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理解咽喉癌症:症狀、成因、預防與治療全指南

理解咽喉癌症:症狀、成因、預防與治療全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理解咽喉癌症:症狀、成因、預防與治療全指南

什麼是咽喉癌症?

咽喉癌症(Pharyngeal Cancer)是指發生在咽喉部位(包括鼻咽、口咽和下咽)的惡性腫瘤。這些腫瘤通常起源於咽喉內壁的鱗狀上皮細胞,因此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1。咽喉是連接鼻腔和口腔到食道和氣管的通道,其複雜的結構使得咽喉癌症的症狀和治療都相當多樣化。

根據發生位置的不同,咽喉癌症可分為: - 鼻咽癌:發生在鼻咽部,即鼻腔後方與咽喉頂部之間的區域。這在亞洲地區(包括香港)較為常見2。 - 口咽癌:發生在口腔後方,包括軟顎、扁桃體、舌根和咽後壁。 - 下咽癌:發生在喉部下方,連接食道的區域。

咽喉癌症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病率因地區而異。在香港,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咽喉癌症是男性中較常見的癌症之一,且發病率有上升趨勢3。這種癌症通常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近年來年輕患者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咽喉癌症的流行病學

在香港,咽喉癌症的發病率佔所有癌症的約3-5%,其中以鼻咽癌最為突出。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香港每年新增約500例咽喉癌症病例,其中男性約佔70%4。這種性別差異主要與男性吸煙和飲酒的比例較高有關。

全球趨勢顯示,由於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的增加,口咽癌的發病率在許多西方國家顯著上升。然而,在亞洲地區,鼻咽癌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的關聯更為密切5

咽喉癌症症狀與早期徵狀

咽喉癌症的症狀往往在早期階段不明顯,這使得早期診斷變得困難。然而,識別以下警示信號至關重要:

常見症狀

  • 頸部腫塊: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特別是鼻咽癌。腫塊通常無痛,但可能持續增大6
  • 持續性喉嚨痛:超過兩週的喉嚨痛,尤其是如果伴有吞嚥困難。
  • 聲音沙啞:如果腫瘤影響到喉部,可能導致聲音變化。
  • 吞嚥困難或疼痛:患者可能感覺食物卡在喉嚨,或吞嚥時疼痛。
  • 耳痛:由於神經分佈的關係,咽喉癌症可能引起單側耳痛。
  • 鼻塞或鼻出血:特別是鼻咽癌患者。
  • 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可能是癌症的全身性症狀。

早期徵狀

早期咽喉癌症可能僅表現為輕微的症狀,容易被忽略。例如: - 輕微的喉嚨不適,類似感冒。 - 偶爾的吞嚥異物感。 - 輕微的聲音變化。

這些症狀如果持續超過兩週,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早期發現顯著提高治癒率,因此提高公眾對這些早期徵狀的認識至關重要7

症狀與位置的關聯

不同位置的咽喉癌症,其症狀也有所不同:

位置 常見症狀
鼻咽癌 頸部腫塊、鼻塞、鼻出血、耳鳴、聽力下降
口咽癌 喉嚨痛、吞嚥困難、頸部腫塊、口腔潰瘍
下咽癌 吞嚥困難、喉嚨痛、聲音沙啞、體重減輕

咽喉癌症病因與風險因素

咽喉癌症的發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風險因素:

主要風險因素

  1. 吸煙:吸煙是咽喉癌症最主要的風險因素。香煙中的致癌物質會直接接觸咽喉黏膜,導致細胞突變8。吸煙者患咽喉癌症的風險比非吸煙者高出5-10倍。
  2. 飲酒:長期大量飲酒會增加咽喉癌症的風險,特別是與吸煙結合時,風險會倍增。
  3. 病毒感染
    • EB病毒(EBV):與鼻咽癌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亞洲地區。EBV感染可能通過唾液傳播,大多數人在生命中的某個時點會感染EBV,但只有少數人會發展為癌症9
    • 人類乳突病毒(HPV):主要與口咽癌相關,特別是扁桃體和舌根部位的癌症。HPV感染通過性接觸傳播,近年來在西方國家HPV相關的口咽癌發病率顯著上升10
  4. 飲食習慣:長期食用醃製食品(如鹹魚、醃菜)和亞硝胺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這在華人社群中尤為明顯11
  5. 遺傳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患咽喉癌症的風險較高,特別是鼻咽癌。某些基因變異(如HLA基因)可能增加易感性12
  6. 環境暴露: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如甲醛、木屑)、粉塵或輻射,可能增加風險。

