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土葬:香港地區的全面指南與實務解析

癌症土葬:香港地區的全面指南與實務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土葬:香港地區的全面指南與實務解析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癌症土葬

癌症土葬是指癌症患者去世後,其遺體通過傳統土葬方式進行安葬的過程。在香港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中,癌症土葬不僅涉及醫療和衛生考量,還融合了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和現代法規的多重因素。隨著香港癌症發病率的上升,了解癌症土葬相關事宜變得越來越重要。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統計數據1,癌症一直是香港頭號殺手,每年新增病例超過35,000例。面對這樣的數據,許多家庭終將面臨為因癌症去世的親人安排後事的情況。與其他原因去世相比,癌症患者土葬可能需要考慮一些特殊因素,包括遺體處理、傳染風險以及宗教和文化儀式的安排等。

香港的土葬傳統源遠流長,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和空間限制,香港的土葬政策也經歷了多次變革。根據香港衛生署的規定2,所有土葬必須在指定的公眾墳場進行,且需要遵守嚴格的衛生標準和程序。對於癌症患者的土葬,雖然沒有額外的限制,但一些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採取預防措施。

本文將全面探討香港地區癌症土葬的各個方面,從法規要求到實務操作,從文化傳統到心理支持,為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南,幫助面對這一艱難時刻的家庭做出知情決策。

預防癌症土葬的挑戰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發生,但通過提前規劃和了解相關流程,可以預防癌症土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挑戰和困難。預防性規劃不僅能減輕家屬的負擔,還能確保逝者的意願得到尊重。

提前規劃的重要性

提前規劃是預防癌症土葬過程中出現混亂和衝突的最有效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癌症患者護理指南中強調3,終末期規劃應該是癌症患者全面護理的一部分。這包括:

  1. 明確表達意願:患者在仍有能力表達意願時,應明確告知家人自己偏好的喪葬方式,包括是否選擇土葬、希望在哪裡安葬以及相關的宗教或文化儀式。

  2. 預先財務安排:土葬費用可能相當可觀,提前準備資金或購買相關保險可以減輕家人的經濟負擔。根據香港殡葬業協會的數據4,香港的土葬費用從數萬到數十萬港元不等,取決於墳場位置和類型。

  3. 文件準備:提前準備必要文件,如身份證明、婚姻證明、死亡證明申請表格等,可以大大簡化後續流程。

了解法規要求

熟悉香港的土葬法規是預防問題的關鍵。香港衛生署規定5,所有土葬必須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 獲取死亡證明:由註冊醫生簽發的死亡證明是進行土葬的首要文件。

  2. 申請埋葬許可證:需要向死因裁判官或區域登記處申請埋葬許可證。

  3. 預訂墳場:香港的公眾墳場空間有限,通常需要提前預訂。私營墳場則有不同的預訂程序和費用。

  4. 遵守衛生規定:遺體處理和運輸必須符合衛生標準,特別是在某些特殊類型的癌症情況下。

與專業機構合作

與專業機構建立聯繫可以在需要時提供及時支持。香港有多家專門提供癌症患者支持服務的組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6,他們不僅提供醫療支持,還協助患者和家屬處理終末期規劃,包括喪葬安排。

此外,與殡葬服務提供商提前溝通也是明智之舉。許多專業殡葬公司提供預先規劃服務,允許客戶在生前安排好自己的喪葬事宜,包括土葬的各個細節。

心理準備與溝通

預防癌症土葬挑戰不僅涉及實際安排,還包括心理準備和家屬間的溝通。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7,開放的家庭溝通可以顯著減少患者去世後家屬間的衝突和困難。

以下是一些促進有效溝通的建議:

  1. 選擇適當時機:在患者情況穩定、家庭成員都有時間和心態參與討論時進行對話。

  2. 尊重文化差異: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不同家庭對死亡和喪葬有不同看法。尊重這些差異並尋找共識點很重要。

  3.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家庭溝通困難,可以尋求社工、心理學家或宗教領袖的幫助。

  4. 記錄決定:將達成的共識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避免日後的誤解和爭議。

應對特殊情況

某些特殊情況可能需要特別考慮和準備:

  1. 傳染性疾病風險:雖然癌症本身不具傳染性,但某些癌症治療(如化療)可能影響遺體處理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應遵循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8

  2. 跨國境安排:如果患者希望在原籍地安葬,可能需要考慮遺體運輸的複雜程序和法規要求。

  3. 宗教或文化特殊要求:某些宗教或文化傳統對土葬有特定要求,可能需要提前與相關機構和墳場管理方溝通。

通過提前了解和準備,許多癌症土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挑戰都可以得到有效預防或減輕。不僅可以確保逝者的意願得到尊重,也能為家屬減輕在困難時期的負擔。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進行癌症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手段。香港提供多種癌症篩查資源,市民應充分了解並善加利用,以降低癌症風險。

公營醫療系統篩查服務

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多家醫院和專科門診提供各類癌症篩查服務9

  1.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提供全面癌症資訊和篩查建議,市民可查詢不同癌症的篩查方法和適合人群。

  2. 母嬰健康院:為女性提供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服務,包括抹片檢查和乳房X光造影檢查。

  3. 地區性健康中心:如港島東、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和新界西健康中心,提供基礎癌症篩查和健康評估服務。

  4. 專科門診:透過家庭醫生轉介,市民可在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接受更詳細的癌症篩查。

私營醫療篩查選項

私營醫療機構提供更多元化和便捷的癌症篩查選擇:

  1. 私人診所和醫療中心:許多私人診所提供常見癌症的篩查服務,如大腸癌、肝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

  2. 專科診斷中心:提供先進的影像診斷服務,如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等,用於癌症篩查和診斷。

