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營養品推薦:專業指南與實用建議
癌症營養品推薦:專業指南與實用建議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癌症營養品推薦
癌症營養品推薦是指為癌症患者提供針對性的營養補充產品建議,以滿足他們在疾病發展及治療過程中的特殊營養需求。癌症本身及其治療方法(如化療、放疗、手術等)常常會影響患者的食慾、消化吸收功能及代謝狀態,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及免疫力減弱等問題[^1]。適當的營養品補充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提高治療耐受性,減輕副作用,並促進康復。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資料,約40-80%的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降低治療效果,增加併發症風險[^2]。因此,科學合理的營養支持已成為癌症綜合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癌症營養品推薦並非簡單地提供高熱量、高蛋白的產品,而是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癌症類型、治療階段、營養狀況、個人喜好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營養補充方案[^3]。這些方案通常包括口服營養補充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及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營養素補充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營養品在癌症患者的營養支持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們不能取代均衡飲食和正規醫療治療。最佳的營養策略應該是在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下,將食物營養與必要的營養品補充相結合,形成全面的支持系統[^4]。
預防癌症的營養策略
雖然本文主要關注癌症患者的營養品推薦,但了解預防癌症的營養策略同樣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強調,約30-50%的癌症案例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來預防[^5]。以下是一些基於科學證據的預防癌症的營養策略:
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模式
大量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模式與多種癌症的風險降低相關。這類飲食特點包括:
豐富的蔬果攝入:每天至少攝入5份(約400克)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和植物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修復DNA損傷的作用[^6]。特別是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蘿蔔、番茄)和漿果類水果(如藍莓、草莓)含有較高的抗氧化成分。
全穀物替代精製穀物:選擇全麥麵包、糙米、燕麥、藜麥等全穀物產品,而非白麵包、白米等精製穀物。全穀物富含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穩定血糖,並可能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7]。
適量攝入豆類和堅果:豆類(如大豆、扁豆、鷹嘴豆)和堅果(如核桃、杏仁)是優質的植物蛋白來源,同時富含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植物化學物質。研究發現,適量攝入豆類和堅果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8]。
限制致癌食物攝入
某些食物和飲食習慣可能增加癌症風險,應當限制或避免:
加工肉類和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培根)列為1類致癌物,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列為2A類致癌物[^9]。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盡量避免或極少食用加工肉類。
高鹽食物:長期高鹽飲食可能增加胃癌風險。建議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減少醃製食品、鹹魚、醬料等高鹽食物的攝入[^10]。
酒精飲料:酒精被列為1類致癌物,與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相關。最好避免飲酒,如無法完全避免,應限制攝入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標準杯,女性不超過1標準杯)[^11]。
高溫烹調食物:煎、烤、炸等高溫烹調方式可能產生多環芳烴、雜環胺等致癌物質。建議多采用蒸、煮、燉等較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高溫烹調食物的攝入[^12]。
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是多種癌症(如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食道腺癌等)的確定風險因素[^13]。維持健康體重的飲食策略包括:
控制總熱量攝入:根據個人活動水平調整熱量攝入,避免過量攝入。
均衡營養比例:建議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45-65%,蛋白質佔10-35%,脂肪佔20-35%[^14]。
規律進餐,避免暴飲暴食: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有助於控制體重和維持代謝健康。
結合適度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並進行肌力訓練至少2次[^15]。
特定營養素的防癌作用
某些營養素在預防癌症方面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縮短致癌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並可被腸道菌群分解產生短鏈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癌作用。建議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16]。
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硒等,可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DNA的損傷。建議通過多樣化的食物攝入這些營養素,而非依賴補充劑[^17]。
