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金會全攻略:從認識到運用,2025年最新資訊與支援指南
癌症基金會全攻略:從認識到運用,2025年最新資訊與支援指南
面對癌症,患者與家庭往往要面對身體、心理與經濟的三重壓力。此時,癌症基金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資源的橋樑,更是陪伴者與支持者。無論你是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辛苦的照顧者,或是想了解如何幫助身邊人的朋友,本文將為你拆解2025年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最新資訊,從服務內容到申請流程,從心理支援到研究進展,一一講清楚。
什麼是癌症基金會?定義、使命與香港主要機構
癌症基金會是專注於支援癌症患者、家庭及推動癌症防治的非牟利組織。其核心價值在於「以患者為中心」,彌補醫療體系以外的支援缺口。在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癌症基金會包括:
- 香港癌症基金會(Hong Kong Cancer Fund):成立於1987年,是香港規模最大的癌症支援機構,服務覆蓋全港18區;
- 癌症病人關顧協會(Cancer Patients Assistance Association):專注於低收入癌症患者的經濟與醫療支援;
- 兒童癌症基金(Children's Cancer Foundation):針對18歲以下兒童癌症患者及家庭提供定制化服務。
這些組織的共同使命圍繞三大方向:
- 患者支援:提供醫療、心理、經濟等實質幫助;
- 研究推動:資助癌症醫學研究,加速治療進展;
- 公眾教育:提高癌症認知,推廣早期篩查。
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2024年的年度報告,過去一年共有超過3萬名患者及家庭接受了基金會的支援,覆蓋乳癌、肺癌、大腸癌等10多種常見癌症[^1]。
癌症基金會的核心服務:從確診到康復的全流程支援
癌症基金會的服務設計貫穿患者「確診-治療-康復」的全生命周期,以下是四大核心服務類別:
1. 醫療支援:解決「藥費與檢查」的燃眉之急
對於許多患者來說,昂貴的標靶藥或免疫治療藥物是沉重的負擔。以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藥物資助計劃」為例,符合資格的患者可獲得部分或全額藥費補貼,覆蓋的藥物包括治療肺癌的Osimertinib(泰瑞沙)、乳癌的Pertuzumab(帕妥珠單抗)等。此外,基金會還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瑪麗醫院等合作,提供免費的癌症篩查(如乳癌X光檢查、大腸癌糞便隱血測試),鼓勵早期發現[^2]。
2. 心理輔導:療愈「看不見的傷痛」
癌症帶來的心理壓力往往被忽視——焦慮、抑鬱、對死亡的恐懼,這些情緒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癌症基金會的心理輔導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由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提供,針對患者的個人問題定制方案;
- 團體治療:讓患者與同路人分享經歷,減少孤獨感(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乳癌患者支持小组」「肺癌關懷圈」);
- 照顧者支援小组:幫助照顧者應對壓力,學習照顧技巧(如餵食、傷口護理)[^3]。
2025年,部分基金會更推出了遠程心理輔導,方便行動不便的患者或因疫情避免外出的家庭,服務覆蓋電話、視訊及即時訊息諮詢[^4]。
3. 經濟援助:減輕「生活壓力」
癌症治療期間,患者可能無法工作,家庭收入銳減,而交通費(往返醫院)、營養費等開支卻不斷增加。基金會的經濟援助計劃包括:
- 交通補貼:覆蓋患者往返醫院的的士費或公共交通費(每月最高1,500港元);
- 生活津貼:針對低收入家庭(家庭月收入低於1.5萬港元),提供每月3,000港元的生活費補助;
- 居家改造補助:比如安裝輪椅坡道、扶手,或購買護理床,費用最高可報銷80%[^5]。
4. 康復支援:協助「重回正常生活」
康復期的患者需要重新適應生活,基金會提供的服務包括:
- 職業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工作能力(如調整辦公桌高度、提供輔助工具);
- 營養諮詢:由註冊營養師指導飲食(如癌後增肌、免疫力提升餐單);
