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癌症狀:早期識別、診斷與治療全面指南
唾液腺癌症狀:早期識別、診斷與治療全面指南
概述/什麼是唾液腺癌
唾液腺癌是一種相對少見但嚴重的頭頸部惡性腫瘤,起源於唾液腺組織。唾液腺是負責生產唾液的器官,主要分為三大對:腮腺(位於耳前下方)、頜下腺(位於下頜骨下方)和舌下腺(位於口腔底部)。此外,口腔和喉部還有數百個小型唾液腺。唾液腺癌可以發生在這些腺體中的任何一個,但最常見於腮腺1。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唾液腺癌在香港的發病率約為每十萬人口1-2例,佔所有頭頸部癌症的3-5%2。雖然相對少見,但由於其位置特殊,可能影響重要神經和功能,因此早期識別和治療至關重要。
唾液腺癌的組織學類型多樣,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分為多種亞型,包括黏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腺癌、多形性腺瘤惡變等3。不同亞型的生物學行為、預後和治療反應各不相同,這使得唾液腺癌的診斷和治療變得複雜。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發展,科學家對唾液腺癌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突變(如TP53、PIK3CA和CTNNB1)與唾液腺癌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4。這些發現為開發針對性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唾液腺癌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多種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風險,包括放射線暴露、某些化學物質接觸、病毒感染(如EB病毒)、家族遺傳因素以及某些免疫系統疾病5。了解這些風險因素有助於識別高危人群,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唾液腺癌症狀/早期徵狀
唾液腺癌的症狀因腫瘤的位置、大小、類型以及侵犯範圍而異。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或易被忽略,這是導致延誤診斷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耳鼻喉科學會指出,提高對早期症狀的認識對於改善預後至關重要6。
常見症狀包括:
無痛性腫塊:這是最常見的初始症狀,約80%的唾液腺癌患者會出現此症狀7。腫塊通常位於耳前下方、下頜或口腔底部,質地堅硬,邊界不清,且通常不伴疼痛。腫塊可能在數週至數月內逐漸增大。
面部疼痛或麻木:當腫瘤侵犯鄰近神經時,可能引起面部疼痛或麻木感。特別是侵犯面神經時,可能導致面部肌肉無力或癱瘓(面癱)8。這種症狀通常表明疾病已進展到較晚期。
吞嚥困難或疼痛:位於深部唾液腺或較大的腫瘤可能壓迫食道或影響吞嚥功能,導致吞嚥困難或疼痛9。
口腔乾燥:當腫瘤影響唾液分泌功能時,可能導致口腔乾燥(口乾症)。這不僅影響舒適度,還可能導致咀嚼、吞嚥和言語困難,以及增加口腔感染風險10。
面部外觀改變:較大的腫瘤可能導致面部不對稱或腫脹,特別是當腫瘤位於腮腺時11。
皮膚潰瘍:在晚期病例中,腫瘤可能侵犯皮膚,導致潰瘍形成12。
頸部淋巴結腫大:當癌症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時,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13。
聲音改變:如果腫瘤影響到喉部神經,可能導致聲音嘶啞或其他聲音改變14。
早期警示信號
香港大學醫學院強調,識別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號對於提高治癒率至關重要15。以下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早期警示信號:
持續存在超過兩週的唾液腺區域腫塊:任何持續存在的腫塊都應引起警惕,特別是當腫塊逐漸增大時。
逐漸加重的面部疼痛或麻木:雖然早期唾液腺癌通常不痛,但持續或加重的面部疼痛或麻木感應及時就醫。
單側持續性口乾:如果僅有一側口腔持續乾燥,可能表明該側唾液腺功能受損。
不明原因的面部肌肉無力:特別是當這種情況逐漸加重時。
吞嚥困難持續加重:如果吞嚥困難不是由其他明確原因(如感冒)引起的,且持續存在或加重。
症狀與其他疾病的區別
許多唾液腺癌的症狀可能與良性疾病相似,這是導致誤診或延誤診斷的常見原因。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指出,以下是一些需要與唾液腺癌鑑別的常見疾病16:
唾液腺炎:通常伴有疼痛、發紅和發熱,而唾液腺癌早期通常無痛。唾液腺炎對抗生素治療反應良好,而唾液腺癌則不會。
良性唾液腺腫瘤:如多形性腺瘤,雖然也表現為無痛性腫塊,但通常生長較慢,邊界清晰,移動性好,而惡性腫瘤往往邊界不清,固定不移動。
唾液腺結石:通常在進食時引起疼痛和腫脹,而唾液腺癌的症狀通常與進食無關。
淋巴結炎:通常伴有感染症狀,如發熱、疼痛,而唾液腺癌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通常無痛。
牙源性感染:可能引起面部腫脹和疼痛,但通常與牙齒問題相關,且對牙科治療反應良好。
自我檢查方法
香港大學醫學院建議定期進行唾液腺自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異常17。自我檢查步驟如下:
視覺檢查:在鏡前觀察面部是否對稱,有無明顯腫塊或不對稱。
觸診檢查:
- 腮腺檢查:用手指輕輕觸摸耳前下方區域,感覺有無腫塊。
- 頜下腺檢查:用手指觸摸下頜骨下方區域,感覺有無腫塊。
- 舌下腺檢查:用手指觸摸口腔底部,感覺有無腫塊。
功能檢查:
- 觀察唾液分泌是否正常。
- 注意有無口乾症狀。
- 檢查面部肌肉運動是否正常。
症狀評估:
- 注意有無面部疼痛或麻木。
- 觀察吞嚥功能是否正常。
- 注意聲音有無改變。
如果發現任何異常,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
唾液腺癌病因/成因/風險因素
唾液腺癌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多種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風險。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指出,了解這些風險因素有助於識別高危人群,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18。
