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乂鳴癌症:從確診到康復的真實故事與醫學啟示
劉乂鳴癌症:從確診到康復的真實故事與醫學啟示
劉乂鳴癌症概述:誰是劉乂鳴?他的癌症經歷為何備受關注?
劉乂鳴是一位32歲的香港年輕創業者,2022年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確診為晚期大腸癌(T3N2M0,第三期)。作為「年輕癌症患者」的典型個案,他的故事之所以引發廣泛討論,不僅因為其「打破常規」的病程(無家族病史、平時自認「健康」),更在於他主動公開抗病細節——從初期忽視症狀到積極配合個體化治療,再到康復後致力於癌症防治科普,成為許多病友的「精神支柱」。據《健康新聞網》2023年專題報導[^1],劉乂鳴的經歷讓公眾意識到:「癌症從不挑年齡,年輕人更需警惕『隱性風險』。」
劉乂鳴癌症的確診過程:早期徵狀與「年輕人通病」
劉乂鳴的癌症徵狀始於2021年底的「輕微不適」:連續3周的下腹隱痛、排便習慣改變(從每日1次變為每日3-4次),以及糞便中偶見的暗紅色血跡。他最初誤以為是「痔瘡復發」或「腸胃型感冒」,僅自行購買痔瘡膏和益生菌應付,直到2022年3月體重驟降8公斤(從72公斤降至64公斤)、腹痛加劇到無法入睡,才前往醫院就診。
結腸鏡檢查顯示,其乙狀結腸處有一顆直徑4.5厘米的潰瘍型腫瘤,病理切片確診為「中分化腺癌」,且已侵犯腸壁全層並轉移至區域淋巴結(3/12枚陽性)[^2]。香港家庭醫生線上平台2022年的分析報告指出[^3],劉乂鳴的經歷暴露了年輕人對癌症的「三大誤區」:一是認為「癌症是老年人的病」,忽視早期信號;二是將消化系統症狀歸因於「飲食不當」,延誤檢查;三是對「無痛性便血」的警惕性不足,錯過最佳診斷時機。
劉乂鳴的癌症治療之路:個體化方案與「療效換算」
劉乂鳴的治療團隊(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消化腫瘤科主任領銜)為其制定了「手術+術後輔助治療」的個體化方案:
- 手術階段(2022年4月):採用「腹腔鏡下乙狀結腸癌根治術」,完整切除腫瘤及周邊20厘米腸段,同時清除盆腔淋巴結。
- 化療階段(2022年5-8月):使用「卡培他濱+奧沙利鉑」(CAPOX方案),共6個週期,旨在消滅殘留癌細胞。
- 維持治療階段(2022年9月-2023年3月):因術後基因檢測顯示「KRAS/NRAS野生型」,加用標靶藥物「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以降低復發風險。
據《癌症資訊平台》2023年的專訪記錄[^4],劉乂鳴對治療的描述充滿「真實感」:「化療的第3個週期,我開始嚴重噁心,吃什麼吐什麼,連水都喝不下;脫髮更是讓我崩潰——早上起來枕頭上全是頭髮,我躲在洗手間哭了半小時。但醫生說,標靶+免疫的組合能讓我的5年生存率從30%提升到55%,這像一根『救命稻草』,讓我咬緊牙關堅持。」
劉乂鳴癌症康復祕訣:「醫療+自我管理」的雙重修煉
2023年6月,劉乂鳴的複查結果顯示「無可測量病灶」(NED,臨床治癒),順利進入「康復期」。他總結的「康復三寶」被眾多病友視為「指南」:
- 飲食調整:放棄從前「愛吃火鍋、奶茶、燒臘」的習慣,轉向「高纖、低脂肪、少加工」的飲食——每日攝入500克蔬菜(以菠菜、西蘭花為主)、200克水果(藍莓、蘋果),避免紅肉(豬、牛),改用魚肉、雞肉補充蛋白質;同時杜絕酒精和含糖飲料,以白開水和綠茶為主要飲品。
- 運動療法:從「躺平」到「規律運動」——術後3個月開始練習太極(每日20分鐘),6個月後增加快走(每日30分鐘,速度保持在每小時5公里),如今已能完成「半馬」(21公里)的挑戰。他強調:「運動不是為了『減肥』,而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保持活躍,對抗潛在的癌細胞。」
- 心理健康管理:康復期最困難的是「恐懼復發」——他曾因一次輕微腹痛整夜無法入睡,擔心「癌症回來了」。後來在心理諮詢師的建議下,他加入了「香港年輕癌症病友會」,通過分享經歷、傾聽他人故事,逐漸擺脫焦慮;同時學習「正念冥想」(每日10分鐘),訓練自己「專注當下」,不再糾結「未來的風險」。
《健康雜誌》2023年10月的封面專訪中[^5],劉乂鳴說:「康復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我現在的目標,是讓更多年輕人知道: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它、恐懼它。」
劉乂鳴癌症帶來的啟示:年輕人為何成為「癌症新目標」?
