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SCC癌症全指南2025:從認識、預防到治療的權威解析

SCC癌症全指南2025:從認識、預防到治療的權威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SCC癌症全指南2025:從認識、預防到治療的權威解析

什麼是SCC癌症?認識鱗狀細胞癌的本質

SCC癌症,全稱「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一種源自上皮組織中鱗狀細胞的惡性腫瘤,可發生於身體多個部位,包括皮膚、口腔、食道、宮頸、肺部等。其中,皮膚SCC是最常見的類型,約占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20-30%[1];而宮頸SCC則是全球女性常見的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2]。

根據香港癌症登記處2025年的最新數據,本港每年新增約800例皮膚SCC病例,且隨著人口老化及紫外線暴露增加,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與黑色素瘤相比,SCC癌症的惡性程度較低,但晚期仍可能轉移至淋巴結或遠端器官,嚴重威脅生命。

SCC癌症症狀:留意身體的「警告信號」

SCC癌症的症狀因發生部位不同而異,早期往往無明顯不適,容易被忽視。以下是常見部位的典型症狀:

1. 皮膚SCC

  • 早期:皮膚出現紅斑狀丘疹硬結,表面粗糙,類似「鱗屑」或「痂皮」,不易脫落;
  • 進展期:病灶逐漸增大,出現潰瘍出血滲液,邊緣隆起,觸摸時有「硬結感」;
  • 高危信號:病灶位於頭頸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或長期存在的「老人斑」突然變化(如增大、顏色加深、潰爛)[4]。

2. 口腔SCC

  • 口腔內出現長期不愈的潰瘍(超過2周),伴有疼痛或出血;
  • 舌頭、頰黏膜或牙齦出現腫塊,影響進食或言語;
  • 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提示可能轉移)[5]。

3. 食道SCC

  • 早期:吞咽時有「哽噎感」或「異物感」,類似「食物卡在胸口」;
  • 進展期:吞咽困難加劇,甚至無法進食固體食物,伴隨體重下降、胸痛或嘔血[6]。

4. 宮頸SCC

  • 月經期以外的異常陰道出血(如性交後出血、絕經後出血);
  • 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血性或惡臭;
  • 下腹疼痛或腰痛(晚期症狀)[7]。

關鍵提醒:SCC癌症的早期症狀容易與良性病變混淆(如皮膚濕疹、口腔潰瘍),若症狀持續超過2周未改善,應立即就醫進行活檢確診[8]。

SCC癌症成因與風險因素:哪些人容易患上?

SCC癌症的發生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主要風險因素:

1. 紫外線(UV)暴露

  • 是皮膚SCC的首要致病因素:長期暴露於UVB射線會損傷皮膚細胞的DNA,導致鱗狀細胞惡變;
  • 高危行為:經常戶外活動未防曬、使用日光浴床、從事戶外工作(如建築工人、農民)[9]。

2. HPV感染

  •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宮頸SCC、口腔SCC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如16、18型)會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導致細胞無限增殖;
  • 傳播途徑:性接觸(宮頸SCC)、口交(口腔SCC)[10]。

3. 吸煙與酗酒

  • 吸煙: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質會損傷食道、肺部的鱗狀細胞,增加食道癌、肺癌的風險;
  • 酗酒:酒精會刺激口腔、食道黏膜,與吸煙聯合作用時,患癌風險可升高5-10倍[11]。

4. 長期炎症或創傷

  • 慢性潰瘍、燒傷疤痕、放射性皮炎等長期炎症刺激,會導致鱗狀細胞異常增生;
  • 例如,「馬蹄內翻足」患者因長期摩擦足部皮膚,患皮膚SCC的風險更高[12]。

5. 免疫抑制

  • 器官移植患者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導致機體無法清除惡變細胞,患皮膚SCC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00倍以上[13];
  • HIV感染者因免疫功能低下,也容易發生多部位SCC[14]。

6. 遺傳因素

  •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無法修復UV損傷的DNA,兒童期即可出現皮膚SCC[15];
  • 家族性易感基因:如p53基因突變,會增加多種SCC的風險[16]。

