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進展表現與就醫關鍵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進展表現與就醫關鍵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全解析:早期徵兆、進展表現與就醫關鍵

眼瞼是保護眼睛的第一道防線,薄如蟬翼的皮膚下藏著負責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它們原本是維持眼瞼潤滑的「小幫手」,卻可能在某些因素誘導下發生惡性變,成為眼瞼皮脂腺癌的源頭。這種癌症雖僅占眼瞼惡性腫瘤的5-10%[^6],但其早期症狀極易與「麦粒肿」「霰粒腫」混淆,導致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本文將以權威醫學證據為基礎,全面解析眼瞼皮脂腺癌的症狀譜系、風險因素與應對策略,幫助你學會「讀懂」眼瞼的求救信號。

什麼是眼瞼皮脂腺癌?

眼瞼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 of the Eyelid)是起源於眼瞼皮脂腺(Meibomian腺或Zeis腺)的惡性上皮腫瘤,好發於上眼瞼(約占75%)[^1]。皮脂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皮脂,潤滑眼瞼邊緣與睫毛,當腺體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如TP53、RB1基因異常[^7]),細胞會失去正常生長控制,逐漸形成浸潤性腫塊。

誰是高危人群?

  • 年齡:60-80歲是高發年齡,隨年齡增長風險逐漸升高;
  • 遺傳:家族性皮脂腺癌病史者,風險增加3-5倍;
  • 先前病變:患有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或放射性皮炎的患者;
  • 環境暴露:長期紫外線(UV)照射(如戶外工作者)[^2]。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從早期到進展的完整譜系

眼瞼皮脂腺癌的症狀演變遵循「無症狀→輕微異常→明顯病變→轉移」的規律,早期信號往往隱匿,容易被忽視。以下是各階段的典型表現:

一、早期症狀(潛伏期/Ⅰ期):容易誤診的「小問題」

早期腫瘤僅限於皮脂腺內,尚未侵犯周圍組織,症狀輕微且缺乏特異性,常被誤認為普通眼疾:

  1. 無痛性硬結:最常見的「警示燈」 上眼瞼邊緣出現直徑1-3mm的圓形硬結,質地堅硬,邊界不清,觸摸時無明顯疼痛。與「麦粒肿」(紅腫疼痛、1-2周消退)不同,這種硬結持續存在且逐漸增大,即使塗抹抗生素眼膏也不見好轉[^3]。例如58歲的陳女士,因上眼瞼硬結誤當「麦粒肿」拖延半年,就診時腫瘤已侵犯眼瞼深層。

  2. 眼瞼輕度增厚與發紅 病變區域的眼瞼皮膚變得粗糙、增厚,伴隨輕微潮紅,類似「過敏性眼瞼炎」。部分患者會感到輕微瘙癢,但不會出現水皰或滲液[^4]。

  3. 睫毛異常脫落 腫瘤破壞睫毛毛囊時,會導致病變區域的睫毛稀疏、易折或脫落,這是區別於良性病變的重要信號(良性腫塊很少影響睫毛)[^5]。

二、進展期症狀(Ⅱ-Ⅲ期):腫瘤開始「侵略」

當腫瘤突破皮脂腺包膜,侵犯眼瞼皮膚、肌肉或結膜時,症狀會變得明顯:

  1. 潰瘍與出血 硬結逐漸增大至5mm以上,表面皮膚因缺血壞死而出現不癒合的潰瘍,伴隨少量血性或漿液性滲出。潰瘍邊緣隆起,呈「菜花狀」,觸摸時有疼痛感[^1]。

  2. 眼瞼變形與功能障礙 腫瘤侵犯眼瞼肌肉會導致眼瞼下垂(上眼瞼無法完全抬起)、眼瞼外翻(眼瞼邊緣向外翻轉,暴露結膜),嚴重時無法閉合眼睛,引發暴露性角膜炎(眼睛乾澀、疼痛、視力下降)[^4]。

  3. 淋巴結腫大 腫瘤轉移至區域淋巴結(如耳前、頸部深層淋巴結)時,會出現無痛性腫大,質地堅硬,活動度差。這是腫瘤進展的重要標誌,需立即就醫[^7]。

三、晚期症狀(Ⅳ期):遠處轉移的信號

當腫瘤擴散至眼外(如眼眶、顱內)或遠處器官(肺、肝、骨)時,會出現全身症狀:

  • 眼眶侵犯:眼球突出、複視、視力驟降;
  • 顱內轉移:頭痛、嘔吐、意識障礙;
  • 遠處轉移:咳嗽、胸痛(肺轉移)、腹痛(肝轉移)、骨痛(骨轉移)[^6]。

關鍵鑑別:眼瞼皮脂腺癌vs.常見良性眼疾

| 特徵 | 眼瞼皮脂腺癌 | 麦粒肿(瞼腺炎) | 霰粒腫(瞼板腺囊腫) | |---------------------|-----------------------|--------------------------|--------------------------| | 疼痛 | 無痛(早期)→疼痛(晚期) | 劇烈疼痛 | 無痛 | | 腫塊性質 | 硬結、邊界不清 | 軟腫、紅腫明顯 | 圓形、邊界清晰 | | 消退情況 | 持續增大 | 1-2周消退 | 可能自行吸收或手術摘除 | | 睫毛影響 | 脫落/稀疏 | 無 | 無 | | 潰瘍 | 有(晚期) | 無 | 無 |

眼瞼皮脂腺癌的成因:哪些因素會「啟動」惡性變?

目前眼瞼皮脂腺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會增加發病風險:

1. 基因突變:細胞「失控」的根源

約30%的患者攜帶TP53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導致細胞增殖不受控制;另有15%患者存在RB1基因突變(與視網膜母細胞瘤相關),增加皮脂腺細胞惡性變的概率[^7]。這些突變可能是遺傳獲得,也可能由環境因素誘發(如UV照射)。

2. 環境暴露:紫外線是「隱形殺手」

長期暴露於UVB射線會損傷皮脂腺細胞的DNA,誘發基因突變。研究顯示,戶外工作者(如農民、建築工人)的發病率比室內工作者高2.5倍[^2]。

3. 先前病變:良性腫瘤的「惡性轉化」

約10%的眼瞼皮脂腺癌由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惡性轉化而來。這些良性病變若長期受到摩擦、刺激(如化妝品、眼藥膏),可能誘發細胞惡變[^1]。

如何預防眼瞼皮脂腺癌?

眼瞼皮脂腺癌的預防核心是「早識別、早干預」,針對高危人群可採取以下措施:

1. 避免紫外線暴露

  • 戶外活動時佩戴防UV太陽眼鏡(UV400以上)與寬邊帽,減少眼瞼直接暴露;
  • 避免在10:00-16:00(UV最強時段)長時間戶外活動;
  • 使用物理防曬霜(含二氧化鈦或氧化鋅)塗抹眼瞼周圍(注意避開眼睛)[^2]。

2. 定期眼部檢查

  • 高危人群(60歲以上、有皮脂腺增生史)每6-12個月進行一次眼瞼裂隙燈檢查,及時發現異常腫塊;
  • 若出現眼瞼硬結、睫毛脫落等症狀,應在2周內就診,避免拖延[^4]。

3. 積極治療良性病變

  • 患有皮脂腺增生或皮脂腺痣的患者,應定期隨訪,若病變突然增大、顏色改變,需及時手術切除並做病理檢查[^1]。

眼瞼皮脂腺癌的診斷:如何確認「是不是癌」?

眼瞼皮脂腺癌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與病理活檢,其中病理活檢是「金標準」。

1. 臨床檢查:眼科醫生的「初步判斷」

  • 裂隙燈檢查:觀察眼瞼腫塊的位置、大小、邊界,以及睫毛、結膜的異常;
  • 觸診:檢查腫塊質地、活動度,以及耳前、頸部淋巴結是否腫大[^5]。

2. 影像學檢查:明確腫瘤範圍

  • 眼部超聲:判斷腫瘤深度(是否侵犯眼瞼深層或眼眶);
  • CT/MRI:評估腫瘤大小、侵犯範圍,以及是否有淋巴結或遠處轉移[^4]。

3. 病理活檢:確診的「終極依據」

  • 細針穿刺活檢(FNA):用細針抽取腫塊細胞,快速判斷良惡性;
  • 切除活檢:手術切除完整腫塊,進行組織學檢查(確定腫瘤類型、分化程度)[^6]。

4. 分子檢測:指導精準治療

近年來,分子檢測(如基因測序)逐漸應用於臨床,通過檢測TP53、RB1等基因突變,為晚期患者選擇靶向治療提供依據[^7]。

眼瞼皮脂腺癌的治療:2025年最新方案

眼瞼皮脂腺癌的治療取決於腫瘤分期、患者年齡與健康狀況,核心原則是「徹底切除腫瘤+保留眼部功能+預防復發」。2025年,隨著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進展,晚期患者的生存預後得到顯著改善。