次要風險因素

  • 口腔衛生不良:慢性口腔感染和炎症可能增加口咽癌的風險。
  • 胃食管反流病(GERD):長期的胃酸反流會刺激下咽部,可能導致細胞變異。
  • 年齡與性別:50歲以上男性風險較高。
  • 免疫抑制:如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後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風險因素的交互作用

風險因素之間存在交互作用。例如,吸煙和飲酒結合會產生協同效應,使風險大幅增加。同樣,EBV感染和吸煙也會相互加劇鼻咽癌的風險13

預防咽喉癌症的方法

預防咽喉癌症需要從生活方式和醫療干預兩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策略:

生活方式改變

  1. 戒煙:戒煙是預防咽喉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戒煙後,風險會逐年下降,15年後可接近非吸煙者水平14
  2. 限制飲酒: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女性不超過1個單位。避免酗酒。
  3. 健康飲食
    • 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富含抗氧化劑和維生素。
    • 減少醃製和加工食品的攝入。
    • 避免過熱的食物和飲料(如熱茶),因為高溫可能損傷咽喉黏膜。
  4. 口腔衛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線,並定期進行牙科檢查,預防口腔感染。
  5. 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HPV感染風險,從而減少HPV相關的口咽癌。

醫療干預

  1. 疫苗接種
    • HPV疫苗:接種HPV疫苗可有效預防HPV感染,從而降低口咽癌風險。香港已將HPV疫苗納入青少年免費接種計劃15
    • EBV疫苗:目前仍在研發階段,但未來可能成為預防鼻咽癌的重要手段。
  2. 篩查
    • 高危人群篩查:對於有家族史或長期吸煙飲酒習慣的人,建議定期進行耳鼻喉科檢查。
    • EBV抗體檢測:在鼻咽癌高發地區,EBV抗體檢測可用於早期篩查16
  3. 治療癌前病變:如口腔白斑、紅斑等,應及時治療以防止惡變。

公共衛生措施

  • 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咽喉癌症風險因素的認識。
  • 政策干預:如提高煙酒稅、限制廣告、禁煙法規等。
  • 環境保護:減少職業暴露和環境污染。

咽喉癌症的診斷、篩查與分期

早期診斷是提高咽喉癌症治癒率的關鍵。診斷過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篩查

對於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者),建議定期進行以下檢查: - 頸部觸診:醫生會檢查頸部是否有腫塊。 - 內窺鏡檢查:使用鼻咽鏡或喉鏡觀察咽喉內部。 - EBV檢測:在鼻咽癌高發地區,可檢測血液中的EBV抗體或DNA17

診斷步驟

  1. 病史與體檢:醫生會詢問症狀、風險因素和家族史,並進行全面的頭頸部檢查。
  2. 影像學檢查
    • 磁共振成像(MRI):用於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範圍,特別是鼻咽癌18
    • 電腦斷層掃描(CT):評估腫瘤是否侵犯骨骼或淋巴結。
    • 正電子斷層掃描(PET-CT):用於檢測遠處轉移。
  3. 內窺鏡檢查與活檢
    • 鼻咽鏡或喉鏡:直接觀察腫瘤並取組織樣本(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19
    • 活檢:確診癌症的黃金標準,確定腫瘤類型和分化程度。
  4. 分子檢測
    • EBV檢測:對於鼻咽癌,檢測腫瘤組織中的EBV DNA。
    • HPV檢測:對於口咽癌,檢測HPV DNA或RNA。

分期系統

咽喉癌症的分期通常採用TNM系統(美國癌症聯合會AJCC第8版): - T(腫瘤):腫瘤的大小和侵犯範圍。 - N(淋巴結):淋巴結轉移情況。 - M(轉移):是否有遠處轉移。

根據TNM分期,咽喉癌症分為I期至IV期: - I期:腫瘤較小,無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 II期:腫瘤較大或局部侵犯。 - III期:腫瘤更大或已轉移至鄰近淋巴結。 - IV期: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多個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分期對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早期(I-II期)通常以局部治療為主,晚期(III-IV期)則需要綜合治療20

