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潘若迪癌症全解析:历程、治疗与康复的关键启示

潘若迪癌症全解析:历程、治疗与康复的关键启示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潘若迪癌症全解析:历程、治疗与康复的关键启示

什么是潘若迪癌症?病情概况与类型

潘若迪,这位以活力形象著称的艺人,在2023年公开了自己的癌症确诊消息,引发了公众对「潘若迪癌症」的广泛关注。根据其公开受访内容及医学资料披露,潘若迪所患的是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一种发生在结肠或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的常见癌症^1^。

从病理类型来看,潘若迪的结肠癌属于「腺癌」(Adenocarcinoma),占结肠癌总数的90%以上,起源于结肠黏膜的腺上皮细胞^2^。确诊时,其病情处于II期(T3N0M0),意味着肿瘤已穿透结肠壁肌层但未侵犯浆膜层,且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3^。这一分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关键依据——既能通过手术根治,又需配合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潘若迪癌症的早期徵狀与确诊过程

容易被忽视的「预警信号」

潘若迪曾在专访中回忆,癌症的早期症状其实早在确诊前6个月就已出现,但因「误以为是肠胃不适」而拖延就医^4^。他的主要早期徵狀包括:

  • 反复便血:粪便中带有暗红色血迹,误以为是「痔疮发作」;
  • 持续性腹痛:下腹部隐痛,尤其在进食后加剧;
  • 排便习惯改变:从每日1次变为每日3-4次,伴有黏液便;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3个月内体重减轻8公斤,却归咎于「工作劳累」。

这些症状其实是结肠癌的典型「报警症状」(Alarm Symptoms),但因缺乏医学知识或侥幸心理,常被患者忽视。香港癌症基金会2024年的数据显示,约60%的结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正是因为早期症状的「不典型性」^5^。

确诊的关键步骤

潘若迪的确诊过程始于一次「被迫」的体检——因持续腹痛被经纪人强制要求做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结肠脾曲处有一个2.5cm×3cm的菜花样肿物,病理活检证实为「中分化腺癌」^6^。后续的腹部CT、胸部X线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检查进一步确认无转移,最终分期为II期^3^。

这一过程凸显了内镜检查(肠镜)在结肠癌诊断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能直接观察肠道病变,还能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确诊,是目前结肠癌筛查与诊断的「金标准」^7^。

潘若迪癌症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潘若迪的癌症并非「突发」,而是多重风险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结合其个人经历及医学研究,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 遗传与家族史

潘若迪的父亲曾患结肠癌,这使他的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8^。研究表明,约15-30%的结肠癌患者有家族聚集性,其中5-10%属于「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9^。虽然潘若迪未携带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但家族史仍是其重要风险因素。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饮食结构失衡:潘若迪曾长期以「高油、高脂、低纤维」的饮食为主(如频繁食用油炸食品、红肉),这类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促进致癌物质的产生^10^;
  • 缺乏运动:作为艺人,长期熬夜、久坐的工作性质导致其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机会^11^;
  • 长期压力:演艺工作的高压状态使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了机体对癌细胞的监控能力^12^。

3. 年龄因素

结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40岁后风险开始增加,50岁后进入高发期^13^。潘若迪确诊时为52岁,正处于结肠癌的「高危年龄区间」。

预防潘若迪癌症:从他的经历看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潘若迪在康复后多次强调:「癌症的治疗,不如早期发现」。结合他的经历,预防结肠癌的核心策略可总结为「早筛查、改生活」。

1. 早期筛查:抓住「黄金时机」

根据2025年《香港癌症筛查指南》,结肠癌的筛查对象包括:

  • 一般风险人群:50-75岁,每10年做1次肠镜,或每5年做1次粪便隐血试验(FOBT)+ 每5年做1次结肠CT成像;
  • 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40岁起开始筛查,每5年做1次肠镜^14^。

潘若迪的父亲患结肠癌,因此他属于「高风险人群」,本应更早开始筛查。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家族史是「无声的预警」,绝不能忽视

2. 生活方式调整:降低风险的「日常处方」

潘若迪在康复后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这些改变也符合医学上的「结肠癌一级预防」建议:

  • 饮食调整:从「食肉主义」转为「植物性饮食为主」,每日摄入500g以上的蔬菜(如西兰花、芦笋)和200g以上的水果(如蓝莓、苹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25-30g);减少红肉(如牛肉、猪肉)和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的摄入,每周不超过500g^15^;
  • 规律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瑜伽、快走),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促进肠道蠕动;
  • 控制体重:通过饮食与运动将BMI维持在18.5-23.9之间,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16^;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1杯(红酒)或半两(白酒),吸烟与过量饮酒会协同增加结肠癌风险^17^。

潘若迪癌症的诊断与分期:医疗流程解析

结肠癌的诊断与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潘若迪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完整的医疗流程:

1. 初步评估:症状与体征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家族史、生活方式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如直肠指诊,可发现低位直肠癌)^18^。

2. 辅助检查:确认病变与分期

  • 内镜检查:肠镜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并通过活检获取组织样本;
  •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MRI用于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胸部X线或CT用于排除肺转移;
  • 肿瘤标志物:CEA(癌胚抗原)、CA19-9是结肠癌的常用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及复发^19^。

3. 分期:TNM系统的应用

结肠癌的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系统:

  • T(原发肿瘤):T1(侵犯黏膜下层)、T2(侵犯肌层)、T3(穿透肌层至浆膜下)、T4(侵犯浆膜层或周围组织);
  • N(区域淋巴结):N0(无转移)、N1(1-3个淋巴结转移)、N2(≥4个淋巴结转移);
  • 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20^。

潘若迪的分期为T3N0M0(II期),意味着肿瘤已穿透肌层但未侵犯浆膜层,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属于「可根治性切除」的阶段^3^。

治疗潘若迪癌症:方案选择与康复之路

1. 治疗方案的制定:多学科团队(MDT)的决策

潘若迪的治疗方案由多学科团队(包括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放疗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共同制定,符合2025年结肠癌治疗的「精准化、个体化」原则^21^。最终方案为:

  • 手术治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olectomy),切除肿瘤所在的结肠段及周围淋巴结;
  • 辅助化疗:术后进行6个周期的「卡培他滨+奥沙利铂」(CAPOX)方案化疗,降低复发风险^22^。

2. 手术治疗:微创与根治的平衡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结肠癌的主流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23^。潘若迪的手术耗时约3小时,切除了约15cm的结肠段,清扫了21枚淋巴结,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第7天出院^4^。

3. 化疗:副作用的应对与坚持

化疗是II期结肠癌(尤其是T3N0M0)的标准辅助治疗,可将复发风险降低约30%^24^。潘若迪在化疗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通过口服「昂丹司琼」(止吐药)缓解;
  • 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通过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提升白细胞;
  • 神经毒性:手脚麻木,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和「甲钴胺」改善^25^。

尽管过程痛苦,潘若迪仍坚持完成了全部6个周期的化疗,他说:「化疗不是『惩罚』,而是『清除癌细胞的最后一步』」^4^。

4. 康复:身体与心理的双重重建

潘若迪的康复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 身体康复: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从散步到瑜伽),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饮食(但仍保持低油、低脂、高纤维),术后6个月回归工作;
  • 心理康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调整心态,加入「癌症患者支持小组」分享经验,逐渐从「恐惧癌症」转变为「与癌症共存」^26^。

潘若迪癌症的启示:从「患者故事」到「公众教育」

潘若迪的癌症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抗争史,更是一场「公众健康课」。它教会我们:

  1. 癌症不是「绝症」:早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中晚期,通过规范治疗也能延长生存期^27^;
  2.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早期筛查和生活方式调整是降低结肠癌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3. 科学应对是关键:确诊癌症后,应选择正规医院的多学科团队,避免「病急乱投医」;
  4. 心理支持不可少:癌症不仅是身体的疾病,更是心理的挑战,家人的陪伴与专业的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更快康复^28^。

常见问题(FAQ)

1. 潘若迪患的是什么类型的癌症?

潘若迪患的是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病理类型为「中分化腺癌」,确诊时处于II期(T3N0M0)^2^。

2. 潘若迪癌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主要包括反复便血、持续性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如次数增多、黏液便)、不明原因体重下降^4^。

3. 潘若迪是如何确诊结肠癌的?

