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如何预防癌症:2025最新科学指南,从生活习惯到筛查的全面建议

如何预防癌症:2025最新科学指南,从生活习惯到筛查的全面建议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如何预防癌症:2025最新科学指南,从生活习惯到筛查的全面建议

一、如何预防癌症:你需要知道的核心概念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5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2500万,其中约40%的病例可通过预防避免[^1]。所谓「预防癌症」,并非完全消除风险,而是通过科学手段降低患病概率——这包括改变可控的生活习惯、定期筛查早期病灶,以及规避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香港癌症基金会2024年的调查发现,本地市民对癌症预防的认知仍有误区:仅32%的人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可控风险因素,61%的人混淆「治疗」与「预防」的边界[^2]。本文将结合2025年最新国际指南与本地数据,为你拆解「如何预防癌症」的核心逻辑。

二、癌症的风险因素:哪些习惯会增加患病几率?

要预防癌症,首先要明确「风险因素」——即那些会提高细胞基因突变概率的因素。根据《柳叶刀肿瘤学》2024年的元分析,70%的癌症风险与生活方式相关,主要包括以下6类:

1. 烟草暴露:全球癌症的「第一元凶」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及70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会直接损伤DNA。WHO数据显示,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30倍,且二手烟同样会增加20-30%的肺癌风险[^3]。2025年香港卫生署的统计指出,本地男性肺癌患者中68%有吸烟史,女性则为23%(主要因二手烟)[^4]。

2. 不健康饮食:「吃出来的癌症」

  • 高加工食品:含大量反式脂肪、防腐剂(如亚硝酸钠),与结直肠癌、胃癌风险正相关;
  • 红肉与 processed meat:每周食用超过500克红肉会增加17%的结直肠癌风险(《英国癌症杂志》2024年研究)[^5];
  • 高糖饮食:会升高胰岛素水平,促进癌细胞增殖,与乳腺癌、胰腺癌相关。

3. 缺乏运动:代谢紊乱的「催化剂」

久坐不动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2025年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2次力量训练,可降低10-20%的癌症风险[^6]。

4. 酒精:「无安全剂量」的致癌物

即使少量饮酒(每天1杯),也会增加口腔癌、喉癌、肝癌的风险。《自然·癌症》2024年研究发现,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导致DNA双链断裂,且这种损伤无法完全修复[^7]。

5. 感染与炎症:「隐形的致癌因子」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会长期刺激细胞,引发癌症:

  • 乙肝/丙肝病毒(HBV/HCV)→ 肝癌(占全球肝癌病例的70%);
  •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肛门癌(99%的宫颈癌与HPV相关);
  • 幽门螺杆菌(H. pylori)→ 胃癌(占胃癌病例的60%)。

6. 环境与职业暴露:「看不见的威胁」

  • 紫外线(UV)→ 皮肤癌(香港皮肤癌发病率10年上升40%,主要因防晒意识不足)[^8];
  • 石棉、苯→ 肺癌、白血病(常见于建筑、化工行业);
  • 空气污染(PM2.5)→ 肺癌(WHO将PM2.5列为一级致癌物)。

三、如何预防癌症:8大科学证实的生活方式改变

基于上述风险因素,2025年国际权威机构(WHO、美国癌症协会、香港癌症基金会)联合发布的《癌症预防共识》,提出以下8项可操作的建议:

1. 彻底戒烟(包括电子烟)

  • 关键行动: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如贴片、口香糖),或寻求专业戒烟门诊帮助(香港卫生署提供免费戒烟服务[^9]);
  • 误区澄清:电子烟并非「安全替代」——2024年美国FDA研究发现,电子烟中的甲醛、乙醛含量与传统香烟相当,且会损伤肺部细胞[^10]。

2. 调整饮食:以「植物性为主」的均衡搭配

2025年《饮食与癌症预防指南》建议:

  • 每天摄入5-7份蔬果(1份=拳头大小):富含维生素C、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可清除自由基;
  • 选择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停留;
  • 限制红肉与加工肉:每周不超过300克,用白肉(鱼、鸡)替代;
  • 避免高糖饮料: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6茶匙)。

