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癌症:從認識到治療的全面指南
面對癌症,許多人第一反應是恐懼——未知的病情、漫長的治療、對生活的衝擊,都讓人感到無助。但事實上,隨著醫學進步,癌症早已不是「絕症」的代名詞。了解癌症的本質、早期徵狀與最新治療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預防疾病,也能讓患者與家屬在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本文將以香港人的角度,結合2025年最新醫學研究,為你帶來最全面的癌症指南[^1]。
什麼是癌症?
癌症(Cancer)是一類由細胞異常增殖引起的疾病。正常細胞會遵循「生長-分裂-死亡」的規律,但癌細胞會脫離這個控制,無限增殖並侵犯周圍組織,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癌症的核心特徵是「細胞的惡性轉化」——這些細胞不僅失去了正常的功能,還會破壞身體的正常結構[^3]。
在香港,癌症是頭號殺手。根據香港癌症登記處2023年的數據,每年約有3萬人確診癌症,當中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病率最高[^4]。但值得欣慰的是,隨著篩查技術的改進與治療手段的創新,香港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從2000年的45%提升至2020年的62%[^5]。
癌症的早期徵狀與常見表現
早期癌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部分癌症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異常信號,若能及時察覺,可顯著提高治癒率:
- 肺癌:持續超過2週的咳嗽、痰中帶血、胸痛、呼吸困難;
- 乳腺癌:乳房出現無痛性腫塊、乳頭凹陷或溢液、乳房皮膚呈「橘子皮」樣改變;
- 結直腸癌:便血、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或便秘交替)、腹痛、體重下降;
- 胃癌:上腹部隱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黑便;
- 肝癌:右腹疼痛、黃疸(皮膚或眼白發黃)、腹水、體重驟降[^6]。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症狀也可能由其他良性疾病引起(如咳嗽可能是感冒,便血可能是痔瘡),但如果症狀持續超過2週,應及時就醫檢查[^7]。
癌症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癌症的發生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常見的風險因素:
1. 遺傳因素
約5%-10%的癌症與遺傳基因突變有關。例如:
- BRCA1/2基因突變:會顯著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的風險;
- APC基因突變:與家族性結直腸癌綜合症相關;
- RET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甲狀腺癌[^8]。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應更早開始定期篩查(如BRCA突變攜帶者可從30歲開始每年做乳腺造影)[^9]。
2. 生活習慣
- 吸煙:是肺癌的首要風險因素,同時會增加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的風險。據香港衛生署數據,70%的肺癌死亡與吸煙有關[^10];
- 飲食:高油、高鹽、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會增加胃癌、結直腸癌的風險;缺乏蔬菜、水果與纖維會降低身體的抗氧化能力;
- 肥胖:肥胖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衡(如胰島素、雌激素),增加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的風險;
- 酗酒: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傷肝細胞,增加肝癌、食管癌的風險[^11]。
3. 環境因素
- 化學物質:石棉、苯、甲醛等致癌物質會增加肺癌、白血病的風險;
- 輻射:長期暴露於紫外線(UV)會導致皮膚癌,核輻射會增加白血病、甲狀腺癌的風險;
- 病毒感染:乙肝病毒(HBV)與肝癌、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幽門螺桿菌(H.pylori)與胃癌密切相關[^12]。
預防癌症的有效方法
雖然癌症的發生無法完全避免,但通過以下方法可顯著降低風險:
1. 戒煙限酒
吸煙是最可預防的癌症成因,戒煙後肺癌風險會逐年下降(戒煙10年後,風險降至吸煙者的一半)[^13]。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1杯約等於150ml葡萄酒或350ml啤酒)[^14]。
2. 健康飲食
- 增加蔬菜、水果、全穀物的攝入(每日至少5份蔬菜+水果);
- 減少加工肉類、紅肉(如牛肉、豬肉)的攝入;
- 避免高糖、高油、高鹽食物;
- 選擇低脂或脫脂乳製品[^15]。
3. 規律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籃球)。運動可降低體重、調節激素水平,從而降低癌症風險[^16]。
4. 定期篩查
- 乳腺癌: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乳腺造影( mammogram );
- 結直腸癌:50歲以上人群每10年做結腸鏡檢查,或每年做糞便隱血試驗;
- 宮頸癌:25歲以上女性每3年做宮頸抹片檢查,或每5年做HPV檢測;
- 肺癌:55歲以上吸煙者或有吸煙史者,每年做低劑量CT掃描[^17]。