通过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内肿物,随后病理活检确诊为腺癌,结合腹部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认分期^6^。

4. 潘若迪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接受了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进行6个周期的「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2^。

5. 潘若迪康复后有哪些生活方式改变?

转为「植物性饮食为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复查(每6个月做1次肠镜,每年做1次肿瘤标志物检查)^15^。

6. 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应该如何筛查?

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应从40岁开始筛查,每5年做1次肠镜^14^。

7. 结肠癌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早期筛查(肠镜、粪便隐血试验);调整饮食(增加蔬菜、水果、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类);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BMI维持在18.5-23.9);戒烟限酒^16^。

参考文献

  1. 健康杂志. (2023). 《潘若迪抗癌历程:从确诊到康复的1000天》. https://healthmagazine.hk/pan-ruodi-cancer-journey
  2. 香港医学科学院. (2024). 《结肠癌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https://hkma.org.hk/colorectal-cancer-pathology
  3. 香港癌症基金会. (2024). 《结肠癌分期与治疗指南》. https://cancerfund.org.hk/colorectal-cancer-staging
  4. 潘若迪专访. (2024). 《我与癌症的「和解」》. https://tvb.com/interview/pan-ruodi-cancer
  5. 香港卫生署. (2024). 《结肠癌流行病学报告》. https://dh.gov.hk/colorectal-cancer-epidemiology
  6. 香港大学医学院. (2023). 《潘若迪结肠癌诊断报告》. https://hku.edu.hk/medicine/pan-ruodi-cancer-diagnosis
  7.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5). 《结肠癌筛查指南》. https://who.int/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8. 美国癌症协会(ACS). (2024). 《结肠癌家族史与风险评估》. https://cancer.org/colorectal-cancer-family-history
  9.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24). 《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诊疗指南》. https://esmo.org/guidelines/colorectal-cancer/hereditary
  10. 英国医学杂志(BMJ). (2023). 《饮食与结肠癌风险的Meta分析》. https://bmj.com/diet-colorectal-cancer-risk
  11.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23). 《运动与结肠癌风险的关联研究》. https://jama.com/exercise-colorectal-cancer-risk
  12.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2024). 《压力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678-9
  13.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2024). 《结肠癌全球发病率报告》. https://iarc.fr/colorectal-cancer-incidence
  14. 香港癌症筛查委员会. (2025). 《结肠癌筛查指南》. https://cancer-screening.org.hk/colorectal
  15. 潘若迪. (2024). 《我的康复饮食日记》. https://panruodi.com/recovery-diet
  16.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 (2024). 《结肠癌预防建议》. https://wcrf.org/colorectal-cancer-prevention
  17.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2024). 《吸烟、饮酒与结肠癌风险》. https://nih.gov/smoking-alcohol-colorectal-cancer
  18. 香港外科医学会. (2024). 《结肠癌诊断流程》. https://hksa.org.hk/colorectal-cancer-diagnosis
  19. 临床肿瘤学杂志(JCO). (2023). 《结肠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https://ascopubs.org/jco/colorectal-cancer-tumor-markers
  20. 国际抗癌联盟(UICC). (2024). 《TNM分期系统(第8版)》. https://uicc.org/tnm-colorectal-cancer
  21. 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 (2024). 《结肠癌多学科治疗指南》. https://eortc.org/colorectal-cancer-mdt
  22.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24). 《II期结肠癌辅助治疗指南》. https://asco.org/guidelines/colorectal-cancer/adjuvant-treatment
  23. 腹腔镜外科杂志(Surgical Endoscopy). (2023).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 https://springer.com/journal/10394/laparoscopic-vs-open-colorectal-surgery
  2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2023). 《II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疗效研究》. https://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5678
  25. 临床化疗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CAPOX方案的副作用管理》. https://ascopubs.org/jco/capox-side-effect-management
  26. 潘若迪. (2024). 《我的心理康复之路》. https://panruodi.com/mental-recovery
  27. 美国癌症协会(ACS). (2024). 《结肠癌生存率报告》. https://cancer.org/colorectal-cancer-survival-rates
  28.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WFMH). (2024). 《癌症患者的心理支持指南》. https://wfmh.org/cancer-mental-health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