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aizheng癌症:預防、篩查與支持資源全面指南
理解aizheng癌症:預防、篩查與支持資源全面指南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aizheng癌症
aizheng癌症(Cancer)是一類疾病的總稱,其特徵是體內細胞異常增生並侵犯周圍組織,甚至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僅次於心血管疾病1。在香港,癌症同樣是主要健康威脅之一,根據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癌症一直是香港頭號殺手2。
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會按照規律生長、分裂和死亡。然而,當這一過程出現失調,細胞開始無控制地生長和分裂,就會形成腫瘤。腫瘤可分為良性(非癌性)和惡性(癌性)。惡性腫瘤具有侵犯周圍組織和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癌症3。
癌症可以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根據發生部位和細胞類型的不同,有超過100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在香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包括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4。
癌症的發展是一個多階段過程,通常從細胞的基因突變開始。這些突變可能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或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隨著時間推移,累積的基因損傷可導致細胞獲得癌變的特性,如無限增殖、逃避細胞凋亡、促進血管生成和組織侵襲轉移等5。
了解癌症的基本知識對於預防、早期發現和有效治療至關重要。本文將全面介紹癌症的預防措施、香港地區的篩查資源以及患者和家屬可獲得的支持服務,旨在為讀者提供權威、實用的癌症相關信息。
預防aizheng癌症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古話在癌症防控中尤為重要。研究表明,約30-50%的癌症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致癌因素和接種預防性疫苗來預防6。世界衛生組織強調,癌症預防是控制癌症負擔的最具成本效益的長期策略之一7。
生活方式因素與癌症預防
1. 健康飲食
飲習慣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密切相關。根據WHO癌症預防指南,採用健康飲食模式可以顯著降低患癌風險8:
增加蔬果攝入:每日應攝入至少400-500克的水果和蔬菜。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研究表明,富含蔬果的飲食可降低口腔癌、咽癌、肺癌、食道癌、胃癌和結直腸癌的風險9。
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和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培根)的攝入應有所限制。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加工肉類列為1類致癌物(確實對人類致癌),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可能對人類致癌)10。建議每週紅肉攝入不超過500克,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類。
選擇全穀物:用全穀物(如糙米、全麥麵包、燕麥)替代精製穀物。全穀物富含纖維,有助於維持消化系統健康,降低結直腸癌風險11。
限制高鹽食物:高鹽飲食與胃癌風險增加相關。每日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食用鹽漬、醃製和煙熏食品12。
限制酒精:酒精是多種癌症的已知風險因素,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最安全的選擇是完全不飲酒;如果飲酒,應限量(男性每日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女性不超過1個標準單位)13。
2. 規律體育活動
缺乏體育活動是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規律的體育活動可以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14。
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如跑步、有氧舞蹈),以及每週2次肌力訓練15。
體育活動的抗癌機制包括: - 幫助維持健康體重 - 調節激素水平(如雌激素、胰島素) - 增強免疫功能 - 降低炎症水平 - 加速食物通過消化系統,減少致癌物接觸時間16
3. 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包括乳腺癌(绝经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道腺癌、肾癌、胰腺癌等17。香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香港成年人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与某些癌症发病率的增加相关18。
维持健康体重的策略包括: - 均衡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 规律体育活动 - 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 - 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指导
体重指数(BMI)应维持在18.5-24.9 kg/m²之间,男性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0厘米19。
4. 戒煙
吸煙是單一最重要的可避免癌症風險因素。香煙煙霧中含有超過70種已知致癌物,與肺部、喉部、口腔、咽部、食道、膀胱、腎、肝、胃、胰腺和結腸等多種癌症相關20。
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吸煙導致約90%的肺癌死亡病例,並增加至少14種其他癌症的風險21。戒煙是降低癌症風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戒煙後: - 5年內,口腔癌、喉癌、食道癌和膀胱癌風險減半 - 10年內,肺癌死亡風險降低約50% - 15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恢復到與非吸煙者相當的水平22
香港有多個戒煙支持服務,包括衛生署的戒煙熱線、醫院管理局的戒煙診所,以及香港大學戒煙服務等23。
環境與職業暴露預防
除了生活方式因素,環境和職業暴露也是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採取適當預防措施可以減少這些暴露帶來的風險。
1. 紫外線防護
過度暴露於紫外線(來自陽光或人工來源如曬床)是皮膚癌(包括黑色素瘤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原因24。香港雖然緯度較低,但由於氣候炎熱,居民戶外活動頻繁,紫外線暴露風險不容忽視。
預防措施包括: - 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段進行戶外活動 - 穿著防護服裝(長袖衣物、寬邊帽子) - 使用防曬係數(SPF)30以上的廣譜防曬霜 - 避免使用人工曬床設備25
2. 環境污染物
某些環境污染物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如: - 空氣污染:細顆粒物(PM2.5)與肺癌風險增加相關 - 氡氣:一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氣體,是肺癌的第二大風險因素 - 石棉:與肺癌、胸膜間皮瘤相關 - 某些化學品:如苯、甲醛、鎘等26
減少環境污染物暴露的措施包括: - 關注空氣質量指數,嚴重污染時減少戶外活動 - 使用空氣淨化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 進行家中氡氣檢測(特別是在花崗岩地質區域) - 在專業指導下處理可能含有石棉的材料(如老舊建築裝修) - 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減少有害化學品接觸27
3. 職業暴露预防
某些职业涉及致癌物质暴露,增加癌症风险。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以下职业暴露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28:
- 石棉接触:肺癌、间皮瘤
- 苯接触:白血病
- 镉接触:肺癌、前列腺癌
- 砷接触:肺癌、皮肤癌
- 染料(如苯胺染料)接触:膀胱癌
- 木屑接触:鼻咽癌
预防措施包括: - 遵守职业安全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了解工作场所中潜在致癌物质的信息 -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减少暴露风险29
疫苗预防
某些病毒感染可增加癌症风险,而针对这些病毒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关癌症。
1.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也与肛门癌、阴茎癌、阴道癌、外阴癌和口咽癌相关30。香港已将HPV疫苗纳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建议9-14岁女性接种31。
香港卫生署建议: - 女性在9-14岁期间接种HPV疫苗,效果最佳 - 15-26岁女性如未接种疫苗,仍可考虑接种 - 部分HPV疫苗也适用于男性,可预防相关癌症和生殖器疣32
2. 乙型肝炎疫苗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原因。香港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约8%的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33。
香港自1988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显著降低了乙肝感染率和相关肝癌发病率34。乙肝疫苗通常在婴儿时期接种,共3剂。
