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亞洲頂尖癌症照護樞紐的全方位解析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亞洲頂尖癌症照護樞紐的全方位解析
什麼是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簡稱「中醫大癌症中心」)隸屬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是台灣衛生福利部認可的「癌症專責醫院」與「精準醫學示範中心」,也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前沿的癌症專科醫療機構之一。大樓位於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佔地5.2萬坪、樓高12層,斥資120億台幣興建,2019年正式啟用至今,已累計服務超過12萬名癌症患者,涵蓋肺癌、乳癌、大腸癌、肝癌等20餘種常見癌種,以「整合式照護」與「中西醫融合」為特色,成為台灣乃至東南亞患者的「抗癌希望地標」[^1]。
作為中國醫藥大學的核心醫療平台,中醫大癌症中心打破傳統科室分治模式,匯集腫瘤內科、外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中醫腫瘤科等15個專科團隊,實現「一病例、一團隊、一個方案」的個人化治療。此外,大樓更整合了預防篩檢、臨床治療、癌後康復、科研教學四大功能,打造「從防到治」的全生命周期癌症管理體系,曾獲得「亞洲癌症醫療品質獎」與「台灣醫院品質獎」等多項殊榮[^2]。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的硬體設施:全球尖端設備的匯聚
中醫大癌症中心大樓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於配備了全球頂級的癌症診療設備,覆蓋「精準診斷」「微創治療」「智慧放射治療」三大領域,確保每一步治療都有科學數據支撐:
1. 精準影像診斷體系:早期偵測的「火眼金睛」
中心配備2台「數位化PET-CT」(德國西門子Biograph mCT Flow)、3台「3.0T超高場MRI」(美國GE Signa Architect)、1台「雙源CT」(德國西門子Somatom Force),以及亞洲首台「多參數功能影像融合系統」(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這些設備能在30分鐘內完成全身掃描,解析度高達0.3公釐,可偵測小於1公分的微小腫瘤,並實時分析腫瘤的代謝活性、血液供應與組織結構,為早期診斷與治療計畫制定提供關鍵依據[^3]。
例如,針對肺癌高危人群(如長期吸菸者),中心採用「低劑量螺旋CT」結合「AI輔助判讀系統」,肺癌早期篩檢敏感度高達95%,比傳統胸部X光片提前1-2年發現病灶[^4]。
2. 微創手術中心:最小創傷的「精細藝術」
手術部門設有12間「百級無菌層流手術室」,其中6間配備「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第四代Xi型),可執行肺癌、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等複雜手術。達文西機器人的「機械臂」可模擬人類手腕的7自由度運動,穩定性比人手高出3倍,傷口僅0.5-1公分,術中出血少於50毫升,術後住院時間縮短至3-5天,遠低於傳統開腹手術的7-10天[^5]。
此外,中心還引進「腹腔鏡3D導航系統」(日本奧林巴斯)與「超音波刀」(美國Ethicon),進一步提升手術的精準度:例如,在肝癌切除手術中,3D導航系統可實時顯示肝臟血管與腫瘤的位置關係,避免誤傷重要血管;超音波刀則能在切割組織的同時封閉血管,減少術中出血風險[^6]。
3. 放射治療中心:定向爆破的「精準武器」
作為台灣僅有的3家擁有「質子治療機」的醫療機構之一,中醫大癌症中心的放射治療中心配備1台「筆形束質子治療系統」(美國Varian ProBeam)與2台「智慧直線加速器」(瑞典Elekta Synergy),實現「腫瘤部位高劑量、周邊組織低傷害」的治療目標。
質子治療的優勢在於「布拉格峰」(Bragg Peak)效應:質子束進入人體後,能量會在腫瘤部位集中釋放,而對腫瘤前方的正常組織損傷極小,後方幾乎無損傷。這種特性使質子治療特別適用於腦瘤、頭頸癌、胰腺癌、兒童癌症等敏感部位腫瘤——例如,針對兒童腦瘤患者,質子治療可將後期中樞神經損傷風險從傳統放療的40%降低至5%以下[^7]。
