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世界癌症日2025深度解析:從認識到行動,終結癌症的共同使命

世界癌症日2025深度解析:從認識到行動,終結癌症的共同使命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每年的2月4日,是全球共同關注的「世界癌症日」(World Cancer Day)。這個由國際抗癌聯盟(UICC)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發起的日子,旨在提高公眾對癌症的認識、減少歧視,並推動全球協作對抗這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2025年的世界癌症日主題為「齊心協力,終結癌症歧視」(Close the Care Gap: End Cancer Stigma),將焦點放在破解癌症患者面臨的社會偏見與醫療不平等,呼籲全社會共同行動,讓每一位患者都能獲得尊嚴與適切的照護。

什麼是世界癌症日?起源、主題與全球意義

世界癌症日始於2000年,是「世界癌症防治宣傳運動」(World Cancer Campaign)的核心活動之一。其設立的背景,是全球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的持續上升——根據WHO數據,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達1930萬,死亡病例超過1000萬;而2024年的GLOBOCAN統計更顯示,這一數字已攀升至2090萬新增病例與1160萬死亡病例[^1]。面對癌症的「全球化流行」,UICC與WHO希望透過世界癌症日,凝聚政府、醫療機構、非營利組織與公眾的力量,推動癌症的預防、早期診斷與治療可及性。

每年的世界癌症日都有特定主題,聚焦當下最迫切的癌症議題:2021-2024年的主題是「關注癌症照護差距」(Close the Care Gap),強調不同地區、階層間的醫療資源不均;2025年則延續這一脈絡,將焦點轉向「癌症歧視」——一種隱形卻傷害至深的障礙,導致許多患者因害怕歧視而延誤就醫,或在治療中承受額外的心理壓力[^2]。

世界癌症日2025:最新全球癌症統計與趨勢

要對抗癌症,首先需要了解其現狀。2024年發表於《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GLOBOCAN報告,為我們提供了最權威的全球癌症數據[^3]:

  • 發病率:全球每5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有機會罹患癌症,男性發病率(239.1/10萬)略高於女性(192.7/10萬)。
  • 死亡率:每8名男性與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肺癌仍是「癌症殺手之首」(佔總死亡數的18.7%),其次是結直腸癌(9.4%)與肝癌(8.3%)。
  • 地區差異:高收入國家的癌症發病率更高(如美國287.5/10萬),但死亡率較低(115.6/10萬),主要因早期診斷與先進治療的普及;而低收入國家的死亡率則高達158.7/10萬,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晚期[^3]。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的數據顯示,年輕人癌症發病率上升成為新趨勢——15-39歲人群的癌症發病率在過去20年間增加了20%,其中甲狀腺癌、乳腺癌與結直腸癌的增幅最為明顯。專家認為,這與肥胖率上升、環境污染、生活方式改變(如久坐、高糖飲食)有關[^4]。

世界癌症日關鍵議題:預防癌症的5大科學策略

世界癌症日的核心訊息之一是: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WHO數據)。2025年的重點預防策略包括:

  1. 戒煙與遠離二手煙:吸煙是導致肺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主要原因,全球約1/3的癌症死亡與吸煙有關。2025年,WHO呼籲各國加強煙草控制,包括提高煙稅、禁止煙草廣告,並提供免費戒煙輔導[^5]。
  2. 健康飲食與體重管理:肥胖與13種癌症(如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的風險增加相關。建議每天攝入5份蔬菜水果,減少紅肉與加工肉類的攝取,保持BMI在18.5-24.9之間[^6]。
  3. 接種癌症預防疫苗:乙肝疫苗可預防肝癌(乙肝病毒是肝癌的主要病因),HPV疫苗可預防宮頸癌、陰道癌等(HPV病毒導致70%的宮頸癌)。2025年,WHO目標是讓全球90%的15歲以下女孩接種HPV疫苗[^7]。
  4. 減少酒精攝入:酒精與口腔癌、喉癌、肝癌等多種癌症有關,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風險。建議成年男性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0克,女性不超過10克(約1杯葡萄酒或半杯白酒)[^8]。
  5. 定期癌症篩查:早期診斷是提高癌症存活率的關鍵。例如,乳腺癌的早期(I期)存活率高達99%,而晚期(IV期)僅有27%。建議女性從40歲開始定期做乳房X光檢查,5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結直腸癌篩查(如糞便潛血試驗)[^9]。

世界癌症日與患者支持:破解癌症歧視,重建生活希望

2025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終結癌症歧視」,直指癌症患者面臨的另一大挑戰——社會對癌症的誤解與偏見。研究顯示,超過60%的癌症患者曾遭受歧視,包括工作場所的排斥、社交隔離,甚至醫療人員的不尊重[^10]。