維生素D: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能與多種癌症的風險降低相關。除了適度曬太陽外,可通過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肥魚、蛋黃、強化食品)來增加攝入[^18]。
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建議每周食用2-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三文魚、沙丁魚、鯖魚)[^19]。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單一營養素在實驗室研究中顯示出防癌潛力,但臨床試驗結果往往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食物中的多種成分協同作用,而非單一營養素的效果。因此,強調通過均衡飲食獲取多種營養素,而非依賴高劑量單一營養素補充劑,是更為科學的預防策略[^20]。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癌症篩查是指在症狀出現前進行檢查,以發現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從而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香港醫療系統提供多種癌症篩查服務,市民應根據年齡、性別和風險因素,適時接受相應的篩查[^21]。以下介紹香港主要的癌症篩查資源:
公營醫療系統篩查服務
香港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提供多項癌症篩查服務,部分服務為免費或收費低廉:
大腸癌篩查計劃:衛生署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為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年齡介乎50至75歲,沒有症狀)提供資助的大腸癌篩查服務。計劃分階段擴展,最終將覆蓋全港符合資格的人士。篩查方式包括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和大腸鏡檢查[^22]。
子宮頸癌篩查計劃:衛生署的「子宮頸癌篩查計劃」鼓勵年齡介乎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女性定期接受子宮頸抹子檢查。合資格女性可在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或診所接受資助的篩查服務[^23]。
乳癌篩查服務:雖然香港尚未推出全民乳癌篩查計劃,但醫院管理局的部分專科門診和婦女健康中心為高風險女性提供乳房X光造影檢查服務。年齡介乎44至69歲的女性,如有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素,可諮詢家庭醫生轉介接受篩查[^24]。
肝癌篩查服務:醫院管理局的專科門診為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高風險人士提供定期腹部超聲波檢查和甲胎蛋白(AFP)血液測試,以篩查肝癌[^25]。
私營醫療機構篩查服務
香港的私營醫療機構提供多種癌症篩查套餐和服務,市民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綜合癌症篩查計劃:多家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綜合癌症篩查計劃,通常包括多種常見癌症的篩查項目,如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等。這些計劃的費用較高,但服務較為快捷和全面[^26]。
針對性癌症篩查:私營機構也提供單一癌症的篩查服務,如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用於肺癌篩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測試用於前列腺癌篩查等。這些服務通常需要醫生轉介或評估[^27]。
基因檢測服務:部分私營機構提供癌症風險基因檢測服務,通過分析遺傳基因變異,評估個人患某些遺傳性癌症(如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綜合症、林奇綜合症等)的風險。這類檢測費用較高,通常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士考慮[^28]。
社區篩查活動和資源
除了醫療機構提供的篩查服務外,香港還有多個社區篩查活動和資源:
香港癌症基金會篩查活動:香港癌症基金會定期舉辦社區癌症篩查活動,提供免費或資助的篩查服務,如大腸癌篩查、皮膚癌檢查等。這些活動通常針對特定社區群體或高風險人士[^29]。
僱員篩查計劃:一些大型企業和機構為員工提供癌症篩查福利,包括年度健康檢查中的癌症標誌物檢測或特定癌症篩查項目。員工可諮詢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了解詳情[^30]。
社區健康中心:地區性的社區健康中心和地康站也提供基本的癌症篩查資訊和轉介服務,市民可前往諮詢相關資訊[^31]。
篩查建議和注意事項
在接受癌症篩查前,市民應了解以下建議和注意事項:
了解個人風險: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評估個人患癌風險,並諮詢醫生關於適合的篩查項目和頻率[^32]。
遵循篩查指南:參考國際和本地權威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癌症協會、香港醫院管理局等)發布的癌症篩查指南,了解各種癌症的推薦篩查年齡、方法和頻率[^33]。
認識篩查的局限性:癌症篩查並非100%準確,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篩查結果異常需要進一步診斷性檢查確認[^34]。
定期篩查的重要性:單次篩查不能提供長期保護,應按照醫生建議定期接受篩查,以實現早期發現的目的[^35]。
篩查與預防結合:癌症篩查是早期發現的重要手段,但結合健康生活方式和預防措施(如戒煙、限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等)才能更全面地降低癌症風險[^36]。
香港市民應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癌症篩查資源,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篩查服務,實現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同時,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癌風險,這才是對抗癌症的最佳策略。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對患者及其家屬都是巨大的挑戰,不僅涉及身體健康,還影響心理、社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香港提供多種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幫助他們應對癌症帶來的各種挑戰[^37]。以下介紹香港主要的癌症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醫院系統內的支持服務