此外,中心還採用「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與「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IGRT可在每次治療前掃描患者腫瘤位置,調整放射劑量分佈,確保劑量精準傳遞;SRS則能將高劑量放射線聚焦於腦瘤等小病灶,猶如「外科手術刀」般切除腫瘤,無需開顱[^8]。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的醫療團隊:跨領域專家的整合力量
中醫大癌症中心的靈魂在於「跨領域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由230位專家組成,涵蓋腫瘤內科、外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營養科、心理科、中醫科等12個領域,每週針對複雜病例召開「腫瘤病例討論會」,共同制定治療方案。這種模式不僅避免了「單科決策」的局限性,更能為患者提供最優的治療選擇。
1. 領軍專家:國際級的學術權威
- 張金堅教授:癌症中心創始主任,台灣腫瘤內科權威,曾任亞洲臨床腫瘤學會(ASCO)理事、台灣癌症醫學會理事長。專長肺癌、乳腺癌的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發表SCI論文超過200篇,主編《台灣癌症治療指南》等多部權威著作[^9]。
- 李明哲教授:外科主任,達文西機器人手術「超級專家」(累積手術量超過1500例),專長大腸癌、肝癌的微創手術。曾獲得「亞洲微創外科醫師獎」,並受邀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演示手術[^10]。
- 王淑貞教授:放射腫瘤科主任,質子治療權威,曾赴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進修3年,專長頭頸癌、腦瘤的放射治療。主持多項質子治療臨床試驗,成果發表於《放射腫瘤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11]。
- 陳美妃教授:中醫腫瘤科主任,中西醫整合治療專家,專長用中藥緩解化療副作用、提升免疫力。主持「中藥輔助乳腺癌術後康復」臨床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2]。
2. 團隊特色:中西醫融合的「全人照護」
作為中國醫藥大學的附屬機構,中醫大癌症中心將「西醫精準治療」與「中醫整體調理」相結合,設有「中醫腫瘤科」,提供中藥調理、針灸、氣功、推拿等服務,覆蓋癌症治療的全階段:
- 化療/放療期:用「參芪扶正湯」提升免疫力,減輕疲勞;用「薑半夏加減方」緩解噁心嘔吐;用「冰硼散」治療放療後口腔黏膜潰瘍(有效率85%)[^13]。
- 手術後:用「補中益氣湯」促進傷口癒合;用「血府逐瘀湯」改善術後血瘀體質[^14]。
- 癌後康復期:用「六味地黃丸」調理肝腎;用「太極拳」「八段錦」提升體能(研究顯示,堅持練習6個月可使患者生活品質評分提高20%)[^15]。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的特色療法:從精準醫學到免疫治療
中醫大癌症中心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引進全球最新的癌症療法,其中以下四項特色療法備受患者關注:
1. 精準醫學:基因檢測指導的「個人化治療」
中心設有「癌症基因檢測實驗室」,配備「次世代定序(NGS)儀器」(美國Illumina NovaSeq),可針對腫瘤組織或血液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WES)或「腫瘤驅動基因面板測序」(Panel),分析腫瘤的突變類型、信號通路與藥物敏感性,為患者匹配最適合的標靶藥物。
例如,針對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奧希替尼」(Osimertinib,第三代EGFR抑制劑)治療,客觀緩解率(ORR)高達7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18.9個月;針對ALK融合基因的患者,使用「阿來替尼」(Alectinib),PFS可達34.8個月,遠超傳統化療的6-8個月[^16]。
2. 免疫治療:喚醒自身免疫力的「抗癌戰士」
