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癌症篩選:預防勝於治療的關鍵一步
理解癌症篩選:預防勝於治療的關鍵一步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癌症篩選?
癌症篩選是指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通過特定的檢查方法來尋找癌症或癌前病變的過程。這是一種預防性醫療措施,旨在早期發現癌症,從而提高治療成功率和生存率1。癌症篩選的核心理念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在癌症初期階段,通常治療效果更好,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更高。
癌症篩選並非針對所有人群,而是根據年齡、性別、家族病史和個人風險因素等因素,為特定人群推薦的檢查。篩選的目的是在癌症尚未引起症狀或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之前發現它,這時治療的可能性最大2。
癌症篩選的重要性
癌症是香港的主要殺手之一,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最新統計數據,癌症連續多年位居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的首位3。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香港居民被診斷出患有癌症,而許多病例如果能夠及早發現,治療效果會大大提高。
癌症篩選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生存率:早期發現的癌症通常有更高的治癒率。例如,早期結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晚期則可能低於20%4。
減少治療負擔:早期癌症通常治療方式較為簡單,副作用較少,恢復時間較短,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影響程度較小5。
降低醫療成本:早期治療通常比晚期治療成本低得多,無論對個人還是整個醫療系統都是如此6。
預防癌症發生:某些篩選方法可以發現並移除癌前病變,從而預防癌症的實際發生。例如,結腸鏡檢查可以發現並移除大腸息肉,預防其發展為結腸癌7。
提高生活質量: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減少癌症對患者身體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幫助患者維持更好的生活質量8。
癌症篩選的基本原則
有效的癌症篩選計劃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則9:
針對常見癌症:篩選應針對發病率高、對公共健康威脅大的癌症類型。
有明確的目標人群:根據年齡、性別、風險因素等確定最可能從篩選中受益的人群。
有效的檢測方法:篩選方法應具備足夠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能夠準確識別癌症或癌前病變。
可接受的風險:篩選過程本身帶來的風險(如假陽性結果導致的不必要檢查或治療)應小於潛在益處。
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篩選服務應廣泛可及,且被目標人群接受和參與。
後續診斷和治療能力:醫療系統應具備處理篩選發現的異常結果的能力,包括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成本效益:篩選計劃的總體效益應大於其成本。
癌症篩選的局限性
儘管癌症篩選有許多益處,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風險,了解這些有助於做出明智的決策10:
假陽性結果:篩選可能錯誤地指示存在癌症,而實際上並沒有。這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和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
假陰性結果:篩選可能錯過實際存在的癌症,給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延遲診斷和治療。
過度診斷:篩選可能發現一些永遠不會引起症狀或危及生命的癌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過度治療:對於一些可能不會造成危害的癌症進行治療,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風險。
併發症風險:某些篩選程序(如結腸鏡檢查)本身帶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
心理影響:等待篩選結果或面對異常結果可能引起焦慮和壓力。
因此,在決定是否進行癌症篩選時,應權衡潛在的益處和風險,並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建議做出決定。
預防癌症篩選
