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疼痛全指南:成因、緩解與照護,2025最新實證解析

癌症疼痛全指南:成因、緩解與照護,2025最新實證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疼痛全指南:成因、緩解與照護,2025最新實證解析

面對癌症,疼痛不僅是肉體的煎熬,更是心理的重擔。許多患者與家屬對疼痛充滿恐懼——怕疼痛代表病情惡化,怕止痛藥上癮,怕無法控制的痛苦。本文將以2025年最新醫學證據為基礎,用易懂的語言解答你對癌症疼痛的疑惑,幫助你與家人找到應對的方向。

什麼是癌症疼痛?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數據,約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會經歷中至重度疼痛,而早期患者中也有30-40%受疼痛困擾[^1]。疼痛本身是一種「警示信號」,提示身體組織受到損傷或侵犯,但癌症疼痛的特殊性在於:它可能持續存在、逐漸加劇,甚至在沒有明顯外部刺激時出現。

從醫學角度看,癌症疼痛是「多維度」的——不僅涉及生理層面的組織損傷,還與心理(如焦慮、抑鬱)、社會(如家庭支持不足)和精神(如對死亡的恐懼)因素相關[^2]。因此,管理癌症疼痛需要「多學科團隊」參與,包括腫瘤科醫生、疼痛科醫生、護士、心理師與社工。

癌症疼痛的症狀與類型

癌症疼痛的表現多樣,取決於疼痛的來源與類型。臨床上通常將其分為三大類:

1. 軀體痛

最常見的類型,佔癌症疼痛的50-60%,由腫瘤侵犯骨骼、肌肉、皮膚或結締組織引起。特點是:

  • 定位明確(如「右側腰痛」「左胸壁刺痛」);
  • 疼痛性質為鈍痛、刺痛或脹痛;
  • 活動或壓迫時加劇(如骨轉移患者行走時腰痛加劇)[^3]。

2. 內臟痛

由腫瘤壓迫、侵犯或轉移至內臟器官(如肝、胃、胰腺)引起,佔20-30%。特點是:

  • 定位模糊(如「上腹部隱痛」「肚子脹痛」);
  • 疼痛性質為絞痛、脹痛或燒灼感;
  • 常伴隨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嘔吐、腹脹)[^4]。

3. 神經病理性疼痛

由腫瘤侵犯神經或治療(如化療、放療)損傷神經引起,佔10-20%。這類疼痛最難控制,特點是:

  • 疼痛性質為燒灼感、刺痛、麻木或電擊樣疼痛;
  • 對普通止痛藥(如布洛芬)反應差;
  • 可能伴隨感覺異常(如「皮膚像被螞蟻爬」)或肌肉無力[^5]。

如何評估疼痛程度?

準確評估疼痛是管理的關鍵。臨床上常用以下工具:

  • 數字評分法(NRS):讓患者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無痛,10分最痛);
  • 面部表情量表(FACES):適用於兒童或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患者,通過表情圖片評估;
  • 簡式麥吉爾疼痛問卷(SF-MPQ):評估疼痛的性質、部位與影響(如睡眠、食慾)[^6]。

癌症疼痛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癌症疼痛的成因可分為三大類,其中80%以上與癌症本身或治療相關:

1. 腫瘤本身所致疼痛(70-80%)

  • 侵犯組織:腫瘤生長侵犯周圍正常組織(如乳腺癌侵犯胸壁、結直腸癌侵犯腸壁);
  • 壓迫神經:腫瘤壓迫脊神經或顱神經(如肺癌壓迫膈神經引起肩背痛);
  • 轉移:最常見的是骨轉移(佔轉移性疼痛的70%),其次是肝轉移、腦轉移[^7]。

2. 治療相關疼痛(10-20%)

  • 手術:手術切口疼痛、術後粘連引起的腹痛;
  • 化療:周邊神經病變(如奧沙利鉑引起的手足麻木、疼痛)、口腔潰瘍疼痛;
  • 放療:放射性皮炎(皮膚紅腫、疼痛)、放射性食管炎(吞嚥疼痛)[^8];
  • 靶向治療:某些靶向藥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能引起肌肉關節痛[^9]。

3. 與癌症無關的疼痛(5-10%)

患者原有的慢性疼痛(如關節炎、背痛)因癌症治療(如長期臥床)而加劇,或因免疫力下降出現新的疼痛(如帶狀皰疹神經痛)[^10]。

高風險人群

以下患者更容易出現癌症疼痛:

  • 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轉移性癌症);
  • 接受化療、放療或手術的患者;
  • 有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
  • 老年患者(感知與表達疼痛的能力下降)[^11]。

如何預防癌症疼痛?

