜的正常結構,影響水分吸收;同時,癌腫可能阻塞腸道,導致腸蠕動異常,從而出現腹瀉症狀[^2]。需要強調的是,並非所有拉肚子都是大腸癌,但持續性、異常性的腹瀉需警惕癌變風險。

二、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具體特徵:與普通腹瀉的區別

普通腹瀉多由飲食不潔、腸胃炎等引起,通常在數天內好轉;而大腸癌導致的拉肚子具有以下「異常信號」,需特別關注:

1. 持續時間超過2周

普通腹瀉一般3-7天可自愈,若腹瀉持續超過2周,且無明顯誘因(如進食生冷食物),需及時就醫[^3]。香港癌症基金会提醒,超過40%的大腸癌患者會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症狀[^1]。

2. 伴有血便或黑便

癌腫表面易潰爛出血,血液與糞便混合後會呈現鮮紅色、暗紅色或黑色(柏油樣便)。需注意,血便並非僅限於痔瘡,大腸癌引起的血便常與糞便混合,而非附著於表面[^4]。

3. 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癌腫阻塞腸道時,會導致腸腔狹窄,有時出現便秘(糞便難以通過狹窄處),有時因腸蠕動加快而出現腹瀉,形成「交替」現象[^5]。

4. 伴有腹痛或腹部腫塊

約30%的大腸癌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多為隱痛或絞痛,部位固定;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觸摸到硬塊(癌腫或腸阻塞形成的糞塊)[^6]。

5.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癌細胞會消耗人體大量能量,同時腹瀉會導致營養吸收障礙,若在1-3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且無刻意減肥,需警惕惡性腫瘤[^7]。

三、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風險因素:哪些人需要警惕?

大腸癌的發生是遺傳、環境與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人群出現拉肚子時需特別警惕:

1. 年齡因素:50歲以上風險顯著升高

大腸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超過80%的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8]。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5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筛查[^9]。

2. 家族病史:一級親屬患癌風險高

若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大腸癌患者,個人的患病風險會增加2-3倍;若有2位以上親屬患病,風險可升高至5倍以上[^10]。此類人群應提前至40歲開始筛查[^11]。

3. 腸道疾病史:炎症性腸病患者需定期監測

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炎症性腸病患者,腸黏膜長期受炎症刺激,癌變風險比普通人高5-10倍[^12]。研究顯示,患病超過10年的患者,每年癌變風險增加1%[^13]。

4. 飲食習慣:高紅肉、加工肉是「隱形殺手」

長期攝入大量紅肉(如牛肉、豬肉)和加工肉(如香腸、火腿)會增加大腸癌風險。紅肉中的血紅素鐵會在腸道內轉化為致癌物質,而加工肉中的亞硝酸鹽也會增加癌變風險[^14]。2025年《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指出,每天攝入超過100克紅肉,大腸癌風險增加17%[^15]。

5. 生活方式:吸煙、飲酒、缺乏運動

  • 吸煙:香煙中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質會損傷腸黏膜,增加大腸癌風險30%-50%[^16];
  • 飲酒:每天飲用超過2杯酒精飲品(如啤酒、白酒),風險增加20%-40%[^17];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會導致腸蠕動減慢,糞便中的致癌物質長時間接觸腸黏膜,風險增加40%[^18]。

四、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預防策略:2025年最新建議

大腸癌是少數可通過「一級預防」(病因預防)降低風險的癌症之一,結合2025年最新醫學指南,以下策略可有效預防:

1. 調整飲食:增加纖維,減少紅肉與加工肉

  • 每天攝入25-30克纖維(如全穀物、蔬菜、水果):纖維可促進腸蠕動,稀釋糞便中的致癌物質,降低癌變風險[^19];
  • 每周紅肉攝入不超過500克:用魚肉、雞肉等白肉替代紅肉;
  • 避免加工肉:盡量不食用香腸、火腿、培根等加工肉製品[^20]。

2. 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可促進腸蠕動,降低體內炎症水平。2025年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21]。

3. 控制體重:BMI保持在18.5-23.9

肥胖(BMI≥24)會導致體內雌激素、胰島素水平升高,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顯示,BMI每增加5,大腸癌風險增加10%[^22]。

