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心臟癌症:成因、症狀、診斷與最新治療全指南

心臟癌症:成因、症狀、診斷與最新治療全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心臟癌症:成因、症狀、診斷與最新治療全指南

什麼是心臟癌症?

心臟癌症(又稱心臟腫瘤)是指發生在心肌、心腔內膜或心臟周圍組織的惡性腫瘤,屬於極罕見的癌症類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原發性心臟癌症僅占所有癌症的0.001%至0.03%[^5],而約90%的病例為繼發性心臟癌症——即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心臟,常見來源包括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或黑色素瘤[^6]。

原發性心臟癌症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血管肉瘤(約占40%),其次為橫紋肌肉瘤、間皮瘤等;這些腫瘤多起源於心臟的血管或間葉組織,生長迅速且易侵犯周圍結構[^7]。相比之下,繼發性心臟癌症的症狀更取決於原發腫瘤的位置與轉移程度,例如肺癌轉移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加劇,乳腺癌轉移則可能引起胸痛或心律不齊[^2]。

需要注意的是,「心臟癌症」一詞有時會與良性心臟腫瘤(如粘液瘤)混淆,但良性腫瘤不會轉移,治療預後也遠好於惡性腫瘤[^1]。

心臟癌症的症狀與早期徵兆

心臟癌症的症狀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大小與生長速度,早期常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多已進入中晚期。以下是常見的臨床表現:

1. 心血管系統症狀

  • 呼吸困難:最常見症狀(約60%病例),因腫瘤阻塞心腔或壓迫肺靜脈導致肺淤血[^3];
  • 胸痛:多為鈍痛或悶痛,由腫瘤侵犯心肌、心包或肋骨引起;
  • 心悸/心律不齊:腫瘤干擾心臟電活動,可能誘發心房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
  • 水腫:下肢或腹部水腫,因心臟輸出量下降或靜脈迴流受阻[^2]。

2. 全身症狀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每月超過5%);
  • 反覆發作的低燒(與腫瘤壞死或免疫反應有關);
  • 極度疲勞: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1]。

3. 特殊部位症狀

  • 若腫瘤位於心包,可能導致心包積液或心包填塞(表現為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血壓下降);
  • 若侵犯瓣膜,可能引起瓣膜關閉不全(如二尖瓣返流),導致咳嗽或咯血[^4]。

香港癌症基金会提醒,若出現「呼吸困難+胸痛+體重下降」的組合症狀,應立即就醫進行心臟檢查[^1]。

心臟癌症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1. 原發性心臟癌症:成因不明

目前科學界尚未明確原發性心臟癌症的具體病因,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風險:

  • 遺傳因素:部分病例與遺傳綜合症(如Li-Fraumeni綜合症)有關,這些患者攜帶TP53基因突變,易發生多部位惡性腫瘤[^8];
  • 輻射暴露:長期接觸胸部放療的患者(如乳腺癌或肺癌幸存者),心臟組織可能受損誘發腫瘤[^7];
  •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EB病毒)可能與淋巴細胞性心臟肉瘤有關,但尚未得到確切證實[^6]。

2. 繼發性心臟癌症:轉移是主因

繼發性心臟癌症的風險直接取決於原發腫瘤的類型與分期:

  • 高轉移風險癌症:肺癌(約20%轉移至心臟)、乳腺癌(10%-15%)、淋巴瘤(5%-10%);
  • 晚期癌症:原發腫瘤已進入IV期(遠處轉移)的患者,心臟轉移風險顯著升高[^5]。

心臟癌症的預防方法

由於原發性心臟癌症極罕見且成因不明,預防重點在於降低繼發性心臟癌症的風險——即預防或早期治療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WHO提出以下建議:

1. 遠離致癌因素

  • 戒煙:吸煙是肺癌的首要原因,而肺癌是心臟轉移最常見的來源;
  • 限制酒精:過量飲酒增加肝癌、乳腺癌風險;
  • 避免輻射: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胸部CT或X線檢查,尤其是兒童[^5]。

2. 定期體檢

  • 高危人群(如肺癌、乳腺癌患者)應定期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早期發現心臟轉移;
  • 普通人群每年進行心電圖與胸部X線檢查,有助於識別潛在的心臟病變[^1]。

3.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入;
  • 適量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維持健康體重[^2]。

心臟癌症的診斷與分期

1. 初步檢查:識別異常

  • 症狀與體格檢查:醫生會詢問症狀史,並通過聽診(發現心雜音)、觸診(檢查水腫)初步判斷;
  • 心電圖(ECG):檢查心律不齊或心肌缺血;
  • 胸部X線:觀察心臟大小與肺部病變[^3]。