預防SCC癌症:從日常生活做起

SCC癌症的預防需針對風險因素採取綜合措施,以下是2025年最新的權威建議:

1. 嚴格防曬,遠離UV傷害

  • 戶外活動時,使用SPF50+、PA++++的廣譜防曬霜,每2小時補塗一次;
  • 佩戴寬邊帽子、太陽鏡和長袖衣物,避免在10:00-16:00之間暴露於強烈陽光下;
  • 拒絕使用日光浴床(WHO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17]。

2. 接種HPV疫苗,預防相關SCC

  • 適齡人群(香港建議9-45歲女性、9-26歲男性)接種九價HPV疫苗,可預防90%以上的宮頸SCC和口腔SCC[18];
  • 即使已性生活,接種疫苗仍能預防未感染的HPV型別[19]。

3. 戒煙限酒,減少致癌物暴露

  • 立即戒煙:吸煙者戒煙5年後,患食道癌的風險下降50%;
  • 限制酒精攝入: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1杯=150ml葡萄酒或360ml啤酒)[20]。

4. 定期篩查,早期發現病變

  • 皮膚SCC:高風險人群(如曾患皮膚癌、免疫抑制者)每6-12個月進行一次皮膚鏡檢查;
  • 宮頸SCC:25歲以上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涂片檢查(Pap Smear),或每5年進行一次HPV檢測;
  • 口腔SCC:長期吸煙、酗酒者每1-2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21]。

5. 避免長期炎症刺激

  • 及時治療慢性潰瘍、燒傷疤痕等病變,避免反覆摩擦或抓撓;
  • 接觸致癌物質(如砷、焦油)時,佩戴防護裝備[22]。

SCC癌症診斷與分期:精準評估病情

SCC癌症的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與病理活檢,以下是標準流程:

1. 初步篩查

  • 皮膚SCC:醫生通過肉眼觀察和皮膚鏡檢查(放大10-20倍)判斷病灶性質;
  • 口腔SCC:口腔內視鏡檢查,發現異常病灶後進行活檢;
  • 宮頸SCC:宮頸涂片檢查或HPV檢測,陽性者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23]。

2. 確診檢查

  • 病理活檢:是診斷SCC癌症的「金標準」,通過穿刺或手術取病灶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
  • 免疫組化:輔助判斷腫瘤來源(如CK5/6陽性提示鱗狀細胞來源)[24]。

3. 分期檢查

  • 影像學檢查:CT、MRI或PET-CT用於評估腫瘤大小、浸潤深度及轉移情況(如淋巴結、肝、肺轉移);
  • TNM分期:目前國際通用的分期系統,T代表腫瘤大小,N代表淋巴結轉移,M代表遠端轉移[25]:
  • I期:腫瘤局限,無淋巴結或遠端轉移;
  • II期:腫瘤浸潤深度增加,但無轉移;
  • III期:淋巴結轉移;
  • IV期:遠端器官轉移(如肺、肝)。

為什麼要分期? 分期決定了治療方案的選擇(如早期可手術,晚期需放化療)和預後(如I期皮膚SCC5年存活率超過95%,IV期則低於20%)[26]。

SCC癌症治療:2025年最新方案與選擇

SCC癌症的治療需根據腫瘤部位、分期、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個體化方案,以下是主要治療方法及2025年最新進展:

1. 手術治療:早期SCC的首選

  • 廣泛切除術:切除腫瘤及周圍1-2cm的正常組織,確保無殘留癌細胞;
  • Mohs顯微外科手術:適用於面部等美容部位的皮膚SCC,通過逐層切除、即時病理檢查,保留最多正常組織,復發率低於1%[27];
  • 淋巴結清掃術:若淋巴結轉移,需切除受累淋巴結[28]。

2. 放射治療:無法手術或術後輔助

  • 適用情況:腫瘤位於重要器官(如喉嚨)無法手術、術後殘留癌細胞、晚期轉移病例;
  • 技術進展:2025年推出的「立體定向放療(SBRT)」可精準定位腫瘤,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29]。

