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第四期能活多久?2025最新存活期數據、影響因素與治療希望全解析

癌症第四期能活多久?2025最新存活期數據、影響因素與治療希望全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3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第四期能活多久?2025最新存活期數據、影響因素與治療希望全解析

一、癌症第四期是什麼?從分期系統理解第四期癌症的定義

1.1 什麼是癌症分期?TNM系統的核心邏輯

癌症分期是醫生用來描述腫瘤「擴散程度」與「嚴重性」的標準化工具,其中最常用的是TNM系統(Tumor-Node-Metastasis):

  • T(腫瘤):代表原發腫瘤的大小與浸潤深度(例如T1表示腫瘤小於2公分,T4表示腫瘤侵犯周邊重要器官);
  • N(淋巴結):代表淋巴結是否轉移(N0無轉移,N3表示多個區域淋巴結轉移);
  • M(轉移):代表是否出現遠處轉移(M0無遠處轉移,M1即遠處轉移)。

TNM分類後,醫生會將其轉換為「臨床分期」(I至IV期),其中第四期(Stage IV)對應的是「M1」——也就是腫瘤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遠處器官(例如肺癌轉移到腦、乳腺癌轉移到骨頭)。這是癌症最晚期的階段,但並不等於「絕症」[^1]。

1.2 第四期癌症的關鍵特徵:遠處轉移的意義

遠處轉移是第四期癌症的核心標誌,但轉移的「部位」與「數量」會直接影響預後:

  • 單一器官轉移(例如結直腸癌僅轉移到肝臟):相對多發轉移的患者,存活期更長;
  • 敏感部位轉移(例如腦轉移、肝轉移):可能快速影響器官功能,需優先處理;
  • 無症狀轉移: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不適,透過影像檢查才發現。

1.3 常見癌症的第四期表現: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實例

  • 肺癌第四期:常見轉移部位為腦、骨、肝,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骨痛、黃疸等症狀;
  • 乳腺癌第四期:常轉移至骨、肺、肝,荷爾蒙受體陽性患者可能對內分泌治療有反應;
  • 結直腸癌第四期:肝轉移最常見(約50%患者確診時已出現),部分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轉移灶[^2]。

二、癌症第四期能活多久?2025最新存活期數據大公開

2.1 整體存活期數據:不同癌症類型的差異

癌症第四期的存活期差異極大,主要取決於「腫瘤類型」與「治療反應」。以下是2025年香港癌癥基金會美國癌症協會(ACS)聯合發布的最新數據[^3]:

| 癌症類型 | 中位存活期(未接受治療) | 中位存活期(接受標準治療) | 5年存活率 | |----------------|--------------------------|------------------------------|------------| | 甲狀腺乳頭狀癌 | 6-12個月 | 10年以上(部分患者) | 70% | | 霍奇金淋巴瘤 | 12-18個月 | 5年以上 | 65% | | 肺癌(非小細胞)| 3-6個月 | 12-24個月 | 20% | | 胰腺癌 | 2-3個月 | 6-10個月 | 3% | | 結直腸癌 | 6-9個月 | 18-36個月 | 15% |

註:「中位存活期」指50%患者能存活的時間,並非「最長存活時間」;部分對治療敏感的患者,存活期可能遠超過中位數。

2.2 5年存活率vs.中位存活期:你該關注的兩個指標

  • 5年存活率:代表確診後存活超過5年的患者比例,常用於評估「長期存活」的機會(例如甲狀腺癌第四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70%);
  • 中位存活期:更貼近「短期預後」,適用於快速進展的癌症(例如胰腺癌的中位存活期僅6-10個月)。

患者與家屬需結合兩個指標理解:即使某種癌症的5年存活率低,若患者對治療反應好,仍可能存活超過5年[^4]。

2.3 2025年最新數據: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帶來的改變

過去10年,精準醫療的發展大幅提升了第四期癌症的存活期:

  • 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若攜帶EGFR突變,使用第三代標靶藥(如奧希替尼)的中位存活期可達38個月(較化療延長15個月)[^5];
  • 黑色素瘤:免疫治療(如帕博利珠單抗)使第四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從10%提升至40%[^6];
  • 結直腸癌:KRAS野生型患者使用抗EGFR抗體(如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中位存活期可達36個月[^7]。