  3. 健康檢查中心:提供全面的健康檢查套餐,通常包含多種癌症篩查項目。

政府資助計劃

香港特區政府推行多項癌症篩查資助計劃,鼓勵市民定期檢查:

  1. 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資助的全民大腸癌篩查計劃,為合資格市民提供資助的糞便潛血檢測和大腸鏡檢查10

  2. 乳腺癌篩查計劃:針對高風險女性的乳腺癌篩查資助計劃,提供乳房X光造影檢查資助。

  3. 宮頸癌篩查計劃:為合資格女性提供資助的宮頸癌抹片檢查。

社區篩查活動

多家非政府組織定期舉辦社區癌症篩查活動:

  1. 香港癌症基金會:定期在社區舉辦免費或低收費的癌症篩查活動,並提供相關健康教育11

  2. 香港防癌會:提供流動癌症篩查車服務,到不同社區為市民提供便捷的篩查服務。

  3. 地區組織和社區中心:與醫療機構合作,為社區居民提供地區性的癌症篩查服務。

特定人群篩查建議

不同人群的癌症篩查需求各不相同,以下是主要癌症類型的篩查建議:

  1. 大腸癌篩查
    • 適合人群:50歲或以上人士
    • 篩查方法:糞便潛血檢測、大腸鏡檢查
    • 篩查頻率:根據個人風險因素,一般1-10年不等
  2. 乳腺癌篩查
    • 適合人群:40歲或以上女性,高風險人群可能需要更早開始
    • 篩查方法:乳房X光造影檢查、臨床乳房檢查、自我乳房檢查
    • 篩查頻率:一般1-2年一次
  3. 宮頸癌篩查
    • 適合人群:25歲或以上有性經驗的女性
    • 篩查方法:宮頸抹片檢查、HPV DNA檢測
    • 篩查頻率:根據年齡和檢查結果,一般1-5年不等
  4. 肺癌篩查
    • 適合人群:高風險人群,如長期吸煙者、有家族病史者
    • 篩查方法:低劑量電腦掃描
    • 篩查頻率:根據個人風險評估,一般每年一次
  5. 肝癌篩查
    • 適合人群: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有家族病史者
    • 篩查方法:腹部超聲波檢查、甲胎蛋白血液檢測
    • 篩查頻率:一般每6個月一次
  6. 前列腺癌篩查
    • 適合人群:50歲或以上男性,高風險人群可能需要更早開始
    • 篩查方法: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檢測、直腸指檢
    • 篩查頻率:根據個人風險因素,一般1-2年一次

篩查資源查詢途徑

市民可通過以下途徑查詢和預約癌症篩查服務:

  1. 醫管局健康資訊熱線:提供公立醫療系統篩查服務資訊和預約。

  2. 衛生防護中心網站:提供政府資助篩查計劃的詳細信息和申請方法。

  3. 香港癌症資訊網:綜合性癌症資訊平台,提供各類篩查服務的查詢功能12

  4. 社區健康中心:各區社區健康中心提供地區性篩查服務資訊。

  5. 家庭醫生:諮詢家庭醫生獲取個人化的篩查建議和轉介服務。

篩查結果跟進與支持

獲取篩查結果後,適當的跟進和支持至關重要:

  1. 正常結果的跟進:即使篩查結果正常,也應按醫生建議定期進行後續篩查。

  2. 異常結果的處理:如篩查結果異常,應盡快諮詢專科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3. 心理支持服務:香港多家機構提供癌症篩查相關的心理支持,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同行者”計劃13,為篩查結果異常的人士提供情緒支持。

  4. 患者互助小組:加入患者互助小組,與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獲取實用資訊和情感支持。

通過充分利用香港的癌症篩查資源,市民可以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及時接受治療,從而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定期篩查不僅是個人健康管理的責任,也是對家人的負責表現。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面對癌症診斷、治療過程以及終末期照護,患者和家屬都需要全方位的支持。香港提供多樣化的支持服務,涵蓋醫療、心理、社會和實務等不同層面,幫助患者和家屬度過困難時期。

醫療支持服務

  1. 公立醫院腫瘤科服務: 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多間醫院設有腫瘤科,提供專業的癌症診斷、治療和跟進服務14。主要服務包括:
    • 專科門診診斷和治療計劃制定
    • 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
    • 多專科團隊會診
    • 入院治療和日間治療中心服務
  2. 私營醫療機構: 私營醫院和診所提供更多選擇和靈活性,特點包括:
    • 較短的輪候時間
    • 更舒適的治療環境
    • 個人化治療方案
    • 先進的治療技術和設備
  3. 中醫輔助治療: 香港註冊中醫師可提供輔助治療,幫助緩解治療副作用和改善生活質素,包括:
    • 中藥調理
    • 針灸治療
    • 推拿按摩
    • 飲養指導

心理支持服務

  1. 醫院心理服務: 多間公立醫院設有臨床心理學服務,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
    • 個別心理輔導
    • 家治療
    • 壓力管理技巧培訓
    • 哀傷輔導
  2. 香港癌症基金會心理支持: 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支持服務15
    • “心靈綠洲”輔導服務
    • “同行者”計劃,配對康復者與現任患者
    • 支持小組活動
    • 靈性關顧服務
  3. 社區心理服務: 各區社區中心和非政府組織提供心理支持,包括:
    • 地區性支持小組
    • 心理健康講座和工作坊
    • 電話輔導熱線
    • 上門心理支持服務

社會支持服務

  1. 社會福利署服務: 社會福利署為有需要的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社會支持,包括: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 醫療費用援助
    • 社區支持服務轉介
    • 康復服務評估和安排
  2. 香港明愛癌症關懷服務: 香港明愛提供全面的癌症關懷服務,包括:
    • 家居照顧支援
    • 社區資源連結
    • 經濟援助申請協助
    • 職業復康服務
  3. 宗教團體支持: 不同宗教團體為信眾提供靈性和社區支持,如: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癌症關懷計劃
    • 佛教慈福行動癌病關懷服務
    • 香港伊斯蘭聯會穆斯林患者支持小組