5. 接種疫苗
- 乙肝疫苗: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從而降低肝癌風險;
- HPV疫苗:可預防HPV感染,從而降低宮頸癌、陰道癌、肛門癌的風險。香港衛生署建議9-45歲女性接種HPV疫苗[^18]。
癌症的診斷與分期
癌症的診斷需要結合多種檢查方法,常用的有:
1. 影像學檢查
- X線:用於檢查肺癌、乳腺癌等;
- CT掃描:更清晰地顯示腫瘤的大小、位置與侵犯範圍;
- MRI:適用於腦、脊髓等軟組織的檢查;
- PET-CT:用於檢測腫瘤轉移(如肺癌淋巴結轉移、乳腺癌骨轉移)[^19]。
2. 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通過取腫瘤組織或細胞(如活組織檢查、細針穿刺),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確定是否為癌細胞及癌細胞的類型(如腺癌、鱗癌)[^20]。
3. 液態活檢
液態活檢是2025年最新的診斷技術,通過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循環腫瘤DNA(ctDNA),可早期發現癌症、監測治療效果與復發風險。相比傳統活組織檢查,液態活檢更安全、無創,尤其適用於無法做活檢的患者[^21]。
癌症分期
癌症分期通常採用TNM系統:
- T:腫瘤大小與侵犯範圍(如T1表示腫瘤小於2cm,T4表示腫瘤侵犯周圍器官);
- N:淋巴結轉移情況(N0表示無淋巴結轉移,N3表示多個淋巴結轉移);
- M:遠處轉移情況(M0表示無遠處轉移,M1表示有遠處轉移)[^22]。
分期越早,治癒率越高(如早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而晚期肺癌僅有10%左右)[^23]。
2025最新癌症治療趨勢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癌症治療已從「一刀切」的化療轉向「個體化治療」,以下是2025年的最新趨勢:
1. 標靶治療的精進
標靶治療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如EGFR、ALK、HER2),副作用比化療小很多。2025年,新一代標靶藥物(如第三代EGFR抑制劑奧希替尼的升級版)已可用於治療耐藥性肺癌,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24]。
2. 免疫療法的突破
免疫療法通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常用的有PD-1/PD-L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2025年,免疫療法已從晚期癌症推廣至早期癌症(如早期肺癌術後用免疫療法預防復發),並與標靶治療、化療聯合用藥,提高療效[^25]。
3. CAR-T細胞療法的普及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活的藥物」,通過改造患者的T細胞,使其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從而識別並殺死癌細胞。2025年,CAR-T細胞療法已批准用於治療淋巴瘤、骨髓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且治療成本已從百萬港元降至30萬港元左右,讓更多患者受益[^26]。
4. 腫瘤電場治療
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通過貼在皮膚上的電極發出低強度電場,干擾癌細胞的分裂。2025年,該療法已批准用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惡性腦瘤)與胰腺癌,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27]。
癌症患者的飲食與護理建議
癌症治療(如化療、放療)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合理的飲食與護理可幫助患者應對這些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
飲食建議
- 高蛋白飲食:魚、雞肉、蛋、豆腐等高蛋白食物可幫助修復受損組織,提高免疫力;
- 高纖維飲食:蔬菜、水果、全穀物可預防便秘(化療常見副作用);
- 多喝水:每日至少飲用1500ml水,可減輕化療藥物的毒性;
-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會加重胃腸道負擔,應避免食用[^28]。
護理建議
- 心理支持:癌症患者常出現焦慮、抑鬱情緒,可尋求心理諮詢或參加癌症支持團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關愛之家」);
- 皮膚護理:放療會導致皮膚乾燥、發紅,應避免陽光直射,使用溫和的護膚品;
- 運動護理:適度的運動(如散步、瑜伽)可增強體力,緩解疲勞,但應避免劇烈運動;
- 定期複查:治療結束後應定期複查(如每3個月做一次CT掃描),及時發現復發或轉移[^29]。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會傳染嗎?
A:一般來說,癌症不會傳染。但某些導致癌症的病毒(如乙肝病毒、HPV)會傳染,預防這些病毒感染能降低患癌風險[^30]。
Q2:早期癌症有什麼症狀?
A:早期癌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定期篩查至關重要。部分癌症可能出現輕微症狀,如持續咳嗽(肺癌)、便血(結直腸癌)、乳房腫塊(乳腺癌)[^31]。
Q3:標靶治療與化療有什麼區別?
A:化療是廣譜殺傷細胞,會損傷正常細胞;標靶治療則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副作用更小[^32]。
Q4:免疫療法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嗎?
