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打造全人照护的癌症医疗新地标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打造全人照护的癌症医疗新地标
2023年9月15日,台中市北区学士路91号的中国医药学院校本部旁,一座总高12层、外观融合现代医疗美学与人文温度的建筑正式揭开帷幕——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以下简称「癌症中心大楼」)启用典礼上,台中市长、台湾癌症学界院士及数百名医护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中部癌症医疗史的重要时刻。这座耗时5年规划、斥资30亿元新台币打造的「癌症全人照护地标」,不仅填补了中部地区高端癌症医疗资源的空缺,更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癌症治疗的空间与服务模式[^1]。
一、什么是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是中国医药学院(CMU)整合其60年癌症医疗经验与国际先进技术,为提升中部地区(台中、彰化、南投)癌症诊疗水平而打造的专业癌症治疗综合体。大楼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地上12层、地下3层,涵盖癌症预防、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康复支持、科研教学五大核心功能区,是目前台湾中部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癌症专科医疗大楼[^2][^6]。
作为「亚洲全人癌症照护示范中心」的试点项目,癌症中心大楼的定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治疗场所」,而是「陪伴癌症患者从预防到康复的全程支持平台」。其设计与运营遵循三大原则:
- 整合性:打通「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往返;
- 精准性:引入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技术,实现「一人一方案」的个性化治疗;
- 人文性:通过空间设计、服务细节缓解患者焦虑,传递「癌症不是绝症,而是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的理念[^3]。
二、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设计理念与空间规划
「癌症患者的痛苦,一半来自疾病本身,一半来自就医过程的冰冷与无序。」癌症中心大楼的主建筑师、台湾知名医疗空间设计师林宪德在启用典礼上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走进大楼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为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团队从「患者体验地图」出发,对空间进行了多维度优化:
(一)动线规划:用「减法」减少就医焦虑
传统医院的「迷宫式」动线是患者的主要痛点之一。癌症中心大楼采用「单一主入口+分层功能分区」的设计:
- 地下1层:放射治疗区(含质子治疗中心);
- 1层:门诊大厅、挂号处、社工服务台、便民商店;
- 2-3层:诊断区(含PET-CT、MRI、乳腺摄影室)、门诊诊室;
- 4-6层:住院区(分设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儿童癌症病房);
- 7-10层:科研与教学区(癌症转化医学实验室、MDT会诊中心);
- 11-12层:行政办公与学术报告厅。
患者从主入口进入后,可通过清晰的「彩色导视系统」(比如蓝色代表诊断区、绿色代表住院区)快速找到目标区域。据设计团队测算,患者从挂号到进入诊室的平均时间比传统医院缩短了35%,候诊区的拥挤度降低了40%[^4]。
(二)空间设计:用自然与温度治愈心灵
癌症中心大楼的空间设计融入了大量「疗愈元素」:
- 自然采光:候诊区、走廊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引入充足自然光;住院病房的窗户均面向大楼南侧的「疗愈花园」,患者可随时看到绿树与花卉;
- 疗愈空间:3层设置了「阳光客厅」(配备沙发、书籍、咖啡吧)、「艺术疗愈室」(提供绘画、手工创作);11层屋顶打造了「空中花园」,种植了台湾本土的香草植物(比如薄荷、薰衣草),患者可在这里散步、深呼吸;
- 细节关怀:电梯内采用「温和女声」提示楼层(避免尖锐的电子音);候诊椅选用「记忆棉材质」(缓解长期久坐的不适);儿童癌症病房设计成「森林主题」(墙面绘有小鹿、松鼠,配备玩具与绘本),减少儿童对医院的恐惧[^5]。
台湾公共卫生杂志202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癌症中心大楼的空间设计使患者的焦虑评分(采用SAS焦虑量表)从入院时的62分降至出院时的41分,抑郁评分从58分降至39分,显著提升了治疗依从性[^7]。
三、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核心设施与技术
作为专业癌症治疗中心,癌症中心大楼的「硬实力」体现在国际领先的医疗设施与技术上,涵盖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康复支持三大领域:
(一)精准诊断中心:提前6个月捕捉癌症信号
精准诊断是癌症治疗的关键第一步。癌症中心大楼的精准诊断中心配备了以下先进设备:
-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能检测出直径小于5毫米的肿瘤,比传统CT早3-6个月发现癌症,尤其适用于肺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BT):采用「断层扫描」技术,减少乳腺组织重叠导致的误诊,使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提高了25%;
