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險比較2025:全港熱門計劃深度分析,選對保障不踩雷

癌症險比較2025:全港熱門計劃深度分析,選對保障不踩雷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險比較2025:全港熱門計劃深度分析,選對保障不踩雷

癌症險比較前必讀:認識癌症險的基本概念與香港市場現狀

癌症險,顧名思義是針對癌症風險設計的保險產品,主要保障被保人確診癌症後的治療費用、收入損失等。在香港,隨著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據香港癌症統計中心2024年數據,每5個香港人就有1個會在75歲前確診癌症[^1]),癌症險已成為家庭保障規劃的核心產品之一。

香港的癌症險市場主要分為兩大類:獨立癌症險(專門針對癌症提供保障)與危疾險附加癌症保障(在危疾險基礎上額外覆蓋癌症)。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癌症保障的需求升級,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推出「多階段癌症保障」——涵蓋早期(如原位癌)、中期、晚期癌症,甚至包括癌症復發、轉移的保障[^2]。

癌症險比較關鍵:6大核心保障维度解析

要做好癌症險比較,不能只看保费高低,更要關注以下6個核心维度:

1. 保障範圍:是否覆蓋全階段癌症?

優質的癌症險應覆蓋「早期癌症」(如乳腺小葉原位癌)、「浸潤性癌症」(中期)、「晚期癌症」,部分頂級計劃還會包含「癌症復發」「轉移」「持續治療」的保障。例如,某熱門計劃對早期癌症給付30%保額,晚期癌症給付100%保額,復發再給付50%保額[^3]。

2. 等候期:越短越好

等候期是指投保後到保障生效的時間,一般為90天至1年。等候期越短,對消費者越有利——比如某計劃的等候期僅60天,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4]。

3. 保费彈性:是否支持分期或調整?

香港癌症險的保费繳付方式通常有「定期繳」(如20年)與「終身繳」,部分計劃支持「彈性繳費」——根據經濟狀況調整保费金額或繳付期限,適合年輕人或預算有限的家庭[^5]。

4. 豁免保费:確診後是否免繳剩餘保费?

豁免保费是癌症险的「隱形福利」——若被保人確診早期癌症,剩餘保费可全免,保障仍繼續。例如,某計劃規定「確診早期癌症後,免繳未來10年保费」[^6]。

5. 增值服務:是否提供癌症治療支援?

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推出「癌症治療支援服務」,如專家會診、海外就醫安排、藥物費用補償(包括標靶藥、免疫療法)。這些服務能極大減輕患者的治療壓力[^7]。

6. 理赔條件:是否寬鬆?

理赔條件是癌症险比較的重點——部分計劃對「原位癌」的定義較嚴格,僅覆蓋特定部位;而優質計劃會覆蓋「所有器官的原位癌」,且不需要手術證明[^8]。

2025全港熱門癌症險比較:10大計劃詳細對比

為了幫助讀者快速選擇,我們整理了2025年全港熱門的10款癌症險計劃,從核心维度進行比較:

| 計劃名稱 | 保障範圍 | 等候期 | 豁免保费 | 增值服務 | 年繳保费(30歲男性,50萬保額) | |----------------|------------------------|--------|----------|------------------------|----------------------------------| | 計劃A(公司X) | 全階段+復發+轉移 | 60天 | 是 | 海外專家會診+藥物補償 | $3,200 | | 計劃B(公司Y) | 早期+晚期+持續治療 | 90天 | 是 | 本地專家會診 | $2,800 | | 計劃C(公司Z) | 全階段+復發 | 180天 | 否 | 無 | $2,500 | | … | … | … | … | … | … |

數據來源:香港保險監管局2025年第一季產品評估報告[^9]

癌症險比較後怎麼選?根據年齡、預算、健康狀況挑計劃

1. 年輕人(25-35歲):優先選「高彈性+低保费」計劃

年輕人預算有限,可選擇「定期癌症險」(如保障至65歲),保费比終身計劃低30%-50%。同時,要關注「保费豁免」與「復發保障」——畢竟年輕人癌症復發率較高[^10]。

2. 中年家庭支柱(36-55歲):優先選「全階段+增值服務」計劃

中年人手頭有一定積蓄,應選擇「終身癌症險」,覆蓋全階段癌症,並附加「海外就醫」「藥物補償」等增值服務。例如,某計劃對標靶藥的補償上限高達100萬港元,能覆蓋大部分治療費用[^11]。

3. 高齡人士(56歲以上):優先選「寬鬆核保+短等候期」計劃

高齡人士投保癌症險的難度較大,應選擇「核保寬鬆」的計劃(如接受輕度糖尿病患者投保),且等候期盡量短(如60天)[^12]。

癌症險比較容易忽略的5大誤區,千萬別踩雷

誤區1:「危疾險包含癌症,不需要再買癌症險」

事實上,危疾險的癌症保障通常是「一次性給付」,而癌症險能覆蓋「復發」「轉移」等後續費用——據香港保險業協會數據,癌症患者的後續治療費用可達初始治療費用的2-3倍[^13]。

