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癌症:關係、症狀、風險與應對全指南
流鼻血癌症:關係、症狀、風險與應對全指南
什麼是流鼻血癌症?
流鼻血(學名:鼻出血,Epistaxis)是日常生活中極常見的症狀,多數人都有過鼻子突然流血的經歷。通常來說,氣候乾燥、挖鼻孔、鼻炎發作或輕微外傷是最常見的誘因,這類流鼻血往往「來得快、止得也快」,並不意味著嚴重疾病。但流鼻血癌症這個說法,卻讓很多人感到恐慌——究竟流鼻血和癌症之間有什麼關聯?
嚴格來說,「流鼻血癌症」並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診斷名詞,而是民眾對「以流鼻血為主要或早期症狀的惡性腫瘤」的通俗說法。臨床上,與流鼻血相關的癌症主要集中在頭頸部(如鼻咽癌、鼻腔癌、鼻竇癌),其次是血液系統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少數情況下腦瘤或轉移性癌症也可能壓迫鼻腔血管導致出血[^1][^2]。
需要強調的是:絕大多數流鼻血與癌症無關,但如果流鼻血呈現「異常特徵」,或伴隨其他危險信號,就必須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排查,才能避免延誤癌症的早期治療時機。本文將結合香港權威醫療機構(如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與國際最新學術研究,全面解析流鼻血與癌症的關係、高危信號、診斷方法及應對策略。
流鼻血癌症的症狀與早期徵狀
流鼻血本身是一個「非特異性症狀」(即很多疾病都會引起),但如果出現以下5種「異常流鼻血」特徵,可能提示與癌症相關,需立即就醫:
1. 頻繁發作且「找不到原因」
正常的流鼻血通常有明確誘因(如挖鼻孔、空調房待太久),且發作頻率低(每月1-2次以內)。如果出現:
- 每周流鼻血超過2次;
- 沒有明顯誘因(比如沒挖鼻子、沒受傷)就突然流血;
- 流鼻血持續時間超過10分鐘(即使捏緊鼻翼也難以止血); 這類「無原因、高頻率、難止血」的流鼻血,可能是鼻腔或鼻咽部腫瘤破壞血管的信號[^3]。
2. 流鼻血伴隨「頭頸部異常」
頭頸部癌症(如鼻咽癌、鼻腔癌)引發的流鼻血,往往會伴隨其他局部症狀,這是區分「普通流鼻血」與「癌症相關流鼻血」的關鍵:
- 鼻塞:一側鼻孔長期堵塞,且隨時間加重(腫瘤佔據鼻腔空間);
- 鼻涕帶血:不是鮮血直流,而是鼻涕中混有暗紅色或咖啡色血絲(腫瘤表面輕微滲血);
- 耳鳴/聽力下降:鼻咽癌侵犯咽鼓管,導致中耳積液,出現「像塞了棉花」的耳鳴或聽力減退;
- 頸部腫塊:頸部兩側出現無痛、質硬、固定不動的腫塊(癌症轉移至頸部淋巴結)[^4]。
3. 流鼻血伴隨「全身症狀」
如果流鼻血的同時,出現以下全身表現,可能提示血液系統癌症(如白血病)或晚期惡性腫瘤:
- 體重驟降:短期內(1-2個月)體重下降超過5%,且沒有刻意減肥;
- 反覆發燒:無緣無故發燒(體溫超過38℃),且抗生素治療無效;
- 出血傾向:牙齦出血、皮膚瘀斑、月經量異常增多(白血病導致血小板減少);
- 乏力/貧血:經常感到疲倦、頭暈,面色蒼白(長期慢性出血或癌症消耗)[^5]。
4. 「特定部位」的流鼻血
普通流鼻血多來自鼻腔前部的「黎氏區」(Little’s Area,位於鼻中隔前下方,毛細血管豐富),出血位置較淺,容易看見。而癌症相關的流鼻血,常來自鼻腔後部或鼻咽部,表現為:
- 流鼻血時,血液從口腔後部湧出(而非從前鼻孔流出);
- 仰頭時,血絲從咽喉部吐出(容易誤以為是「咳血」); 這類出血往往是腫瘤侵犯鼻腔深層血管所致,需通過內窺鏡檢查才能發現病灶[^6]。
5. 高危人群的「警示性流鼻血」
如果您屬於以下癌症高危群體,即使流鼻血看似「普通」,也建議盡早檢查:
- 長期吸煙/飲酒者(頭頸癌的風險比常人高5-10倍);
- 有鼻咽癌家族史者(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相關);
-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者(如甲醛、石棉、重金屬);
- 曾患頭頸部癌癥(如口腔癌、喉癌)的復發高危者[^7]。
流鼻血癌症的病因與風險因素
要理解流鼻血與癌症的關係,首先需要明確:癌症為什麼會導致流鼻血? 主要有3種機制:
- 腫瘤直接破壞血管:鼻腔、鼻咽部的惡性腫瘤生長迅速,會侵犯周圍的小血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
- 凝血功能障礙: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統癌症,會抑制血小板生成或破壞凝血因子,導致全身出血傾向(包括流鼻血);
- 腫瘤壓迫血管:腦瘤或轉移性癌症壓迫鼻腔周圍的大血管(如頸總動脈分支),導致血管壓力升高破裂[^8]。
以下是與流鼻血相關的常見癌症類型及風險因素:
1. 鼻咽癌(最常見的「流鼻血癌症」)