預防癌症篩選是指通過定期進行特定的檢查,以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或在早期階段進行治療。預防癌症篩選是癌症防控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一級預防(如健康生活方式)和三級預防(如康復和姑息治療)共同構成完整的癌症防控體系11。
常見癌症的篩選方法
不同類型的癌症有不同的篩選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見癌症的推薦篩選方式12:
1. 乳癌篩選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早期發現對提高治癒率至關重要。
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這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選工具,能夠發現臨床觸診無法察覺的早期腫瘤。香港衛生署建議44-69歲的女性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13。
臨床乳房檢查:由醫護人員進行的乳房檢查,可以發現一些異常變化。建議2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進行一次臨床乳房檢查。
乳房自我檢查:女性可以每月進行乳房自我檢查,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狀態,以便及時發現任何變化。雖然乳房自我檢查不能替代專業篩選,但有助於提高自我健康意識14。
2. 大腸癌篩選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大常見癌症,但同時也是最容易通過篩選預防的癌症之一。
大便隱血測試:這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篩選方法,可以檢測大便中是否存在肉眼看不見的血液。香港衛生署為61-70歲的居民提供資助的大便隱血測試服務15。
結腸鏡檢查:這是目前最準確的大腸癌篩選方法,可以直接觀察整個大腸,並在檢查過程中移除息肉,預防其發展為癌症。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或有家族史的人群根據醫生建議提前開始和增加頻率16。
乙狀結腸鏡檢查:這種檢查只能觀察大腸的下段,但風險較小,準備較簡單。建議每5年進行一次。
大腸CT造影:對於無法進行結腸鏡檢查的人士,這是一種替代選擇,建議每5年進行一次。
3. 子宮頸癌篩選
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第十大常見癌症,但通過定期篩選可以有效預防。
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這是一種簡單、無痛的檢查,可以發現子宮頸的癌前病變。香港衛生署建議25-64歲有性經驗的女性每三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17。
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測試:HPV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HPV測試可以檢測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對於3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每5年進行一次HPV測試,或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結合進行18。
HPV疫苗: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篩選,但HPV疫苗可以有效預防HPV感染,從而預防大多數子宮頸癌。香港衛生署為小學女生提供資助的HPV疫苗接種服務19。
4. 肺癌篩選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但早期症狀不明顯,篩選對高危人群尤其重要。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這是目前證實有效的肺癌篩選方法,能夠發現早期的肺部腫瘤。主要針對55-74歲、有30年吸煙史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檢查20。
胸部X光檢查:雖然傳統上用於肺癌篩選,但研究證明其在降低肺癌死亡率方面的效果有限,目前已不推薦作為常規篩選工具。
5. 前列腺癌篩選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第四大常見癌症,但篩選的必要性仍有爭議。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測試:這是一種簡單的血液測試,可以測量前列腺特異抗原的水平。然而,PSA水平升高不一定意味著患有前列腺癌,可能由於其他原因如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21。
直腸指檢(DRE):醫生通過直腸壁觸摸前列腺,檢查是否有異常。這種方法簡單但準確性有限。
對於前列腺癌篩選,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與醫生討論篩選的利弊,特別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能需要更早開始討論22。
