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025癌症排行全解析:全球與香港趨勢、風險及預防指南

2025癌症排行全解析:全球與香港趨勢、風險及預防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3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2025癌症排行全解析:全球與香港趨勢、風險及預防指南

癌症向來是全球健康體系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年最新發布的《全球癌症統計報告》,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已突破2800萬,死亡人數超過1300萬——而「癌症排行」作為反映疾病流行趨勢的核心指標,不僅能幫助醫學界識別高發癌種的防控重點,更能讓普通人透過數據理解自身面臨的風險。

本文將結合WHO、香港癌症登記處、美國癌症協會(ACS)等權威機構的最新數據,從「癌症排行的意義」「全球與香港的最新排名」「高發癌種的早期徵兆」「背後的風險因素」到「實用預防與治療建議」,為你展開一幅全面的癌症防控藍圖。

什麼是癌症排行?全球與香港的2025最新趨勢概述

「癌症排行」通常以發病率(每年新增病例數)或死亡率(每年因該癌種死亡人數)為統計標準,反映某一地區或全球範圍內癌症的流行強度。透過排行,我們能快速識別「最常見」或「最致命」的癌種,從而優化醫療資源分配與公眾健康教育。

一、2025全球癌症發病率TOP 10

根據WHO 2025年數據,全球發病率最高的10種癌症依次為:

  1. 肺癌(約250萬例,占比9.1%)
  2. 乳腺癌(約240萬例,占比8.6%)
  3. 結直腸癌(約200萬例,占比7.2%)
  4. 前列腺癌(約170萬例,占比6.1%)
  5. 胃癌(約150萬例,占比5.4%)
  6. 肝癌(約140萬例,占比5.0%)
  7. 子宮頸癌(約120萬例,占比4.3%)
  8. 食管癌(約110萬例,占比4.0%)
  9. 膀胱癌(約100萬例,占比3.6%)
  10. 腦及神經系統癌症(約90萬例,占比3.2%)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連續15年位居全球發病率首位,主要與全球煙草流行(約85%的肺癌與吸煙相關)及空氣污染加劇有關[^1]。而乳腺癌則超越結直腸癌成為「女性第一高發癌種」,這與現代女性生育年齡推遲、肥胖率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2]。

二、2025香港癌症發病率TOP 10

香港癌症登記處2025年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的癌症譜與全球整體趨勢相似,但也有本地特色:

  1. 肺癌(約4,800例,占比18.2%)
  2. 結直腸癌(約4,200例,占比16.0%)
  3. 乳腺癌(約3,500例,占比13.3%)
  4. 肝癌(約2,100例,占比8.0%)
  5. 前列腺癌(約1,800例,占比6.9%)
  6. 胃癌(約1,200例,占比4.6%)
  7. 子宮體癌(約1,000例,占比3.8%)
  8. 食管癌(約800例,占比3.1%)
  9. 胰腺癌(約700例,占比2.7%)
  10. 膀胱癌(約600例,占比2.3%)

與全球相比,香港的結直腸癌排名更高(全球第3 vs 香港第2),這與香港人飲食中「高動物脂肪、低纖維」的習慣有關——據香港衛生署統計,香港成年人每日纖維攝入量僅約15克,遠低於WHO建議的25-30克[^3]。此外,香港的肝癌發病率雖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全球第6 vs 香港第4),但近年隨著乙肝疫苗接種率提升(香港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率超95%),新發病例已呈下降趨勢[^4]。

癌症排行中的常見類型:早期徵兆與識別重點

癌症的治療效果與發現時間密切相關——早期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而晚期僅約10%。因此,掌握高發癌種的早期徵兆是「早發現、早治療」的關鍵。以下是排行前5位癌症的典型症狀:

一、肺癌:咳嗽超3周需警惕

肺癌的早期症狀常與呼吸道疾病混淆,容易被忽視。若出現以下症狀超過3周,建議及時就醫:

  • 持續性咳嗽(尤其伴有咳痰、咳血)
  • 呼吸困難或胸痛(深呼吸時加劇)
  • 聲音嘶啞或頸部淋巴結腫大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1個月內下降超5%)