成人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不确定是否有免疫力,建议咨询医生考虑接种35。
定期健康检查与早期筛查
定期健康检查和癌症筛查可以发现早期病变或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1. 常见癌症筛查建议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香港医院管理局的建议,以下人群应考虑定期进行相关癌症筛查36:
- 乳腺癌:
- 40-44岁: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筛查
- 45-69岁: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光检查
- 70岁以上:根据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继续筛查
- 宫颈癌:
- 25-65岁有性行为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
- 65岁以上:如过去10年筛查结果正常,可停止筛查
- 结直肠癌:
- 50-75岁:每1-2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或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 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需要更早开始、更频繁筛查
- 肺癌:
- 55-74岁重度吸烟者(吸烟史≥30包年,且如已戒烟,戒烟时间<15年):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
- 前列腺癌:
- 50岁以上男性: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医生建议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 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可能需要从45岁开始考虑筛查
2. 遗传高风险人群筛查
某些基因突变会增加癌症风险,有家族史的人群应特别关注:
- BRCA1/BRCA2基因突变:增加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风险
- 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增加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风险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几乎100%会发展为结直肠癌
香港有多个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服务,如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遗传咨询门诊、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遗传专科等37。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可考虑进行遗传咨询和必要时的基因检测,以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预防策略。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香港拥有完善的医疗体系,提供多种癌症筛查服务。了解这些资源并进行适当的筛查,对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公立医院筛查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下属的公立医院和专科诊所提供多种癌症筛查服务,费用相对较低,但通常需要转介和等待时间较长38。
1. 母婴健康院宫颈癌筛查服务
香港卫生署下辖的母婴健康院为25-64岁女性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包括: - 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 - HPV检测(部分中心提供) - 结果咨询和后续跟进
费用方面,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女性每次检查费用约为200-300港元39。
2. 长者健康中心筛查服务
卫生署的长者健康中心为65岁及以上长者提供多种健康检查和癌症筛查服务,包括: - 结直肠癌筛查(粪便潜血试验) - 肝癌筛查(肝功能检查和超声波检查,针对高风险人群) - 前列腺癌筛查(PSA检测,针对男性长者)
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长者可免费或以极低费用使用这些服务40。
3. 普通科门诊转介筛查服务
通过公立医院普通科门诊,医生可根据患者风险因素转介至专科进行以下筛查: - 乳腺X光检查(通过乳腺专科门诊) - 结肠镜检查(通过肠胃专科门诊) - 低剂量肺部CT扫描(通过呼吸系统科门诊)
通常需要先在普通科门诊评估,符合条件者会被安排转介,等待时间可能从数周到数月不等41。
私立医疗筛查选项
私立医疗机构提供更便捷、全面的癌症筛查服务,但费用相对较高。
1. 私立医院综合健康检查
多家私立医院提供全面的健康检查套餐,包括多种癌症筛查项目: - 香港港安医院——荃湾:提供女性健康检查、男性健康检查、全面癌症筛查等套餐,价格从5,000至30,000港元不等 - 养和医院:提供多种健康检查套餐,包括癌症风险评估和筛查,价格从8,000至25,000港元不等 - 嘉诺撒医院:提供基础至高端健康检查套餐,包含多种癌症筛查项目,价格从6,000至20,000港元不等42
这些套餐通常包括医生咨询、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和专科检查等,部分高端套餐还包括CT、MRI或内窥镜检查。
2. 私立专科诊所筛查服务
多家私立专科诊所提供针对性癌症筛查服务: - 乳腺专科诊所:提供乳腺X光检查、乳腺超声波、乳腺MRI等 - 肠胃专科诊所:提供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 - 妇科专科诊所:提供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盆腔超声波等 - 呼吸系统专科诊所:提供低剂量肺部CT扫描等
这些专科诊所通常可直接预约,无需转介,等待时间较短,但费用较高。例如,私立诊所的乳腺X光检查费用约为1,500-3,000港元,结肠镜检查费用约为6,000-15,000港元43。
3. 私立体检中心
香港有多家专业的体检中心提供癌症筛查服务,如: - 康健国际医疗中心:提供多种健康检查套餐,包括癌症筛查,价格从3,000至20,000港元不等 - 美国优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全面健康评估和癌症筛查,价格从5,000至25,000港元不等 - 香港体检中心:提供基础至高端健康检查套餐,包含多种癌症筛查项目,价格从4,000至18,000港元不等44
社区筛查计划
除了医院和诊所,香港还有多个社区癌症筛查计划,提高筛查的可及性。
1. 结直肠癌筛查计划
香港政府于2016年推出”香港结肠癌筛查计划”,为符合资格的香港居民提供资助的结肠癌筛查服务45:
- 资助对象:61-70岁香港居民(计划逐步扩展至50-75岁)
- 筛查流程:先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如结果异常,再转介至公立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
- 费用:FIT测试资助金额为280港元,符合条件的居民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如需进行结肠镜检查,政府资助大部分费用
截至2024年,已有超过50万香港居民参与此计划,早期发现和治疗了数千例结直肠癌46。
2. 乳腺癌筛查计划
香港癌症基金会与多家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社区乳腺X光检查服务47:
- 对象:40岁以上女性
- 地点:流动乳腺X光检查车和固定检查中心
- 费用:约1,000-1,500港元(比私立医院便宜)
- 预约:可通过香港癌症基金会网站或电话预约
3. 宫颈癌筛查计划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48:
- 对象:25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
- 服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 费用:约400-800港元(比私立医院便宜)
- 地点:多家家庭计划指导会诊所
筛查指南与建议频率
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和香港癌症基金会的建议,不同人群的癌症筛查频率有所不同49:
一般风险人群
- 乳腺癌:
- 40-44岁:每1-2年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进行乳腺X光检查
- 45-69岁: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光检查
- 70岁以上:根据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继续筛查
- 宫颈癌:
- 25-29岁: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 30-65岁: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首选)或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 65岁以上:如过去10年筛查结果正常,可停止筛查
- 结直肠癌:
- 50-75岁:每1-2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或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 肺癌:
- 不建议一般风险人群进行常规筛查
- 前列腺癌:
- 50岁以上男性: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进行PSA检测
高风险人群
有下列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更早开始、更频繁或使用更敏感的方法进行筛查50:
- 乳腺癌高风险:
- 有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病)
- 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