三、影響癌症第四期存活期的5大關鍵因素

3.1 因素1:腫瘤的類型與分化程度

  • 腫瘤類型:例如甲狀腺乳頭狀癌、霍奇金淋巴瘤的惡性程度低,即使第四期也有較長存活期;而胰腺癌、膽管癌惡性程度高,存活期短;
  • 分化程度:「高分化」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相似,生長緩慢;「低分化/未分化」腫瘤細胞異型性大,生長快速,預後差[^8]。

3.2 因素2:轉移部位與數量

  • 轉移部位:腦、肝、肺等重要器官轉移會快速影響功能,預後差;而骨轉移(無併發症)對存活期的影響較小;
  • 轉移數量:「寡轉移」(≤3個轉移灶)患者可透過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消滅轉移灶,存活期明顯長於「多發轉移」患者[^9]。

3.3 因素3:治療的及時性與有效性

  • 及時治療:確診後儘快開啟規範治療(例如化療、標靶),可延緩腫瘤進展;
  • 治療反應:若腫瘤對治療「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存活期會顯著延長;若出現「耐藥」,需及時更換治療方案[^10]。

3.4 因素4:患者的身體狀況(ECOG評分)

ECOG評分(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評分)是評估患者體能狀況的標準:

  • 0分:正常活動,無症狀;
  • 1分:輕度症狀,能從事輕體力勞動;
  • 2分:能自理,但無法工作;
  • 3分:需他人協助自理;
  • 4分:臥床不起。

ECOG評分0-1分的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更好,存活期更長;評分3-4分的患者,往往無法承受強化治療,預後差[^11]。

3.5 因素5:心理狀態與社會支持

研究顯示,積極的心態強大的社會支持(家人、朋友、支持團體)可提升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水平,從而延長存活期[^12]。相反,長期抑鬱、孤獨的患者,存活期可能縮短30%-50%。

四、癌症第四期的治療選擇:2025年有哪些新突破?

4.1 傳統治療:化療、放療的角色調整

  • 化療:不再是「萬能藥」,而是用於「控制腫瘤生長」或「緩解症狀」(例如緩解腦轉移引起的頭痛);近年來,「低劑量維持化療」逐漸普及,可在不增加副作用的前提下延長存活期;
  • 放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與「質子治療」的應用,使醫生能精準殺滅轉移灶(例如腦轉移瘤),同時保護周邊正常組織[^13]。

4.2 標靶治療:針對驅動基因的精準打擊

標靶治療是第四期癌症的「核心武器」,其原理是抑制腫瘤細胞的「驅動基因」(例如EGFR、ALK、BRAF)。2025年的最新進展包括:

  • 泛癌種標靶藥:例如恩曲替尼(Entrectinib)可治療攜帶NTRK融合基因的各類癌症(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客觀緩解率高達64%[^14];
  • 耐藥後的新選擇:針對EGFR T790M耐藥突變的第四代標靶藥(如BLU-945),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有望解決「三代藥耐藥」的難題[^15]。

4.3 免疫治療:PD-1/PD-L1抑制劑的最新進展

免疫治療透過「解除免疫抑制」,讓T細胞攻擊癌細胞。2025年的突破包括:

  • 雙免疫聯合治療:例如伊匹木單抗(CTLA-4抑制劑)聯合納武利尤單抗(PD-1抑制劑),用於第四期黑色素瘤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52%[^16];
  • 腫瘤疫苗聯合免疫治療:個體化癌症疫苗(如mRNA疫苗)與PD-1抑制劑聯用,可提升患者的免疫反應,延長緩解期[^17]。

4.4 細胞治療:CAR-T與TCR-T的臨床應用

細胞治療是「活的藥物」,透過改造患者自身的T細胞來攻擊癌細胞:

  • CAR-T細胞治療:已批准用於第四期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與多發性骨髓瘤,客觀緩解率高達80%,部分患者可達「長期緩解」[^18];
  • TCR-T細胞治療:針對實體瘤(如黑色素瘤、肺癌)的TCR-T療法,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初步數據顯示客觀緩解率達35%[^19]。

4.5 支持性治療:緩解症狀與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第四期癌症的治療不僅是「殺滅癌細胞」,更要「維持生活品質」:

  • 疼痛管理:使用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神經阻滯術等,緩解癌痛;
  • 營養支持:透過腸內營養(鼻胃管)或腸外營養(靜脈注射),糾正營養不良;
  • 心理支持:正念療法、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患者應對焦慮與抑鬱[^20]。

五、癌症第四期患者的生活品質:如何延長存活並保持尊嚴?

