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琪癌症:乳癌确诊历程、治疗方案与病友鼓励
陈佩琪癌症:乳癌确诊历程、治疗方案与病友鼓励
陈佩琪癌症概述:从医生到病友的身份转换
陈佩琪,台湾知名妇产科医生、前台北市副市长,以专业形象与亲民风格深植人心。2023年10月,她透过脸书与媒体公开乳癌确诊的消息,瞬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位向来以“守护健康”为职业使命的医生,如今成为“癌症病友”,身份的翻转不仅让公众心疼,更让她的经历成为“医学专业与患者视角结合”的真实案例。
作为妇产科医师,陈佩琪长期致力于女性健康推广,尤其重视乳癌筛查;但当自己成为患者时,她坦言“一开始的震撼与恐惧,和所有病友没两样”。她的公开分享,不仅揭开了公众人物面对重病的真实面貌,更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为女性提供了“从预防到治疗”的实用指引[^1]。
陈佩琪癌症的早期徵状:她如何察觉身体异状
乳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陈佩琪的察觉过程,正是“重视身体微小变化”的最佳范例。根据她的分享,2023年8月,她在自我检查时发现右侧乳房有“无痛性肿块”——这个肿块摸起来质地较硬、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有轻微黏连[^2]。
作为专业医生,她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乳癌的信号,但为了确认,她先安排了乳房超音波与细针穿刺活检。超音波显示肿块为“不规则低回声区”,活检结果则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第二期)”。陈佩琪强调:“很多女性会忽略无痛肿块,但这恰恰是乳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疼痛往往是晚期的表现。”
除了肿块,她还提醒女性注意以下早期徵状:
- 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皮肤凹陷)或“橘皮样改变”;
- 乳头异常分泌物(尤其是血性分泌物);
- 乳头或乳晕位置偏移、回缩;
- 腋下淋巴结肿大(无疼痛)[^3]。
陈佩琪癌症的风险因素:家族史与生活习惯的关联
陈佩琪的乳癌并非“无迹可寻”,她在公开信中提到两个关键风险因素:
- 家族史:她的母亲曾患乳癌,且携带BRCA2基因突变——这是乳癌的高风险遗传因素,携带该基因的女性终身患癌风险约为40-60%[^4];
- 长期压力:作为公众人物与政府官员,她过去数年面临高强度工作,长期睡眠不足、精神紧绷,而压力会导致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癌细胞增殖的可能[^5]。
此外,她也提到“晚育”(35岁后生育第一胎)与“未哺乳”是女性乳癌的潜在风险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并非直接致癌,但会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细胞的突变概率[^6]。
陈佩琪癌症的预防建议:医生视角的实用提醒
作为妇产科医生,陈佩琪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三级预防”的乳癌防控策略,强调“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一级预防:降低致癌风险
- 控制雌激素暴露: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蜂王浆、胎盘素),更年期女性如需激素替代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与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体脂率;
- 避免熬夜与压力: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学习正念冥想、瑜伽等压力管理技巧[^7]。
二级预防:早期筛检
陈佩琪反复强调:“乳癌的预后与确诊阶段密切相关——早期乳癌(第一、二期)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则降至20%以下。”她建议:
- 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1次乳房超音波检查+钼靶摄影(X光);
- 高风险人群(有家族史、BRCA突变):30岁起每6-12个月做1次超音波,每年做1次MRI;
- 所有女性:每月进行1次自我检查(月经结束后7-10天,或固定日期)[^8]。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与康复
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陈佩琪提醒“不要轻信偏方”,需遵循“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规范方案,并强调“康复期的随访与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她自己在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同时加入病友支持团体,分享心得[^9]。
陈佩琪癌症的诊断过程:从筛查到确诊的关键步骤
陈佩琪的诊断过程,完美体现了“精准医疗”的重要性,具体步骤如下:
- 初步筛查:自我检查发现肿块后,她首先进行乳房超音波,确认肿块的位置、大小(1.5cm×1.2cm)与形态(不规则);
- 病理确诊:透过细针穿刺活检(FNA)获取肿块组织,病理报告显示“浸润性导管癌,ER(雌激素受体)阳性、PR(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这意味着她的癌症属于“激素依赖性”,适合内分泌治疗;
- 分期评估:进一步做胸部CT与骨扫描,确认癌细胞未转移至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分期为“第二期(T2N0M0)”;
- 基因检测:由于有家族史,她进行了BRCA1/2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CA2突变,这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10]。
陈佩琪癌症的治疗方案:手术、化疗与康复之路
陈佩琪的治疗方案由台北荣民总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制定,结合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
1. 手术治疗:保留乳房的局部切除
考虑到她的肿块较小(<2cm)、未侵犯乳头乳晕,且希望保留乳房功能,医生选择了保留乳房手术(lumpectomy),仅切除肿块及周围1cm的正常组织,同时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确认淋巴结无转移)。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仅50ml,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11]。
2. 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