4. 戒煙限酒:杜絕「雙重傷害」

吸煙者應盡快戒煙,戒煙5年後,大腸癌風險可降低至非吸煙者水平[^23];飲酒者應限制飲酒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24]。

5. 定期筛查:早期發現是關鍵

大腸癌的發展過程緩慢,從腺瘤性息肉發展到癌細胞需5-10年,定期筛查可及時發現息肉並切除,預防癌變。2025年WHO推薦的筛查方法包括:

  • 大腸鏡:每10年做一次,是「金標準」,可直接觀察腸腔內部,並切除息肉;
  • 大便隱血試驗(FOBT):每年做一次,檢測糞便中的潛血;
  • 大便DNA測試(Cologuard):每3年做一次,檢測糞便中的癌細胞DNA[^25]。

五、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診斷與篩查:早期發現的關鍵

若出現異常拉肚子症狀,需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以下步驟進行診斷:

1. 病史詢問與體格檢查

醫生會詢問症狀的持續時間、性質、伴隨症狀(如血便、腹痛),以及家族病史、生活習慣等;隨後進行腹部觸診,檢查是否有腫塊[^26]。

2. 實驗室檢查

  • 大便隱血試驗:檢測糞便中的潛血,陽性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 血液檢查:檢測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等腫瘤標誌物,升高提示可能有癌變[^27]。

3. 影像學與內鏡檢查

  • 大腸鏡:直接觀察腸腔內部,並對可疑病變進行活組織檢查(金標準);
  • CT結腸成像:通過CT掃描重建腸腔圖像,適用於無法耐受大腸鏡的患者;
  • 直腸指檢:醫生用手指觸摸直腸內部,可發現低位直腸癌(約70%的直腸癌可通過指檢發現)[^28]。

4. 病理診斷

活組織檢查是確診大腸癌的唯一方法,病理科醫生會通過顯微鏡觀察組織細胞的形態,判斷是否為癌細胞,以及癌細胞的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29]。

六、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治療選擇:個體化方案解析

大腸癌的治療取決於腫瘤的分期(TNM分期)、位置(結腸或直腸)、患者的身體狀況等,以下是2025年常用的治療方案:

1. 早期(I-II期):手術為主,輔以輔助治療

  • 手術治療:切除癌腫及周圍正常組織(邊緣至少2cm),並清掃區域淋巴結;對於直腸癌患者,可選擇保肛手術(如低位前切除術)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Miles手術)[^30];
  • 輔助治療:II期患者若有高危因素(如淋巴結轉移、血管浸潤),可輔以化療(如奧沙利鉑+氟尿嘧啶),降低復發風險[^31]。

2. 中期(III期):手術+輔助化療

  • 手術:同早期患者,但需更廣泛的淋巴結清掃;
  • 輔助化療:術後常規進行6個療程的化療,可降低復發風險40%-50%[^32]。

3. 晚期(IV期):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與姑息治療

  • 靶向治療: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分子靶點(如EGFR、VEGF),常用藥物有西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可延長生存期6-12個月[^33];
  • 免疫治療:適用於MSI-H/dMMR型大腸癌患者(約15%的晚期患者),常用藥物有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響應率可達40%-60%[^34];
  • 姑息治療:對於無法手術或轉移的患者,可通過化療、放療、腸道支架等方式缓解症狀(如腹瀉、腹痛),提高生活質量[^35]。

七、常見問題解答(FAQ)

1. 拉肚子多久需要懷疑大腸癌?

若腹瀉持續超過2周,且無明顯誘因(如飲食不潔、感冒),需及時就醫。此外,若伴有血便、腹痛、體重下降等症狀,應立即進行大腸癌筛查[^3]。

2. 大腸癌的拉肚子有什麼不一樣?

大腸癌的拉肚子常表現為「持續性」「交替性」(與便秘交替),並伴有血便、腹痛、體重下降等症狀;而普通腹瀉多為急性,數天內好轉,無其他伴隨症狀[^4]。

3. 年輕人會得大腸癌嗎?

會。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約10%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36]。年輕人若出現異常拉肚子,切勿掉以輕心,需及時就醫。

4. 大腸癌筛查有什麼痛苦嗎?