2. 確診檢查:金標準

  • 超聲心動圖: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可清晰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與形態,敏感度達90%以上[^4];
  • 增強CT/MRI:進一步評估腫瘤侵犯範圍(如是否累及冠狀動脈或心包);
  • 心肌活檢:通過心導管或手術取得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確診[^2]。

3. 分期:指導治療

心臟癌症的分期採用TNM系統(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

  • T分期:T1(腫瘤局限於心臟某一層)、T2(侵犯兩層以上)、T3(侵犯心包或大血管)、T4(侵犯鄰近器官如肺);
  • N分期:N0(無淋巴結轉移)、N1(區域淋巴結轉移);
  • M分期:M0(無遠處轉移)、M1(有遠處轉移)[^6]。

心臟癌症的治療選擇

心臟癌症的治療取決於腫瘤類型、分期與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目標是減輕症狀、延長生存期與提高生活質量。以下是2025年最新的治療策略:

1. 手術治療: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

對於原發性心臟癌症與未發生遠處轉移的繼發性病例,手術切除是首選方案。常用術式包括:

  • 腫瘤局部切除:適用於小體積、局限於心肌的腫瘤;
  • 心臟瓣膜置換:若腫瘤侵犯瓣膜,需同時更換人工瓣膜;
  • 心包剝脫術:用於治療心包積液或心包填塞[^8]。

需要注意的是,心臟手術風險較高,需由經驗豐富的心胸外科醫生操作。香港医院管理局數據顯示,原發性心臟癌症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約為20%-30%[^4]。

2. 化療與放療:輔助治療

  • 化療:用於術後輔助治療或無法手術的患者,常用藥物包括多柔比星、異環磷酰胺等;近年來,靶向化療(如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貝伐珠單抗)在血管肉瘤治療中顯示出具備療效[^7];
  • 放療:通過高能射線殺滅腫瘤細胞,適用於無法手術或術後殘留的病例;2025年新興的立體定向放療(SBRT)可精準定位腫瘤,減少對正常心肌的損傷[^8]。

3. 新型治療:免疫與靶向療法

  • 免疫治療:如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可用於治療繼發性心臟癌症(如黑色素瘤轉移),部分患者可獲得長期緩解;
  • 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如KIT、PDGFRA)的抑制劑,已在橫紋肌肉瘤治療中取得突破[^2]。

4. 支持治療:改善生活質量

對於晚期患者,支持治療至關重要:

  • 利尿劑:緩解水腫與呼吸困難;
  • 鎮痛藥:控制胸痛;
  • 心理輔導:幫助患者應對焦慮與抑鬱[^1]。

常見問題(FAQ)

Q1:心臟癌症常見嗎?

A:極不常見。原發性心臟癌症僅占所有癌症的0.001%至0.03%,繼發性病例約占所有癌症轉移的1%-2%[^5]。

Q2:心臟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A:早期常無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輕微呼吸困難或疲勞;若腫瘤生長迅速,可能出現胸痛、心悸或體重下降[^3]。

Q3:心臟癌症是由什麼引起的?

A:原發性成因不明,可能與遺傳、輻射有關;繼發性則是其他癌症轉移至心臟(如肺癌、乳腺癌)[^6]。

Q4:如何診斷心臟癌症?

A:通過超聲心動圖、CT/MRI發現腫瘤,最終需病理活檢確診[^2]。

Q5:心臟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A:包括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免疫治療與支持治療,具體取決於腫瘤類型與分期[^8]。

Q6:心臟癌症的預後如何?

A:原發性心臟癌症預後较差,5年生存率約20%-30%;繼發性病例預後取決於原發腫瘤的控制情況,平均生存期約6-12個月[^7]。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会 - 心臟癌症: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cancer-information/types-of-cancer/heart-cancer
  2. Mayo Clinic(繁体) - 心臟腫瘤(癌症):症狀、原因與治療 -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t/diseases-conditions/heart-tumor/symptoms-causes/syc-20353114
  3. 台湾卫生福利部 - 心臟癌症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 https://www.mohw.gov.tw/cp-262-50312-1.html
  4. 香港医院管理局 - 心臟癌症的治療與護理 -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visitorindex.asp?Content_ID=20171011100000&Lang=CHI
  5. WHO(繁体) - 全球心臟癌症趨勢與預防策略 -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art-cancer
  6. Wikipedia - 心臟腫瘤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心臟腫瘤
  7. PubMed -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2024年研究)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21476/
  8.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 心脏肿瘤的现代管理(2025年综述)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9-024-00987-6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