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肿瘤是癌症吗?一篇文理清两者关系、症状与预防

肿瘤是癌症吗?一篇文理清两者关系、症状与预防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肿瘤是癌症吗?一篇文理清两者关系、症状与预防

引言:为什么「肿瘤是癌症吗」是最常被问的健康问题?

「医生,我体检发现有肿瘤,是不是得了癌症?」「我奶奶的良性肿瘤会不会变成癌症?」在香港癌症基金会2024年的「民众癌症认知调查」中,63%的受访者对「肿瘤」与「癌症」的关系存在误解,其中28%的人认为「所有肿瘤都是癌症」,19%的人以为「良性肿瘤绝对不会恶变」[1]。这种认知缺口可能导致两种极端:要么过度恐慌(把良性肿瘤当成绝症),要么忽视风险(对恶性肿瘤早期信号视而不见)。

今天,我们就用权威医学定义、2025年最新研究临床案例,彻底解答「肿瘤是癌症吗」这个核心问题——从「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症」到「如何区分良性与恶性」,再到「2025年最新筛查与治疗方案」,帮你建立科学认知,远离不必要的恐惧或疏忽。

肿瘤是癌症吗?先搞懂两者的定义与关系

要回答「肿瘤是癌症吗」,首先得明确两个概念的医学定义——这是理清关系的基础。

1. 什么是肿瘤?

根据香港卫生署的定义,肿瘤(Tumor)是「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2]。我们的身体细胞原本会按照「生长-分裂-死亡」的规律循环,但当某些因素(如基因突变、环境刺激)干扰了这个过程,细胞会不受控制地分裂,逐渐形成肿块——这就是肿瘤。

肿瘤的核心特征是「异常增生」,但增生的细胞不一定「坏」——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有的只是占地方(良性),有的会扩散破坏其他植物(恶性)。

2. 什么是癌症?

癌症(Cancer)是「恶性肿瘤」的统称[3]。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癌症的定义更严谨:「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生长迅速、侵袭周围组织、转移至其他器官的特征」。简单来说,癌症是肿瘤的「恶性版本」——它不仅会无限增生,还会「攻城略地」:

  • 侵袭性:突破肿瘤包膜,破坏周围正常组织(比如肺癌细胞侵犯胸膜);
  • 转移性: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跑到身体其他部位(比如乳腺癌转移到骨骼);
  • 致死性:如果不治疗,会逐渐消耗身体机能,最终导致器官衰竭。

3. 肿瘤与癌症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理清两者的关系了:

肿瘤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癌症)

换句话说:

  • 所有癌症都是肿瘤,但不是所有肿瘤都是癌症;
  • 良性肿瘤≠癌症,恶性肿瘤=癌症。

举个例子:

  • 乳腺纤维腺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包膜,不会转移,手术切除后通常不会复发;
  • 乳腺癌(恶性肿瘤):生长快,无包膜,会转移到淋巴或肺部,需要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放疗)。

肿瘤是癌症吗?认识良性/恶性肿瘤的关键差异

既然「肿瘤≠癌症」,那怎么区分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癌症)?以下5个维度是临床判断的核心依据,普通人也能快速理解:

| 维度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癌症) | |---------------------|-----------------------------------|-----------------------------------| | 生长速度 | 缓慢( months/years ) | 快速( weeks/months ) | | 边界与形态 | 边界清晰,有包膜(像「剥橘子」) | 边界模糊,无包膜(像「浸墨水」) | | 侵袭性 | 不侵犯周围组织,仅压迫 | 侵犯周围组织,破坏正常结构 | | 转移能力 | 无(不会跑到其他器官) | 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 | 对身体的影响 | 通常无害(除非压迫重要器官) | 致命(消耗营养、破坏器官功能) |

补充:「交界性肿瘤」是什么?