實務支持服務

  1. 家居照顧支援: 為需要在家接受照顧的患者提供實務支援,包括:
    • 專業護士上門服務
    • 家居環境改裝建議
    • 醫療設備借用
    • 個人衛生照顧指導
  2. 交通支援: 多個組織提供交通支援服務,協助患者往返醫院:
    • 醫院管理局專科門診穿梭巴士
    • 香港癌症基金會”愛心車隊”服務16
    • 義工車隊服務
    • 的士費用援助計劃
  3. 資訊支援: 提供準確和最新的癌症資訊,幫助患者和家屬做出知情決策:
    • 香港癌症資訊網17
    • 醫院管理局患者教育資源中心
    • 香港防癌會圖書館
    • 各大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經濟援助

  1. 政府援助計劃: 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多項經濟援助,包括:
    • 醫療費用豁免和減免計劃
    • 嚴重疾病援助金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 醫療券計劃
  2. 慈善基金援助: 多個慈善基金會提供經濟援助,如:
    • 香港癌症基金會”愛心援助”計劃18
    •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也為癌症患者提供援助)
    • 香港公益金資助項目
    • 各區區議會社區援助基金
  3. 保險支援: 不同類型的保險可提供經濟保障:
    • 醫療保險
    • 重疾保險
    • 人壽保險
    • 意外保險

終末期照護與哀傷支持

  1. 寧養服務: 為末期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寧養服務,包括: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寧養服務
    • 香港善寧會居家寧養服務
    • 醫院管理局寧養團隊
    • 聖公會福利協會寧養服務
  2. 臨終關懷設施: 提供專業的臨終關懷環境和照護:
    • 香港白普理寧養中心
    • 香港佛教醫院寧養中心
    • 養和醫院寧養服務
    • 各大醫院寧養病房
  3. 哀傷輔導: 為失去親人的家屬提供哀傷支持,包括:
    • 香港生命熱線哀傷輔導服務
    • 香港撒瑪利亞會哀傷關懷
    • 香港家庭福利會喪親者支持小組
    • 醫院臨床心理學服務

特殊人群支持服務

  1. 兒童及青少年患者支持: 為年輕患者提供專門的支持服務:
    • 香港兒童癌症基金會
    • 醫院管理局兒童腫瘤中心
    • 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患者支持計劃
    • 學校輔導服務
  2. 長者患者支持: 為年長癌症患者提供適切支援:
    • 長者安居協會家居支援服務
    • 香港老年學會長者患者關懷計劃
    • 各區長者中心支援小組
    • 安老院舍專業照顧服務
  3. 少數族裔患者支持: 為非華語患者提供語言和文化適應支援:
    • 香港少數族裔健康支援計劃
    • 國際醫療服務中心
    • 各族裔社區組織支援小組
    • 醫院管理局傳譯服務

如何尋求適當的支持服務

  1. 諮詢醫療團隊: 醫生、護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是獲取支持服務資訊的重要渠道,他們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提供適當的轉介。

  2. 聯繫社區資源中心: 各區設有的社區資源中心可以提供本地化服務資訊和協助,如:

    • 各區民政事務處
    • 地區康健中心
    • 社區會堂
    • 鄰里社區發展項目
  3. 利用在線資源: 多個組織提供在線資源查詢服務,方便患者和家屬尋找適合的支持: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服務查詢系統
    • 醫院管理局在線服務平台
    • 香港癌症資訊網19
    • 社福熱線1823
  4. 參與患者互助小組: 加入患者互助小組是獲取實用資訊和情感支持的有效途徑,如:

    • 香港癌症基金會各類癌症患者互助小組20
    • 香港防癌會康復者聯誼會
    • 醫院患者自助小組
    • 線上患者支持社群

通過充分利用香港多元化的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癌症患者和家屬可以獲得全面的照顧和支援,不僅能夠更好地應對疾病挑戰,也能在心理、社會和實務層面得到適切幫助,提高生活質素,面對未来的挑戰。

常見問題

1. 癌症患者的遺體處理與普通逝者有何不同?

癌症患者的遺體處理在大多數情況下與普通逝者沒有本質區別。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特別注意:

  • 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如果患者在去世前近期接受過放射治療,特別是高劑量放射治療,遺體可能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在這種情況下,醫療團隊會提供具體指導,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為24-48小時)讓放射性衰減後再進行處理21

  • 接受特定藥物治療的患者:某些化療藥物可能在體內存留一段時間,雖然對處理遺體的人員風險極低,但專業人員會採取標準預防措施。

  • 特定類型癌症:如涉及大量體液或組織損傷的癌症(如某些皮膚癌或晚期腫瘤破潰),可能需要特別的包裝和處理方法以保持衛生。

一般而言,香港的殡葬專業人員都接受過專業培訓,能夠妥善處理各種情況下的遺體,確保過程安全、有尊嚴22

2. 在香港安排癌症患者土葬需要哪些法律文件?

在香港安排癌症患者土葬需要準備以下基本法律文件23

  1. 死亡證明:由註冊醫生簽發的正式死亡證明,這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文件。

  2. 埋葬許可證:需要向死因裁判官或區域登記處申請。如果死亡是自然發生且醫生能確定死因,通常可以較快獲得許可證。

  3. 逝者身份證明文件:包括身份證、護照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4. 申請人身份證明:負責安排喪葬事宜的家屬或授權人的身份證明。

  5. 與墳場的合約:無論是公眾墳場還是私營墳場,都需要簽訂正式的安葬合約。

  6. 宗教或文化儀式許可:如果需要在墳場進行特定宗教或文化儀式,可能需要額外申請許可。

  7. 遺體運輸許可(如適用):如果需要將遺體從一個地點運送到另一個地點(如從醫院到殯儀館,或從殯儀館到墳場),需要相關運輸許可。

建議家屬在處理這些文件時尋求專業殡葬服務提供商的協助,他們熟悉整個流程,能夠指導家屬準備所有必要文件,確保過程順利進行24

3. 香港的公眾墳場土葬費用是多少?如何申請?

