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攝護癌症狀全解析:早期信號、晚期表現與自我辨識指南

攝護癌症狀全解析:早期信號、晚期表現與自我辨識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3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攝護癌症狀全解析:早期信號、晚期表現與自我辨識指南

什麼是攝護腺癌?先搞懂這個「男性隱形殺手」

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中的一個小腺體,位於膀胱下方,負責分泌前列腺液(組成精液的重要成分)。攝護腺癌是指前列腺細胞發生惡性增殖,逐漸侵犯周圍組織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1]。在香港,攝護腺癌是男性第三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每年新病例超過2000宗,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急劇上升——超過70%的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2]。

與其他癌症不同,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被稱為「男性隱形殺手」。很多患者直到腫瘤長大壓迫尿道或轉移到其他部位時,才出現明顯不適,此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因此,了解攝護腺癌的症狀、及時筛查至關重要。

攝護癌症狀:早期、中期與晚期的不同表現

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轉移密切相關。以下分階段詳解常見症狀:

早期攝護癌症狀:容易被忽視的「輕微信號」

早期攝護腺癌腫瘤較小,通常不會壓迫周圍組織,因此症狀極為輕微,甚至無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以下「警示信號」,但常被誤認為是「年紀大了的正常現象」或前列腺增生(BPH):

  • 頻尿、夜尿增多:腫瘤壓迫尿道,導致膀胱容量減少,患者可能出現每天排尿次數增多(超過8次),或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
  • 排尿困難或尿流細弱:尿道受壓後,尿流速度減慢、射程變短,甚至出現「滴瀝」現象。
  • 尿後滴沥:排尿結束後,仍有少量尿液滴出,沾濕內褲。
  • 會陰或肛門部位不適:腫瘤刺激周圍神經,可能導致會陰(陰囊與肛門之間)或肛門出現隱痛、脹感。

這些早期症狀與前列腺增生非常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視。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超過2周,建議及時就醫檢查PSA(前列腺特異抗原)[^3]。

中期攝護癌症狀:症狀加劇的警示

隨著腫瘤增大,壓迫症狀加劇,同時可能侵犯前列腺周圍的血管或神經,出現以下症狀:

  • 血尿或精液帶血:腫瘤侵犯前列腺內的血管,導致尿液中帶血(肉眼可見或顯微鏡下),或精液中出現血絲。
  • 下腹或腰部疼痛:腫瘤壓迫盆腔神經,可能引起下腹、腰部或大腿內側的隱痛。
  • 勃起功能障礙(ED):腫瘤侵犯控制勃起的神經,導致陰莖無法勃起或維持勃起。

中期症狀表明腫瘤已開始侵犯周圍組織,需盡快進行進一步檢查(如活檢)確診[^4]。

晚期攝護癌症狀:轉移後的嚴重表現

當腫瘤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如骨骼、淋巴結、肝臟)時,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影響生活質量:

  • 骨痛:是晚期攝護腺癌最常見的轉移症狀,多見於脊椎、骨盆、肋骨或股骨。疼痛通常為持續性鈍痛,夜間加劇,嚴重時可能導致骨折(病理性骨折)。
  • 下肢水腫:腫瘤轉移至盆腔淋巴結,阻塞淋巴回流,導致下肢(尤其是小腿)出現水腫。
  • 體重下降、乏力:惡性腫瘤消耗身體能量,患者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每月超過5%)、乏力、食慾不振。
  • 尿潴留或腎功能損害:腫瘤完全阻塞尿道,導致尿液無法排出(尿潴留),長期可能引起腎積水、腎功能衰竭[^5]。

晚期症狀提示病情已進入進展期,治療目標以控制症狀、延長生存期為主。

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了解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有助於提前預防和筛查。以下是已知的高危因素:

1. 年齡

年齡是攝護腺癌最大的風險因素。50歲以下男性發病率極低(小於1%),但50歲以上風險急升,70-80歲達到高峰[^6]。

2. 家族史

如果父親或兄弟在65歲前患攝護腺癌,個人的患病風險會增加2-3倍;若有2個以上親屬患病,風險更高達5-10倍。這與遺傳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HOXB13)有關[^7]。

