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介紹:全面認識癌症的成因、預防與香港資源
癌症介紹:全面認識癌症的成因、預防與香港資源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1]
什麼是癌症
癌症是一組疾病的統稱,特徵是體內某些細胞異常增長並可能侵襲或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會根據需要生長和分裂,形成新細胞。當細胞變老或受損時,它們會死亡,新細胞會取代它們。然而,在癌症患者中,這一有序過程被打破。舊細胞或受損細胞不會死亡,而是持續生長,同時新細胞也在不需要時形成。這些額外細胞可能形成稱為腫瘤的組織塊[^2]。
腫瘤可分為良性(非癌性)或惡性(癌性)。惡性腫瘤能夠侵入周圍組織,並且能夠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3]。
癌症可以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並根據其起源的細胞類型進行命名。例如,起源於肺部的癌症稱為肺癌,起源於皮膚的癌症稱為皮膚癌。有些癌症,如白血病,不形成實質性腫瘤,而是涉及血液和造血器官[^4]。
癌症的全球負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2020年,全球約有1,900萬新發癌症病例和1,000萬癌症死亡病例[^5]。預計到2040年,全球癌症負擔將進一步增加,新發病例數可能達到2,950萬例[^6]。
在香港,癌症同樣是主要的健康挑戰。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統計,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2023年錄得超過35,000例新診斷癌症病例,導致超過15,000人死亡[^7]。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包括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8]。
癌症的類型
癌症可以根據其起源的組織類型進行分類。主要類型包括[^9]:
癌腫(Carcinoma):起源於皮膚或內臟器官內壁組織(上皮組織)的癌症。這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佔所有癌症的80-90%。例如肺癌、乳腺癌、結腸癌和胃癌等。
肉瘤(Sarcoma):起源於結締組織的癌症,如骨骼、軟骨、脂肪、肌肉、血管和其他結締或支持組織。骨肉瘤和脂肪肉瘤是肉瘤的例子。
白血病(Leukemia):起源於骨髓等造血組織的癌症,導致大量異常白細胞的產生。白血病不形成實質性腫瘤。
淋巴瘤和骨髓瘤(Lymphoma and Myeloma):起源於免疫系統細胞的癌症。淋巴瘤影響淋巴系統,而骨髓瘤影響漿細胞(一種白血球)。
中樞神經系統癌(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起源於大腦和脊髓組織的癌症。
此外,癌症還可以根據其分子特徵和遺傳變異進行更精細的分類,這對於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10]。
癌症的發展過程
癌症的發展通常是一個多階段過程,涉及細胞的多種遺傳和表觀遺傳改變。這個過程可能持續多年甚至數十年,從最初的細胞異常到形成可檢測的腫瘤[^11]。
癌症發展的主要階段包括[^12]:
起始(Initiation):細胞的DNA發生不可逆的損傷,通常由致癌物質引起。這一階段的細胞可能在形態上與正常細胞無明顯區別。
促進(Promotion):起始細胞在促進劑的作用下開始異常增殖。這一階段是可逆的,如果移除促進劑,細胞可能恢復正常。
進展(Progression):異常細胞獲得更多遺傳改變,發展成惡性腫瘤,具有侵襲和轉移能力。
轉移(Metastasis):癌細胞從原發腫瘤脫落,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
了解這一過程對於癌症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13]。
預防癌症
預防是對抗癌症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約30-50%的癌症病例可以通過避免風險因素和採用現有的預防策略來預防[^14]。香港醫學會也強調,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患癌風險[^15]。
主要可預防的風險因素
研究表明,許多癌症風險因素是可以避免或控制的。主要可預防的風險因素包括[^16]:
吸煙:吸煙是單一最大的可預防癌症風險因素,與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症有關。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吸煙導致約90%的肺癌死亡[^17]。