香港的公眾墳場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土葬費用相對私營墳場較為經濟。截至2024年的費用標準如下25

基本費用: - 公眾墳場土葬位費用:約港幣3,100元 - 開掘和重新安葬費用(如適用):約港幣1,980元 - 骨灰安置所骨灰龕位費用:約港幣3,000至30,000元不等,視乎地點和類型

申請流程: 1. 獲取死亡證明和埋葬許可證:首先需要取得醫生簽發的死亡證明和死因裁判官簽發的埋葬許可證。

  1. 預約申請:聯繫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的相關公眾墳場辦事處,預約申請時間。香港主要公眾墳場包括:

    • 歌連臣角墳場
    •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
    • 鑽石山墳場
    •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 和合石墳場
  2. 提交申請:在預約時間帶齊所有必要文件(死亡證明、埋葬許可證、逝者及申請人身份證明等)到墳場辦事處提交申請。

  3. 繳付費用:申請獲批後,需繳付相關費用。

  4. 安排安葬日期和時間:與墳場管理方確定具體的安葬日期和時間。

  5. 準備安葬儀式:如有需要,可安排宗教或文化儀式。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公眾墳場的土葬位供應有限,特別是在地區如港島和九龍,可能需要輪候。此外,公眾墳場的土葬位通常有使用期限(一般為6年),期滿後遺骨需要被掘起,家屬可選擇將遺骨安置在骨灰龕位或申請延長土葬期(需額外費用)26

4. 癌症患者的土葬儀式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癌症患者的土葬儀式在基本流程上與一般土葬相似,但根據香港的文化傳統和實際情況,有幾個方面需要特別注意2728

儀式安排: 1. 宗教和文化考量:香港是多元文化社會,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對喪葬儀式有不同要求。例如: - 傳統中式喪葬儀式可能包括設靈、守靈、出殯、下葬等環節 - 基督教儀式通常包括禱告、唱詩和簡短儀式 - 佛教儀式可能包括誦經和法事 - 回教儀式要求盡快安葬,通常在24小時內完成

  1. 患者意願尊重:如果患者在生前表達過對喪葬儀式的偏好,家屬應盡量尊重和實現這些意願。

  2. 簡化儀式選擇:鑑於癌症患者可能經歷了長期病痛,一些家庭選擇較為簡化的儀式,重點放在親人間的告別和情感表達上。

實務考量: 1. 遺容處理:長期患病的癌症患者遺容可能因治療影響而有所變化,專業殯葬儀容師可以提供適當的化妝和修復服務。

  1. 健康安全措施:雖然癌症不具傳染性,但如果患者因治療導致免疫力低下或攜帶特定病原體,可能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2. 參與者照顧:確保儀式場地有適當設施照顧年長或體弱的參與者,如提供座位、遮陽或避雨設施等。

心理支持: 1. 哀傷輔導:考慮在儀式前後安排專業哀傷輔導,特別是對於長期照顧患者的家屬。

  1. 紀念環節:在儀式中加入個人化的紀念環節,如播放逝者喜愛的音樂、展示照片或分享回憶,有助於情感表達和治癒。

  2. 後續追思:考慮在傳統喪葬儀式後,安排更輕鬆的追思會或紀念活動,讓親友在更舒適的環境中分享回憶和情感。

香港的殡葬服務提供商通常能夠根據家庭需求和文化背景,提供量身定制的儀式安排建議,確保儀式既尊重傳統,又能滿足現代家庭的實際需求29

5. 如果癌症患者希望在原籍地安葬,應如何處理跨地區安排?

對於希望在香港以外地區(特別是內地原籍地)安葬的癌症患者,跨地區安排涉及複雜的程序和考量。以下是處理這類情況的主要步驟和注意事項3031

前期準備: 1. 明確表達意願:患者應在生前明確表達希望在原籍地安葬的意願,最好以書面形式記錄,並與家人充分溝通。

  1. 了解目的地規定:提前了解原籍地的喪葬法規和要求,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規定和限制。

  2. 聯繫目的地服務提供商:提前聯繫原籍地的殡葬服務提供商,了解當地服務和費用情況。

文件準備: 1. 香港方面文件: - 香港醫生簽發的死亡證明 - 香港死因裁判官簽發的埋葬許可證 - 香港出入境處簽發的遺體運輸許可 - 遺體防腐處理證明(如需要)

  1. 目的地方面文件
    • 目的地地區要求的入境許可
    • 目的地殡葬機構的接收證明
    • 可能需要的公證文件或認證文件

實際操作步驟: 1. 聘請專業服務:建議聘請有經驗的跨地區殡葬服務提供商,他們熟悉兩地程序和要求,能夠協調整個過程。

  1. 遺體處理和運輸
    • 根據運輸要求進行必要的遺體防腐處理
    • 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通常是專門的殯葬車輛或特定航班)
    • 確保運輸過程符合衛生和安全標準
  2. 協調兩地安排
    • 確保香港和原籍地的服務提供商之間有良好溝通
    • 協調兩地的時間安排,確保無縫對接
    • 準備應對可能的延誤或突發情況

費用考量: 跨地區安葬費用通常高於本地安葬,主要包括: - 香港方面的文件處理和手續費用 - 遺體處理和運輸費用 - 目的地地區的接收和安葬費用 - 專業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用

替代方案考慮: 如果跨地區安葬存在困難或費用過高,可考慮以下替代方案: - 在香港安葬,之後在原籍地設立紀念碑或舉行紀念儀式 - 將部分遺骨或遺物送回原籍地安葬或保存 - 在香港舉行主要儀式,之後家人前往原籍地進行簡單的悼念活動

香港一些專業殡葬公司提供”一條龍”跨地區服務,能夠處理從香港到內地各主要地區的遺體運輸和安葬安排,大大減輕家屬的負擔32。建議有此需求的家庭提前諮詢相關服務,做好充分準備。

6. 癌症患者的土葬與火葬如何選擇?各有哪些優缺點?