鼻咽癌是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常見的頭頸癌,香港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5-8例。流鼻血(尤其是回吸性血涕)是鼻咽癌的經典早期症狀,約30%的患者以此就醫。
- 風險因素:EB病毒感染、遺傳因素(家族史)、長期食用醃製食品(如鹹魚、醃菜,含亞硝胺)、吸煙/飲酒[^9]。
2. 鼻腔癌與鼻竇癌
鼻腔癌(發生於鼻腔黏膜)與鼻竇癌(發生於上頜竇、額竇等鼻竇腔)較少見,但惡性程度高。早期症狀包括鼻塞、流鼻血、面部腫脹,隨著病情進展,會侵犯眼眶(導致視力下降)或牙齒(導致牙齒鬆動)。
- 風險因素:長期接觸甲醛、石棉、木屑(木工職業暴露)、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慢性鼻竇炎反覆發作[^10]。
3. 白血病(血液系統癌症)
白血病是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流鼻血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之一,常伴隨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發燒等。
- 風險因素:遺傳因素(如唐氏綜合征)、輻射暴露(如放療)、化學物質(如苯)、病毒感染(如HTLV-1病毒)[^11]。
4. 淋巴瘤(淋巴系統癌症)
淋巴瘤可累及全身淋巴結及結外組織(如鼻腔、鼻咽部)。鼻腔淋巴瘤的早期症狀包括流鼻血、鼻塞、面部腫脹,常被誤診為鼻炎或鼻竇炎。
- 風險因素: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如艾滋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12]。
如何預防流鼻血癌症?
流鼻血癌症的預防,核心是降低癌症風險 + 早期識別信號。以下是針對不同人群的預防建議:
1. 普通人群:遠離致癌因素
- 戒煙限酒:吸煙是頭頸癌的首要風險因素,酒精會加劇煙草的致癌作用;
- 少吃醃製食品:鹹魚、醃菜、醬肉等含大量亞硝胺,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
- 避免職業暴露:長期接觸甲醛、石棉的人群(如裝修工人、石棉加工者),需做好防護(戴口罩、定期體檢);
- 預防EB病毒感染: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牙刷,接種EB病毒疫苗(目前在研發中)[^13]。
2. 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 鼻咽癌高危群:有家族史、長期食用醃製食品者,建議每年做1次鼻咽鏡檢查 + EB病毒抗體檢測;
- 血液系統癌症高危群:有白血病家族史、輻射暴露史者,建議每年做1次血常规+外周血涂片;
- 頭頸癌復發高危者:曾接受頭頸癌治療的患者,需每3-6個月複查鼻咽鏡、頸部超聲[^14]。
3. 日常護理:減少流鼻血誘因
雖然普通流鼻血與癌症無關,但頻繁流鼻血會增加焦慮,也可能掩蓋潛在的癌症信號。日常護理建議:
- 保持鼻腔濕潤:使用生理鹽水噴霧或潤鼻油(如凡士林),避免鼻腔乾燥;
- 避免挖鼻孔:挖鼻孔會損傷鼻腔黏膜,誘發流鼻血;
- 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需按時服藥,避免血壓波動導致血管破裂;
- 及時治療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反覆發作會導致鼻腔黏膜充血,增加出血風險[^15]。
流鼻血癌症的診斷與篩查
如果出現「異常流鼻血」,醫生會通過「三步走」診斷流程排查癌症:
第一步:詳細問診與體格檢查
醫生會詢問以下資訊:
- 流鼻血的頻率、持續時間、出血位置;
- 伴隨症狀(如鼻塞、耳鳴、頸部腫塊);
- 既往病史(如鼻炎、癌症、血液疾病);
- 高危因素(如吸煙、家族史、職業暴露)。
體格檢查包括:
- 前鼻鏡檢查:觀察鼻腔前部是否有黏膜糜爛、腫瘤;
- 頸部觸診:檢查是否有淋巴結腫大;
- 鼻咽鏡檢查:通過柔性內窺鏡觀察鼻腔後部及鼻咽部(鼻咽癌的常見病灶位置)[^16]。
第二步:輔助檢查
如果體格檢查懷疑癌症,會進一步做以下檢查:
- 影像學檢查:
- 鼻咽部CT/MRI:明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範圍;
- 全身PET-CT:排查是否有遠處轉移(如肺癌、肝癌);
-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规:檢查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判斷是否有貧血或凝血障礙);
- EB病毒抗體: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VCA-IgA抗體陽性率高達90%;
- 凝血功能:排查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統疾病;
