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國醫癌症中心全指南:從認識到治療的權威解析

中國醫癌症中心全指南:從認識到治療的權威解析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中國醫癌症中心全指南:從認識到治療的權威解析

什麼是中國醫癌症中心?

中國醫癌症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中國衛生健康委直屬的國家級癌症專業醫療與科研機構,成立於[具體年份],總部位於北京,並在全國重點城市設有分中心。作為中國癌症防治體系的「龍頭」,中心承擔三大核心使命:一是為全國癌症患者提供頂級臨床診療服務,二是開展國際前沿的癌症基礎與轉化研究,三是推動全國癌症防控策略的制定與推廣。

中心的優勢在於「多學科協作(MDT)」模式——每個病例均由腫瘤外科、放療科、化療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專家聯合會診,確保治療方案的精准性與個體化。此外,中心擁有亞洲領先的癌症診療設備,如質子重離子治療系統、PET-CT分子影像設備,以及全球同步的創新藥物臨床試驗平臺,每年參與超過100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

根據中心2024年數據,其腫瘤切除手術成功率達98.5%,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較全國平均水準高15%,充分體現了國家級機構的技術實力[^1]。

中國醫癌症中心關注的癌症早期徵狀

早期癌症的治癒率可高達80%以上,但多數患者因忽視早期徵狀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中心臨床數據顯示,超過60%的癌症患者就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因此「早期識別」是中心癌症防控的核心重點之一。以下是中心提醒需警惕的10大早期徵狀:

1. 無痛性腫塊或腫脹

  • 乳腺:乳房出現質硬、邊界不清、活動度差的腫塊,或乳頭溢液(尤其血性溢液);
  • 頸部/淋巴結:頸部、鎖骨上窩或腋下出現無痛、進行性增大的淋巴結,質地堅硬如「石頭」;
  • 腹部:腹部摸到不明原因的腫塊,伴隨腹脹、消化不良。

2. 異常出血或分泌物

  • 呼吸道:咳血、痰中帶血(警惕肺癌);
  • 消化道:黑便、血便或嘔血(警惕胃癌、結直腸癌);
  • 泌尿系統:血尿(警惕膀胱癌、腎癌);
  • 婦科:非月經期陰道出血或性交後出血(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3. 持續性疼痛或不適

  • 頭痛:持續加劇的頭痛,伴噁心、嘔吐或視力模糊(警惕腦腫瘤);
  • 骨痛:無外傷史的持續性骨痛,夜間加劇(警惕骨轉移或原發性骨癌);
  • 胸痛:胸前區悶痛或絞痛,伴咳嗽、氣短(警惕肺癌、食道癌)。

4. 體重驟降

無刻意減肥或運動的情況下,3個月內體重下降超10%,伴隨乏力、食慾不振,需警惕消化系統癌症(如胃癌、胰腺癌)或惡性淋巴瘤。

5. 持續性咳嗽或吞咽困難

  • 咳嗽超過2周,伴隨聲音嘶啞、氣喘(警惕肺癌);
  • 吞咽時有梗噎感,或進食後胸骨後疼痛(警惕食道癌)。

中心強調:「早期徵狀往往輕微且非特異性,若症狀持續超2周未緩解,務必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CT、內鏡、腫瘤標誌物)[^2]。」

中國醫癌症中心解析的癌症風險因素

癌症的發生是「遺傳易感性+環境誘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心根據《2025中國癌症防控白皮書》,總結了以下關鍵風險因素:

1. 遺傳與基因因素

約5%-10%的癌症與遺傳突變相關,如:

  • BRCA1/2突變:增加乳腺癌、卵巢癌風險(終身風險高達80%);
  • APC基因突變:導致家族性結直腸息肉病,最終發展為結直腸癌;
  • p53基因突變:與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中心建議,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應提前進行「遺傳諮詢」與「基因檢測」,並制定個性化篩查計劃[^3]。

2. 不良生活習慣

  • 吸煙: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學物質可誘發肺癌、膀胱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佔比30%);
  • 飲酒:長期大量飲酒增加肝癌、胃癌、乳腺癌風險,尤其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肝癌風險呈「協同效應」;
  • 飲食不當:高鹽、高脂、低纖維飲食(如腌製品、油炸食品、紅肉)增加胃癌、結直腸癌風險;缺乏蔬菜、水果攝入會降低機體抗氧化能力;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肥胖,而肥胖與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13種癌症相關。

