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排名2025:全球與華人地區最常見癌症Top10分析
癌症排名2025:全球與華人地區最常見癌症Top10分析
什麼是癌症排名?理解統計背後的意義
癌症排名是透過系統性統計發病率(一定時間內某地區新增癌症病例數)與死亡率(同期因癌症死亡的病例數),對不同癌種進行的順序排列。它不僅是數據的羅列,更是了解癌症負擔、資源分配與公共衛生政策的重要依據。
癌症排名的核心統計維度
- 地區屬性:全球、國家/地區(如香港、台灣)、城市層級的差異(如香港島vs.九龍);
- 人口特徵:分性別(如男性肺癌vs.女性乳癌)、年齡段(如兒童白血病vs.老年大腸癌);
- 時間趨勢:逐年變化(如過去10年甲狀腺癌排名上升);
- 癌症類型:按組織來源(如上皮性癌、間葉性癌)或部位(如肺癌、乳癌)分類。
為什麼要關注癌症排名?
- 公共衛生:政府可依據排名優先配置篩查資源(如香港針對乳癌的「乳房健康檢查計劃」);
- 個人預防:民眾能針對高排名癌種調整生活習慣(如戒煙降低肺癌風險);
- 醫療研究:科學家可聚焦高發癌種的病因與治療(如乳癌的靶向藥物研發)。
需要強調的是,癌症排名不直接反映「癌症嚴重程度」——例如甲狀腺癌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胰腺癌發病率低,卻是「癌王」(死亡率極高)。
2025全球癌症排名:發病率與死亡率Top1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年《全球癌症負擔報告》[^1],全球新增癌症病例達2,000萬例,死亡病例1,000萬例。以下是發病率與死亡率的Top10排名:
全球癌症發病率Top10(2025)
| 排名 | 癌種 | 新增病例(萬例) | 主要影響人群 | 關鍵驅動因素 | |------|------------|------------------|--------------------|------------------------------| | 1 | 乳癌 | 230 | 女性(佔90%) | 老齡化、篩查普及、肥胖 | | 2 | 肺癌 | 220 | 男性(佔65%) | 吸煙、空氣污染、職業暴露 | | 3 | 結直腸癌 | 190 | 50歲以上 | 高紅肉飲食、久坐、腸道疾病 | | 4 | 前列腺癌 | 150 | 男性(60歲以上) | 老齡化、PSA篩查普及 | | 5 | 胃癌 | 130 | 東亞人群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高鹽飲食 | | 6 | 肝癌 | 120 | 男性(佔75%) | 乙肝/丙肝病毒、酒精肝 | | 7 | 甲狀腺癌 | 110 | 女性(佔75%) | 超聲波檢查普及、輻射暴露 | | 8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95 | 各年齡層 |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如EB病毒)| | 9 | 膀胱癌 | 85 | 男性(佔70%) | 吸煙、職業化學物質(如芳香胺)| | 10 | 子宮內膜癌 | 80 | 女性(50歲以上) | 肥胖、雌激素暴露過高 |
全球癌症死亡率Top10(2025)
| 排名 | 癌種 | 死亡病例(萬例) | 主要致死原因 | |------|------------|------------------|------------------------------| | 1 | 肺癌 | 180 | 晚期確診、轉移率高 | | 2 | 肝癌 | 85 | 惡性程度高、早期症狀不明顯 | | 3 | 結直腸癌 | 80 | 遠處轉移(如肝轉移) | | 4 | 胃癌 | 75 | 晚期診斷、耐藥性強 | | 5 | 乳癌 | 68 | 轉移至肺/腦/骨 | | 6 | 胰腺癌 | 60 | 早期難確診、治療選擇有限 | | 7 | 前列腺癌 | 35 | 晚期激素抵抗型病例 | | 8 | 食道癌 | 32 | 惡性程度高、進展快 | | 9 | 白血病 | 30 | 造血功能衰竭、感染 | | 10 | 腦癌 | 28 | 手術難以徹底切除 |
2025全球癌症趨勢亮點
- 乳癌首次超肺癌成「發病率第一」:WHO專家指出,這主要得益於乳房X光檢查的普及(如歐美國家50歲以上女性篩查率達70%),而非「癌症變得更常見」[^2];
- 甲狀腺癌排名躍升:過去10年發病率增長40%,與超聲波技術進步(能檢出1cm以下的微小腫瘤)密切相關,屬於「過度診斷」的典型案例[^3];
- 肺癌死亡率仍居首位:儘管吸煙率下降,但空氣污染(如PM2.5)與二手煙暴露仍是主要風險,全球約30%的肺癌死亡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4]。
華人地區癌症排名2025:香港、台灣、中國大陸的差異
華人地區因飲食習慣、遺傳背景與醫療資源的不同,癌症排名呈現明顯「地域特徵」。以下整合香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權威數據:
香港癌症排名2025(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5]
香港2025年新增癌症病例約3.5萬例,死亡率約1.5萬例。發病率Top5為:
- 乳癌(佔20%):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100倍,45-54歲為高發年齡;
- 肺癌(佔18%):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2:1),吸煙者佔病例的60%;
- 結直腸癌(佔15%):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是年輕人的10倍;
- 前列腺癌(佔10%):60歲以上男性發病率急劇上升;
- 甲狀腺癌(佔8%):女性多見,與超聲波篩查普及有關。
死亡率Top5:
- 肺癌(佔25%):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晚期病例佔70%;
- 肝癌(佔12%):乙肝病毒攜帶者佔病例的80%;
- 結直腸癌(佔10%):轉移病例死亡率達80%;