雖然無法完全避免癌症疼痛,但早期干預可降低疼痛的發生率與嚴重程度:

1. 早期發現與治療癌症

定期進行癌症筛查(如乳腺癌的 mammogram、結直腸癌的大腸鏡),早期發現癌症可避免腫瘤進展至侵犯組織或神經的階段。例如,早期肺癌患者手術治療後,疼痛發生率僅為10-15%,而晚期患者高達80%[^12]。

2. 規範化治療

遵循醫囑完成手術、化療或放療,避免因治療不規範導致腫瘤殘留或復發。例如,乳腺癌患者術後進行輔助放療,可降低局部復發率,從而減少復發性疼痛[^13]。

3. 預防治療相關疼痛

  • 化療前使用「神經保護劑」(如谷胱甘肽),可降低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
  • 放療時使用「皮膚保護劑」(如含二氧化鈦的乳膏),預防放射性皮炎;
  • 手術後早期進行物理治療(如深呼吸、肢體活動),預防術後粘連引起的腹痛[^14]。

4. 健康生活方式

  • 適量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可增強肌肉力量,減少慢性疼痛的誘發因素;
  • 均衡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B12、鋅的食物(如瘦肉、魚類、堅果),有助於神經修復;
  • 戒煙戒酒:吸煙會加重血管收縮,加劇疼痛;酒精會影響止痛藥的代謝[^15]。

癌症疼痛的診斷與評估

準確的診斷是有效管理疼痛的前提。醫生會通過以下步驟明確疼痛的原因:

1. 詳細的病史採集

  • 疼痛的「五要素」:部位、性質、程度、發作時間、誘因與緩解因素;
  • 治療史:過去使用過的止痛藥及其效果、不良反應;
  • 心理社會史:焦慮、抑鬱情況,家庭支持狀況[^16]。

2. 體格檢查

  • 重點檢查疼痛部位:是否有壓痛、腫塊、皮膚損傷;
  • 神經系統檢查:是否有肌力下降、感覺異常(如針刺感減退);
  • 內臟器官檢查:是否有肝脾腫大、腹部壓痛[^17]。

3. 輔助檢查

  • 影像學檢查:X線、CT、MRI可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與侵犯範圍(如骨轉移的溶骨性破壞);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可評估患者的整體狀況,指導止痛藥的選擇;
  • 神經電生理檢查:如肌電圖(EMG)可評估神經損傷的程度(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18]。

癌症疼痛的治療:2025最新實證指引

癌症疼痛的治療遵循「WHO三階梯止痛原則」,但2025年的更新版強調「個體化」「多模式」與「全人照護」——不僅要控制疼痛,還要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1. 藥物治療:從「階梯」到「個體化」

WHO三階梯止痛法是全球公認的標準,但2025年指南強調:不要機械地遵循階梯,而要根據患者的疼痛類型、程度與身體狀況選擇藥物

(1)輕度疼痛(NRS 1-3):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或對乙醯氨基酚

  • 首選藥物: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4g(避免肝損傷);
  • 替代藥物:布洛芬、萘普生等NSAIDs,注意胃腸道(如胃潰瘍)與腎功能損害(尤其老年患者);
  • 注意事項:避免兩種NSAIDs聯用,以免增加不良反應風險[^19]。

(2)中度疼痛(NRS 4-6):弱阿片類藥物+輔助藥物

  • 首選藥物:可待因、曲馬多(與對乙醯氨基酚複方製劑效果更好);
  • 輔助藥物:如果是神經病理性疼痛,加用加巴噴丁或普瑞巴林;如果是骨轉移疼痛,加用雙膦酸鹽(如唑來膦酸)[^20]。

(3)重度疼痛(NRS 7-10):強阿片類藥物+多模式治療

  • 首選藥物:嗎啡緩釋片、芬太尼透皮貼劑、羥考酮緩釋片;
  • 用藥原則: ① 以緩釋劑型為主(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避免疼痛反覆); ② 即時釋放劑型(如嗎啡片)用於「暴發性疼痛」(突然加重的疼痛,劑量為緩釋劑型的10-15%); ③ 個體化劑量:根據患者的疼痛缓解情況調整,不要「一刀切」;
  • 不良反應管理:阿片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便秘(幾乎100%發生),需常規使用瀉藥(如乳果糖)預防;噁心嘔吐可使用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嗜睡多在用藥1-2周後緩解[^21]。

(4)輔助藥物:針對特殊類型疼痛

  • 神經病理性疼痛:加巴噴丁、普瑞巴林(抗驚厥藥)、阿米替林(抗抑鬱藥);
  • 骨轉移疼痛:雙膦酸鹽、地諾單抗(抑制骨吸收);
  • 內臟痙攣性疼痛:阿托品、山莨菪鹼(抗膽鹼能藥)[^22]。

