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癌症:了解腹泻與消化系統癌症的關聯
拉肚子癌症:了解腹泻與消化系統癌症的關聯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拉肚子癌症?深入了解腹泻與消化系統癌症的關聯
拉肚子(腹泻)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腸胃問題,多數情況下是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食物中毒或消化不良引起的短期症狀。然而,當腹泻持續存在或伴隨其他特定症狀時,可能會成為某些類型癌症的警訊。本節將深入探討”拉肚子癌症”的概念,解析哪些癌症可能導致腹泻,以及如何區分普通腹泻與癌症相關的腹泻。
拉肚子癌症的定義與範圍
“拉肚子癌症”並非醫學上的正式術語,而是用來描述那些可能導致腹泻作為症狀的癌症類型。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消化系統癌症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之一,而這些癌症確實可能以腹泻作為其臨床表現之一1。
在香港,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之一,僅次於肺癌,佔所有癌症病例的約17%。根據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的數據,每年有超過5,000例新診斷的結直腸癌病例,其中約30-40%的患者在診斷時報告有慢性腹泻的症狀2。
可能導致腹泻的癌症類型
多種癌症類型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腹泻症狀,主要包括:
結直腸癌:這是最常見與腹泻相關的癌症類型。腫瘤可能導致腸道狹窄,引起排便習慣改變,包括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癌症,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3。
胃癌:雖然胃癌更常與消化不良、腹痛和體重減輕相關,但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當腫瘤影響胃的排空功能時,也可能導致腹泻。香港胃癌的發病率雖然較結直腸癌低,但仍是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4。
胰腺癌:胰腺癌可能影響消化酶的產生,導致脂肪吸收不良和腹泻。根據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報告,胰腺癌在香港的發病率雖然不高,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在晚期才被診斷5。
小腸癌:相對罕見,但可能直接影響營養吸收和腸道功能,導致腹泻。維基百科的癌症條目指出,小腸癌僅佔消化系統癌症的約1-2%6。
淋巴瘤:某些類型的淋巴瘤可能影響腸道,導致吸收不良和腹泻。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淋巴瘤在香港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口5-6例7。
癌症相關腹泻的特徵
區分普通腹泻與癌症相關的腹泻對於早期發現潛在問題至關重要。癌症相關的腹泻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持續時間長:普通腹泻通常在幾天內自行緩解,而癌症相關的腹泻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指南,如果腹泻持續超過兩週而無明顯原因,應尋求醫療評估8。
嚴重程度:癌症相關的腹泻可能更嚴重,每天排便次數明顯增加,有時可達10次以上。
伴隨症狀:癌症相關的腹泻通常伴隨其他警訊症狀,如:
- 便血或黑色柏油樣便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 持續性腹痛或脹氣
- 貧血或疲勞
- 食慾不振
- 惡心或嘔吐
排便習慣改變:結直腸癌特徵性的表現是排便習慣的改變,例如長期便秘的人突然出現腹泻,或反之亦然9。
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普通腹泻通常對於口服補液、飲食調整和非處方藥物有良好反應,而癌症相關的腹泻可能對這些常規治療措施反應不佳。
腹泻與癌症的潛在機制
了解腹泻與癌症之間的潛在機制有助於理解為何某些癌症會導致這一症狀。根據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學術報告,主要有以下幾種機制10:
腸道梗阻: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能部分阻塞腸道,導致腸內容物通過困難,引起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現。
吸收不良:某些癌症,特別是胰腺癌和小腸癌,可能影響消化酶的產生或營養的吸收,導致未消化的食物進入大腸,引發腹泻。
腸道滲透性增加:腫瘤可能導致腸道黏膜受損,增加腸道滲透性,使水分和電解質無法正常吸收,從而引起腹泻。
激素影響:某些類型的癌症,如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產生過多的激素,這些激素可能影響腸道運動和水分吸收,導致腹泻。
治療相關:癌症治療,如化療和放射治療,也可能導致腹泻作為副作用。香港醫學會的報告指出,約50-80%接受化療的患者會經歷某種程度的腹泻11。
香港地區的拉肚子癌症流行病學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其癌症流行病學特徵具有獨特性。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12:
結直腸癌:是香港第二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肺癌。2019年至2023年間,每年平均有約5,500例新診斷病例,其中男性略多於女性。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患者的比例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約15%。
胃癌:在香港癌症發病率中排名第六,每年約有1,200例新診斷病例。與其他亞洲地區相比,香港的胃癌發病率相對較低,但仍高於西方國家。
胰腺癌:發病率相對較低,每年約有600例新診斷病例,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診斷時多數已屬晚期,預後較差。
年齡分佈: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50歲以上人群的風險明顯升高。然而,近年來年輕患者的比例有所增加,這與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
性別差異:結直腸癌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略高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2:1。而胃癌的性別差異更為明顯,男女比例約為2:1。
拉肚子癌症的早期識別
早期識別潛在的癌症相關腹泻對於提高治療成功率和生存率至關重要。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關注以下”紅旗”症狀13:
持續性腹泻:腹泻持續超過兩週而無明顯原因。
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50歲以上人群,如果排便習慣發生持續性改變,應引起警惕。
便血:無論是鮮紅色血液還是黑色柏油樣便,都應立即就醫。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在短期內(如1-2個月)下降超過5%。
持續性腹痛或脹氣:特別是與進食無關的腹痛。
貧血症狀:如疲勞、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等,可能是由於慢性消化道出血引起。
直腸出血或直腸壓迫感:特別是在排便時感覺直腸未完全排空。
香港衛生署建議,如果出現以上任何症狀,特別是多個症狀同時出現,應及時尋求醫療建議14。
腹泻評估的臨床方法
當患者因持續性腹泻就醫時,醫生會採用一系列臨床方法來評估潛在原因,包括排除癌症的可能性。根據香港醫學會的指南15,評估過程通常包括:
詳細病史詢問:醫生會詢問腹泻的持續時間、頻率、性質(如是否有血、黏液或脂肪),以及伴隨症狀。
身體檢查:包括腹部觸診、直腸指檢等,以發現任何異常腫塊或其他病徵。
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肝功能測試、炎症標誌物、糞便檢查等,以評估全身狀況和排除感染性原因。
影像學檢查:根據初步評估結果,可能進行腹部超聲波、CT掃描或MRI等影像學檢查,以查找腫瘤或其他結構性異常。
內窺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評估結直腸癌的金標準,可以直接觀察腸道黏膜並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查。胃鏡則用於評估胃癌的可能性。
