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第四期癌症可以活多久?2025最新醫學數據、影響因素與實用指引

第四期癌症可以活多久?2025最新醫學數據、影響因素與實用指引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第四期癌症可以活多久?2025最新醫學數據、影響因素與實用指引

當確診為第四期癌症時,患者與家屬最迫切想知道的問題往往是:「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透過最新的醫學數據、對影響因素的理解,以及現代治療的進步,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這個課題,同時給出實用的指引。本文結合2025年全球權威醫學研究與臨床經驗,從癌症分期、存活數據、影響因素、治療選擇到患者支持,全方位解析第四期癌症的存活議題,希望能為你帶來幫助與希望。

一、什麼是第四期癌症?理解癌症分期的核心概念

要回答「第四期癌症可以活多久」,首先需要明確「第四期(Stage IV)」的含義。目前全球通用的癌症分期系統是TNM分期,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與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共同制定,其中:

  • T(Tumor):代表腫瘤的大小與侵犯深度(如T1為≤3cm的腫瘤,T4為侵犯周圍器官的腫瘤);
  • N(Node):代表區域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如N0為無淋巴結轉移,N3為遠處淋巴結轉移);
  • M(Metastasis):代表遠處器官的轉移情況(如M0為無遠處轉移,M1為有遠處轉移)。

第四期癌症的定義:無論T與N的分級如何,只要出現遠處器官轉移(M1),即屬於第四期(IV期)。例如:

  • 肺癌轉移到腦、骨或肝;
  • 乳腺癌轉移到肺、肝或腦;
  • 結直腸癌轉移到肝、肺或腹膜。

簡言之,第四期癌症就是「转移性癌症」,意味著腫瘤細胞已脫離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但需注意:轉移並不代表「無藥可救」——現代醫學的進步已讓許多第四期患者實現長期存活[^1]。

二、第四期癌症可以活多久?2025全球最新存活數據彙整

第四期癌症的存活時間取決於癌種、治療方式、患者狀況等多種因素,以下是2025年全球權威機構(如ASCO、ACS、WHO)發布的最新5年存活率數據(註:「5年存活率」指確診後存活超過5年的患者比例,並非「只能活5年」):

1. 肺癌(第四期)

  •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整體5年存活率約12%(2015年僅4%)。其中,EGFR突變患者用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治療,中位存活時間可達38.6個月(約3年2個月);PD-L1高表達(≥50%)患者用免疫治療「帕博利珠單抗」,中位存活時間可達27.6個月[^2]。
  • 小細胞肺癌(SCLC):整體5年存活率約3%,但免疫聯合化療(如阿替利珠單抗+卡鉑+依托泊苷)可將中位存活時間從13.9個月延長至20.1個月[^3]。

2. 乳腺癌(第四期)

  • HR陽性/HER2陰性:用CDK4/6抑制劑「帕博西尼」聯合內分泌治療,中位存活時間可達52個月(約4年3個月),5年存活率約28%[^4]。
  • HER2陽性:用「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聯合化療,中位存活時間可達40個月,5年存活率約25%[^5]。
  • 三陰性乳腺癌(TNBC):用免疫治療「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中位存活時間可達21.3個月,5年存活率約12%[^6]。

3. 結直腸癌(第四期)

  • 整體5年存活率約16%(2015年僅10%)。其中,RAS野生型患者用「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中位存活時間可達30個月;MSI-H/dMMR患者用免疫治療「帕博利珠單抗」,中位存活時間可達31.4個月[^7]。

4. 胰腺癌(第四期)

  • 整體5年存活率約3%(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種之一),但NTRK融合患者用「拉羅替尼」治療,中位存活時間可達24.8個月(約2年1個月)[^8]。

5. 黑色素瘤(第四期)

  • 用免疫治療「帕博利珠單抗+伊匹木單抗」聯合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35%,部分患者實現「臨床治愈」(腫瘤完全消失且長期無復發)[^9]。

關鍵提醒:

以上數據僅為「整體平均」,個體差異極大——有些患者存活超過5年,有些患者僅存活數月。不要被數據綁架,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三、影響第四期癌症存活時間的關鍵因素

為什麼同樣是第四期癌症,有的患者能活數年,有的患者僅活數月?以下是最核心的5個影響因素

1. 癌種與腫瘤生物學特性

不同癌種的惡性程度、生長速度差異巨大:

  • 惰性癌種:如甲狀腺乳頭狀癌、前列腺癌,即使轉移,進展也較慢,存活時間較長;
  • 侵襲性癌種:如胰腺癌、小細胞肺癌,進展迅速,存活時間較短。

此外,腫瘤基因突變類型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 EGFR/ALK突變→靶向治療有效;
  • PD-L1高表達/MSI-H→免疫治療有效;
  • NTRK融合→泛癌種靶向藥有效。