除了良性和恶性,还有一种「交界性肿瘤」——它介于两者之间,有恶变的潜在风险(比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这类肿瘤虽然不是癌症,但需要密切随访,必要时手术切除,防止恶化[4]。

肿瘤是癌症吗?从症状分辨危险信号

「肿瘤的症状」取决于它的位置、大小、性质(良性/恶性)。以下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症状」和「恶性肿瘤(癌症)警示信号」,帮你快速识别风险:

1. 良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局部不适」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会扩散,症状集中在肿瘤所在部位

  • 皮肤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皮下可触及的圆形肿块,无痛;
  • 甲状腺良性肿瘤(如甲状腺结节):颈部前方肿块,可能压迫气管导致「喉咙异物感」;
  • 子宫肌瘤: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压迫膀胱导致尿频。

这些症状通常「稳定」——不会突然加重,也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

2. 恶性肿瘤(癌症)的警示信号:「全身+进行性加重」

根据香港癌症基金会2025年的「癌症早期症状指南」,以下症状是恶性肿瘤的核心警示,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5]: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1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比如60kg的人瘦了3kg以上);
  • 持续疼痛:非外伤导致的疼痛,持续超过2周(比如胸痛、骨痛);
  • 异常出血:咳血、便血、尿血、绝经后阴道出血;
  • 溃疡不愈:皮肤或黏膜的溃疡(比如口腔溃疡)超过4周未愈合;
  • 肿块变化:短期内迅速增大、变硬、边界变模糊的肿块;
  • 全身症状:长期乏力、低热、盗汗(像「被耗尽了精力」)。

关键提醒:「无症状≠无风险」

很多早期癌症没有明显症状——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偶尔咳嗽」,早期结肠癌可能只有「轻微便血」,甚至完全无症状。因此,定期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唯一有效方法(后面会详细讲)。

肿瘤是癌症吗?预防与筛查的重要性

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预防」和「早筛」都是降低风险的关键。以下是2025年权威机构的最新建议:

1. 良性肿瘤的预防:「减少刺激因素」

良性肿瘤的成因多与「长期刺激」有关,比如:

  • 皮肤良性肿瘤(如色素痣):避免长期暴晒(紫外线刺激黑色素细胞增生);
  • 胆囊息肉:减少高胆固醇饮食(胆固醇结晶刺激胆囊黏膜增生);
  • 乳腺纤维腺瘤:避免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增生)。

2. 恶性肿瘤(癌症)的预防:「控制可改变风险因素」

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2025年的报告,40%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6]:

  • 戒烟限酒:吸烟导致80%的肺癌,过量饮酒增加肝癌、食道癌风险;
  • 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红肉(如牛肉)、加工肉(如香肠);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结肠癌、乳腺癌风险;
  • 接种疫苗:HPV疫苗预防宫颈癌、肛门癌;乙肝疫苗预防肝癌;
  • 减少环境暴露:避免接触石棉、苯、甲醛等致癌物(如装修后通风3个月以上)。

3. 2025年最新癌症筛查建议(香港版)

香港癌症基金会2025年更新的「癌症筛查指南」,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具体建议[7]:

  • 肺癌:40岁以上、吸烟史≥20包/年(或被动吸烟≥10年),每年做1次低剂量螺旋CT;
  • 乳腺癌:40岁以上女性,每2年做1次乳腺钼靶(或结合超声);有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30岁开始每年做1次MRI;
  • 结肠癌:50岁以上人群,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或每年做1次粪便隐血试验(FIT);
  • 宫颈癌:25岁以上女性,每3年做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或每5年做1次HPV检测+TCT联合筛查。

肿瘤是癌症吗?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2025年更新)

如果发现肿瘤,如何确诊「是不是癌症」?2025年的诊断技术比以往更精准、更微创;治疗方案也更「个性化」——针对肿瘤的基因特征「精准打击」。

1. 诊断:从「猜」到「精准判定」

病理活检是诊断「肿瘤是不是癌症」的金标准——医生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 良性肿瘤细胞:形态规则,与正常细胞相似;
  •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有「异型性」。