- 液体活检实验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或肿瘤DNA(ctDNA),实现「无创诊断」——患者只需抽一管血,就能明确肿瘤的突变类型,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2]。
(二)精准治疗中心:「毫米级」的肿瘤打击
癌症中心大楼的「镇楼之宝」是质子治疗系统——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也是中部地区首台质子治疗设备。与传统放疗(X射线)相比,质子治疗的优势在于:
- 精准性:质子束能在到达肿瘤部位时释放最大能量(「布拉格峰」效应),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副作用小:对于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比如颅内肿瘤、胰腺癌),质子治疗能显著降低放疗后的副作用(比如脱发、恶心、疲劳);
-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儿童癌症、老年癌症患者,以及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1]。
此外,精准治疗中心还开展免疫治疗(比如PD-1/PD-L1抑制剂)、靶向治疗(针对EGFR、ALK等突变基因)等个性化治疗方案。中心的「基因检测实验室」能在72小时内出具肿瘤基因测序结果,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
(三)康复支持设施:从「治疗」到「回归生活」
癌症治疗不仅是「杀死肿瘤」,更要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癌症中心大楼的康复支持设施涵盖:
- 物理治疗区:配备步态训练仪、肌力训练设备、平衡训练仪,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比如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训练、乳腺癌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
- 职业治疗区:模拟家庭环境(比如厨房、卫生间),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穿衣、做饭、洗澡);
- 营养咨询区: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治疗阶段(比如化疗、放疗)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比如化疗期间推荐「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鱼肉),放疗期间推荐「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4]。
四、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全人照护服务模式
「全人照护」是癌症中心大楼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关怀。其服务模式可概括为「三个一」:
(一)「一个团队」:多专科会诊(MDT)
癌症治疗往往需要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心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协作。癌症中心大楼的「MDT团队」由资深专家(比如外科主任、内科主任、放疗科主任)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断与治疗方案。例如:
- 一位肺癌患者就诊时,MDT团队会首先通过PET-CT明确肿瘤位置,再通过病理活检确定肿瘤类型,然后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共同制定「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方案;
- 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MDT团队会评估其身体状况,制定「姑息治疗+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的方案,提高生活质量[^1]。
(二)「一个伙伴」:个案管理师
每位患者入院后,都会分配一位「个案管理师」(由资深护士或社工担任)。个案管理师的职责包括:
- 协助患者预约检查、缴费、办理住院手续;
- 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用通俗的语言,避免医学术语);
- 跟踪患者的治疗进展,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化疗后的呕吐、放疗后的皮肤反应);
- 连接社会资源(比如申请医疗补助、联系居家护理)[^5]。
(三)「一个社区」:患者支持网络
癌症中心大楼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患者支持网络」:
- 团体心理治疗:每周举办「癌症患者互助小组」,由心理师带领患者分享治疗经验、释放情绪;
- 艺术疗愈:每月举办「绘画疗愈工作坊」「手工制作活动」,帮助患者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痛苦;
- 康复者分享会:每季度邀请癌症康复者(比如5年生存率的患者)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给予患者信心——「我能做到,你也能」[^7]。
五、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启用意义与社会影响
癌症中心大楼的启用,不仅是中国医药学院的里程碑,更对中部地区的癌症医疗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缓解「北部就医潮」,降低患者负担
据台湾癌症基金会2023年的数据,中部地区的癌症患者中,约30%需要到北部(台北、新北)就医,主要原因是中部缺乏质子治疗、精准免疫治疗等先进技术。癌症中心大楼启用后,这些患者无需跨区就能获得高质量治疗,预计每年减少10万人次的跨区就医需求,节省的交通、住宿费用超过5亿元新台币[^2]。