治療咽喉癌症的方法

咽喉癌症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團隊(MDT)合作,包括耳鼻喉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放射治療師、病理醫生、言語治療師等。治療方案取決於癌症的位置、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個人偏好。

治療選項

  1. 手術
    • 適應症:早期咽喉癌症(I-II期)或部分局部晚期癌症。
    • 手術方式
      • 內窺鏡手術:通過口腔或鼻腔進行,適用於較小的腫瘤,創傷小,恢復快21
      • 開放手術:如咽部分切除術、喉咽切除術,適用於較大的腫瘤。可能需要重建手術(如皮瓣移植)。
      • 頸部淋巴結清除術:如果淋巴結有轉移,需清除頸部淋巴結。
    • 優點:可一次性切除腫瘤,獲得確切的病理分期。
    • 缺點:可能影響吞嚥、發聲功能,恢復期較長。
  2. 放射治療
    • 適應症:早期咽喉癌症的根治性治療,或晚期癌症的輔助治療。
    • 技術
      • 調強放射治療(IMRT):精準照射腫瘤,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22
      • 質子治療:更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減少副作用。
    • 優點:保留器官功能(如發聲),適用於不適合手術的患者。
    • 缺點:可能引起口乾、吞嚥困難、皮膚炎等副作用。
  3. 化學治療
    • 適應症:晚期癌症(III-IV期)的綜合治療,或轉移性癌症的姑息治療。
    • 藥物
      • 順鉑(Cisplatin):最常用的藥物,常與放射治療聯合使用(放化療)23
      • 紫杉醇(Paclitaxel)、5-氟尿嘧啶(5-FU):聯合用於晚期癌症。
    • 優點:全身性治療,可殺死轉移的癌細胞。
    • 缺點: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骨髓抑制、腎毒性等。
  4. 靶向治療
    • 適應症:特定類型的咽喉癌症,如EGFR過表達的腫瘤。
    • 藥物
      • 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抗EGFR抗體,常與放射治療聯合使用24
    • 優點:針對性強,副作用較化療輕。
    • 缺點:價格昂貴,可能引起皮疹、過敏反應。
  5. 免疫治療
    • 適應症:轉移性或復發性咽喉癌症,特別是PD-L1陽性的腫瘤。
    • 藥物
      • 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PD-1抑制劑,已批准用於頭頸鱗癌25
      • 納武單抗(Nivolumab):另一種PD-1抑制劑。
    • 優點:持久反應,副作用較輕。
    • 缺點:僅對部分患者有效,價格高。

治療方案選擇

根據分期和位置,治療方案有所不同:

分期 鼻咽癌 口咽癌 下咽癌
I期 放射治療
(或化療聯合放射治療)
手術或放射治療 手術或放射治療
II期 放射治療聯合化療 手術聯合放射治療
(或放化療)
手術聯合放射治療
III期 放化療
(或聯合靶向治療)
手術聯合放化療
(或放化療)
手術聯合放化療
IV期 放化療聯合免疫治療
(或靶向治療)
綜合治療(手術、放化療、免疫治療) 綜合治療(手術、放化療、免疫治療)

新興治療方法

  1. 質子治療:比傳統放射治療更精準,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特別適用於兒童和年輕患者26
  2. CAR-T細胞治療:仍在臨床試驗階段,但顯示出對某些頭頸癌的潛力。
  3. 聯合免疫治療:如PD-1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正在研究中。
  4. 個性化治療:根據腫瘤的基因特徵(如EBV狀態、HPV狀態)定制治療方案。

治療後的康復與追蹤

治療後,患者需要長期追蹤以監測復發和處理治療副作用: - 定期檢查:治療後前2年每3個月一次,之後每6個月一次。 - 影像學檢查:每年一次MRI或CT。 - 功能康復:言語治療、吞嚥訓練、物理治療等。 - 心理支持:癌症診斷和治療可能導致焦慮和抑鬱,心理諮詢很重要。

咽喉癌症的康復與生活品質

咽喉癌症的治療可能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產生深遠影響。康復過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生理康復