6. 肝癌篩選
肝癌是香港男性第三大癌症杀手,主要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有關。
腹部超音波檢查:這是最常用的肝癌篩選方法,無創且無輻射。對於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23。
甲胎蛋白(AFP)血液測試:AFP是一種腫瘤標誌物,在肝癌患者中可能升高。然而,其特異性和靈敏度有限,通常與超音波檢查結合使用。
7. 胃癌篩選
胃癌在香港較為常見,特別是在老年人中。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胃鏡):這是最準確的胃癌篩選方法,可以直接觀察胃內部並取組織樣本。對於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根據醫生建議定期進行檢查24。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檢測並治療感染可以降低胃癌風險。
癌症篩選的適合人群
癌症篩選並非適合所有人,不同的篩選方法有不同的目標人群。以下是一般情況下的建議25:
- 年齡因素:
- 乳癌篩選:建議44-69歲女性
- 大腸癌篩選:建議50-75歲人群
- 子宮頸癌篩選:建議25-64歲有性經驗女性
- 肺癌篩選:建議55-74歲高危人群(長期吸煙者)
- 前列腺癌篩選:建議50歲以上男性與醫生討論
- 家族史:
- 有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相關癌症的人群,可能需要更早開始篩選或增加篩選頻率。
- 某些遺傳性癌症綜合症(如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患者,需要根據專科醫生建議進行特殊篩選26。
- 生活方式因素:
- 長期吸煙者應考慮肺癌篩選
- 長期飲酒者應考慮肝癌和上消化道癌篩選
- 肥胖人群應考慮結腸癌篩選
- 既往病史:
- 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應定期進行肝癌篩選
- 有癌前病變史的人群應根據醫生建議進行定期篩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為一般建議,具體的篩選計劃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和醫生建議制定。
癌症篩選的頻率
不同的癌症篩選方法有不同的推薦頻率,以下是一般情況下的建議27:
- 乳癌篩選:
- 乳房X光造影:每2年一次(44-69歲女性)
- 臨床乳房檢查:每年一次(20歲以上女性)
- 乳房自我檢查:每月一次
- 大腸癌篩選:
- 大便隱血測試:每年一次(50-75歲人群)
- 結腸鏡檢查:每5-10年一次(50歲以上人群)
- 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
- 大腸CT造影:每5年一次
- 子宮頸癌篩選:
- 子宮頸抹片檢查:每3年一次(25-64歲有性經驗女性)
- HPV測試:每5年一次(30歲以上女性)
- HPV疫苗:按照接種計劃完成(通常為2-3劑)
- 肺癌篩選: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每年一次(55-74歲高危人群)
- 前列腺癌篩選:
- PSA血液測試:根據醫生建議(通常為每年一次)
- 直腸指檢:根據醫生建議(通常為每年一次)
- 肝癌篩選:
- 腹部超音波檢查:每6個月一次(高危人群)
- 甲胎蛋白血液測試:每6個月一次(高危人群)
- 胃癌篩選: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根據醫生建議(高危人群通常為每1-3年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頻率僅為一般建議,具體的篩選間隔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既往篩選結果和醫生建議確定。
癌症篩選的準備工作
不同的癌症篩選方法需要不同的準備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見篩選方法的準備事項28:
- 乳房X光造影:
- 檢查當天不要使用除臭劑、香水或粉末在腋下或胸部區域
- 最好在月經結束後一週內進行檢查,此時乳房較不敏感
- 穿著方便脫下的上衣
- 攜帶過去的乳房X光片以供比較
- 結腸鏡檢查:
- 檢查前3-7天需要遵循特殊飲食,通常為低纖維飲食
- 檢查前一天需要進行腸道清潔,服用瀉藥並飲用大量液體
- 檢查前通常需要禁食8-12小時
- 安排他人陪同回家,因為檢查過程中使用的鎮靜劑可能影響判斷力
- 子宮頸抹片檢查:
- 最好在月經結束後兩週內進行檢查
- 檢查前48小時避免性交、使用陰道藥物或灌洗陰道
- 檢查前排空膀胱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 通常不需要特殊準備
- 穿著舒適、無金屬飾品的衣物
- 可能需要去除首飾和其他金屬物品
- PSA血液測試:
- 檢查前避免劇烈運動、騎自行車或性活動,因為這些可能影響PSA水平
- 某些醫生可能建議在檢查前禁食
- 腹部超音波檢查:
- 檢查前可能需要禁食6-8小時
