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發現癌症:早期識別與篩查指南
怎麼發現癌症:早期識別與篩查指南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癌症及為何早期發現如此重要
癌症是指人體內某些細胞失去正常生長控制機制,異常增生並形成腫瘤的疾病。這些異常細胞可能侵犯周圍組織,甚至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1。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統計,癌症一直是香港頭號殺手,每年新增病例超過35,000例,死亡人數約15,000人2。
早期發現癌症對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許多癌症如果在早期階段被發現並得到適當治療,治癒的可能性可大幅提高3。例如,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過90%,而晚期則降至不足30%4。同樣,早期結腸癌的五年生存率約為90%,而晚期僅約10%5。
早期發現癌症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警惕身體出現的異常症狀和體徵,二是定期接受癌症篩查檢查6。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
預防癌症:降低風險的策略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防癌症,但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患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約30-50%的癌症病例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致癌因素和接種疫苗來預防7。
健康飲食習慣
均衡飲食對預防癌症至關重要。香港衛生署建議:
- 增加蔬果攝入:每天至少攝入5份蔬果,富含抗氧化劑和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8。
- 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類列為1類致癌物,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建議限制攝入9。
- 控制鹽分攝入:高鹽飲食與胃癌風險增加有關,每日鹽分攝入應少於5克10。
- 避免過量攝入糖分和精製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是許多癌症的風險因素11。
規律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不僅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還能直接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香港衛生署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12。研究表明,規律運動可以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肺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13。
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是許多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包括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食道癌和胰腺癌等14。香港大學的研究顯示,香港成年人肥胖率持續上升,從2008年的約20%增至2023年的約30%15。維持健康體重(BMI在18.5-23之間)對降低癌症風險至關重要。
戒煙限酒
吸煙是導致癌症的最主要可預防因素,與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16。香港衛生署的數據顯示,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0-30倍17。戒煙是降低癌症風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同樣,過量飲酒也會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等18。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女性不超過1個標準單位19。
避免過度曝曬陽光
過度曝曬陽光中的紫外線是皮膚癌的主要風險因素。香港皮膚科學會建議:
- 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陽光最強的時段長時間戶外活動20。
- 使用防曬係數(SPF)30以上的防曬霜,並每2小時補塗一次21。
- 穿著防曬衣物,如長袖衣褲和寬邊帽22。
- 避免使用太陽燈和太陽床等人工紫外線設備23。
定期體檢和篩查
定期體檢和癌症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重要手段。香港衛生署針對不同年齡和風險人群提供了具體的篩查建議24。例如,建議50-75歲人士每1-2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檢查以篩查結腸癌;45歲以上女性每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以篩查乳腺癌25。
接種疫苗
某些病毒感染會增加患癌風險,而接種相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這些感染,從而降低癌症風險。例如:
-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原因,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已將乙肝疫苗納入常規接種26。
- HPV疫苗: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與宮頸癌、口咽癌等多種癌症有關,香港衛生署建議9-14歲女童接種HPV疫苗27。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香港擁有完善的癌症篩查系統,提供多種篩查服務,幫助市民早期發現癌症。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癌症篩查資源和建議:
政府提供的篩查服務
香港衛生署和醫院管理局提供多種癌症篩查服務,部分服務是免費或資助的28:
- 結腸癌篩查計劃:
- 對象:50-75歲香港居民
- 方法:每兩年一次免費大便潛血檢查
- 如結果異常,可轉介至專科門診進行大腸鏡檢查29
- 乳腺癌篩查計劃:
- 對象:44-69歲女性
- 方法:每兩年一次資助乳房X光檢查
- 地點:香港女性檢查中心及指定醫院30
- 宮頸癌篩查計劃:
- 對象:25-64歲女性
- 方法:每三年一次資助子宮頸抹片檢查
- 地點:母嬰健康院及私家診所31
私家醫療機構的篩查服務
除了政府提供的服務外,香港許多私家醫院和診所也提供全面的癌症篩查服務32:
- 綜合健康檢查:
- 香港多家私家醫院提供綜合健康檢查套餐,包括多種癌症篩查項目
- 價格:從幾千港元到數萬港元不等,取決於檢查項目的全面性33
- 專項癌症篩查:
- 針對特定癌症的篩查,如肺癌低劑量電腦掃描、前列腺癌PSA檢測等
- 價格:單項檢查約數百至數千港元34
- 基因檢測篩查:
- 針對有家族癌症史的個體,提供基因檢測以評估患癌風險
- 價格:通常在數千至數萬港元之間35
社區癌症篩查活動
香港多個非政府組織定期舉辦社區癌症篩查活動,提高市民對癌症篩查的認識和參與度36: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定期舉辦免費或低收費的癌症篩查活動
- 提供流動篩查車服務,方便社區居民參與37
- 香港防癌會:
- 舉辦健康講座和篩查活動
- 提供專業諮詢服務38
- 地區性健康中心:
- 各區民政事務處轄下的健康中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和篩查活動