香港的公營和私營醫院都提供多種支持服務,幫助癌症患者及家屬應對治療過程中的各種需求:
腫瘤科醫療團隊:包括腫瘤科醫生、專科護士、營養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等,提供全面的醫療和支援服務。患者可諮詢團隊成員獲取關於治療、副作用管理、營養支持等方面的專業建議[^38]。
醫務社工服務:醫院內的醫務社工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持、情緒輔導、經濟援助申請、社區資源轉介等服務。他們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癌症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實際困難[^39]。
臨床心理服務:部分醫院提供臨床心理服務,幫助患者及家屬處理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問題,學習應對技巧,提高心理適應能力[^40]。
緩和醫療服務:對於晚期癌症患者,醫院提供緩和醫療服務,專注於緩解症狀、控制疼痛、提高生活品質,並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社交和靈性支持[^41]。
癌症慈善組織的支持服務
香港有多個專注於癌症支援的慈善組織,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服務:
- 香港癌症基金會:是香港最大的癌症支援慈善組織,提供多項免費服務,包括:
- 癌症資訊中心:提供最新的癌症資訊和資源
- 心理支持服務:包括個人輔導、小組活動和支援小組
- 豁免收費的專業服務:如營養諮詢、法律諮詢、理療服務等
- 康復計劃:如運動班、藝術治療、正念減壓等
- 家屬支援服務:專為照顧者提供的支援活動和資源[^42]
- 香港防癌會:提供癌症預防、教育和患者支援服務,包括:
- 癌症支援中心: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輔導和支援
- 健康檢查服務:提供各種癌症篩查服務
- 教育活動:舉辦講座、工作坊,提高公眾對癌症的認識
- 經濟援助: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經濟支持[^43]
- 兒童癌症基金會:專為兒童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包括:
- 醫療費用資助
- 心理支援服務
- 教育支援
- 家庭活動和營隊[^44]
- 其他專項癌症組織:如香港乳癌基金會、香港肝癌基金會、香港大腸癌基金會等,專注於特定癌症類型的患者支援和公眾教育[^45]。
社區支持服務
除了醫院和專業癌症組織外,香港社區也提供多種支持服務:
地區康健中心:香港各區設有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健康評估、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服務,部分中心也提供癌症支援服務和轉介[^46]。
社區中心及鄰里層面社區支援計劃:社會福利署資助的社區中心和服務單位提供多種社區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活動、教育講座、社交活動等,癌症患者及家屬可參與這些活動,擴展社交網絡,獲得社區支持[^47]。
宗教組織支援:香港多個宗教組織(如基督教、佛教、道教等)為癌症患者及家屬提供靈性支持、輔導服務和實際幫助,如探訪、祈禱、冥想課程等[^48]。
互助小組:由癌症康復者或患者家屬組成的互助小組,提供情感支持、經驗分享和實用資訊。這些小組通常由醫院、癌症組織或社區中心協助組織,有些也通過社交媒體平台運作[^49]。
經濟及實務支援
癌症治療可能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香港提供多種經濟及實務支援服務:
社會保障計劃: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為有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50]。
醫療費用援助:
- 醫院管理局的醫療費用减免計劃,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公營醫療服務費用减免
- 撤銷專科門診和日間醫院服務收費的申請
- 撤銷或減收住院費用的申請[^51]
慈善基金援助:多個慈善組織(如香港公益金、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等)提供醫療費用資助,患者可通過醫院社工或相關組織申請[^52]。
交通和住宿支援:
- 醫院管理局的醫療交通服務,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往返醫院的交通安排
- 部分癌症組織提供交通津貼或接送服務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患者住宿服務」,為偏遠地區來港就醫的患者提供臨時住宿[^53]
就業支援:
- 勞工處的展翅青見計劃和就業援計劃,為康復中的癌症患者提供就業支援和培訓
- 平等機會委員會提供的就業相關諮詢服務,協助患者處理工作場所的歧視問題[^54]
心理及情緒支援
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可能面臨各種心理和情緒挑戰,香港提供多種相關支援服務:
- 心理輔導服務:
- 醫院臨床心理服務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專業心理輔導
- 社區心理服務中心提供的輔導服務[^55]
- 支援小組:
- 患者支援小組:由同類型癌症患者組成,分享經驗和情感支持
- 家屬支援小組:專為照顧者設計,提供照顧技巧和情感支持
- 線上支援社群:通過社交媒體平台連結患者和家屬[^56]
- 輔助療法:
- 藝術治療:通過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表達情感
- 正念減壓:學習專注當下,減輕壓力和焦慮
- 運動療法:如瑜伽、太極等,幫助放鬆身心[^57]
- 靈性支援:
- 醫院牧靈服務:提供宗教信仰支持和靈性關顧
- 各宗教組織提供的祈禱會、冥想課程等[^58]
資訊及教育支援
獲取準確的癌症資訊對患者及家屬至關重要,香港提供多種資訊及教育支援:
- 癌症資訊中心:
- 香港癌症基金會癌症資訊中心:提供書籍、小冊子、多媒體資源等
- 醫院圖書館或資源中心:提供醫學期刊和患者教育材料[^59]
- 教育活動:
- 公眾教育講座:由醫院、癌症組織等舉辦,介紹癌症知識和治療進展
- 患者工作坊:專為患者設計的技能培訓和知識分享活動
- 家屬培訓課程:教授照顧技巧和相關知識[^60]
- 線上資源:
- 香港癌症基金會網站:提供全面的癌症資訊和支援服務詳情
- 醫院管理局網站:提供公營醫療服務資訊和健康教育材料
- 衛生署網站:提供癌症預防和篩查資訊[^61]
- 多媒體資源:
- 癌症教育影片:介紹治療方法、副作用管理等
- 播客和網上直播:專家訪談和經驗分享
- 移動應用程式:提供症狀追蹤、服務預約等功能[^62]