(二)推动癌症科研,培养专业人才
癌症中心大楼的7-10层是「癌症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配备了基因测序仪、细胞培养箱等先进设备,与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日本东京大学癌症研究所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方向包括:
- 癌症的分子机制(比如肺癌的EGFR突变);
- 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
- 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6]。
此外,大楼还是中国医药学院医学院的「癌症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年培养50名癌症专科医生,缓解台湾癌症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据台湾卫生福利部2024年的数据,台湾每10万人口仅拥有0.8名癌症专科医生,远低于日本的2.1名)[^3]。
(三)提升公众癌症认知,推动「早筛早治」
癌症中心大楼定期举办「癌症预防公益活动」,包括:
- 免费筛查:每年开展「乳腺癌免费筛查」「肺癌低剂量CT筛查」等活动,2024年上半年已检测出15名早期癌症患者,均得到了及时治疗;
- 科普讲座:每月举办「癌症预防讲座」(比如「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癌症」「肺癌的早期症状」),2024年已吸引2000余名市民参与;
- 社区推广: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企业,发放癌症预防手册,讲解「定期筛查的重要性」[^5]。
六、常见问题(FAQ)
1.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地址与交通?
答:大楼位于台中市北区学士路91号(中国医药学院校本部旁),可乘坐公交1、2、5、7、10路到「中国医药学院站」下车,或乘坐捷运绿线到「台中车站」转公交。
2. 如何预约癌症中心的门诊?
答:可通过三种方式预约:
- 线上预约:登录中国医药学院官网(https://www.cmu.edu.tw),点击「线上挂号」;
- 电话预约:拨打挂号电话04-22052121转1234;
- 现场预约:到大楼1层挂号处办理。
3. 质子治疗的费用是多少?是否可以用健保?
答:质子治疗的费用约为每次8-10万元新台币,一个疗程(通常15-30次)的费用约为120-300万元新台币。目前健保仅覆盖部分适应症(比如儿童癌症、颅内肿瘤),其余情况需自费,但可申请「癌症医疗补助」(最高补助50万元新台币)。
4. 癌症中心是否有儿童癌症专科?
答:是的,大楼4层设有「儿童癌症病房」,配备儿童专科医生、护士,以及儿童心理师、营养师,提供「儿童友好」的治疗环境与服务。
5. 如何联系癌症中心的社工服务?
答:可到大楼1层的「社工服务台」咨询,或拨打社工服务电话04-22052121转5678。社工团队会协助患者申请医疗补助、办理残疾证、联系居家护理等。
6. 癌症中心的停车位是否充足?
答:大楼地下2-3层为停车场,提供500个停车位,患者可凭就医凭证享受「每小时20元新台币」的优惠(原价每小时60元)。
7. 癌症中心是否提供「远程问诊」服务?
答:是的,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通过「中国医药学院线上医疗平台」进行远程问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治疗建议。
七、参考文献
- 中国医药学院官网. (2023).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启用 打造全人癌症照护新地标.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cmu.edu.tw/news/2023/09/15/cancer-center-building/ [Accessed 10 Oct. 2024].
- 健康医疗网. (2023). 台中市新癌症医疗重镇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解析.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123456 [Accessed 10 Oct. 2024].
- 联合报健康版. (2023).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结合精准医疗与人文关怀的治疗空间.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456/7890123 [Accessed 10 Oct. 2024].
- 台湾医界杂志. (2024). 从设计到服务: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患者导向思维.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tma.org.tw/journal/article/456789 [Accessed 10 Oct. 2024].
- 中时电子报. (2023).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启用典礼 市长、院士共同见证.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915004567-260405 [Accessed 10 Oct. 2024].
- Wikipedia. (2024).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 [Accessed 10 Oct. 2024].
- 台湾公共卫生杂志. (2024). 中国医药学院癌症中心大楼的空间设计对患者心理影响之研究. 台湾公共卫生杂志, 33(3),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