生物標誌物檢測:某些腫瘤標誌物,如癌胚抗原(CEA)和CA19-9,可能有助於評估某些癌症的可能性,但它們通常不單獨用於診斷。
這些評估方法有助於醫生確定腹泻的根本原因,並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拉肚子癌症的預後因素
一旦確診為癌症相關的腹泻,預後取決於多種因素。根據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數據16,主要預後因素包括:
癌症分期:這是最重要的預後因素。早期癌症(局限於原發器官)的5年生存率遠高於晚期癌症(已轉移到遠處器官)。例如,早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晚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則低於15%。
腫瘤類型:不同類型的癌症具有不同的生物學行為和預後。例如,某些類型的結腸癌(如黏液腺癌)通常預後較差。
患者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年輕、身體健康的患者通常能夠更好地耐受治療並有更好的預後。
治療反應:對治療的良好反應通常與更好的預後相關。
分子標誌物:某些分子標誌物,如微衛星不穩定性(MSI)狀態和RAS突變狀態,可能影響治療選擇和預後。
生活方式因素:治療後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戒菸限酒,可能改善預後。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報告指出,提高公眾對癌症早期症狀的認識,包括持續性腹泻,有助於提高早期診斷率和生存率17。
拉肚子癌症的風險因素與預防策略
了解拉肚子癌症的風險因素和採取適當的預防策略對於降低患病風險至關重要。本節將詳細探討導致與腹泻相關的癌症的各種風險因素,並基於世界衛生組織和香港衛生署的建議,提供實用的預防措施。
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某些增加拉肚子癌症風險的因素是無法改變的,認識這些因素有助於識別高危人群並進行適當的篩查。
年齡: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超過90%的結直腸癌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18。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顯示,50-74歲年齡段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最高,佔所有病例的約60%19。
性別:男性患結直腸癌和胃癌的風險高於女性。香港的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的男女比例約為1.2:1,而胃癌的男女比例約為2:120。
家族史:有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消化系統癌症的人,患病風險顯著增加。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如果有一名直系親屬患有結直腸癌,個人的患病風險增加約2倍;如果有兩名或以上直系親屬患病,風險可增加3-4倍21。
遺傳綜合徵:某些遺傳綜合徵極大地增加了患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例如: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這種遺傳疾病幾乎100%會發展為結直腸癌,如果不進行預防性手術。
-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也稱為Lynch綜合徵):增加結直腸癌、胃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
- Peutz-Jeghers綜合徵:增加胃癌和小腸癌的風險。
個人病史:曾患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的人,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香港醫學會的報告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5-10倍,且風險隨患病時間延長而增加22。
種族和民族:某些種族和民族對特定類型的癌症有更高的易感性。例如,亞洲人群(包括香港人)胃癌的發病率較高,而猶太人則有更高的結腸癌發病率。
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與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相比,許多拉肚子癌症的風險因素是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和環境改變來控制的。
飲食習慣:飲食是影響消化系統癌症風險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預防指南指出23:
- 高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增加結直腸癌風險。香港的飲食文化中,燒烤、臘腸和火腿等加工肉類消費量較高,可能增加相關風險。
- 低纖維飲食:水果、蔬菜和全穀物攝入不足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
- 高鹽和腌制食品:增加胃癌風險。香港傳統飲食中的鹹魚、醬菜等腌制食品是胃癌的風險因素。
- 食品中的致癌物:如亞硝胺、多環芳香烴等,可能存在於煙熏、烧烤或加工食品中。
肥胖:肥胖是結直腸癌和其他多種癌症的確定風險因素。香港衛生署的數據顯示,約40%的香港成年人屬於超重或肥胖,這增加了他們患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24。
缺乏體力活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相關。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規律體力活動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風險約30-40%。
吸菸:吸菸是許多類型癌症的風險因素,包括胃癌和胰腺癌。香港吸菸与健康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吸菸者患胃癌的風險比非吸菸者高約2倍。
飲酒:過量飲酒增加結直腸癌、胃癌和胰腺癌的風險。香港醫學會建議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女性不超過1個標準單位25。
環境因素:某些職業暴露和環境污染物可能增加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例如,長期暴露於石棉、某些化學品和重金屬可能增加胃癌風險。
拉肚子癌症的預防策略
基於上述風險因素,以下預防策略可以幫助降低患拉肚子癌症的風險:
1. 飲食調整
世界衛生組織和香港衛生署建議採用以下飲食策略來預防消化系統癌症[^2, ^6]:
- 增加纖維攝入:每日攝入至少25-30克膳食纖維,來源包括:
- 全穀類食品(如糙米、全麥麵包、燕麥)
- 豆類和豆製品(如豆腐、扁豆、鷹嘴豆)
- 新鮮水果(如蘋果、梨、漿果類)
- 蔬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花椰菜、卷心菜)
- 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
- 每週紅肉攝入不超過500克(煮熟後重量)
- 盡量避免或限制加工肉類(如火腿、臘腸、培根、鹹魚)
- 選擇魚類、家禽和植物蛋白作為替代品
- 減少鹽分攝入:
- 每日鹽分攝入不超過5克(約一茶匙)
- 減少腌制食品、醬料和加工食品的攝入
- 使用香草和香料調味,而不是鹽
- 增加抗氧化食物:
- 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和硒的食物
- 包括柑橘類水果、堅果、種子、胡蘿蔔、番茄等
- 保持健康體重:
- 通過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 避免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2. 生活方式改變
- 規律體力活動:
-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騎自行車)
- 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如跑步、有氧舞蹈)
- 每週進行2-3次肌肉強化訓練
- 戒菸:
- 完全戒菸是預防多種癌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 香港衛生署提供多項戒菸支援服務,包括戒菸門診和諮詢熱線
- 限制飲酒:
- 男性每日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女性不超過1個標準單位
- 一個標準單位相當於:
- 啤酒:250毫升
- 葡萄酒:100毫升
- 烈酒:30毫升
- 壓力管理:
- 長期壓力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健康
- 採用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放鬆技巧
- 保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時)
3. 篩查和監測
定期篩查是預防和早期發現拉肚子癌症的關鍵策略。香港衛生署和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6, ^8]:
- 結直腸癌篩查:
- 50-75歲一般風險人群應每1-2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測
- 高風險人群(如有家族史)應更早開始篩查(如40-45歲)
- 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具體間隔取決於個人風險和初次檢查結果
- 胃癌篩查:
- 對於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長期胃炎患者),可考慮定期胃鏡檢查
- 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治療,因為這種細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風險因素
- 胰腺癌監測:
- 對於極高危人群(如遺傳綜合徵患者),可考慮定期影像學檢查和腫瘤標誌物檢測
4. 疫苗接種和預防性治療
- 幽門螺桿菌治療:
- 對於確診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個體,進行根除治療可降低胃癌風險
- 香港消化系統醫學會建議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和治療
- 肝炎疫苗:
- 雖然主要與肝癌相關,但乙型和丙型肝炎疫苗接種可預防肝癌,這也是消化系統癌症的一種
- 預防性手術:
- 對於某些遺傳綜合徵患者(如FAP),預防性手術(如結腸切除術)可能是必要的
5. 公共衛生政策和環境改變
- 食品監管:
- 香港食物安全局對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和食品加工過程進行嚴格監管
- 限制食品中的致癌物質含量
- 健康教育:
- 學校和社區健康教育計劃,提高公眾對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認識
- 針對特定人群(如青少年、老年人)的定制化健康促進活動
- 工作場所安全:
- 減少職業暴露於致癌物質的機會
- 提供個人防護設備和安全培訓
特殊人群的預防策略
某些人群需要特別的預防策略和監測計劃:
- 有家族史的個體:
- 開始篩查的年齡應比一般人群早10年,或比家族中最年輕患者確診時的年齡早10年,以較早者為準
- 考慮進行遺傳諮詢和測試,特別是當有多名親屬患癌時
- 更頻繁的篩查和監測
- 炎症性腸病患者:
-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患者應定期進行結腸鏡監測
- 通常在患病8-10年後開始定期監測,每1-3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 積極控制炎症,可能降低癌變風險
- 遺傳綜合徵患者:
- FAP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進行預防性結腸切除術
- Lynch綜合徵患者應從20-25歲開始每1-2年進行結腸鏡檢查
- 考慮其他相關癌症的篩查(如胃癌、婦科癌症等)
- 癌症幸存者:
- 完成治療後的癌症幸存者應繼續定期隨訪和監測
- 注意第二原發癌的風險,特別是消化系統癌症
- 維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復發風險
預防策略的挑戰與障礙
儘管預防拉肚子癌症的策略已經確立,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
- 公眾認知不足:
- 許多人對消化系統癌症的早期症狀和風險因素認識不足
- 對篩查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篩查率低
- 文化因素:
- 傳統飲食習慣(如高鹽、腌制食品)難以改變
- 對癌症的恐懼和污名化,導致延遲就醫
- 經濟因素:
- 健康食品和有機食品價格較高,對低收入人群構成障礙
- 某些篩檢和預防措施可能不在公共醫療保險範圍內
- 醫療資源限制:
- 專業醫療人員和設備不足,特別是內窺鏡檢查資源
- 等待時間長,可能延遲診斷和治療
- 個人依從性:
- 長期生活方式改變的困難
- 對定期篩查和監測的依從性不足
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政策、醫療系統改革、社區教育和個人承諾。
未來發展趨勢
拉肚子癌症的預防領域正在不斷發展,一些新趨勢和創新包括:
- 精準醫學和風險預測:
- 利用基因檢測和分子標誌物更精確地評估個人風險
- 開發風險預測模型,指導個性化篩查和預防策略
- 新型篩查技術:
- 無創或微創篩查方法,如糞便DNA檢測、血液生物標誌物檢測
- 人工智能輔助的影像學診斷,提高早期檢出率
- 數字健康工具:
- 移動應用程序和可穿戴設備監測健康狀況和症狀
- 遠程醫療諮詢,提高醫療可及性
- 新型預防性藥物:
- 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可能降低結直腸癌風險的研究
- 針對特定分子途徑的化學預防藥物
- 微生物組調節:
- 腸道微生物組與消化系統癌症風險的關聯研究
- 益生菌、益生元和糞便微生物移植在預防中的潛在應用
這些創新有望進一步改善拉肚子癌症的預防和早期發現,最終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與服務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市,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和多樣化的癌症篩查資源。本節將全面介紹香港現有的癌症篩查計劃、服務提供者、篩查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早期發現和預防與腹泻相關的癌症。
香港公共醫療系統的癌症篩查計劃
香港衛生署和醫院管理局提供多項針對消化系統癌症的篩查服務,旨在提高早期診斷率和治療效果。
1. 結直腸癌篩查計劃
香港衛生署於2016年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這是香港首個針對常見癌症的全民篩查計劃。根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26,該計劃的主要特點包括:
- 目標人群:香港出生並在港居住的50至75歲沒有症狀的居民
- 分期實施:計劃分階段擴展,目前已涵蓋全港所有符合資格的居民
- 篩查方法:
- 初步篩查:每兩年進行一次免費的免疫定量糞便潛血測試(FIT)
- 後續評估:FIT結果陽性者將轉介至專科門診進行結腸鏡檢查
- 參與方式:符合資格的居民可透過計劃網站或電話預約參加
截至2024年,該計劃已覆蓋超過100萬名香港居民,早期發現率達到60%以上,顯著提高了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27。
2. 胃癌風險評估與篩查
雖然香港目前沒有針對胃癌的全港性篩查計劃,但衛生署和醫院管理局提供以下服務:
- 幽門螺桿菌篩查與治療:
- 透過家庭醫生和普通科門診提供幽門螺桿菌檢測服務
- 對於確診感染的患者,提供根除治療方案
- 高危人群篩查:
- 針對有胃癌家族史、長期胃炎或胃潰瘍病史的高危人群,可透過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申請胃鏡檢查
- 部分地區醫院提供胃癌風險評估服務
3. 胰腺癌監測服務
胰腺癌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篩查更具挑戰性。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主要為以下人群提供監測服務:
- 遺傳性胰腺癌高危家族:
- 透過公立醫院的遺傳諮詢服務評估風險
- 對於確定的高風險個體,提供定期影像學檢查和腫瘤標誌物監測
- 胰腺囊性病變患者:
- 透過專科門診進行定期影像學監測
私立醫療機構的癌症篩查服務
香港的私立醫療機構提供多樣化的癌症篩查服務,通常具有更短的等待時間和更全面的檢查項目。
1. 綜合健康檢查計劃
多家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針對消化系統癌症的綜合健康檢查計劃,包括:
- 香港養和醫院:
- 提供「大腸健康檢查計劃」,包括結腸鏡檢查和糞便潛血測試
- 「胃癌風險評估計劃」,包括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測
- 香港港安醫院:
- 「消化系統全面篩查計劃」,涵蓋結腸鏡、胃鏡和腹部超聲波檢查
- 提供針對50歲以上人群的「長者健康篩查套餐」
- 嘉諾撒醫院:
- 「癌症預防篩查計劃」,包括多種消化系統癌症的篩查項目
- 提供個人定制化的篩查方案
2. 專科診所篩查服務
許多私立專科診所提供針對特定癌症的篩查服務:
- 腸胃肝臟科專科診所:
- 結腸鏡和胃鏡檢查服務
- 無痛內窺鏡檢查選項