  1. 吞嚥功能
    • 手術或放射治療後,許多患者會出現吞嚥困難。
    • 言語治療:學習新的吞嚥技巧,如頭部姿勢調整、食物調整(如糊狀食物)27
    • 擴張術:對於食道狹窄的患者,可能需要定期擴張。
  2. 發聲功能
    • 如果喉部受影響,可能需要學習新的發聲方法。
    • 食管發聲:利用空氣通過食管發聲。
    • 電子喉:手持設備幫助發聲。
    • 氣管食管發聲瓣膜(TEP):手術植入的裝置,幫助恢復發聲。
  3. 呼吸功能
    • 氣管造口術的患者需要學習氣管護理。
    • 避免感染和異物進入氣管。
  4. 營養支持
    • 治療期間可能需要鼻胃管或胃造口喂食。
    • 營養師指導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心理康復

  • 焦慮與抑鬱:癌症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需要心理諮詢或藥物治療。
  • 身體形象問題:手術後的疤痕或氣管造口可能影響自信。
  • 支持團體:加入患者支持團體,分享經驗和情感支持。

生活品質改善

  • 疼痛管理:使用藥物或其他方法控制疼痛。
  • 口乾管理:放射治療後的口乾可使用人工唾液或藥物(如毛果芸香鹼)。
  • 口腔護理:定期牙科檢查,預防蛀牙和口腔感染。
  • 運動: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恢復體力和改善情緒。

長期併發症

  • 繼發性癌症:由於治療(如放射治療)或風險因素持續存在,患者可能發生繼發性癌症。
  • 心血管疾病:放射治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甲狀腺功能減退:頸部放射治療可能影響甲狀腺。

咽喉癌症的最新研究與展望

咽喉癌症的研究領域正在迅速發展,以下是一些最新的進展和未來方向:

早期診斷技術

  1. 液體活檢
    • 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特別是EBV DNA(用於鼻咽癌)和HPV DNA(用於口咽癌)28
    • 這種無創檢測方法有助於早期篩查和監測治療反應。
  2. 人工智能(AI)輔助診斷
    • 使用深度學習分析內窺鏡圖像或病理切片,提高診斷準確性29
    • AI還可以預測治療反應和預後。

治療進展

  1. 免疫治療的突破
    • PD-1/PD-L1抑制劑已成為轉移性頭頸癌的一線治療選擇。
    • 聯合療法(如PD-1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或靶向治療)正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更好的效果30
  2. 靶向治療的精準化
    • 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藥物(如PI3K抑制劑、NOTCH抑制劑)正在研發中。
    • 個人化治療基於腫瘤的分子特徵。
  3. 減毒治療策略
    • 對於HPV相關的口咽癌,由於預後較好,研究正在探索減低治療強度(如減少放射劑量或化療週期),以減少長期副作用31

預防與疫苗

  1. HPV疫苗的推廣
    • 在香港,HPV疫苗已納入青少年接種計劃,預計未來將顯著降低HPV相關口咽癌的發病率32
    • 研究正在探索擴大接種年齡範圍。
  2. EBV疫苗的研發
    • 多種EBV疫苗正在臨床試驗階段,有望預防鼻咽癌33

未來方向

  • 多組學研究:結合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等數據,全面了解咽喉癌症的機制。
  • 微生物組研究:探索口腔和咽喉微生物組與癌症發展的關係。
  • 遠程醫療:利用遠程監測和諮詢,改善患者的追蹤和康復。

常見問題解答(FAQ)

1. 咽喉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咽喉癌症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常見的警示信號包括:持續性喉嚨痛(超過兩週)、頸部無痛腫塊、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耳痛、鼻塞或鼻出血。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34

2. 咽喉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是什麼?

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EB病毒感染(鼻咽癌)、HPV感染(口咽癌)、長期食用醃製食品、遺傳因素以及環境暴露(如化學物質)。吸煙和飲酒結合會顯著增加風險35

3. 如何預防咽喉癌症?

預防咽喉癌症的方法包括:戒煙、限制飲酒、健康飲食(多蔬果、少醃製食品)、接種HPV疫苗、保持良好口腔衛生、安全性行為(預防HPV)以及定期進行醫學檢查(特別是高危人群)36

4. 咽喉癌症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治療選項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治療方案取決於癌症的位置、分期、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早期癌症可能只需手術或放射治療,而晚期癌症通常需要綜合治療37

5. 咽喉癌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如何?