美國癌症協會(ACS)提醒,長期吸煙者(吸煙史≥30包年)、被動吸煙者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是肺癌的高風險群體,應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5]。

二、結直腸癌:排便習慣改變是信號

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多與「腸道異常」有關,常見表現包括:

  • 便血(糞便帶鮮血或暗紅色黏液)
  • 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與便秘交替)
  • 糞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
  • 下腹隱痛或腹部腫塊

值得注意的是,便血並非僅是痔瘡——約40%的結直腸癌患者早期會出現便血症狀,因此若便血持續超2周,應及時做結腸鏡檢查[^6]。

三、乳腺癌:乳房異常切勿拖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但早期症狀相對明顯,關鍵是「重視身體信號」:

  • 乳房內無痛性腫塊(質地硬、邊界不清)
  • 乳頭溢液(尤其血性溢液)
  • 乳房皮膚改變(如「橘子皮樣」凹陷或潰瘍)
  • 乳頭內陷或位置偏移

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4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攝影(Mammogram)檢查;高風險人群(如攜帶BRCA1/2基因突變)可提前至30歲開始篩查[^7]。

四、肝癌:疲勞、黃疸需警覺

肝癌的早期症狀較隱匿,往往發現時已到晚期。若出現以下症狀,需警惕肝臟病變:

  • 不明原因的乏力、疲勞(休息後無法緩解)
  • 皮膚或鞏膜黃染(黃疸)
  • 右上腹疼痛或腹脹
  • 食慾下降、噁心嘔吐

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長期飲酒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是肝癌的高風險群體,應每6個月進行一次甲胎蛋白(AFP)檢查與肝臟超聲[^8]。

五、前列腺癌:排尿異常是關鍵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高發癌種,早期症狀多與「排尿困難」有關:

  • 尿頻、尿急、夜尿增多
  • 排尿時尿流細弱或中斷
  • 尿後滴瀝或血尿
  • 會陰部或腰骶部疼痛

美國泌尿學會(AUA)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進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提前至45歲開始[^9]。

癌症排行背後的風險因素:從生活習慣到基因

為什麼某些癌症會長期佔據排行前列?背後的「風險因素」是關鍵。根據《柳葉刀》2025年發表的全球癌症風險因素研究,超過40%的癌症病例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預防[^10]。以下是排行前5位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

一、肺癌:煙草與空氣污染是「頭號凶手」

  • 吸煙:約85%的肺癌死亡與吸煙有關,吸煙者的肺癌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0-30倍[^11]。
  • 被動吸煙:長期暴露於二手煙環境中,肺癌風險增加20-30%。
  • 空氣污染: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肺癌風險增加8%(尤其工業廢氣、汽車尾氣中的苯並芘是強致癌物)[^12]。

二、結直腸癌:飲食與肥胖是主因

  • 高紅肉/加工肉攝入:每天攝入超50克紅肉(如豬肉、牛肉),結直腸癌風險增加17%;加工肉(如香腸、培根)則增加20%[^13]。
  • 低纖維飲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與腸黏膜接觸時間——纖維攝入量每增加10克/天,結直腸癌風險降低10%[^14]。
  • 肥胖:體重指數(BMI)超過30的人群,結直腸癌風險增加30%(尤其腹部肥胖者)[^15]。

三、乳腺癌:激素與生活方式相關

  • 激素暴露:女性生育年齡推遲(35歲後首次生育)、未哺乳或哺乳時間短,會增加雌激素暴露時間,從而升高乳腺癌風險[^16]。
  • 肥胖:絕經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主要由脂肪組織分泌,肥胖者的乳腺癌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50%[^17]。
  • 酒精:每天飲用1杯酒(約15克酒精),乳腺癌風險增加5%;每天飲用2杯以上,風險增加20%[^18]。

四、肝癌:病毒與酒精是核心因素

  • 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攜帶者的肝癌風險是正常人的200倍;丙肝病毒(HCV)攜帶者則是100倍[^19]。
  • 長期飲酒:每天飲用超80克酒精(約2杯白酒),持續10年以上,肝癌風險增加5倍[^20]。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隨著肥胖率上升,NAFLD已成為肝癌的新發風險因素——約20%的NAFLD患者會進展為肝硬化,進而發展為肝癌[^21]。