- 康復活動:如瑜伽、繪畫班、戶外散步,促進身心康復(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康復之旅」計劃每年服務超過500名患者)[^6]。
癌症基金會的申請資格與流程:2025年最新简化指南
不同的服務有不同的申請資格,但大致需要符合以下3個條件:
- 身份要求:香港居民(持香港身份證或单程证);
- 病情要求:經註冊醫生確診為癌症患者(或照顧者);
- 經濟要求:部分服務(如藥物資助、生活津貼)需要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家庭收入低於香港貧窮線的1.5倍)[^7]。
申請流程(以香港癌症基金會為例)
- 查閱資格:先到基金會官網(https://www.hkcf.org)的「服務指南」頁面,選擇對應服務(如「藥物資助」),查看詳細資格;
- 準備文件:通常需要以下文件:
- 醫生證明(確診書、治療計劃);
- 身份證副本(患者及申請人);
- 收入證明(如最近3個月的銀行對賬單、稅單);
- 費用單據(如藥費收據、交通票據)(如有)。
- 提交申請:可選擇兩種方式:
- 線上提交:透過基金會官網的「線上申請系統」上傳文件;
- 親臨提交:前往基金會位於中環、銅鑼灣或九龍灣的辦事處遞交。
- 審核與通知:審核時間通常為2-4周(緊急情況可申請「快速審核」,1周內給予回覆);審核通過後,基金會會以電話或電郵通知,並安排個案經理與你聯絡。
- 接受服務:根據服務類型,可能需要與個案經理會面(如心理輔導需要先進行需求評估),確定服務細節[^8]。
2025年,基金會簡化了兩項流程:
- 文件預審:線上申請系統增加「AI文件檢查」功能,上傳文件後即時反饋是否齊全;
- 電子簽名:部分服務(如生活津貼)可透過手機完成電子簽名,無需親臨辦事處[^9]。
如何透過癌症基金會獲得心理支援?技巧與真實案例
心理支援是癌症基金會最受歡迎的服務之一,但許多患者因為「怕麻煩」或「不好意思」而錯過。以下是3個申請技巧:
1. 主動聯絡,不必等待醫生轉介
很多患者以為需要醫生開證明才能申請心理輔導,但其實大部分基金會接受患者直接申請。你可以透過基金會的熱線(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2861 0086)或官網的「聯絡我們」頁面,說明你的需求(如「最近睡不好,想找心理師聊聊」),基金會會安排個案經理跟進[^10]。
2. 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不願意面對面諮詢,可以選擇遠程輔導(電話或視訊);如果喜歡與人交流,可以參加團體治療(如「乳癌患者茶聚」「肺癌家屬分享會」);如果不想說話,也可以選擇書寫治療(透過日記或信件表達情緒,由心理師回應)[^11]。
3. 真實案例:李女士的康復之旅
李女士是一位45歲的乳癌患者,確診後因化療脫髮、體重下降,陷入嚴重抑鬱,甚至拒絕治療。後來,她透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乳癌患者支持小组」認識了其他患者,大家分享「戴假髮的技巧」「如何跟孩子解釋病情」,讓她感受到「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加上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每周1次,持續3個月),李女士逐漸走出陰霾,現在已經恢復工作,並成為基金會的義工,幫助新患者適應治療[^12]。
癌症基金會的研究與教育角色:從「治療」到「預防」的長遠關懷
除了支援患者,癌症基金會還在推動癌症研究與公眾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標是「減少癌症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1. 資助癌症研究:加速治療進展
香港癌症基金會每年投入約500萬港元資助本地大學與醫院的癌症研究,重點領域包括:
- 精准醫療:透過基因測序為患者定制個人化治療方案(如香港大學的「肺癌基因檢測研究」);
- 免疫治療:開發更有效的免疫療法(如CAR-T細胞治療),減少副作用;
- 癌症預防:研究生活方式(如飲食、運動、吸煙)與癌症的關係(如香港中文大學的「素食與大腸癌風險研究」)[^13]。
2024年,基金會資助的「乳癌基因檢測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透過檢測BRCA1/2基因變異,幫助高風險女性(如家族中有乳癌患者)早期發現乳癌,降低死亡率30%[^14]。
2. 公眾教育:從「恐懼」到「理性」
很多人對癌症有誤解,比如「癌症就是絕症」「放化療會讓人死得更快」。基金會透過以下方式推廣正確的癌症知識:
- 免費講座:每月邀請腫瘤科醫生、營養師到社區中心講解(如「肺癌的早期症狀」「癌後飲食注意事項」);
- 教育手冊:免費派發《癌症患者照顧指南》《兒童癌症家長手冊》等(每年派發超過10萬冊);
- 線上課程:在YouTube或基金會官網上傳短片(如「如何陪癌症患者說話」「化療副作用應對技巧」),累計觀看次數超過50萬[^15]。
2025年,基金會推出了「青少年癌症教育計劃」,走進中學,通過互動遊戲、專家講座教導青少年認識癌症(如「煙草中的致癌物質」「肥胖與癌症的關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16]。
2025年癌症基金會的新服務與趨勢:科技與人性的結合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患者需求的變化,2025年癌症基金會的服務呈現三大新趨勢:
1. 科技整合:用APP連接患者與資源
部分基金會推出了專屬APP,將服務「搬上線」,方便患者隨時獲得支援。以香港癌症基金會的「Cancer Link APP」為例,功能包括:
- 服務進度查詢:隨時查看藥物資助、心理輔導的申請進度;
- 預約服務:線上預約營養諮詢、康復活動;
- 健康提醒:按時提醒服藥、複查(可綁定家人手機,同步提醒);
- 患者社區:加入「乳癌群組」「肺癌群組」,分享經歷與資源;
- AI情緒監測:透過分析用戶的文字輸入(如日記),提醒用戶注意情緒變化(如「最近情緒低落,建議聯絡心理師」)[^17]。
2. 個性化服務:照顧不同患者的需求
不同年齡、性別、癌症類型的患者需求不同,基金會開始提供「定制化支援」:
- 兒童癌症患者:提供玩具、遊戲治療(如用繪畫幫助孩子表達對治療的恐懼),並安排義工陪伴上學;
- 老年癌症患者:提供上門護理(如更換傷口敷料、協助服藥)、藥物管理服務(將藥物分裝成每日包);
- LGBTQ+癌症患者:提供專屬的心理輔導(避免歧視),並連結LGBTQ+社團的支援資源[^18]。
3. 跨界合作:與企業、醫院聯手擴大影響力
基金會與企業、醫院合作,將支援服務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 企業合作:與恒生銀行、聯合利華等企業合作,推出「員工癌症支援計劃」,幫助企業員工及家屬獲得基金會的服務(如心理輔導、藥物資助);
- 醫院合作:與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設立「癌症支援門診」,讓患者在就醫時直接諮詢基金會的個案經理,無需額外預約;
- 社區合作:與區議會、社區中心合作,在新界西北、東北等偏遠地區設立「流動支援站」,提供現場諮詢與服務申請[^19]。
常見問題解答:你最想知道的10個問題
Q1:癌症基金會的服務需要收費嗎?
A:大部分服務是免費的(如心理輔導、教育講座、藥物資助)。少數服務(如高端的康復課程、私人營養諮詢)可能收取象徵性費用(如每次100港元),但會根據經濟狀況調整(低收入家庭可申請減免)[^20]。
Q2:如何申請癌症基金會的藥物資助?
A:需要準備以下文件:
- 醫生證明(確診癌症、需要使用該藥物、藥物名稱與劑量);
- 身份證副本;
- 收入證明(最近3個月的銀行對賬單);
- 藥費收據(如有)。 提交方式:透過基金會官網的「線上申請系統」或辦事處遞交。審核通過後,基金會會直接與藥房或醫院結算費用,無需患者墊付[^21]。
Q3:照顧者可以獲得什麼支援?
A:照顧者可以申請以下服務:
- 心理輔導(一對一或團體);
- 照顧技巧培訓(如餵食、翻身、傷口護理);
- Respite Care(暫時照顧服務,讓照顧者休息,每次最長48小時);
- 照顧者津貼(每月最高2,000港元,限低收入家庭)[^22]。
Q4:癌症基金會接受哪些捐赠方式?
A:接受以下方式:
- 線上捐款:透過基金會官網的「線上捐款」頁面,用信用卡或支付寶捐款;
- 銀行轉賬:將款項轉入基金會的銀行賬戶(戶名:香港癌症基金會,賬號:012-345678-9);
- 支票捐款:支票抬頭寫「香港癌症基金會」,郵寄至中環辦事處;
- 物資捐贈:接受輪椅、義乳、癌症患者專用營養品等物資(需事先與基金會確認);
- 籌款活動:參加基金會的慈善跑、拍賣會、義賣活動(如每年的「癌症基金慈善馬拉松」)[^23]。
Q5:2025年癌症基金會有什麼新服務?
A:2025年的新服務包括:
- 遠程心理輔導;
- AI情緒監測APP;
- 青少年癌症教育計劃;
- LGBTQ+患者專屬心理輔導;
- 流動支援站(偏遠地區服務)[^24]。
Q6:非香港居民可以申請癌症基金會的服務嗎?
A:部分服務開放給非香港居民(如短期來港就醫的患者),但需要提供以下文件:
- 醫生證明(確診癌症、在港治療計劃);
- 在港居住證明(如酒店預訂確認函、親友邀請信);
- 經濟證明(如銀行存款證明)。 具體資格請查閱基金會官網的「非本地居民服務指南」[^25]。
Q7:如何成為癌症基金會的義工?