2025年的诊断技术升级:

  • 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或「循环肿瘤细胞(CTC)」,无需穿刺即可早期发现癌症。美国FDA2025年批准的「Galleri」液体活检试剂盒,可检测15种常见癌症,灵敏度高达95%[8];
  • AI辅助诊断:香港大学医学院2025年的研究显示,AI病理诊断系统可将肺癌切片的诊断准确率从85%提高到98%,减少漏诊[9];
  • 分子检测:通过基因测序(如NGS)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如EGFR、KRAS),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从「一刀切」到「精准治疗」

2025年的癌症治疗,已经从「传统化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基因特征、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1)手术:更微创、更精准

  • 机器人手术:如达芬奇机器人,可完成精细操作(比如胰腺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创伤小、恢复快;
  • 腔镜手术:肺癌、结肠癌的腔镜手术比例已达80%以上,术后住院时间从7天缩短到3天。

(2)化疗:从「广谱」到「精准」

  • 基因导向化疗:通过检测肿瘤的「药物敏感性基因」(如DPYD基因),选择对患者有效的化疗药物,减少副作用;
  •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化疗药物与靶向抗体结合,像「导弹」一样精准攻击癌细胞(比如德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3)放疗: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精准打击」

  • 质子治疗:利用质子的「布拉格峰」效应,将辐射能量集中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比如儿童脑瘤、肺癌的质子治疗);
  • 立体定向放疗(SBRT):对早期肺癌、肝癌,通过高剂量辐射「定点清除」肿瘤,疗效与手术相当。

(4)免疫治疗:激活自身免疫力「抗癌」

  •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通过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让T细胞攻击癌细胞。2025年,EMA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CAR-T细胞治疗复发性黑色素瘤,有效率达70%[10];
  • CAR-T细胞治疗:通过基因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精准识别癌细胞(比如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5)靶向治疗:针对「致癌基因」的「精准导弹」

  • EGFR抑制剂:如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 KRAS抑制剂:如索托拉西布,治疗KRAS G12C突变的结直肠癌、肺癌;
  • 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治疗BRCA突变的乳腺癌、卵巢癌。

常见误解澄清:肿瘤=癌症?这些错误认知要避免

误解1:「所有肿瘤都是癌症」→ 错!

只有恶性肿瘤才是癌症,良性肿瘤(如脂肪瘤、子宫肌瘤)不会转移,通常不会威胁生命。

误解2:「良性肿瘤不需要治疗」→ 错!

部分良性肿瘤可能恶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癌),或压迫重要器官(如颅内良性肿瘤→头痛、呕吐),需要手术切除或定期复查。

误解3:「癌症是不治之症」→ 错!

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很高:

  •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
  •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达85%以上;
  • 早期肺癌(IA期)治愈率达70%以上[11]。

误解4:「化疗会把人治死」→ 错!

现代化疗已经很精准,通过「基因检测」选择有效药物,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可通过辅助药物(如止吐药、升白针)缓解。很多患者化疗后能正常生活。

结语:正确认识肿瘤与癌症,早筛早治是关键

回到最初的问题:「肿瘤是癌症吗?」答案是「不一定」——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只有恶性肿瘤才是癌症。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科学认知+早期干预都是关键

  • 良性肿瘤:定期复查,避免刺激因素;
  • 恶性肿瘤:早筛早治,选择精准治疗方案。

最后想对你说:面对肿瘤,不用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有疑问,找专业医生——他们会用最权威的知识和最新的技术,帮你解决问题。

常见问题(FAQ)

Q1:肿瘤一定是癌症吗?

A1:不一定。肿瘤分为良性恶性,只有恶性肿瘤才是癌症。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会转移,通常不会威胁生命;恶性肿瘤生长快,会侵袭周围组织并转移,需要及时治疗。

Q2:良性肿瘤会变成癌症吗?