- 有胸部放射治疗史
- 建议:25岁起每年进行乳腺MRI,30岁起每年进行乳腺X光检查
- 宫颈癌高风险:
- 免疫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后、HIV感染)
- 子宫内已烯雌酚暴露史
- 建议:更频繁的筛查(如每年一次)
- 结直肠癌高风险:
- 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家族史
-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遗传性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FAP)
- 建议:40岁或更早开始,每1-3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 肺癌高风险:
- 重度吸烟史(吸烟史≥30包年)
- 有石棉暴露史
- 有肺癌家族史
- 建议:55-74岁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肺部CT扫描
- 前列腺癌高风险:
-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在65岁前患病)
- 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
- 非裔血统
- 建议:45岁起每年进行PSA检测和直肠指检
筛查结果解读与后续步骤
正确理解筛查结果并采取适当的后续行动至关重要。
1. 常见筛查结果解读51
- 乳腺X光检查:
- 阴性/正常:乳腺组织未见异常,建议按常规时间复查
- 良性发现:如囊肿、纤维腺瘤等,通常无需进一步处理,建议定期随访
- 可疑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乳腺超声波、乳腺MRI或活检
- 高度怀疑恶性:建议尽快进行活检确诊
- 宫颈细胞学检查:
- 阴性:未见异常细胞,建议按常规时间复查
- 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可能需要HPV检测或6个月后复查
-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可能需要6个月后复查或阴道镜检查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
- 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建议立即转诊至妇科肿瘤专科
- 粪便潜血试验:
- 阴性:未检测到血液,建议按常规时间复查
- 阳性:检测到血液,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确定出血原因
- PSA检测:
- 正常:通常<4 ng/mL(年龄相关参考值略有差异)
- 边界升高:4-10 ng/mL,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定期复查
- 明显升高:>10 ng/mL,建议进行前列腺活检
- 低剂量肺部CT:
- 阴性:未见肺结节或异常,建议按常规时间复查
- 发现小结节:可能需要短期随访(3-6个月)或进一步检查
- 可疑恶性病变:建议进行PET-CT或活检确诊
2. 异常筛查结果的后续步骤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应采取以下步骤52:
- 咨询医生:与医生详细讨论结果含义和下一步计划
- 进一步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活检等
- 专科转介:如确诊或高度怀疑癌症,应尽快转介至相关专科
- 心理支持:异常结果可能引起焦虑,寻求家人支持和专业心理辅导
- 第二意见:如有疑问,可考虑寻求另一位专科医生的独立意见
3. 筛查后的长期随访
即使筛查结果正常,也应坚持定期筛查,并注意以下事项53:
- 记录筛查结果:保存所有筛查报告,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 遵循筛查计划: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医生建议,坚持定期筛查
- 关注症状变化:即使筛查正常,如出现异常症状(如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疼痛、异常出血等),应及时就医
- 更新家族史:家族病史变化可能影响个人风险评估,定期更新相关信息
- 健康生活方式:无论筛查结果如何,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仍是预防癌症的最佳策略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是巨大的挑战。香港提供多种支持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癌症带来的身体、心理、社交和经济压力。
心理支持服务
癌症诊断常伴随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反应,适当的心理支持对患者的整体康复至关重要。
1. 医院心理辅导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下属的公立医院和专科诊所提供心理辅导服务54:
- 服务内容:
- 个人心理辅导
- 家庭治疗
- 放松训练
- 认知行为治疗
- 正念减压
- 获取方式:
- 由医生或护士转介
- 部分医院设有肿瘤社工,可直接联系
- 通常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
- 服务提供者:
- 临床心理学家
- 精神科医生
- 肿瘤社工
- 心理辅导员
2.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热线
多个机构提供癌症患者心理支持热线服务55:
- 香港癌症基金会热线:
- 电话:3656 0800
-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下午6:00
- 服务内容:情绪支持、信息提供、资源转介
- 医院管理局心理健康热线:
- 电话:2466 7350
- 服务时间:24小时
- 服务内容:情绪支持、危机干预、转介服务
- 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热线:
- 电话:2389 2222
- 服务时间:24小时
- 服务内容:情绪支持、危机干预
3. 心理治疗与辅导
除了医院提供的服务,香港还有多家私立心理治疗机构提供癌症患者心理支持56:
- 香港心理治疗中心:
- 服务:个人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
- 费用:每次约800-1,500港元
- 特色:提供专门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项目
-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服务:
- 服务:个人心理评估与治疗
- 费用:每次约600-1,000港元
- 特色:由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提供服务,督导严格
-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个人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 费用:每次约600-1,000港元
- 特色:提供研究导向的心理治疗服务
患者互助小组
患者互助小组为癌症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1. 医院附属互助小组
多家公立医院设有癌症患者互助小组57:
- 玛丽医院癌症患者互助小组:
- 对象:所有类型癌症患者
- 活动:定期聚会、讲座、户外活动
- 联系方式:通过医院肿瘤科社工转介
- 威尔士亲王医院癌症康复会:
- 对象:所有类型癌症患者及家属
- 活动:经验分享、健康讲座、兴趣班
- 联系方式:通过医院医务社工部联系
- 伊利沙伯医院癌症康复小组:
- 对象: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患者
- 活动:定期聚会、康复工作坊、义工培训
- 联系方式:通过医院肿瘤科护士站联系
2. 社区癌症互助组织
香港有多家社区癌症互助组织,为患者提供支持服务58:
- 香港癌症基金会癌症康复中心:
- 对象:所有类型癌症患者及家属
- 服务:一对一支持、互助小组、康复活动、营养咨询
- 地点:中环、旺角、荃湾、沙田
- 费用:大部分服务免费
- 香港癌症康复会:
- 对象:所有类型癌症患者及家属
- 服务:互助小组、康复活动、教育讲座、社会活动
- 地点:香港岛、九龙、新界多个地点
- 费用:会员制,年费约100港元
- 香港乳癌基金会:
- 对象:乳腺癌患者及家属
- 服务:互助小组、康复活动、义乳配戴服务、心理支持
- 地点:铜锣湾
- 费用:大部分服务免费
3. 线上支持社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支持社区也成为癌症患者获取支持的重要渠道59:
- 香港癌症基金会网上论坛:
- 平台:官方网站论坛区
- 内容:经验分享、问题解答、情感支持
- 特点:有专业人员监督,确保信息准确
- 癌症康复会Facebook群组:
- 平台:Facebook
- 内容:日常交流、活动通知、资源分享
- 特点:互动性强,实时交流
- 康健癌症资讯网讨论区:
- 平台:网站讨论区
- 内容:疾病信息、治疗经验、康复心得
- 特点:分类详细,信息丰富
家属支持资源
癌症不仅影响患者,也对其家属造成重大影响。香港提供多种家属支持资源,帮助家属应对挑战。
1. 家属心理支持服务
多家机构提供专门针对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服务60:
- 香港癌症基金会家属支持服务:
- 服务:个人辅导、家庭治疗、支持小组
- 对象:癌症患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
- 费用:免费
- 联系方式:3656 0800
- 医院管理局家属支持计划:
- 服务:心理辅导、照顾技巧培训、支持小组
- 对象: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 费用:少量收费或免费
- 联系方式:通过医院医务社工转介
- 香港家庭福利会癌症家庭支持服务:
- 服务:家庭辅导、资源转介、经济援助申请
- 对象:受癌症影响的家庭
- 费用:按能力收费
- 联系方式:2527 8291
2. 照顾者培训与支持
照顾癌症患者需要特定知识和技能,多家机构提供相关培训61:
- 香港红十字会癌症照顾者培训课程:
- 内容:基本护理知识、症状管理、心理支持、急救技能
- 形式:工作坊、讲座、实践训练
- 费用:部分课程免费,部分收费
- 联系方式:2023 5888
- 医院管理局癌症照顾者支援计划:
- 内容:居家护理技巧、药物管理、营养支持、应急处理
- 形式:小组培训、个别指导
- 费用:免费
- 联系方式:通过医院肿瘤科护士站联系