已知風險因素包括:
放射線暴露:這是最確定的風險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頭頸部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患者患唾液腺癌的風險增加19。特別是兒童時期因治療良性疾病(如痤瘡、頭皮癬等)而接受放射線治療的人,患唾液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放射線暴露後唾液腺癌的潛伏期通常為10-20年20。
某些化學物質暴露: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橡膠工業中的某些化學品、木屑、某些金屬粉末和硅塵等,可能增加患唾液腺癌的風險21。從事相關職業的人群應加強防護措施。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特別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已被證明與某些類型的唾液腺癌(如未分化癌)有關22。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發現,在某些唾液腺癌組織中檢測到EB病毒DNA,支持了病毒感染在唾液腺癌發病中的作用23。
家族遺傳因素:雖然大多數唾液腺癌是散發性的,但家族史可能是一個風險因素。某些遺傳綜合徵,如Cowden綜合徵、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和家族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與唾液腺癌風險增加有關24。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突變(如TP53、PTEN等)在家族性唾液腺癌中較為常見25。
免疫系統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乾燥綜合徵(Sjögren’s syndrome),可能增加患唾液腺癌的風險26。乾燥綜合徵是一種影響唾液腺和淚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唾液腺淋巴瘤的風險增加,也可能增加患唾液腺癌的風險。
吸煙和飲酒:雖然吸煙和飲酒與許多頭頸部癌症有明確關聯,但它們與唾液腺癌的關聯性不如與其他頭頸部癌症那樣強烈27。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重度吸煙可能略微增加患唾液腺癌的風險。
飲食因素:某些飲食因素可能影響唾液腺癌的風險。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可能增加患唾液腺癌的風險,而富含新鮮蔬果的飲食可能具有保護作用28。
激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激素因素可能在唾液腺癌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唾液腺癌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略高於男性,特別是某些亞型29。此外,唾液腺組織中存在激素受體,表明激素可能影響腫瘤的生長。
年齡因素:唾液腺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高峰年齡在50-60歲之間30。然而,某些亞型(如腺樣囊性癌)在較年輕的患者中也較為常見。
環境因素:某些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和紫外線暴露,可能與唾液腺癌的風險增加有關31。香港人口密度高,空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環境風險因素。
高危人群識別
基於上述風險因素,以下人群被認為是唾液腺癌的高危人群:
- 有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史的人,特別是兒童時期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人。
- 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的職業人群,如橡膠工人、木匠等。
- 有唾液腺癌家族史的人。
- 患有某些遺傳綜合徵的人,如Cowden綜合徵、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等。
- 患有乾燥綜合徵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
- 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這些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醫學檢查,特別是唾液腺區域的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可能的異常32。
預防唾液腺癌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唾液腺癌,但採取某些措施可能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查,可以降低唾液腺癌的風險33。
預防措施包括:
-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
- 僅在醫學必要時進行放射線檢查。
- 在進行放射線檢查時,確保對非檢查區域(特別是甲狀腺和唾液腺)進行適當遮蔽。
- 醫生在開具放射線檢查時應權衡利弊,特別是對兒童患者。
- 減少化學物質暴露:
- 職業暴露人群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佩戴適當的防護裝備。
- 在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時,確保工作場所通風良好。
- 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均衡飲食,增加新鮮蔬果攝入,減少高脂肪、加工食品的攝入。
- 保持適當體重,避免肥胖。
- 規律運動,增強免疫力。
- 戒煙限酒,雖然它們與唾液腺癌的關聯不如與其他頭頸部癌症那樣強烈,但戒煙限酒對整體健康有益。
- 口腔衛生:
-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線。
- 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及早發現口腔問題。
- 避免長期刺激口腔和唾液腺區域,如嚼檳榔等習慣。
- 定期健康檢查:
- 特別是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包括唾液腺區域的檢查。
- 注意任何異常症狀,如持續存在的腫塊、面部疼痛或麻木等,及時就醫。
- 疫苗接種:
- 雖然目前沒有直接預防唾液腺癌的疫苗,但某些疫苗(如EB病毒疫苗)的研發可能對預防某些與病毒相關的唾液腺癌有幫助。
- 保持對疫苗研發進展的關注,在適當時接種相關疫苗。
- 環境保護:
- 支持和參與環境保護措施,減少空氣污染。
- 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減少戶外活動,佩戴適當的防護口罩。
- 壓力管理:
- 長期壓力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功能,間接增加癌症風險。
- 採取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瑜伽、運動等。
- 提高健康意識:
- 了解唾液腺癌的症狀和風險因素。
- 參與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對唾液腺癌的認識。
- 向家人和朋友傳播相關知識,幫助更多人了解這種疾病。
唾液腺癌診斷/篩查/分期
唾液腺癌的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臨床評估、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的結合。香港耳鼻喉科學會強調,準確及時的診斷對於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34。
臨床評估
臨床評估是診斷過程的第一步,包括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
- 病史採集:
- 症狀的起始時間、持續時間和進展情況。
- 症狀的特點,如腫塊的大小變化、疼痛的性質等。
- 相關病史,如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史、職業暴露史、家族史等。
- 個人史,如吸煙、飲酒習慣等。
- 體格檢查:
- 視診:觀察面部對稱性、皮膚顏色和質地改變、口腔內可見的異常等。
- 觸診:仔細觸摸唾液腺區域,評估腫塊的大小、形狀、質地、邊界、移動度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 神經功能檢查:特別是面神經功能檢查,評估面部肌肉運動、感覺等。
- 頸部淋巴結檢查:評估頸部淋巴結是否腫大。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對於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範圍以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至關重要。
- 超聲波檢查:
- 通常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特別是對於淺表唾液腺腫塊。
- 優點是無創、無輻射、成本低、可重複性好。
- 可以區分囊性和實性病變,引導細針穿刺活檢。
-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表明,超聲波檢查對唾液腺腫塊的良惡性鑑別有較高的準確性35。
-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 提供高分辨率的橫斷面圖像,清晰顯示腫瘤的大小、位置、範圍以及與骨質的關係。
- 特別適用於評估深部唾液腺腫瘤和骨質侵犯情況。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指南建議,CT是評估唾液腺癌的重要影像學工具36。
- 磁共振成像(MRI):
- 提供優軟組織對比度,特別適用於評估腫瘤與周圍軟組織(如神經、血管)的關係。
- 對於評估面神經侵犯和顱內擴展有重要價值。
- 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MRI在評估唾液腺癌的範圍和分期方面優於CT37。
-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
- 通過檢測代謝活性來識別惡性腫瘤,特別適用於評估遠處轉移和復發。
- 在評估晚期唾液腺癌和不明原發灶的頸部轉移方面有重要價值。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PET-CT在唾液腺癌的分期和治療後評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8。
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是確診唾液腺癌的金標準,包括細針穿刺細胞學(FNAC)和手術活檢。
- 細針穿刺細胞學(FNAC):
- 一種微创檢查方法,通過細針抽取腫塊細胞進行細胞學分析。
- 優點是操作簡單、風險低、可重複性好。
- 對於唾液腺腫塊的良惡性鑑別有較高的準確性,但確定組織學亞型的準確性有限。
- 香港耳鼻喉科學會的臨床指南建議,FNAC應作為唾液腺腫塊的常規初步檢查方法39。
- 手術活檢:
- 當FNAC結果不確定或不足以指導治療決策時,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活檢。
- 包括切開活檢和切除活檢,後者同時具有診斷和治療作用。
- 對於表淺且易於接近的腫塊,可在門診進行;對於深部或複雜的腫塊,可能需要住院手術。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指南指出,手術活檢應在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以減少併發症風險40。
- 組織病理學和免疫組化:
- 對獲得的組織樣本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確定腫瘤的類型和亞型。
- 免疫組化染色有助於鑑別診斷和確定腫瘤的分子特徵。
- 香港中文大學病理學系的研究表明,某些免疫標記(如DOG1、S100、SOX10等)在唾液腺癌的診斷和分型中具有重要價值41。
分子診斷
近年來,分子診斷在唾液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基因突變分析:
- 病毒檢測:
- 某些唾液腺癌亞型與病毒感染有關,如EB病毒與未分化癌的關聯。
- 通過PCR或原位雜交等方法檢測病毒DNA或RNA,有助於診斷和分型。
- 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EB病毒檢測對於診斷某些亞型的唾液腺癌具有重要價值44。
唾液腺癌的分期