癌症歧視的根源,是對癌症的「恐懼與誤解」:許多人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或將癌症歸咎於患者的「生活方式不良」(如吸煙、肥胖),從而對患者產生偏見。事實上,癌症的成因複雜,包括遺傳、環境、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並非所有癌症都與生活方式有關[^11]。

如何破解癌症歧視?2025年世界癌症日提出了3大行動:

  • 教育公眾:透過媒體、社群平台與學校教育,傳遞正確的癌症知識,消除「癌症=死刑」「癌症會傳染」等誤解。
  • 支持患者發聲:鼓勵癌症患者分享自己的故事,讓公眾看到癌症患者的堅強與可能性(例如,許多患者在治療後恢復正常生活,甚至重返工作崗位)。
  • 推動政策改變:制定反歧視法律,禁止雇主因癌症病史歧視員工,確保患者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享有平等權利[^12]。

世界癌症日行動號召:如何參與及推動改變

世界癌症日不是「一天的活動」,而是「一年的行動」。無論你是普通公眾、醫療人員還是企業,都可以參與其中:

  • 公眾:分享癌症防治知識到社交平台(使用#世界癌症日 #終結癌症歧視 標籤),參加本地的癌症宣傳活動(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步行籌款」),或志願服務(如陪伴癌症患者就醫)。
  • 醫療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避免使用「絕症」等負面詞語,提供心理支持資源(如轉介至臨床心理學家)。
  • 企業:推出癌症友善政策(如彈性工作時間、醫療保險涵蓋癌症治療),贊助癌症研究或患者支持項目[^13]。

世界癌症日2025:香港的本地應對與資源指南

在香港,癌症是「頭號殺手」——2023年香港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增癌症病例達3.5萬宗,死亡病例1.5萬宗[^14]。為應對這一挑戰,香港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推出了多項資源:

  • 癌症篩查計劃:香港政府的「資助癌症篩查計劃」為符合資格的市民提供免費或資助的乳腺癌、子宮頸癌與大腸癌篩查(如50-75歲人士可免費做大腸癌糞便潛血試驗)[^15]。
  • 患者支持服務: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免費的心理輔導、營養諮詢、義工陪伴等服務,並設有「癌症患者支援熱線」(2860 2000)[^16]。
  • 癌症資訊網站:衛生署的「癌症資訊網」(https://www.cancer.gov.hk)提供最新的癌症知識、治療資訊與資源連結,方便市民查閱[^17]。

常見問題(FAQ)

  1. 世界癌症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2月4日。

  2. 2025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題是什麼? 「齊心協力,終結癌症歧視」(Close the Care Gap: End Cancer Stigma)。

  3. 癌症可以預防嗎?有哪些有效方法? 至少40%的癌症可以預防,有效方法包括戒煙、健康飲食、接種疫苗、定期篩查等(詳見本文「預防癌症的5大科學策略」部分)。

  4. 如何幫助癌症患者應對心理壓力? 傾聽與陪伴是最重要的——不要急於給建議,而是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此外,可以鼓勵患者參加癌症支持團體(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病友互助組」),或尋求專業心理輔導[^18]。

  5. 香港有哪些癌症支持資源? 香港癌症基金會、衛生署癌症資訊網、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癌症中心等,提供篩查、治療、心理支持等多方面資源(詳見本文「香港的本地應對與資源指南」部分)。

  6. 年輕人需要擔心癌症嗎? 雖然癌症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但近年來年輕人癌症發病率上升(如15-39歲人群發病率增加20%),因此年輕人也需要注意預防(如戒煙、健康飲食、定期運動),並關注身體的異常症狀(如無故體重下降、持續疼痛)[^19]。

參考文獻

  1. WHO. (2024).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4.
  2. UICC. (2025). World Cancer Day Theme 2025.
  3. Siegel, R. L., et al. (2024).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4: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4.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2025). Cancer in Young Adults: Trends and Risk Factors.
  5. WHO. (2025). Tobacco Control: A Key Strategy for Cancer Prevention.
  6. WHO. (2025).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7. WHO. (2025). HPV Vaccine: Targets and Progress.
  8.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2024). Alcohol and Cancer.
  9.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5).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10. Cancer Council Australia. (2024). Cancer Stigma: A National Survey.
  11.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2025). Causes of Cancer.
  12. UICC. (2025). Ending Cancer Stigma: A Global Action Plan.
  13.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5). Business Leadership in Cancer Prevention.
  14.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2023).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Hong Kong.
  15. Hong Kong Government. (2025). Subsidized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16. Hong Kong Cancer Fund. (2025). Patient Support Services.
  17. Department of Health (Hong Kong). (2025). Cancer Information Website.
  18. Hong Kong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25). Mental Health Support for Cancer Patients.
  19.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4). Cancer Trends in Young Adults in Hong Kong.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