香港的癌症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網絡日益完善,涵蓋醫療、心理、社會、經濟等多個方面。患者及家屬應根據自身需求,積極尋求並利用這些支持服務,以更好地應對癌症帶來的挑戰,提高生活品質。同時,社會各界也應持續關注癌症患者的需求,不斷完善支持服務,營造關愛和支持的社會環境。
癌症營養品推薦的類型與選擇
癌症患者的營養需求因人而異,取決於癌症類型、治療階段、營養狀況和個人喜好等因素。了解不同類型的癌症營養品及其適用情況,有助於患者和家屬做出更合適的選擇[^63]。以下詳細介紹常見的癌症營養品類型及選擇建議:
口服營養補充品
口服營養補充品是最常見的癌症營養品形式,通常為液態、粉狀或布丁狀,方便攝取和消化。它們可以作為日常飲食的補充,或在食慾不振時提供額外營養[^64]。
標準型口服營養補充品
標準型口服營養補充品適合大多數癌症患者,提供均衡的營養組合:
特點:通常每毫升提供1千卡熱量,蛋白質含量約佔總熱量的14-20%,含有均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65]。
適用情況:
- 輕度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患者
- 食慾輕度下降但仍能進食部分食物的患者
- 治療間歇期的營養維持
- 作為日常飲食的營養加強[^66]
常見品牌:
- 雀巢佳膳(Ensure)
- 雅培安素(Abbott Ensure)
- 紐迪希亞(Nutricia Fortisip)
- 費雪派克(Fresubin)[^67]
使用建議:
- 可在餐間或睡前食用,避免影響正餐食慾
- 選擇多種口味輪換使用,減少味覺疲勞
- 冷藏後飲用可能口感更佳
- 如需長期使用,應定期評估營養狀況和效果[^68]
高蛋白質口服營養補充品
高蛋白質口服營養補充品特別適合有高蛋白質需求或蛋白質缺乏的癌症患者:
特點:蛋白質含量佔總熱量的20-30%或更高,通常添加了額外的高品質蛋白質來源,如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等[^69]。
適用情況:
- 有明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的患者
- 接受手術或嚴重創傷後的恢復期患者
- 有嚴重壓力性潰瘍或傷口癒合困難的患者
- 伴有肌肉萎縮(惡病質)的患者[^70]
常見品牌:
- 雀巢佳膳高蛋白(Ensure High Protein)
- 雅培安素高蛋白(Abbott Ensure High Protein)
- 紐迪希亞Fortisip Extra
- 費雪派克Fresubin Protein Energy[^71]
使用建議:
- 應在營養師或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蛋白質攝入
- 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可能需要調整劑量
- 可與運動結合,有助於肌肉合成
- 監測腎功能和水合狀態[^72]
高熱量口服營養補充品
高熱量口服營養補充品適合需要增加熱量攝入但食量有限的患者:
特點:通常每毫升提供1.2-2.0千卡熱量,體積較小但熱量密度高,方便在少量攝入的情況下獲得足夠熱量[^73]。
適用情況:
- 有明顯體重下降的患者
- 食慾嚴重不振但需要增加熱量攝入的患者
- 代謝需求增加的患者(如發熱、感染)
- 有吸收不良問題的患者[^74]
常見品牌:
- 雀巢佳膳高熱量(Ensure Plus)
- 雅培安素高熱量(Abbott Ensure Plus)
- 紐迪希亞Fortisip Energy
- 費雪派克Fresubin Energy[^75]
使用建議:
- 少量多次攝入,避免一次過量引起不適
- 可添加到食物中(如粥、湯)增加熱量密度
- 監測血糖水平,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 注意水分攝入,避免脫水[^76]
特殊配方口服營養補充品
特殊配方口服營養補充品針對特定醫療狀況或需求設計:
- 免疫調節配方:
- 特點:添加精氨酸、穀氨酰胺、核苷酸、ω-3脂肪酸等成分,可能調節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77]。
- 適用情況:圍手術期患者、頭頸部或消化道癌症患者、嚴重創傷或燒傷患者。
- 常見品牌:Impact(雀巢)、Perative(雅培)、Stresson(費雪派克)[^78]。
- 糖尿病專用配方:
- 特點:緩慢釋放碳水化合物,含有適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低糖指数[^79]。
- 適用情況:合併糖尿病的癌症患者。
- 常見品牌:Glucerna(雅培)、Diabet Source(雀巢)[^80]。
- 腎臟病專用配方:
- 特點:低蛋白質、低電解質(特別是鉀、磷、鈉),但提供高品質蛋白質和足夠熱量[^81]。
- 適用情況:合併慢性腎臟病的癌症患者。
- 常見品牌:Nepro(雅培)、Suplena(雅培)、Renilon(費雪派克)[^82]。
- 肺病專用配方:
- 特點: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配方,減少二氧化碳產生[^83]。
- 適用情況: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呼吸衰竭的癌症患者。
- 常見品牌:Pulmocare(雅培)[^84]。
- 使用建議:
- 特殊配方應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 嚴格按照建議劑量和使用方法
- 定期監測相關臨床指標和營養狀況
- 注意可能的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85]
管灌營養品
對於無法經口攝取足夠營養的癌症患者,管灌營養是重要的替代途徑。管灌營養品通常為液態,通過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鼻空腸管、胃造瘻或空腸造瘍等途徑給予[^86]。
標準型管灌營養品
標準型管灌營養品適合大多數需要管灌營養的癌症患者:
特點:通常為等滲透壓(約300 mOsm/kg H2O),提供均衡的營養素,可作為長期營養支持[^87]。
適用情況:
- 胃腸道功能基本正常但無法經口攝食的患者
- 需要長期營養支持的患者
- 作為初始管灌營養的選擇[^88]
常見品牌:
- 雀巢佳膳纖維(Ensure with Fibre)
- 雅培安素纖維(Abbott Ensure with Fibre)
- 紐迪希亞Nutrison Standard
- 費雪派克Fresubin Original[^89]
使用建議:
- 開始時從低速率(如30-50 ml/h)開始,逐漸增加至目標速率
- 注意監測胃殘留量,避免吸入性肺炎
- 定期檢查管路位置和功能
- 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入[^90]
高密度管灌營養品
高密度管灌營養品適合需要限制液體攝入的患者:
特點:熱量密度高(通常為1.5-2.0 kcal/ml),滲透壓可能較高,適合需要限制液體攝入的患者[^91]。
適用情況:
- 有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需要限制液體的患者
- 需要高熱量但無法耐受大量液體的患者
- 空間限制不能輸注大量液體的情況(如家庭管灌)[^92]
常見品牌:
- 雀巢佳膳高熱量纖維(Ensure Plus with Fibre)
- 雅培安素高熱量纖維(Abbott Ensure Plus with Fibre)
- 紐迪希亞Nutrison Energy
- 費雪派克Fresubin Energy Fibre[^93]