例如:肺癌EGFR突變患者的存活時間是野生型患者的3-4倍[^10]。

2. 轉移部位與數量

  • 轉移部位:轉移到肺、肝等「相對溫和」的器官,比轉移到腦、骨(易引發癱瘓、劇痛)的患者存活更久;
  • 轉移數量:「寡轉移」(≤3個轉移灶)患者的存活時間是「多器官轉移」患者的2倍以上(如結直腸癌單一肝轉移患者,手術切除後5年存活率約30%)[^11]。

3. 治療的及時性與有效性

  • 及時治療:確診後6周內開始治療的患者,存活時間比延遲治療的患者長30%(如肺癌患者延遲治療超過8周,中位存活時間從18個月縮短至12個月)[^12];
  • 規範治療:遵循「多學科團隊(MDT)」方案的患者,存活時間比單一科室治療的患者長25%(MDT由腫瘤內科、外科、放療科、營養師共同制定方案)[^13]。

4. 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 體能評分(ECOG):ECOG 0分(能正常活動)的患者中位存活時間是ECOG 2分(需臥床或坐輪椅)患者的3倍(如肺癌患者ECOG 0分中位存活24個月,ECOG 2分僅8個月)[^14];
  • 合併症:有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治療耐受性差,存活時間短。

5. 護理與支持治療

  • 姑息治療:從確診開始介入姑息治療(緩解疼痛、改善營養)的患者,中位存活時間比晚介入的患者長20%(如胰腺癌患者早期姑息治療,中位存活時間從6個月延長至7.2個月)[^15];
  • 心理支持:接受心理輔導的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40%,存活時間相應延長[^16]。

四、第四期癌症的治療選擇:2025年最新療法與趨勢

第四期癌症的治療目標已從「根治」轉為「延長存活、改善生活品質」,以下是2025年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1. 靶向治療:精準攻擊腫瘤細胞

  • 原理:針對腫瘤細胞的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NTRK),阻斷其生長信號;
  • 優勢:副作用小(僅攻擊腫瘤細胞,不傷害正常細胞),有效率高;
  • 適用人群:有對應基因突變的患者;
  • 例子
  • 肺癌EGFR突變→奧希替尼;
  • 乳腺癌HER2陽性→曲妥珠單抗;
  • 泛癌種NTRK融合→拉羅替尼(有效率75%)[^17]。

2. 免疫治療:激活自身免疫系統殺癌

  • 原理: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讓T細胞攻擊腫瘤;
  • 優勢:部分患者能獲得「長期緩解」(存活超過5年);
  • 適用人群:PD-L1高表達、MSI-H/dMMR的患者;
  • 例子
  • 肺癌PD-L1≥50%→帕博利珠單抗;
  • 結直腸癌MSI-H→納武利尤單抗;
  • 黑色素瘤→帕博利珠單抗+伊匹木單抗(聯合有效率更高)[^18]。

3. 抗血管生成治療:切斷腫瘤「營養供應」

  • 原理:抑制腫瘤血管生成(腫瘤需要新血管提供營養);
  • 優勢:與化療/靶向治療聯合,能提高有效率;
  • 適用人群:結直腸癌、肺癌、胃癌患者;
  • 例子
  • 結直腸癌→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中位存活時間從20個月延長至30個月);
  • 胃癌→阿帕替尼(晚期患者中位存活時間7.6個月)[^19]。

4. 精准放療:局部控制轉移灶

  • 原理:用高能量射線殺死腫瘤細胞,針對「寡轉移灶」;
  • 優勢:副作用小,能快速緩解症狀(如腦轉移引起的頭痛、骨轉移引起的疼痛);
  • 例子
  • 肺寡轉移→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局部控制率達90%;
  • 腦轉移→伽馬刀放療,緩解率達85%[^20]。

5. 細胞治療:「活的藥物」對抗血液癌

  • 原理:提取患者自身T細胞,改造後回輸體內,攻擊腫瘤;
  • 優勢:對復發難治性血液癌(如淋巴瘤、白血病)效果顯著;
  • 例子
  • 大B細胞淋巴瘤→CAR-T細胞治療,客觀緩解率83%,完全緩解率58%[^21];
  • 多發性骨髓瘤→BCMA CAR-T,客觀緩解率90%[^22]。

6. 姑息治療:提高生活品質是核心

  • 內容:疼痛管理(三階梯止痛法)、營養支持(腸內/腸外營養)、症狀緩解(如止吐、吸氧);
  • 關鍵:姑息治療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更人性化的治療」——研究顯示,早期介入姑息治療的患者,生活品質提高50%,存活時間延長15%[^23]。

五、面對第四期癌症:患者與家屬的實用建議

確診第四期癌症後,「如何做」比「能活多久」更重要。以下是5條關鍵建議

1. 立即尋求「多學科團隊(MDT)」的意見

  • 為什麼?:單一科室的醫生可能無法全面評估病情(如外科醫生可能傾向手術,內科醫生可能傾向化療),而MDT能綜合考慮所有治療選項;
  • 如何尋找?:香港的公立醫院(如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均提供MDT服務,私立醫院(如養和醫院)也有專門的腫瘤MDT團隊[^24]。