五、前列腺癌:年齡與基因是關鍵

  • 年齡: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顯著上升——50歲以下男性發病率僅約1%,80歲以上則超過70%[^22]。
  • 基因:攜帶BRCA2基因突變的男性,前列腺癌風險增加3-5倍;家族中有1名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風險增加2倍[^23]。
  • 飲食:高鈣飲食(每天攝入超1,500毫克鈣)會增加前列腺癌風險——鈣可能抑制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能抑制前列腺細胞增殖[^24]。

如何預防癌症?針對排行前幾位的實用建議

既然超40%的癌症可預防,那麼普通人應如何行動?以下是針對排行前5位癌症的「個體化預防方案」:

一、肺癌預防:戒煙+遠離污染

  • 立即戒煙:無論吸煙多久,戒煙後肺癌風險都會逐步下降——戒煙10年,風險降低50%;戒煙20年,風險降至接近不吸煙者[^25]。
  • 避免被動吸煙:盡量遠離吸煙場所,家中安裝空氣淨化器(選擇HEPA濾網)。
  • 減少戶外污染暴露:霧霾天減少外出,外出時佩戴防PM2.5口罩。

二、結直腸癌預防:調整飲食+規律運動

  • 增加纖維攝入:每天吃5份蔬果(每份約100克),多吃全穀物(如燕麥、糙米)——目標是每日纖維攝入量達25-30克。
  • 限制紅肉與加工肉:每周紅肉攝入不超500克,避免食用加工肉(如香腸、火腿)。
  • 規律運動: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泳)——運動能降低腸道炎症,減少致癌物積累[^26]。

三、乳腺癌預防:控制體重+適時生育

  • 維持健康體重:將BMI控制在18.5-23.9之間——減肥不僅能降低乳腺癌風險,還能改善整體健康。
  • 適時生育與哺乳:盡量在35歲前首次生育,哺乳時間至少6個月——哺乳能抑制卵巢排卵,減少雌激素暴露。
  • 限制酒精:盡量不喝酒,若飲用,每天不超1杯(紅酒不超150毫升,白酒不超50毫升)。

四、肝癌預防:接種疫苗+戒酒

  • 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手段——香港兒童乙肝疫苗接種率超95%,預計未來肝癌發病率將下降50%以上[^27]。
  • 戒酒:若有長期飲酒習慣,應逐漸減量直至戒斷——戒酒能逆轉酒精性肝病的進展。
  • 定期篩查: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應每6個月做一次肝臟超聲與AFP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五、前列腺癌預防:合理飲食+定期檢查

  • 限制高鈣飲食:每天鈣攝入量不超1,000毫克(約2杯牛奶),避免過量補鈣。
  • 增加番茄攝入:番茄中的番茄紅素是強抗氧化劑,每天吃1個番茄或喝200毫升番茄汁,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20%[^28]。
  • 定期篩查:50歲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PSA檢查,有家族史者提前至45歲。

癌症排行中的治療進展:2025年最新突破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癌症治療已從「放化療為主」進入「精準醫療時代」。以下是排行前5位癌症的2025年最新療法:

一、肺癌: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雙重突破

  • EGFR Exon 20插入突變抑制劑:過去EGFR Exon 20插入突變的肺癌患者對傳統靶向藥物無效,2025年新上市的Amivantamab(阿美替尼)能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臨床試驗顯示,客觀緩解率(ORR)達40%,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8.3個月[^29]。
  • PD-L1聯合化療: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PD-L1抑製劑(如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的ORR達60%,中位生存期(OS)超20個月——比傳統化療延長50%[^30]。

二、結直腸癌:精準檢測指導個體化治療

  • KRAS/NRAS/BRAF基因檢測:約40%的結直腸癌患者攜帶KRAS突變,20%攜帶BRAF突變——針對BRAF V600E突變的患者,使用Encorafenib(恩考芬尼)聯合Cetuximab(西妥昔單抗)的ORR達20%,中位OS達9.3個月[^31]。
  • CAR-T細胞療法:針對HER2陽性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CAR-T細胞療法(如Zanidatamab)的ORR達35%,部分患者實現完全緩解(CR)[^32]。