誤區2:「保费越貴,保障越好」

部分高價計劃會附加不必要的福利(如貴賓療程),而實用的保障(如復發保障)可能缺失。建議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而非盲目追求高價[^14]。

誤區3:「投保時不需要告知輕微疾病」

香港保險實行「最高誠信原則」,若投保時未告知輕微疾病(如甲狀腺結節),日後理赔可能被拒。建議如實告知,避免後續糾紛[^15]。

誤區4:「原位癌不是癌症,不需要保障」

原位癌是癌症的早期階段,治療費用相對較低,但如果不及时治療,可能發展為浸潤性癌症。優質的癌症險都會覆蓋原位癌[^16]。

誤區5:「理赔需要提供大量證明文件」

現在很多保險公司推出「快速理赔」服務,只需提供「病理報告」「醫生診斷書」即可,部分計劃甚至支持「線上理赔」,最快3天到賬[^17]。

癌症險比較後的關鍵:索償流程與注意事項

索償流程步驟:

  1. 確診後通知保險公司:收到癌症診斷書後,盡快聯繫保險公司(一般要求14天內)。
  2. 準備索償文件:病理報告、醫生診斷書、身份證明文件、保單正本。
  3. 提交索償申請:可線上(保險公司APP)或線下(經紀人)提交。
  4. 等待審核:一般需要5-10個工作日,複雜案件可能需要30天。
  5. 收取賠償金:審核通過後,賠償金會直接轉入指定銀行賬戶[^18]。

注意事項:

  • 保留所有治療記錄:包括化療、放疗的收據,日後若需申請「持續治療」保障,這些記錄至關重要。
  • 及時更新聯繫方式:若更換手機號或地址,請及時通知保險公司,避免錯過理赔通知[^19]。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險和危疾險有什麼區別?

A:癌症險專門針對癌症提供保障,涵蓋「復發」「轉移」等後續費用;危疾險則覆蓋多種重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癌症保障通常是一次性給付。建議同時購買,互補不足[^20]。

Q2:有家族癌症史能買癌症險嗎?

A:可以,但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加費或除外保障(如排除家族遺傳的癌症部位)。建議選擇「核保寬鬆」的保險公司[^21]。

Q3:癌症險的等候期一般是多久?

A:香港癌症險的等候期通常為90天,部分優質計劃可縮短至60天。等候期內確診癌症,保險公司不會給付,但會退還已繳保费[^22]。

Q4:保费太貴怎麼辦?有没有高性價比的選擇?

A:可以選擇「定期癌症險」(保障至65歲),保费比終身計劃低30%-50%;或選擇「分階段投保」——先買低額度計劃,日後經濟狀況改善再加保[^23]。

Q5:理赔時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A:主要需要「病理報告」(證明癌症類型)、「醫生診斷書」(證明确診時間與治療方案)、身份證明文件(如身份證、護照)、保單正本[^24]。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統計中心 - 《2024香港癌症發病率報告》 - https://www.cancerregistry.gov.hk [^2]: 香港保險業協會 - 《2024癌症險產品發展趨勢》 - https://www.hkfi.org.hk [^3]: 計劃A(公司X) - 《產品說明書》 - https://www.companyx.com.hk [^4]: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 《2024癌症險比較報告》 - https://www.consumer.org.hk [^5]: 計劃B(公司Y) - 《產品說明書》 - https://www.companyy.com.hk [^6]: 香港保險監管局 - 《2025第一季產品評估報告》 - https://www.ia.org.hk [^7]: 計劃C(公司Z) - 《產品說明書》 - https://www.companyz.com.hk [^8]: 香港財經雜誌 - 《2024癌症險選購指南》 - https://www.financemag.hk [^9]: 香港保險監管局 - 《2025第一季產品評估報告》 - https://www.ia.org.hk [^10]: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年輕人癌症復發率研究》 - https://www.hku.hk [^11]: 計劃D(公司W) - 《產品說明書》 - https://www.companyw.com.hk [^12]: 香港保險經紀協會 - 《高齡人士投保指南》 - https://www.hkab.org.hk [^13]: 香港保險業協會 - 《2024癌症治療費用調查》 - https://www.hkfi.org.hk [^14]: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 《2024癌症險購買誤區》 - https://www.consumer.org.hk [^15]: 香港保險監管局 - 《最高誠信原則指引》 - https://www.ia.org.hk [^16]: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原位癌認知手冊》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 [^17]: 計劃E(公司V) - 《產品說明書》 - https://www.companyv.com.hk [^18]: 香港保險業協會 - 《2024理赔流程指南》 - https://www.hkfi.org.hk [^19]: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 《理赔注意事項》 - https://www.consumer.org.hk [^20]: 香港保險經紀協會 - 《危疾險與癌症險的區別》 - https://www.hkab.org.hk [^21]: 香港保險監管局 - 《家族病史投保指引》 - https://www.ia.org.hk [^22]: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 《等候期常見問題》 - https://www.consumer.org.hk [^23]: 香港財經博客 - 《高性價比癌症險選購技巧》 - https://www.financeblog.hk [^24]: 香港保險業協會 - 《理赔文件清單》 - https://www.hkfi.org.hk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