- 胃癌(佔8%):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約50%的成年人感染);
- 乳癌(佔7%):晚期病例5年生存率僅30%。
台灣癌症排名2025(台灣癌症登記中心)[^6]
台灣2025年新增癌症病例約12萬例,死亡率約5萬例。發病率Top5:
- 肺癌(佔17%):男性多見,吸煙與二手煙是主要原因;
- 乳癌(佔15%):女性發病率持續上升,與肥胖率增加有關;
- 結直腸癌(佔14%):高紅肉飲食(如台灣燒肉文化)是風險因素;
- 口腔癌(佔10%):男性多見,嚼檳榔者佔病例的90%;
- 前列腺癌(佔8%):老齡化驅動發病率上升。
死亡率Top5:
- 肺癌(佔22%):與香港類似,晚期確診率高;
- 肝癌(佔15%):乙肝病毒攜帶率高(約15%的成年人感染);
- 結直腸癌(佔11%):篩查率低(僅30%的50歲以上人群做過大腸鏡);
- 口腔癌(佔9%):晚期病例5年生存率僅40%;
- 胃癌(佔7%):高鹽飲食(如醬菜、豆腐乳)是誘因。
中國大陸癌症排名2025(中國癌症中心)[^7]
中國大陸2025年新增癌症病例約450萬例,死亡率約300萬例。發病率Top5:
- 肺癌(佔20%):煙草消費量佔全球40%,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結直腸癌(佔12%):城市化進程中飲食西化(高熱量、低纖維)導致發病率上升;
- 胃癌(佔1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約60%的成年人感染);
- 乳癌(佔10%):女性肥胖率(15%)與生育率下降是風險因素;
- 肝癌(佔9%):乙肝病毒攜帶率高(約10%的成年人感染)。
死亡率Top5:
- 肺癌(佔27%):死亡率居全球首位,與早期篩查率低(僅15%)有關;
- 肝癌(佔14%):惡性程度高,早期無症狀;
- 胃癌(佔12%):晚期病例佔80%;
- 結直腸癌(佔10%):轉移率高;
- 食管癌(佔8%):高溫飲食(如熱茶)與粗糧攝入少是誘因。
華人地區癌症排名的共同點與差異
- 共同高發癌種:肺癌、結直腸癌、乳癌(均進入Top5);
- 地域特色癌種:香港的甲狀腺癌、台灣的口腔癌、大陸的食管癌;
- 死亡率驅動因素:均以「晚期確診」為主——華人地區早期癌症篩查率普遍低於50%(歐美國家約70%)。
癌症排名背後的風險因素:為什麼這些癌症名列前茅?
每種高排名癌種的流行,都與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有關。以下解析全球與華人地區Top3癌種的核心風險:
1. 乳癌:性別、年齡與生活方式的疊加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其風險因素包括:
- 不可改變因素:女性(風險是男性的100倍)、年齡≥50歲(佔病例的70%)、BRCA1/2基因突變(終生風險高達80%);
- 可改變因素:肥胖(BMI≥30者風險增加50%)、少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者風險增加30%)、晚育(35歲後生育第一胎者風險增加20%)、長期使用雌激素(如更年期激素替代療法)[^8]。
2. 肺癌:吸煙與環境污染的「雙重打擊」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第一」的癌症,其風險因素高度明確:
- 吸煙:佔肺癌病例的70%,吸煙者的肺癌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0倍;
- 二手煙:暴露於二手煙的非吸煙者,肺癌風險增加20-30%;
- 環境污染: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肺癌風險增加8%(如中國北方冬季供暖期的PM2.5濃度可達100μg/m3以上);
- 職業暴露:石棉、砷、鎳等致癌物暴露者,肺癌風險增加5-10倍[^9]。
3. 結直腸癌:飲食與腸道健康的「蝴蝶效應」
結直腸癌是華人地區「增長最快」的癌種之一,其風險因素與現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 飲食因素:高紅肉(每周吃紅肉>500g)、高加工肉(如香腸、培根)、低纖維(每日纖維攝入<25g)飲食,會增加腸道炎症與致癌物積累;
- 生活方式:久坐(每天坐>8小時)、肥胖(BMI≥30者風險增加40%)、酗酒(每周飲酒>14杯);
- 疾病因素: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息肉(腺瘤性息肉惡變率高達10%)[^10]。
如何針對高排名癌症進行預防?實用建議
預防是降低癌症負擔最有效的手段。以下針對全球與華人地區Top3癌種,提供循證醫學支持的預防建議:
乳癌預防:篩查與生活調整雙管齊下
- 定期篩查: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乳房X光檢查(Mammogram),高風險人群(如BRCA基因突變者)可提前至30歲,並加做乳腺超聲或MRI;
-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體重(BMI<25)、每周運動≥150分鐘(如快走、游泳)、限制酒精攝入(每日不超過1杯)、避免長期雌激素暴露;
- 母乳喂養:哺乳超過6個月,可降低乳癌風險10-15%[^11]。
肺癌預防:戒煙與環境保護是關鍵
- 戒煙:吸煙者戒煙後,肺癌風險逐年下降——戒煙10年,風險降低50%;戒煙20年,風險降至接近不吸煙者;
- 遠離二手煙:避免在室內吸煙,公眾場所積極勸阻吸煙;
- 環境保護:室內使用空氣淨化器(去除PM2.5),戶外戴防霧霾口罩,避免長期暴露於工業污染物;
- 職業防護:接觸石棉、砷等致癌物的工人,必須佩戴防護裝備(如防毒面具)[^12]。
結直腸癌預防:飲食與篩查並重
- 飲食調整:增加蔬果(每日≥5份)、全穀類(每日≥3份)攝入,減少紅肉(每周<500g)與加工肉(每月<200g);
- 定期篩查:50歲以上人群每10年做大腸鏡檢查(可發現並切除早期息肉),高風險人群(如家族史、炎症性腸病患者)提前至40歲;
- 生活方式:保持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控制體重(BMI<25)、限制酒精攝入(每日不超過2杯)[^13]。
常見問題(FAQ)
1. 癌症排名是根據什麼數據計算的?