- 先進的內窺鏡成像技術,如窄帶成像(NBI)和放大內窺鏡
- 腫瘤科專科中心:
- 提供癌症風險評估和諮詢服務
- 針對高危人群的監測計劃
- 遺傳性癌症綜合徵的評估和管理
3. 健康檢查中心
香港有多家專門的健康檢查中心,提供各種價格和範圍的篩查套餐:
- 美國健康檢查中心:
- 提供「消化系統癌症篩查套餐」,包括CT結腸成像和腫瘤標誌物檢測
- 針對不同年齡和風險水平的定制化篩查計劃
- 維持健康檢查中心:
- 「全面癌症風險評估計劃」,包括多種消化系統癌症的篩查
- 提供專業醫生解讀報告和健康建議
- 仁康綜合醫療中心:
- 提供針對亞洲人群高發癌症的篩查套餐
- 包括先進的影像學檢查和分子診斷技術
篩查方法與技術
香港的醫療機構提供多種先進的篩查方法,用於早期發現與腹泻相關的癌症。
1. 結直腸癌篩查方法
- 糞便潛血測試(FIT):
- 非侵入性篩查方法,檢測糞便中隱藏的血液
- 香港衛生署篩查計劃採用的初篩方法
- 敏感度約為70-80%,特異度約為90-95%
- 結腸鏡檢查:
- 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方法
- 可直接觀察整個結腸和直腸的黏膜,並可切除息肉
- 香港多數公立和私立醫院均提供此服務
- 建議一般風險人群每10年進行一次,高危人群間隔更短
- CT結腸成像(虛擬結腸鏡):
- 一種較新的篩查技術,使用CT掃描創建結腸的三維影像
- 適用於不能或不願接受傳統結腸鏡檢查的患者
- 香港部分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此服務
- 糞便DNA檢測:
- 檢測糞便中脫落腸道細胞的DNA變化
- 香港部分私立診所開始引進此技術
- 對於結直腸癌和晚期腺瘤的檢出率高於FIT
2. 胃癌篩查方法
- 胃鏡檢查:
- 胃癌篩查的金標準方法
- 可直接觀察胃黏膜並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查
- 香港多數醫院提供此服務,包括鎮靜或無痛選項
- 幽門螺桿菌檢測:
- 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 香港家庭醫生和診所廣泛提供此服務
-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胃癌風險
- 上消化道造影:
- 傳統的X光檢查方法,使用造影劑顯示胃的輪廓
- 雖然敏感度不如胃鏡,但對於某些患者仍是可行的選擇
- 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
- 一種較新的血液檢測方法,用於評估胃黏膜萎縮情況
- 香港部分私立診所提供此服務
- 可作為胃癌風險評估的輔助工具
3. 胰腺癌篩查方法
- 影像學檢查:
- 腹部超聲波:常規檢查方法,但對早期胰腺癌敏感度有限
- CT掃描:提供更詳細的胰腺影像,可發現較小的腫瘤
- MRI/MRCP:對於胰管和膽管系統的評估特別有用
- 內窺鏡超聲波(EUS):最敏感的檢查方法,可發現小於1厘米的病變
- 腫瘤標誌物檢測:
- CA19-9:最常用的胰腺癌腫瘤標誌物,但早期敏感度有限
- CEA:結直腸癌標誌物,但有時在胰腺癌中也會升高
- 多標誌物聯合檢測:提高早期檢出率的新策略
- 基因檢測:
- 針對遺傳性胰腺癌高危人群的基因突變檢測
- 香港部分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此服務
篩查資源的可及性與經濟考量
在香港,癌症篩查資源的可及性和費用是居民考慮的重要因素。
1. 公共醫療系統的費用與補貼
- 大腸癌篩查計劃:
- 政府資助的FIT測試完全免費
- 轉介至公立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費用根據患者經濟情況和醫療服務使用狀況而定
- 符合資格的長者可獲得更高比例的費用補貼
- 其他公立醫院篩查服務:
- 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診金根據醫療收費標準而定
- 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居民可享受政府補貼的公立醫療服務
- 低收入家庭可申請醫療費用豁免或減免
2. 私立醫療機構的費用範圍
- 結腸鏡檢查:
- 價格範圍:約5,000-15,000港元
- 費用差異主要取決於醫院級別、醫生資歷和是否使用鎮靜劑
- 部分私立醫療保險計劃可覆蓋此費用
- 胃鏡檢查:
- 價格範圍:約3,000-10,000港元
- 通常與結腸鏡檢查捆綁提供,合併檢查可能有折扣
- 綜合健康檢查計劃:
- 價格範圍:約2,000-30,000港元,取決於檢查項目的全面性
- 許多計劃包括多種癌症的篩查項目和健康評估
3. 醫療保險覆蓋
- 個人醫療保險:
- 許多個人醫療保險計劃覆蓋癌症篩查費用
- 覆蓋範圍和限額因保險計劃而異
- 團體醫療保險:
- 許多雇主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險包括癌症篩查福利
- 員工應了解自身保險計劃的具體覆蓋範圍
- 自願醫保計劃:
- 香港政府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部分涵蓋癌症篩查費用
- 參與者應查閱保單條款了解具體覆蓋範圍
特殊人群的篩查資源
針對特定人群,香港提供專門的篩查資源和服務。
1. 高風險人群篩查
- 家族史人群:
-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同時提供消化系統癌症的遺傳諮詢服務
- 公立醫院的遺傳諮詢門診評估家族風險和制定個性化篩查計劃
- 部分私立醫院提供高風險人群監測計劃
- 炎症性腸病患者:
- 公立醫院的腸胃科專科門診提供定期監測服務
- 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推薦的監測指南和服務提供者名單
2. 長者篩查服務
- 地區康健中心:
- 香港各區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提供長者健康評估和篩查轉介服務
- 包括結直腸癌風險評估和健康教育
- 長者健康中心:
- 社區長者健康中心提供基本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查諮詢
- 轉介服務至專科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檢查
3. 新來港人士篩查資源
- 新來港人士健康服務中心:
- 提供健康評估和篩查資訊
- 語言支援服務,包括普通話和其他亞洲語言
- 非政府組織服務:
- 多個非政府組織為新來港人士提供健康教育和篩查轉介服務
- 包括文化敏感的健康資訊和支持
篩查質量與標準
香港的癌症篩查服務遵循嚴格的質量標準和臨床指南。
1. 公共醫療系統的質量保證
- 醫院管理局標準:
- 公立醫院的篩查服務遵循國際認可的臨床指南
- 定期進行質量審核和改進
- 專科培訓與認證:
- 進行內窺鏡檢查的醫生需接受專門培訓和認證
- 醫院管理局設立內窺鏡檢查最低操作量標準,確保醫生經驗充足
2. 私立醫療機構的認證
- 香港醫療機構認證:
- 部分私立醫院獲得國際醫療機構認證(如JCI認證)
- 認證機構的篩查服務通常符合國際質量標準
- 專科學會認可:
- 香港內窺鏡學會和香港腸胃肝臟科學會制定臨床實踐指南
- 會員醫生需遵循這些指南進行篩查服務
3. 篩查結果的追蹤系統
- 大腸癌篩查計劃追蹤系統:
- 完整的患者追蹤系統,確保陽性結果得到適當跟進
- 定期提醒系統,確保按時進行定期篩查
- 私立醫療機構的追蹤服務:
- 許多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篩查結果追蹤服務
- 個人健康記錄系統,方便長期監測和比較
如何選擇適合的篩查服務
面對香港多樣化的篩查資源,居民可根據以下因素選擇適合的服務:
1. 個人風險評估
- 年齡因素:
- 50歲以上一般風險人群可考慮參加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
- 年輕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應考慮更早開始篩查
- 家族史評估:
- 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消化系統癌症病史者風險增加
- 多名親屬患癌或年輕時(<50歲)患癌者應考慮遺傳諮詢
- 個人病史:
- 有炎症性腸病、息肉病史或既往癌症史者需更頻繁的監測
- 應諮詢專科醫生制定個性化篩查計劃
2. 經濟考量
- 預算評估:
- 评估個人經濟能力和醫療保險覆蓋範圍
- 比較不同服務提供者的價格和價值
- 醫療保險核查:
- 查閱個人醫療保險計劃的具體覆蓋範圍
- 了解預先授權要求和索償程序
3. 偏好與需求
- 檢查方式偏好:
- 考慮個人對不同檢查方法的接受程度(如結腸鏡vs.非侵入性檢查)
- 評估對鎮靜或無痛檢查的需求
- 服務便利性:
- 考慮地點、交通和預約便利性
- 評估等待時間和服務速度
4. 專業建議
- 家庭醫生諮詢:
- 與家庭醫生討論個人風險和篩查選擇
- 獲取轉介至適當的專科服務
- 專科醫生意見:
- 對於高風險個體,諮詢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意見
- 獲取個性化篩查建議和監測計劃