- 可能需要飲水使膀胱充盈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 檢查前通常需要禁食8-12小時
- 檢查前可能需要停用某些藥物,如抗凝血藥
- 安排他人陪同回家,因為檢查過程中使用的鎮靜劑可能影響判斷力
在進行任何癌症篩選之前,應詳細諮詢醫護人員,了解具體的準備要求和注意事項。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香港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為居民提供多種癌症篩查資源和服務。這些資源涵蓋了公共醫療系統、私人醫療機構、非政府組織等多個方面,旨在提高癌症篩查的可及性和普及率29。
公共醫療系統的癌症篩查服務
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主要由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管理,提供多種資助或免費的癌症篩查服務30:
- 衛生署轄下的篩查計劃:
- 醫院管理局的癌症篩查服務:
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專科門診和普通科門診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各種癌症篩查服務,包括但不限於肝癌篩查、胃癌篩查、前列腺癌篩查等。
醫院管理局還設有多個專科中心,如瑪嘉烈醫院的癌症中心、威爾斯親王医院的腫瘤科等,提供高水平的癌症診斷和治療服務34。
- 政府資助計劃:
私人醫療機構的癌症篩查服務
香港擁有眾多私人醫療機構,提供全面和便捷的癌症篩查服務37:
- 私人醫院:
香港的主要私人醫院,如養和醫院、嘉諾撒醫院、港安醫院等,都提供各種癌症篩查套餐和服務。這些機構通常配備最先進的設備和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能夠提供高質量的篩查服務。
私人醫院的癌症篩查服務通常包括全面的健康評估、個性化的篩查計劃、快速檢查結果和專業的醫療諮詢。然而,費用相對較高,一次全面的癌症篩查可能需要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38。
- 專科診所:
香港有許多專科診所提供特定的癌症篩查服務,如婦科診所提供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查,胃腸肝臟科診所提供大腸癌和肝癌篩查等。
專科診所的優點是專業性強,醫生在特定領域有豐富經驗,能夠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服務。費用通常介於公立醫院和私人醫院之間39。
- 健康檢查中心:
香港有多家專業的健康檢查中心,如港安健康中心、仁安醫療中心等,提供各種層次的癌症篩查套餐。
這些中心通常提供靈活的套餐選擇,從基本篩查到全面篩查,價格從幾百到幾千港元不等。許多中心還提供企業團體檢查服務,方便公司為員工安排健康檢查40。
非政府組織的癌症篩查服務
香港有多個非政府組織致力於癌症預防和篩查工作,為社區提供教育和服務41:
- 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是香港主要的癌症慈善機構之一,提供多種癌症篩查相關服務,包括免費的健康講座、篩查諮詢、篩查資助等。
該基金會還運營多個癌症支援中心,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實務協助和教育資源42。
- 香港防癌會:
香港防癌會致力於癌症預防和教育工作,定期舉辦社區健康講座、展覽和篩查活動。
該會還提供流動健康檢查車服務,到不同社區為居民提供基本的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查諮詢43。
- 其他專項癌症組織:
- 香港還有多個專注於特定癌症的非政府組織,如香港乳癌基金會、香港大腸癌協會、香港肝癌研究基金會等,這些組織通常提供特定癌症的篩查資訊、教育和支援服務44。
癌症篩查的費用和資助
香港的癌症篩查費用因檢查類型、機構和地區而異,以下是2024年的一般價格範圍和資助情況45:
- 公共醫療系統費用:
- 大腸癌篩查(大便隱血測試):免費(61-70歲合資格人士)
- 結腸鏡檢查:資助價約HK$1,000-2,000(大便隱血測試陽性者)
- 乳房X光造影:HK$285(44-69歲女性)
- 子宮頸抹片檢查:HK$150(25-64歲有性經驗女性)
- 其他篩查服務:根據服務類型收費,通常較私人醫療機構便宜
- 私人醫療機構費用:
- 大腸癌篩查(大便隱血測試):HK$300-800
- 結腸鏡檢查:HK$5,000-15,000
- 乳房X光造影:HK$800-2,500
- 子宮頸抹片檢查:HK$400-1,000
- HPV測試:HK$800-2,000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查):HK$2,000-5,000
- 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癌篩查):HK$600-1,500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胃癌篩查):HK$3,000-8,000
- PSA血液測試(前列腺癌篩查):HK$300-800
- 全面癌症篩查套餐:HK$5,000-30,000不等