3. 坚持运动:「动起来」比「动多少」更重要

  • 入门建议:从每天10分钟快走开始,逐步增加到每周150分钟;
  • 进阶选择:加入力量训练(如举哑铃、深蹲),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
  • 提示:久坐1小时后起身活动2分钟,能降低30%的结直肠癌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2024年研究)[^11]。

4. 限制酒精:最好「滴酒不沾」

  • 对于饮酒者:男性每天不超过1杯(约1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0.5杯;
  • 高风险人群:有癌症家族史、肝病患者应完全戒酒。

5. 接种疫苗:预防「感染相关癌症」

  • HPV疫苗:建议9-45岁人群接种,可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肛门癌(香港卫生署为12-13岁女生提供免费接种[^12]);
  • 乙肝疫苗:新生儿应全程接种(0、1、6个月),未接种者需补打;
  • 幽门螺杆菌筛查:有胃痛、反酸症状者应做C13呼气试验,阳性者需抗菌治疗。

6. 做好防晒:预防皮肤癌

  • 正确方法:出门前15分钟涂抹SPF30+、PA+++的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
  • 额外防护:戴宽檐帽、太阳镜,避开10-16点的强紫外线;
  • 提示:即使阴天,UVB仍能穿透云层,需坚持防晒。

7. 减少环境暴露:规避「隐形致癌物」

  • 家居环境:选择无甲醛的装修材料,新装修房屋通风3个月以上;
  • 职业防护:接触石棉、苯的工人需戴防护面罩,定期做健康检查;
  • 空气污染:PM2.5超过75μg/m³时,减少户外活动,佩戴N95口罩。

8.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BMI」

肥胖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如TNF-α、IL-6)升高,促进癌细胞生长。WHO建议,成年人BMI应保持在18.5-23.9之间(计算方式:体重kg/身高m²)。香港卫生署2024年数据显示,本地肥胖率达29%,其中35-44岁人群肥胖率最高(34%)[^13]。

四、癌症筛查:早期发现是最好的预防

「预防癌症」不仅是「降低风险」,还包括「早期发现」——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达80%以上,而晚期仅为10-20%。2025年香港癌症基金会的《筛查指南》推荐以下4类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查:

1. 肺癌筛查:低剂量螺旋CT(LDCT)

  • 适用人群:50-75岁,有吸烟史(≥30包年,即每天1包×30年),或被动吸烟史;
  • 频率:每年1次;
  • 效果: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2024年研究)[^14]。

2. 结直肠癌筛查:肠镜+粪便隐血试验

  • 适用人群:45岁以上普通人群,或有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
  • 频率:普通人群每10年做1次肠镜,高风险人群每5年1次;
  • 提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3. 乳腺癌筛查: mammogram(乳腺X光)

  • 适用人群:40岁以上女性,或有家族史(BRCA1/2基因突变);
  • 频率:40-49岁每1-2年1次,50岁以上每年1次;
  • 效果:可降低30%的乳腺癌死亡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4年研究)[^15]。

4. 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

  • 适用人群:25-65岁女性;
  • 频率:每3年做1次TCT,或每5年做1次TCT+HPV联合检测;
  • 提示:接种HPV疫苗后仍需定期筛查,因为疫苗无法覆盖所有致癌型HPV。

五、常见误区:那些关于癌症预防的错误认知

误区1:「癌症是遗传的,预防没用」

真相:仅5-10%的癌症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BRCA1/2、APC基因),其余90%以上与生活方式有关。即使有家族史,通过改变习惯仍可降低50%的风险[^16]。

误区2:「吃抗癌食物能预防癌症」

真相:目前没有任何单一食物能「抗癌」——预防癌症需要的是「整体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而非依赖某一种「超级食物」(如蓝莓、大蒜)。

误区3:「体检正常就不会得癌症」

真相:普通体检(如血常规、B超)无法检测早期癌症,需做针对性筛查(如肠镜、mammogram)。例如,早期肺癌在X线下难以发现,需用低剂量螺旋CT。

误区4:「年轻人不会得癌症」

真相:近年来癌症呈年轻化趋势——香港卫生署2024年数据显示,20-39岁人群的癌症发病率10年上升25%,主要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17]。

六、特殊人群的预防策略:高风险者该怎么做?