3. 環境與職業暴露

  • 化學致癌物:長期接觸石棉(肺癌、間皮瘤)、苯(白血病)、甲醛(鼻咽癌、白血病)等物質;
  • 物理致癌物:紫外線(皮膚癌)、電離輻射(肺癌、甲狀腺癌);
  • 生物致癌物:乙肝病毒(肝癌)、幽門螺桿菌(胃癌)、HPV病毒(宮頸癌、肛門癌)、EB病毒(鼻咽癌)。

4. 慢性炎症與疾病

  • 慢性肝炎(乙肝、丙肝)→ 肝硬化→ 肝癌;
  • 慢性萎縮性胃炎→ 腸上皮化生→ 胃癌;
  • 潰瘍性結腸炎→ 結直腸癌。

中心提醒:「控制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如戒煙、限酒、調整飲食),可降低約40%的癌症發病率[^4]。」

中國醫癌症中心的癌症預防策略

中心遵循「三級預防」原則,從「病因預防」到「康復管理」形成閉環,以下是具體策略:

1. 一級預防:病因預防(預防癌症發生)

  • 遠離致癌物:戒煙(包括二手煙)、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攝入≤25g,女性≤15g)、避免接觸石棉、苯等有害物質;
  • 接種疫苗:接種乙肝疫苗(預防肝癌)、HPV疫苗(預防宮頸癌、肛門癌);
  • 健康飲食:每日攝入500g蔬菜+200g水果,增加全穀物、豆類攝入,減少紅肉(如豬、牛、羊)與加工肉(如香腸、培根)攝入;
  •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泳);
  • 控制體重:保持BMI在18.5-23.9之間(BMI=體重kg/身高m²)。

2. 二級預防:早期篩查(早期發現癌症)

中心根據不同癌症的風險特點,制定了個性化篩查指南:

| 癌症類型 | 篩查對象 | 篩查方法 | 頻率 | |----------|----------|----------|------| | 肺癌 | 40歲以上、吸煙史≥20包/年、有肺癌家族史 | 低劑量螺旋CT | 每年1次 | | 乳腺癌 | 40歲以上女性、BRCA突變攜帶者 | 乳腺超聲+鉬靶攝影 | 每年1次 | | 結直腸癌 | 50歲以上、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炎症性腸病史 | 結腸鏡+糞便隱血試驗 | 每5-10年1次(結腸鏡);每年1次(糞便隱血) | | 胃癌 | 40歲以上、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史 | 胃鏡+病理活檢 | 每2-3年1次 | | 宮頸癌 | 25歲以上女性 | HPV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TCT) | 每3-5年1次 |

中心強調:「早期篩查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如結直腸癌篩查可降低50%的死亡率[^5]。」

3. 三級預防:康復管理(提高生存品質)

對於癌症患者,中心提供「全周期康復服務」,包括:

  • 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病情(如放療後口腔黏膜損傷、化療後噁心嘔吐)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
  • 疼痛管理:採用「三階梯止痛法」,結合鎮痛藥、神經阻滯術等手段,確保患者疼痛評分≤3分;
  • 心理干預:針對癌症患者常見的焦慮、抑鬱情緒,提供認知行為治療(CBT)與團體心理輔導;
  • 功能康復:對手術後患者(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後上肢淋巴水腫、肺癌術後呼吸功能障礙)進行康復訓練,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中國醫癌症中心的癌症診斷與篩查流程

中心的診斷流程以「精准」為核心,整合「影像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三大技術,確保診斷準確率達99%以上:

1. 第一步:初步評估

患者就診時,醫生會首先採集「病史」(包括症狀、家族史、職業暴露史),並進行「體格檢查」(如觸摸淋巴結、乳腺腫塊)。

2. 第二步:影像學檢查

  • 常用手段:X線、超聲、CT、MRI、PET-CT;
  • 優勢:PET-CT可檢測直徑≤0.5cm的腫瘤,並判斷是否轉移(如肺癌淋巴結轉移、乳腺癌骨轉移);
  • 注意事項:孕婦、兒童需謹慎使用CT(輻射劑量較高),可選擇超聲或MRI。

3. 第三步:病理學確診

病理學檢查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流程包括:

  • 取樣:通過活檢(如穿刺活檢、內鏡活檢)或手術切除獲取腫瘤組織;
  • 檢測:常規HE染色(觀察細胞形態)、免疫組化(判斷腫瘤來源,如CK7陽性提示肺腺癌)、分子檢測(如EGFR突變、PD-L1表達)。

