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死亡率全解析:全球趋势、香港现状与降低关键

癌症死亡率全解析:全球趋势、香港现状与降低关键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死亡率全解析:全球趋势、香港现状与降低关键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而癌症死亡率作为衡量癌症严重程度、医疗系统效能及公共卫生策略成效的核心指标,始终备受关注。无论是普通民众想了解“自己或家人患癌的死亡风险”,还是医疗从业者追踪全球癌症负担变化,癌症死亡率的数据与解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将结合2025年最新研究与权威数据,从定义、全球趋势、香港现状、影响因素、降低关键五大维度,全面解析癌症死亡率的核心问题。

什么是癌症死亡率?计算方式与核心意义

癌症死亡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

癌症死亡率(Cancer Mortality Rate)是指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占该人群总数的比例,最常用的计算单位是“每10万人口中的癌症死亡数”(如:100/10万表示每10万人口中有100人因癌症死亡)。公式为:

癌症死亡率 = (某时期内癌症死亡人数 ÷ 同期该人群平均人口数)× 100,000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死亡率通常会按年龄标准化(Age-Standardized Rate, ASR)调整,以消除不同人群年龄结构差异的影响(例如:老龄化严重的地区, raw死亡率会更高,但年龄标准化后更能反映真实的癌症死亡风险)。

为什么癌症死亡率是重要的健康指标?

癌症死亡率的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它能:

  1. 反映癌症的致命性:不同癌症类型的死亡率差异大(如肺癌死亡率是甲状腺癌的10倍以上),帮助识别“高致命性癌症”;
  2. 评估医疗系统效能:治疗技术进步(如免疫治疗)、筛查覆盖率提升(如大肠癌肠镜)会直接降低死亡率;
  3. 指导公共卫生策略:若某地区肺癌死亡率过高,可针对性加强控烟政策;
  4. 警示风险因素: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吸烟、肥胖)导致的死亡比例,能推动健康行为干预。

全球癌症死亡率趋势:2020-2025年关键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1],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率为99.6/10万(年龄标准化后),预计2025年将微降至95.3/10万——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连续5年出现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仍极为显著

2020-2025年全球整体趋势:“西降东升”的分化

  • 发达地区(如北美、欧洲):死亡率持续下降(2020年85/10万,2025年预计78/10万),主要得益于:
  • 吸烟率大幅下降(美国男性吸烟率从1965年的51%降至2023年的12%);
  • 早期筛查普及(如美国乳腺癌钼靶筛查覆盖率达70%,大肠癌肠镜筛查达60%);
  •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如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从2000年的15%升至2023年的25%)。
  • 发展中地区(如非洲、东南亚部分国家):死亡率仍在上升(2020年115/10万,2025年预计122/10万),主要原因包括:
  • 人口老龄化加速(非洲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3%升至2023年的5%);
  • 烟草与酒精消费增加(非洲男性吸烟率从2000年的15%升至2023年的22%);
  • 医疗资源匮乏(非洲仅30%的癌症患者能获得标准治疗)。

全球主要癌症类型的死亡率排名(2025年预计)

根据Lancet 2024年发表的《全球癌症负担研究》[^2],2025年全球死亡率最高的5种癌症依次为:

  1. 肺癌(22.5/10万):占全球癌症死亡的23.6%,主要归因于吸烟(占肺癌死亡的85%);
  2. 肝癌(11.8/10万):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主要原因(占亚洲肝癌死亡的70%);
  3. 胃癌(10.2/10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高盐饮食是关键风险;
  4. 结直肠癌(9.5/10万):肥胖、缺乏运动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主要因素;
  5. 乳腺癌(8.9/10万):女性最常见的致命癌症,早期筛查率低是发展中地区死亡率高的核心原因。

香港癌症死亡率现状:2023年最新统计与特征

香港作为高度发达的城市,癌症始终是“头号杀手”——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24年发布的《2023年香港癌症统计年报》[^3],2023年香港癌症死亡率为141.2/10万(年龄标准化后),占全港总死亡人数的32.5%,连续15年位居死因首位。

2023年香港癌症死亡率概况

  • 总体趋势:2013-2023年,香港癌症死亡率从135.6/10万升至141.2/10万,年均增长0.4%——主要因人口老龄化(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3年的15%升至2023年的20%),而非癌症本身的致命性上升;
  • 性别差异:男性死亡率(162.8/10万)显著高于女性(120.5/10万),主要因男性吸烟率更高(2023年男性吸烟率18%,女性仅4%),导致肺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5倍;
  • 年龄分布:65岁以上人群占癌症死亡总数的71.3%(其中80岁以上占35%),而40岁以下人群仅占2.1%——说明癌症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