-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照顾者资源中心:
- 内容:照顾技巧、压力管理、资源链接、互助支持
- 形式:讲座、工作坊、支持小组
- 费用:部分服务免费
- 联系方式:2777 8777
3. 儿童与青少年支持
当父母患癌时,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特别支持。香港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服务62:
- 香港癌症基金会”童行计划”:
- 对象:癌症患者的子女(4-18岁)
- 服务:个别辅导、小组活动、家庭活动
- 内容:情绪表达、疾病理解、应对技巧
- 费用:免费
- 联系方式:3656 0800
- 香港儿童癌症基金会”星星计划”:
- 对象:癌症患者的子女(3-18岁)
- 服务:游戏治疗、艺术治疗、支持小组
- 内容:情绪支持、疾病教育、社交技能
- 费用:免费
- 联系方式:2833 3888
-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服务:
- 对象:癌症患者的子女(6-18岁)
- 服务:心理评估、个人辅导、家庭治疗
- 内容:情绪管理、适应问题、家庭关系
- 费用:每次约600-1,000港元
- 联系方式:3917 2879
财务援助与保险信息
癌症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香港提供多种财务援助和保险资源,帮助患者应对经济压力。
1. 政府援助计划
香港政府提供多项援助计划,帮助经济困难的癌症患者63:
- 医疗费用减免计划:
- 对象:持有香港身份证的经济困难人士
- 内容:减免公立医院和诊所的医疗费用
- 申请方式:通过公立医院医务社工申请
- 减免幅度:根据家庭收入和资产情况,可减免25%-100%费用
-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
- 对象:经济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个人或家庭
- 内容:提供经济援助,包括医疗津贴
- 申请方式:通过社会福利署申请
- 援助金额:根据家庭情况而定
- 关爱基金援助项目:
- 对象:特定疾病或情况的患者
- 内容:资助特定药物或治疗费用
- 申请方式:通过医院医务社工申请
- 援助范围:根据具体项目而定
2. 慈善机构援助
多家慈善机构为癌症患者提供经济援助64:
- 香港癌症基金会医疗援助基金:
- 对象:经济困难的癌症患者
- 内容:资助部分医疗费用、交通费、营养补充品等
- 申请方式:通过基金会社工申请
- 援助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香港撒玛利亚会医疗援助:
- 对象:经济困难的癌症患者
- 内容:资助药物费用、医疗设备、交通费等
- 申请方式:通过医院医务社工或直接申请
- 援助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香港公益金癌症援助计划:
- 对象:经济困难的癌症患者
- 内容:提供一次性经济援助
- 申请方式:通过医院医务社工申请
- 援助金额:通常为数千港元
3. 保险资源
适当的保险可以在癌症诊断时提供重要经济保障。香港有多种保险产品可供选择65:
- 医疗保险:
- 类型:住院保险、门诊保险、全面医疗保险
- 覆盖范围:根据保单条款,可能覆盖部分或全部癌症治疗费用
- 注意事项:等待期、既往病症限制、保障限额等
- 危疾保险:
- 类型:单次赔付、多次赔付、早期危疾保障
- 赔付方式:确诊后一次性赔付保额
- 覆盖疾病:通常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等主要危疾
- 注意事项:定义条款、等待期、保障范围等
- 癌症专项保险:
- 类型:癌症保险、女性癌症保险
- 赔付方式:确诊后一次性赔付或按治疗阶段赔付
- 覆盖范围:针对癌症的保障
- 注意事项:癌症定义、等待期、保障范围等
购买保险时,应仔细阅读条款,了解保障范围、除外责任和理赔程序。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保险顾问或保险业监管局认可的保险中介人。
康复与生活质量改善
癌症治疗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是癌症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提供多种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身体康复服务
多家机构提供癌症患者身体康复服务66:
- 医院管理局康复服务:
- 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
- 对象:公立医院癌症患者
- 内容:运动训练、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 获取方式:由医生转介
- 费用:少量收费或免费
- 香港复康会癌症康复服务:
- 服务:物理治疗、运动处方、淋巴水肿管理
- 对象:所有癌症患者
- 内容:个性化康复计划、小组康复课程
- 地点:香港岛、九龙、新界多个中心
- 费用:部分服务免费,部分收费
- 香港体育学院”运动抗癌”计划:
- 服务:运动指导、健身课程、户外活动
- 对象:癌症康复者
- 内容: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
- 地点:香港体育学院及合作场地
- 费用:部分课程免费
2. 营养支持服务
良好的营养状态对癌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香港提供多种营养支持服务67:
- 医院管理局营养服务:
- 服务:营养评估、饮食指导、营养支持
- 对象:公立医院癌症患者
- 内容:个性化饮食计划、营养补充品建议
- 获取方式:由医生或护士转介
- 费用:少量收费或免费
- 香港癌症基金会营养咨询服务:
- 服务:营养评估、饮食指导、烹饪课程
- 对象:所有癌症患者及家属
- 内容:治疗期间营养支持、康复期饮食建议
- 地点:中环、旺角、荃湾、沙田
- 费用:部分服务免费
- 香港营养师协会癌症营养服务:
- 服务:个人营养咨询、家庭营养指导
- 对象:癌症患者及家属
- 内容:个性化饮食计划、营养补充品建议
- 地点:协会会员诊所
- 费用:每次咨询约800-1,500港元
3. 生活质量改善项目
除了身体康复和营养支持,多个机构还提供专注于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项目68:
- 香港癌症基金会”生活重燃”计划:
- 服务:形象指导、社交技巧、兴趣培养
- 对象:癌症康复者
- 内容:形象设计、化妆技巧、社交活动、兴趣班
- 地点:中环、旺角、荃湾、沙田
- 费用:大部分服务免费
- 香港艺术中心”艺术疗愈”计划:
- 服务:艺术治疗、创意工作坊
- 对象:癌症患者及康复者
- 内容: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
- 地点:香港艺术中心及合作场地
- 费用:部分工作坊免费
-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生命花园”计划:
- 服务:生命回顾、意义探索、心灵成长
- 对象:癌症患者及康复者
- 内容:个人辅导、小组活动、静修营
- 地点:香港岛、九龙、新界多个地点
- 费用:部分服务免费
常見問題
1. 癌症是否可以完全預防?
雖然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完全預防,但研究表明約30-50%的癌症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致癌因素和接種預防性疫苗來預防69。採取以下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患癌風險:
- 健康飲食:增加蔬果攝入,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選擇全穀物,限制高鹽食物和酒精
- 規律體育活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
- 戒煙:吸煙是單一最重要的可避免癌症風險因素
- 避免過度紫外線暴露:使用防曬霜,穿著防護服裝,避免在陽光最強時段戶外活動
- 預防感染:接種HPV疫苗和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性行為和血液接觸
- 定期篩查:根據年齡和風險因素進行適當的癌症篩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
即使採取了所有預防措施,仍不能100%保證不會患上癌症,因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隨機基因突變也可能導致癌症發生。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能降低癌症風險,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2. 香港哪些癌症篩查項目有資助?
香港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提供多項資助的癌症篩查項目,使更多居民能夠負擔篩查費用70:
- 香港結腸癌篩查計劃:
- 資助對象:61-70歲香港居民(計劃逐步擴展至50-75歲)
- 資助內容: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和異常結果後的結腸鏡檢查
- 資助金額:FIT測試資助280港元,結腸鏡檢查資助大部分費用
- 登記方法:通過計劃網站或參與計劃的醫生診所登記
- 乳癌篩查資助計劃:
- 資助對象: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婦女,通常為45-69歲
- 資助內容:乳腺X光檢查
- 資助金額:部分或全額資助,根據申請人經濟狀況而定
- 申請方法:通過衛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或參與計劃的醫療機構申請
- 宮頸癌篩查資助計劃:
- 資助對象: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婦女,通常為25-64歲
- 資助內容:宮頸細胞學檢查和/或HPV檢測
- 資助金額:部分或全額資助,根據申請人經濟狀況而定
- 申請方法:通過衛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或家庭計劃指導會申請
- 長者健康服務:
- 資助對象:65歲及以上長者
- 資助內容:包括結直腸癌篩查(糞便潛血試驗)、肝癌篩查(針對高風險人群)等
- 資助金額:大部分服務免費或只收取象徵性費用
- 申請方法:通過衛生署轄下的長者健康中心申請
此外,一些非政府組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乳癌基金會等也提供資助或低收費的篩查服務,特別是針對經濟困難的群體。有需要的人士可以直接聯繫這些機構查詢資格和申請方法。
3. 癌症患者如何尋求心理支持?
