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後出血一定是癌症嗎?醫生拆解常見原因與應對指南
停經後出血一定是癌症嗎?醫生拆解常見原因與應對指南
一、什麼是停經後出血?為什麼會讓女性恐慌?
停經後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 PMB)指女性停止月經12個月或以上後,再次出現陰道出血的現象。對許多已過更年期的女性來說,這是一個「觸發恐慌的信號」——因為媒體或身邊案例常把「停經後出血」與「癌症」畫上等號。但事實上,停經後出血不一定是癌症,臨床數據顯示,僅約10%-15%的病例與惡性腫瘤相關[^1]。本文將結合香港醫學會、衛生署及國際權威研究,拆解停經後出血的真相,幫助女性理性面對。
二、停經後出血的常見症狀:哪些情況需警惕?
停經後出血的表現多樣,可能是:
- 少量暗褐色分泌物(常被誤認為「殘留經血」);
- 鮮紅色血絲或持續數日的少量出血;
- 類似月經的中等量出血;
- 合併下腹痛、陰道分泌物異味或性交後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出血量多少,只要停經超過1年後出血,都應立即就醫——即使症狀輕微,也可能是潛在疾病的信號[^2]。
三、停經後出血一定是癌症嗎?拆解8大常見原因
(一)良性原因(佔85%-90%)
- 萎縮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更年期雌激素下降,陰道、子宮內膜黏膜變薄,易受細菌感染或摩擦損傷,導致出血。這是停經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約佔40%)[^3]。
-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腫塊,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透過超聲波可確診。
- 子宮肌瘤:雖然更年期後肌瘤多數會萎縮,但仍有部分會繼續生長或發生變性,導致出血。
- 激素治療(HRT)副作用:服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複方製劑的女性,可能因子宮內膜受刺激而出血,通常調整劑量後可緩解[^4]。
- 宮內避孕器(IUD)殘留:部分女性停經後未及時取出IUD,可能引發炎症或出血。
(二)惡性原因(佔10%-15%)
- 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與停經後出血相關的惡性腫瘤(約佔惡性病例的70%),多見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長期使用雌激素的女性[^5]。
- 宮頸癌:持續感染高危型HPV(如16、18型)是主要病因,出血常表現為性交後或陰道檢查後出血。
- 卵巢癌:少數卵巢惡性腫瘤會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出血。
四、如何預防停經後出血?關鍵在「管理風險因素」
- 控制基礎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透過飲食、運動維持健康體重(BMI<25),規律服藥控制血壓、血糖。
- 避免不當激素使用:未經醫生指導,不要自行服用雌激素補充劑。
- 定期婦科檢查:停經後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盆腔超聲波檢查,及時發現息肉、肌瘤或癌前病變[^6]。
- 注意陰道衛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潔陰產品,性生活時可使用潤滑劑減少黏膜損傷。
五、停經後出血的診斷:醫生會做哪些檢查?
當出現停經後出血,醫生會根據病史進行以下檢查:
- 盆腔檢查:觀察陰道、宮頸狀態,觸摸子宮及卵巢大小。
- 經陰道超聲波:測量子宮內膜厚度(正常應<5mm),發現息肉、肌瘤或腫瘤[^7]。
- 子宮內膜取樣:透過刮宮或宫腔镜下活檢,確定子宮內膜是否有癌變。
- HPV檢測與宮頸抹片:排除宮頸癌或癌前病變。
- 血液檢查:檢查血色素、凝血功能,排除貧血或出血性疾病。
六、停經後出血的治療:根據原因對症處理
- 良性疾病:萎縮性陰道炎可使用局部雌激素乳膏;子宮內膜息肉或肌瘤可透過宫腔镜手術切除;HRT引起的出血需調整藥物劑量。
- 惡性疾病:子宮內膜癌以手術為主(切除子宮、卵巢及淋巴結),輔以化療或放療;宮頸癌根據分期採用手術、放療或同步放化療[^8]。
七、常見問題(Q&A)
Q1:停經後少量出血,過幾天就停了,需要看醫生嗎?
A:需要!即使出血自行停止,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早期信號。臨床中約3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表現為「間歇性少量出血」[^9]。
Q2:停經後出血,超聲波顯示子宮內膜厚8mm,是癌症嗎?
A:不一定,但需進一步檢查。子宮內膜厚度>5mm的停經後女性,約20%存在癌前病變或癌症,需透過活檢確診[^10]。
Q3:服用大豆異黃酮會導致停經後出血嗎?
A:可能。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Q4:停經後出血治癒後,還會復發嗎?
A:取決於病因。萎縮性陰道炎可能因雌激素持續下降而復發;息肉或肌瘤切除後,若存在激素異常仍有復發風險,需定期複查。
Q5:子宮切除後還會出現停經後出血嗎?
A:若連同宮頸一起切除(全子宮切除),通常不會再有陰道出血;若保留宮頸(次全子宮切除),仍可能因宮頸病變導致出血,需定期做宮頸抹片。
八、參考文獻
[^1] 香港醫學會.(2024).《停經後出血診療指南》. [^2]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2025).《更年期女性健康手冊》. [^3]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2023).《Postmenopausal Bleeding Guidelines》. [^4]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2024).《絕經後激素治療臨床應用指南》. [^5] 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25).《Endometrial Cancer Statistics》. [^6] 香港癌症基金會.(2024).《婦科癌症篩查建議》. [^7] 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RCOG).(2023).《Investigation of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8] 亞洲婦科腫瘤學會.(2024).《子宮內膜癌治療共識》. [^9]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3).《Early Detec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10]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24).《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Cancer Risk in P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