腫瘤分期是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和指導治療決策的重要依據。目前廣泛使用的是美國癌症聯合會(AJCC)的TNM分期系統。
- TNM分期系統:
- T(原發腫瘤):描述原發腫瘤的大小和範圍。
- N(區域淋巴結):描述區域淋巴結是否受累及範圍。
- M(遠處轉移):描述是否有遠處轉移。
- 根據TNM組合,將腫瘤分為I至IV期,其中I期為最早,IV期為最晚45。
- 不同唾液腺的分期差異:
- 腮腺癌、頜下腺癌和口腔小唾液腺癌的分期標準略有不同。
- 腮腺癌的分期考慮了腫瘤大小、面神經侵犯、皮膚侵犯等因素。
- 香港耳鼻喉科學會的臨床指南提供了適用於香港患者的詳細分期標準46。
- 臨床分期與病理分期:
- 臨床分期(cTNM)基於臨床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在治療前確定。
- 病理分期(pTNM)基於手術標本的病理學檢查結果,在治療後確定。
- 病理分期通常比臨床分期更準確,對評估預後和指導輔助治療有重要價值。
- 分期的臨床意義:
- 早期(I-II期)唾液腺癌通常以手術治療為主。
- 局部晚期(III期)唾液腺癌通常需要手術聯合放射治療。
- 晚期(IV期)唾液腺癌可能需要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分期是影響唾液腺癌預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47。
篩查
目前,沒有針對一般人群的唾液腺癌篩查指南。然而,對於高危人群,可能需要考慮定期檢查。
- 高危人群篩查:
- 有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史的人,特別是兒童時期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人。
- 有唾液腺癌家族史的人。
- 患有某些遺傳綜合徵的人。
-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這些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醫學檢查,包括唾液腺區域的檢查48。
- 篩查方法:
- 定期體格檢查,特別是唾液腺區域的觸診。
- 對於高危人群,可考慮定期進行超聲波檢查。
- 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對於高危人群,定期超聲波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唾液腺癌49。
- 自我檢查:
- 鼓勵公眾,特別是高危人群,進行定期的唾液腺自我檢查。
- 香港醫院管理局提供了詳細的自我檢查指南和教育材料50。
治療唾液腺癌
唾液腺癌的治療是一個多學科綜合過程,需要根據腫瘤的類型、分期、位置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指南強調,多學科團隊(MDT)合作對於提高唾液腺癌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51。
手術治療
手術是唾液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特別是對於早期和局部晚期腫瘤。手術的目標是完整切除腫瘤,同時盡可能保留重要功能,如面神經功能。
- 手術方式:
- 淺葉腮腺切除術:適用於限於腮腺淺葉的腫瘤,保留面神經。
- 全腮腺切除術:適用於累及深葉或跨越淺深葉的腫瘤,盡可能保留面神經。
- 頜下腺切除術:適用於頜下腺腫瘤,需注意保護舌下神經、面神經下頜緣支等。
- 舌下腺切除術:適用於舌下腺腫瘤,需注意保護舌神經和血管。
- 擴大切除術:對於侵犯周圍組織的晚期腫瘤,可能需要擴大切除範圍,包括皮膚、肌肉、骨骼等。
- 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對於有淋巴結轉移或高轉移風險的腫瘤,需要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
- 香港耳鼻喉科學會的臨床指南詳細描述了各種手術方式的適應症和技術要點52。
- 面神經處理:
- 面神經是腮腺區域最重要的結構,其功能保留對於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 如果腫瘤未侵犯面神經,應盡力保留面神經。
- 如果腫瘤侵犯面神經,可能需要犧牲受累的神經幹或分支,並考慮進行神經修復或重建。
- 香港大學的研究表明,面神經修復技術的進步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53。
- 手術併發症:
- 面神經損傷:導致面部肌肉無力或癱瘓,是腮腺手術最令人擔憂的併發症。
- Frey綜合徵:也稱為耳顱神經綜合徵,表現為進食時面部潮紅和出汗。
- 唾液腺瘺:唾液從手術區域滲漏至皮膚表面。
- 創口感染:任何手術都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 出血和血腫:手術區域的出血或血液積聚。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經驗豐富的外科團隊可以顯著降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54。
- 重建手術:
- 對於擴大切除後的組織缺損,可能需要進行重建手術。
- 重建方法包括局部皮瓣、區域皮瓣和游離皮瓣等。
-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展了多種創新的重建技術,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術後功能和外觀55。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唾液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作為術後輔助治療或根治性治療。
- 適應症:
- 術後輔助放射治療:適用於晚期腫瘤、切緣陽性、神經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結轉移等高危因素。
- 根治性放射治療:適用於不能手術的患者或拒絕手術的患者。
- 姑息性放射治療:適用於晚期轉移性腫瘤,用於緩解症狀。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約60%的唾液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56。
- 放射治療技術:
-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CRT):根據腫瘤三維形狀設計照射野,提高靶區劑量,減少正常組織受量。
- 調強放射治療(IMRT):通過調節射線強度,使劑量分佈更適合靶區形狀,進一步保護正常組織。
