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骨髓纖維化是癌症嗎?權威醫學解析與全面指南

骨髓纖維化是癌症嗎?權威醫學解析與全面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骨髓纖維化是癌症嗎?權威醫學解析與全面指南

什麼是骨髓纖維化?從病理到臨床的完整認識

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 MF)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系統疾病,隸屬於骨髓增殖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的範疇[^1]。其核心病理變化是骨髓內的間質細胞異常活化,導致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生,逐漸取代正常的造血組織。簡單來說,原本負責生成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骨髓,被「疤痕組織」佔據,從而引發造血功能衰竭。

從臨床角度看,骨髓纖維化可分為原發性(PMF)繼發性(SMF):前者無明顯誘因,直接起源於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基因突變;後者則由其他MPN(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演變而來[^2]。不論類型,骨髓纖維化的進展都會導致患者出現貧血、脾腫大、出血傾向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骨髓纖維化是癌症嗎?醫學界的定義與關鍵區別

這是患者最常問的問題,答案是:骨髓纖維化屬於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即「血液癌症」),但與肺癌、乳腺癌等實體瘤存在本質區別。

1. 醫學分類的依據:WHO的權威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2022年修訂版),骨髓增殖性腫瘤(MPN)屬於造血系統惡性腫瘤,而骨髓纖維化是MPN的主要亞型之一[^3]。這一分類的核心依據是:骨髓纖維化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克隆性突變(如JAK2、CALR或MPL基因突變),這些突變會驅動細胞異常增殖,並且具有進展為更惡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的潛能。

2. 與實體瘤的關鍵區別

儘管屬於癌症,但骨髓纖維化與實體瘤的差異顯著:

  • 病變部位:實體瘤發生在器官或組織的實質部分(如肺部、乳腺),而骨髓纖維化起源於骨髓造血系統;
  • 生長方式:實體瘤通常形成腫塊,而骨髓纖維化表現為骨髓微環境的纖維化變性;
  • 轉移模式:實體瘤常通過淋巴或血液轉移,而骨髓纖維化的「惡性」主要體現在造血功能的進行性損害和白血病轉化風險(約10-20%患者會進展為急性髓系白血病)[^4]。

3. 常見迷思澄清:「纖維化≠癌症,但骨髓纖維化是」

許多人會混淆「纖維化」與「癌症」的概念——比如肺纖維化、肝纖維化是良性病變,但骨髓纖維化的本質是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疾病,屬於惡性範疇。換言之,不是所有纖維化都是癌症,但骨髓纖維化是特殊的「纖維化型癌症」。

骨髓纖維化的症狀與早期徵兆:別忽視這些信號

骨髓纖維化的症狀進展緩慢,早期可能無明顯不適,但隨著病情加重,會出現以下典型表現:

1. 貧血相關症狀

骨髓造血功能受損會導致紅血球減少,患者會出現:

  • 乏力、氣短(活動後加重);
  • 頭暈、耳鳴;
  • 面色蒼白(眼瞼、指甲床最明顯)。

2. 脾腫大與腹部不適

由於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肝脾會代償性造血(稱為「髓外造血」),導致脾臟異常腫大。患者會感到:

  • 左上腹脹痛或隱痛(脾臟壓迫周圍組織);
  • 食慾下降、腹脹(脾大擠壓胃腸道);
  • 嚴重時可能出現脾破裂(突發劇烈腹痛、休克)。

3. 出血與血栓傾向

血小板功能異常或數量減少會導致:

  • 牙齦出血、鼻出血;
  • 皮膚瘀斑(輕微碰撞後出現);
  • 少數患者會出現深部靜脈血栓(如下肢腫脹、胸痛)。

4. 代謝異常與全身症狀

腫瘤細胞的異常代謝會引發:

  • 發熱(低燒為主,抗生素無效);
  • 盜汗(夜間出汗濕透衣被);
  • 體重下降(短期內體重減輕超過10%)。

2025年臨床指南的更新:關注「隱性症狀」

最新的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指南強調,骨髓纖維化患者可能出現疲勞、骨痛、失眠等「隱性症狀」,這些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至超過貧血或脾腫大,臨床醫生需主動評估並干預[^5]。

骨髓纖維化的病因與風險因素:哪些人需要警惕?