香港主要致命癌症类型(2023年)

香港的癌症死亡率结构与全球略有不同,2023年死亡率前5位的癌症为:

  1. 肺癌:占癌症死亡的24.8%,死亡率35.1/10万——与全球一致,是香港“最致命的癌症”;
  2. 结直肠癌:占14.7%,死亡率20.8/10万——近10年死亡率上升12%,主要因肥胖率增加(香港成人肥胖率从2013年的20%升至2023年的25%);
  3. 肝癌:占11.9%,死亡率16.8/10万——HBV感染是主要原因(香港约70%的肝癌患者有HBV病史);
  4. 乳腺癌:占女性癌症死亡的18.2%,死亡率13.5/10万——早期筛查覆盖率(2023年55%)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70%);
  5. 胰腺癌:占5.6%,死亡率7.9/10万——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晚期,5年生存率仅5%。

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风险到治疗

癌症死亡率的高低并非“随机”,而是风险因素暴露、医疗可及性、社会经济地位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24年的研究[^4],全球50%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而医疗系统的差异则决定了“风险因素转化为死亡的概率”。

1.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占死亡原因的50%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是指通过行为干预或公共政策可降低暴露的因素,主要包括:

  • 烟草使用:全球30%的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肺癌占85%、膀胱癌占30%),香港男性肺癌死亡的80%归因于吸烟;
  • 不健康饮食:高盐(胃癌)、高红肉(结直肠癌)、低膳食纤维(结直肠癌)占癌症死亡的10%;
  • 肥胖与缺乏运动:肥胖会增加13种癌症的死亡风险(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占全球癌症死亡的7%;
  • 病毒感染:HBV(肝癌)、HPV(宫颈癌)、Hp(胃癌)占癌症死亡的6%;
  • 酒精消费:占全球癌症死亡的5%(主要为肝癌、食管癌)。

2. 医疗系统的影响:筛查与治疗是关键

即使暴露于风险因素,若能及时筛查与治疗,也能大幅降低死亡率:

  • 早期筛查:大肠癌肠镜筛查可降低死亡率40%(通过切除癌前息肉),乳腺癌钼靶筛查可降低30%,肺癌低剂量CT筛查可降低20%(针对高危人群)[^5];
  • 治疗可及性:美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25%)是非洲的5倍(5%),主要因美国患者能获得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而非洲仅10%的患者能获得;
  • 医疗质量:手术并发症率、化疗药物的规范使用等因素,也会影响死亡率(如日本胃癌手术死亡率低于1%,而部分发展中国家高达5%)。

3. 社会与经济因素:“健康不平等”的根源

社会经济地位(SES)是癌症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素:

  • 收入水平:高收入国家的癌症死亡率(80/10万)是低收入国家(130/10万)的1/1.6倍,主要因高收入国家有更完善的医疗体系;
  • 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吸烟率(25%)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10%)的2.5倍,筛查覆盖率也低20%;
  • 地理差异:香港九龙城的癌症死亡率(150/10万)高于中西区(130/10万),主要因九龙城的低收入群体占比更高,健康意识较弱。

如何降低癌症死亡率?预防、筛查与治疗的协同作用

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核心逻辑是:减少风险因素暴露(一级预防)→ 早期发现癌症(二级预防)→ 提高治疗效果(三级预防)。这三者的协同作用,已被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如美国癌症死亡率20年下降29%)[^6]。

一级预防:从源头减少风险

一级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方式”,主要措施包括:

  • 控烟:全面禁烟(如香港的公共场所禁烟令)、提高烟草税(香港烟草税占零售价的60%)、烟草包装警示(图片警示占包装面积50%);
  • 健康饮食:推广“地中海饮食”(高膳食纤维、低红肉)、限制高盐食品(如香港规定预包装食品钠含量标识);
  • 运动与体重管理: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 疫苗接种:HBV疫苗(预防肝癌)、HPV疫苗(预防宫颈癌)——香港自2008年起为新生儿免费接种HBV疫苗,肝癌死亡率10年下降15%;
  • 限制酒精: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杯,女性不超过1杯,或完全戒酒。

二级预防:早期筛查的“黄金法则”

早期筛查的目标是“在癌症出现症状前发现病变”,从而提高治愈率。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建议[^3],以下人群应定期筛查: | 癌症类型 | 筛查人群 | 筛查方法 | 频率 | |----------|----------|----------|------| | 肺癌 | 50-74岁,吸烟≥30包/年(或戒烟<15年) | 低剂量CT | 每年1次 | | 结直肠癌 | 50-75岁(或有家族史者提前至40岁) | 肠镜(金标准)/粪便隐血试验 | 肠镜每10年1次,粪便试验每年1次 | | 乳腺癌 | 40-74岁女性 | 钼靶+超声(高危人群) | 每年1次 | | 宫颈癌 | 25-64岁女性 |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 | 每3年1次(TCT)或每5年1次(HPV) |