使用建議:
- 注意滲透壓相關問題(如腹瀉、脫水)
- 可能需要更慢的輸注速率
- 監測電解質和水合狀態
- 定期評估腎功能[^94]
特殊配方管灌營養品
特殊配方管灌營養品針對特定醫療狀況設計:
- 免疫調節配方:
- 特點:添加精氨酸、魚油、核苷酸等成分,可能調節免疫和炎癥反應[^95]。
- 適用情況:圍手術期癌症患者、嚴重創傷、燒傷患者。
- 常見品牌:Impact(雀巢)、Perative(雅培)[^96]。
- 半要素配方:
- 特點:含有部分水解的蛋白質和/或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97]。
- 適用情況: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的患者、短腸綜合症、胰腺功能不全。
- 常見品牌:Peptamen(雀巢)、Alitraq(雅培)、Fresubin Pepti(費雪派克)[^98]。
- 要素配方:
- 特點:含有完全水解的蛋白質(氨基酸)和易吸收的脂肪(如中鏈甘油三酯),幾乎不需要消化[^99]。
- 適用情況:嚴重消化吸收不良、短腸綜合症、胰腺功能不全、放射性腸炎。
- 常見品牌:Vivonex(雀巢)、Elemental(雅培)、Fresubin Elemental(費雪派克)[^100]。
- 使用建議:
- 特殊配方應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 注意輸注速率和方法,避免相關併發症
- 密切監測臨床反應和營養狀況
- 定期評估是否需要調整配方[^101]
靜脈營養品
對於腸道功能衰竭或無法使用腸道營養的癌症患者,靜脈營養(腸外營養)是必要的營養支持方式。靜脈營養品通常由藥劑科在無菌條件下配製,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給予[^102]。
標準靜脈營養品
標準靜脈營養品提供基本的營養需求:
特點:包含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劑、電解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根據患者需求調整比例[^103]。
適用情況:
- 腸道功能衰竭的患者
- 嚴重嘔吐、腹瀉、腸梗阻等無法使用腸道營養的患者
- 短腸綜合症患者
- 放射性腸炎嚴重影響吸收的患者[^104]
給予方式:
- 中心靜脈導管:如PICC、輸液港、中心靜脈導管等
- 通常需要24小時持續輸注或循環輸注[^105]
使用建議:
- 應由專業醫療團隊(醫生、藥劑師、營養師)共同管理
- 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導管相關感染
- 定期監測營養狀況、電解質、肝功能、血脂等指標
- 逐步嘗試恢復腸道營養,減少對靜脈營養的依賴[^106]
特殊靜脈營養品
特殊靜脈營養品針對特定情況設計:
- 肝功能不全配方:
- 特點:調整氨基酸組成,增加支鏈氨基酸,減少芳香族氨基酸[^107]。
- 適用情況:合併肝功能不全或肝性腦病的癌症患者。
- 注意事項:需密切監測氨水平和神經系統症狀[^108]。
- 腎功能不全配方:
- 特點:必需氨基酸為主,限制電解質(特別是鉀、磷、鈉)[^109]。
- 適用情況:合併腎功能不全或需要透析的癌症患者。
- 注意事項:需密切監測電解質和酸鹼平衡[^110]。
- 呼吸衰竭配方:
- 特點:高脂肪比例,減少碳水化合物,降低二氧化碳產生[^111]。
- 適用情況:合併呼吸衰竭的癌症患者。
- 注意事項:需監測血氣分析和呼吸狀況[^112]。
- 使用建議:
- 特殊配方應由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管理
- 嚴格監測相關臨床指標和實驗室數據
- 根據患者反應及時調整配方
- 注意可能的併發症和相互作用[^113]
特定營養素補充劑
除了綜合營養品外,某些特定營養素補充劑在癌症患者的營養支持中也可能發揮作用:
ω-3脂肪酸補充劑
作用機制:具有抗炎作用,可能減輕癌症相關的炎癥反應,改善食慾,減輕體重下降[^114]。
適用情況:
- 癌症相關惡病質患者
- 接受化療或放疗的患者
- 有慢性炎癥狀態的患者[^115]
形式和劑量:
- 魚油膠囊:通常每日1-3克EPA+DHA
- 液體魚油:可添加到食物中
- 特殊配方營養品:已添加ω-3脂肪酸[^116]
注意事項:
- 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手術前應停用
- 高劑量可能影響免疫功能和血小板聚集
- 品質差異大,應選擇可靠品牌[^117]
穀氨酰胺補充劑
作用機制:是免疫細胞和腸道細胞的重要能量來源,可能維持腸道屏障功能,減少細菌易位[^118]。
適用情況:
- 接受高劑量化療或放疗的患者
- 有口腔黏膜炎或腸道黏膜炎的患者
- 有腸道屏障功能損害風險的患者[^119]
形式和劑量:
- 粉劑:通常每日10-30克,分次服用
- 膜片:用於口腔黏膜炎
- 特殊配方營養品:已添加穀氨酰胺[^120]
注意事項:
- 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
- 可能影響某些化療藥物的代謝
- 最佳使用劑量和時間仍有爭議[^121]
精氨酸補充劑
作用機制:促進傷口癒合,增強T細胞功能,可能改善免疫狀態[^122]。
適用情況:
- 圍手術期患者
- 有傷口癒合困難的患者
- 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123]
形式和劑量:
- 膠囊或粉劑:通常每日5-20克
- 特殊配方營養品:已添加精氨酸[^124]
注意事項:
- 可能刺激某些腫瘤生長,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 高劑量可能引起胃腸不適
- 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125]
益生菌和益生元補充劑
作用機制: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屏障功能,可能減少化療相關腹瀉和抗生素相關腹瀉[^126]。
適用情況:
- 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
- 有化療相關腹瀉的患者
- 有腸道菌群失調的患者[^127]
形式和劑量:
- 膠囊或粉劑:含特定菌株,通常每日109-1011 CFU
- 發酵食品:如酸奶、開菲爾等
- 特殊配方營養品:已添加益生菌和/或益生元[^128]
注意事項:
- 免疫功能嚴重受損患者需謹慎使用
- 不同菌株效果不同,應選擇有研究支持的菌株
- 品質差異大,應選擇可靠品牌[^129]
維生素D補充劑
作用機制:調節鈣磷代謝,影響細胞增殖和分化,可能改善癌症患者預後[^130]。
適用情況:
- 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患者
- 骨轉移風險高的患者
- 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131]
形式和劑量:
- 膠囊或滴劑:維生素D3(膽鈣化醇)通常每日800-2000 IU
- 高劑量處方:維生素D2或D3,每周50,000 IU,持續6-12週[^132]
注意事項:
- 過量可能導致高鈣血症
- 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
- 應監測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133]
抗氧化營養素補充劑