- 資助和補助:
- 長者醫療券: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每年可獲HK$2,000醫療券,可用於私人醫療機構的癌症篩查服務
- 關愛基金:為經濟困難人士提供醫療援助,包括癌症篩查資助
- 社會福利署: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提供醫療費用資助
- 非政府組織:部分非政府組織為特定人群提供免費或資助的癌症篩查服務
癌症篩查的預約和流程
在香港預約和進行癌症篩查的流程通常如下46:
- 選擇服務提供者:
- 根據個人需求、經濟能力和醫療保險覆蓋範圍,選擇適合的公立醫院、私人醫院、專科診所或健康檢查中心。
- 預約方式:
- 公立醫療系統:通常需要通過家庭醫生或普通科門診轉介,或直接通過相關部門的電話或網上系統預約
- 私人醫療機構:可直接通過電話、網站或移動應用程式預約
- 非政府組織:通過組織的熱線電話或網站預約
- 初步諮詢:
- 許多醫療機構在篩查前會安排初步諮詢,評估個人風險因素,確定適合的篩查項目。
- 篩查前準備:
- 根據不同的篩選項目,可能需要進行特定的準備,如飲食調整、腸道清潔、禁食等。
- 進行篩查:
- 按照預約時間到達醫療機構,完成相關的行政手續後進行篩查檢查。
- 結果獲取:
- 篩查結果通常需要數天至數週時間,具體時間因檢查類型而異。
- 結果可以通過電話、郵件、網上系統或親身領取等方式獲得。
- 結果諮詢和跟進:
- 對於異常結果,醫療機構通常會安排專業醫生進行詳細解釋和建議。
- 根據結果,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
- 定期跟進:
- 即使篩查結果正常,也應按照醫生建議的頻率進行定期篩查。
癌症篩查的質素保證
香港的癌症篩查服務有多層次的質素保證機制,確保服務的專業性和可靠性47:
- 專業資格認證:
- 進行癌症篩查的醫生和醫療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資格和認證。
- 許多專科醫生還持有國際專業機構的認證,如美國放射學會、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等。
- 設備和技術標準:
- 香港的醫療機構使用的篩查設備通常符合國際標準,並定期進行維護和校準。
- 許多私人醫院和診所引進最先進的篩查技術,如數位乳房X光造影、虛擬結腸鏡等。
- 質量監控系統:
- 公立醫院和許多私人醫療機構都設有質量監控系統,定期評估篩查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 這些系統包括結果審核、不良事件報告、患者滿意度調查等。
- 專業組織監管:
- 香港醫務委員會、香港放射學院、香港內科醫學院等專業組織對醫療專業人員的實踐進行監管。
- 這些組織還制定專業實踐指南,確保癌症篩查服務的專業標準。
- 國際認證:
- 許多香港的醫療機構獲得了國際認證,如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認證,這表明其服務質量達到國際標準。
香港癌症篩查的挑戰和未來發展
儘管香港擁有完善的癌症篩查體系,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同時也有新的發展趨勢48:
- 面臨的挑戰:
- 參與率不足:許多合資格人士仍未參與定期癌症篩查,特別是男性、低收入群體和少數族裔。
- 資源分配不均:地區之間、不同社經群體之間的癌症篩查資源分配不均。
- 等候時間長:公立醫療系統的癌症篩查服務等候時間較長,可能延誤早期發現。
- 認知不足:部分公眾對癌症篩查的重要性和方法認識不足。
- 人口老化:隨著人口老化,癌症篩查需求增加,對醫療系統構成壓力。
- 未來發展趨勢:
- 精準醫學:利用基因檢測和個人風險評估,提供個性化的癌症篩查計劃。
- 液態活檢:發展血液檢測技術,通過檢測血液中的腫瘤DNA進行癌症篩查,減少侵入性檢查。
- 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篩查的準確性和效率,如AI輔助的影像診斷。
- 移動健康技術:利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和可穿戴設備,提高癌症篩查的便利性和參與率。
- 社區為本服務:加強社區層面的癌症篩查服務,提高可及性和便利性。
- 跨部門合作:加強衛生署、醫院管理局、私人醫療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整合資源,提高服務效率。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癌症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也對其心理、情緒和社交生活造成重大衝擊。同時,家屬在照顧過程中也面臨各種挑戰。香港提供多種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旨在幫助他們應對癌症帶來的各種挑戰49。
心理支持服務
心理支持是癌症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情緒困擾50:
- 醫院內的心理支持:
- 香港的主要公立和私立醫院都配備臨床心理學家或醫務社工,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評估和輔導。