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患者常會面臨各種心理挑戰,如焦慮、抑鬱、恐懼、無助感等。尋求適當的心理支持對患者的整體康復至關重要71。香港提供多種心理支持渠道:
- 醫院心理輔導服務:
- 公立醫院的腫瘤科通常配有臨床心理學家或醫務社工,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心理輔導服務
- 申請方法:由主診醫生或護士轉介,或直接聯繫醫院的腫瘤社工
- 服務內容:個人心理輔導、家庭治療、放鬆訓練等
- 癌症專門心理支持熱線:
- 香港癌症基金會熱線:3656 0800(週一至週五上午9:30至下午6:00)
- 醫院管理局心理健康熱線:2466 7350(24小時)
-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 2222(24小時)
- 服務內容:情緒支持、信息提供、資源轉介
- 癌症患者互助小組:
- 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癌症康復會等機構設有各類癌症患者的互助小組
- 參加方法:通過相關機構網站或電話報名
- 活動形式:定期聚會、經驗分享、教育講座、康復活動等
- 私立心理治療服務:
- 香港心理治療中心、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服務等機構提供專業心理治療
- 費用:每次約600-1,500港元
- 適合對象:需要更密集或專業心理支持的患者
- 線上支持社區:
- 香港癌症基金會網上論壇、癌症康復會Facebook群組等平台提供線上支持
- 優點:隨時隨地可獲取支持,匿名性高
- 注意事項: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應注意辨別
尋求心理支持時,可以根據個人需求、經濟狀況和偏好選擇適合的服務。重要的是不要猶豫尋求幫助,因為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4. 癌症治療期間如何改善營養狀況?
良好的營養狀況對於癌症患者至關重要,可以幫助維持體重、保持體力、增強免疫力、減少治療副作用並促進康復72。以下是改善營養狀況的建議:
- 均衡飲食:
-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製品、豆類等有助於維持肌肉和修復組織
- 選擇全穀物:糙米、全麥麵包等提供持續能量和纖維
- 多樣化蔬果:不同顏色的蔬果提供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
- 健康脂肪:橄欖油、魚油、堅果等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能量
- 應對治療副作用:
- 惡心嘔吐:少食多餐,避免油膩、辛辣食物,嘗試薑茶或薄荷茶
- 食慾不振:選擇高營養密度食物,如牛油果、堅果、奶酪等;使用小餐盤增加進食慾望
- 味覺改變:嘗試不同調味料和烹調方法,使用塑膠餐具減少金屬味
- 口腔潰瘍:選擇柔軟、濕潤的食物,避免酸性、辛辣食物;使用吸管進食
- 腹瀉:增加液體攝入,選擇低纖維食物,如白米、香蕉、蘋果泥等
- 便秘:增加纖維和液體攝入,適當運動,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緩瀉劑
- 營養補充品:
- 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如蛋白粉、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等
- 對於嚴重營養不良或無法經口進食的患者,可能需要考慮管飼或靜脈營養
- 專業營養指導:
- 諮詢註冊營養師,獲取個人化的營養建議
- 香港醫院管理局營養部、香港癌症基金會營養諮詢服務等機構提供專業指導
- 根據癌症類型、治療階段和個人狀況調整飲食計劃
- 生活習慣調整:
- 規律進食,即使食慾不佳也要定時少量進食
- 進食時營造舒適環境,減少干擾
- 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食慾和消化
- 保持充分水分攝入,特別是在發熱、嘔吐或腹瀉時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癌症患者的營養需求可能因癌症類型、治療方案和個人狀況而異。因此,最好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制定個人化的營養計劃,避免聽信未經證實的飲食偏方或補充品。
5. 癌症患者家屬如何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照顧癌症患者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家屬在關愛患者的同时,也需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73。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情緒:
- 照顧者可能會經歷各種情緒,如焦慮、抑鬱、內疚、憤怒或無助感
- 承認這些情緒的正常性,不要因為有這些感受而自責
- 找到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如與信任的朋友傾訴、寫日記或參加支持小組
- 尋求支持:
- 加入照顧者支持小組,與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經驗和情感
- 向家人和朋友尋求幫助,不要試圖獨自承擔所有責任
- 考慮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學習應對壓力的技巧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儘可能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確保充足睡眠
- 均衡飲食,定期進食,不要因為照顧患者而忽視自己的飲食需求
- 堅持適度運動,即使只是短時間的散步也有助於釋放壓力
- 避免過度依賴酒精、咖啡因或藥物來應對壓力
- 安排休息時間:
- 定期安排”休息時間”,讓自己從照顧責任中暫時抽離
- 請求其他家人或朋友接手一段時間,讓自己有機會放鬆和充電
- 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參與能帶來愉悅感的活動
- 學習照顧技巧:
- 參加照顧者培訓課程,學習必要的照顧技能和知識
- 了解患者的疾病和治療過程,減少因未知而產生的焦慮
- 學習正確的轉位、個人護理等技巧,避免照顧過程中受傷
- 設定合理界限:
- 認識自己的限制,不要承諾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 學會說”不”,拒絕過分的要求
- 在照顧患者和維持個人生活之間尋找平衡
- 保持溝通:
- 與患者保持開放、誠實的溝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擔憂
- 與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良好溝通,共同分擔照顧責任
- 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療計劃
- 關注長期規劃:
- 與患者討論並制定長期照顧計劃
- 了解並準備必要的法律和財務安排
- 考慮患者情況惡化時的應對方案,減少緊急情況下的壓力
香港有多家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屬提供支持服務,如香港癌症基金會家屬支持服務、醫院管理局家屬支持計劃、香港家庭福利會癌症家庭支持服務等。家屬應積極利用這些資源,不要猶豫尋求幫助。記住,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有效照顧患者的前提。
6. 癌症康复期应该注意什么?
癌症治疗结束后的康复期是全程管理的重要阶段,适当的自我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74。以下是癌症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 定期随访:
- 严格遵循医生的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和检测
- 及时报告任何新的或持续的症状,不要等待下次预约
- 保存个人医疗记录,包括治疗史、检查结果和药物清单
-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增加蔬果摄入,选择全谷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限制酒精
- 规律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维持健康体重:监测体重变化,避免肥胖
- 戒烟:如果吸烟,寻求专业帮助戒烟
- 限制酒精:最好不饮酒,如饮酒应限量
- 管理长期副作用:
- 了解可能出现的长期副作用,如疲劳、疼痛、淋巴水肿、认知问题等
- 学习应对策略,如能量管理技巧、放松训练、认知康复等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或心理咨询
- 心理社会康复:
- 接受情绪波动是正常的,给自己时间适应”新常态”
- 寻求心理支持,如个人咨询、支持小组或心理治疗
-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分享感受和需求
- 逐步恢复社交活动和工作,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节奏
- 重返工作岗位:
- 与雇主讨论可能的工作调整,如弹性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等
- 了解自己的权利,如《残疾歧视条例》下的保护
- 考虑职业康复服务,获取重返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 财务规划:
- 评估治疗带来的财务影响,制定恢复计划
- 了解可能的经济援助资源,如政府补助、慈善机构援助等
- 必要时寻求专业财务咨询
- 预防复发和二次癌症:
- 遵循癌症筛查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 了解个人癌症复发的风险因素和警示症状
- 接种推荐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 避免已知致癌因素,如吸烟、过度日晒等
- 建立支持网络:
- 参加癌症康复者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情感
- 利用社区资源,如康复中心、健身课程等
- 考虑成为志愿者,帮助其他癌症患者,获得满足感和目标感
香港有多家机构为癌症康复者提供支持服务,如香港癌症基金会”生活重燃”计划、香港复康会癌症康复服务、香港体育学院”运动抗癌”计划等。康复者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都是独特的,应根据个人情况、癌症类型和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康复过程中,应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目标。
7. 癌症会遗传吗?有家族史的人应该如何预防?