香港擁有全面的癌症篩查資源網絡,居民應根據個人風險、需求和經濟能力,選擇適合的篩查服務,以實現早期發現和預防與腹泻相關的癌症。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面對癌症診斷,患者及其家屬往往需要全面的支持服務來應對身體、心理、社交和經濟等方面的挑戰。香港擁有多元化的支持服務網絡,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全方位的幫助。本節將詳細介紹香港現有的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包括醫療系統內的支持、社區服務、心理支持、經濟援助以及實用資源。
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
香港的公共和私立醫療系統都提供針對癌症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服務,旨在提供連貫的照護和支持。
1. 公立醫院的支持服務
- 專科醫療團隊: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公立醫院設有專科腫瘤科團隊,包括腫瘤科醫生、外科醫生、放射治療師、腫瘤科護士等
- 這些專業團隊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和治療方案,同時也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疾病相關資訊和支持28
- 腫瘤科護士服務:
- 每個公立醫院的腫瘤科都設有專門的腫瘤科護士,他們是患者和家屬的重要支持來源
- 腫瘤科護士提供治療教育、症狀管理指導、情緒支持和後續跟進服務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報告顯示,腫瘤科護士的介入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和治療依從性29
- 醫療社會工作服務:
- 公立醫院設有醫療社會工作部門,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社交評估和支持
- 服務包括情緒輔導、家庭關係調適、社區資源轉介和實際問題解決
- 醫療社會工作者也協助患者和家屬應對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 營養支持服務:
- 多數公立醫院的腫瘤科都配有專業營養師,為患者提供營養評估和飲食建議
- 對於消化系統癌症患者,營養支持尤其重要,因為疾病和治療可能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 營養師提供個人化的飲食計劃,幫助患者維持適當的營養狀態
2. 私立醫院的支持服務
- 個案管理服務:
- 許多私立醫院提供個案管理服務,指派專人協調患者的護理過程
- 個案經理作為患者和醫療團隊之間的聯繫人,確保護理的連貫性
- 他們也提供治療選項資訊、預約安排和後續跟進服務
- 專業支持團隊:
- 私立醫院通常配備專業的支持團隊,包括腫瘤科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和心理學家
- 這些專業人員提供綜合性的支持服務,滿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 服務通常更為個性化,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定制支持
- 舒緩治療服務:
- 部分私立醫院提供舒緩治療服務,專注於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
- 服務包括症狀控制、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靈性關懷
- 香港養和醫院和港安醫院等私立醫院在舒緩治療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
社區支持服務
除了醫療機構內的支持服務,香港的社區也提供多樣化的支持服務,讓患者和家屬在社區環境中獲得幫助。
1. 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
香港癌症基金會是香港主要的癌症支持組織,提供全面的服務30:
- 癌症資訊中心:
- 位於中環的癌症資訊中心提供全面的癌症資訊和支持服務
- 服務包括圖書館資源、健康講座、一對一諮詢和支援小組
- 專業人員提供最新的治療資訊和自我管理技巧
- 患者支援計劃:
- 「同行者計劃」訓練癌症康復者成為義工,為新診斷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
- 「希望同行」計劃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社交支持,包括個人輔導和團體活動
- 這些計劃有助於減少患者的孤立感,建立支持網絡
- 家屬支持服務:
- 專門為家屬設計的支持服務,包括照顧技巧培訓、情緒支持和互助小組
- 「家屬同行」計劃讓有經驗的家屬義工為新家屬提供指導和支持
- 服務認識到家屬在照顧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和自身需求
- 實用資源:
- 提供各種實用資源,如假髮、義乳、壓力襪等輔助用品
- 交通接送服務,協助患者往返醫院接受治療
- 經濟援助計劃,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財政支持
2. 其他非政府組織服務
- 香港防癌會:
- 提供癌症預防、教育和患者支持服務
- 運營「癌症關懷中心」,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綜合支持服務
- 舉辦健康講座和工作坊,提高公眾對癌症的認識
- 香港乳癌基金會:
- 雖然主要關注乳癌,但也提供一般癌症患者支持服務
- 運營「乳癌健康資源中心」,提供資訊和支持
- 提供經濟援助和實用資源,如假髮和義乳
- 香港安寧照護協會:
- 專注於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舒緩治療和寧養服務
- 運營「賽馬會寧養中心」,提供居家寧養服務
- 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社交和靈性支持
3. 地區康健中心服務
香港各區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也為癌症患者提供社區支持服務:
- 健康評估和管理:
- 提供健康評估和風險因素管理
- 為癌症康復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和支持
- 社區健康活動:
- 舉辦健康講座和工作坊,提高對癌症的認識
- 組織運動班和健康生活活動,促進整體健康
- 轉介服務:
- 為有需要的患者轉介至適當的專科服務
- 與地區醫療機構和社區組織合作,提供連貫的服務
心理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對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健康構成重大挑戰,香港提供多種心理支持服務幫助應對這些挑戰。
1. 專業心理輔導服務
- 醫院心理學服務:
- 公立和私立醫院的心理學部門為癌症患者提供專業心理輔導
- 服務包括個人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和團體治療
- 幫助患者應對焦慮、抑鬱、恐懼和適應問題
-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家:
- 香港心理學會提供臨床心理學家名單,專門從事癌症患者心理支持
- 這些專業人員提供個別化的心理評估和治療計劃
- 許多臨床心理學家專注於慢性病和癌症的心理影響
- 社區心理健康中心:
- 香港多個地區設有社區心理健康中心,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 這些中心通常收費較為合理,部分提供減免費用選項
- 服務包括個人輔導、團體治療和心理健康教育
2. 同儕支持服務
- 癌症康復者支持網絡:
- 香港癌症基金會和其他組織建立康復者支持網絡
- 康復者分享經驗和應對策略,為新患者提供希望和鼓勵
- 同儕支持有助於減少患者的孤立感和無助感
- 互助小組:
- 由專業人員帶領的癌症患者互助小組,提供安全的分享和支持環境
- 小組通常按癌症類型或治療階段分組,確保相關性和共鳴
- 香港多家醫院和社區組織定期舉辦這類小組活動
- 線上支持社群:
- 香港癌症基金會和其他組織運營線上支持社群和論壇
- 這些平台讓患者和家屬可以隨時分享經驗和獲得支持
- 對於行動不便或偏好匿名支持的人特別有用
3. 靈性支持服務
- 醫院牧靈服務:
- 多數公立和私立醫院都設有牧靈服務,為患者和家屬提供靈性支持
- 服務包括祈禱、宗教儀式、諮詢和陪伴
- 尊重不同信仰背景,提供包容性的靈性關懷
- 宗教組織服務:
- 香港多個宗教組織為癌症患者提供支持服務
- 服務包括宗教輔導、社區支持和實際幫助
- 這些組織通常與醫院和社區機構合作,提供綜合支持
經濟援助與實用資源
癌症治療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香港提供多種經濟援助和實用資源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這些挑戰。
1. 政府經濟援助
- 醫療費用豁免計劃:
- 香港醫院管理局設有醫療費用豁免計劃,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費用減免
- 符合資格的患者可根據其經濟情況獲得不同程度的費用減免