在香港,癌症患者的家屬在選擇土葬或火葬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以下是兩種方式的比較,幫助家庭做出符合自身需求和價值觀的決策333435

土葬的優點: 1. 傳統文化符合:土葬符合中國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對許多家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情感意義。

  1. 宗教要求:某些宗教(如伊斯蘭教和猶太教)要求信徒必須土葬。

  2. 情感慰藉:家屬可以有一個具體的墓地前往悼念,對某些人來說這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

  3. 永久紀念地:墓地可以作為家族的永久紀念地,後代子孫可以前往祭拜。

土葬的缺點: 1. 費用較高:香港土地資源稀缺,土葬費用通常高於火葬,特別是在地區如港島和九龍。

  1. 空間限制:香港公眾墳場土葬位供應有限,申請可能需要輪候。

  2. 使用期限:公眾墳場的土葬位通常有使用期限(一般為6年),期滿後遺骨需要被掘起,家屬需決定後續處理方式。

  3. 環境影響:土葬佔用土地資源,且可能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潛在影響。

火葬的優點: 1. 費用較低:相比土葬,火葬費用通常較為經濟。

  1. 簡便程序:火葬程序相對簡單,手續較少。

  2. 節省空間:骨灰安置所佔用空間較小,符合香港土地資源緊張的實際情況。

  3. 靈活性高:骨灰可以安置在骨灰龕位、撒入紀念花園或海中,也可以保存家中,提供多種選擇。

火葬的缺點: 1. 文化接受度:一些傳統家庭可能難以接受火葬方式,認為不符合”入土為安”的觀念。

  1. 宗教限制:某些宗教禁止或限制火葬。

  2. 情感考量:部分家屬可能覺得火葬過程過於機械化,缺乏人情味。

  3. 後續處理:家屬需要決定骨灰的安置方式,這可能成為另一個需要面對的決策。

決策考量因素: 在選擇土葬或火葬時,家庭可考慮以下因素:

  1. 逝者意願:如果患者在生前表達過偏好,應優先考慮尊重其意願。

  2. 家庭共識:通過家庭會議達成共識,避免日後爭議。

  3. 經濟能力: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選擇適合的方式。

  4. 宗教文化背景:考慮家庭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要求。

  5. 實際可行性:考慮香港當前的墳場供應情況和申請難度。

  6. 環境影響:越來越多人考慮喪葬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這也可能成為決策因素之一。

香港的趨勢和選擇: 由於土地資源有限,香港政府近年來鼓勵市民選擇火葬。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的數據36,香港的火葬率已超過90%,土葬主要保留給有特殊宗教或文化需求的家庭。

為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香港也提供了一些創新的選擇,如: - 紀念花園:提供環境優美的場所供家屬撒放骨灰 - 海葬服務:安排船隻讓家屬在指定海域進行海葬儀式 - 骨灰龕位:提供多種類型和價位的骨灰安置服務 - 紀念牆:設立電子或實體紀念牆,讓家屬可以永久紀念逝者

最終,選擇土葬還是火葬是一個極其個人的決定,應基於家庭具體情況、價值觀和實際需求來做出。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能夠為逝者提供有尊嚴的告別,同時為家屬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閉合。

7. 如何為癌症患者安排有意義和有尊嚴的喪葬儀式?

為癌症患者安排有意義和有尊嚴的喪葬儀式需要特別的考量和規劃,因為這些患者往往經歷了長期的病痛和治療過程。以下是幾個關鍵考量和實用建議373839

個人化儀式設計: 1. 反映患者個性和價值觀: - 融入患者生前喜愛的音樂、詩歌或文學作品 - 展示患者的愛好、成就或重要人生時刻 - 採用符合患者個人信仰的儀式元素

  1. 生命故事分享
    • 邀請親友分享與患者的珍貴回憶
    • 製作照片或視頻回顧,展示患者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 創造一個”記憶角”,讓參與者寫下回憶或感言

情感與精神層面: 1. 承認痛苦與掙扎: - 在儀式中適度承認患者經歷的痛苦和掙扎,這對家屬的情感釋放有幫助 - 肯定患者面對疾病的勇氣和堅韌 - 表達對患者長期抗病過程的敬意

  1. 尋找意義與希望
    • 強調患者生命的意義和影響
    • 分享患者如何面對逆境的啟示
    • 表達對生命的珍視和對未来的希望

實務安排考量: 1. 儀式規模和形式: - 根據患者和家庭偏好,選擇大型傳統儀式或小型親密集會 - 考慮舉辦多場不同規模的儀式,如正式的喪禮和較小規模的追思會 - 評估參與者的體能狀況,特別是年長或體弱的親友

  1. 儀式場地和環境
    • 選擇對患者或家庭有特殊意義的場地
    • 確保場地舒適、無障礙,能容納所有參與者
    • 考慮環境因素,如天氣、溫度和通風等
  2. 專業服務支援
    • 聘請有經驗的殡葬顧問,他們能提供專業指導和支持
    • 考慮邀請心理學家、輔導員或宗教領袖參與儀式設計和執行
    • 利用技術手段,如直播或錄影,讓無法親自出席的親友參與