- 提供基本健康檢查和轉介服務39
針對特定人群的篩查建議
不同人群的癌症風險不同,因此篩查建議也應因人而異。以下是香港腫瘤學會針對特定人群的篩查建議40:
- 高風險人群:
- 有家族癌症史的人士應提前開始篩查,並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檢查
- 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能需要從30歲開始進行乳房X光檢查,而不是一般建議的45歲41
- 職業暴露人群:
-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的職業人群應進行針對性篩查
- 例如,長期接觸石棉的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肺部檢查42
- 慢性病患者:
- 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癌症風險增加,需要加強監測
- 例如,慢性肝炎患者應每6個月進行一次肝臟超聲波和甲胎蛋白檢測,以早期發現肝癌43
篩查結果的理解與後續處理
理解篩查結果並採取適當的後續行動至關重要44:
- 陰性結果:
- 表示未發現異常,但仍需按建議時間進行下一次篩查
- 不應因此忽視任何新出現的症狀45
- 陽性結果:
- 表示發現了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異常
- 不應過度恐慌,因為篩查檢查可能出現假陽性
- 應盡快諮詢醫生,安排進一步診斷性檢查46
- 假陽性與假陰性:
- 了解所有篩查檢查都有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
- 假陽性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和進一步檢查
- 假陰性可能導延誤診斷,因此即使篩查結果正常,如有症狀仍應就醫47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香港提供多種支持服務,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癌症帶來的身體、心理和社會挑戰48。
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
香港的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提供多種支持服務49:
- 專科門診服務:
- 公立醫院的腫瘤科專科門診提供診斷、治療和跟進服務
- 私立醫院提供更靈活的預約時間和更短的等候時間50
- 腫瘤科護士服務:
- 專業腫瘤科護士提供治療指導、副作用管理和心理支持
- 公立醫院的腫瘤科護士也提供電話諮詢服務51
- 緩和醫療服務:
- 針對晚期癌症患者,提供症狀控制和心理支持
- 香港多間公立醫院設有緩和醫療團隊52
非政府組織提供的支持服務
香港多家非政府組織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全面支持53: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提供免費諮詢服務、支持小組、經濟援助等
- 設有癌症資訊中心,提供最新治療資訊
- 運營”癌症關懷熱線”,提供電話支援54
- 香港防癌會:
- 提供癌症教育、患者支持和康復服務
- 設有家居支援服務,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55
- 兒童癌症基金會:
- 專門為兒童癌症患者和家庭提供支持
- 提供情緒支持、教育援助和經濟援助56
心理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常伴隨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適當的心理支持至關重要57:
- 個別心理諮詢:
- 香港多家醫院和非政府組織提供個別心理諮詢服務
- 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診斷帶來的情緒衝擊58
- 支持小組:
- 由專業人士領導的患者支持小組,提供分享經驗和互相支持的機會
- 針對不同類型癌症和不同年齡段的患者設有專門小組59
- 家庭治療:
- 幫助家庭成員應對癌症帶來的關係變化和挑戰
- 提供有效溝通和問題解決的技巧60
經濟援助
癌症治療可能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香港提供多種經濟援助渠道61:
- 政府援助:
- 醫療費用减免計劃:為經濟困難的公立醫院患者提供費用减免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為經濟困難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62
- 慈善基金:
- 香港多家慈善機構設有專項基金,為癌症患者提供經濟援助
- 例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關懷基金”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資助63
- 保險賠償:
- 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可提供部分治療費用賠償
- 建議市民在健康時購買適當的保險,以備不時之需64
康復與生活質量改善
癌症治療後的康復和生活質量改善同樣重要65:
- 康復計劃:
- 香港多家醫院提供癌症康復計劃,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
- 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66
- 營養指導:
- 專業營養師為癌症患者提供個性化飲食建議
- 幫助患者維持適當體重和營養狀況67
- 運動計劃:
-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 香港多家機構提供專為癌症患者設計的運動課程68
照顧者支持
癌症患者的家屬和照顧者也需要支持和關注69:
- 照顧者培訓:
- 提供照顧技巧和知識培訓,幫助家屬更好地照顧患者
- 包括個人護理、藥物管理、症狀監測等內容70
- 暫息服務:
- 為長期照顧者提供短暫休息的機會
- 香港部分機構提供短期照顧服務,讓照顧者可以得到休息71
- 照顧者支持小組:
- 專門為照顧者設立的支持小組,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
- 幫助照顧者應對壓力和照顧負擔72
常見問題
1. 癌症有哪些早期警示信號?
癌症的早期警示信號因癌症類型而異,但一些常見的信號包括73: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 持續性疼痛 - 不明原因的出血 - 持續性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 - 皮膚或黏膜上的異常變化 - 持續性咳嗽或聲音嘶啞 - 排便或排尿習慣改變 - 不癒合的瘡口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也可能是由其他非癌性疾病引起的,但如果出現任何持續性或不明原因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
2. 什麼年齡應該開始癌症篩查?
癌症篩查的起始年齡因癌症類型而異74: - 乳腺癌:一般建議45歲以上女性每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有家族史者可能需要提前至30-40歲 - 結腸癌:建議50-75歲人士每1-2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檢查 - 宮頸癌:建議25-64歲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肺癌:對於重度吸煙者(如每天吸煙一包,持續30年),建議55-74歲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掃描
具體的篩查計劃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和醫生建議制定。
3. 癌症篩查有哪些風險?