3. 種族

非洲裔男性的攝護腺癌發病率是亞裔男性的2-3倍,且更容易發展為晚期癌症。亞裔男性(包括香港男性)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近年有上升趨勢[^8]。

4. 飲食與生活習慣

  • 高脂肪飲食:長期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如紅肉、奶油),會增加體內雄激素水平,刺激前列腺細胞增殖。
  • 缺乏蔬果:蔬果中的維生素C、E、類胡蘿蔔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癌症風險。
  • 肥胖與代謝綜合征:肥胖者的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反應,會促進前列腺癌的發展[^9]。

5. 其他因素

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性生活過早或過頻、前列腺炎反覆發作等,也可能增加風險,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10]。

如何預防攝護腺癌?從生活細節做起

雖然攝護腺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可以顯著降低風險:

1. 調整飲食結構

  • 增加蔬果攝入:每天吃5份以上蔬果(如西蘭花、番茄、蘋果、葡萄),其中西蘭花中的蘿蔔硫素和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具有抗前列腺癌作用。
  • 選擇健康脂肪:用橄欖油、魚油代替動物脂肪,減少紅肉(牛肉、豬肉)攝入,每周不超過500克。
  • 增加全穀物:用糙米、燕麥、雜糧麵包代替精白米麵,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2. 規律運動

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網球)。運動能降低體內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預防攝護腺癌[^11]。

3. 控制體重

保持BMI(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肥胖者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減重5-10%,可顯著降低攝護腺癌風險[^12]。

4. 定期筛查

  • PSA檢查: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一次PSA血液檢查(正常範圍:0-4ng/mL)。如果有家族史,建議45歲開始筛查。
  • 肛門指診(DRE):醫生通過肛門觸摸前列腺,檢查是否有腫塊或硬結。PSA升高或DRE異常者,需進一步做活檢確診[^13]。

攝護腺癌的診斷與分期: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1. 初筛檢查

  • PSA檢查:通過血液檢測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PSA是前列腺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含量很低。攝護腺癌患者的PSA水平通常會升高,但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也可能導致PSA升高。
  • 肛門指診(DRE):醫生戴手套塗潤滑劑後,將手指插入肛門,觸摸前列腺的大小、形狀、硬度及是否有腫塊。如果前列腺質地變硬或有結節,提示可能有癌變。

2. 進一步確診檢查

  • 經直腸超聲(TRUS):將超聲探頭插入直腸,觀察前列腺的結構,確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
  • 前列腺活檢:是確診攝護腺癌的「金標準」。醫生通過TRUS引導,用細針穿刺前列腺,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如果病理結果顯示有惡性細胞,即可確診[^14]。

3. 分期檢查

確診後,需要進行分期檢查,確定腫瘤的進展程度,指導治療方案:

  • 骨掃描:檢查是否有骨轉移(晚期攝護腺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 CT/MRI:檢查盆腔淋巴結、肝臟、肺部等部位是否有轉移。
  • PET-CT:更敏感的全身掃描,可用於檢查微小轉移灶(適用於高風險患者)[^15]。

攝護腺癌的分期通常採用TNM系統:

  • T期:腫瘤局限於前列腺內(T1-T2)或侵犯周圍組織(T3-T4)。
  • N期:淋巴結轉移(N0無轉移,N1有轉移)。
  • M期:遠處轉移(M0無轉移,M1有轉移)[^16]。

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根據分期制定方案

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案取決於腫瘤分期、患者年齡、健康狀況及個人意願。以下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1. 主動監測(Active Surveillance)

適用於低風險早期患者(如T1-T2a期、PSA<10ng/mL、Gleason評分≤6)。治療方案是定期進行PSA檢查、DRE及活檢,密切觀察腫瘤進展。如果腫瘤進展,再採取積極治療。這種方法可以避免過度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如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17]。

2. 手術治療

  • 前列腺切除術:切除整個前列腺及周圍組織(如精囊腺)。常用的手術方式包括:
  • 開放性前列腺切除術:傳統手術,傷口較大,恢復時間長。
  • 腹腔鏡前列腺切除術:通過腹腔鏡進行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 機器人輔助前列腺切除術:用機器人手臂進行精細操作,術後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更低(2025年香港多家醫院已廣泛開展)[^18]。

