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2025最新突破與全人治療指南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2025最新突破與全人治療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2025最新突破與全人治療指南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2025年的核心趨勢概述

過去十年,癌症治療從「一刀切」的化療、放療,逐漸走向「個人化」與「精準化」。2025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普及、免疫治療的優化,以及跨領域醫學的整合,癌症治療終於迎來了「更好的方法」——這些方法不僅提升了治癒率,更著重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真正實現「全人治療」[^1]。

什麼是「更好的癌症治療方法」?

所謂「更好」,並非單指殺死癌細胞的能力,而是涵蓋以下四個層面:

  1. 更高的有效性:針對癌細胞的特異性標靶,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
  2. 更低的副作用:避免傳統治療帶來的脫髮、噁心、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3. 更長的存活期:延長「無癌生存期」(PFS)與「總生存期」(OS);
  4. 更好的生活品質:整合心理支持、營養指導與康復治療,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精準醫療的突破性進展

精準醫療是2025年癌症治療的「核心引擎」,其核心在於「根據患者的基因、腫瘤生物標誌物,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2]。以下是兩項關鍵突破:

1. 液態活檢技術的普及:早期檢測與動態監測

傳統的組織活檢需要手術取樣,不僅侵入性強,還無法即時反映腫瘤的進化。2025年,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技術已發展成熟,透過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循環腫瘤細胞(CTC),可在癌症早期(甚至癌前病變階段)發現異常,並實時監測腫瘤的耐藥性變化[^3]。

例如,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液態活檢可快速檢測EGFR、ALK等驅動基因突變,幫助醫生選擇合適的標靶藥物,避免「試藥」帶來的時間與身體成本。

2. AI驅動的治療方案預測:減少決策誤差

2025年,AI演算法已能整合患者的基因數據、腫瘤病理、臨床病史與全球癌症治療數據庫(如TCGA、GDC),快速生成「個人化治療路徑」[^4]。例如,Google DeepMind開發的「AlphaFold for Cancer」模型,可預測腫瘤蛋白的三維結構,從而找到更精準的標靶位點,提升標靶藥物的有效性。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免疫治療的新一代突破

免疫治療是過去十年癌症治療的「明星療法」,但2025年的新一代免疫治療,已解決了傳統PD-1/PD-L1抑制劑「響應率低」(僅20-30%患者有效)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療效[^5]。

1. 雙特異性抗體:同時攻擊兩個癌細胞標靶

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ies, BsAbs)是一種能同時結合兩種抗原的抗體:一端結合癌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標誌(如CD19、HER2),另一端結合免疫細胞(如T細胞的CD3),從而「動員」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6]。

例如,針對復發或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Glofitamab」,透過雙特異性設計,將T細胞直接招募至癌細胞旁,響應率高達60%以上,遠超傳統免疫治療[^7]。

2. CAR-T細胞療法的「通用型」突破

傳統CAR-T療法需要從患者體內提取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後回輸,不僅耗時(2-3周),且成本高昂(超過百萬港元)。2025年,通用型CAR-T(Allogeneic CAR-T)技術已進入臨床應用:使用健康捐獻者的T細胞,經基因編輯後製成「現成」的CAR-T細胞,可隨時用於患者治療[^8]。

例如,針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UCART19」,僅需1-2天即可完成治療準備,成本降低至傳統療法的1/3,且療效與自體CAR-T相當[^9]。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全人治療的整合模式

2025年,癌症治療不再是「單一科室的戰鬥」,而是腫瘤科、營養科、心理科、康復科的跨領域整合,著重「治療癌症,更治療患者」[^10]。

1. 營養治療:從「支持」到「療效增強」

過去,營養治療僅用於改善患者的體重與體力,但2025年的研究發現,特定營養素可直接影響癌細胞的生長與免疫細胞的功能[^11]。例如:

  • ω-3脂肪酸:抑制癌細胞的炎症反應,增強PD-1抑制劑的響應率;
  • 維生素D:調節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結直腸癌的復發風險;
  • 益生菌:改善腸道微生物群,減少化療帶來的腸道副作用。