不健康飲食:高脂肪、高糖、高鹽和低纖維的飲食模式與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結腸癌、胃癌和食道癌。相反,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的地中海式飲食模式與較低的癌症風險相關[^18]。
缺乏體力活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與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香港醫學會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19]。
肥胖:超重和肥胖與至少13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腎癌等。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約20%的香港成年人屬於肥胖,這一比例持續上升[^20]。
酒精攝入:酒精攝入與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有關。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如果飲酒,應限量攝入[^21]。
環境致癌物: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輻射和其他環境致癌物可能增加癌症風險。例如,長期暴露於石棉與肺癌和間皮瘤有關;過度暴露於紫外線輻射與皮膚癌有關[^22]。
慢性感染:某些病毒和細菌感染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有關;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關[^23]。
癌症預防策略
基於上述風險因素,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來預防癌症[^24]:
- 健康飲食:
- 增加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的攝入
- 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
- 減少高鹽、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 避免或限制酒精攝入
- 規律運動:
-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 每週進行2-3次肌肉強化訓練
- 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活動幾分鐘
- 體重管理:
- 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肥胖
- 定期監測體重和腰圍
- 如有必要,尋求專業幫助來減輕體重
- 戒煙:
- 如果吸煙,立即戒煙
- 避免二手煙暴露
- 尋求專業戒煙服務和支持
- 防曬保護:
- 避免在陽光最強的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長時間戶外活動
- 使用防曬霜,防曬指數(SPF)至少為30
- 穿著防曬衣物,如長袖衣服和寬邊帽子
- 避免使用曬床和曬燈
- 預防感染:
- 接種推薦的疫苗,如HPV疫苗和乙肝疫苗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遵循安全的性行為實踐
- 環境保護:
- 減少暴露於已知的環境致癌物
- 遵循安全操作程序,特別是在工作場所
- 定期檢查家中的氡氣水平(如果適用)
癌症篩查的重要性
除了預防策略,定期進行癌症篩查也是對抗癌症的重要手段。篩查可以在症狀出現前發現癌症,從而提高治療成功率和生存率[^25]。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以下人群進行常見癌症的篩查[^26]:
- 乳腺癌篩查:
- 建議年齡:44-69歲女性
- 篩查方法:乳房X光造影檢查
- 篩查頻率:每兩年一次
- 宮頸癌篩查:
- 建議年齡:25-64歲女性
- 篩查方法: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巴氏塗片)或HPV測試
- 篩查頻率:根據檢查結果和醫生建議
- 結腸癌篩查:
- 建議年齡:50-75歲男性和女性
- 篩查方法:糞便潛血檢查或結腸鏡檢查
- 篩查頻率:糞便潛血檢查每年一次,結腸鏡檢查每10年一次
- 肺癌篩查:
- 建議人群:長期吸煙者或有其他肺癌風險因素的高風險人群
- 篩查方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 篩查頻率:根據醫生建議
- 前列腺癌篩查:
- 建議年齡:50歲以上男性(或有家族史者更早)
- 篩查方法: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檢測和直腸指檢