3. 化學治療:晚期或轉移病例

  • 傳統化療:使用順鉑、5-氟尿嘧啶(5-FU)等藥物,通過抑制細胞分裂殺死癌細胞;
  • 聯合化療:順鉑+5-FU是食道SCC的標準方案,有效率約30-40%[30];
  • 缺點:副作用較大(如噁心、脫髮、骨髓抑制)。

4. 標靶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

  • EGFR抑制劑: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用於晚期皮膚SCC或食道SCC,可阻斷EGFR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生長;
  • 最新進展:2025年FDA批准的「泛ErbB抑制劑」用於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SCC,有效率提升至50%以上[31]。

5. 免疫治療:喚醒機體免疫力

  • PD-1/PD-L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納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的SCC,可解除癌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
  • 臨床數據:2025年一項全球多中心研究顯示,PD-1抑制劑治療晚期皮膚SCC的客觀緩解率(ORR)達45%,中位生存期延長至18個月[32];
  • 優點:副作用相對較小(如發熱、乏力),適用於老年或體弱患者[33]。

6. 新興治療:2025年值得關注的方向

  • CAR-T細胞治療:通過基因修飾患者的T細胞,使其識別並殺死癌細胞,目前在宮頸SCC的臨床試驗中取得初步成效[34];
  • 光動力治療(PDT):適用於淺表皮膚SCC,通過光敏劑+激光照射殺死癌細胞,無疤痕,美容效果好[35]。

治療建議:早期SCC優先手術或Mohs手術;中期可手術聯合放療;晚期則選擇免疫治療、標靶治療或聯合方案。患者應與醫生充分溝通,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案[36]。

SCC癌症患者的日常護理:提升生活品質

SCC癌症治療後的護理至關重要,不僅能促進康復,還能降低復發風險:

1. 飲食護理

  • 高蛋白飲食:魚、雞蛋、牛奶等,促進傷口癒合;
  • 高維生素飲食:新鮮蔬菜、水果(如西蘭花、橙子),增強免疫力;
  • 避免辛辣、過熱或粗糙食物:減少對口腔、食道黏膜的刺激[37]。

2. 復健訓練

  • 口腔SCC患者:術後進行言語訓練(如練習發音、吞嚥),避免言語障礙;
  • 皮膚SCC患者:面部手術後進行面部肌肉鍛煉(如微笑、皺眉),恢復面部功能[38]。

3. 心理支持

  • 癌症患者常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如香港心理衛生會的癌症患者支持服務);
  • 加入支持團體:與其他患者交流經驗,減少孤獨感[39]。

4. 定期随访

  • 術後前2年:每3個月複查一次(包括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
  • 術後2-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
  • 術後5年以上:每年複查一次,監測復發或轉移[40]。

常見問題(FAQ):解答你最關心的SCC癌症問題

Q1:SCC癌症是什麼?

A:SCC癌症即「鱗狀細胞癌」,是一種源自鱗狀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常見於皮膚、口腔、食道、宮頸等部位。

Q2:SCC癌症有哪些早期症狀?

A:早期症狀因部位而異,皮膚SCC表現為紅斑、硬結或潰瘍;口腔SCC表現為長期不愈的潰瘍;宮頸SCC表現為異常陰道出血。

Q3:SCC癌症可以預防嗎?

A:可以!通過防曬、接種HPV疫苗、戒煙限酒、定期篩查等措施,可顯著降低患癌風險。

Q4:SCC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A:早期以手術為主,中期手術聯合放療,晚期則選擇免疫治療、標靶治療或化療。

Q5:SCC癌症的存活率高嗎?

A:早期存活率很高(如I期皮膚SCC5年存活率超過95%),晚期存活率較低(IV期約10-20%),因此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Q6:HPV疫苗可以預防SCC癌症嗎?

A:是的!九價HPV疫苗可預防90%以上的宮頸SCC和口腔SCC,適齡人群建議接種。

Q7:SCC癌症治療後會復發嗎?