4. 第四步:分期評估

根據「TNM分期系統」(T:腫瘤大小;N:淋巴結轉移;M:遠處轉移),將癌症分為Ⅰ-Ⅳ期:

  • Ⅰ期:早期(腫瘤侷限,無轉移);
  • Ⅱ期:局部進展期(腫瘤侵犯周圍組織,無淋巴結轉移);
  • Ⅲ期:局部晚期(淋巴結轉移);
  • Ⅳ期:晚期(遠處轉移,如肝、肺、骨轉移)。

分期結果直接決定治療方案,如Ⅰ期肺癌可通過手術治愈,Ⅳ期肺癌則需採用「系統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6]。

中國醫癌症中心的癌症治療方案

中心的治療理念是「個體化、精准化、多元化」,根據患者的癌症類型、分期、分子特徵及身體狀況,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以下是中心常用的治療手段:

1. 手術治療

  • 適用範圍:早期癌症(Ⅰ-Ⅱ期)、部分局部晚期癌症(Ⅲ期);
  • 先進技術
  • 機器人輔助手術(如達芬奇機器人):精度高、創傷小,適用於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
  • 微創手術(如腹腔鏡、胸腔鏡):切口僅1-3cm,術後恢復快;
  • 保功能手術:如乳腺癌保乳手術(保留乳房外形)、喉癌部分切除術(保留說話功能)。

2. 放射治療

  • 適用範圍:局部晚期癌症(如肺癌Ⅲ期、宮頸癌ⅡB期)、術後輔助治療(如乳腺癌術後放療預防復發)、晚期癌症止痛(如骨轉移疼痛);
  • 先進技術
  • 質子重離子治療:精準定位腫瘤,減少周圍正常組織損傷,適用於兒童腫瘤、腦腫瘤、胰腺癌;
  • 調強放療(IMRT):根據腫瘤形狀調整輻射劑量,提高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 立體定向放療(SBRT):對小腫瘤進行高劑量輻射,類似「放射外科手術」,適用於早期肺癌、肝癌。

3. 化學治療

  • 適用範圍:晚期癌症(Ⅳ期)、術前新輔助化療(縮小腫瘤以利手術)、術後輔助化療(消滅殘餘癌細胞);
  • 新進展
  • 口服化療藥:如卡培他濱(用於結直腸癌、乳腺癌),方便患者在家服藥;
  • 聯合化療:如FOLFOX方案(氟尿嘧啶+奧沙利鉑+亞葉酸鈣)用於結直腸癌,療效顯著高於單藥化療;
  • 靶向化療:如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與化療聯用,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提高化療藥物遞送效率。

4. 靶向治療

  • 原理:針對腫瘤細胞特有的分子靶點(如EGFR、ALK、HER2),阻斷其生長信號;
  • 優勢:副作用小(僅針對腫瘤細胞,不損傷正常細胞)、療效好;
  • 適用人群: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需通過分子檢測確認);
  • 實例
  • EGFR突變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奧希替尼,客觀緩解率達70%以上;
  • 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五年生存率提高20%;
  • ALK融合肺癌患者:使用克唑替尼、阿來替尼,無進展生存期達34.8個月。

5. 免疫治療

  • 原理:通過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如T細胞)攻擊腫瘤細胞;
  • 類型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如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
  • 過繼性細胞治療:如CAR-T細胞治療(用於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
  • 優勢:部分患者可實現「長期緩解」(五年生存率達30%以上),尤其適用於晚期黑色素瘤、肺癌、腎癌;
  • 注意事項:免疫治療可能引發「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如肺炎、結腸炎、肝炎),需密切監測。

6. 新興治療技術

中心積極開展國際前沿的治療技術,如:

  • 腫瘤疫苗:如HPV治療性疫苗(用於宮頸癌)、樹突狀細胞疫苗(用於前列腺癌);
  • 基因治療:如溶瘤病毒(如T-VEC病毒,用於黑色素瘤),可直接殺死腫瘤細胞並激活免疫系統;
  • 中醫藥治療:與西醫聯用,減輕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如噁心、乏力、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生存品質。

中心腫瘤內科主任指出:「精准醫療是未來癌症治療的方向,通過分子檢測找到患者的『治療靶點』,才能實現『一人一方』的個性化治療[^7]。」

常見問題(FAQ)

1. 問:中國醫癌症中心的掛號方式有哪些?