- 申請需經過經濟狀況評估,由醫療社會工作者協助處理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 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可能符合資格申請綜援
- 綜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醫療費用補助
- 社會福利署的辦事處負責處理申請和評估
- 特別醫療補助:
- 香港政府設有特別醫療補助計劃,為特定疾病提供額外財政支持
- 符合資格的癌症患者可申請這些補助,用於支付治療相關費用
- 申請需通過醫療評估和經濟狀況審核
2. 非政府組織經濟援助
- 香港癌症基金會經濟援助:
- 香港癌症基金會設有多項經濟援助計劃,幫助有需要的癌症患者31
- 「癌症關懷基金」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財政支持
- 「希望同行基金」專注於幫助患者支付治療期間的生活開支
- 香港防癌會援助計劃:
- 提供經濟援助給有需要的癌症患者
- 援助範圍包括醫療費用、交通費用和生活補助
- 申請需經過評估,確保資源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
- 社區組織援助:
- 香港多地區社會服務組織設有地區性援助計劃
- 這些計劃通常提供小額經濟援助和實物援助
- 地區民政事務處可提供有關這些計劃的資訊和轉介
3. 實用資源與服務
- 交通支援:
- 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免費交通接送服務,協助患者往返醫院接受治療32
- 部分社區組織也提供義工駕駛服務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專科門診提供部分交通費補貼
- 家居支援:
- 多個社區組織提供家居清潔、購物和個人護理等支援服務
- 這些服務幫助行動不便或體力有限的患者維持家居生活
- 醫院社會工作部門可轉介至這些服務
- 輔助設備:
- 香港社會福利署和醫院管理局提供輔助設備資助計劃
- 資助範圍包括輪椅、助行器、家居改裝等
- 評估由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
特殊人群的支持服務
針對特定人群,香港提供專門的支持服務,滿足其獨特需求。
1. 兒童和青少年患者
- 香港兒童癌症基金會:
- 專注於為兒童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支持服務
- 服務包括遊戲治療、教育支持和家庭輔導
- 運營「彩虹之家」,為接受治療的兒童和家屬提供住宿支持
- 醫院兒童腫瘤科服務:
- 公立醫院的兒童腫瘤科設有專門的支持團隊
- 服務包括兒童生活專家、遊戲治療師和教育支持
- 幫助兒童應對治療過程中的挑戰,維持正常發展
2. 長者患者
- 長者健康中心服務:
- 社區長者健康中心為長者癌症患者提供專門支持
- 服務包括健康評估、社交活動和轉介服務
- 這些中心通常位於社區,方便長者前往
- 長者地區中心:
- 香港社會福利署資助的長者地區中心提供多樣化服務
- 服務包括日間照護、健康促進活動和社交支援
- 為長者癌症患者提供社區支持和陪伴
3. 少數族裔患者
- 少數族裔健康支援計劃:
- 多個非政府組織提供針對少數族裔的健康支援服務
- 服務包括多語言健康資訊、文化敏感的輔導和轉介服務
- 幫助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獲得適當的醫療和支持
- 醫院傳譯服務:
- 公立醫院提供傳譯服務,協助少數族裔患者與醫療人員溝通
- 服務包括面對面傳譯、電話傳譯和書面翻譯
- 這些服務有助於確保少數族裔患者獲得平等的醫療服務
如何獲取支持服務
了解如何獲取這些支持服務對於患者和家屬至關重要。以下是獲取支持服務的主要途徑:
1. 醫療系統轉介
- 醫院社會工作者:
- 公立和私立醫院的社會工作者是獲取支持服務的重要門戶
- 他們評估患者和家屬的需求,並轉介至適當的服務
- 患者和家屬可主動要求與醫院社會工作者會面
- 醫療團隊轉介:
- 主治醫生、腫瘤科護士和其他醫療人員可轉介患者至支持服務
- 他們了解患者的醫療狀況,能推薦最適合的支持服務
- 患者應主動向醫療團隊表達對支持服務的需求
2. 直接聯繫服務提供者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可直接致電香港癌症基金會熱線或親臨其中環中心尋求幫助33
- 基金會網站提供全面的服務資訊和聯絡方式
- 工作人員會評估需求並提供適當的服務或轉介
- 社區組織:
- 地區社會服務中心、家庭服務中心和地區康健中心都提供支持服務
- 可直接聯繫這些組織,詢問可用的服務和申請程序
- 地區民政事務處可提供有關社區服務的資訊
3. 線上資源與平台
- 服務目錄和資訊平台:
- 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社區服務一站通」提供全面的社會服務資訊
- 香港醫院管理局網站提供患者支持服務資訊
- 這些平台可幫助患者和家屬了解可用的服務和聯絡方式
- 線上申請和諮詢:
- 許多服務現在提供線上申請和諮詢選項
- 香港癌症基金會等組織提供線上表格和即時諮詢服務34
- 這些選項對於行動不便或居住偏遠的患者特別有用
香港擁有全面的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網絡,涵蓋醫療、心理、社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患者和家屬應主動尋求和利用這些資源,以獲得全面的支持和照護,應對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常見問題
本節將回答關於”拉肚子癌症”的常見問題,這些問題基於搜索該關鍵字時用戶經常提出的疑問,以及Google針對該關鍵字的”人們也會問”部分。這些答案旨在提供準確、實用的資訊,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腹泻與癌症之間的關聯。
1. 持續性腹泻是否一定是癌症的徵兆?
持續性腹泻不一定是由癌症引起的。事實上,多數持續性腹泻是由非癌性原因引起的,如腸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感染、食物不耐受或藥物副作用等。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在所有持續性腹泻病例中,僅約1-2%最終被診斷為癌症35。
然而,如果出現以下”紅旗”症狀,應該引起警惕並及時就醫: - 腹泻持續超過2-3週而無明顯原因 - 腹泻伴隨便血或黑色柏油樣便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 持續性腹痛或脹氣 - 貧血症狀(如疲勞、面色蒼白) - 排便習慣的明顯改變
香港衛生署建議,50歲以上人士如果出現持續性腹泻,特別是伴隨上述任何症狀,應盡快諮詢醫生意見36。
2. 哪些類型的癌症最常導致腹泻?
多種癌症類型可能導致腹泻作為症狀,但最常見的包括:
結直腸癌:這是最常見與腹泻相關的癌症類型。腫瘤可能導致腸道狹窄,引起排便習慣改變,包括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現。根據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結直腸癌是香港第二常見的癌症,約30-40%的患者在診斷時報告有慢性腹泻的症狀37。
胃癌:雖然胃癌更常與消化不良、腹痛和體重減輕相關,但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當腫瘤影響胃的排空功能時,也可能導致腹泻。
胰腺癌:胰腺癌可能影響消化酶的產生,導致脂肪吸收不良和脂肪泻(特徵為油膩、惡臭的粪便)。
小腸癌:相對罕見,但可能直接影響營養吸收和腸道功能,導致腹泻。
神經內分泌腫瘤:某些類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產生過多激素,影響腸道運動和水分吸收,導致嚴重腹泻。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結直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癌症,也是最常以腹泻為早期症狀的癌症類型38。
3. 如何區分普通腹泻與癌症相關的腹泻?
區分普通腹泻與癌症相關的腹泻對於早期發現潛在問題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關鍵區別:
普通腹泻的特徵: - 通常持續時間短(幾天到一週) - 常伴有明顯的誘因(如食物中毒、病毒感染) - 對常規治療(如口服補液、飲食調整)反應良好 - 通常不伴隨其他嚴重症狀
癌症相關的腹泻的特徵: - 持續時間長(數週甚至數月) - 嚴重程度可能逐漸加重 - 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 - 常伴隨其他”紅旗”症狀,如: - 便血或黑色柏油樣便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一個月內下降超過5%) - 持續性腹痛或脹氣 - 貧血症狀(疲勞、面色蒼白、呼吸急促) - 食慾不振 - 排便習慣的明顯改變
根據香港醫學會的指南,如果腹泻持續超過兩週而無明顯原因,或伴隨上述任何”紅旗”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評估39。
4. 腹泻伴隨哪些症狀時應該特別警惕?