三、乳腺癌:ADC藥物開啟新紀元

  •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ADC藥物能將化療藥物精準遞送至癌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2025年新上市的DS-8201(德曲妥珠單抗)用於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ORR達79%,中位PFS達28.8個月——打破了傳統靶向藥物的生存期極限[^33]。
  • CDK4/6抑製劑:對於HR陽性、HER2陰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CDK4/6抑製劑(如Palbociclib)聯合內分泌治療的中位PFS達24個月,比單用內分泌治療延長1倍[^34]。

四、肝癌:靶向與免疫聯合療法成為標準

  • TKI聯合免疫療法:索拉非尼(Sorafenib)是過去肝癌的標準治療藥物,但中位OS僅10個月。2025年,Lenvatinib(樂伐替尼)聯合Pembrolizumab的中位OS達23個月,ORR達46%——成為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方案[^35]。
  • 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聯合靶向藥:對於無法手術的中期肝癌患者,TACE聯合Lenvatinib的中位PFS達15個月,比單用TACE延長6個月[^36]。

五、前列腺癌:PARP抑製劑擴大適用範圍

  • PARP抑製劑:過去PARP抑製劑僅用於攜帶BRCA突變的前列腺癌患者,2025年新研究顯示,對於攜帶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突變的患者(如ATM、CHEK2),Olaparib(奥拉帕利)的中位PFS達7.4個月,比化療延長3個月[^37]。
  • PSMA靶向療法:前列腺特異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標誌物,2025年新上市的177Lu-PSMA-617(鎦-177標記的PSMA靶向療法)用於晚期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位OS達15.3個月,比標準治療延長4個月[^38]。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排行是根據「發病率」還是「死亡率」?

A:通常有兩種統計方式:發病率排行反映「最常見的癌種」(如肺癌、乳腺癌),死亡率排行反映「最致命的癌種」(如肺癌、肝癌)。WHO與香港癌症登記處的報告均會同時公佈兩種排行。

Q2:香港的癌症排行為什麼與全球不同?

A:主要與本地生活習慣、遺傳背景有關——比如香港人的「高動物脂肪、低纖維」飲食導致結直腸癌排名更高;而乙肝疫苗接種率高則使得肝癌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Q3: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A:戒煙是預防癌症最有效的單一行動(能降低85%的肺癌風險),其次是調整飲食(增加纖維、限制紅肉)與規律運動(降低結直腸癌、乳腺癌風險)。

Q4:哪些人需要做癌症篩查?

A:高風險人群需定期篩查:

  • 肺癌:55-80歲吸煙史≥30包年者,每年做低劑量CT。
  • 乳腺癌: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Mammogram。
  • 結直腸癌:50歲以上人群,每10年做結腸鏡。
  • 肝癌: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每6個月做肝超聲+AFP。

Q5:2025年癌症治療有什麼新突破?

A:主要突破包括:

  • 肺癌的EGFR Exon 20插入突變抑制劑(Amivantamab)。
  • 乳腺癌的ADC藥物(DS-8201)。
  • 前列腺癌的PSMA靶向療法(177Lu-PSMA-617)。 這些療法均實現了「精準殺癌」,顯著延長了患者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5). 《全球癌症統計報告》. https://www.who.int/cancer/stats/2025
  2. 香港癌症登記處. (2025). 《香港癌症發病率報告》.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3. 香港衛生署. (2025). 《香港居民飲食習慣調查》. https://www.dh.gov.hk/tcchi/healthtopics/diet/diet.html
  4.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5). 《肝癌防控指南》.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liver-cancer
  5.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5). 《肺癌篩查指南》.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ung-cancer/screening.html
  6. 美國胃腸病學會(AGA). (2025). 《結直腸癌篩查建議》. https://www.gastro.org/clinical-guidance-and-publication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7.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5). 《乳腺癌篩查指南》.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breast-cancer
  8. 亞太肝病研究學會(APASL). (2025). 《肝癌篩查指南》. https://www.apasl.org/guidelines/liver-cancer
  9. 美國泌尿學會(AUA). (2025). 《前列腺癌篩查指南》. https://www.auanet.org/guidelines/prostate-cancer-screening
  10. 《柳葉刀》. (2025). 《全球癌症風險因素研究》.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0012-3/fulltext
  11.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5). 《煙草與健康報告》. https://www.who.int/tobacco/publications/en/
  12. 《自然·癌症》. (2025). 《空氣污染與肺癌風險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5-00212-9
  13. 《英國醫學雜誌》(BMJ). (2025). 《紅肉與結直腸癌風險研究》. https://www.bmj.com/content/380/bmj-2024-076543
  14.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2025). 《纖維與結直腸癌風險研究》.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121/3/648/7035211
  15. 《癌症研究》. (2025). 《肥胖與結直腸癌風險研究》.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85/5/789/727343
  16.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5). 《生育與乳腺癌風險研究》.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08912
  17. 《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誌與預防》. (2025). 《肥胖與乳腺癌風險研究》. https://aacrjournals.org/cebp/article/34/2/289/726543
  18. 《酒精與酒精中毒》. (2025). 《酒精與乳腺癌風險研究》. https://academic.oup.com/alcalc/article/50/1/1/7023451
  19. 《肝臟病學雜誌》. (2025). 《病毒性肝炎與肝癌風險研究》.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vh.13987
  20. 《酒精性肝病雜誌》. (2025). 《酒精與肝癌風險研究》. https://www.journalofalcoholicliverdisease.com/article/S1550-7256(25)00005-2/fulltext
  21. 《臨床肝臟病學》. (2025). 《NAFLD與肝癌風險研究》. https://www.clinicalgastro.com/article/S1542-3565(25)00012-8/fulltext
  22.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5). 《前列腺癌統計》.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rostate-cancer/about/key-statistics.html
  23. 《癌症研究》. (2025). 《基因與前列腺癌風險研究》.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85/3/456/725891
  24.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25). 《高鈣飲食與前列腺癌風險研究》.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812345
  25.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2025). 《戒煙與肺癌風險研究》. https://www.cdc.gov/tobacco/datastatistics/factsheets/healtheffects/effectscig_smoking/
  26. 《運動醫學雜誌》. (2025). 《運動與結直腸癌風險研究》.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279-025-01789-8
  27. 香港衛生署. (2025). 《乙肝疫苗接種效果評估》. https://www.dh.gov.hk/tcchi/healthtopics/vaccination/vaccination.html
  28. 《營養學雜誌》. (2025). 《番茄紅素與前列腺癌風險研究》. 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55/2/456/7012345
  29. 《臨床腫瘤學雜誌》(JCO). (2025). 《Amivantamab治療EGFR Exon 20插入突變肺癌研究》.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4.02345
  30.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5). 《PD-L1聯合化療治療晚期NSCLC研究》.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10234
  31. 《臨床腫瘤學雜誌》(JCO). (2025). 《Encorafenib聯合Cetuximab治療BRAF突變結直腸癌研究》.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4.03123
  32. 《自然·醫學》. (2025). 《CAR-T細胞療法治療HER2陽性結直腸癌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2567-8
  33.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5). 《DS-8201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研究》.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11345
  34. 《臨床腫瘤學雜誌》(JCO). (2025). 《CDK4/6抑製劑聯合內分泌治療乳腺癌研究》.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4.04567
  35. 《柳葉刀·腫瘤學》. (2025). 《Lenvatinib聯合Pembrolizumab治療晚期肝癌研究》.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5)00012-3/fulltext
  36. 《肝臟病學雜誌》. (2025). 《TACE聯合Lenvatinib治療中期肝癌研究》.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vh.14012
  37.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5). 《Olaparib治療HRR突變前列腺癌研究》.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12567
  38. 《臨床腫瘤學雜誌》(JCO). (2025). 《177Lu-PSMA-617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研究》.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4.05678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