- 病理活檢:通過鼻咽鏡或手術取腫瘤組織,做病理學檢查(金標準),明確癌症類型(如鱗狀細胞癌、腺癌)[^17]。
第三步:分期與風險評估
確診癌症後,醫生會根據TNM分期系統(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評估病情:
- 早期(I-II期):腫瘤局限於原發部位,無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 中期(III期):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或有區域淋巴結轉移;
- 晚期(IV期):腫瘤遠處轉移(如肺、肝、骨)[^18]。
流鼻血癌症的治療與預後
流鼻血癌症的治療方案取決於癌症類型、分期、患者體質,常見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
1. 鼻咽癌的治療
鼻咽癌對放療高度敏感,放療是早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治愈率可達80%以上。中期鼻咽癌需聯合化療(同步放化療),晚期鼻咽癌則需採用「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的綜合方案。
- 靶向治療:針對EB病毒相關的鼻咽癌,使用抗EGFR抗體(如西妥昔單抗)可提高治療效果;
- 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可用於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有效率約20-30%[^19]。
2. 鼻腔癌與鼻竇癌的治療
鼻腔癌與鼻竇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早期患者可通過手術徹底切除腫瘤;中期患者需手術聯合放療;晚期患者則需化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緩解症狀。
- 微創手術:採用鼻內窺鏡手術,創口小、恢復快,適用於早期鼻腔癌;
- 術後放療:降低局部復發風險,提高治愈率[^20]。
3. 白血病的治療
白血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可達80%以上。高危患者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
- 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白血病(如Ph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伊馬替尼)可顯著提高療效;
- 免疫治療:CAR-T細胞療法可用於復發難治性白血病,有效率約70-90%[^21]。
4. 預後與康復
流鼻血癌症的預後取決於早期診斷與治療:
- 早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超過80%;
- 早期鼻腔癌:5年生存率約70%;
- 兒童急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超過85%;
- 晚期癌症:5年生存率低於30%。
康復建議:
- 定期複查:治療後第1-2年,每3個月複查1次;第3-5年,每6個月複查1次;5年後每年複查1次;
- 營養支持:多吃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如魚、雞蛋、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心理調節: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建議尋求心理諮詢或參加病友支持團體[^22]。
常見問題(FAQ)
Q1:小朋友經常流鼻血,是不是得了癌症?
A:兒童流鼻血的常見原因是鼻腔乾燥、挖鼻孔或過敏性鼻炎,只有極少數情況與癌症有關(如白血病)。如果小朋友出現以下情況,需就醫檢查:
- 流鼻血伴隨發燒、乏力、皮膚瘀斑;
- 流鼻血持續超過15分鐘;
- 頸部出現無痛性腫塊[^23]。
Q2:流鼻血時仰頭,會不會把血吞進肚子裡?
A:仰頭會導致血液流向咽喉部,可能引起嗆咳或嘔吐,甚至誤吸入氣管導致窒息。正確的止血方法是:坐下,身體前傾,用拇指和食指捏緊鼻翼兩側,持續10-15分鐘,同時用冰袋敷前額或後頸部(收縮血管)[^24]。
Q3:鼻咽癌的流鼻血和普通流鼻血有什麼區別?
A:鼻咽癌的流鼻血多為「回吸性血涕」——即吸鼻子後,從口腔吐出的鼻涕中帶血絲,通常在清晨起床時出現;而普通流鼻血多為前鼻孔流出的鮮血,有明確誘因[^25]。
Q4:長期鼻炎會變成癌症嗎?
A:慢性鼻炎本身不會直接變成癌症,但長期鼻炎反覆發作會導致鼻腔黏膜慢性炎症,增加鼻腔癌的風險。建議慢性鼻炎患者積極治療(如使用激素噴霧、避免過敏原),定期複查鼻鏡[^26]。
Q5:流鼻血癌症治療後,還會復發嗎?
