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你必須知道的警訊、原因與應對方法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你必須知道的警訊、原因與應對方法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你必須知道的警訊、原因與應對方法

「最近老是拉肚子,会不会是大肠癌?」这是很多人发现自己排便习惯改变时的第一反应。拉肚子是常见的肠胃问题,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是大肠癌的警讯之一。本文将结合台湾癌症基金会、卫福部国健署等权威机构的资料,详细解析「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特征、成因、诊断与预防,帮助你正确识别风险,及时采取行动。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是什麼?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而「拉肚子」(腹泻)是其常见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拉肚子都是大肠癌引起的。根据台大医院大肠直肠外科的研究,约20-30%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前会出现持续性腹泻[^4]。这里的「持续性」指的是腹泻持续超过2周,且无法通过普通肠胃药缓解,同时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血便、体重减轻)。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特徵與其他警訊

大肠癌引起的拉肚子有以下几个关键特征,需特别注意:

  • 持续时间长:超过2周的慢性腹泻,而非偶尔的急性肠胃炎。
  • 伴随异常分泌物:粪便中带血(鲜红色或暗红色)、黏液,或两者混合。
  • 排便习惯改变:突然从便秘转为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如今天便秘,明天拉肚子)。
  • 伴随其他症状:腹痛(尤其是下腹部隐痛)、腹部肿块、体重莫名减轻(1个月内减轻5公斤以上)、疲劳感加剧。

根据康健杂志的调查,约60%的大肠癌患者在出现腹泻时,已伴随至少一种其他警讯[^3]。因此,单一症状可能无需过度恐慌,但组合症状需高度警惕。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大肠癌引起拉肚子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生长导致肠道狭窄或阻塞,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同时肿瘤可能分泌异常物质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此外,以下人群更容易出现「大腸癌症狀拉肚子」:

  • 有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大肠癌,风险增加2-3倍[^6]。
  • 长期不良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高红肉(如牛肉、猪肉)饮食,会增加肠道负担,诱发肿瘤生长[^7]。
  • 肠道疾病史: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或腺瘤性息肉(一种癌前病变)。
  • 年龄因素:超过50岁的人群,大肠癌发生率显著上升,且症状可能更隐匿[^2]。

如何區分普通拉肚子與大腸癌症狀拉肚子?

普通拉肚子(如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特点是:

  • 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1-3天);
  • 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 可通过休息、补水或普通止泻药缓解。

而大肠癌引起的拉肚子则是慢性、进行性的,即症状逐渐加重,无法通过常规方法缓解,且伴随其他警讯(如血便、体重减轻)。根据卫福部国健署的建议,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腹泻持续超过2周;
  • 粪便带血或黏液;
  •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 腹痛或腹部肿块[^2]。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診斷與篩檢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医生会通过以下方法确诊:

  1. 粪便潜血检查: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敏感度约70%[^1]。
  2. 大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可发现肿瘤、息肉,并进行活检(取组织样本化验),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4]。
  3. 影像学检查:如电脑断层扫描(CT)、磁振造影(MRI),用于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转移。

根据台湾癌症基金会的数据,早期大肠癌(第1、2期)的5年存活率超过90%,而晚期(第4期)仅约10%[^1]。因此,早筛早诊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的治療與預防

治療方面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

  • 早期(1、2期):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无需化疗或放疗;
  • 中期(3期):手术+化疗,降低复发风险;
  • 晚期(4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8]。

对于因肿瘤引起的腹泻,医生可能会开具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同时调整饮食(如减少纤维摄入),缓解症状[^5]。

預防方面

  1. 调整饮食:增加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如香肠、火腿)的摄入;
  2. 定期筛检: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1次粪便潜血检查,每5-10年做1次大肠镜;有家族史的人群提前至40岁开始筛检[^2];
  3.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降低肠道肿瘤风险;
  4. 控制体重:肥胖(BMI≥27)会增加大肠癌风险,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预防[^7]。

常見問題(FAQ)

  1. 問:經常拉肚子是不是大腸癌? 答:不一定。普通拉肚子多由感染或饮食引起,持续时间短;但如果腹泻超过2周,或伴随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2][^4]。
  2. 問:大腸癌的拉肚子有什麼特點? 答:通常是慢性(超过2周)、进行性(逐渐加重),伴随血便、黏液便或排便习惯改变[^3][^5]。
  3. 問:哪些人容易因大腸癌出現拉肚子? 答:有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肠道疾病史(如溃疡性结肠炎)、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风险较高[^6][^7]。
  4. 問:如何預防大腸癌引起的拉肚子? 答:保持高纤维饮食、定期筛检、减少红肉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1][^2]。
  5. 問:拉肚子伴隨血便是大腸癌嗎? 答:可能是,但也可能是痔疮、肠炎等良性疾病。需通过大肠镜等检查确诊,不可自行判断[^4][^8]。

參考文獻

  1. 台灣癌症基金會 - 大腸癌的症狀與警訊:拉肚子以外的重要信號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大腸癌症狀解析:經常拉肚子是警訊嗎?
  3. 康健雜誌 - 大腸癌與拉肚子的關係:你必須知道的5件事
  4.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 經常拉肚子是大腸癌嗎?醫師解析症狀與風險
  5. 聯合新聞網 - 大腸癌症狀:拉肚子、血便,這些訊號千萬別忽視
  6. 维基百科 - 大腸癌
  7. NCBI - Colorectal Cancer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8. ScienceDirect - Diarrhea as a Presenting Symptom of Colorectal Cancer: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