- 篩查頻率:根據醫生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篩查建議可能因個人風險因素和最新研究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與醫生討論個人化的篩查計劃[^27]。
健康生活方式的綜合效益
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降低癌症風險,還可以預防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香港醫學會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綜合效益遠超於單一預防措施[^28]。
以下是一些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議[^29]:
均衡飲食:遵循”健康飲食金字塔”原則,多樣化飲食,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素。
規律運動:將體力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如步行上班、使用樓梯而非電梯、參加休閒運動等。
充足睡眠:確保每晚7-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
壓力管理: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 Tai Chi。
社交聯繫:維持健康的社交關係,參與社區活動,尋求社會支持。
定期健康檢查:除了癌症篩查,還應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
環境意識:關注環境健康,減少暴露於環境毒素和污染物。
通過採納這些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可以降低癌症風險,還可以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30]。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香港擁有完善的醫療系統,提供多種癌症篩查資源和服務。了解這些資源對於香港居民預防和早期發現癌症至關重要[^31]。
公營醫療系統的篩查服務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提供多種癌症篩查服務,部分服務由政府資助,費用較為經濟[^32]:
- 衛生防護中心服務:
- 乳癌篩查計劃:為44-69歲女性提供資助乳房X光造影檢查服務
- 宮頸癌篩查計劃:為25-64歲女性提供資助子宮頸細胞學檢查服務
- 結腸癌篩查計劃:為50-75歲人士提供資助糞便潛血檢查服務[^33]
- 醫院管理局轄下服務:
- 專科門診服務:提供針對高風險人群的專業癌症篩查
- 健康評估中心:提供全面的健康檢查,包括癌症篩查項目
- 社區健康中心:提供基本健康檢查和教育服務[^34]
- 地區性健康推廣活動:
- 社區健康展覽和講座
- 移動健康服務車
- 健康生活方式推廣活動[^35]
公營醫療系統的優點是費用較低,服務標準統一,但缺點是輪候時間可能較長,特別是對於非緊急的篩查服務[^36]。
私營醫療系統的篩查服務
香港私營醫療系統提供多樣化的癌症篩查服務,通常費用較高但服務更為快捷和個人化[^37]:
- 私立醫院和診所:
- 提供全面的癌症篩查套餐
- 個人化篩查計劃
- 先進的篩查技術和設備[^38]
- 專科醫生診所:
- 專科醫生(如腸胃肝臟科專科、婦科專科等)提供的專業篩查服務
- 詳細的諮詢和評估
- 個人化風險評估和篩查建議[^39]
- 健康檢查中心:
- 提供多種檢查套餐,包括癌症篩查
- 一站式服務
- 快速結果報告[^40]
私營醫療系統的優點是服務快捷,設備先進,個人化程度高,但缺點是費用較高,服務質素可能因機構而異[^41]。
特定癌症的篩查資源
針對香港常見的癌症類型,有多種專門的篩查資源可用[^42]:
- 乳腺癌篩查資源:
- 衛生防護中心乳癌篩查計劃
- 醫院管理局轄下婦科中心
- 私立醫院乳腺中心
- 香港乳癌基金會提供的資助服務[^43]
- 宮頸癌篩查資源:
- 衛生防護中心宮頸癌篩查計劃
- 母嬰健康院
- 私立婦科診所
- 家庭計劃指導會[^44]
- 結腸癌篩查資源:
- 衛生防護中心結腸癌篩查計劃
- 醫院管理局腸胃科服務
- 私立腸胃肝臟科診所
- 香港大腸癌基金會提供的資助服務[^45]
- 肺癌篩查資源:
- 醫院管理局胸肺科服務
- 私立胸肺科診所
- 專門的肺癌篩查中心
- 香港肺癌學會推薦的篩查中心[^46]
- 前列腺癌篩查資源:
- 醫院管理局泌尿科服務
- 私立泌尿科診所
- 香港泌尿腎科學會推薦的篩查中心
- 男性健康中心[^47]
篩查資源的選擇指南
選擇合適的癌症篩查資源時,應考慮以下因素[^48]:
- 個人風險因素:
- 年齡
- 性別
- 家族史
- 個人病史
-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習慣)
- 經濟考量:
- 個人經濟能力
- 醫療保險覆蓋範圍
- 公營和私營服務的費用比較
- 服務質素:
- 設施和設備的先進程度
- 醫護人員的專業資質
- 服務評價和聲譽
- 便利性:
- 地點位置