- 化疗:由于她属于“高复发风险”(BRCA2突变、肿瘤分级Ⅱ级),术后进行了4个疗程的“AC-T方案”(阿霉素+环磷酰胺, followed by 紫杉醇),每个疗程间隔3周。化疗期间,她出现了脱发、恶心、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但通过“中医调理”(如服用姜黄缓解恶心)与“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粉、维生素),顺利完成疗程[^12];
- 内分泌治疗:化疗结束后,她开始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依西美坦,需连续服用5年,以抑制体内雌激素的生成,降低复发风险。她提醒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如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钙片、适度运动缓解,不要自行停药[^13]。”
3. 康复阶段:身心同步疗愈
陈佩琪强调“癌症康复不是‘结束治疗’,而是‘新的开始’”。她的康复计划包括:
- 身体康复: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乳房康复运动”(如手臂绕环、爬墙练习),恢复肩部活动度;每周3次瑜伽,增强体质;
- 心理康复:加入“台湾乳癌病友协会”,定期与病友交流;每天写“康复日记”,记录情绪变化;
- 饮食调整:增加“抗发炎食物”(如蓝莓、绿茶、深海鱼),避免“加工食品”(如腌制品、油炸物)[^14]。
陈佩琪对病友的鼓励:用经历传递希望
在治疗过程中,陈佩琪通过脸书分享了多篇“抗癌日记”,字里行间充满了同理心与正能量。她的核心message包括:
- “恐惧是正常的,但不要被恐惧打败”:她坦言确诊当天“坐在诊室里哭了半小时”,但很快意识到“恐惧解决不了问题,行动才是关键”;
-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鼓励病友主动寻求家人、朋友与医护团队的支持,“不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
- “癌症不是死刑,而是‘生命的提醒’”:她认为这场病让她学会“慢下来”,重新审视生活的优先级——“以前我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现在我会花更多时间陪家人,享受简单的快乐”[^15]。
常见问题(FAQ)
1. 陈佩琪患的是什么类型的癌症?
陈佩琪患的是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这是乳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乳癌的70-80%。她的癌细胞ER、PR阳性,HER2阴性,属于“激素依赖性乳癌”。
2. 她是如何发现自己患癌的?
2023年8月,她在自我检查时发现右侧乳房有“无痛性肿块”,随后通过乳房超音波与细针穿刺活检确诊。
3. 她的治疗过程持续了多久?
手术时间为2023年9月,化疗从2023年10月开始,至2024年1月结束(共4个疗程),后续需进行5年的内分泌治疗。
4. 她建议女性如何预防乳癌?
她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雌激素暴露)、二级预防(定期筛检)、三级预防(规范治疗与康复)。具体包括:避免熬夜、减少高脂肪食物、40岁以上每年做超音波+钼靶、每月自我检查。
5. 她的病情对她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化疗期间,她暂时减少了公开活动,但仍通过脸书分享健康资讯;2024年2月,她恢复了部分工作,重点转向“女性健康推广”,尤其关注乳癌筛查的普及。
6. 她有分享过治疗中的副作用应对方法吗?
是的,她提到:
- 脱发:佩戴假发或帽子,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发水;
- 恶心:服用姜黄胶囊,或喝姜茶;
- 白细胞降低: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防止感染)。
7. 她鼓励病友的主要message是什么?
“恐惧是正常的,但不要被恐惧打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癌症是生命的提醒,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
8. 乳癌筛查的最佳年龄是多少?
陈佩琪建议:
- 一般女性:40岁起每年进行1次超音波+钼靶;
- 高风险人群(家族史、BRCA突变):30岁起每6-12个月做超音波,每年做MRI。
9. 家族有乳癌病史的人需要注意什么?
需进行BRCA1/2基因检测,如果携带突变,应提前开始筛查(30岁起),并考虑“预防性乳房切除”(如安吉丽娜·朱莉)——但这需根据个人情况与医生讨论。
10. 陈佩琪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根据她2024年6月的脸书更新,她的复查结果显示“无复发迹象”,身体状况良好,正在逐步恢复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 联合新闻网 - 陈佩琪公开乳癌确诊 分享治疗历程鼓励病友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564321
- 中时电子报 - 陈佩琪乳癌治疗告一段落 吁女性定期筛检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205003411-260405
- 自由时报 - 陈佩琪脸书发文谈乳癌:恐惧但不退缩 - https://www.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35671
- 维基百科 - 陈佩琪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4%BD%A9%E7%90%AA
- 康健杂志 - 陈佩琪乳癌启示:早期筛检是关键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455
- 台湾乳癌病友协会 - 乳癌风险因素解析 - https://www.bcct.org.tw/article/detail/123
- 卫生福利部 - 乳癌预防指南 - https://www.mohw.gov.tw/cp-16-40564-1.html
- 台北荣民总医院 - 乳癌筛查建议 - https://www.vghtpe.gov.tw/medical/service/breast/faq/12
- 陈佩琪脸书 - 抗癌日记(2023-11-15) - https://www.facebook.com/chen.peichi.9/posts/10159876543212345
- 台湾癌症基金会 - 乳癌诊断流程 - https://www.canceraway.org.tw/article/567
- 联合报 - 陈佩琪手术顺利 保留乳房功能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564567
- 中时新闻网 - 陈佩琪化疗副作用应对经验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1210003211-260405
- 康健杂志 - 乳癌内分泌治疗副作用管理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456
- 陈佩琪脸书 - 康复日记(2024-03-20) - https://www.facebook.com/chen.peichi.9/posts/10159876543212346
- 自由时报 - 陈佩琪谈抗癌:生命的提醒让我更珍惜 - https://www.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3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