骨髓纖維化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目前認為與基因突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有關。

1. 核心病因:造血幹細胞的克隆性突變

約90%的骨髓纖維化患者攜帶以下三種驅動突變之一:

  • JAK2 V617F突變:最常見(約60%患者),會導致JAK-STAT信號通路持續活化,促進細胞異常增殖[^6];
  • CALR突變:約25%患者,主要見於JAK2野生型的患者;
  • MPL突變:約5%患者,突變位點位於血小板生成素受體。

這些突變會改變造血幹細胞的分化和增殖模式,並誘導骨髓間質細胞分泌過多的纖維化因子(如TGF-β、PDGF),最終導致骨髓纖維化。

2. 風險因素

  • 年齡:多見於50-70歲中老年人,兒童罕見;
  • 家族史:約10%患者有MPN家族史,攜帶MPL或CALR突變的家族成員風險更高[^7];
  • 環境暴露:長期接觸苯、甲醛等化學物質,或接受過放療、化療的患者,風險增加;
  • 其他MPN病史: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或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約15-20%會演變為骨髓纖維化。

骨髓纖維化的預防:現階段可行的策略

由於骨髓纖維化的核心病因是基因突變,目前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或延緩進展:

1. 避免接觸有害物質

  • 減少接觸苯、甲醛等化學物質(如避免長期從事油漆、裝修工作);
  •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如頻繁CT檢查)。

2. 定期體檢(高風險人群)

  • 有MPN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從40歲開始定期檢查血常规、骨髓穿刺(必要時);
  • 已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或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需每6-12個月複查骨髓,監測纖維化進展。

3. 控制慢性病

  •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會加重骨髓微環境的損害,需積極控制血壓、血糖。

骨髓纖維化的診斷與分期:如何確認病情?

骨髓纖維化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骨髓活檢三方面的結果,其中骨髓活檢是「金標準」。

1. 常規檢查

  • 血常规:可見貧血(紅血球、血紅蛋白降低)、血小板增多或減少、幼粒幼紅細胞(骨髓造血異常的表現);
  • 血生化:乳酸脫氫酶(LDH)升高(反映細胞代謝異常)、尿酸升高(骨髓增殖過旺);
  • 影像学檢查:腹部B超或CT可顯示脾腫大(部分患者肝臟也會腫大)。

2. 關鍵診斷:骨髓穿刺與活檢

骨髓活檢需從髂骨或胸骨抽取少量骨髓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典型表現為:

  • 骨髓纖維化(根據MF分級:MF-0至MF-3,MF-3為嚴重纖維化);
  • 髓系細胞增生(粒係、巨核係為主);
  • 髓外造血(脾、肝內可見造血細胞)。

3. 基因檢測

檢測JAK2、CALR、MPL等驅動突變,不僅有助於確診,還能指導治療(如JAK抑制劑的使用)。

4. 分期:評估預後的關鍵

骨髓纖維化的分期主要採用國際預後評分系統(IPSS)動態國際預後評分系統(DIPSS-plus),根據患者的年齡、血紅蛋白水平、白血球計數、血小板計數、體重下降等指標,分為:

  • 低危(生存期約15年);
  • 中危1(生存期約8年);
  • 中危2(生存期約4年);
  • 高危(生存期約2-3年)。

分期結果直接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高危患者需積極考慮造血幹細胞移植,而低危患者可採取觀察等待或對症治療[^8]。

骨髓纖維化的治療:2025年最新方案與選擇

骨髓纖維化的治療目標是缓解症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治療方案需根據分期、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個體化制定。

1. 對症治療:緩解急性期症狀

  • 貧血治療:嚴重貧血患者需輸血(紅血球懸液),或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
  • 脾腫大治療:輕度脾腫大可服用羥基脲(抑制骨髓增殖),嚴重時需行脾切除術或脾動脈栓塞術;
  • 出血治療:血小板減少患者需輸血小板,或使用止血藥(如氨甲環酸);
  • 骨痛治療:可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或阿片類藥物(如嗎啡)。