雖然癌症篩查的好處通常大於風險,但篩查也可能帶來一些風險75: - 假陽性結果:篩查可能顯示異常,但進一步檢查後發現並非癌症,這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和侵入性檢查 - 假陰性結果:篩查未能發現存在的癌症,可能導致延誤診斷 - 過度診斷:篩查可能發現一些不會引起症狀或危害生命的緩慢生長癌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 檢查相關風險:某些篩查檢查(如大腸鏡)可能帶來少量風險,如出血或穿孔
在決定是否進行篩查時,應與醫生討論個人風險因素和篩查的利弊。
4. 家族有癌症史,我應該怎麼辦?
如果家族有癌症史,特別是多位親屬患有同類型癌症或親屬在較年輕時診斷出癌症,你可能屬於高風險人群76: - 詳細記錄家族癌症史,包括親屬類型、癌症類型、診斷年齡等 - 諮詢醫生或遺傳顧問,評估個人風險 - 可能需要提前開始篩查或增加篩查頻率 - 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考慮基因檢測,評估遺傳性癌症風險 - 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如健康生活方式和避免已知致癌因素
5. 癌症篩查和癌症診斷有什麼區別?
癌症篩查和癌症診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77: - 癌症篩查:針對無症狀人群進行的檢查,目的是早期發現癌症 - 癌症診斷:針對有症狀或篩查異常的人群進行的檢查,目的是確認是否患有癌症及其類型和分期
篩查檢查通常較為簡單和非侵入性,如大便潛血檢查、乳房X光檢查等。而診斷檢查通常更為複雜和侵入性,如組織活檢、內窺鏡檢查等。
6. 如何選擇合適的癌症篩查服務?
選擇合適的癌症篩查服務時,應考慮以下因素78: - 個人風險因素:年齡、性別、家族史、生活方式等 - 醫生建議:諮詢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的意見 - 服務質量:選擇有良好聲譽的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療人員 - 便利性:考慮地點、預約時間和等候時間 - 費用:比較不同服務提供者的收費,考慮個人經濟能力 - 跟進服務:了解異常結果的跟進流程和轉介服務
7. 癌症篩查結果異常是否意味著患有癌症?
不一定。癌症篩查結果異常僅表示發現了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異常,並不等同於確診癌症79: - 篩查檢查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即篩查顯示異常但實際上並無癌症 - 篩查發現的異常可能是良性腫瘤、炎症或其他非癌性疾病 - 確診癌症通常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性檢查,如組織活檢等
如果篩查結果異常,不應過度恐慌,但應按醫生建議盡快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異常原因。
8. 如何減輕癌症篩查的焦慮感?
許多人對癌症篩查感到焦慮,以下方法可能有幫助80: - 了解篩查過程:提前了解檢查流程、可能的不適和持續時間,減少對未知的恐懼 - 尋求支持:邀請親友陪同,或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 放鬆技巧:學習深呼吸、冥想等放鬆技巧,幫助緩解焦慮 - 分散注意力:檢查過程中可聽音樂或進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活動 - 積極思考:專注於篩查的好處,即早期發現和治療的可能性 -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焦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考慮尋求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9. 癌症篩查需要多頻繁進行?
癌症篩查的頻率取決於多種因素81: - 篩查類型:不同的篩查檢查有不同的推薦頻率 - 個人風險因素:高風險人群可能需要更頻繁的篩查 - 既往篩查結果:正常結果的篩查間隔可能較長,異常結果可能需要更密切跟進 - 年齡:某些篩查的頻率可能隨年齡增長而變化 - 醫生建議: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醫生可能調整篩查頻率
一般來說,常見癌症篩查的頻率為:乳腺癌每2年一次,結腸癌每1-2年一次,宮頸癌每3年一次。但具體頻率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和醫生建議確定。
10. 如何幫助親人應對癌症診斷?
幫助親人應對癌症診斷是一項挑戰,以下建議可能有幫助82: - 傾聽與支持:給予親人表達情感的空間,耐心傾聽,不輕易給予建議 - 提供實際幫助:協助處理日常事務,如烹飪、購物、接送就醫等 - 陪伴就醫:陪同親人就醫,幫助記錄醫生建議和治療計劃 - 尊重選擇:尊重親人對治療方案的決定,即使與您的意見不同 - 照顧自己:照顧癌症患者可能身心俱疲,記得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需求 - 尋求支持:加入照顧者支持小組,獲取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 - 保持希望:幫助親人保持積極態度,同時也接受他們的負面情緒
參考文獻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與早期發現建議↩︎
香港大學 - 香港肥胖率趨勢研究2023↩︎
香港私家醫院協會 - 健康檢查套餐價格比較↩︎
香港腫瘤學會 - 針對特定人群的篩查建議↩︎
香港衛生署 - 陽性篩查結果的後續處理↩︎
香港衛生署 - 篩查的假陽性與假陰性↩︎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非政府組織癌症支持服務↩︎
香港衛生署 - 選擇合適的癌症篩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