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腰痛癌症:從原因到治療,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腰痛癌症:從原因到治療,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腰痛癌症:從原因到治療,你必須知道的關鍵資訊

腰痛是現代人「最熟悉的陌生痛」——久坐辦公、搬運重物、甚至睡覺姿勢不好都可能引發,但你是否想過:持續性腰痛可能是癌症的警示信號?據2024年《癌症相關疼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全球約12%的癌症患者首次就醫時的主訴是腰痛,其中骨轉移是最常見的原因(佔60%以上)[^7]。對於香港市民來說,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是本地高發癌症,而這些癌種恰好容易轉移至脊椎或盆腔,引發難以緩解的腰痛[^1]。

本文將從「基礎認知」到「最新治療」,用科學數據與臨床經驗解答你最關心的問題:腰痛怎麼區分是普通勞損還是癌症?哪些癌症會引起腰痛?出現症狀該怎麼辦?2025年有哪些新的治療選擇?

什麼是腰痛癌症?理解核心定義與關鍵差異

腰痛癌症並非「一種癌症」,而是癌症進展過程中引發的腰痛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

1. 原發性脊椎癌症(少見,但惡性程度高)

指起源於脊椎骨或周圍軟組織的癌症,如:

  • 脊椎骨肉瘤(多見於年輕人)
  • 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惡性增殖,侵蝕脊椎骨)
  • 脊索瘤(來源於胚胎殘留組織,好發於骶骨) 這類癌症直接破壞脊椎結構,早期即可出現劇烈腰痛,且進展迅速[^6]。

2. 轉移性癌症(最常見,佔90%以上)

指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至脊椎、骨盆或周圍神經,壓迫或破壞組織引發腰痛。常見的原發癌種包括:

  • 男性:前列腺癌(約70%會轉移至骨)、肺癌
  • 女性:乳腺癌(約65%會骨轉移)、卵巢癌
  • 其他:腎癌、甲狀腺癌 據香港癌症基金会2025年數據,本地轉移性骨癌患者中,60%會出現腰痛症狀[^1]。

與普通腰痛的核心區別

| 特點 | 普通腰痛 | 癌症相關腰痛 | |-------------------|-----------------------------|-------------------------------| | 疼痛性質 | 酸痛、脹痛,活動後加重 | 鈍痛、刺痛,夜間/休息時加劇 | | 持續時間 | 數天至2周緩解 | 超過4周不緩解,進行性加重 | | 伴隨症狀 | 無或輕微肌肉僵硬 | 體重下降、乏力、下肢麻木/無力 | | 緩解方式 | 休息、熱敷後減輕 | 常規止痛藥效果差 |

如果你的腰痛符合右側特點,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及時就醫是關鍵[^2]。

腰痛癌症的症狀與早期徵兆:哪些信號不能忽視?

癌症引起的腰痛並非「突然出現」,而是有逐漸加重的過程。以下是需要警惕的早期徵兆:

1. 核心疼痛症狀:「靜息痛」是關鍵

  • 夜間痛加劇:平躺時脊椎壓力減小,但癌症組織會釋放疼痛介質(如前列腺素),導致夜間疼痛比白天更明顯[^3]。
  • 進行性加重:疼痛從「偶爾隱痛」發展為「持續劇痛」,甚至影響行走或睡眠。
  • 定位不清:不同於肌肉勞損的「固定點疼痛」,癌症腰痛常表現為「整個腰部或腰骶部渾身痛」。

2. 伴隨全身症狀:癌症的「隱形標籤」

  • 體重下降:半年內體重減輕超過10%(無刻意減肥)。
  • 全身乏力: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的疲勞感。
  • 發熱:低熱(37.5-38℃),抗生素治療無效(癌性發熱)。

3. 神經壓迫症狀:提示病情進展

如果腰痛伴隨以下症狀,說明腫瘤已經壓迫神經或脊髓:

  • 下肢麻木、刺痛(「電擊感」從腰部放射至小腿)
  • 走路不穩(「踩棉花感」)
  • 大小便失禁(嚴重時會出現,需緊急就醫)

案例分享:58歲的陳先生是肺癌患者,治療後病情穩定,但近1個月出現「夜間腰痛」,以為是勞損並未重視。直到出現下肢麻木才就醫,檢查發現肺癌轉移至腰椎,壓迫坐骨神經——幸運的是及時接受放疗,疼痛得到控制[^4]。

腰痛癌症的病因與風險因素:誰更容易中招?