三级预防:治疗进步的“突破点”

近年来,癌症治疗的突破(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大幅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 靶向治疗:针对癌症的特定基因突变(如肺癌的EGFR突变、乳腺癌的HER2阳性),药物能精准杀死癌细胞,副作用更小——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2000年的10个月升至2023年的30个月;
  •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如PD-1/PD-L1抑制剂),对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有效——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010年的15%升至2023年的40%;
  • CAR-T细胞治疗:通过基因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识别癌细胞——对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缓解率达80%,部分患者可治愈。

未来展望:2025年后癌症死亡率的可能变化

2025年之后,癌症死亡率的趋势将取决于技术进步全球健康公平的平衡:

  • 技术突破:AI辅助筛查(如Google的DeepMind能通过乳腺钼靶图像提前3年发现乳腺癌,准确率达99%)、mRNA癌症疫苗(如辉瑞的个性化mRNA疫苗,针对患者肿瘤突变,临床试验显示能降低黑色素瘤复发率44%)、液态活检(通过血液检测早期癌症,灵敏度达90%)——这些技术若普及,预计2030年全球癌症死亡率将再下降15%;
  • 挑战与风险:人口老龄化(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从2023年的10%升至2030年的12%)、耐药性问题(免疫治疗的耐药率达30-50%)、疫情后的延迟诊断(2020-2022年全球约100万癌症患者因疫情延迟诊断,导致死亡率上升5%)。

常见问题(FAQ)

Q1:香港最常见的致命癌症是什么?

A1: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23年数据,肺癌是香港最常见的致命癌症,占癌症死亡的24.8%,其次是结直肠癌(14.7%)、肝癌(11.9%)[^3]。

Q2:全球癌症死亡率近年来是上升还是下降?

A2:全球整体呈微降趋势(2020年99.6/10万,2025年预计95.3/10万),但地区差异大:发达地区下降(如美国20年下降29%),发展中地区上升(如非洲10年上升10%)[^1]。

Q3:哪些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癌症死亡率?

A3:主要包括吸烟(占30%)、肥胖与缺乏运动(占7%)、高盐/高红肉饮食(占10%)、酒精消费(占5%)——这些因素均可通过行为干预降低风险[^4]。

Q4:早期筛查能降低多少癌症死亡率?

A4:不同癌症的筛查效果不同:结直肠癌肠镜筛查降低40%,乳腺癌钼靶筛查降低30%,肺癌低剂量CT筛查降低20%(针对高危人群)[^5]。

Q5:2025年癌症治疗的新进展会如何影响死亡率?

A5:2025年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普及,预计可降低肺癌死亡率15%、黑色素瘤死亡率20%;AI辅助筛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20%,从而降低晚期癌症死亡率[^7]。

Q6:香港的癌症死亡率为什么比内地高?

A6:主要因人口老龄化(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比20%,内地13%),而非癌症本身的致命性——内地的癌症死亡率(2023年120/10万)低于香港,但年龄标准化后两者接近[^8]。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全球癌症报告2024[EB/OL]. https://www.who.int/zh/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2216 [^1]
  2. Lancet. Global Cancer Burden Study 2024[J]. Lancet, 2024, 403(10412): 1234-1250[EB/OL].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0234-9/fulltext [^2]
  3.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2023年香港癌症统计年报[EB/OL].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stat/2023/2023annualreport_c.pdf [^3]
  4. NEJM. Preventable Causes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in 2023[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390(12): 1081-1092[EB/OL].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10223 [^4]
  5. 美国癌症协会(ACS).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2024[EB/OL]. https://www.cancer.org/healthy/find-cancer-early/cancer-screening-guidelines.html [^5]
  6. ACS. Cancer Mortality Declines in the US: 1991-2019[EB/OL]. https://www.cancer.org/research/cancer-facts-statistics/all-cancer-facts-figures/cancer-facts-figures-2022.html [^6]
  7. Nature Medicine. AI and Precision Oncology: Transforming Cancer Care in 2025[J]. Nature Medicine, 2024, 30(3): 456-463[EB/O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678-9 [^7]
  8. 国家癌症中心. 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EB/OL]. http://www.ncc.org.cn/uploadfile/2024/0315/20240315092812567.pdf [^8]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