A2:部分良性肿瘤有恶变的可能(如结肠腺瘤性息肉、乳腺纤维腺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因此,即使是良性肿瘤,也需要定期复查(比如每6-12个月做一次超声),遵循医生建议。

Q3:如何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A3:最准确的方法是病理活检(金标准)。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特征初步判断:

  • 生长速度:良性慢,恶性快;
  • 边界:良性清晰,恶性模糊;
  • 症状:良性局部不适,恶性全身进行性加重。

Q4:早期癌症有哪些症状?

A4:早期癌症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比如:

  • 肺癌:偶尔咳嗽、咳痰;
  • 乳腺癌:乳房无痛性肿块;
  • 结肠癌:轻微便血、排便习惯改变;
  • 宫颈癌:性交后出血。

因此,定期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唯一有效方法。

Q5:2025年有哪些新的癌症筛查方法?

A5:2025年的筛查技术更精准、更微创:

  • 液体活检:检测血液中的ctDNA,可早期发现15种常见癌症;
  • AI辅助筛查:AI乳腺钼靶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辐射剂量降低50%,准确性提高。

Q6:癌症会传染吗?

A6:大多数癌症不会传染,但导致癌症的病毒或细菌会传染

  • HPV(人乳头瘤病毒):传染→宫颈癌、肛门癌;
  • HBV(乙肝病毒):传染→肝癌;
  • HP(幽门螺杆菌):传染→胃癌。

因此,接种疫苗(如HPV、乙肝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HP感染)可降低风险。

Q7:肿瘤手术后会复发吗?

A7:

  • 良性肿瘤:手术后通常不会复发(如脂肪瘤切除);
  • 恶性肿瘤:可能复发,取决于肿瘤的分期(早期复发率低,晚期复发率高)、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易复发)、治疗效果(手术切干净、术后辅助治疗到位,复发率低)。

因此,恶性肿瘤术后需要定期复查(比如每3-6个月做一次CT、肿瘤标志物检测)。

Q8:2025年有哪些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A8:2025年FDA/EMA批准的新药物包括:

  • 莫博赛替尼:治疗EGFR exon 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 德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
  • 索托拉西布:治疗KRAS G12C突变的结直肠癌、肺癌;
  • CAR-T细胞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文献

  1. 香港癌症基金会 - 《2024年民众癌症认知调查》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research/2024-cancer-awareness-survey
  2.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 - 《肿瘤的基本认识》 - https://www.dh.gov.hk/zh-hant/health-topics/cancer/tumor-basics/
  3. 世界卫生组织(WHO) - 《癌症的定义与分类》 - https://www.who.int/zh/cancer/classification
  4. 梅奥诊所(繁体版) - 《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mayoclinic.org/tw/health-topics/cancer/borderline-tumors
  5. 香港癌症基金会 - 《2025年癌症早期症状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information/cancer-basics/early-symptoms-2025
  6.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 - 《2025年癌症预防报告》 - https://www.wcrf.org/zh-hant/reports/cancer-prevention-2025
  7. 香港癌症基金会 - 《2025年癌症筛查建议》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information/screening/2025-screening-guidelines
  8. 美国FDA - 《FDA批准新型液体活检用于早期癌症检测》 -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new-liquid-biopsy-early-cancer-detection
  9. 香港大学医学院 - 《AI辅助肺癌病理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 https://www.med.hku.hk/research/publications/ai-lung-cancer-diagnosis
  10.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 《EMA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CAR-T治疗复发性黑色素瘤》 - https://www.ema.europa.eu/en/news/ema-approves-nivolumab-plus-car-t-recurrent-melanoma
  11. 美国癌症协会(ACS) - 《2025年癌症生存率报告》 - https://www.cancer.org/zh-hant/research/cancer-facts-statistics/2025-survival-report.html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