作用機制: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可能保護正常細胞免受化療和放疗損傷[^134]。
適用情況:
- 接受放疗的患者(特定部位)
- 有氧化應激增加的患者
- 抗氧化營養素缺乏的患者[^135]
形式和劑量:
- 維生素C:通常每日500-2000毫克
- 維生素E:通常每日100-400 IU
- β-胡蘿蔔素:通常每日10-30毫克
- 硒:通常每日50-200微克[^136]
注意事項:
- 高劑量抗氧化劑可能干擾某些化療藥物和放疗的效果
- 最好通過食物攝入,而非高劑量補充劑
- 使用前應諮詢腫瘤科醫生[^137]
選擇癌症營養品的考量因素
選擇合適的癌症營養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患者相關因素
- 營養狀況:
- 營養不良程度:輕度、中度或重度
- 特定營養素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
- 體重變化趨勢:近期體重下降百分比[^138]
- 腸道功能:
- 消化吸收能力:正常、輕度受損或嚴重受損
- 腸道完整性:有無腸梗阻、短腸綜合症等
- 腸道菌群狀態:有無菌群失調[^139]
- 癌症相關因素:
- 癌症類型和分期:不同癌症可能有不同營養需求
- 腫瘤位置:影響進食和消化吸收
- 腫瘤負荷:高腫瘤負荷可能增加代謝需求[^140]
- 治療相關因素:
- 治療方式:手術、化療、放疗、免疫治療等
- 治療階段:治療前、治療中或治療後
- 治療相關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口腔炎等[^141]
- 合併症:
- 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 器官功能不全:心、肝、腎、肺功能不全
- 感染和炎癥狀態[^142]
營養品相關因素
- 營養成分:
- 熱量密度:標準(1 kcal/ml)或高密度(1.5-2.0 kcal/ml)
- 蛋白質含量和質量:標準或高蛋白質,動物或植物來源
- 碳水化合物類型:簡單或複雜,含纖維或不含纖維
- 脂肪類型:飽和、單元不飽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
- 特殊添加成分:如ω-3脂肪酸、纖維、益生菌等[^143]
- 物理特性:
- 劑型:液態、粉狀、布丁狀、膠囊等
- 滲透壓:低滲、等滲或高滲
- 黏稠度:標準或增稠
- 口味和氣味:多種口味選擇,無特殊氣味[^144]
- 給予途徑:
- 經口攝取:適合有進食能力的患者
- 管灌給予:適合無法經口攝取但腸道功能正常的患者
- 靜脈給予:適合腸道功能衰竭的患者[^145]
- 安全性和耐受性:
- 不良反應發生率:如腹脹、腹瀉、便秘等
- 過敏風險:如牛奶蛋白過敏、大豆過敏等
- 藥物相互作用:與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
- 長期使用的安全性[^146]
實用性因素
- 可獲得性:
- 醫院供應:公營或私營醫院是否有供應
- 社區藥房:是否容易在社區藥房購買
- 網上購買:是否有可靠的網上購買渠道[^147]
- 經濟因素:
- 價格:不同品牌和類型的價格差異
- 醫療保險覆蓋:是否由醫療保險覆蓋
- 醫療資助:是否有醫療資助計劃支持[^148]
- 使用便利性:
- 準備難易度:是否需要特殊準備
- 攜帶方便性:是否方便外出攜帶和使用
- 儲存條件:是否需要特殊儲存條件(如冷藏)[^149]
- 患者偏好:
- 口味接受度:患者是否喜歡其口味
- 文化適應性:是否符合患者的飲食文化習慣
- 個人飲食習慣:是否符合患者的飲食偏好(如素食、宗教飲食限制等)[^150]
專業建議和注意事項
選擇和使用癌症營養品時,應遵循以下專業建議和注意事項:
專業評估和監測
- 營養評估:
- 由專業營養師進行全面營養評估,包括人體測量、生化指標、臨床評估和飲食史等[^151]。
- 定期重新評估營養狀況和需求變化。
- 使用標準化篩查工具(如MUST、PG-SGA等)識別營養風險[^152]。
- 個體化方案:
- 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營養支持方案。
- 考慮患者的疾病狀態、治療計劃、個人喜好和文化背景。
- 設定明確的營養治療目標(如維持體重、改善營養狀況等)[^153]。
- 定期監測:
- 監測營養治療效果,包括體重變化、營養指標改善、臨床症狀緩解等。
- 監測可能的不良反應和併發症。
- 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營養支持方案[^154]。
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 產品品質:
- 選擇有良好品質控制和聲譽的品牌。
- 注意產品的有效期和儲存條件。
- 避免使用來源不明或品質無保障的產品[^155]。
- 適應症和禁忌症:
- 明確各種營養品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 特殊配方營養品應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 注意可能的過敏反應和不良反應[^156]。
- 藥物相互作用:
- 了解營養品與藥物的可能相互作用。
- 特別注意高劑量單一營養素補充劑與化療藥物的相互作用。
- 使用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157]。
- 感染控制:
- 管灌和靜脈營養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 注意管路和設備的清潔和消毒。
- 監測感染相關徵象,如發熱、寒戰等[^158]。
整合治療策略
- 多學科合作:
- 腫瘤科醫生、營養師、護士、藥劑師等多學科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營養支持計劃。
- 定期進行多學科討論,評估和調整營養治療方案。
- 與患者和家屬保持良好溝通,確保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159]。
- 營養教育:
- 為患者和家屬提供適當的營養教育,包括營養品選擇、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
- 教授識別營養問題和併發症的方法。
- 提供持續的支持和指導[^160]。
- 心理支持:
- 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幫助患者應對與飲食和營養相關的焦慮和壓力。
- 必要時轉介心理專業人員進行干預[^161]。
- 長期管理:
- 制定長期營養管理計劃,特別是對於需要長期營養支持的患者。
- 定期隨訪,評估營養狀況和治療效果。
- 幫助患者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減少對營養品的依賴[^162]。
總結來說,癌症營養品的選擇和使用應基於專業評估,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並在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營養支持可以顯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治療耐受性和生活品質,是癌症綜合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常見問題解答
1. 癌症患者是否需要特別的營養品?
