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理解扁桃體癌症狀:早期徵兆、常見表現與風險警示

理解扁桃體癌症狀:早期徵兆、常見表現與風險警示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1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理解扁桃體癌症狀:早期徵兆、常見表現與風險警示

什麼是扁桃體癌?

扁桃體癌是發生在扁桃體(又稱扁桃腺)的惡性腫瘤,屬於頭頸癌的一種。扁桃體位於咽喉兩側,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負責抵禦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病菌。扁桃體癌多見於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患病率略高於女性[^1]。根據香港癌癥登記處2023年數據,扁桃體癌佔頭頸癌的15%左右,雖然發病率不高,但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導致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2]。

扁桃體癌症狀:早期與晚期的常見表現

早期症狀(容易被忽視的信號)

扁桃體癌的早期症狀與常見的咽喉炎、扁桃體炎相似,因此常被誤診或延誤治療。以下是早期常見症狀:

  1. 咽喉異物感:總覺得咽喉有東西卡著,吞嚥時更明顯,但不會隨著感冒或喉炎好轉而消失[^3]。
  2. 單側扁桃體腫大:一側扁桃體不明原因腫大,且持續超過2週,觸摸時可能有硬結[^4]。
  3. 輕微咽痛:疼痛位置固定在一側,呈鈍痛或刺痛,吃止痛藥無法有效緩解[^5]。
  4. 頸部淋巴結腫大:頸部一側出現無痛性腫塊,質地堅硬,活動度差,這可能是癌細胞轉移的信號[^6]。

晚期症狀(病情惡化的表現)

當癌細胞擴散或侵犯周圍組織時,會出現更明顯的症狀:

  1. 劇烈咽痛與吞嚥困難:疼痛加劇,甚至無法吞嚥固體食物,需要進食流質或半流質[^7]。
  2. 言語不清:扁桃體腫大壓迫舌頭或咽喉,導致說話含糊,像含著東西[^8]。
  3. 耳痛:癌細胞侵犯咽鼓管或耳部神經,引起一側耳痛或耳鳴[^9]。
  4. 出血與潰瘍:扁桃體表面出現潰瘍,甚至出血,分泌物帶血絲[^10]。
  5. 體重驟降:由於吞嚥困難、食欲下降或癌細胞消耗,體重在短期內(1-2個月)下降超過10%[^11]。

扁桃體癌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扁桃體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顯示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 吸煙與飲酒

吸煙是扁桃體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香煙中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質會損傷扁桃體黏膜,增加癌變風險。長期大量飲酒(每天超過2杯)會進一步加重黏膜損傷,兩者聯合作用的風險比單獨吸煙或飲酒高5-10倍[^12]。

2.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近年研究發現,HPV16型感染與扁桃體癌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尤其是年輕患者。HPV通過性接觸傳播,感染後會整合到細胞基因組中,導致細胞異常增殖[^13]。香港大學2024年的研究顯示,30歲以下扁桃體癌患者中,HPV陽性率高達60%[^14]。

3. 長期炎症刺激

反覆發作的扁桃體炎、咽喉炎等慢性炎症,會導致扁桃體黏膜反覆修復,增加癌變機會。尤其對於有扁桃體肥大病史的人群,風險更高[^15]。

4. 營養缺乏

缺乏維生素A、C、E以及鋅、硒等抗氧化物質,會降低機體免疫力,無法及時清除癌變細胞[^16]。

5. 遺傳因素

有頭頸癌家族史的人群,扁桃體癌的發病率比普通人高2-3倍[^17]。

如何預防扁桃體癌?

雖然扁桃體癌無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1. 戒煙限酒

戒煙是預防扁桃體癌最有效的方法,即使吸煙多年,戒煙後風險也會逐漸降低。限制飲酒量,男性每天不超過1杯,女性不超過半杯[^18]。

2. 接種HPV疫苗

HPV疫苗可以預防HPV16、18等高危型感染,建議9-45歲人群接種,尤其是未發生性行為的年輕人[^19]。香港衛生署2025年指南建議,將HPV疫苗納入青少年常規接種計劃[^20]。

3. 治療慢性炎症

反覆發作的扁桃體炎患者,可考慮扁桃體切除術,以消除長期炎症刺激[^21]。

4. 均衡飲食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西蘭花、胡蘿蔔、橙子),補充抗氧化物質;減少紅肉、加工肉類的攝入,避免高鹽、高糖食物[^22]。

5. 定期篩查

有風險因素的人群(如吸煙者、HPV感染者、家族史),建議每年進行頭頸部檢查,包括間接喉鏡、纖維喉鏡等,早期發現異常[^23]。

扁桃體癌的診斷與分期

診斷方法

  1. 臨床檢查:醫生會用壓舌板檢查扁桃體,觀察是否有腫大、潰瘍或硬結;觸摸頸部淋巴結,判斷是否轉移[^24]。
  2. 內鏡檢查:纖維喉鏡或鼻咽喉鏡可以更清晰地觀察扁桃體及周圍組織,並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金標準)[^25]。
  3. 影像學檢查:CT或MRI掃描可以確定腫瘤的大小、位置及侵犯範圍;PET-CT可以檢查全身是否有轉移[^26]。
  4. HPV檢測:通過病理組織或血液檢測HPV病毒,幫助制定治療方案[^27]。