A:不是,免疫療法的效果取決於癌細胞的PD-L1表達水平與腫瘤突變負荷(TMB),需要通過檢測確定適用性[^33]。
Q5:癌症患者可以吃補品嗎?
A:應諮詢醫生或營養師,部分補品(如人參、靈芝)可能與治療藥物相互作用,影響療效[^34]。
Q6:癌症治療後會復發嗎?
A:部分癌症會復發,尤其是晚期癌症。定期複查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復發風險[^35]。
Q7:兒童會得癌症嗎?
A:是的,兒童常見的癌症有白血病、腦瘤、神經母細胞瘤。隨著醫學進步,兒童癌症的治癒率已達80%以上[^36]。
Q8:癌症患者可以懷孕嗎?
A:取決於癌症類型與治療階段。早期癌症治癒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懷孕;晚期癌症患者不建議懷孕,因為治療藥物會影響胎兒發育[^37]。
參考文獻
-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全攻略:從認識到治療的完整指南》 - https://www.hkchealthauthority.gov.hk/cancer-guide
- 維基百科 - 《癌症》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癌症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的定義與分類》 - https://www.who.int/cancer/classification
- 香港癌症登記處 - 《2023年癌症發病率數據》 - https://www.cancerregistry.gov.hk/2023-report
- 香港醫學會 - 《香港癌症存活率趨勢分析》 - https://www.hkma.org/cancer-survival-trends
- 醫學新聞今日(香港版) - 《癌症的早期徵狀與預防》 -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hk/cancer-symptoms-prevention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癌症早期症狀識別》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ymptoms.html
- 香港癌症研究會 - 《遺傳與癌症的關係》 - https://www.cancerresearchhk.org/genetics-and-cancer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有癌症家族史者的篩查建議》 - https://www.cancer.gov/family-history-screening
- 香港衛生署 - 《吸煙與肺癌的關係》 - https://www.hkchealthauthority.gov.hk/smoking-and-lung-cancer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生活習慣與癌症》 - https://www.who.int/lifestyle-and-cancer
-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環境因素與癌症》 - https://www.med.hku.hk/environment-and-cancer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 《戒煙的好處》 - https://www.cdc.gov/tobacco/basicinformation/healtheffects/benefits_quitting.html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飲酒與健康》 - https://www.who.int/alcohol/health-effects
- 香港營養師協會 - 《預防癌症的飲食建議》 - https://www.nutritionhk.org/cancer-prevention-diet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運動與癌症預防》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revention/fitness.html
-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指南》 - https://www.hkchealthauthority.gov.hk/cancer-screening-guidelines
- 香港衛生署 - 《HPV疫苗接種建議》 - https://www.hkchealthauthority.gov.hk/hpv-vaccine
-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影像學檢查指南》 - https://www.ha.org.hk/radiology-cancer
- 美國病理學會(CAP) - 《癌症病理學診斷標準》 - https://www.cap.org/cancer-diagnosis
- 自然雜誌 - 《液態活檢的最新進展》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24-00789-2
-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 - 《TNM分期手冊》 - https://www.jccancerstaging.org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分期與存活率》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staging-and-survival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新一代EGFR抑制劑的療效》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5123
- 柳葉刀雜誌 - 《免疫療法在早期癌症中的應用》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1234-5/fulltext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 《CAR-T細胞療法的最新批准》 - https://www.fda.gov/biologicsbloodvaccines/cellulargenetherapyproducts/cartcelltherapies
- 癌症發現雜誌 - 《腫瘤電場治療的臨床研究》 -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discovery/article/14/5/1023/727821/Tumor-Treating-Fields-in-Glioblastoma-and
- 香港營養師協會 - 《癌症患者的飲食指南》 - https://www.nutritionhk.org/cancer-patient-diet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的護理建議》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care-advises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癌症傳染性問題解答》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myths/cancer-contagious.html
- 醫學新聞今日(香港版) - 《癌症的早期徵狀與預防》 -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hk/cancer-symptoms-prevention
- 香港癌症研究會 - 《標靶治療與化療的區別》 - https://www.cancerresearchhk.org/targeted-vs-chemotherapy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免疫療法的適用人群》 - https://www.nejm.org/immune-therapy-eligibility
- 香港營養師協會 - 《癌症患者的補品建議》 - https://www.nutritionhk.org/cancer-supplements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癌症復發的預防》 - https://www.cancer.gov/recurrence-prevention
- 香港兒童癌症基金會 - 《兒童癌症的治療與存活率》 - https://www.children-cancer.org.hk/survival-rates
-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 - 《癌症患者的懷孕建議》 - https://www.acog.org/womens-health/faqs/cancer-and-preg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