創新儀式元素: 1. 象徵性活動: - 釋放蝴蝶或氣球,象徵靈魂的自由和生命的轉化 - 種植紀念樹或花朵,代表生命的延續 - 創作集體藝術品,如簽名畫或紀念手冊

  1. 數位紀念方式
    • 創建在線紀念頁面,讓親友隨時分享回憶和慰問
    • 製作數位相冊或視頻,捕捉儀式時刻和患者生命故事
    • 利用社交媒體平台擴大儀式的影響和參與範圍

特別針對癌症患者的考量: 1. 治療過程的認可: - 在儀式中適度提及患者的治療過程和經歷 - 感謝醫療團隊的照顧和努力 - 分享患者如何面對治療挑戰的故事

  1. 對醫學研究的貢獻
    • 如果患者參與了臨床試驗或捐贈組織給醫學研究,可在儀式中提及
    • 強調這種貢獻對其他癌症患者的潛在幫助
    • 表達對醫學進步和未来患者的希望
  2. 對照顧者的感謝
    • 特別感謝長期照顧患者的家人、朋友或專業護理人員
    • 承認照顧者的付出和犧牲
    • 提供支持資源給繼續哀傷旅程的照顧者

後續追思活動: 1. 週年紀念: - 計劃在患者逝世週年舉辦紀念活動 - 創建傳統,如每年特定的紀念方式或儀式 - 鼓勵家人和朋友在私人時間進行個人紀念

  1. 持續的紀念方式
    • 建立獎學金或慈善基金,以患者名義幫助他人
    • 參與相關的公益活動,如癌症研究籌款或志願服務
    • 創作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紀念患者和傳遞其精神

通過細心規劃和個人化設計,可以為癌症患者創造一個既有尊嚴又充滿意義的喪葬儀式,不僅能夠恰當地告別逝者,也能為生者提供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持,幫助他們開始哀傷治癒的旅程。

8. 癌症患者的家屬在喪葬期間如何獲得心理和實務支持?

癌症患者的家屬在喪葬期間面臨著巨大的情感壓力和實務挑戰,獲得適當的支持至關重要。香港提供多種心理和實務支持資源,幫助家屬度過這個困難時期404142

心理支持服務: 1. 專業哀傷輔導: - 香港多家機構提供專業哀傷輔導服務,如香港生命熱線、香港撒瑪利亞會等 - 個別輔導:提供一對一的心理支持,幫助家屬處理複雜情緒 - 小組輔導:通過小組形式,讓有相似經歷的人互相支持和學習

  1. 醫院心理服務
    • 公立醫院的臨床心理學部門為喪親家屬提供心理評估和輔導
    • 醫院社會工作部門可轉介合適的社區心理服務
    • 部分醫院設有”哀傷輔導門診”,提供專門支持
  2. 宗教和靈性支持
    • 不同宗教團體提供符合其信仰傳統的哀傷關顧服務
    • 靈性輔導:幫助家屬處理存在性問題和尋找生命意義
    • 宗教儀式支持:協助安排符合宗教傳統的喪葬儀式

實務支持服務: 1. 喪葬安排協助: - 香港殡葬業協會會員提供專業喪葬諮詢和服務43 - 社會福利署和各區民政事務處可提供基本喪葬資訊和協助 - 非政府組織如香港明愛提供經濟困難家庭的喪葬援助

  1. 文件和行政手續支援
    • 醫院社會工作者可協助處理死亡證明和相關文件
    • 法律援助署提供遺產和相關法律事務的諮詢服務
    • 區域組織和社區中心提供行政支援服務
  2. 經濟援助
    • 社會福利署的綜合援助計劃和專項援助基金
    • 慈善組織如香港公益金、東華三院等提供的緊急援助
    • 醫院管理局的醫療費用豁免和減免計劃

社區支持資源: 1. 互助小組和支持網絡: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同行者”計劃,配對經驗者與新喪親人士44 - 香港家庭福利會的喪親者支持小組 - 社區中心的鄰里支持網絡

  1. 實際生活支援
    • 各區家庭服務中心提供的短期家務和照顧協助
    • 志願服務組織提供的臨時兒童照顧或老人照顧服務
    • 社區飯堂和食品援助計劃,減輕喪親期間的生活壓力
  2. 資訊和教育資源
    • 香港圖書館系統的哀傷和喪葬相關書籍資源
    • 醫院和社區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坊
    • 在線資源,如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心理健康網頁

如何尋求和獲取支持: 1. 主動接觸資源: - 直接聯繫相關機構的熱線或服務中心 - 向醫院社會工作人員表達需求,尋求轉介 - 查詢社區中心或地區組織的服務資訊

  1. 接受家人和朋友的幫助
    • 坦誠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 具體說明需要幫助的領域和方式
    • 接受他人的關心和支援,不要單獨承擔所有壓力
  2. 照顧自身需求
    • 確保基本睡眠、飲食和健康
    • 給自己時間和空間處理情緒
    • 在適當時候暫時抽離喪葬事務,進行放鬆和休息

特別關注群體: 某些家屬群體可能需要額外的關注和支持:

  1. 兒童和青少年
    •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提供的兒童哀傷輔導
    • 學校社工和輔導員的在校支持
    • 專門的兒童哀傷治療小組和活動
  2. 長者家屬
    • 長者地區中心的支援服務
    • 老人心理健康服務的特別關顧
    • 適合長者的哀傷表達和治癒活動
  3. 主要照顧者
    • 照顧者支援中心的專門服務
    • 照顧者喘息服務,提供臨時替代照顧
    • 照顧者心理壓力管理工作坊

喪親是一個深度的個人化旅程,每個人應對哀傷的方式和時間都不同。重要的是,家屬應該意識到各種可用的支持資源,並在適當的時候主動尋求幫助。通過獲得適當的心理和實務支持,家屬可以更好地度過喪葬期間的挑戰,並逐步適應失去親人的新生活。

9. 癌症患者的喪葬費用有哪些?如何申請經濟援助?