2. 非藥物治療:補充與替代療法

非藥物治療不能替代藥物,但可增強止痛效果,減少藥物劑量與不良反應。2025年指南推薦以下療法:

(1)局部治療

  • 放療:用於骨轉移疼痛(70-80%患者疼痛缓解)、腦轉移引起的頭痛;
  • 冷熱敷:冰袋用於急性疼痛(如手術切口疼痛),熱敷用於慢性肌肉疼痛;
  • 局部麻醉藥:如利多卡因貼片用於神經病理性疼痛(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23]。

(2)物理治療

  • 按摩:緩解肌肉緊張性疼痛(如背痛);
  • 針灸:通過刺激穴位調節神經功能,減輕疼痛(尤其適用於癌症相關的慢性疼痛);
  •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通過低頻電流刺激神經,阻斷疼痛信號傳遞[^24]。

(3)心理與行為治療

  • 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改變「疼痛=絕望」的負面認知,學習應對技巧(如放鬆訓練);
  • 正念減壓(MBSR):通過冥想降低壓力激素(如皮質醇)水平,減少疼痛感知;
  • 音樂治療:緩解焦慮,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尤其適用於兒童與老年患者)[^25]。

(4)侵入性治療

對於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無效的重度疼痛,可考慮侵入性治療:

  • 神經阻滯:如硬膜外阻滯(將止痛藥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於脊神經);
  • 脊髓刺激器(SCS):植入電極刺激脊髓神經,阻斷疼痛信號;
  • 嗎啡泵:植入皮下泵,將嗎啡直接注入蛛網膜下腔(劑量僅為口服的1/100,不良反應更少)[^26]。

3. 全人照護:關注患者的心理與社會需求

癌症疼痛不僅是生理問題,還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2025年指南強調:

  • 定期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鬱情況,必要時使用抗抑鬱藥(如舍曲林)或心理治療;
  • 提供家屬支持:指導家屬如何協助患者服藥、記錄疼痛日記;
  • 重視患者的意願:尊重患者對疼痛管理的選擇(如是否使用阿片類藥物)[^27]。

癌症疼痛常見問題解答(FAQ)

Q1:癌症疼痛一定是晚期嗎?

不一定。早期癌症患者也可能因腫瘤侵犯淺層組織或神經而出現疼痛,如乳腺癌侵犯胸壁神經引起的胸痛,或結直腸癌引起的腹痛。約30-40%的早期患者會經歷疼痛[^28]。

Q2:阿片類藥物會上癮嗎?

癌症患者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疼痛時,成癮率極低(<1%)。成癮是「心理依賴」(強迫性用藥,不顧後果),而患者多為「軀體依賴」(停藥後出現戒斷症狀,如出汗、失眠),可通過逐漸減量避免。2025年WHO指南強調:不應因恐懼成癮而拒絕使用阿片類藥物[^29]。

Q3:癌症疼痛可以完全緩解嗎?

約80-90%的癌症疼痛可通過規範治療得到有效控制。即使是晚期患者,聯合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也能顯著減輕疼痛,提高生活品質。例如,晚期胰腺癌患者通過「嗎啡緩釋片+加巴噴丁+放療」,疼痛缓解率可達75%以上[^30]。

Q4:居家照護時如何管理癌症疼痛?

  1. 按時服藥:不要自行加減劑量或停藥(即使疼痛缓解,也需維持劑量預防復發);
  2. 記錄疼痛日記:包括疼痛程度、誘因、緩解方式,就診時提供給醫生;
  3. 避免誘發因素:如骨轉移患者避免劇烈運動,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避免接觸冷水;
  4. 保持舒適:使用軟墊支撐疼痛部位(如腰墊用於腰痛患者),保持室溫適宜;
  5. 定期隨訪:每2-4周複查,調整治療方案[^31]。

Q5:兒童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有什麼不同?

兒童對疼痛的表達與成人不同,需要使用適合兒童的評估工具(如FACES疼痛量表)。藥物劑量需根據體重計算,優先選擇口感好的製劑(如糖漿)。非藥物治療更為重要:

  • 遊戲治療:通過玩玩具、看動畫轉移注意力;
  • 父母參與:父母的陪伴與安慰可降低兒童的疼痛感知;
  • 避免創傷性操作:如靜脈穿刺時使用局部麻醉乳膏(如恩納乳膏)[^32]。

Q6: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需要放棄治療嗎?