1. 直接病因:腫瘤的「三種破壞方式」

  • 骨質破壞:腫瘤細胞侵蝕脊椎骨,導致骨結構薄弱(如椎體壓縮性骨折)。
  • 神經壓迫:腫瘤增大壓迫腰神經根或脊髓(如腰椎轉移瘤壓迫L4/L5神經)。
  • 治療副作用:部分癌症治療(如化療、放療)會引發神經病變或骨髓抑制,導致腰痛[^5]。

2. 高風險人群:請重視定期檢查

  • 癌症病史(尤其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
  • 腰痛持續超過4周且無緩解;
  • 年齡超過50歲(癌症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
  • 家族癌症史(如BRCA1/2基因突變的乳腺癌家族);
  • 長期接觸致癌物(如石棉、苯)。

據2025年BMJ的系統性回顧,高風險人群中,腰痛患者的癌症確診率是普通人群的8倍[^8]。

如何預防腰痛癌症?從「降低癌症風險」到「早期干預」

腰痛癌症的預防核心是預防癌症本身早期發現轉移

1. 一級預防:減少癌症發生風險

  • 戒煙限酒:吸煙是肺癌、膀胱癌的主要致癌因素,酒精與肝癌、乳腺癌相關;
  • 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劑),減少紅肉、加工肉攝入;
  • 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風險;
  • 避免致癌物:減少接觸石棉、甲醛等有害物質。

2. 二級預防:定期篩查,早期發現癌症

  • 女性:40歲以上每年做乳腺超聲,50歲以上加做乳腺X線( mammogram);
  • 男性:50歲以上每年做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查;
  • 高風險人群:根據醫生建議增加篩查頻率(如肺癌高危人群做低劑量CT)。

3. 三級預防:癌症患者的腰痛管理

  • 定期複查:癌症患者每3-6個月做骨掃描( bone scan),及時發現骨轉移;
  • 避免受傷:脊椎轉移患者避免搬重物、劇烈運動,預防椎體骨折;
  • 疼痛監測:每天記錄疼痛程度(用0-10分評分),及時向醫生反饋。

腰痛癌症的診斷與篩查:2025年最新流程

確診腰痛癌症需要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與影像學/實驗室檢查,以下是2025年香港臨床指引推薦的流程[^5]:

1. 第一步:詳細病史採集

醫生會詢問:

  • 腰痛的性質、持續時間、加重/緩解因素;
  • 過去的癌症病史或治療史;
  • 伴隨症狀(如體重下降、發熱);
  • 家族癌症史。

2. 第二步:體格檢查

  • 神經系統檢查:測試下肢肌力、反射(如膝反射、踝反射),檢查是否有麻木或無力;
  • 脊椎檢查:觸摸脊椎是否有腫塊,檢查彎曲/伸展時的疼痛反應;
  • 全身檢查:檢查淋巴結是否腫大,乳房是否有腫塊(女性)。

3. 第三步: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

  • X線檢查:初步判斷脊椎是否有骨折或骨質破壞(缺點:早期骨轉移可能漏診);
  • MRI(磁振造影):金標準!能清晰顯示腫瘤位置、大小及對神經的壓迫程度[^3];
  • PET-CT(正電子斷層掃描):檢查全身是否有轉移灶(適用於懷疑多發轉移的患者);
  • 實驗室檢查
  • 腫瘤標誌物(如PSA(前列腺癌)、CA125(卵巢癌)、CEA(肺癌));
  • 血常規(是否有貧血,提示骨髓侵犯);
  • 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炎症指標,升高提示惡性病變)。

2025年新進展:液體活檢輔助診斷

傳統的骨穿刺是侵入性檢查,而液體活檢(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循環腫瘤DNA(ctDNA))能非侵入性地確診骨轉移,敏感度達85%以上[^7]。目前香港大學醫學院已將其納入臨床試用,預計2026年普及。

腰痛癌症的治療與管理:2025年最新方案

腰痛癌症的治療目標是控制腫瘤進展、緩解疼痛、維持生活品質,治療方案需根據「原發癌種、轉移部位、疼痛程度」個體化制定。

1. 針對腫瘤的治療:從「殺死腫瘤」到「控制進展」

  • 手術治療:適用於單發性脊椎轉移瘤(如前列腺癌轉移至L3椎體),通過切除腫瘤、穩定脊椎,緩解神經壓迫[^5]。2025年新技術:機器人輔助手術(如達文西機器人),創口更小、恢復更快。
  • 放射治療:是骨轉移腰痛的首選治療!通過高能量射線殺死腫瘤細胞,緩解疼痛的有效率達80%以上[^8]。2025年新進展: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能精準定位腫瘤,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
  • 全身性治療
  • 化療:適用於對化療敏感的癌種(如小細胞肺癌);
  • 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特異性基因突變(如乳腺癌的HER2靶向藥、肺癌的EGFR靶向藥);
  • 免疫治療:如PD-1抑制劑(適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通過激活免疫系統殺死腫瘤細胞。