是的,癌症患者通常需要特別的營養品來應對疾病和治療帶來的營養挑戰。癌症本身及其治療(如化療、放疗、手術)可能影響患者的食慾、消化吸收功能和代謝狀態,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和免疫力減弱[^163]。特別的營養品可以提供額外的熱量、蛋白質和關鍵營養素,幫助維持營養狀況,提高治療耐受性,減輕副作用,並促進康復。然而,具體需要什麼類型的營養品,應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
2.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癌症營養品?
選擇適合的癌症營養品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患者的營養狀況、腸道功能、癌症類型和分期、治療方式、個人喜好等[^164]。一般建議:
- 咨询專業營養師或醫生,進行全面營養評估
- 根據營養需求選擇適當類型的營養品(如標準型、高蛋白質型、高熱量型等)
- 考慮腸道功能,選擇適合的給予途徑(口服、管灌或靜脈營養)
- 注意產品的口味和接受度,確保長期使用的可行性
- 選擇有良好品質控制和聲譽的品牌
- 考慮經濟因素和可獲得性
最重要的是,營養品的選擇應該個體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需求來決定,而不是盲目跟隨他人建議或廣告宣傳。
3. 癌症營養品可以替代正常飲食嗎?
不可以,癌症營養品不能完全替代正常飲食。正常飲食提供多樣化的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質,這些是營養品難以完全複製的[^165]。癌症營養品應視為正常飲食的補充,而非替代。理想的營養策略是:
- 盡可能通過正常飲食滿足營養需求
- 當正常飲食不足以滿足需求時,使用營養品作為補充
- 對於無法經口攝取足夠營養的患者,可考慮管灌營養
- 僅在腸道功能衰竭時才考慮靜脈營養
即使在使用營養品的情況下,也應鼓勵患者盡可能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全面的營養和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
4. 使用癌症營養品有什麼副作用?
大多數癌症營養品在正確使用情況下是安全的,但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166]:
- 胃腸道不適:如腹脹、腹瀉、便秘、噁心等,特別是在開始使用時
- 口味疲勞:長期使用相同口味可能導致厭煩
- 代謝問題:如高血糖(特別是糖尿病患者)、電解質失衡等
- 過敏反應:對某些成分(如牛奶蛋白、大豆等)過敏
- 藥物相互作用:某些營養素可能影響藥物代謝或效果
減少副作用的建議: - 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目標劑量 - 選擇多種口味輪換使用 - 注意產品溫度,冷藏後可能更易接受 - 如出現持續不適,應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5. 癌症營養品與抗癌治療有相互作用嗎?
是的,某些癌症營養品可能與抗癌治療產生相互作用[^167]:
- 高劑量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可能干擾化療和放疗的效果,這些治療部分通過產生氧化應激來殺死癌細胞
- 某些草藥補充劑可能影響藥物代謝酶(如細胞色素P450系統),改變化療藥物的血藥濃度
- 魚油等ω-3脂肪酸補充劑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特別是與抗凝藥物或手術結合時
- 銈、鎂等礦物質可能影響某些藥物(如某些抗生素、甲狀腺激素)的吸收
因此,在使用任何營養品或補充劑前,應諮詢腫瘤科醫生或藥劑師,了解可能的相互作用,並在專業指導下使用。
6. 癌症營養品需要使用多長時間?
癌症營養品的使用時間因人而異,取決於患者的具體情況[^168]:
- 短期使用:如圍手術期營養支持,通常持續7-14天
- 中期使用:如化療或放疗期間的營養支持,可能持續數週至數月
- 長期使用:如嚴重營養不良、腸道功能不全或晚期癌症患者,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使用
一般原則是: - 定期評估營養狀況和治療效果 - 當患者能夠通過正常飲食滿足營養需求時,應逐步減少並停止使用營養品 - 對於需要長期使用的患者,應定期監測營養狀況和可能的併發症 - 任何調整都應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
7. 如何提高癌症營養品的接受度?
