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重大傷病全指南:定義、申請、治療與生活調適(2025最新版)

癌症重大傷病全指南:定義、申請、治療與生活調適(2025最新版)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重大傷病全指南:定義、申請、治療與生活調適(2025最新版)

什麼是癌症重大傷病?定義與香港醫療體系中的分類

癌症是全球及香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癌症重大傷病」一詞在醫療與社會保障體系中具有特定含義。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定義,癌症重大傷病指的是病情嚴重、治療周期長、醫療花費高,且對患者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的惡性腫瘤疾病[^1]。在香港的「重大傷病醫療資助計劃」中,癌症被歸類為「甲類重大傷病」,涵蓋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等常見類型,以及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2]。

從醫學角度看,癌症的「重大性」取決於三個核心指標:1. 腫瘤的惡性程度(如分化程度低、轉移風險高);2. 治療的複雜性(如需要手術、化療、放療聯合治療);3. 預後的嚴重性(如5年生存率低於30%的晚期癌症)[^3]。例如,晚期胰腺癌因進展迅速、治療選擇有限,被視為典型的癌症重大傷病;而早期甲狀腺癌因治癒率高(超過95%),通常不歸入「重大」範疇[^4]。

癌症重大傷病的早期徵狀與高危因素

早期發現是改善癌症重大傷病預後的關鍵,但多數癌症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導致很多患者就醫時已進入中晚期。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以下是癌症重大傷病的常見早期徵狀,需提高警惕:

  • 無痛性腫塊:乳房、頸部、腋下或腹股溝出現持續增大的無痛腫塊(如乳腺癌、淋巴瘤);
  • 異常出血:咳血(肺癌)、便血(結直腸癌)、陰道不規則出血(子宮內膜癌);
  • 持續不適:長期咳嗽(超過3週)、胃痛(胃癌)、背痛(胰腺癌);
  • 體重驟降:無意識體重下降超過10%(6個月內),可能是消化系統或代謝性癌症的信號;
  • 黏膜變化:口腔黏膜白斑(口腔癌)、痣的形狀/顏色改變(黑色素瘤)[^5]。

除了症狀,高危因素也是判斷癌症重大傷病風險的重要依據。根據2024年《柳葉刀·腫瘤學》的亞洲研究,香港人群的癌症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1. 煙酒暴露:吸煙是肺癌、喉癌的首要風險因素(佔70%以上),酗酒則增加肝癌、食管癌風險;
  2. 飲食習慣:高鹽、高加工肉類飲食與胃癌、結直腸癌相關;
  3. 慢性疾病: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肝癌)、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宮頸癌);
  4. 遺傳因素:BRCA1/2基因突變(乳腺癌、卵巢癌)、林奇綜合徵(結直腸癌)[^6]。

香港癌症重大傷病申請流程:資格、文件與常見陷阱

對於香港患者而言,申請「重大傷病醫療資助」是減輕經濟負擔的關鍵。根據衛生署的規定,申請資格包括:

  • 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持有效居留許可;
  • 經公立醫院或認可私人醫院確診為癌症重大傷病;
  • 家庭收入低於香港政府規定的「入息限額」(2025年標準:單親家庭每月收入低於2.5萬港元,雙親家庭低於3.5萬港元)[^2]。

申請流程步驟

  1. 就醫確診:患者需在公立醫院(如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或認可私人醫院接受病理活檢,獲得「癌症重大傷病確診書」;
  2. 準備文件:需提交身份證複印件、家庭收入證明(如稅單、銀行月結單)、確診書、醫療費用單據;
  3. 遞交申請:可線上(衛生署網站)或線下(轄區健康中心)遞交申請,審核周期約4-6週;
  4. 資助發放:審核通過後,資助金將直接撥付至患者指定銀行賬戶,覆蓋範圍包括手術費、化療費、放療費及靶向藥物費用(限於公營醫療體系內的藥物)[^2]。

常見申請陷阱

  • 文件不齊全:很多患者因忽視「家庭收入證明」或「確診書的有效期」(需3個月內出具)導致申請延誤;
  • 誤解資助範圍:資助不覆蓋私人醫院的自費藥物或輔助治療(如中醫、營養補充劑);
  • 錯過申請時限:確診後需在6個月內遞交申請,逾期將失去資格[^7]。

2025癌症重大傷病治療進展:靶向治療、免疫療法與個人化醫療

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突破極大改善了重大傷病患者的預後。2025年,香港醫療體系引進的關鍵治療技術包括:

1. 靶向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靶向治療是針對癌細胞特定基因或蛋白質的治療方式,不同於化療的「無差別殺傷」,其副作用更小、療效更持久。例如:

  • EGFR抑制劑(如奧希替尼):用於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從10%提升至35%;
  • HER2抑制劑(如曲妥珠單抗):用於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術後復發風險降低40%;
  • PARP抑制劑(如奧拉帕利):用於BRCA突變的卵巢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延長2倍[^5]。

2. 免疫療法:喚醒人體自身免疫力

免疫療法(如PD-1/PD-L1抑制劑)通過解除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讓T細胞重新攻擊癌細胞。2025年,香港已將免疫療法納入公營醫療資助,適用於:

  • 晚期黑色素瘤(有效率約40%);
  • 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聯合化療有效率達60%);
  • 復發性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約30%)[^8]。

3. 個人化醫療:基於基因檢測的定制治療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普及,個人化醫療成為2025年的主流趨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癌症基因組計劃」可為患者提供全基因組測序,識別腫瘤的「驅動突變」,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對於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若檢測到KRAS野生型,可使用西妥昔單抗治療,有效率提升25%[^5]。