部分癌症确实具有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癌症都会遗传。了解癌症的遗传因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75。
癌症的遗传因素
约5-10%的癌症是由遗传性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可以从父母传递给子女。具有遗传倾向的癌症通常有以下特点:
- 发病年龄较早
- 家族中多人患有相同或相关类型的癌症
- 可能同时患多种原发性癌症
- 可能伴有特定的临床特征或综合征
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包括:
-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
- 相关基因:BRCA1、BRCA2
- 相关癌症: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2、EPCAM
- 相关癌症: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 相关基因:APC
- 相关癌症:结直肠癌(几乎100%会发展)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Li-Fraumeni综合征:
- 相关基因:TP53
- 相关癌症:多种癌症,如肉瘤、乳腺癌、脑瘤、肾上腺皮质癌等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家族史的人的预防策略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风险或实现早期发现:
- 详细的家族史收集:
- 记录至少三代家族成员的癌症史,包括癌症类型、诊断年龄、死亡原因等
-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已知的基因突变
- 与医生分享家族史,评估个人风险
-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 考虑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 如符合标准,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 香港提供遗传咨询服务的机构包括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遗传咨询门诊、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遗传专科等
- 增强筛查:
- 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可能需要更早开始、更频繁或使用更敏感的筛查方法
- 例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能需要从25岁起开始乳腺MRI和乳腺X光检查
- Lynch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从20-25岁起开始结肠镜检查
- 预防性手术:
-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可能考虑预防性手术
- 例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能考虑预防性乳腺切除和卵巢切除
- 这类决定需要与专科医生详细讨论,权衡风险和获益
- 化学预防:
- 某些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定癌症的风险
- 例如,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可降低高风险女性乳腺癌风险
- 阿司匹林可能降低Lynch综合征患者结直肠癌风险
- 使用药物预防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生活方式干预:
- 即使有遗传倾向,健康生活方式仍可降低癌症风险
- 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
- 避免已知的环境致癌因素,如过度日晒、职业暴露等
- 生殖选择:
- 对于已知携带致病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考虑遗传咨询讨论生育选择
- 如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等辅助生殖技术
香港的遗传咨询服务通常由医院的遗传专科或临床遗传科提供。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可以先向家庭医生咨询,了解是否有必要转介至专科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预防计划,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癌症预防至关重要。
8. 癌症治疗有哪些常见副作用?如何应对?
癌症治疗虽然旨在消灭癌细胞,但也会影响正常细胞,导致各种副作用76。了解这些副作用及其应对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治疗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1. 疲劳
疲劳是癌症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贫血、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等。
- 应对策略:
- 计划活动:在精力充沛时安排重要活动,休息与活动交替
- 适度运动:如短距离散步,有助于改善疲劳感
- 保证充足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 寻求帮助:不要犹豫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分担任务
2. 恶心和呕吐
化疗和放疗常引起恶心和呕吐,但现代药物已能较好控制这些症状。
- 应对策略:
- 药物控制:按医生处方服用止吐药,不要等到出现恶心才服药
- 少食多餐:避免空腹或过饱,每天吃5-6小餐
- 选择适当食物:避免油腻、辛辣、过甜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缓慢进食:细嚼慢咽,饭后不要立即躺下
- 尝试替代疗法:如姜茶、薄荷茶可能有助缓解恶心
3. 脱发
化疗常导致脱发,通常在治疗开始后2-3周出现。
- 应对策略:
- 心理准备:了解脱发是暂时的,治疗结束后头发通常会重新生长
- 选择假发:在脱发前选择合适的假发,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 头部保护:脱发期间头皮可能敏感,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寒冷
- 温和护理: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和软毛刷,避免热风吹风和卷发器
- 尝试头巾、帽子等替代品,增加舒适感和自信心
4. 骨髓抑制
化疗和放疗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红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 应对策略:
- 预防感染: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如发热(>38°C)应立即就医
- 预防出血: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受伤的活动
- 观察异常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血、皮下瘀斑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 饮食调整:贫血时可增加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5. 口腔问题
化疗和头颈部放疗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炎、口干、味觉改变、感染等。
- 应对策略:
- 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餐后漱口
- 定期检查:治疗前进行牙科检查,治疗期间定期复查
- 缓解疼痛:使用处方口腔漱液或止痛药
- 应对口干:多喝水,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人工唾液
- 调整饮食:选择柔软、湿润的食物,避免过热、辛辣、酸性食物
6. 消化系统问题
癌症治疗可能导致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问题。
- 应对策略:
- 腹泻:增加液体摄入,选择低纤维食物,避免油腻食物,必要时使用止泻药
- 便秘:增加纤维和液体摄入,适当运动,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 食欲不振:少食多餐,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使用小餐盘增加进食欲望
- 胃部不适: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必要时使用胃药
7. 皮肤问题
放疗和某些靶向药物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沉着、皮疹等。
- 应对策略:
- 温和清洁:使用温和的香皂和温水,避免长时间热水浴
- 保湿:使用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
- 防晒:避免阳光直射,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穿防护衣物
-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香水或止汗剂
- 及时处理:如出现严重皮疹、水泡或感染,应及时就医
8. 神经系统问题
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无力。
- 应对策略:
- 安全措施:避免接触极端温度,使用隔热手套拿取冷热物品
- 预防跌倒:移除家中障碍物,使用防滑垫,小心行走
- 缓解不适:按摩可能有助缓解症状,避免紧窄鞋袜
- 及时报告:如症状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告知医生
9. 心理和情绪问题
癌症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 应对策略:
-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分享感受
- 专业帮助:考虑心理咨询或治疗
- 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
- 保持活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
- 设定目标:设定小而可实现的目标,增强成就感
10. 性功能和生育问题
某些癌症治疗可能影响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 应对策略:
- 开放沟通:与伴侣坦诚交流感受和需求
- 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医生或性治疗师
- 生育保存:治疗前考虑生育保存选项,如精子冷冻、卵子冷冻等
- 探索替代方式:如自然受孕不可行,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或领养
香港医院管理局和多家癌症支持机构提供副作用管理服务,如症状控制门诊、营养咨询、心理支持等。患者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与医疗团队保持沟通,及时报告和处理副作用,以提高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9. 如何区分癌症谣言和科学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关于癌症的信息和谣言充斥着各种媒体平台,区分科学信息和谣言对癌症患者和家属至关重要77。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 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 优先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基金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 这些机构通常有严格的科学审查程序,信息准确可靠
- 官方网站通常以.org、.gov、.edu等域名结尾
- 专业医学期刊:
- 发表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等顶级医学期刊的研究通常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 注意区分原创研究和评论文章,原创研究通常提供更强的证据
- 理解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报告/专家意见
- 专业医疗人员:
- 肿瘤专科医生、注册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的建议通常更可靠
- 注意区分专业人员的个人观点和基于证据的医学共识
- 寻求第二意见时,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
识别常见的癌症谣言模式
- “神奇疗法”声称:
- 警惕声称能”治愈”各种癌症的”神奇疗法”
- 科学界尚未发现能治愈所有癌症的单一疗法
- 合法治疗通常需要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而非仅依靠个案见证
- “自然=安全”的误解:
- “天然”不等于”安全”,许多有毒物质(如毒蘑菇、砷)都是天然的
- 某些”自然疗法”可能与常规治疗相互作用,降低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 科学评估应基于证据,而非来源是否”自然”
- 阴谋论指责:
- 声称”医药公司隐瞒治愈方法”、“政府隐瞒真相”等通常是阴谋论
- 科学进步是公开透明的,重大发现会在科学界广泛传播
- 质疑科学共识是正常的,但应基于证据而非阴谋论
- 过度简化复杂问题:
- 癌症是一组复杂的疾病,没有简单的单一原因或解决方案
- 警惕声称”单一因素导致所有癌症”或”简单方法治愈所有癌症”的说法
- 科学理解通常涉及多因素、多机制的复杂互动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信息
- 检查证据质量:
- 要求提供科学证据支持声明,而非仅依靠个人见证或轶事
- 区分相关性(两件事同时发生)和因果性(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
- 注意样本大小和研究设计,小样本或观察性研究提供的证据较弱
- 寻找科学共识:
- 单一研究很少能改变医学实践,需要多项研究的一致结果
- 查找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它们综合多项研究的结果
- 关注主要医学组织发布的指南和共识声明
- 理解风险和概率:
- 癌症风险通常以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表示,理解两者区别
- 注意基础风险:即使相对风险增加100%,如果基础风险很低,绝对风险增加可能很小
- 警惕选择性报告:只报告支持某种观点的数据,忽略不支持的数据
- 警惕经济动机:
- 考虑信息发布者是否有经济利益
- 警惕推销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 科学信息通常旨在教育和分享知识,而非直接销售产品
查证信息的实用技巧
- 交叉验证:
- 从多个独立来源验证信息
- 比较不同来源的说法,寻找一致性和差异
- 查找原始研究或报告,而非仅依靠二手报道
- 使用事实核查网站:
- 利用专业的事实核查网站,如国际事实核查网络(IFCN)成员
- 香港有多个事实核查组织,如”香港事实核查”、“求真网”等
- 注意事实核查的方法论和资金来源
- 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 对重要健康决策,咨询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疗专业人员
- 准备问题清单,包括信息来源、证据强度、潜在风险和获益等
- 寻求第二意见,特别是对于非常规或实验性治疗
- 利用可靠的健康信息资源:
- 香港医院管理局健康资讯天地
- 香港卫生署健康教育资源中心
- 香港癌症基金会资讯中心
- 世界卫生组织中文网站
-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中文资源
香港有多家机构提供可靠的癌症信息,如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卫生署、香港癌症基金会等。公众应优先参考这些权威来源的信息,对网络上的各种说法保持批判性思维,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记住,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今天的共识可能会被新的证据改变,但这种变化应基于严格的科学方法,而非谣言或阴谋论。
10. 癌症康复者如何重返工作岗位?