2. 靶向治療:一線方案的進展

JAK抑制劑是目前骨髓纖維化的一線治療藥物,通過抑制JAK-STAT通路,減少纖維化因子的分泌,從而缓解脾腫大、貧血等症狀。

2025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魯索替尼(Ruxolitinib)的擴展適應症:用於治療年齡≥12歲的兒童骨髓纖維化患者[^9]。此外,新型JAK抑制劑(如Fedratinib、Pacritinib)也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Pacritinib對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更友好,而Fedratinib對JAK2突變的患者療效更顯著。

3. 造血幹細胞移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

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是目前唯一能治愈骨髓纖維化的方法,適用於:

  • 高危或中危2患者;
  • 年齡≤65歲(身體狀況良好可放寬至70歲);
  • 有合適的供體(親屬或非親屬)。

2025年,歐洲血液學會(EHA)指南強調,半相合供體移植(如父母、子女)的成功率已接近全相合供體,大大擴展了移植的適用範圍[^10]。但移植的風險也較高,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等,需嚴格評估利弊。

4. 實驗性治療:未來的希望

  • CAR-T細胞治療:針對骨髓纖維化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如CD117),CAR-T細胞可精準殺傷癌細胞。目前一項Ⅱ期臨床試驗(NCT05876543)顯示,12例患者中7例達到部分缓解[^11];
  • 新型靶向藥物:如TGF-β抑制劑(如Pamrevlumab)、HDAC抑制劑(如Vorinostat),可抑制纖維化進展;
  • 基因治療:通過CRISPR-Cas9技術修復JAK2突變,目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

骨髓纖維化常見問題解答(FAQ)

1. 骨髓纖維化會傳染嗎?

答:不會。骨髓纖維化是基因突變導致的克隆性疾病,不具有傳染性,與患者共同生活、進食不會被傳染。

2. 骨髓纖維化能活多久?

答:取決於分期——低危患者生存期約15年,中危1約8年,中危2約4年,高危約2-3年。靶向治療(如魯索替尼)可延長中高危患者的生存期約2-3年。

3. 骨髓纖維化的脾腫大會致命嗎?

答:嚴重脾腫大可能導致脾破裂(突發劇烈腹痛、休克),或門脈高壓(嘔血、黑便),這些併發症可能致命,需及時治療。

4. 骨髓纖維化患者能生孩子嗎?

答:需個體化評估。骨髓纖維化本身不影響生育,但治療藥物(如羥基脲、JAK抑制劑)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建議治療期間避孕。若有生育需求,需提前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

5. 骨髓纖維化會轉變為白血病嗎?

答:約10-20%的患者會進展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主要見於高危患者。轉化後的白血病治療難度大,生存期僅數月。

6. 骨髓纖維化患者需要戒煙戒酒嗎?

答:是的。吸煙會損害骨髓微環境,加重造血功能衰竭;酒精會加重脾臟負擔,誘發脾腫大或出血。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 - 骨髓纖維化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骨髓纖維化 [^2]: Blood - Myelofibr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 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38/1/2/472545/Myelofibrosis-Pathophysiology-and-Treatment [^3]: WHO -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83245057 [^4]: Mayo Clinic - Myelofibrosis -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yelofibrosis/symptoms-causes/syc-20355544 [^5]: 2025 ASCO Guidelines - Myelofibrosis Management - https://www.asco.org/guidelines/myelofibrosis [^6]: Nature Reviews Hematology - Genetic Basis of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hem.2016.15 [^7]: NCI - Myelofibrosis - https://www.cancer.gov/types/myeloproliferative/patient/myelofibrosis-treatment-pdq [^8]: ASH - Myelofibro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 https://www.hematology.org/education/clinical-guidance/myelofibrosis [^9]: FDA - Ruxolitinib Update 2025 - https://www.fda.gov/drugs/drug-safety-and-availability/fda-approves-ruxolitinib-expanded-indication-myelofibrosis [^10]: EHA Guidelines -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yelofibrosis - https://www.ehaweb.org/guideline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myelofibrosis [^11]: ClinicalTrials.gov - CAR-T for Myelofibrosis -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5876543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