A:可以透過以下步驟申請:
- 到基金會官網的「義工招募」頁面填寫申請表;
- 參加orientation(入職培訓,約2小時,介紹基金會的使命與義工職責);
- 根據興趣與能力分配工作(如陪伴患者、協助籌款活動、翻譯資料)。 義工年齡要求:18歲以上(部分活動接受16-18歲青少年,需家長同意)[^26]。
Q8:癌症基金會的資金來源是什麼?
A:主要來源包括:
- 公眾捐款(佔比約60%);
- 企業贊助(佔比約25%);
- 政府資助(佔比約10%,主要用於公眾教育項目);
- 籌款活動收入(佔比約5%)。 基金會每年都會發布年度財務報告,公開資金用途(如服務開支、研究資助、行政費用),行政費用佔比不超過10%[^27]。
Q9:如何查詢癌症基金會的服務進度?
A:可以透過以下方式:
- 線上查詢:登錄基金會官網的「個人中心」,查看服務進度;
- 電話查詢:撥打基金會熱線(2861 0086),提供申請編號與身份證號碼;
- 電郵查詢:發送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標註「服務進度查詢」與申請編號[^28]。
Q10:如果對服務不滿意,如何投訴?
A: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投訴:
- 電話投訴:撥打基金會的投訴熱線(2861 0087);
- 電郵投訴:發送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 書面投訴:郵寄至中環辦事處(地址:中環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2座16樓)。 基金會會在5個工作日內回覆,並在15個工作日內解決問題[^29]。
參考文獻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2024年度報告》 - https://www.hkcf.org/annual-report-2024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藥物資助計劃指南》 - https://www.hkcf.org/drug-assistance
- 衛生署 - 《癌症患者心理支援服務概覽》 - https://www.dh.gov.hk/tcchi/healthtips/cancersupport/cancersupport_psych.html
- 明報健康版 - 《2025年癌症基金會新服務:遠程心理輔導》 - https://health.mingpao.com/cancer-fund-2025-tele-counseling
- 癌症資訊網 - 《癌症基金會經濟援助計劃》 - https://www.cancerinfo.hk/financial-assistance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康復支援服務手冊》 - https://www.hkcf.org/rehabilitation-support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申請資格與流程》 - https://www.hkcf.org/application-process
- 癌症資訊網 - 《2025年申請流程簡化指南》 - https://www.cancerinfo.hk/application-simplification-2025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心理輔導申請指南》 - https://www.hkcf.org/psych-counseling
- 明報健康版 - 《癌症患者心理支援: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 https://health.mingpao.com/cancer-psych-support-choice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患者故事:李女士的康復之旅》 - https://www.hkcf.org/patient-story-li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研究資助計劃》 - https://www.hkcf.org/research-grants
- 香港大學 - 《乳癌基因檢測研究成果》 - https://www.hku.hk/research/cancer-genetic-testing
- 衛生署 - 《癌症公眾教育活動》 - https://www.dh.gov.hk/tcchi/healthtips/cancereducation/cancereducation.html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青少年癌症教育計劃》 - https://www.hkcf.org/youth-cancer-education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Cancer Link APP介紹》 - https://www.hkcf.org/cancer-link-app
- 明報健康版 - 《AI情緒監測:癌症患者的新幫手》 - https://health.mingpao.com/ai-emotion-monitoring-cancer
- 癌症資訊網 - 《定制化支援服務:照顧不同患者需求》 - https://www.cancerinfo.hk/personalized-support
- 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客 - 《癌症基金會與醫院的跨界合作》 - https://med.hku.hk/blog/cancer-fund-hospital-partnership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服務收費說明》 - https://www.hkcf.org/fee-structure
- 癌症資訊網 - 《藥物資助申請詳解》 - https://www.cancerinfo.hk/drug-assistance-application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照顧者支援服務》 - https://www.hkcf.org/caregiver-support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捐款方式》 - https://www.hkcf.org/donate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2025年新服務公告》 - https://www.hkcf.org/new-services-2025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非本地居民服務資格》 - https://www.hkcf.org/non-resident-eligibility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義工招募》 - https://www.hkcf.org/volunteer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2024財務報告》 - https://www.hkcf.org/financial-report-2024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服務進度查詢指南》 - https://www.hkcf.org/track-application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投訴與反饋機制》 - https://www.hkcf.org/compla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