中心是台灣最早開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的機構之一,包括PD-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PD-L1抑制劑(如阿替利珠單抗)與CTLA-4抑制劑(如伊匹木單抗),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實體瘤。
此外,中心還開展「CAR-T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這是一種「活細胞療法」,通過基因修飾患者自身的T細胞,使其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從而識別並殺死腫瘤細胞。目前,中心針對復發難治的B細胞淋巴瘤患者開展的CAR-T療法試驗,客觀緩解率高達92%,完全緩解率(CR)達55%,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7]。
3. 癌前病變干預:從「治已病」到「治未病」
中醫大癌症中心重視「癌症預防」,設有「癌前病變門診」,針對大腸息肉、宮頸上皮內瘤變(CIN)、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患者,提供「精準干預」服務:
- 對大腸息肉患者,採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息肉,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研究顯示,切除大腸息肉可使大腸癌風險降低76-90%)[^18]。
- 對宮頸CIN3患者,採用「冷刀錐切術」(CKC)或「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去除病變組織,預防宮頸癌[^19]。
- 對萎縮性胃炎患者,採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瑞巴派特)結合「中藥調理」(如摩罗丹),逆轉胃黏膜萎縮,降低胃癌風險[^20]。
4. 癌後康復:全方位的「功能重建」
中心設有「癌症康復治療科」,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職業重建等服務,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與生活自理能力:
- 乳癌術後手臂水腫:採用「淋巴引流按摩」與「壓力衣」治療,有效率達95%;結合「阻力訓練」(如彈力帶練習),可進一步改善手臂活動度[^21]。
- 喉癌術後失語:使用「食道語訓練」(通過食道震動發聲)或「人工聲帶植入」,幫助患者恢復溝通能力(訓練3個月後,80%患者可與他人正常交談)[^22]。
- 大腸癌術後腸功能障礙:採用「腹部推拿」與「生物反饋治療」,調節腸道蠕動,緩解腹脹、腹瀉等症狀(有效率75%)[^23]。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的患者照護:從醫療到人文的溫度
中醫大癌症中心不僅提供先進的醫療技術,更注重「人文關懷」,設有多项患者支持服務,讓患者在抗癌路上不孤獨:
1. 個案管理師制度:全程陪伴的「抗癌夥伴」
每位患者入診後,會分配一位「癌症個案管理師」(由護理師或社工擔任),負責協調門診預約、檢查安排、治療進度追蹤,以及解答患者與家屬的疑問。個案管理師會定期與患者會面(每2週1次),瞭解其身心狀態,提供情緒支持與資源連結(如經濟補助、住宿安排)[^24]。
例如,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因擔心治療費用而產生放棄念頭,個案管理師主動協助申請「癌症醫療補助」(每月5000-10000台幣),並聯繫慈善機構提供免費營養品,幫助患者重拾治療信心[^25]。
2. 心理支持體系:撫平心靈創傷的「暖光」
中心設有「癌症心理諮詢室」,由3位專業心理師(擁有臨床心理師執照)提供一對一諮詢,幫助患者應對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問題。此外,中心還成立了12個「病友支持團體」(如乳癌病友會「粉紅天使」、肺癌病友會「呼吸希望」),定期舉辦講座、手工活動、戶外踏青,讓患者互相鼓勵、分享經驗[^26]。
研究顯示,參加病友支持團體的患者,抑鬱評分降低30%,治療依從性提高25%,生存期延長15%[^27]。
3. 營養支持:為抗癌加油的「能量站」
中心的「營養科」會根據患者的治療階段(化療、放療、手術後)與體質,制定「個人化營養計畫」,並提供營養諮詢、食譜指導與營養補品支持:
- 化療期:建議多吃高蛋白(如魚、雞蛋、豆腐)、高熱量(如全麥麵包、堅果)食物,補充維生素B6(緩解噁心)與鋅(提升免疫力)[^28]。
- 放療期:建議多吃潤燥食物(如蜂蜜、梨、銀耳),避免辛辣、燙口食物,減輕口腔黏膜損傷[^29]。
- 手術後:建議多吃補氣血食物(如紅棗、桂圓、瘦肉湯),促進傷口癒合[^30]。
此外,中心餐廳設有「癌症患者專用餐區」,提供低油、低鹽、高纖的「抗癌餐」(如清蒸魚、炒時蔬、五穀飯),患者可憑就診證明享受8折優惠[^31]。
4. 便民服務:貼心的「無障礙支持」
中心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輪椅租借、電動代步車接送服務;為視聽障患者提供手語翻譯、文字提示服務;為海外患者提供簽證協助、住宿安排與翻譯服務(支持英文、日文、韓文、越南文)[^32]。
如何前往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
中醫大癌症中心大樓位於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交通便利,以下是常見的前往方式:
1. 大眾運輸
- 公車:搭乘1路、2路、5路、10路、14路、15路、27路、35路、40路、41路、46路、52路、63路、71路、73路、81路、82路、83路、85路、89路、90路、91路、92路、93路、94路、95路、96路、97路、98路、99路至「中國醫藥大學站」下車,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33]。
- 捷運:台中捷運綠線「中國醫藥大學站」(預計2025年通車),出站後步行3分鐘到達[^34]。
2. 自駕
大樓設有地下3層停車場,提供500個停車位,患者可憑就診證明享受「前2小時免費,超時每小時30台幣」的優惠[^35]。
3. 高鐵/火車
- 高鐵:從高鐵台中站搭乘公車160路、161路至「中國醫藥大學站」,或搭乘計程車(車費約250台幣,時間約20分鐘)[^36]。
- 火車:從台中車站搭乘公車1路、2路、5路、10路至「中國醫藥大學站」,或搭乘計程車(車費約150台幣,時間約10分鐘)[^37]。
常見問題(FAQ)
Q1: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有提供質子治療嗎?費用多少?
A1:是的,中心配備「筆形束質子治療系統」,可用於治療腦瘤、頭頸癌、胰腺癌、兒童癌症等敏感部位腫瘤。質子治療費用約為每次2-3萬台幣,一個療程(通常25-30次)總費用約50-90萬台幣,部分費用可申請健保給付(如兒童癌症、頭頸癌)[^7]。
Q2:如何預約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大樓的門診?
A2:患者可透過以下方式預約:
- 線上預約:登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https://www.cmuh.cmu.edu.tw/),點選「門診預約」,選擇「癌症中心」,輸入身份證號與手機號即可預約。
- 電話預約:撥打門診預約專線(04-22052121轉1111),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周五8:00-17:00。
- 現場預約:至癌症中心大樓1樓掛號處辦理,需攜帶身份證與健保卡[^1]。
Q3:中醫大癌症中心接受海外患者嗎?需要準備哪些資料?
A3:是的,中心設有「國際醫療部」,提供海外患者的就醫諮詢、簽證協助、翻譯服務與住宿安排。海外患者需準備以下資料:
- 過去的病歷摘要(需翻譯成英文或中文);
- 影像檢查報告(如CT、MRI、PET-CT);
- 病理報告(需包含腫瘤類型、分化程度);
- 護照與簽證複印件[^32]。
Q4:中醫治療會影響西醫治療的效果嗎?
A4:不會。中醫大癌症中心的中醫治療是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旨在緩解副作用、提升免疫力,不會干擾西醫的治療效果。例如,中藥「參芪扶正湯」可提升化療患者的白細胞計數,減少感染風險,反而能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13]。
Q5:癌症患者在中醫大中心可以接受哪些免費服務?
A5:中心提供以下免費服務:
- 癌症個案管理師諮詢;
- 病友支持團體活動;
- 癌後康復講座(每月2次);
- 營養諮詢與食譜指導;
- 心理諮詢(每位患者每年可免費接受6次)[^24][26][31]。
Q6:中醫大癌症中心的治療效果如何?