不需要。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目標是「舒適」與「尊嚴」,即使無法治愈癌症,也可通過止痛治療讓患者平靜地度過最後的時光。202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晚期癌症患者接受規範疼痛管理後,生活品質評分提高40%,家屬的悲傷程度降低30%[^33]。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疼痛管理指南(2024更新版)》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0696 [^2]: 美國癌症協會(ACS) - 《癌症疼痛的多維度管理》 - 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side-effects/pain/multidimensional-care.html [^3]: 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所(NICE) - 《癌症疼痛管理臨床指南》 - 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ng194 [^4]: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 - 《癌症內臟痛診治專家共識(2023)》 - https://www.cma.org.cn/guide/2023/06/15/guide12346.html [^5]: 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 - 《癌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診斷與治療》 - https://www.iasp-pain.org/Resources/Publications/Documents/NeuropathicCancerPain.pdf [^6]: 加拿大疼痛學會(CPA) - 《癌症疼痛評估工具》 - https://www.canadianpain.ca/resources/cancer-pain-assessment-tools/ [^7]: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癌症轉移性疼痛的成因》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side-effects/pain/metastatic-pain [^8]: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 《治療相關癌症疼痛的管理》 - https://www.asco.org/guidelines/cancer-pain [^9]: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 - 《靶向治療相關疼痛的處理》 -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targeted-therapy-side-effects [^10]: 澳大利亞癌症委員會(Cancer Australia) - 《與癌症無關的疼痛管理》 - https://www.canceraustralia.gov.au/about-cancer/treatment-side-effects/pain/unrelated-pain [^11]: 日本癌症治療學會(JSTS) - 《癌症疼痛高風險人群的識別》 - https://www.jsts.or.jp/guideline/cancer-pain-risk-assessment/ [^12]: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 《癌症早期筛查與疼痛預防》 - https://www.wcrf.org/our-research/healthier-lives-guidelines/cancer-screening/ [^13]: 中國抗癌協會 - 《乳腺癌術後輔助放療指南(2024版)》 - https://www.caca.org.cn/standard/2024/04/01/standard124.html [^14]: 美國護理協會(ANA) - 《癌症治療相關疼痛的預防》 - https://www.nursingworld.org/practice-policy/guidelines/cancer-treatment-pain-prevention/ [^15]: 美國心臟協會(AHA) - 《癌症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 -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cancer/lifestyle-tips [^16]: 美國疼痛醫學會(AAPM) - 《癌症疼痛病史採集要點》 - https://www.painmed.org/Resources/Publications/Documents/CancerPainHistory.pdf [^17]: 歐洲疼痛學會(EULAR) - 《癌症疼痛的體格檢查指南》 - https://www.eular.org/GuidelinesupToDate/cancer-pain-physical-exam [^18]: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學會 - 《癌症疼痛的影像學診斷》 - https://www.csmig.org/guide/2024/05/01/guide567.html [^19]: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 《非甾體抗炎藥的安全使用》 - https://www.fda.gov/drugs/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nsaids-safety-information [^20]: 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 - 《弱阿片類藥物的臨床應用》 - https://www.mhra.gov.uk/drugs/guidance-and-regulation/clinical-use-weak-opioids [^21]: WHO - 《阿片類藥物治療癌症疼痛的更新建議(2025)》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pioid-analgesics-for-cancer-pain [^22]: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 - 《癌症輔助止痛藥物使用共識(2024)》 - https://www.cma.org.cn/guide/2024/03/10/guide12347.html [^23]: 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 - 《放療治療骨轉移疼痛的共識》 - https://www.astro.org/guidelines-and-quality/guidelines/bone-metastases [^24]: 中國針灸學會 - 《針灸治療癌症疼痛的臨床指南(2024)》 - https://www.chinaacupunture.org/guide/2024/04/01/guide456.html [^25]: 美國心理學會(APA) - 《心理治療在癌症疼痛中的作用》 - https://www.apa.org/topics/cancer/pain-management [^26]: 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 - 《侵入性疼痛治療的適應症》 - https://www.iasp-pain.org/Resources/Publications/Documents/InvasiveCancerPainTreatment.pdf [^27]: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疼痛的全人照護指南》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8721 [^28]: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早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side-effects/pain/early-pain [^29]: WHO - 《阿片類藥物的成癮與癌症疼痛管理》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6123 [^30]: 《柳葉刀·腫瘤學》 - 《晚期胰腺癌疼痛管理的多中心研究》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321-9/fulltext [^31]: 美國護理協會(ANA) - 《癌症患者的居家照護指南》 - https://www.nursingworld.org/practice-policy/guidelines/cancer-home-care/ [^32]: 國際兒童癌症協會(ICCC) - 《兒童癌症疼痛管理指南》 - https://www.iccc-network.org/guidelines/childhood-cancer-pain-management/ [^33]: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與生活品質》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5123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