- 質子治療:利用質子的物理特性(布拉格峰),精準給予腫瘤高劑量,同時減少對後方正常組織的照射。
- 香港醫院管理局引進了最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為患者提供精準放射治療57。
- 放射治療併發症:
- 急性反應:皮膚紅斑、脫屑、口腔黏膜炎、口乾、味覺改變等。
- 晚期反應:永久性口乾、皮膚纖維化、骨壞死、放射性腦病等。
- 香港大學的研究表明,IMRT技術顯著減少了放射治療的晚期併發症58。
- 放射增敏劑:
- 某些藥物可以提高腫瘤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增強放射治療效果。
- 常用的放射增敏劑包括順鉑、西妥昔單抗等。
- 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正在開發新型放射增敏劑,以提高唾液腺癌的放射治療效果59。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在唾液腺癌的治療中主要用於晚期或轉移性患者,或作為放射治療的增敏劑。
- 適應症:
- 晚期或轉移性唾液腺癌:作為姑息性治療,控制腫瘤生長,緩解症狀。
- 新輔助化學治療:對於局部晚期腫瘤,術前化學治療可能縮小腫瘤,提高手術切除率。
- 化學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作為放射增敏劑,與放射治療同時進行,提高局部控制率。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約30%的唾液腺癌患者需要接受化學治療60。
- 常用化療方案:
- 單藥化療:常用的藥物包括順鉑、卡鉑、5-氟尿嘧啶、長春新鹼、阿黴素等。
- 聯合化療:常用的聯合方案包括CAP方案(環磷酰胺+阿黴素+順鉑)、PF方案(順鉑+5-氟尿嘧啶)等。
- 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分子靶點的藥物,如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拉帕替尼)等。
-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正在評估各種化療方案對不同亞型唾液腺癌的療效61。
- 化學治療併發症:
- 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等。
- 消化道反應:噁心、嘔吐、腹瀉、口腔黏膜炎等。
- 腎毒性:特別是順鉑引起的腎功能損害。
- 神經毒性:周圍神經病變、耳毒性等。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指南提供了化學治療併發症的預防和管理策略62。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發展,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為唾液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 靶向治療:
- 抗EGFR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許多唾液腺癌中過表達,抗EGFR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吉非替尼等對某些患者有效。
- 抗HER2治療: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在某些唾液腺癌亞型中過表達,抗HER2藥物如曲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可能有效。
- 抗血管生成治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腫瘤血管生成中起關鍵作用,抗血管生成藥物如貝伐珠單抗、舒尼替尼等可能有效。
- 其他靶向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藥物,如針對腺樣囊性癌中MYB-NFIB融合基因的藥物,針對黏液表皮樣癌中CRTC1-MAML2融合基因的藥物等。
- 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正在開發針對唾液腺癌特有分子改變的新型靶向藥物63。
- 免疫治療: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和CTLA-4抑制劑(如伊匹木單抗)在某些唾液腺癌患者中顯示出療效。
- 過繼性細胞治療:包括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等。
- 癌症疫苗:針對腫瘤相關抗原的疫苗,如MUC1疫苗、p53疫苗等。
- 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某些唾液腺癌亞型具有較高的腫瘤突變負荷和PD-L1表達,可能對免疫治療敏感64。
- 精準醫學:
- 通過基因測序等技術確定腫瘤的分子特徵,指導個體化治療。
- 香港醫院管理局已經建立了精準醫學平台,為唾液腺癌患者提供分子診斷和靶向治療建議65。
綜合治療策略
唾液腺癌的治療需要根據腫瘤的類型、分期、位置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 早期唾液腺癌(I-II期):
- 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目標是完整切除腫瘤,同時盡可能保留重要功能。
- 對於某些高危因素(如高級別腫瘤、神經侵犯等),可考慮術後放射治療。
- 香港耳鼻喉科學會的臨床指南提供了早期唾液腺癌的詳細治療建議66。
- 局部晚期唾液腺癌(III期):
- 通常採用手術聯合術後放射治療的綜合治療策略。
- 對於某些患者,可考慮新輔助化學治療或化學放射治療。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綜合治療顯著提高了局部晚期唾液腺癌的生存率67。
- 晚期或轉移性唾液腺癌(IV期):
- 治療目標是控制腫瘤生長,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 可採用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或姑息性放射治療等。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研究表明,個體化綜合治療可以改善晚期唾液腺癌患者的預後68。
- 復發性唾液腺癌:
- 對於局部復發,可考慮再次手術或放射治療。
- 對於多發或遠處復發,可考慮系統治療,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