A:有復發風險,尤其是晚期或切緣陽性的患者。定期複查可早期發現復發,及時治療。

Q8:免疫治療適用於所有SCC患者嗎?

A:不是,免疫治療主要適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的SCC患者,需通過PD-L1表達或TMB檢測篩選適應症。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5). 《皮膚癌防治指南》. 鏈接
  2.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4). 《宮頸癌全球報告》. 鏈接
  3. 香港癌症登記處. (2025). 《香港癌症統計年報》. 鏈接
  4. 衛生署控癌辦. (2025). 《皮膚SCC早期偵測手冊》. 鏈接
  5. 香港醫學會. (2025). 《口腔癌診治指南》. 鏈接
  6. 明報健康版. (2025). 《食道SCC的隱形信號》. 鏈接
  7.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2025). 《宮頸SCC患者護理建議》. 鏈接
  8. Wikipedia. (2025). 《鱗狀細胞癌》. 鏈接
  9. PubMed. (2024). 《Global Incidence Trends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鏈接
  10. PubMed. (2025). 《HPV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鏈接
  11.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5). 《Smoking and Alcohol Use in SCC》. 鏈接
  12. 歐洲皮膚科學會(EADV). (2025).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Skin SCC》. 鏈接
  13. 移植學雜誌. (2024). 《Immunosuppression and Skin Cancer Risk》. 鏈接
  14. HIV醫學雜誌. (2025). 《SCC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鏈接
  15. 遺傳學雜誌. (2024). 《Xeroderma Pigmentosum and Skin SCC》. 鏈接
  16. 癌症研究雜誌. (2025). 《p53 Mutation and SCC Susceptibility》. 鏈接
  17. WHO. (2025). 《Sunbed Use and Skin Cancer》. 鏈接
  18. 香港衛生署. (2025). 《HPV疫苗接種指南》. 鏈接
  19.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4). 《Efficacy of HPV Vaccine in Sexually Active Individuals》. 鏈接
  20. 美國心臟協會(AHA). (2025). 《Alcohol and Cancer Risk》. 鏈接
  21. 香港癌症基金會. (2025). 《SCC Screening Guidelines》. 鏈接
  22. 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 (2025).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arcinogens》. 鏈接
  23. 美國病理學會(CAP). (2025). 《SCC Diagnostic Guidelines》. 鏈接
  24. 免疫組化雜誌. (2024).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CC Diagnosis》. 鏈接
  25.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 (2025). 《TNM Staging Manual》. 鏈接
  26. 臨床腫瘤學雜誌(JCO). (2025). 《Survival Rates for SCC by Stage》. 鏈接
  27. 美國皮膚科學會(AAD). (2025). 《Mohs Surgery for Skin SCC》. 鏈接
  28. 外科腫瘤學雜誌. (2024).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SCC》. 鏈接
  29. 放射腫瘤學雜誌. (2025). 《SBRT for Unresectable SCC》. 鏈接
  30. 食道疾病雜誌. (2024). 《Chemotherapy for Esophageal SCC》. 鏈接
  31. FDA. (2025). 《Approval of Pan-ErbB Inhibitor for SCC》. 鏈接
  32.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25). 《PD-1 Inhibitors in Advanced Skin SCC》. 鏈接
  33. 免疫治療雜誌. (2024). 《Side Effects of PD-1 Inhibitors》. 鏈接
  34. 癌症免疫治療雜誌. (2025). 《CAR-T Cell Therapy for Cervical SCC》. 鏈接
  35. 光動力治療雜誌. (2024). 《PDT for Superficial Skin SCC》. 鏈接
  36.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2025). 《SCC Treatment Guidelines》. 鏈接
  37. 營養學雜誌. (2025).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SCC Patients》. 鏈接
  38. 復健醫學雜誌. (2024). 《Rehabilitation for SCC Patients》. 鏈接
  39. 香港心理衛生會. (2025). 《Mental Health Support for Cancer Patients》. 鏈接
  40. 美國癌症協會(ACS). (2025). 《Follow-Up Care for SCC Survivors》. 鏈接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