- 輪候時間
- 預約安排
- 個人偏好:
- 對公營或私營醫療系統的偏好
- 對特定醫生或機構的信任度
- 語言和文化需求
香港醫院管理局建議,在選擇篩查資源前,應先諮詢家庭醫生或相關專科醫生的意見,以獲取個人化的建議[^49]。
篩查結果的跟進
無論篩查結果如何,適當的跟進都是至關重要的[^50]:
- 正常篩查結果:
- 按照建議的時間間隔進行下一次篩查
- 繼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注意任何新的或變化的症狀
- 異常篩查結果:
- 及時諮詢醫生,了解結果的含義
- 按照醫生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
- 尋求第二意見(如有需要)
- 確診癌症:
- 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治療建議
- 了解治療選擇和可能的副作用
- 尋求心理和社會支持
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篩查結果諮詢服務,幫助市民理解篩查結果並提供適當的跟進建議[^51]。
篩查資源的未來發展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和人口老齡化,香港的癌症篩查資源不斷發展和改進[^52]:
- 技術創新:
- 更精確的篩查技術,如液體活檢和人工智能輔助診斷
- 個人化篩查方案的發展
- 非侵入性篩查方法的改進
- 服務模式創新:
- 遠程醫療和電子健康記錄的應用
- 社區為主的篩查服務擴展
- 公私營合作模式的探索
- 政策發展:
- 更全面的癌症篩查政策
- 針對特定高風險人群的篩查計劃
- 提高篩查普及率的措施
- 教育和宣傳:
- 提高公眾對癌症篩查重要性的認識
- 針對不同人群的專門教育計劃
- 消除篩查相關的誤解和恐懼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預測,到2025年,香港將建立更為完善的癌症篩查系統,結合先進技術和個人化服務,提高篩查的準確性和普及率[^53]。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涉及身體健康,還影響心理、社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香港提供多種支持服務,幫助癌症患者和家屬應對這一困難時期[^54]。
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
香港的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都提供針對癌症患者和家屬的支持服務[^55]:
- 醫院管理局服務:
- 腫瘤科專科門診:提供專業醫療治療和跟進
- 癌症資源中心:提供教育和資訊服務
- 專科護士服務:提供治療指導和支持
- 緩和醫療服務:幫助控制症狀和提高生活質量[^56]
- 私營醫療機構服務:
- 個人化治療計劃
- 專科醫生團隊服務
- 先進治療設施和技術
- 一站式診斷和治療服務[^57]
- 社區健康中心:
- 基本醫療服務
- 健康教育和諮詢
- 轉介服務
- 社區支持網絡[^58]
這些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主要針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需求,但也逐漸擴展到心理和社會支持領域[^59]。
心理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可能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心理支持服務對患者和家屬至關重要[^60]:
- 專業心理諮詢:
- 個人心理治療
- 家庭治療
- 夫伴治療
- 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支持[^61]
- 支持小組:
- 同類型癌症患者支持小組
- 家屬支持小組
- 康復者支持小組
- 線上支持社區[^62]
- 心理教育:
- 應對焦慮和抑鬱的技巧
- 壓力管理訓練
- 心理健康維護策略
- 家庭溝通技巧[^63]
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專門的心理支持服務,包括免費心理諮詢、支持小組和心理教育課程,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癌症帶來的心理挑戰[^64]。
社會和經濟支持
癌症治療可能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並影響患者的社會生活。香港提供多種社會和經濟支持服務[^65]:
- 經濟援助:
- 醫療費用資助計劃
- 緊急經濟援助
- 藥物資助計劃
- 交通和住宿補貼[^66]
- 社會服務:
- 社區支援網絡
- 義工服務
- 日間康復中心
- 居家照顧服務[^67]
- 就業支持:
- 職業治療服務
- 職場復康計劃
- 就業諮詢和轉介
- 僱主教育計劃[^68]
- 法律諮詢:
- 醫療糾紛諮詢