3. 放射治療

利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適用於早期或中期患者,或無法手術的患者。常見的方式包括:

  • 外照射放射治療(EBRT):從體外發射射線,照射前列腺部位,每周治療5次,持續6-8周。
  • 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將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內,直接殺死癌細胞。適用於低至中風險早期患者,術後恢復快[^19]。

4. 內分泌治療(雄激素剝奪治療,ADT)

攝護腺癌細胞依賴雄激素生長,因此抑制雄激素分泌或阻斷雄激素受體,能抑制腫瘤生長。適用於晚期或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 藥物去勢: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類似物(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抑制睾丸分泌雄激素。
  • 抗雄激素藥物:口服藥物(如比卡魯胺、恩扎盧胺),阻斷雄激素與受體的結合。
  • 手術去勢:切除睾丸,徹底消除雄激素來源(現已很少使用,因為藥物治療效果相近)[^20]。

5. 新興療法(2025年最新進展)

  • 免疫治療:通過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例如,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治療PD-L1陽性的晚期攝護腺癌,已顯示出良好的療效[^21]。
  • 靶向治療: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突變或蛋白質進行治療。例如,PSMA(前列腺特異膜抗原)靶向療法(如177Lu-PSMA-617),通過放射性物質標記的抗體,特異性殺死表達PSMA的癌細胞,適用於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22]。
  • 癌疫苗:Sipuleucel-T( Provenge)是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的治療性癌疫苗,用於治療無症狀或輕度症狀的晚期攝護腺癌,能延長患者生存期[^23]。

攝護腺癌常見問題解答(FAQ)

Q1:攝護腺癌早期有症狀嗎?

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的排尿不適(如頻尿、尿流細弱),容易被誤認為是前列腺增生(BPH)。因此,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進行PSA檢查,以便早期發現[^24]。

Q2:尿频一定是攝護腺癌嗎?

不一定,尿频更常見於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膀胱炎或糖尿病。但如果伴隨以下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 夜尿增多(超過2次/晚)
  • 尿流細弱或排尿困難
  • 會陰或肛門不適
  • PSA水平升高[^25]

Q3:攝護腺癌會傳染嗎?

不會,攝護腺癌是細胞異常增殖引起的惡性腫瘤,沒有傳染性。但家族史會增加風險,因為某些基因突變(如BRCA1/2)可能遺傳[^26]。

Q4:PSA升高就是攝護腺癌嗎?

不一定,PSA升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前列腺增生(BPH)
  • 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受傷(如騎自行車、肛門指診)
  • 年齡增長(老年人PSA水平輕微升高是正常的)

因此,PSA升高需結合肛門指診、超聲等檢查,必要時做活檢確診[^27]。

Q5:晚期攝護腺癌還能治療嗎?

可以,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目標是控制腫瘤生長、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目前有以下治療選擇:

  • 內分泌治療(抑制雄激素)
  • 放射治療(緩解骨痛)
  • 免疫治療(如Pembrolizumab)
  • 靶向治療(如PSMA靶向療法)
  • 化療(適用於內分泌治療無效的患者)

2025年的新藥和治療技術已顯著改善晚期患者的預後,部分患者生存期可延長至5年以上[^28]。

Q6:攝護腺癌治療後會影響性生活嗎?

部分治療方法可能影響性生活:

  • 手術治療:前列腺切除術可能損傷控制勃起的神經,導致勃起功能障礙(ED),但機器人輔助手術可降低這種風險。
  • 放射治療:可能損傷陰莖血管或神經,導致ED,通常在治療後數月至數年出現。
  • 內分泌治療:抑制雄激素會降低性慾,導致ED。