癌症患者的喪葬費用可能相當可觀,對許多家庭構成經濟負擔。了解可能的費用項目和可用的經濟援助資源,有助於家庭更好地規劃和應對。以下是詳細的費用說明和援助申請指南454647

喪葬費用項目:

  1. 基本喪葬服務費
    • 殯儀服務費:港幣8,000至30,000元不等,取決於服務範圍和提供商
    • 遺體運輸費:港幣1,500至5,000元,視乎距離和特殊要求
    • 遺體保存和化妝費:港幣3,000至10,000元
    • 殯儀館租用費:港幣5,000至20,000元,取決於時長和規模
  2. 土葬相關費用
    • 公眾墳場土葬位:港幣約3,100元
    • 私營墳場土葬位:港幣50,000至數百萬元不等,視乎位置和規模
    • 挖掘和覆土服務費:港幣約2,000元
    • 墓碑製作和安裝費:港幣10,000至50,000元
  3. 儀式相關費用
    • 宗教儀式主持費:港幣2,000至10,000元,視乎宗教和儀式複雜度
    • 花圈和佈置費:港幣2,000至10,000元
    • 印刷品(訃聞、謝帖等):港幣1,000至5,000元
    • 攝影和錄影服務:港幣2,000至8,000元
  4. 其他雜項費用
    • 餐飲招待費:港幣100至500元/人
    • 交通安排費:港幣3,000至15,000元,用於安排親友往返
    • 法律和行政手續費:港幣1,000至5,000元
    • 特殊要求費用:如音樂表演、特別佈置等,價格變動較大

經濟援助資源:

  1. 政府援助計劃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低收入家庭可申請喪葬津貼,最高金額為港幣19,390元(截至2024年標準)
    • 專項援助基金:為非領取綜援的經濟困難家庭提供一次性喪葬援助,最高金額為港幣19,390元
    • 醫療費用豁免計劃:符合資格的家庭可申請豁免公立醫院相關費用
  2. 慈善組織援助
    • 香港公益金:通過會員機構提供緊急經濟援助
    • 東華三院:為有需要家庭提供喪葬援助
    • 香港明愛:提供經濟困難家庭的喪葬支援服務
    • 香港佛教联合会:為佛教徒提供經濟援助和簡約喪葬服務
  3. 宗教和社區組織
    • 各宗教團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為信徒提供經濟援助
    • 地區組織和街坊會設立的緊急援助基金
    • 同鄉會和宗親會提供的互助基金

經濟援助申請指南:

  1. 基本申請資格
    • 申請人必須是香港居民
    • 通常需要提供經濟狀況證明,如入息證明、銀行結單等
    • 部分計劃可能要求資產調查,如存款、物業等
  2. 申請所需文件
    • 申請人和逝者的身份證明文件
    • 死亡證明正本或副本
    • 喪葬費用估價單或收據
    • 經濟狀況證明文件(如入息證明、銀行結單等)
    • 申請表格(可從相關機構獲取或下載)
  3. 申請流程
    • 政府援助計劃
      1. 向社會福利署辦事處索取或下載申請表格
      2. 填寫表格並準備所需文件
      3. 提交申請至就近的社會保障辦事處
      4. 等待審核結果(通常需要2-4週)
      5. 獲批後,援助金將直接存入指定銀行賬戶
    • 慈善組織援助
      1. 聯繫相關慈善組織,了解具體申請要求
      2. 準備所需文件和申請表格
      3. 提交申請並可能需要面談
      4. 等待審核結果,時間因組織而異
      5. 獲批後,按組織規定方式接收援助
  4. 申請時間注意事項
    • 大部分援助計劃要求在逝者去世後3個月內提交申請
    • 建議在支付喪葬費用前先了解援助可能性,部分機構可能提供預先批准
    • 保留所有喪葬費用收據和文件副本,以備申請時使用

節省喪葬費用的建議:

  1. 提前規劃
    • 考慮預先計劃喪葬安排,許多殡葬公司提供預付計劃,可鎖定當前價格
    • 比較不同服務提供商的價格和服務內容
  2. 簡化儀式
    • 考慮較為簡化的儀式,減少不必要的費用
    • 選擇較小規模的私人告別儀式,而非大型公眾儀式
  3. 利用社區資源
    • 詢問宗教團體是否提供會員優惠或援助
    • 考慮利用社區中心等公共場所舉行部分儀式,減少場地租用費
  4. 分擔責任
    • 與家人和朋友分擔費用和責任
    • 考慮眾籌方式,邀請親友提供實際或經濟支持

面對癌症患者的喪葬費用,家庭不應感到過度壓力或羞於尋求幫助。香港設有多層次的經濟援助網絡,旨在確保每位逝者都能獲得有尊嚴的喪葬安排,同時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重要的是了解可用的資源,並在需要時主動申請援助。

10. 癌症土葬後,家屬如何處理哀傷和繼續前行?