提高癌症營養品的接受度對於確保長期使用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169]:
- 口味多樣化:嘗試不同口味,找到患者喜歡的選擇
- 溫度調節:冷藏後飲用可能口感更佳,特別是在口腔炎或味覺改變時
- 創新使用方式:將營養品加入其他食物中,如製成冰沙、布丁、冰淇淋等
- 少量多次:分多次小量攝入,避免一次過量引起不適
- 環境優化:在舒適、放鬆的環境中攝取,避免壓力和干擾
- 心理支持:解決與飲食相關的焦慮和壓力,建立積極的飲食體驗
- 家人參與:鼓勵家人一起嘗試,增加社會支持和樂趣
如果患者仍然難以接受某種營養品,應考慮更換其他類型或品牌,找到最適合的選擇。
8. 癌症營養品費用是否可以醫療保險報銷?
癌症營養品的醫療保險報銷情況因保險計劃和地區而異[^170]:
-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部分處方營養品(如管灌和靜脈營養品)可能由醫院管理局資助,但需要醫生證明其醫療必要性
- 私人醫療保險:高檔醫療保險計劃可能覆蓋部分或全部營養品費用,但通常需要醫生處方和證明其醫療必要性
- 專門癌症保險:某些專門針對癌症的保險計劃可能包括營養支持費用
- 慈善資助:一些癌症慈善組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可能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營養品資助
建議: - 詳細閱讀保險條款,了解覆蓋範圍和申請程序 - 與保險公司溝通,確定特定營養品是否在覆蓋範圍內 - 保留所有處方、收據和醫療記錄,以備申請報銷時使用 - 如有經濟困難,可諮詢醫院社工或癌症支援組織,了解可能的資助渠道
9. 家屬如何幫助癌症患者使用營養品?
家屬在幫助癌症患者使用營養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171]:
- 了解營養需求:學習關於癌症營養的基本知識,了解患者的特殊營養需求
- 協助選擇: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營養品
- 創造支持環境:營造積極、放鬆的進食環境,減少壓力和焦慮
- 創新製作:嘗試將營養品製作成不同形式,增加接受度
- 監測反應:觀察患者對營養品的反應,記錄任何不適或問題
- 定期評估:協助患者定期回診,評估營養狀況和治療效果
-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幫助患者應對與營養相關的挑戰
- 自我照顧:照顧者也要注意自身健康和福祉,避免照顧者疲憊
家屬的支持和參與對於確保癌症患者正確使用營養品至關重要,但也要尊重患者的自主性和偏好,避免強制或過度干預。
10. 癌症營養品可以預防癌症復發嗎?
目前沒有充分證據表明任何單一營養品可以預防癌症復發[^172]。然而,良好的營養狀況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對降低復發風險有積極作用:
- 均衡飲食:強調植物性食物,限制加工肉類和紅肉,控制鹽和酒精攝入
- 維持健康體重:肥胖是多種癌症復發的風險因素
-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可能改善預後,降低復發風險
- 特定營養素: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D、ω-3脂肪酸等)可能對特定癌症有潛在益處,但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重要注意事項: - 不要依賴高劑量單一營養素補充劑預防復發,這可能無效甚至有害 - 任何營養干预都應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等)比任何單一營養品更重要 - 定期隨訪和監測是預防和管理復發的關鍵
總體而言,雖然營養品不能保證預防癌症復發,但良好的營養狀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對改善預後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患者營養治療指南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_nutrition_guide_2024
世界衛生組織 - 《全球癌症營養支持建議》 - https://www.who.int/cancer_nutrition_recommendations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康復期營養補充品選擇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nutrition_guide
香港營養師協會 - 《癌症治療期間的營養管理手冊》 - https://www.hkna.org/cancer_nutrition_management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患者營養需求研究報告》 - https://www.hku.hk/medicine/cancer_nutrition_research
維基百科 - 《癌症營養學》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癌症營養學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營養關係學術報告》 - https://www.cuhk.edu.hk/medicine/cancer_nutrition_report
香港衛生署 - 《大腸癌篩查計劃》 -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
香港防癌會 - 《癌症預防與營養指南》 - https://www.cancerhongkong.org/nutrition_guide
香港腫瘤學會 - 《癌症患者營養支持臨床指引》 - https://www.hkos.org/nutrition_guidelines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 《癌症多學科治療中的營養支持》 - https://www.fhkcam.org/cancer_nutrition_support
香港護士管理局 - 《癌症患者護理與營養支持》 - https://www.nchk.org.hk/cancer_nursing_nutrition
香港藥劑業學會 - 《癌症治療藥物與營養品相互作用》 - https://www.hkpharm.org/cancer_drug_nutrition
香港社區醫學學院 - 《社區癌症患者營養支持策略》 - https://www.hkcchk.org/community_cancer_nutrition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 《癌症康復期家庭營養照顧》 - https://www.hkcfp.org/cancer_rehab_nutrition
香港臨床腫瘤學會 - 《癌症靶向治療與營養支持》 - https://www.hkco.org/targeted_therapy_nutrition
香港內科學院 - 《癌症相關代謝異常與營養干預》 - https://www.hkcps.org/cancer_metabolism_nutrition
香港外科學院 - 《圍手術期癌症患者營養支持》 - https://www.hkcses.org/perioperative_nutrition
香港放射科學院 - 《放射治療患者的營養管理》 - https://www.hkcr.org/radiotherapy_nutrition
香港病理學科學院 - 《癌症患者營養狀況評估與監測》 - https://www.hkcpath.org/nutrition_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