- 這些服務通常包括個別諮詢、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等,幫助患者和家屬處理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問題。
- 非政府組織的心理支持:
- 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防癌會等多個非政府組織提供免費的心理支持服務。
- 這些組織通常擁有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和志願者,提供情緒支援、壓力管理技巧、放鬆訓練等。
- 同路人支持計劃:
- 許多癌症組織運營「同路人」或「夥伴計劃」,安排康復者與新診斷患者配對,分享經驗和提供情感支持。
- 這種同伴支持被證明對減少患者的孤立感和提高應對能力非常有效。
- 心理教育:
- 許多機構提供心理教育課程和工作坊,教授患者和家屬應對癌症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策略、正念減壓等。
- 這些課程幫助參與者建立積極的心態,提高心理韌性。
實務協助服務
癌症患者和家屬在治療過程中面臨許多實際困難,多種實務協助服務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51:
- 經濟援助:
- 香港社會福利署提供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和專項醫療援助,為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提供財政支持。
- 關愛基金和多家慈善機構也提供經濟援助,幫助患者支付醫療費用和生活開支。
- 香港癌症基金會運營「癌症關愛基金」,為經濟困難的癌症患者提供直接財政援助。
- 交通支援:
- 許多醫院和非政府組織提供免費或優惠的交通服務,幫助患者往返醫院接受治療。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關愛車」服務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免費交通接送。
- 家居支援:
- 部分機構提供家居支援服務,如家務協助、送餐服務、個人護理等,幫助體弱的患者維持家居生活。
- 香港社區服務聯會等多個社區組織為有需要的癌症患者提供這些服務。
- 兒童照顧支援:
- 對於有年幼子女的癌症患者,一些機構提供兒童照顧服務,幫助患者在治療期間照顧孩子。
- 香港家庭福利會等組織提供這類支援服務。
- 就業支援:
- 許多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和康復後面臨就業困難,一些機構提供職業諮詢和培訓服務。
- 香港復康會、僱員再培訓局等機構為癌症康復者提供就業支援。
資訊和教育服務
準確的資訊和適當的教育對癌症患者和家屬至關重要,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決策並積極參與治療過程52:
- 健康資訊中心:
- 香港癌症基金會運營多家「癌症資訊中心」,提供全面的癌症相關資訊和資源。
- 這些中心配備專業人員,可以回答患者的問題,提供教育材料和推薦適合的資源。
- 教育講座和工作坊:
- 多家醫院和非政府組織定期舉辦癌症相關的教育講座和工作坊,涵蓋治療選擇、副作用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題。
- 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也提供專業的癌症教育課程。
- 多語言資源:
- 為服務香港的多元文化社區,許多機構提供多語言的癌症資訊,包括英文、普通話、其他亞洲語言等。
- 香港癌症基金會等組織的網站和出版物提供多種語言選擇。
- 線上資源:
- 許多機構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包括網站、移動應用程式、在線課程等。
-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HA Go」應用程式提供個人化的健康資訊和服務。
- 圖書館服務:
- 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和多家醫院圖書館提供癌症相關的書籍、雜誌和視聽材料。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資訊中心也設有專門的圖書館服務。
社交和休閒活動
社交支持和休閒活動對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積極影響,幫助他們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和積極的心態53:
- 支持小組:
- 許多癌症組織運營支持小組,讓患者可以分享經驗、情感和應對策略。
- 這些小組通常按癌症類型、年齡段或治療階段分組,確保參與者有共同點和相關需求。
- 康復活動:
- 香港癌症基金會等組織提供各種康復活動,如太極班、瑜伽班、藝術治療等,幫助患者在治療後恢復身體機能和心理健康。
- 這些活動通常由專業人員指導,確保安全性和適宜性。
- 社交活動:
- 許多機構組織社交活動,如聚餐、旅行、慶祝活動等,幫助患者擴展社交圈子和減少孤立感。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希望會所」定期舉辦各類社交活動。