癌症治疗结束后重返工作岗位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既有助于经济独立,也能提高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参与度78。然而,这一过程可能面临各种挑战,需要适当规划和支持。
重返工作的准备阶段
- 评估个人状况:
- 客观评估自己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包括疲劳程度、注意力、记忆力等
- 识别可能影响工作的长期副作用,如疼痛、淋巴水肿、认知问题等
- 考虑情绪和心理准备程度,包括自信水平、焦虑程度等
- 与医疗团队沟通:
- 讨论重返工作的适宜时间和方式
- 了解可能需要的工作调整和 accommodations
- 获取必要的医疗证明和建议
- 了解法律权利:
- 熟悉《残疾歧视条例》下的权利和保护
- 了解雇主在合理调整方面的义务
- 知道如何应对可能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 职业技能评估:
- 评估现有技能是否仍适用,是否需要更新或学习新技能
- 考虑是否需要职业转换或调整
- 寻找职业康复服务和培训资源
与雇主沟通的策略
- 选择适当时机:
- 在决定重返工作前与雇主沟通,给予双方足够准备时间
- 考虑分阶段重返工作,如从兼职开始,逐渐增加工作时间
- 选择私密、不受打扰的环境进行沟通
- 准备沟通内容:
- 明确说明当前的工作能力和限制
- 提出具体的调整建议,如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工作选项等
- 强调自己的价值和技能,以及能为公司带来的贡献
- 保持专业态度:
- 聚焦于工作相关的能力和需求,避免过度分享个人医疗细节
- 展示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 准备回答可能的担忧和问题
- 获取支持:
- 考虑请人力资源代表、职业顾问或信任的同事参与沟通
- 准备医生或职业康复专家的推荐信,支持所需的调整
- 了解公司是否有相关的支持政策或资源
工作场所的调整和支持
- 物理环境调整:
- 调整工作站以适应身体限制,如人体工学椅、升降桌等
- 确保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
- 考虑照明、噪音等环境因素,如需要可调整位置
- 工作安排调整:
- 弹性工作时间,允许在精力充沛时工作
- 分段工作安排,如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
- 远程工作选项,减少通勤疲劳
- 减少工作时间,逐步增加工作量
- 工作内容调整:
- 暂时或永久调整工作职责,避开体力要求高的任务
- 提供额外的培训或支持,帮助适应工作要求
- 考虑工作分担或团队合作模式
- 支持系统建立:
- 指定工作场所的支持人员,如导师或伙伴
- 建立定期检查机制,评估工作调整的有效性
- 提供心理支持资源,如员工援助计划
应对工作挑战的策略
- 管理疲劳:
- 规划工作日程,在精力充沛时处理重要任务
- 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短时间的放松或恢复活动
- 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诺
- 应对认知问题:
- 使用记忆辅助工具,如清单、日历、提醒等
- 减少多任务处理,专注单一任务
- 请求书面指示,避免依赖口头指示
- 处理情绪问题:
- 承认情绪波动是正常的,给自己适应的时间
- 寻求同事和上级的理解和支持
- 利用员工援助计划或外部心理咨询资源
- 应对他人反应:
- 准备简短、专业的解释,应对同事的问题和好奇
- 设定适当的界限,保护个人隐私
- 寻找支持性的同事,建立互助网络
香港的资源和支持服务
- 政府服务:
- 劳工处展翅青见计划:为康复者提供就业培训和支援
- 社会福利署康复服务:包括职业康复、就业支援等
- 香港海关康复人员雇佣计划:鼓励雇主招聘康复人员
- 非政府组织服务:
- 香港复康会:提供职业康复、就业辅导和支持服务
- 香港癌症基金会:提供重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 香港雇员再培训局: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援
- 企业计划:
-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共融企业”计划:鼓励企业聘请弱势群体,包括癌症康复者
- 香港总商会”共融指数”计划:促进企业多元共融
- 多家企业有自己的多元化招聘计划,可查询相关信息
重返工作是癌症康复的重要里程碑,需要个人、雇主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适当规划、开放沟通和必要调整,大多数癌症康复者都能成功重返工作岗位,重新融入社会生活。重要的是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重返工作计划,并在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和耐心。
參考文獻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WHO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香港醫院管理局. (2024).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取自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維基百科. (2024). 癌症條目.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癌症↩︎
香港醫院管理局. (2024).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取自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2024). IARC全球癌症觀測站數據. 取自 https://gco.iarc.fr/↩︎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WHO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WHO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WHO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 (2024). 食物、營養、體育活動與癌症預防報告. 取自 https://www.wcrf.org/dietandcancer/↩︎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2024). 加工肉類和紅肉致癌性評估. 取自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6/mono114.pdf↩︎
美國癌症協會. (2024). 全穀物與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cancer.org/healthy/eat-healthy-get-active/acs-guidelines-nutrition-physical-activity-cancer-prevention.html↩︎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鹽攝入與健康建議. 取自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alt-reduction↩︎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酒精與癌症風險報告. 取自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alcohol-and-cancer-risk↩︎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2024). 體育活動與癌症預防研究. 取自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4). 運動與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cancer-fund.org/tc/prevention/healthy-living/exercise↩︎
美國運動醫學會. (2024). 運動與癌症預防機制研究. 取自 https://www.acsm.org/docs/default-source/files-for-resource-library/exercise-and-cancer-prevention.pdf↩︎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2024). 肥胖與癌症風險評估. 取自 https://www.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7/pr247_E.pdf↩︎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2024). 香港肥胖趨勢與癌症關聯學術報告. 取自 https://www.hku.hk/cancer/reports/obesity-cancer-2024↩︎
衛生署. (2024). 香港人口健康調查報告. 取自 https://www.dh.gov.hk/english/public_health/report/population_health_survey.html↩︎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24). 吸煙與癌症關係報告. 取自 https://www.cdc.gov/tobacco/data_statistics/fact_sheets/health_effects/effects_cig_smoking/index.htm↩︎
香港醫院管理局. (2024). 吸煙與香港癌症統計報告. 取自 https://www.ha.org.hk/hkb/health/smoking_cancer_statistics_2024↩︎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戒煙健康收益報告. 取自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obacco↩︎
衛生署. (2024). 香港戒煙服務資源指南. 取自 https://www.smokefree.hk/tc/resources/resources.html↩︎
美國皮膚科學會. (2024). 紫外線與皮膚癌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aad.org/public/everyday-care/sun-protection↩︎
香港天文台. (2024). 紫外線指數與防護建議. 取自 https://www.hko.gov.hk/tc/education/UVindex.htm↩︎
環境保護署. (2024). 香港環境污染物與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取自 https://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air/health_risks.html↩︎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環境致癌物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nvironmental-carcinogens↩︎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2024). 職業致癌物分類清單. 取自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agents-classified-by-the-iarc/↩︎