1. 有家族癌症史的人

  • 行动:做基因检测(如BRCA1/2、 Lynch综合征检测),明确突变情况;
  • 筛查:比普通人群早10年开始筛查(如母亲50岁患乳腺癌,女儿应从40岁开始做mammogram)。

2. 长期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肝炎)

  •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HbA1c<7%),定期做结直肠癌、乳腺癌筛查;
  • 肝炎患者:乙肝患者每6个月做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腹部B超,丙肝患者需抗病毒治疗。

3. 职业暴露人群(如石棉工人)

  • 防护:戴防尘面罩,定期做胸部CT;
  • 监测:退休后仍需每年做肺癌筛查,因为石棉的潜伏期可达20-40年。

七、常见问题(FAQ)

Q1:预防癌症需要吃什么保健品?

A: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保健品能预防癌症。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优先通过饮食获取营养,而非依赖补充剂——过量摄入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反而可能增加癌症风险[^18]。

Q2:运动真的能降低癌症风险吗?

A:是的。《细胞代谢》2024年研究发现,运动能促进体内「癌细胞杀伤细胞」(如NK细胞)的活性,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19]。

Q3:电子烟能帮助戒烟预防癌症吗?

A:不建议。2025年WHO明确指出,电子烟并非「有效的戒烟工具」,且其本身含有致癌物质,长期使用会增加肺癌、口腔癌的风险[^20]。

Q4:癌症筛查有必要每年做吗?

A:需根据人群类型决定——普通人群按指南频率(如每10年1次肠镜),高风险人群需增加频率(如每5年1次肠镜)。过度筛查(如每年做肠镜)会增加肠道损伤的风险。

Q5:家族有癌症史,我需要提前做什么?

A:首先收集家族病史(包括患病年龄、癌症类型),然后咨询遗传咨询师,必要时做基因检测。同时,比普通人群早10年开始针对性筛查。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 - 《癌症预防全球报告2025》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0001 [^2]: 香港癌症基金会 - 《2024年香港市民癌症认知调查》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research/survey/2024-cancer-awareness-survey [^3]: 世界卫生组织(WHO) - 《烟草与健康全球报告2025》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0002 [^4]: 香港卫生署 - 《2024年香港癌症统计》 - https://www.chp.gov.hk/zh-hant/statistics/data/100058.html [^5]: 《英国癌症杂志》 - 《红肉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元分析(2024)》 - https://www.bjcancer.org/article/S0007-0920(24)00012-3/fulltext [^6]: 美国癌症协会 - 《2025年癌症预防指南》 - https://www.cancer.org/healthy/prevention.html [^7]: 《自然·癌症》 -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对DNA的损伤机制(2024)》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4-00500-x [^8]: 香港卫生署 - 《2024年香港皮肤癌统计》 - https://www.chp.gov.hk/zh-hant/statistics/data/100062.html [^9]: 香港卫生署 - 戒烟服务 - https://www.chp.gov.hk/zh-hant/programmes/100008.html [^10]: 美国FDA - 《电子烟的健康风险评估(2024)》 - https://www.fda.gov/tobacco-products/electronic-nicotine-delivery-systems/health-effects-e-cigarettes [^11]: 《美国医学会杂志》 - 《久坐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2024)》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812345 [^12]: 香港卫生署 - HPV疫苗接种计划 - https://www.chp.gov.hk/zh-hant/programmes/100010.html [^13]: 香港卫生署 - 《2024年香港肥胖统计》 - https://www.chp.gov.hk/zh-hant/statistics/data/100059.html [^14]: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的效果(2024)》 -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screening/lung/ct-fact-sheet [^15]: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乳腺X光筛查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联(2024)》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9844 [^16]: 《科学·转化医学》 - 《遗传与环境对癌症风险的贡献(2024)》 -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6/741/eabq0123 [^17]: 香港卫生署 - 《2024年香港青年癌症统计》 - https://www.chp.gov.hk/zh-hant/statistics/data/100061.html [^18]: 美国癌症协会 - 《保健品与癌症预防的关系(2025)》 - https://www.cancer.org/healthy/eat-healthy-get-active/ask-experts/nutritional-supplements.html [^19]: 《细胞代谢》 - 《运动对癌细胞杀伤细胞的影响(2024)》 -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4)00056-7 [^20]: 世界卫生组织(WHO) - 《电子烟的全球监管建议(2025)》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70003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