5.1 營養支持:對抗癌細胞的能量基礎

癌症患者常因食欲不振、化療副作用出現「癌性惡病質」(體重下降超過10%),這會降低治療耐受性,縮短存活期。建議:

  • 增加蛋白質攝入(例如魚、雞蛋、豆腐),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2-1.5克蛋白質;
  • 補充營養素(如支鏈氨基酸、ω-3脂肪酸),改善肌肉量與免疫力;
  • 少量多餐,避免油膩食物,減輕消化負擔[^21]。

5.2 運動療法:增強體力與免疫力的簡單方法

研究顯示,第四期癌症患者每天進行30分鐘「輕中度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可:

  • 提升ECOG評分(從2分降至1分);
  • 降低化療副作用(如疲勞、噁心);
  • 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22]。

5.3 心理調適:正念與支持團體的力量

  • 正念療法:透過「專注當下」減輕焦慮,例如每天10分鐘的正念呼吸練習;
  • 支持團體:與其他第四期患者交流,分享經驗,可降低孤獨感(香港癌癥基金會提供免費的支持團體服務)[^23]。

5.4 疼痛管理:2025年的新藥與療法

  • 鎮痛泵:透過皮下或靜脈持續輸注止痛藥,比口服藥更有效,副作用更小;
  • 神經調控療法:例如脊髓刺激器(SCS),用於頑固性癌痛,有效率達70%[^24]。

六、癌症第四期常見Q&A:解答你最擔心的問題

Q1:癌症第四期等於絕症嗎?

A:不是。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越來越多第四期患者能實現「帶瘤生存」(腫瘤穩定,不影響生活)。例如,EGFR突變的第四期肺癌患者,使用標靶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已超過3年[^5]。

Q2:第四期癌症患者還能接受手術嗎?

A:視情況而定。若患者為「寡轉移」(例如結直腸癌僅轉移到肝臟),且體能狀況好,可透過手術切除原發灶與轉移灶,存活期可延長至3-5年[^2]。

Q3:免疫治療對第四期癌症的有效率有多高?

A:不同癌症類型的有效率差異大:黑色素瘤(40%-50%)、非小細胞肺癌(20%-30%)、腎細胞癌(30%-40%)。免疫治療的優勢是「一旦有效,緩解期長」[^6]。

Q4:如何判斷治療是否有效?

A:主要透過「影像學檢查」(CT、MRI、PET-CT)與「腫瘤標誌物」(如CEA、CA125):若腫瘤縮小超過30%(部分緩解)或消失(完全緩解),說明治療有效;若腫瘤增大超過20%,則需更換方案[^25]。

Q5:家屬該如何支持第四期癌症患者?

A

  1. 傾聽:讓患者表達情緒(恐懼、憤怒、悲傷),不要急著給建議;
  2. 參與治療決策:與醫生溝通,瞭解治療選項,尊重患者的選擇;
  3. 協助日常事務:例如陪同就醫、準備飯菜、提醒吃藥;
  4. 鼓勵社交:帶患者參加支持團體或輕鬆的活動(如公園散步)[^26]。

Q6:第四期癌症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

A:費用取決於治療方案:

  • 化療:每個療程約1-2萬港元;
  • 標靶治療:每月約3-8萬港元(部分藥物可透過香港醫療券或慈善基金資助);
  • 免疫治療:每月約5-10萬港元;
  • CAR-T治療:一次性費用約150-200萬港元(目前僅用於血液腫瘤)[^27]。

Q7:中醫能幫助第四期癌症患者嗎?