勞工處. (2024). 職業安全與健康指南. 取自 https://www.labour.gov.hk/tc/public/content2_7.htm↩︎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HPV疫苗與癌症預防報告.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uman-papillomavirus-(hpv)-and-cervical-cancer↩︎
衛生署. (2024). 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取自 https://www.dh.gov.hk/english/main/main/child/child_immu/child_immu.html↩︎
家庭計劃指導會. (2024). HPV疫苗接種指南. 取自 https://www.famplan.org.hk/hpcc/↩︎
香港大學. (2024). 香港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研究報告. 取自 https://www.hku.hk/hepatitis/reports/hbv_epidemiology_2024↩︎
衛生署. (2024). 香港乙肝疫苗接種計劃成效報告. 取自 https://www.dh.gov.hk/english/public_health/report/hepatitis_b/index.html↩︎
香港肝病研究協會. (2024). 成人乙肝疫苗接種建議. 取自 https://www.hkliver.org.hk/hepatitis-b-vaccination/↩︎
美國癌症協會. (2024). 癌症篩查指南. 取自 https://www.cancer.org/healthy/find-cancer-early/cancer-screening-guidelines.html↩︎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 (2024). 遺傳諮詢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ku.hk/maryhospital/genetic_counseling↩︎
香港醫院管理局. (2024). 公立醫院癌症篩查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a.org.hk/cancerscreening↩︎
衛生署. (2024). 母嬰健康院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dh.gov.hk/english/main/main/mchs/mchs.html↩︎
衛生署. (2024). 長者健康中心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dh.gov.hk/english/main/main/eh/eh.html↩︎
醫院管理局. (2024). 專科門診轉介系統指南. 取自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10031&Dimension=100&Lang=CHIB5↩︎
香港私立醫院協會. (2024). 私立醫院健康檢查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aphk.org.hk/health-check-up↩︎
香港私家專科醫生協會. (2024). 私立專科診所篩查服務收費調查報告. 取自 https://www.hkmspda.org/screening_services_survey↩︎
香港體檢中心協會. (2024). 體檢中心服務與收費指南. 取自 https://www.hkhealthcheck.org/services_guide↩︎
衛生署. (2024). 香港結腸癌篩查計劃. 取自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
醫院管理局. (2024). 結腸癌篩查計劃成效報告. 取自 https://www.ha.org.hk/colonscreening_report↩︎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4). 乳癌篩查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cancer-fund.org/tc/screening/breast-cancer-screening↩︎
家庭計劃指導會. (2024). 宮頸癌篩查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famplan.org.hk/ccs/↩︎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4). 癌症篩查建議指南. 取自 https://www.cancer-fund.org/tc/screening↩︎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2024). 高風險人群癌症篩查建議學術報告. 取自 https://www.hku.hk/cancer/reports/high_risk_screening_2024↩︎
香港放射科醫學會. (2024). 癌症篩查結果解讀指南. 取自 https://www.hkcr.org/screening_result_interpretation↩︎
醫院管理局. (2024). 異常篩查結果後續處理流程指南. 取自 https://www.ha.org.hk/abnormal_screening_followup↩︎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2024). 癌症篩查後長期隨訪建議. 取自 https://www.hkcfp.org.hk/cancer_screening_followup↩︎
醫院管理局. (2024). 公立醫院心理輔導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a.org.hk/psychological_services↩︎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24). 香港心理支持熱線資源目錄. 取自 https://www.hkcss.org.hk/hotline_directory↩︎
香港心理治療總會. (2024). 私立心理治療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kpt.org/service_guide↩︎
醫院管理局. (2024). 醫院附屬癌症患者互助小組名錄. 取自 https://www.ha.org.hk/support_groups↩︎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2024). 癌症互助組織資源指南. 取自 https://www.hkcss.org.hk/cancer_support_resources↩︎
香港互聯網協會. (2024). 線上癌症支持社區評估報告. 取自 https://www.hkis.org.hk/online_cancer_communities↩︎
香港家庭福利會. (2024). 癌症患者家屬支持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kfws.org.hk/cancer_family_support↩︎
香港復康會. (2024). 癌症照顧者培訓課程目錄. 取自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caregiver_training↩︎
香港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協會. (2024). 癌症患者兒童與青少年支持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kcyfa.org.hk/cancer_children_support↩︎
社會福利署. (2024). 癌症患者經濟援助申請指南. 取自 https://www.swd.gov.hk/cancer_financial_aid↩︎
香港公益金. (2024). 癌症患者援助基金申請指南. 取自 https://www.commchest.org/cancer_aid_fund↩︎
保險業監管局. (2024). 癌症相關保險產品指南. 取自 https://www.ia.org.hk/tc/insurance_products/cancer_insurance↩︎
香港復康會. (2024). 癌症患者身體康復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cancer_rehabilitation↩︎
香港營養師學會. (2024). 癌症患者營養支持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hkna.org.hk/cancer_nutrition↩︎
香港藝術中心. (2024). 癌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項目目錄. 取自 https://www.hkac.org/quality_of_life_programs↩︎
世界衛生組織. (2024). WHO癌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衛生署. (2024). 香港資助癌症篩查項目總覽. 取自 https://www.dh.gov.hk/english/public_health/screening/overview.html↩︎
香港心理衛生會. (2024).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取自 https://www.mhahk.org.hk/cancer_psychological_support↩︎
香港營養師學會. (2024). 癌症治療期間營養管理指南. 取自 https://www.hkna.org.hk/cancer_treatment_nutrition↩︎
香港家庭福利會. (2024). 癌症患者家屬照顧指南. 取自 https://www.hkfws.org.hk/cancer_caregiver_guide↩︎
香港復康會. (2024). 癌症康復期注意事項指南. 取自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cancer_rehabilitation_guide↩︎
香港大學遺傳學中心. (2024). 癌症遺傳諮詢與預防指南. 取自 https://www.hku.hk/genetics/cancer_genetic_counseling↩︎
醫院管理局. (2024). 癌症治療副作用管理手冊. 取自 https://www.ha.org.hk/cancer_treatment_side_effects↩︎
香港圖書館協會. (2024). 如何評估健康信息質量指南. 取自 https://www.hkla.org/health_information_evaluation↩︎
香港僱員再培訓局. (2024). 癌症康復者重返工作指南. 取自 https://www.erb.org/cancer_survivors_return_to_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