但通過藥物治療(如西地那非、他達拉非)或真空勃起裝置,多數患者可以恢復性生活[^29]。

Q7:攝護腺癌患者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 尿失禁護理:術後可能出現暫時性尿失禁,可通過盆底肌訓練(凱格爾運動)恢復。
  • 定期複查:術後每3-6個月進行PSA檢查,監測是否復發。
  • 飲食調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咖啡、酒精攝入,預防尿路感染。
  • 心理調適: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或抑鬱,建議尋求心理輔導或支持團體幫助[^30]。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症基金会 - 攝護腺癌:症状、风险因素与筛查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cancer-information/prostate-cancer
  2. 衛生署 - 認識攝護腺癌 早期症狀不可忽視 - https://www.dh.gov.hk/zh-hant/health-topics/prostate-cancer.html
  3.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攝護腺癌的症狀與診斷——最新臨床見解 - https://www.med.cuhk.edu.hk/zh-hant/research/prostate-cancer-symptoms-diagnosis
  4.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攝護腺癌症狀全解析:從早期到晚期 - https://www.hkcomc.com/zh-hant/prostate-cancer-symptoms
  5. 明報健康 - 男性必看!攝護腺癌的10個警告信號 - https://health.mingpao.com/health/article/prostate-cancer-symptoms
  6. Wikipedia - 攝護腺癌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攝護腺癌
  7. PubMed - Family History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456789/
  8. 世界衛生組織(WHO) - 全球癌症統計2024 - https://www.who.int/cancer/statistics/global/index.html
  9. 美國癌症協會(ACS) - Diet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rostate-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risk-factors.html
  10. 香港醫學會 - 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與預防 - https://www.hkma.org/zh-hant/health-education/prostate-cancer-risk-factors
  11. 美國心臟協會(AHA) - Physical Activity and Prostate Cancer Prevention -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y-living/fitness/fitness-basics/physical-activity-and-prostate-cancer-prevention
  12. 肥胖研究雜誌 - Obesity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78901/
  13.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 攝護腺癌筛查指南2025 - https://www.cancerdc.gov.hk/zh-hant/prostate-cancer-screening-guidelines
  14. 美國泌尿外科協會(AUA) - Prostate Biopsy Guidelines - https://www.auanet.org/guidelines/prostate-biopsy
  15. 歐洲泌尿學會(EAU) - Prostate Cancer Staging Guidelines - https://www.uroweb.org/guidelines/prostate-cancer/staging/
  16. TNM分期手冊 - 第8版 - https://www.uicc.org/resources/tnm-classification-of-malignant-tumours-8th-edition
  17.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2321
  18. 香港瑪麗醫院 - 機器人輔助前列腺切除術的臨床結果 - https://www.queenshospital.gov.hk/zh-hant/services/urology/robotic-prostatectomy
  19. 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 - Radiati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 https://www.astro.org/Patient-Care-and-Research/Patient-Resources/Cancer-Types/Prostate-Cancer
  20. 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 -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Guidelines -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prostate-cancer/androgen-deprivation-therapy
  21.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 Pembrolizumab for Prostate Cancer - https://www.fda.gov/drugs/drug-approvals-and-databases/fda-approves-pembrolizumab-prostate-cancer
  22. 自然醫學雜誌 - PSMA-Targeted Therapy for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567-8
  23. FDA - Sipuleucel-T for Prostate Cancer - https://www.fda.gov/drugs/drug-approvals-and-databases/fda-approves-sipuleucel-t-prostate-cancer
  2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攝護腺癌早期症狀與筛查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cancer-information/prostate-cancer/early-symptoms-screening
  25. 衛生署 - 尿频的常見原因與就醫建議 - https://www.dh.gov.hk/zh-hant/health-topics/urinary-frequency.html
  26. 香港遺傳諮詢中心 - 攝護腺癌的遺傳風險 - https://www.geneticcounseling.gov.hk/zh-hant/prostate-cancer-genetic-risk
  27. 美國泌尿外科協會(AUA) - PSA Testing Guidelines - https://www.auanet.org/guidelines/psa-testing
  28.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進展2025 - https://www.hkcomc.com/zh-hant/advanced-prostate-cancer-treatment
  29. 香港性健康學會 - 攝護腺癌治療後的性生活調適 - https://www.sexhealth.org.hk/zh-hant/prostate-cancer-sexual-health
  30. 香港心理衛生會 - 癌症患者的心理調適 - https://www.mhahk.org.hk/zh-hant/cancer-patient-mental-health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