2. 針對疼痛的治療:從「止痛」到「改善生活品質」

  • 藥物治療
  • 一線用藥: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適用於輕中度疼痛;
  • 二線用藥: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適用於中重度疼痛;
  • 三線用藥: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貼片),適用於劇烈疼痛。 2025年新藥:靶向疼痛介質的藥物(如NGF抑制劑),能有效緩解癌症骨轉移的疼痛,且成癮性低[^7]。
  • 非藥物治療
  • 物理治療:如腰椎牽引、熱敷、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緩解肌肉痙攣;
  • 針灸: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2025年指南推薦,針灸能降低疼痛評分30%以上[^9];
  • 正念減壓療法(MBSR):通過冥想、呼吸訓練減輕疼痛帶來的焦慮,提高耐受度;
  • 神經調控技術:如脊髓刺激器(SCS),通過植入電極發送微弱電流,阻斷疼痛信號傳導,適用於難治性疼痛(如阿片類藥物無效的患者)[^10]。

3. 護理與康復:提高生活品質的關鍵

  • 體位護理:睡硬床墊,避免長時間彎腰或久坐;
  • 營養支持:多吃高蛋白、高鈣食物(如牛奶、魚類),預防骨質疏鬆;
  • 心理支持:癌症疼痛常伴隨焦慮或抑鬱,可尋求心理諮詢或參加癌友支持團體(如香港癌症基金会的「疼痛管理工作坊」)。

常見問題(FAQ)

1. 腰痛多久需要懷疑癌症?

如果腰痛持續超過4周且無緩解,或伴隨體重下降、夜間痛加劇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做進一步檢查[^1]。據2025年BMJ研究,持續性腰痛超過6周的患者中,約2%最終確診為癌症[^8]。

2. 沒有癌症病史的人會得腰痛癌症嗎?

會!約10%的腰痛癌症患者沒有既往癌症病史,屬於「原發性脊椎癌症」(如多發性骨髓瘤)或「隱匿性癌症」(如早期肺癌轉移至脊椎)[^6]。因此,即使沒有癌症史,持續性腰痛也不能忽視。

3. 普通止痛藥能緩解癌症腰痛嗎?

普通止痛藥(如布洛芬)對輕度癌症腰痛有一定效果,但中重度疼痛通常需要阿片類藥物或聯合治療[^3]。如果普通止痛藥使用3天無效,請及時就醫,不要自行加量。

4. 癌症轉移至脊椎會癱瘓嗎?

如果不及時治療,腫瘤壓迫脊髓可能導致癱瘓。但只要早期發現(如MRI檢查)並接受手術或放疗,多數患者能避免癱瘓[^5]。

5. 腰痛癌症可以治愈嗎?

轉移性癌症目前無法徹底治愈,但通過現代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多數患者能控制病情進展,緩解疼痛,生存期可延長至數年甚至更久[^7]。原發性脊椎癌症(如早期骨肉瘤)通過手術+化療,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6]。

6. 癌症患者的腰痛可以預防嗎?

可以!癌症患者定期做骨掃描(每3-6個月),及時發現骨轉移;避免搬重物、劇烈運動,預防椎體骨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規律運動),降低轉移風險[^1]。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会 - 《腰痛與癌症:你需要知道的5件事》
  2. 衛生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惡性腫瘤引起的腰痛:症狀與應對》
  3. 梅奧診所(繁體中文) - 《癌症相關腰痛:原因、診斷與治療》
  4. 台灣癌症基金会 - 《當腰痛找上你:可能是癌症的警訊?》
  5.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 《癌症患者的腰痛管理:最新臨床指引》
  6. Wikipedia - 《惡性腫瘤相關疼痛》
  7. PubMed - 《2024年癌症相關腰痛的流行病學與管理進展》
  8. 《英國醫學雜誌》(BMJ) - 《腰痛作為癌症早期症狀的預測價值:2025年系統性回顧》
  9.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 《中醫治療癌症疼痛臨床指南(2025)》
  10. 《癌症疼痛與姑息治療雜誌》 - 《脊髓刺激器在癌症難治性疼痛中的應用》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