- 保險理賠協助
- 遺產規劃建議
- 權益保障諮詢[^69]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轄下的多個機構提供這類社會和經濟支持服務,幫助癌症患者和家屬應對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挑戰[^70]。
資訊和教育服務
獲取準確和全面的資訊對於癌症患者和家屬做出明智決策至關重要。香港提供多種資訊和教育服務[^71]:
- 資訊中心:
- 癌症資源中心
- 圖書館資料服務
- 多媒體資源
- 線上資訊平台[^72]
- 教育課程:
- 患者教育課程
- 家屬培訓計劃
- 自我管理課程
- 健康生活工作坊[^73]
- 專業諮詢:
- 醫療專業諮詢
- 營養師諮詢
- 藥劑師諮詢
- 社工諮詢[^74]
- 出版資料:
- 手冊和指南
- 期刊和通訊
- 視頻和錄音
- 多語言資料[^75]
香港醫院管理局和香港癌症基金會都設有專門的資訊中心,提供全面的癌症相關資訊和教育服務[^76]。
康復和緩和照護
對於許多癌症患者來說,康復和緩和照護是治療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提供多種康復和緩和照護服務[^77]:
- 康復服務:
- 物理治療
- 職業治療
- 言語治療
- 淋巴水腫管理[^78]
- 緩和照護:
- 症狀控制
- 疼痛管理
- 心理支持
- 靈性關懷[^79]
- 家居照護:
- 專業護士上門服務
- 居家醫療設備支援
- 家庭照顧者培訓
- 24小時支援熱線[^80]
- 臨終關懷:
- 寧養服務
- 靈性支持
- 喪親輔導
- 追思服務[^81]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等多個機構提供專業的康復和緩和照護服務,幫助癌症患者提高生活質量[^82]。
特定人群的支持服務
針對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香港提供多種專門的支持服務[^83]:
- 兒童和青少年患者:
- 兒童癌症基金會服務
- 兒童腫瘤中心專科服務
- 教育支持計劃
- 家庭支持服務[^84]
- 長者患者:
- 長者癌症支援計劃
- 老人科專科服務
- 社區照顧服務
- 長者心理支持[^85]
- 女性患者:
- 婦科癌症支持小組
- 乳房重建支援服務
- 生育力保存諮詢
- 女性健康計劃[^86]
- 少數族裔患者:
- 多語言支援服務
- 文化敏感服務
- 翻譯服務
- 跨文化社工服務[^87]
這些專門的支持服務由各個非政府組織和專業機構提供,確保不同背景和需求的癌症患者都能獲得適當的支持[^88]。
支持服務的選擇和使用指南
選擇和使用適當的支持服務對於癌症患者和家屬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指南[^89]:
- 評估需求:
- 確定身體、心理、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具體需求
- 考慮疾病階段和治療計劃
- 評估家庭和社區支持系統
- 考慮個人偏好和文化背景
- 尋找資源:
- 諮詢醫療團隊的建議
- 聯繫相關非政府組織
- 查詢社區中心資源
- 搜索線上資源平台
- 評估服務:
- 了解服務內容和質素
- 考慮費用和可負擔性
- 評估地理位置和便利性
- 查看服務評價和推薦
- 積極參與:
- 主動尋求和接受幫助
- 與服務提供者建立良好溝通
- 參與相關活動和支持小組
- 提供反饋以改善服務
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患者和家屬應該及早尋求支持服務,不要等到問題變得嚴重才尋求幫助[^90]。
支持服務的未來發展
隨著社會需求和醫療模式的變化,香港的癌症支持服務不斷發展和創新[^91]:
- 服務模式創新:
- 整合式服務模式的發展
- 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設計
- 社區為主的服務網絡
- 公私營合作模式
- 技術應用:
- 遠程醫療和電子健康平台
- 移動應用程式和可穿戴設備
- 人工智能輔助服務
- 虛擬現實技術應用
- 政策發展:
- 更全面的支持服務政策
- 跨部門合作機制
- 資源分配優化
- 服務標準化
- 教育和培訓:
- 專業人員培訓計劃
- 義工培訓體系
- 公眾教育活動
- 學校健康教育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預測,到2025年,香港將建立更為完善的癌症支持服務體系,結合傳統服務和創新技術,提供更全面和個人化的支持[^92]。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癌症?
癌症是一組疾病的統稱,特徵是體內某些細胞異常增長並可能侵襲或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會根據需要生長和分裂,形成新細胞。當細胞變老或受損時,它們會死亡,新細胞會取代它們。然而,在癌症患者中,這一有序過程被打破,舊細胞或受損細胞不會死亡,而是持續生長,同時新細胞也在不需要時形成,可能形成腫瘤[^93]。
2. 癌症的主要成因是什麼?