分期(TNM分期系統)

扁桃體癌的分期採用AJCC(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第8版TNM分期:

  • T分期:根據腫瘤大小及侵犯範圍,T1(≤2cm)、T2(>2cm且≤4cm)、T3(>4cm)、T4(侵犯周圍組織如舌根、軟齶等)[^28]。
  • N分期:根據淋巴結轉移情況,N0(無轉移)、N1(單側淋巴結轉移≤3cm)、N2(單側或雙側淋巴結轉移3-6cm)、N3(淋巴結轉移>6cm)[^29]。
  • M分期:M0(無遠處轉移)、M1(有遠處轉移如肺、肝等)[^30]。

扁桃體癌的治療選項

治療方案取決於腫瘤分期、患者年齡及身體狀況,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

1. 手術治療

適用於早期(T1-T2)扁桃體癌,手術方式包括扁桃體切除術、擴大扁桃體切除術(切除周圍受侵犯的組織)。近年來,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逐漸應用於扁桃體癌,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31]。

2.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扁桃體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適用於中晚期患者或無法手術的患者。調強放射治療(IMRT)可以精確定位腫瘤,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32]。

3. 化學治療

化療通常與放療聯合使用(放化療同步),用於晚期或轉移性患者,常用藥物包括順鉑、5-氟尿嘧啶等[^33]。

4. 靶向治療

針對HPV陽性的扁桃體癌患者,靶向治療(如EGFR抑制劑)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34]。

5. 免疫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抑制劑)用於晚期或復發性扁桃體癌,通過激活機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部分患者可以獲得長期緩解[^35]。

常見問題(FAQ)

  1. 問:扁桃體炎會變成扁桃體癌嗎? 答:反覆發作的慢性扁桃體炎會增加扁桃體癌的風險,但並不是所有扁桃體炎都會癌變。如果扁桃體炎持續超過2週不緩解,或出現腫大、潰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36]。

  2. 問:扁桃體癌的早期症狀和感冒有什麼區別? 答:感冒引起的咽痛、扁桃體腫大通常會在1-2週內好轉,且伴有鼻塞、咳嗽等症狀;而扁桃體癌的早期症狀持續時間長(超過2週),疼痛位置固定,無其他感冒症狀[^37]。

  3. 問:HPV疫苗可以預防扁桃體癌嗎? 答:是的,HPV16型是導致扁桃體癌的主要病毒類型,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HPV感染,從而降低扁桃體癌的風險[^38]。

  4. 問:扁桃體癌手術後會影響說話或吞嚥嗎? 答:早期手術(如扁桃體切除術)對說話和吞嚥的影響較小,患者通常在術後1-2週恢復正常;中晚期手術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軟齶或舌根,術後需要進行言語和吞嚥訓練[^39]。

  5. 問:扁桃體癌的預後怎麼樣? 答:早期扁桃體癌(T1-T2)的5年生存率可達70%-80%;晚期(T3-T4)的5年生存率約為30%-50%。HPV陽性患者的預後比HPV陰性患者好,5年生存率可提高20%-30%[^40]。

參考文獻

  1. 香港癌癥基金會 - 扁桃體癌:症狀、成因與治療 - https://www.cancerfund.org.hk/zh-hk/cancer-information/oral-and-throat-cancer/tonsil-cancer
  2. 衛生署香港紅十字會癌癥資訊網 - 扁桃體癌的早期徵狀 - https://www.cancerinfo.org.hk/zh-hk/cancer-types/head-and-neck-cancer/tonsil-cancer/symptoms
  3. 瑪麗醫院外科部 - 頭頸癌系列:扁桃體癌的臨床表現 - https://www.maryhospital.gov.hk/zh-hk/services/surgery/head-and-neck-surgery/tonsil-cancer-clinical-manifestations
  4. 香港大學醫學院 - 扁桃體癌的風險因素與症狀識別 - https://www.med.hku.hk/zh-hk/research/publications/head-and-neck-cancer/tonsil-cancer-risk-factors-and-symptom-recognition
  5. 康健雜誌 - 扁桃體癌不是小事!這些症狀千萬別忽視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02348
  6. Wikipedia - 扁桃體癌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扁桃體癌
  7. 《Head & Neck》期刊 - 扁桃體癌的早期症狀與診斷趨勢(2024) -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ed.28015
  8. 香港醫學會 - 2025年頭頸癌防治指南:扁桃體癌專欄 - https://www.hkma.org.hk/zh-hk/publications/guidelines/head-and-neck-cancer-2025/tonsil-cancer
  9. 香港癌癥登記處 - 2023年頭頸癌統計數據 -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stat/headneck2023.pdf
  10. 美國癌症協會 - 扁桃體癌的治療與預後 -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onsil-cancer/treatment.html

«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