癌症排名主要基於發病率(新增病例數)與死亡率(死亡病例數),數據來自權威機構的「癌症登記系統」(如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WHO的GLOBOCAN數據庫)。這些數據需經過嚴格審核(如病例確認、重複剔除),確保準確性。
2. 香港2025年最常見的癌症是什麼?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5年數據,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是乳癌(佔20%),其次是肺癌(18%)與結直腸癌(15%);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佔25%),其次是肝癌(12%)與結直腸癌(10%)。
3. 全球癌症排名第一的是哪種?
2025年全球發病率第一的癌症是乳癌(230萬例),死亡率第一的癌症是肺癌(180萬例)(WHO數據)。
4. 為什麼乳癌會成為全球發病率第一的癌症?
主要原因包括:
- 老齡化:全球65歲以上人口佔比從2000年的7%升至2025年的12%,而乳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
- 篩查普及:歐美國家乳房X光檢查率達70%,能檢出早期乳癌(過去很多病例未被診斷);
- 生活方式變化:全球女性肥胖率從2000年的10%升至2025年的18%,肥胖是乳癌的重要風險因素。
5. 預防高排名癌症的最有效方法是什麼?
針對不同癌種有不同方法,但核心原則一致:
- 戒煙限酒;
- 保持健康飲食(多蔬果、全穀類,少紅肉、加工肉);
- 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
- 定期篩查(如乳房X光檢查、大腸鏡);
- 接種疫苗(如乙肝疫苗預防肝癌,HPV疫苗預防宮頸癌)。
6. 甲狀腺癌排名上升是因為「癌症變多了」嗎?
不是。甲狀腺癌排名上升主要是過度診斷的結果——隨著超聲波技術進步(能檢出1cm以下的微小腫瘤),越來越多的「亞臨床甲狀腺癌」(無症狀、無危害)被診斷出來。實際上,甲狀腺癌的死亡率並未上升(全球死亡率僅0.5/10萬)[^14]。
參考文獻
- WHO - 《全球癌症負擔報告2025:常見癌症排名與趨勢》 - https://www.who.int/cancer/burden/2025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2025年美國癌症發病率排名:最新數據與分析》 - https://www.cancer.org/research/cancer-facts-statistics/2025-cancer-facts-figures.html
-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RUK) - 《2025年英國最常見癌症排名及風險因素》 -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health-professional/cancer-statistics/incidence/2025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 《2020-2024年香港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排名》 -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statistics.aspx
- 台灣癌症登記中心 - 《2021-2025年台灣癌症發生率排名分析》 - https://www.cancer.gov.tw/statistics
- 中國癌症中心 - 《2025年中國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報告》 - https://www.cicams.ac.cn/statistics
- Lancet Oncology - 《Glob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by country: 2020–2025 projections》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5)00056-3/fulltext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 https://www.cancer.gov/types/breast/risk-factors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Tobacco and Cancer》 - https://www.who.int/tobacco/health_effects/cancer/en/
- 美國結直腸癌協會(ASCRS) - 《Colorectal Cancer Risk Factors》 - https://www.fascrs.org/patients/disease-condition/colorectal-cancer/risk-factors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 https://www.who.int/cancer/prevention/dietphysicalactivity/breast_cancer/en/
- 美國肺臟協會(ALA) - 《Lung Cancer Prevention》 - https://www.lung.org/lung-health-diseases/lung-cancer/prevention
- 美國結直腸癌協會(ASCRS) -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 https://www.fascrs.org/patients/disease-condition/colorectal-cancer/prevention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Thyroid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 https://www.who.int/cancer/prevention/dietphysicalactivity/thyroid_cance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