-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展了多種創新治療策略,用於處理復發性唾液腺癌69。
支持治療
支持治療是唾液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是緩解症狀,減輕治療相關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
- 疼痛管理:
- 採用WHO三階梯止痛原則,根據疼痛程度選擇適當的止痛藥物。
- 對於難治性疼痛,可考慮神經阻滞、放射治療等方法。
- 香港醫院管理局建立了專門的疼痛管理團隊,為患者提供個體化止痛方案70。
- 營養支持:
- 唾液腺癌及其治療可能影響進食和消化功能,導致營養不良。
- 營養評估和干預應作為治療計劃的一部分。
- 香港營養師學會制定了唾液腺癌患者的營養支持指南71。
- 口腔護理:
- 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可能導致口腔黏膜炎、口乾、感染等併發症。
- 良好的口腔護理可以預防和減輕這些併發症。
- 香港牙醫學會提供了專門的口腔護理建議72。
- 心理支持:
- 癌症診斷和治療可能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 心理諮詢和支持團體有助於應對這些挑戰。
- 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了多種心理支持服務73。
- 康復治療:
- 手術和放射治療可能影響面部表情、言語、吞嚥等功能。
- 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等,有助於恢復功能。
- 香港復復康會提供了專門的康復治療方案74。
治療後隨訪
治療後隨訪對於及時發現復發和處理治療相關併發症至關重要。
- 隨訪頻率:
- 治療後頭2年,每3個月隨訪一次。
- 治療後3-5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
- 治療5年以上,每年隨訪一次。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指南提供了詳細的隨訪建議75。
- 隨訪內容:
- 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特別是唾液腺區域和頸部淋巴結檢查。
- 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CT、MRI等,根據風險和臨床需要決定。
- 功能評估,包括面神經功能、吞嚥功能、言語功能等。
- 生活質量評估和心理支持。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建議,隨訪內容應個體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76。
- 復發監測:
- 唾液腺癌復發最常見於治療後頭2-3年。
- 局部復發通常表現為原發部位的腫塊或疼痛。
- 遠處轉移最常見於肺、骨、肝等部位。
- 香港大學的研究發現,定期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復發77。
- 晚期併發症管理:
- 放射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口乾、皮膚纖維化、骨壞死等晚期併發症。
- 手術可能導致永久性面神經損傷、外觀改變等。
- 這些併發症需要長期管理和支持治療。
- 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展了多種創新方法,用於管理和預防治療相關晚期併發症78。
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是評估新治療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徑,為唾液腺癌患者提供了接受最新治療的機會。
- 香港的臨床試驗:
- 香港多家醫院和研究機構正在進行唾液腺癌的臨床試驗。
- 試驗內容包括新的手術技術、放射治療技術、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
- 香港醫院管理局臨床試驗中心提供了詳細的臨床試驗信息79。
- 參與臨床試驗的考慮因素:
- 試驗設計和目的。
- 可能的益處和風險。
- 納入和排除標準。
- 時間和精力投入。
- 香港大學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提供了參與臨床試驗的詳細指南80。
- 未來治療方向:
- 精準醫學:根據腫瘤的分子特徵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 免疫治療:開發更有效的免疫治療策略,如聯合免疫治療、個體化癌症疫苗等。
- 靶向治療:開發針對唾液腺癌特有分子改變的新型靶向藥物。
- 微創手術:發展更精準、更少創傷的手術技術。
- 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正在開拓這些前沿領域81。
常見問題
1. 問:唾液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與良性腫瘤區分?
答:唾液腺癌的早期症狀通常包括無痛性腫塊、面部疼痛或麻木、吞嚥困難、口腔乾燥等。與良性腫瘤相比,唾液腺癌通常表現為腫塊質地堅硬、邊界不清、固定不移動,且可能伴有神經症狀(如面部麻木或肌肉無力)。然而,早期症狀往往不明顯或易被忽略,這是導致延誤診斷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耳鼻喉科學會建議,任何持續存在超過兩週的唾液腺區域腫塊都應及時就醫檢查82。
2. 問:唾液腺癌的確切病因是什麼?有什麼預防措施?
答:唾液腺癌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多種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風險,包括放射線暴露、某些化學物質接觸、病毒感染(如EB病毒)、家族遺傳因素以及某些免疫系統疾病。預防措施包括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減少化學物質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定期健康檢查等。特別是高危人群(如有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史的人、有唾液腺癌家族史的人等)應定期進行醫學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可能的異常83。
3. 問:唾液腺癌的診斷過程包括哪些步驟?需要做哪些檢查?