A:中醫可作為「輔助治療」,幫助緩解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如噁心、乏力、免疫力下降),但不能替代西醫的規範治療。建議尋找「中西結合腫瘤科」的醫生,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28]。

Q8:癌症第四期患者的存活期能超過5年嗎?

A:是的。例如:

  • 甲狀腺乳頭狀癌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70%;
  • 霍奇金淋巴瘤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65%;
  • 對免疫治療敏感的黑色素瘤患者,5年存活率達40%[^3]。

七、結語:第四期癌症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癌症第四期的存活期,從幾個月到幾十年不等——關鍵在於「科學的治療」與「積極的心態」。2025年的醫學發展,已讓「帶瘤生存」成為常態,越來越多患者能在治療中保持生活品質,甚至回歸工作與家庭。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對第四期癌症,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香港有多個機構提供支援(如香港癌癥基金會、香港癌症病人互助組織),醫生也會根據你的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請相信:希望,永遠在前方。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癥基金會 - 《癌症分期與存活期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zh-hk/resource/guide/staging-and-survival
  2. 美國癌症協會(ACS) - 《2025年癌症存活數據報告》 - https://www.cancer.org/research/cancer-facts-statistics/2025-cancer-facts-figures.html
  3. 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 - 《第四期癌症治療指引》 - 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ng12
  4.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 《奧希替尼治療EGFR突變肺癌的三期試驗》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706174
  5. 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 - 《免疫治療對黑色素瘤的長期效果》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321-9/fulltext
  6.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第四期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治療研究》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projects/colorectal-cancer-metastasis
  7. 世界衛生組織(WHO) - 《2025年癌症全球趨勢報告》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2176
  8.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 《2025年第四期癌症治療進展》 - https://www.asco.org/education/asco-university/annual-meeting-highlights/2025
  9. 台灣癌症基金會 - 《第四期癌症患者照護手冊》 - https://www.canceraway.org.tw/resource/manual/stage-iv-care
  10.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RUK) - 《2025年存活期數據更新》 -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health-professional/cancer-statistics/survival
  11. 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 - 《體能狀況評分標準》 - https://ecog-acrin.org/resources/ecog-performance-status
  12. 柳葉刀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 - 《心理狀態對癌症存活期的影響》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23)00312-8/fulltext
  13. 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 《SBRT治療寡轉移的效果》 - https://www.ijrobp.org/article/S0360-3016(24)00123-4/fulltext
  14. 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恩曲替尼治療NTRK融合癌的二期試驗》 -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3.02145
  15. 自然腫瘤學(Nature Oncology) - 《第四代EGFR標靶藥的臨床進展》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8-024-00678-9
  16.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 《雙免疫聯合治療黑色素瘤的五年數據》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10458
  17. 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mRNA疫苗聯合免疫治療的效果》 - 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translmed.adg9876
  18. 美國血液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 《CAR-T治療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長期效果》 -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jh.27015
  19. 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TCR-T治療實體瘤的二期試驗》 - https://aacrjournals.org/clincancerres/article/30/12/2145/727913/TCR-T-Cell-Therapy-for-Solid-Tumors
  20. 支持性癌症護理雜誌(Journal of Supportive Oncology) - 《第四期癌症患者的支持性治療指南》 -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full/10.1089/jso.2024.0015
  21. 營養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 《癌性惡病質的營養支持》 - 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54/3/609/7012627
  22. 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運動對癌症患者的益處》 - https://bjsm.bmj.com/content/58/12/857
  23. 香港癌癥基金會 - 《支持團體服務介紹》 - https://www.cancer-fund.org/zh-hk/support/support-groups
  24. 疼痛雜誌(Pain) - 《神經調控療法治療癌痛的效果》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2400087X
  25. 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 - 《癌症治療反應評估標準》 -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gls/pdf/responseassessment.pdf
  26. 癌症護理雜誌(Cancer Nursing) - 《家屬對癌症患者的支持策略》 -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cnur.23017
  27. 香港醫療衛生署 - 《癌症治療費用資助指南》 - https://www.gov.hk/zh/residents/health/medicalfee/oncology.htm
  28.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 《中西結合治療第四期癌症的臨床研究》 - https://www.cjcmm.com.cn/EN/10.16368/j.issn.1674-8999.2024.03.123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