當腹泻伴隨以下症狀時,應該特別警惕並盡快就醫:
便血:無論是鮮紅色血液還是黑色柏油樣便,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跡象,需要立即評估。
持續性腹痛:特別是固定位置的腹痛,可能表明腸道有結構性問題,如腫瘤或梗阻。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在短期內(如1-2個月)下降超過5%。
貧血症狀:如疲勞、面色蒼白、呼吸急促、頭暈等,可能是由於慢性消化道出血引起。
排便習慣的明顯改變:特別是50歲以上人群,如果排便習慣發生持續性改變,應引起警惕。
直腸出血或直腸壓迫感:特別是在排便時感覺直腸未完全排空。
腹部腫塊:自己或醫生可觸及的腹部腫塊。
持續性噁心或嘔吐:特別是嘔吐物中帶血。
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可能表明肝膽系統受累。
持續性發熱:不明原因的發熱可能表明感染或炎症,也可能是某些癌症的表現。
香港癌症基金會建議,如果出現以上任何症狀,特別是多個症狀同時出現,應及時尋求醫療建議40。
5. 哪些人群屬於腹泻相關癌症的高風險群?
某些人群患腹泻相關癌症的風險較高,應特別警惕持續性腹泻等症狀:
年齡超過50歲的人士: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超過90%的結直腸癌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41。
有家族史的人士:有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消化系統癌症的人,患病風險顯著增加。如果有一名直系親屬患有結直腸癌,個人的患病風險增加約2倍;如果有兩名或以上直系親屬患病,風險可增加3-4倍42。
有遺傳綜合徵的人士: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Lynch綜合徵)患者,這些遺傳疾病極大地增加了患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
炎症性腸病患者: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的人,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群高5-10倍43。
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士:
- 長期高紅肉和加工肉類飲食
- 低纖維飲食
- 吸菸者
- 過量飲酒者
- 肥胖人士
- 缺乏體力活動者
有特定感染的人士:如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胃癌風險增加。
曾接受腹部放射治療的人士:既往因其他癌症接受過腹部放射治療的人,患繼发性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增加。
香港衛生署建議,這些高風險人群應更加警惕持續性腹泻等症狀,並考慮更早開始和更頻繁的癌症篩查44。
6. 如何預防與腹泻相關的癌症?
預防與腹泻相關的癌症主要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篩查實現。以下是香港衛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預防策略[^2, ^6]:
- 健康飲食:
- 增加纖維攝入:每日攝入至少25-30克膳食纖維,來源包括水果、蔬菜、全穀類和豆類
- 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每週紅肉攝入不超過500克,盡量避免加工肉類
- 減少鹽分攝入:每日鹽分攻入不超過5克,減少腌制食品攝入
- 增加抗氧化食物: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和硒的食物
- 規律體力活動:
-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騎自行車)
- 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如跑步、有氧舞蹈)
- 每週進行2-3次肌肉強化訓練
- 戒菸限酒:
- 完全戒菸是預防多種癌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 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個標準單位,女性不超過1個標準單位
- 維持健康體重:
- 透過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 避免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
- 定期篩查:
- 50-75歲一般風險人群應每1-2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測
- 高風險人群(如有家族史)應更早開始篩查(如40-45歲)
- 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具體間隔取決於個人風險和初次檢查結果
- 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治療:
- 對於高危人群,考慮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
- 如確診感染,進行根除治療可降低胃癌風險
- 疫苗接種:
- 乙型和丙型肝炎疫苗接種可預防肝癌,這也是消化系統癌症的一種
香港癌症基金會強調,雖然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預防,但採取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篩查可以顯著降低患癌風險,並提高早期發現的可能性45。
7. 香港有哪些針對結直腸癌的篩查計劃?
香港提供多種針對結直腸癌的篩查計劃,主要分為公共和私立醫療系統:
公共醫療系統的篩查計劃
- 大腸癌篩查計劃:
- 由香港衛生署於2016年推出,是香港首個針對常見癌症的全民篩查計劃46
- 目標人群:香港出生並在港居住的50至75歲沒有症狀的居民
- 篩查方法:
- 初步篩查:每兩年進行一次免費的免疫定量糞便潛血測試(FIT)
- 後續評估:FIT結果陽性者將轉介至專科門診進行結腸鏡檢查
- 參與方式:符合資格的居民可透過計劃網站或電話預約參加
- 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篩查:
- 針對高風險人群(如有家族史、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篩查服務
- 需要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轉介
- 可能需要支付部分費用,取決於患者的經濟狀況和醫療資格
私立醫療機構的篩查服務
- 綜合健康檢查計劃:
- 多家私立醫院和診所提供針對結直腸癌的綜合健康檢查計劃
- 例如香港養和醫院的「大腸健康檢查計劃」和香港港安醫院的「消化系統全面篩查計劃」
- 通常包括結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測試和腫瘤標誌物檢測
- 專科診所篩查服務:
- 腸胃肝臟科專科診所提供結腸鏡和胃鏡檢查服務
- 許多診所提供無痛內窺鏡檢查選項
- 部分診所採用先進的內窺鏡成像技術,如窄帶成像(NBI)和放大內窺鏡
- 健康檢查中心:
- 香港多家專門的健康檢查中心提供各種價格和範圍的篩查套餐
- 例如美國健康檢查中心的「消化系統癌症篩查套餐」和維持健康檢查中心的「全面癌症風險評估計劃」
香港衛生署建議,50歲以上人士應定期參加結直腸癌篩查,而有家族史等高風險因素的人士應考慮更早開始篩查47。
8. 腹泻患者應該何時就醫?
腹泻患者應根據以下情況判斷何時就醫:
應立即就醫的情況:
便血:無論是鮮紅色血液還是黑色柏油樣便,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跡象,需要立即評估。
嚴重脫水症狀:如口乾、尿量減少、頭暈、意識模糊等,特別是在兒童和老年人中。
高燒:體溫超過38.5°C,特別是伴隨腹痛或便血。
劇烈腹痛:特別是突然發生的嚴重腹痛。
免疫抑制狀態:如正在接受化療、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患有HIV/AIDS的人出現腹泻。
應在24-48小時內就醫的情況:
腹泻持續超過2-3天而無改善跡象。
嘔吐持續超過24小時,無法保持液體攝入。
有旅行史,特別是到發展中國家旅行後出現腹泻。
近期使用抗生素後出現腹泻,可能是難辨梭菌感染的跡象。
應在一週內就醫的情況:
腹泻持續超過一週而無明顯原因。
伴隨以下症狀: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 持續性腹痛或脹氣
- 貧血症狀(疲勞、面色蒼白)
- 食慾不振
- 排便習慣的明顯改變
屬於高風險人群:
- 年齡超過50歲
- 有消化系統癌症家族史
- 有炎症性腸病史
- 有遺傳性癌症綜合徵
根據香港醫學會的指南,如果腹泻持續超過兩週而無明顯原因,或伴隨任何”紅旗”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療評估48。
9. 腹泻患者就醫時通常會進行哪些檢查?