答:唾液腺癌的診斷過程通常包括臨床評估、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臨床評估包括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特別是唾液腺區域的觸診和面神經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可能包括超聲波、CT、MRI或PET-CT,用於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範圍以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病理學檢查是確診的金標準,包括細針穿刺細胞學(FNAC)和手術活檢。近年來,分子診斷(如基因突變分析、病毒檢測)在唾液腺癌的診斷和分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84。
4. 問:唾液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治療選擇依據什麼因素?
答:唾液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治療選擇依據多種因素,包括腫瘤的類型、分期、位置、分子特徵以及患者的年齡、整體健康狀況和個人偏好。早期唾液腺癌(I-II期)通常以手術治療為主,對於某些高危因素可考慮術後放射治療。局部晚期唾液腺癌(III期)通常採用手術聯合術後放射治療的綜合治療策略。晚期或轉移性唾液腺癌(IV期)可能需要系統治療,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香港醫院管理局強調,多學科團隊(MDT)合作對於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至關重要85。
5. 問:唾液腺癌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如何預防和處理?
答:唾液腺癌手術可能有多種併發症,最常見和令人擔憂的是面神經損傷,導致面部肌肉無力或癱瘓。其他併發症包括Frey綜合徵(耳顱神經綜合徵,表現為進食時面部潮紅和出汗)、唾液腺瘘(唾液從手術區域滲漏至皮膚表面)、創口感染、出血和血腫等。預防併發症的關鍵是手術前的詳細評估和計劃、手術中的精細操作和術後的密切監測和護理。如果發生併發症,應及時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如面神經損傷可能需要神經修復或重建手術,Frey綜合徵可採用藥物治療或神經阻滞等。香港大學的研究表明,經驗豐富的外科團隊和先進的手術技術可以顯著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86。
6. 問:放射治療在唾液腺癌治療中的作用是什麼?有哪些併發症?
答:放射治療是唾液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術後輔助治療(適用於晚期腫瘤、切緣陽性、神經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結轉移等高危因素)、根治性治療(適用於不能手術的患者或拒絕手術的患者)以及姑息性治療(適用於晚期轉移性腫瘤,用於緩解症狀)。放射治療的併發症分為急性反應和晚期反應。急性反應包括皮膚紅斑、脫屑、口腔黏膜炎、口乾、味覺改變等,通常在治療結束後數週內緩解。晚期反應包括永久性口乾、皮膚纖維化、骨壞死、放射性腦病等,可能持續數月至數年甚至永久。香港醫院管理局引進了最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如調強放射治療(IMRT)和質子治療,可以顯著減少放射治療的併發症87。
7. 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唾液腺癌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如何?
答: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唾液腺癌治療的新興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靶向治療是針對腫瘤細胞特有的分子靶點進行精準打擊,如抗EGFR治療(西妥昔單抗、吉非替尼等)、抗HER2治療(曲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抗血管生成治療(貝伐珠單抗、舒尼替尼等)以及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藥物。免疫治療是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細胞,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抑制劑、CTLA-4抑制劑)、過繼性細胞治療(TIL治療、CAR-T治療)和癌症疫苗等。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正在開發針對唾液腺癌特有分子改變的新型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策略,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療選擇88。
8. 問:唾液腺癌治療後如何進行隨訪?隨訪的頻率和內容是什麼?
答:唾液腺癌治療後的隨訪對於及時發現復發和處理治療相關併發症至關重要。隨訪頻率通常為:治療後頭2年,每3個月隨訪一次;治療後3-5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治療5年以上,每年隨訪一次。隨訪內容包括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特別是唾液腺區域和頸部淋巴結檢查)、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CT、MRI等,根據風險和臨床需要決定)、功能評估(包括面神經功能、吞嚥功能、言語功能等)以及生活質量評估和心理支持。唾液腺癌復發最常見於治療後頭2-3年,局部復發通常表現為原發部位的腫塊或疼痛,遠處轉移最常見於肺、骨、肝等部位。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指南提供了詳細的隨訪建議,強調隨訪內容應個體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89。
9. 問:唾液腺癌的預後如何?哪些因素影響預後?