癌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主要成因包括:吸煙、不健康飲食、缺乏體力活動、肥胖、酒精攝入、環境致癌物暴露、慢性感染(如HPV、乙肝和丙肝病毒)、輻射暴露以及某些遺傳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癌症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而不是單一原因[^94]。
3. 如何預防癌症?
預防癌症的策略包括:採用健康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保持健康體重、戒煙、限制酒精攝入、防曬保護、接種推薦的疫苗(如HPV疫苗和乙肝疫苗)、定期進行癌症篩查等。此外,避免暴露於已知的環境致癌物也很重要[^95]。
4. 香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有哪些?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統計,香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包括: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這些癌症佔了香港所有新診斷癌症病例的大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別的常見癌症類型有所不同,例如男性最常見的是肺癌、大腸癌和肝癌,而女性最常見的是乳腺癌、大腸癌和肺癌[^96]。
5. 癌症篩查的重要性是什麼?
癌症篩查是在症狀出現前發現癌症的重要手段,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和生存率。許多癌症在早期階段沒有明顯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癌症可能已經發展到晚期,治療難度增加,預後較差。通過定期篩查,可以在癌症早期階段發現並治療,從而提高治癒的可能性,減少治療的侵襲性和副作用[^97]。
6. 香港提供哪些癌症篩查服務?
香港提供多種癌症篩查服務,包括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的服務。公營醫療系統方面,衛生防護中心提供乳癌篩查計劃、宮頸癌篩查計劃和結腸癌篩查計劃等資助服務。醫院管理局也提供專科門診服務、健康評估中心和社區健康中心的篩查服務。私營醫療系統方面,私立醫院、診所和健康檢查中心提供多樣化的篩查服務,通常費用較高但服務更為快捷和個人化[^98]。
7. 癌症患者和家屬可以獲得哪些支持服務?
香港提供多種支持服務幫助癌症患者和家屬,包括: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如腫瘤科專科門診、癌症資源中心、專科護士服務、緩和醫療服務等)、心理支持服務(如專業心理諮詢、支持小組、心理教育等)、社會和經濟支持(如經濟援助、社會服務、就業支持、法律諮詢等)、資訊和教育服務(如資訊中心、教育課程、專業諮詢、出版資料等)、康復和緩和照護服務(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緩和照護、家居照護等)[^99]。
8. 如何選擇適合的癌症篩查服務?
選擇適合的癌症篩查服務時,應考慮以下因素:個人風險因素(如年齡、性別、家族史、個人病史、生活方式因素等)、經濟考量(如個人經濟能力、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公營和私營服務的費用比較等)、服務質素(如設施和設備的先進程度、醫護人員的專業資質、服務評價和聲譽等)、便利性(如地點位置、輪候時間、預約安排等)以及個人偏好(如對公營或私營醫療系統的偏好、對特定醫生或機構的信任度、語言和文化需求等)。建議在選擇篩查資源前,先諮詢家庭醫生或相關專科醫生的意見[^100]。
9. 癌症治療的最新發展是什麼?
癌症治療領域近年來有許多重要發展,包括:靶向治療(針對癌細胞特定分子異常的精準治療)、免疫治療(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個體化醫療(根據患者基因特徵和腫瘤特點定制治療方案)、液體活檢(通過血液檢測監測癌症)、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規劃、以及新型輻射治療技術等。香港的大學和醫院積極參與這些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患者提供先進的治療選擇[^101]。
10. 如何支持身邊的癌症患者?
支持身邊的癌症患者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提供情感支持(傾聽、陪伴、給予鼓勵)、實際幫助(如協助處理日常事務、陪同就診)、尊重患者的決策和隱私、學習關於癌症的基本知識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情況、鼓勵患者尋求專業幫助和支持服務、照顧好自己以避免照顧者疲憊等。重要的是要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和偏好提供支持,有時候簡單的陪伴和傾聽比提供建議更有幫助[^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