癌症土葬儀式結束後,家屬面臨的是長期的哀傷旅程和適應新生活的挑戰。處理哀傷是一個個人化的過程,每個人經歷的方式和時間都不同。以下是一些指導和資源,幫助家屬在喪葬後處理哀傷並繼續前行484950

理解哀傷過程:

  1. 哀傷的階段和表現
    • 震驚與否認:初期可能難以接受現實,感覺麻木或困惑
    • 憤怒與討價還價:可能對醫療系統、命運甚至逝者感到憤怒
    • 抑鬱與悲傷:深刻的悲傷、孤獨感和無助感
    • 接受與調適:逐漸接受現實,學習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生活
  2. 哀傷的多樣性
    • 認識到哀傷沒有”正確”方式,每個人經歷都不同
    • 哀傷可能以情緒、身體、認知和行為等多種方式表現
    • 文化背景、個人性格和與逝者關係都會影響哀傷表達

實用應對策略:

  1. 情感表達與釋放
    • 給自己空間和時間感受各種情緒,不要壓抑
    • 找到安全的情感表達方式,如寫日記、繪畫或音樂
    • 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感受,不要獨自承擔
  2. 建立紀念與連結
    • 創造個人的紀念方式,如照片集、紀念花園或特別儀式
    • 保持與逝者的精神連結,如寫信、對話或在重要日子紀念
    • 參與對逝者有意義的活動或慈善事業
  3. 照顧身心健康
    • 維持基本健康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
    • 注意哀傷可能引起的身體症狀,如疲勞、失眠、食慾變化
    • 避免使用酒精或藥物應對情緒,尋求更健康的應對方式

尋求專業支持:

  1. 哀傷輔導服務
    • 香港多家專業機構提供哀傷輔導,如香港生命熱線、香港撒瑪利亞會
    • 個別輔導:提供個人化的情感支持和應對策略
    • 小組輔導:與有相似經歷的人互相學習和支持
  2. 心理健康服務
    • 醫院臨床心理學部門:提供專業評估和治療
    • 精神科專科門診:如有需要,可獲得藥物治療支持
    • 社區心理健康中心:提供輕度至中度哀傷問題的支持
  3. 宗教和靈性支持
    • 宗教領袖的指導和安慰
    • 宗教團體的支持小組和儀式
    • 靈性輔導:幫助尋找意義和希望

建立支持網絡:

  1. 家人和朋友支持
    • 坦誠表達需求,讓他人知道如何提供幫助
    • 接受關心和支持,不要孤單面對
    • 理解不同人表達關懷的方式可能不同
  2. 互助小組
    • 加入喪親者互助小組,如香港家庭福利會的服務
    • 參與癌症組織的哀傷支持項目,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同行者”計劃51
    • 線上支持社群:如臉書專頁或專門論壇
  3. 社區資源
    • 社區中心的地區支持活動
    • 圖書館的哀傷和應對資源
    • 興趣班和活動:幫助重建社交連結

重新投入生活:

  1. 逐步恢復日常
    • 設定小目標,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節奏
    • 保持工作和興趣活動的平衡
    • 給自己足夠時間和空間,不要過於急切
  2. 發現新的意義和目的
    • 考慮參與義務工作,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
    • 追求新的興趣或技能,轉化悲傷為成長動力
    • 通過藝術、寫作或其他創造性活動表達經歷
  3. 調整關係和角色
    • 適應家庭結構和角色的變化
    • 建立新的家庭傳統和紀念方式
    • 學習在保持連結的同時向前看

特別情況考量:

  1. 複雜哀傷
    • 識別複雜哀傷的跡象,如長期強烈悲傷、無法恢復正常功能
    • 尋求專業幫助,如複雜哀傷治療
    • 理解複雜哀傷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和專業干預
  2. 節日和特殊日子的應對
    • 提前計劃如何處理生日、節日等特殊日子
    • 創造新的紀念傳統,平衡悲傷和慶祝
    • 允許自己在這些日子感受和表達情緒
  3. 長期照顧者的調適
    • 認識到從長期照顧角色轉變的身份調適挑戰
    • 處理可能出現的內疚感或失落感
    • 尋找新的目標和意義,重建個人身份

資源和工具:

  1. 書籍和資源
    •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哀傷和喪親相關書籍
    •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心理健康資源
    • 線上文章、視頻和播客
  2. 數位工具
    • 哀傷追蹤應用程式:記錄情緒和進步
    • 在線紀念平台:創建數位紀念頁面
    • 遠程輔導服務:通過視頻會議獲得專業支持
  3. 實用工具
    • 哀傷日記:記錄思考和感受
    • 放鬆和正念練習:幫助管理壓力和焦慮
    • 自助練習:如引導想像、呼吸技巧等

哀傷是一個沒有固定時間表的旅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方式。重要的是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尋求適當的支持,並逐步找到與逝者保持連結的同時繼續前行的方法。香港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服務網絡,家屬應善用這些支持,幫助自己度過這個困難時期。

參考文獻

  1.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2.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3. 世界衛生組織 - WHO癌症預防指南↩︎

  4.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5.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6.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7.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癌症與社會文化視角學術報告↩︎

  8. 香港醫學會 - 癌症患者遗体处理与公共卫生安全指引↩︎

  9.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10.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大腸癌篩查計劃詳情↩︎

  11.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12. 香港癌症資訊網 - 綜合性癌症資訊平台↩︎

  13.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14.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15.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16.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17. 香港癌症資訊網 - 綜合性癌症資訊平台↩︎

  18.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19. 香港癌症資訊網 - 綜合性癌症資訊平台↩︎

  20.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21. 香港寧養服務協會 - 癌症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与后事安排↩︎

  22.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23.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24.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25.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26.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27.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28.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癌症與社會文化視角學術報告↩︎

  29.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30.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31. 香港醫學會 - 癌症患者遗体处理与公共卫生安全指引↩︎

  32.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33.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34.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35.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癌症與社會文化視角學術報告↩︎

  36.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37.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38.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39.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癌症與社會文化視角學術報告↩︎

  40.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41.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癌症與社會文化視角學術報告↩︎

  42. 香港寧養服務協會 - 癌症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与后事安排↩︎

  43.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4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45. 香港衛生署 - 香港殡葬管理条例与癌症患者遗体处理↩︎

  46. 香港殡葬業協會 - 癌症患者丧葬实务指南↩︎

  47.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48.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49.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癌症與社會文化視角學術報告↩︎

  50. 香港寧養服務協會 - 癌症末期患者安宁疗护与后事安排↩︎

  51.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务指南↩︎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