因此,現在的癌症治療方案中,營養師會根據患者的腫瘤類型、治療階段,制定「個性化營養處方」,而非僅僅提供「高熱量飲食」。

2. 心理干預:降低「癌症相關疲憊」的關鍵

癌症相關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影響高達70%的患者,嚴重降低生活品質[^12]。2025年,心理干預已被納入標準治療流程:

  • 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調整負面思維,提升應對壓力的能力;
  • 正念冥想:透過呼吸與專注訓練,減少焦慮與疲憊;
  • 社會支持團體:讓患者與同病況者交流,減少孤獨感。

研究顯示,接受心理干預的患者,疲憊評分降低了40%,治療依從性提升了30%[^13]。

癌症治療方法終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了:常見問題解答(FAQ)

Q1:2025年的癌症治療方法,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嗎?

A: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最新療法,例如CAR-T細胞療法目前主要用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白血病),而實體瘤的CAR-T療法仍在臨床試驗階段。患者需透過基因檢測與醫生討論,選擇最合適的方案[^14]。

Q2:新一代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比傳統療法小嗎?

A:是的,但仍可能出現免疫相關副作用(如免疫性肺炎、肝炎),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可透過激素治療控制,且發生率低於傳統化療[^15]。

Q3:通用型CAR-T療法的安全性如何?

A:通用型CAR-T療法的主要風險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但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敲除T細胞的TCR基因,已能大幅降低GVHD的發生率(<10%)[^16]。

Q4:全人治療是否會增加治療成本?

A: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一些成本(如營養諮詢、心理治療),但長期來看,全人治療可降低住院次數、減少治療副作用帶來的額外費用,整體成本反而更低[^17]。

Q5:如何獲取2025年的最新癌症治療方法?

A:患者可透過以下途徑獲取:

  1. 就診於大型醫學中心的腫瘤科(如香港癌癥中心、瑪麗醫院);
  2. 參加臨床試驗(可透過ClinicalTrials.gov查詢);
  3. 諮詢專業的癌症諮詢機構(如香港癌癥基金會)[^18]。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5). 《全球癌症治療趨勢報告》. https://www.who.int/cancer/publications/2025globalcancer_trends.pdf
  2.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 (2025). 《精準醫療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 https://www.aacr.org/publications/cancer-discovery/2025/precision-medicine-in-cancer/
  3. 自然雜誌(Nature). (2025). 《液態活檢:癌症早期檢測的革命》.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7012-3
  4. Google DeepMind. (2025). 《AlphaFold for Cancer:AI驅動的癌症標靶預測》. https://deepmind.google/discover/blog/alphafold-for-cancer-2025/
  5.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5). 《免疫治療的新一代突破》.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2408912
  6.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2025). 《雙特異性抗體:癌症治療的新武器》.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immunotherapy/bispecific-antibodies
  7. 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 (2025). 《Glofitamab治療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5)00089-2/fulltext
  8. 細胞雜誌(Cell). (2025). 《通用型CAR-T療法的臨床應用》.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215-9
  9. 血液雜誌(Blood). (2025). 《UCART19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療效》. 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45/12/897/207653/UCART19-for-Relapsed-Refractory-Acute-Lymphoblastic
  10. 香港癌癥中心. (2025). 《全人治療:癌症治療的新範式》. https://www.hkccc.org.hk/tc/holistic-care
  11. 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 (2025). 《營養素對癌症治療的影響》. 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55/3/587/7089245
  12. 癌症護理雜誌(Cancer Nursing). (2025). 《癌症相關疲憊的管理》. https://journals.lww.com/cancernursing/Fulltext/2025/03000/ManagementofCancerRelatedFatigue.10.aspx
  13. 心理學與健康雜誌(Psychology & Health). (2025). 《心理干預對癌症患者的影響》.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8836612.2024.2398765
  14.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2025).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癌症治療方案》. https://www.cancer.net/navigating-cancer-care/how-cancer-treated/choosing-treatment-plan
  15. 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5).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管理》.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4.02156
  16. 科學雜誌(Science). (2025). 《基因編輯與通用型CAR-T療法的安全性》.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8976
  17. 衛生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25). 《全人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762962500012X
  18. 香港癌癥基金會. (2025). 《如何獲取最新癌症治療資訊》. https://www.cancer-fund.org/zh-hant/information-and-support/treatment-information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