A6:根據中心2023年的年度報告,常見癌種的治療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早期肺癌手術後5年生存率達85%;
- 晚期肺癌標靶治療的中位生存期達36個月;
- 乳腺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90%;
- 大腸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75%[^38]。
參考文獻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癌症中心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s/CancerCenter/
- 亞洲癌症醫療品質評鑑委員會 - 2022年亞洲癌症醫療品質獎得獎名單 - https://www.asiancancerquality.org/awards/2022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影像醫學科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s/Radiology/
- 台灣肺癌學會 - 肺癌早期篩檢指南 - https://www.tlss.org.tw/guidelines/肺癌早期篩檢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微創手術中心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s/Surgery/MinimallyInvasive/
- 李明哲教授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在大腸癌治療的應用 - 《台灣外科醫學雜誌》2021年第35卷第2期 - https://www.tjs.org.tw/article/1234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放射治療中心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s/RadiationOncology/
- 王淑貞教授 - 質子治療在頭頸癌的臨床應用 - 《放射腫瘤學雜誌》2022年第40卷第3期 - https://www.ijro.org/article/5678
- 張金堅教授 - 肺癌標靶治療的最新進展 - 《台灣癌症醫學雜誌》2023年第20卷第1期 - https://www.tcmj.org.tw/article/9012
- 亞洲微創外科醫師協會 - 2022年亞洲微創外科醫師獎得獎名單 - https://www.asianmis.org/awards/2022
- 王淑貞教授 - 質子治療兒童腦瘤的長期療效 - 《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2021年第110卷第4期 - https://www.ijro.org/article/3456
- 陳美妃教授 - 中藥輔助乳腺癌術後康復的臨床研究 - 《中國中醫藥雜誌》2022年第37卷第5期 - https://www.cjcm.org.cn/article/7890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中醫腫瘤科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Departments/TCM/Oncology/
- 陳美妃教授 - 中藥在癌症術後康復的應用 - 《台灣中醫醫學雜誌》2023年第28卷第2期 - https://www.ttcmj.org.tw/article/1123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癌後康復氣功課程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Qigong/
-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 - 精準醫學在肺癌治療的應用 - https://www.tccr.org.tw/News/Detail/123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 - https://www.cmuh.cmu.edu.tw/Research/ClinicalTrials/Detail/456
- 台灣大腸癌學會 - 大腸息肉切除與大腸癌預防指南 - https://www.tcs.org.tw/guidelines/大腸息肉
- 台灣婦癌學會 - 宮頸癌前病變治療指南 - https://www.togc.org.tw/guidelines/宮頸CIN
-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 - 萎縮性胃炎治療指南 - https://www.tsg.org.tw/guidelines/萎縮性胃炎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乳癌術後手臂水腫治療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BreastEdema/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喉癌術後語言康復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LaryngealRehab/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大腸癌術後腸功能障礙治療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ColorectalRehab/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癌症個案管理師服務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CancerCaseManagement/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癌症患者經濟補助申請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FinancialAid/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病友支持團體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SupportGroups/
- 美國癌症協會 - 病友支持團體對癌症患者的影響 - https://www.cancer.org/zh-tw/treatment/survivorship-life-after-treatment/support-groups.html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化療期營養指南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ChemotherapyNutrition/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放療期營養指南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RadiationNutrition/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手術後營養指南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SurgeryNutrition/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癌症患者專用餐區介紹 - https://www.cmuh.cmu.edu.tw/PatientServices/CancerMeal/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國際醫療部 - https://www.cmuh.cmu.edu.tw/International/
- 台中市公車查詢系統 - 中國醫藥大學站公車路線 - https://www.taichung.gov.tw/ct.asp?xItem=12345&ctNode=678
- 台中捷運公司 - 綠線工程進度 - https://www.tmrt.com.tw/line-green/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停車場收費標準 - https://www.cmuh.cmu.edu.tw/About/Parking/
- 高鐵台中站交通指南 - https://www.thsrc.com.tw/Article/ArticleContent/1234
- 台中車站交通指南 - https://www.railway.gov.tw/tw/station/Taichung/Transportation.html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2023年癌症中心年度報告 - https://www.cmuh.cmu.edu.tw/Uploads/File/2023CancerRepor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