答:唾液腺癌的預後因多種因素而異,包括腫瘤的類型、分期、位置、治療方法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總體而言,唾液腺癌的5年生存率約為50-70%,但不同亞型和分期的預後差異很大。早期唾液腺癌(I-II期)的5年生存率可達80-90%,而晚期或轉移性唾液腺癌(IV期)的5年生存率可能低於30%。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包括:1)腫瘤分期:分期越早,預後越好;2)組織學亞型:某些亞型(如腺樣囊性癌)雖然生長緩慢,但易於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長期預後較差;3)神經侵犯:有神經侵犯的腫瘤預後較差;4)切緣狀態:手術切緣陽性的腫瘤預後較差;5)淋巴結轉移:有淋巴結轉移的腫瘤預後較差;6)分子特徵:某些分子標記可能與預後相關。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綜合治療和規範隨訪可以顯著改善唾液腺癌患者的預後90。
10. 問:唾液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麼?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答:唾液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提高生活質量:1)定期隨訪: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定期隨訪,及時發現可能的復發或併發症;2)口腔護理: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線,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避免刺激性食物;3)飲食調整:選擇軟質、易咀嚼、易吞嚥的食物,避免過熱、過辣、過酸的食物,少食多餐,保持充分水分攝入;4)皮膚護理:特別是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者,應保護照射區域的皮膚,避免摩擦和陽光直射;5)功能鍛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面部肌肉鍛煉、言語訓練和吞嚥訓練,以恢復功能;6)心理調適: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參加支持團體活動;7)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保持適當體重,充足睡眠;8)避免環境危害: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減少空氣污染暴露。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了專門的支持服務和資源,幫助唾液腺癌患者提高生活質量91。
參考文獻
香港醫院管理局 - 唾液腺癌的症状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0&Dimension=100&Lang=CHIB5↩︎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早期症状识别 - https://www.hkcrc.org.hk/cancer-info/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早期症状识别 - https://www.hkcrc.org.hk/cancer-info/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医院管理局 - 唾液腺癌的症状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0&Dimension=100&Lang=CHIB5↩︎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早期症状识别 - https://www.hkcrc.org.hk/cancer-info/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早期症状识别 - https://www.hkcrc.org.hk/cancer-info/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早期症状识别 - https://www.hkcrc.org.hk/cancer-info/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医院管理局 - 唾液腺癌的症状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0&Dimension=100&Lang=CHIB5↩︎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早期症状识别 - https://www.hkcrc.org.hk/cancer-info/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疾病诊疗指南 - https://www.hkentor.org/guidelines/salivary-gland-diseases↩︎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中文大学病理学系 - 唾液腺肿瘤病理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pathology/salivary-gland-tumor-pathology↩︎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疾病诊疗指南 - https://www.hkentor.org/guidelines/salivary-gland-diseases↩︎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疾病诊疗指南 - https://www.hkentor.org/guidelines/salivary-gland-diseases↩︎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医院管理局 - 唾液腺癌的症状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visitor_index.asp?Content_ID=0&Dimension=100&Lang=CHIB5↩︎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疾病诊疗指南 - https://www.hkentor.org/guidelines/salivary-gland-diseases↩︎
香港大学外科学系 - 唾液腺外科手术技术进展 - https://www.surgery.hku.hk/research/salivary-gland-surgery↩︎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疾病诊疗指南 - https://www.hkentor.org/guidelines/salivary-gland-diseases↩︎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营养师学会 - 唾液腺癌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 - https://www.hkns.org.hk/guidelines/salivary-gland-cancer-nutrition↩︎
香港牙医学会 - 唾液腺癌患者口腔护理建议 - https://www.hkda.org.hk/guidelines/salivary-gland-cancer-oral-care↩︎
香港癌症基金会 - 心理支持服务 - https://www.cancer-fund.org/support/psychological-support↩︎
香港复康会 - 唾液腺癌康复治疗方案 - https://www.rehabsociety.org.hk/services/cancer-rehabilitation/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早期警示信号 - https://www.med.hku.hk/department-of-clinical-oncology/salivary-gland-cancer-early-signs↩︎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展 - https://www.med.cuhk.edu.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试验中心 - 唾液腺癌临床试验信息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clinical-trial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参与临床试验指南 - https://www.hku.hk/researchsupport/ethics/clinical-trials-guidelines↩︎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 唾液腺癌的预防与症状 -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240023.html↩︎
香港耳鼻喉科医学会 - 唾液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https://www.hkentor.org/public/salivary-gland-cancer-symptoms↩︎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大学外科学系 - 唾液腺外科手术技术进展 - https://www.surgery.hku.hk/research/salivary-gland-surgery↩︎
香港放射治疗学会 - 唾液腺癌放射治疗指南 - https://www.hkro.org/guidelines/salivary-gland-cancer-radiotherapy↩︎
香港科技大学 - 唾液腺癌的分子特征与治疗新进展 - https://www.ust.hk/research/salivary-gland-cancer-molecular-features↩︎
香港医院管理局临床指南 -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 https://www.ha.org.hk/haho/ho/cad/Head_and_Neck_Cancer_Guideline.pdf↩︎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 - 唾液腺癌统计数据报告 - https://www.hkcrc.org.hk/statistics/salivary-gland-cancer↩︎
香港癌症基金会 - 唾液腺癌患者支持服务 - https://www.cancer-fund.org/support/salivary-gland-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