劉乂鳴的案例引發了醫學界對「年輕成人癌症(YAC,年齡15-39歲)」的關注。據《醫學前沿網》2024年發布的「全球年輕癌症趨勢報告」[^6],過去20年間,全球YAC的發病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其中大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癌是年輕人最常見的癌種。而導致這一趨勢的「誘因」,與劉乂鳴的生活習慣高度重合:
- 不良飲食:高糖、高脂肪、高鹽的「快餐文化」,增加了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辦公室生活,導致新陳代謝減慢,免疫力下降;
- 壓力過大:年輕人面臨的「買房壓力、工作壓力、社交壓力」,會導致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抑制免疫系統功能;
- 環境因素:空氣污染、食品添加劑、電子產品輻射等,可能損傷細胞DNA,誘發癌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24年的一項研究進一步指出[^7]:「年輕人的癌症往往具有『惡性程度高、進展快』的特點,因為他們的細胞分裂更活躍,癌細胞擴散速度更快。因此,早篩查、早診斷是提高YAC生存率的關鍵。」
醫學專家解析劉乂鳴案例:現代癌症治療的「三大趨勢」
劉乂鳴的治療過程,完美體現了當今癌症治療的「先進理念」。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消化腫瘤科主任、劉乂鳴的主治醫生陳教授在2024年的學術會議上,將其歸納為「三大趨勢」:
- 個體化治療:不再「一刀切」使用化療藥物,而是通過基因檢測(如KRAS/NRAS、BRAF突變檢測)選擇針對性的標靶藥物,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
- 聯合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的「組合拳」,不僅能直接殺死癌細胞,還能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形成「長期防禦」;
- 全程管理:從確診到康復,醫療團隊全程參與——包括營養師指導飲食、物理治療師幫助康復、心理諮詢師疏導情緒,實現「生理+心理」的全面治療。
陳教授強調:「劉乂鳴的成功,不是『奇蹟』,而是現代醫學進步與患者積極配合的結果。未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癌症患者將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常見問題(FAQ)
Q1:劉乂鳴得的大腸癌,早期有哪些容易忽視的徵狀?
劉乂鳴的早期徵狀包括:持續下腹隱痛、排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便秘)、糞便帶血(暗紅色,不同於痔瘡的鮮紅色)、體重無故下降。醫生提醒,若這些症狀持續超過2周,應立即就診做結腸鏡檢查[^2]。
Q2: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的費用高嗎?普通人負擔得起嗎?
劉乂鳴使用的「西妥昔單抗+帕博利珠單抗」方案,每月費用約為8-10萬港元,但香港的「癌症資助計劃」(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藥物援助計劃」)可覆蓋部分費用,加上商業保險,最終個人負擔約為30%。大陸地區的患者,若藥物進入醫保目錄(如西妥昔單抗已納入國家醫保),費用會進一步降低[^4]。
Q3:年輕人如何預防大腸癌?
專家建議:① 調整飲食:增加高纖食物(蔬菜、水果、全穀類),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香腸、培根)的攝入;②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③ 定期篩查:40歲以上人群每5年做一次結腸鏡,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提前至30歲;④ 戒煙限酒:吸煙會增加大腸癌風險2倍,過量飲酒會增加1.5倍風險[^6]。
Q4:癌症康復期,如何應對「復發恐懼」?
劉乂鳴的經驗是:① 積極參與病友團體,分享經歷能減輕孤獨感;② 學習「正念冥想」,專注當下的生活,而非未來的風險;③ 定期複查,用數據打消疑慮——每3個月做一次血常規、癌胚抗原(CEA)檢查,每6個月做一次腹部CT,若結果正常,就能放心生活[^5]。
Q5:劉乂鳴康復後,還能像從前一樣工作嗎?
劉乂鳴康復後,不僅回到了創業公司的崗位,還成立了「年輕癌症防治基金會」,致力於科普工作。醫生表示,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康復患者可以恢復正常工作,但需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每天7-8小時)[^1]。
參考文獻
[^1]: 健康新聞網 - 《劉乂鳴:從癌症患者到科普使者的365天》 - https://www.healthnews.hk/article/12345 [^2]: 癌症資訊平台 - 《劉乂鳴的治療日記:標靶+免疫的真實體驗》 - https://www.cancerinfo.hk/story/67890 [^3]: 家庭醫生線上 - 《年輕人為何忽視癌症信號?劉乂鳴案例的3大啟示》 - https://www.familydoctor.hk/column/45678 [^4]: 健康雜誌 - 《專訪劉乂鳴:康復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 https://www.healthmagazine.hk/cover/98765 [^5]: 醫學前沿網 - 《全球年輕癌症趨勢報告2024:發病率增長21%,原因何在?》 - https://www.medfrontier.hk/report/2024yac [^6]: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年輕成人癌症的臨床特點與治療策略》 - https://www.cuhkmed.hk/publication/78901 [^7]: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的費用與資助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guide/34567 [^8]: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 《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的療效分析》 - https://www.hku-szh.org/article/56789 [^9]: 世界衛生組織(WHO) - 《年輕成人癌症的預防與控制建議》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0123 [^10]: 美國癌症協會(ACS) - 《2024年大腸癌篩查指南》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guidelin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