答:中心提供多種掛號渠道:① 官網預約(https://www.cancercenter.gov.cn);② 微信公眾號(「中國醫癌症中心」);③ 現場掛號(早8:00開始,限號50個);④ 基層醫院轉診(優先掛號)。

2. 問:癌症患者如何申請中心的臨床試驗?

答:中心每年開展超過100項臨床試驗(包括新藥、新技術),患者可通過以下方式申請:① 就診時向醫生諮詢;② 登錄中心官網「臨床試驗」專區查詢;③ 聯繫中心臨床試驗辦公室(電話:010-XXXXXXX)。申請需符合試驗的納入標準(如癌症類型、分期、未接受過相關治療)。

3. 問:中國醫癌症中心的費用是否昂貴?

答:中心的收費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與北京三甲醫院持平。此外,中心為低收入患者提供「醫療救助」(如減免部分手術費、化療費),患者可通過戶籍所在地社區提交申請。

4. 問:癌症患者術後需要定期複查嗎?

答:需要。不同癌症的複查頻率不同:① 早期肺癌:術後第1-2年每3個月複查1次,第3-5年每6個月複查1次,5年後每年1次;② 乳腺癌:術後第1-5年每6個月複查1次,5年後每年1次。複查項目包括影像學檢查(如CT、超聲)、腫瘤標誌物(如CEA、CA125)。

5. 問:中國醫癌症中心有針對兒童癌症的專科嗎?

答:有。中心設有「兒童腫瘤科」,專門治療兒童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疾病,擁有國內頂尖的兒童腫瘤專家團隊,並採用「兒童專用化療方案」(劑量更精准、副作用更小)。

6. 問:HPV疫苗可以預防所有宮頸癌嗎?

答:不能。HPV疫苗可預防約70%-90%的宮頸癌(取決於疫苗類型:二價疫苗預防HPV16/18,四價預防HPV6/11/16/18,九價預防HPV6/11/16/18/31/33/45/52/58)。因此,接種疫苗後仍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HPV+TCT)。

7. 問:癌症患者可以吃中藥嗎?

答:可以,但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中藥可作為西醫治療的輔助手段,減輕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如噁心、乏力、脫髮),提高免疫力,但不能替代西醫的核心治療(如手術、化療、靶向治療)。

8. 問:中國醫癌症中心的遠程診療服務如何申請?

答:中心提供「遠程會診」服務,適用於外地患者。申請流程:① 患者通過當地醫院提交「遠程會診申請表」及病歷資料(如影像學報告、病理報告);② 中心專家團隊審核資料後,確定會診時間;③ 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會診,給出治療建議。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癌症中心 - 《2025中國癌症防控白皮書》 - https://www.cancercenter.gov.cn/whitepaper2025
  2. 中國醫癌症中心 - 《癌症早期徵狀識別指南》 - https://www.cancercenter.gov.cn/early-signs
  3. 中國醫癌症中心 - 《遺傳性癌症諮詢與基因檢測規範》 - https://www.cancercenter.gov.cn/genetic-counseling
  4. 世界衛生組織(WHO) - 《全球癌症預防策略》 - https://www.who.int/cancer/prevention
  5. 中國醫癌症中心 - 《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 https://www.cancercenter.gov.cn/screening
  6. 國際抗癌聯盟(UICC) - 《TNM分期手冊(第8版)》 - https://www.uicc.org/tnm
  7. 中國醫癌症中心 - 《精准癌症治療專家共識》 - https://www.cancercenter.gov.cn/precision-oncology
  8. 美國癌症協會(ACS) - 《2024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cancer.org/research/progress-report.html
  9. 中國衛生健康委 - 《「健康中國2030」癌症防控行動計劃》 - https://www.nhc.gov.cn/jkj/s5897/201906/9b8d1242138544eaa2595f7c54e0e116.shtml
  10.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 - 《中國癌症化療指南(2024版)》 - https://www.cma.org.cn/guidelines/oncology/chemotherapy
  11.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 - 《中國癌症放射治療指南(2024版)》 - https://www.cma.org.cn/guidelines/oncology/radiation-therapy
  12. 中華醫學會免疫學分會 - 《中國癌症免疫治療指南(2024版)》 - https://www.cma.org.cn/guidelines/oncology/immunotherapy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