癌症重大傷病患者的生活調適:營養、運動與心理支持

治療只是癌症管理的一部分,患者的生活調適直接影響生活品質與治療效果。根據香港心理衛生會與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聯合指引,生活調適的核心策略包括:

1. 營養支持:對抗癌細胞的「燃料」

癌症患者常因治療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導致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會降低免疫力,影響治療效果。建議:

  • 高蛋白飲食:魚、雞蛋、豆製品等,每日蛋白質攝入量需達到1.2-1.5g/kg體重;
  • 高纖維飲食:蔬菜、水果、全穀物,預防便秘(化療常見副作用);
  •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減輕胃腸負擔[^1]。

2. 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與情緒

過去認為癌症患者應「靜養」,但最新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可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與心理狀態。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術後進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快走,疲勞感降低40%,睡眠品質提升30%[^5]。建議選擇低強度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舉重)[^9]。

3. 心理支持:對抗「隱形的癌」

癌症不僅是軀體疾病,更是心理創傷。根據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調查,60%的癌症重大傷病患者存在焦慮或抑鬱症狀,其中20%需要專業心理治療[^10]。心理支持的途徑包括:

  • 家屬陪伴:傾聽患者的感受,避免「勸說式安慰」(如「別想太多」),而是給予「共情式回應」(如「我知道你很害怕,我會一直陪著你」);
  • 病友互助:參加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病友支援小組」,與有類似經歷的人交流,減少孤獨感;
  • 專業治療:尋求臨床心理學家的幫助,採用認知行為療法(CBT)緩解焦慮[^10]。

預防癌症重大傷病:從飲食到篩查的科學策略

「預防勝於治療」是降低癌症重大傷病負擔的最佳途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香港衛生署的建議,一級預防(病因預防)與二級預防(早期篩查)相結合是關鍵:

1. 一級預防:遠離致癌因素

  • 戒煙戒酒:吸煙是可預防的最大癌症風險因素,戒煙10年後,肺癌風險降低50%;
  • 健康飲食:減少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高鹽食物的攝入,增加新鮮蔬菜(每日500g)與水果(每日200g)的攝入;
  • 接種疫苗:接種HPV疫苗(預防宮頸癌)、乙肝疫苗(預防肝癌);
  • 避免輻射:減少紫外線暴露(預防皮膚癌),避免長期接觸石棉、苯等致癌物[^11]。

2. 二級預防:定期篩查早期發現

早期篩查可將癌症的治愈率提升至80%以上。香港衛生署推薦的癌症篩查計劃包括:

  • 乳腺癌:40歲以上女性每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
  • 結直腸癌:50歲以上人群每10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或每年進行糞便潛血試驗;
  • 宮頸癌:25-64歲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抹片檢查;
  • 肺癌:50歲以上、吸煙史超過20年的人群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CT掃描[^12]。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重大傷病的資助金額是多少?

A:資助金額根據患者的家庭收入與醫療費用而定,2025年最高資助額為每人每年50萬港元,覆蓋公營醫療體系內的治療費用[^2]。

Q2:早期癌症是否屬於重大傷病?

A:不一定。早期癌症若治癒率高(如早期甲狀腺癌、乳腺癌),通常不歸入重大傷病;但早期胰腺癌、肺癌因預後差,仍屬於重大傷病[^3]。

Q3: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大嗎?

A:免疫療法的副作用相對化療更小,常見副作用包括乏力、皮疹、腹瀉,嚴重副作用(如免疫性肺炎、肝炎)發生率低於5%,可通過藥物控制[^8]。

Q4:癌症患者可以吃中藥嗎?

A:中藥可作為輔助治療,緩解化療副作用(如噁心、乏力),但需在正規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與西藥衝突[^13]。

Q5:癌症患者的家屬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A:若患者有家族性癌症史(如BRCA突變、林奇綜合徵),家屬需進行基因檢測,早發現、早預防[^4]。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重大傷病認知與管理: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articles/cancer-major-illness [^2]: 衛生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癌症重大傷病申請指南:資格、流程與常見問題 - https://www.dh.gov.hk/zh-hk/health-topics/cancer-major-illness-application [^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 癌症作為重大傷病:病理機制、治療進展與生活調適 - https://www.med.hku.hk/zh-hk/research/articles/cancer-major-illness [^4]: 維基百科 - 癌症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癌症 [^5]: 明報健康網 - 2025癌症重大傷病最新趨勢:預防、篩查與政策更新 - https://health.mingpao.com/zh-hk/article/cancer-major-illness-2025-trends [^6]: 《柳葉刀·腫瘤學》 - 2024年亞洲癌症重大傷病負擔研究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123-4/fulltext [^7]: 衛生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重大傷病醫療資助計劃常見問題 - https://www.dh.gov.hk/zh-hk/health-topics/cancer-major-illness-faq [^8]: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 2025癌症免疫療法最新進展 - https://www.med.hku.hk/zh-hk/research/articles/cancer-immunotherapy-2025 [^9]: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運動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articles/cancer-patient-exercise [^10]: 香港心理衛生會 - 癌症重大傷病患者的心理支持 - https://www.hkps.org.hk/zh-hk/articles/cancer-major-illness-psychological-support [^11]: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預防指南 -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12]: 衛生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癌症篩查計劃 - https://www.dh.gov.hk/zh-hk/health-topics/cancer-screening [^13]: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 癌症患者中藥使用指南 - https://www.cmchk.org.hk/zh-hk/guidelines/cancer-tcm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