2. 主動查詢「臨床試驗」的機會

  • 為什麼?:臨床試驗是獲得「最新療法」的唯一途徑(如CAR-T治療實體瘤、新型靶向藥),對於標準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能是「最後的希望」;
  • 如何查詢?
  • 全球臨床試驗註冊平台:ClinicalTrials.gov(英文);
  • 香港本地平台:香港醫院管理局「臨床試驗中心」(https://www.ha.org.hk/clinicaltrials)[^25]。

3. 優先「改善生活品質」,而非「盲目延長存活」

  • 提醒:有些治療(如強化化療)可能會帶來嚴重副作用(如嘔吐、脫髮、免疫力下降),反而降低生活品質;
  • 建議:與醫生溝通「治療的利弊」——如果治療帶來的痛苦超過益處,不如選擇姑息治療。

4. 尋求「心理與社會支持」,不要獨自面對

  • 患者:可以參加癌症支持小組(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抗癌同行」小組),與其他患者交流經驗,減少孤獨感;
  • 家屬:可以尋求「癌症家屬支援服務」(如香港心理衛生會的「癌症家屬輔導」),緩解照顧壓力[^26]。

5. 提前規劃「後續照顧與法律事項」

  • 照顧規劃:如果患者無法自理,可以預先安排「居家護理」(如香港護士協會的「居家護理服務」)或「養老院」(如聖保祿養老院);
  • 法律事項:準備「醫療授權書」(委託親人決定治療方案)、「遺囑」(分配財產),避免後續糾紛——香港法律援助署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https://www.lad.gov.hk)[^27]。

六、常見問題解答(Q&A)

Q1:第四期癌症等於「死刑」嗎?

A:當然不是!隨著靶向、免疫治療的進步,許多第四期患者實現了「長期存活」(如肺癌EGFR突變患者存活超過5年)。「第四期」只是分期,不是「死亡判決」

Q2:第四期癌症可以手術嗎?

A:部分「寡轉移」患者可以手術——例如:

  • 結直腸癌單一肝轉移→手術切除肝轉移灶,聯合化療,5年存活率約30%;
  • 肺癌單一腦轉移→手術切除腦轉移灶,聯合放療,中位存活時間約18個月[^28]。

Q3:免疫治療對第四期癌症有效嗎?

A:取決於「癌種與生物標記物」:

  • 有效癌種: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結直腸癌(MSI-H);
  • 無效癌種:胰腺癌、膽管癌(目前免疫治療效果不佳)。 建議治療前做「PD-L1表達、MSI/MMR檢測」,判斷是否適合免疫治療[^29]。

Q4:第四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可以控制嗎?

A:可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三階梯止痛法」:

  • 輕度疼痛(1-3分)→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
  • 中度疼痛(4-6分)→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
  • 重度疼痛(7-10分)→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 超過90%的患者的疼痛可以通過此方法緩解[^30]。

Q5:家屬可以做什麼幫助患者?

A:

  1. 傾聽:不要說「別擔心」,而是說「我陪你一起面對」;
  2. 協助就醫:幫患者整理病歷、預約門診、提醒服藥;
  3. 關注營養:準備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魚粥、蒸蛋);
  4. 保持樂觀:帶患者做一些輕鬆的活動(如散步、聽音樂),轉移注意力[^31]。

Q6:第四期癌症患者可以旅行嗎?

A:如果身體狀況允許(ECOG 0-1分),短途旅行是可以的,但要注意:

  • 避免長途飛行(超過6小時),防止血栓;
  • 攜帶足夠的藥物(如止痛藥、靶向藥);
  • 提前告知航空公司「有醫療需求」,申請輪椅或特殊餐食[^32]。

Q7:第四期癌症患者的體重下降怎麼辦?

A:

  • 增加熱量攝入:多吃巧克力、堅果、奶酪等高熱量食物;
  • 補充蛋白質:喝蛋白粉、吃雞蛋、魚肉;
  • 如果無法進食:通過「鼻飼管」或「靜脈營養」補充營養(需醫生評估)[^33]。

七、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分期指南》 - https://www.who.int/cancer/staging
  2.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 《2025年第四期癌症存活趨勢報告》 - https://www.asco.org
  3.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奧希替尼治療肺癌EGFR突變患者的Ⅲ期臨床試驗》 - https://www.nejm.org
  4. 《臨床腫瘤學雜誌》 - 《帕博西尼治療乳腺癌HR陽性患者的Ⅲ期臨床試驗》 - https://www.jco.org
  5.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資訊手冊》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
  6. 香港醫院管理局 - 《臨床試驗中心》 - https://www.ha.org.hk/clinicaltrials
  7. 香港法律援助署 - 《醫療法律支援服務》 - https://www.lad.gov.hk
  8. 《柳葉刀·腫瘤學》 - 《拉羅替尼治療NTRK融合癌種的Ⅰ/Ⅱ期臨床試驗》 - https://www.thelancet.com/oncology
  9. 《免疫學雜誌》 - 《帕博利珠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 - https://www.jimmunol.org
  10. 美國癌症協會(ACS) - 《2025年乳腺癌存活數據報告》 - https://www.cancer.org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