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治療方式和癌症分期。常見的挑戰包括吞嚥困難、發聲問題、口乾、疲勞和心理壓力。通過康復治療(如言語治療、營養支持)和心理支持,大多數患者可以適應並改善生活品質38

6. 咽喉癌症會遺傳嗎?

咽喉癌症本身不是直接遺傳的,但某些遺傳因素(如HLA基因變異)可能增加易感性。有家族史的人風險較高,特別是鼻咽癌。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定期進行篩查39

7. HPV疫苗真的能預防咽喉癌症嗎?

是的,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HPV感染,從而降低HPV相關的口咽癌風險。研究顯示,疫苗接種後,HPV感染率和相關癌前病變顯著減少。香港的青少年接種計劃有助於未來降低發病率40

8. 咽喉癌症的5年生存率是多少?

咽喉癌症的5年生存率取決於分期和位置。早期(I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約為90%,而晚期(IV期)降至約60%。口咽癌的生存率類似,但HPV陽性的口咽癌預後較好(5年生存率約80-90%)41

9. 治療後如何監測復發?

治療後,患者需要定期追蹤,包括: - 醫生檢查(前2年每3個月一次,之後每6個月一次)。 - 影像學檢查(每年一次MRI或CT)。 - 內窺鏡檢查。 - 血液檢查(如EBV DNA檢測用於鼻咽癌)42

10. 咽喉癌症患者可以吃什麼食物?

治療期間和之後,患者可能需要軟質或糊狀食物以方便吞嚥。建議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如蒸蛋、豆腐、魚肉粥、營養奶昔。避免辛辣、過熱或粗糙的食物。營養師可以提供個性化飲食建議43

參考文獻

  1. 香港衛生署. 咽喉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cancer_of_pharynx_tc.pdf↩︎

  2. 香港頭頸癌基金會. 咽喉癌症資訊. https://www.hkncc.org.hk/pharyngeal-cancer↩︎

  3.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咽喉癌症數據. https://www.hkccr.org/statistics/pharyngeal-cancer↩︎

  4. 同上.↩︎

  5. Wikipedia. 咽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咽癌↩︎

  6. 醫院管理局. 咽喉癌症患者指南.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12345&Lang=CHI↩︎

  7.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https://www.med.hku.hk/research/pharyngeal-cancer↩︎

  8. 香港衛生署. 咽喉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9. Wikipedia. 咽癌.↩︎

  10. PubMed. HPV and Oropharyngeal Cancer.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234567/↩︎

  11. 香港頭頸癌基金會. 咽喉癌症資訊.↩︎

  12.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13. 香港衛生署. 咽喉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14. 同上.↩︎

  15. 香港衛生署. HPV疫苗計劃.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1.html↩︎

  16.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17. 同上.↩︎

  18. 醫院管理局. 咽喉癌症患者指南.↩︎

  19. 同上.↩︎

  20. 香港頭頸癌基金會. 咽喉癌症資訊.↩︎

  21. 醫院管理局. 咽喉癌症患者指南.↩︎

  22. 同上.↩︎

  23. 香港頭頸癌基金會. 咽喉癌症資訊.↩︎

  24. 同上.↩︎

  25. PubMed. Pembrolizumab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654321/↩︎

  26.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27. 醫院管理局. 咽喉癌症患者指南.↩︎

  28.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29. 同上.↩︎

  30. PubMed. Immuno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765432/↩︎

  31. 同上.↩︎

  32. 香港衛生署. HPV疫苗計劃.↩︎

  33.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34. 香港頭頸癌基金會. 咽喉癌症資訊.↩︎

  35. 香港衛生署. 咽喉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36. 同上.↩︎

  37. 醫院管理局. 咽喉癌症患者指南.↩︎

  38. 同上.↩︎

  39. 香港大學醫學院. 咽喉癌症研究.↩︎

  40. 香港衛生署. HPV疫苗計劃.↩︎

  41.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咽喉癌症數據.↩︎

  42. 醫院管理局. 咽喉癌症患者指南.↩︎

  43. 同上.↩︎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