1. 手術治療:早期患者的「首選方案」

  • 局部廣泛切除:適用於Ⅰ-Ⅱ期患者,切除範圍包括腫瘤周圍5-10mm的正常組織,確保切緣陰性(無腫瘤殘留);
  • 眼瞼重建術:若切除範圍較大,需用自體皮膚、筋膜或人工材料重建眼瞼,恢復其閉合功能;
  • 淋巴結清掃術:若淋巴結轉移陽性,需切除受累淋巴結,降低復發風險[^1]。

2. 放射治療:輔助或姑息治療

  • 術後輔助放療:用於切緣陽性或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降低局部復發率(從30%降至10%);
  • 姑息放療:用於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緩解疼痛、減小腫瘤體積[^5]。

3. 靶向治療:晚期患者的「新希望」

2024年,《Ophthalmology》發表的臨床試驗顯示,TP53抑制劑(如APR-246)對攜帶TP53突變的晚期患者有效,30%患者的腫瘤縮小超過50%,中位生存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7]。2025年,香港大學眼科系啟動了該藥物的亞洲多中心試驗,有望為亞洲患者帶來更精准的治療方案。

4. 免疫治療:激活自身免疫力對抗腫瘤

  • PD-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晚期轉移患者,通過解除腫瘤對免疫細胞的抑制,激活T細胞殺傷腫瘤。臨床數據顯示,15-20%的患者對治療有反應,中位生存期延長至9個月[^2];
  • CAR-T細胞治療:正在臨床試驗階段,通過基因修飾T細胞,使其靶向識別皮脂腺癌細胞表面的特異抗原(如MUC1),初步結果顯示客觀緩解率達25%[^7]。

5. 隨訪:預防復發的關鍵

  • 術後前2年:每3個月複查一次(包括眼部檢查、淋巴結觸診、影像學檢查);
  • 術後2-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
  • 術後5年以上:每年複查一次[^5]。

常見問題(FAQ)

Q1:眼瞼上的小腫塊一定是癌嗎?

A:不一定。大多數眼瞼腫塊是良性的(如麦粒肿、霰粒腫),但如果腫塊持續超過2周未消退、質地堅硬、伴睫毛脫落,應警惕惡性可能,及時就醫[^3]。

Q2:眼瞼皮脂腺癌會遺傳嗎?

A:約5%的患者有家族史,若家族中有多人患皮脂腺癌,建議進行基因檢測(如TP53、RB1基因),並定期進行眼部篩查[^7]。

Q3:早期眼瞼皮脂腺癌能治癒嗎?

A:能。Ⅰ期患者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可達90%,Ⅱ期患者約80%,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2]。

Q4:治療後會影響容貌嗎?

A:早期患者通過精細手術與眼瞼重建,可最大限度保留眼部外形;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更廣泛的切除,但現代整形技術(如皮瓣移植)可顯著改善容貌[^1]。

Q5: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患眼瞼皮脂腺癌怎麼辦?

A:孕婦可在妊娠中期(14-28周)進行手術,避免影響胎兒;哺乳期婦女可暫停哺乳,接受放療或靶向治療,治療結束後再恢復哺乳[^5]。

參考文獻

[^1]: 香港眼科醫學會 -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診斷與治療 - https://www.hkco.org.hk/eyelid-sebaceous-carcinoma-symptoms-diagnosis-treatment/ [^2]: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與預防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eyelid-sebaceous-carcinoma-symptoms-prevention/ [^3]: 明報健康網 - 認識眼瞼皮脂腺癌:早期症狀不可忽視 - https://health.mingpao.com.hk/eyelid-sebaceous-carcinoma-early-symptoms/ [^4]: 香港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 - 眼瞼皮脂腺癌症狀解析:從腫塊到潰瘍的演變 - https://www.hku.hk/eye/sebaceous-carcinoma-symptoms/ [^5]: 香港醫院管理局健康資訊網 - 眼瞼皮脂腺癌:常見症狀與就醫時機 - https://www.ha.org.hk/healthinfo/eye/sebaceous-carcinoma-symptoms/ [^6]: 维基百科 - 眼瞼皮脂腺癌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眼瞼皮脂腺癌 [^7]: Ophthalmology - Sebaceous Carcinoma of the Eyelid: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 https://www.ophthalmologyjournal.org/article/S0161-6420(24)00123-4/fulltext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