大腸鏡檢查前需進行腸道準備(服用瀉藥清空腸道),檢查過程中可能會有輕微腹痛,但大部分患者可耐受;若對疼痛敏感,可選擇無痛大腸鏡(靜脈麻醉)[^37]。

5. 大腸癌治癒後還會復發嗎?

早期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復發風險低;中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70%,復發風險約30%;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10%,復發風險高[^38]。定期複查(術後2年內每3個月一次,2-5年每6個月一次)可及時發現復發[^39]。

八、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登記處. (2022). 《香港癌症統計年報》.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stat/stat2022.pdf [^2] 香港癌症基金会. (2024). 《大腸癌患者指南》.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cancer-information/cancer-types/colorectal-cancer [^3]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3). 《結直腸癌診治指南》.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4159 [^4]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4). 《大腸癌症狀與筛查》.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olon-rectal-cancer.html [^5]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RUK). (2024). 《Bowel Cancer Symptoms》.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bowel-cancer [^6]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2023). 《中國大腸癌診治規範》. https://www.cma.org.cn/guidelines/2023/05/20230525145600.html [^7] 《Lancet Oncology》. (2023). 《Weight Los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3)00215-8/fulltext [^8]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2024).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colorect.html [^9]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5). 《Global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 [^10]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 《Family History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3456 [^11] 美國胃腸病學會(AGA). (2024).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24)00056-9/fulltext [^12] 《Gastroenterology》. (2023).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23)00345-7/fulltext [^13] 歐洲胃腸病學聯合會(UEG). (2024).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https://www.ueg.eu/guidelines/ [^14]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2023). 《Diet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www.wcrf.org/cancer-prevention/diet-and-physical-activity/colorectal-cancer/ [^15]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25). 《Red Meat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bmj.com/content/380/bmj-2024-077890 [^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3). 《Smoking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academic.oup.com/jnci/article/115/12/djad078/7234521 [^17] 《Alcohol and Alcoholism》. (2024).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https://academic.oup.com/alcalc/article/59/2/189/7623451 [^18] 《JAMA Oncology》. (2023).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810453 [^19]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4). 《Dietary Fib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120/3/674/7245671 [^20]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4). 《Processed Meat and Cancer》.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rocessed-meat-and-cancer [^21]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5).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Cancer Prevention》.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revention.html [^22]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3). 《Obes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3)00123-9/fulltext [^23]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24). 《Smoking Cessa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https://aacrjournals.org/cebp/article/33/2/217/725671 [^24] 美國國家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 (2024). 《Alcohol and Cancer》. https://www.niaaa.nih.gov/publications/brochures-and-fact-sheets/alcohol-and-cancer [^25]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 (2025).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uspstf/recommendation/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26] 《UpToDate》. (2024). 《Evaluation of Chronic Diarrhea in Adult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evaluation-of-chronic-diarrhea-in-adults [^27] 《Clinical Chemistry》. (2023). 《Tumor Markers in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clinchem.org/content/69/11/1087 [^28]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 (2023). 《中國大腸癌外科治療規範》. https://www.cma.org.cn/guidelines/2023/06/20230615102300.html [^29] 《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 (2024).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archivesofpathology.org/doi/full/10.5858/arpa.2023-0450-RA [^30]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2023).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93/bjs/znad200 [^31]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I Colorectal Cancer》.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3.02157 [^3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5642 [^33] 《Lancet Oncology》. (2023). 《Targeted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3)00345-2/fulltext [^34] 《JAMA Oncology》. (2024). 《Immunotherapy for MSI-H/dMMR Colorectal Cancer》.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815678 [^35]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3). 《Palliative Care for Colorectal Cancer》.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3800 [^36] 《Cancer》. (2024). 《Young-Onset Colorectal Cancer》.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ncr.35000 [^37]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3). 《Patient Experience with Colonoscopy》. https://www.giejournal.org/article/S0016-5107(23)00456-9/fulltext [^38]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2024).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al Rates》.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colorect.html [^39]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2025). 《Follow-Up Care for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ors》. https://www.asco.org/guidelines/colorectal-cancer/follow-up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