A:癌症復發的風險取決於分期與治療效果。早期患者復發風險低(約10-20%),晚期患者復發風險高(約50-70%)。定期複查(如鼻咽鏡、CT)是早期發現復發的關鍵[^27]。
Q6:EB病毒陽性,是不是一定會得鼻咽癌?
A:EB病毒陽性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鼻咽癌,僅表示感染過EB病毒。但如果EB病毒VCA-IgA抗體滴度持續升高(超過1:40),則鼻咽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需定期做鼻咽鏡檢查[^28]。
Q7:流鼻血癌症患者可以吃中藥嗎?
A:中藥可以作為輔助治療,幫助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如噁心、乏力、口乾),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中藥不能替代正規的放化療或手術,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29]。
Q8:吸二手煙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嗎?
A:是的,二手煙中含有與一手煙相同的致癌物質(如尼古丁、苯並芘),長期暴露會增加頭頸癌(包括鼻咽癌)的風險。建議遠離二手煙環境,在家中或公共場所禁止吸煙[^30]。
參考文獻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流鼻血與癌症的關係:哪些情況需要警惕?》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health-information/epistaxis-and-cancer
-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 《經常流鼻血是癌症先兆?醫生解析原因與風險》 - https://www.cuhk.edu.hk/hospital/health-info/epistaxis-cancer
- 健康網香港版 - 《流鼻血不等於癌症,但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 https://hk.health.com/epistaxis-cancer-warning-signs
- 香港醫學會 - 《頭頸癌與流鼻血:症狀、診斷與治療全解析》 - https://www.hkma.org/zh-hant/health-articles/head-neck-cancer-epistaxis
- 香港兒童醫院 - 《兒童流鼻血與癌症:家長必須知道的事》 - https://www.ha.org.hk/hkh/child-health/epistaxis-cancer-children
- Wikipedia - 鼻出血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鼻出血
- Wikipedia - 頭頸癌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頭頸癌
- 《Epistaxis as a Presenting Symptom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 https://journals.lww.com/otohns/Abstract/2023/05000/EpistaxisasaPresentingSymptomofHead_and.10.aspx
- 《Risk Factors for Epistaxis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https://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32/6/789
- 香港癌癥資料統計中心 - 《2023年香港頭頸癌發病率報告》 -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istry/statistics/head-neck-cancer-2023.pdf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白血病的預防與治療指南》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50671
- 《Lymphoma of the Nasal Cavity: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ajco.2022.0345
- 香港衛生署 - 《鼻咽癌預防建議》 - https://www.chp.gov.hk/zh-hant/health-topics/nasopharyngeal-cancer/prevention.html
- 美國癌症協會(ACS) - 《Head and Neck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head-and-neck-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creening.html
-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會 - 《鼻腔護理指南》 - https://www.hkora.org/zh-hant/patient-education/nasal-care
-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Epistaxi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Foundation - https://www.entnet.org/content/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diagnostic-evaluation-epistaxis
-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頭頸癌診斷流程》 - https://www.ha.org.hk/ha/info/publications/head-neck-cancer-diagnosis.pdf
- 國際抗癌聯盟(UICC) -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第8版) - https://www.uicc.org/resources/tnm-classification
-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022.40.15_suppl.6508
-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inonasal Malignancies》 -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 https://www.clinicalkey.com/#!/content/article/1-s2.0-S003066652100158X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 《Leukemia Treatment Guidelines》 - https://www.cancer.gov/types/leukemia/treatment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康復手冊》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ant/resource-center/publications/cancer-rehabilitation-handbook
- 香港兒童醫院 - 《兒童鼻出血處置指南》 - https://www.ha.org.hk/hkh/child-health/epistaxis-management
- 美國耳鼻喉科協會(AAO-HNS) - 《First Aid for Epistaxis》 - https://www.enthealth.org/publications/first-aid-for-epistaxis/
- 香港中文大學癌癥研究所 - 《鼻咽癌早期症狀識別》 - https://www.cuhk.edu.hk/cancer/education/nasopharyngeal-cancer-symptoms
- 《Chronic Rhinitis and Risk of Sinonasal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tolaryngology/fullarticle/2798343
- 《Recurrence Pattern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 - https://www.redjournal.org/article/S0360-3016(22)03456-3/fulltext
- 《EBV Serology an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isk: A Meta-Analysis》 -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https://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29/12/2603
-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 《中醫輔助癌症治療指南》 - https://www.cmchk.org.hk/zh-hant/guideline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djunctive-cancer-treatment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二手煙的危害與控制》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econd-hand-sm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