當患者因持續性腹泻就醫時,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檢和初步檢查結果,決定進行哪些進一步檢查。根據香港醫學會的指南49,常見的檢查包括:
初步評估:
- 詳細病史詢問:
- 腹泻的持續時間、頻率、性質(如是否有血、黏液或脂肪)
- 伴隨症狀(腹痛、發熱、體重下降等)
- 用藥史(特別是抗生素)
- 旅行史
- 飲食習慣
- 個人和家族病史
- 身體檢查:
- 一般狀況評估(脫水、營養狀況等)
- 腹部觸診(尋找腫塊、壓痛等)
- 直腸指檢(評估直腸病變、便血等)
- 生命體徵測量(體溫、血壓、心率等)
實驗室檢查:
- 血液檢查:
- 全血細胞計數(評估貧血、感染等)
- 肝功能測試
- 腎功能測試
- 電解質(評估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 炎症標誌物(如C反應蛋白)
- 腫瘤標誌物(如癌胚抗原CEA、CA19-9等)
- 糞便檢查:
- 糞便常規和培養(檢測細菌、寄生蟲等)
- 糞便潛血測試(檢測隱藏的血液)
- 糞便脂肪測定(評估脂肪吸收不良)
- 糞便難辨梭菌毒素檢測(如近期使用抗生素)
- 糞便白細胞(評估炎症)
影像學檢查:
- 腹部超聲波:
- 評估肝膽系統、胰腺、腎臟等
- 檢測腫塊、囊腫或結構性異常
- CT掃描:
- 提供更詳細的腹部和盆腔影像
- 評估腸壁厚度、腸道梗阻、轉移等
- 對於腫瘤檢測和分期特別有用
- MRI掃描:
- 對於軟組織對比度更高
- 特別適用於直腸癌的評估和分期
- 對於肝轉移的檢測敏感度高
內窺鏡檢查:
- 結腸鏡檢查:
- 結直腸癌篩查和診斷的金標準方法
- 可直接觀察整個結腸和直腸的黏膜
- 可進行活組織檢查和息肉切除
- 香港多數公立和私立醫院均提供此服務
- 胃鏡檢查:
- 評估食管、胃和十二指腸
- 對於胃癌和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重要
- 可進行活組織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測
- 小腸鏡檢查:
- 評估小腸,特別是當結腸鏡和胃鏡檢查結果正常時
- 技術要求較高,僅在專科中心進行
- 膠囊內窺鏡:
- 患者吞服一個小型攝影膠囊,記錄整個消化道的影像
- 特別適用於小腸病變的檢測
- 香港部分私立醫院提供此服務
其他專門檢查:
- 呼氣試驗:
- 用於檢測乳糖不耐症、果糖不耐症或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 對於功能性腹泻的評估有用
- 吸收功能測試:
- 如D-木糖吸收試驗、維生素B12吸收試驗等
- 評估小腸吸收功能
- 食物不耐受測試:
- 如乳糖不耐症測試、麩質敏感測試等
- 對於食物相關的腹泻評估有用
- 免疫學檢查:
- 如乳糜瀉相關抗體測試
- 評估自身免疫相關的腹泻
香港醫學會強調,檢查的選擇應基於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和風險因素,由專科醫生個案化決定50。不必要的檢查不僅增加醫療成本,還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10. 香港有哪些機構為癌症患者提供支持服務?
香港擁有多樣化的機構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務,涵蓋醫療、心理、社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以下是主要的支持服務提供者:
醫療系統內的支持服務:
- 醫院管理局公立醫院:
- 每家公立醫院的腫瘤科都設有專業的支持團隊,包括腫瘤科醫生、護士、醫療社會工作者、營養師等51
- 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治療方案和症狀管理
- 醫療社會工作者提供心理社交評估和支持,協助患者和家屬應對治療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 私立醫院:
- 如香港養和醫院、香港港安醫院、嘉諾撒醫院等,提供綜合的癌症治療和支持服務
- 通常配備專業的支持團隊,提供個性化的照護計劃
- 部分私立醫院提供舒緩治療服務,專注於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
專門的癌症支持組織: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是香港主要的癌症支持組織,提供全面的服務52
- 服務包括:
- 癌症資訊中心:提供全面的癌症資訊和支持服務
- 患者支援計劃:「同行者計劃」和「希望同行」計劃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
- 家屬支持服務:專門為家屬設計的支持服務
- 實用資源:如假髮、義乳、壓力襪等輔助用品
- 經濟援助計劃: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財政支持
- 香港防癌會:
- 提供癌症預防、教育和患者支持服務
- 運營「癌症關懷中心」,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綜合支持服務
- 舉辦健康講座和工作坊,提高公眾對癌症的認識
- 香港安寧照護協會:
- 專注於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舒緩治療和寧養服務
- 運營「賽馬會寧養中心」,提供居家寧養服務
- 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社交和靈性支持
特定人群的支持組織:
- 香港兒童癌症基金會:
- 專注於為兒童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支持服務
- 服務包括遊戲治療、教育支持和家庭輔導
- 運營「彩虹之家」,為接受治療的兒童和家屬提供住宿支持
- 香港乳癌基金會:
- 雖然主要關注乳癌,但也提供一般癌症患者支持服務
- 運營「乳癌健康資源中心」,提供資訊和支持
- 提供經濟援助和實用資源,如假髮和義乳
社區支持服務:
- 地區康健中心:
- 香港各區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為癌症患者提供社區支持服務
- 服務包括健康評估、健康促進活動和轉介服務
- 與地區醫療機構和社區組織合作,提供連貫的服務
- 長者地區中心:
- 香港社會福利署資助的長者地區中心為長者癌症患者提供支持
- 服務包括日間照護、健康促進活動和社交支援
- 為長者癌症患者提供社區支持和陪伴
- 社區家庭服務中心:
- 香港多個社會服務機構設有社區家庭服務中心
- 提供家庭支持、輔導和轉介服務
- 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癌症帶來的家庭和社會挑戰
經濟援助組織:
- 香港公益金:
- 資助多個為癌症患者提供服務的非政府組織
- 透過會員機構提供經濟援助和支持服務
- 香港獅子會:
- 提供經濟援助給有需要的癌症患者
- 資助多個癌症相關的社區項目
-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 資助多個癌症研究和患者支援項目
- 支持醫療機構和社區組織開展癌症相關服務
香港癌症基金會強調,利用這些支持服務對於癌症患者和家屬應對疾病挑戰至關重要53。患者和家屬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服務,獲得全面的支持和照護。
參考文獻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世界衛生組織 - WHO癌症預防指南 - https://www.who.int/cancer/prevention-guideline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結直腸癌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 - https://www.hku.hk/cancerresearch/colorectal2024↩︎
維基百科 - 癌症條目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癌症↩︎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 癌症事實手冊 - https://www.iarc.who.int/cancer-fact-sheet↩︎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結直腸癌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 - https://www.hku.hk/cancerresearch/colorectal2024↩︎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結直腸癌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 - https://www.hku.hk/cancerresearch/colorectal202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結直腸癌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 - https://www.hku.hk/cancerresearch/colorectal2024↩︎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世界衛生組織 - WHO癌症預防指南 - https://www.who.int/cancer/prevention-guidelines↩︎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結直腸癌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 - https://www.hku.hk/cancerresearch/colorectal2024↩︎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 結直腸癌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 - https://www.hku.hk/cancerresearch/colorectal2024↩︎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衛生署 -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期診斷指南 -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醫學會 - 消化系統癌症治療進展報告 - https://www.hkma.org/cancer-treatment-advance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 https://www.cancer-fund.org/psycho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