- 興趣班和技能培訓:
- 一些機構提供興趣班和技能培訓,如手工藝、電腦課程、烹飪班等,幫助患者發展新興趣和提高自信。
- 這些活動還為患者提供了轉移注意力和獲得成就感的機會。
- 戶外活動:
- 組織如香港遊樂場協會、香港青年協會等提供適合癌症患者的戶外活動,如遠足、露營、水上活動等。
- 這些活動幫助患者接觸自然,放鬆心情,增強體質。
專門群體的支持服務
不同的癌症患者群體有特定的需求,香港提供多種針對特定群體的支持服務54:
- 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
- 香港兒童癌症基金會專注於為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
- 服務包括遊戲治療、教育支援、家庭活動、經濟援助等。
- 年長癌症患者:
- 香港老年學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等機構為年長癌症患者提供適合其需求的支持服務。
- 這些服務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行動不便、多重疾病等。
- 女性癌症患者:
- 香港乳癌基金會、香港婦女癌協會等組織專注於為女性癌症患者提供支持。
- 服務包括形象指導(如假髮、義乳選擇)、婦女健康講座、同伴支持等。
- 男性癌症患者:
- 香港前列腺健康協會、香港男性健康協會等組織為男性癌症患者提供支持。
- 服務包括男性健康講座、運動計劃、同伴支持等。
- 少數族裔癌症患者:
- 香港小數族裔人士權益關注組、新家園協會等機構為少數族裔癌症患者提供多語言支持和跨文化服務。
- 這些服務幫助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確保少數族裔患者獲得適當的照顧。
臨終關懷和哀傷輔導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屬,臨終關懷和哀傷輔導服務至關重要55:
- 寧養服務:
- 香港多間醫院提供寧養服務,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舒緩治療和全面照顧。
- 這些服務旨在控制症狀、減輕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居家寧養服務:
- 香港善寧會、靈實協會等機構提供居家寧養服務,讓患者可以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接受照顧。
- 這些服務包括專業護理、症狀管理、心理支持、實務協助等。
- 日間寧養中心:
- 一些機構運營日間寧養中心,為患者提供日間照顧服務,讓家屬可以休息或處理其他事務。
- 這些中心提供醫療護理、康復活動、社交活動等。
- 哀傷輔導:
- 許多機構為失去親人的家屬提供哀傷輔導服務,幫助他們應對悲傷和失落。
- 香港生命熱線、香港撒瑪利亞會等組織提供24小時哀傷支援熱線。
- 追思活動:
- 一些機構定期舉辦追思活動,讓家屬可以紀念逝去的親人,並與有類似經歷的人分享感受。
- 這些活動幫助家屬在支持性的環境中處理哀傷。
照顧者支持
癌症患者的家屬和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面臨巨大壓力,專門的照顧者支持服務至關重要56:
- 照顧者培訓:
- 許多醫院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照顧者培訓課程,教授基本的護理技巧、症狀管理、藥物管理等。
- 這些培訓幫助照顧者更有信心和能力照顧患者。
- 照顧者休息服務:
- 一些機構提供臨時照顧服務,讓主要照顧者可以有時間休息、處理個人事务或參加社交活動。
- 香港社區服務聯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等組織提供這類服務。
- 照顧者支持小組:
- 許多機構運營照顧者支持小組,讓照顧者可以分享經驗、情感和應對策略。
- 這些小組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幫助照顧者應對壓力。
- 心理諮詢:
- 照顧者經常面臨焦慮、抑鬱、倦怠等心理問題,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可以提供幫助。
- 香港心理學會、香港輔導師協會等組織提供這類服務。
- 實務支援:
- 照顧者可能需要各種實務支援,如資訊提供、轉介服務、經濟援助申請協助等。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香港義工團等組織提供這類支援。
如何獲取支持服務
獲取癌症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有多種途徑57:
- 醫院轉介:
- 在公立或私立醫院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可以請求醫生、護士或醫務社工轉介至相關的支持服務。
- 醫院通常有與各種支持服務的合作網絡,可以提供適當的轉介。
- 直接聯繫:
- 許多支持服務可以直接聯繫獲得,如電話諮詢、親身到訪中心等。
- 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防癌會等組織的服務中心通常歡迎直接聯繫。
- 網上資源:
- 許多支持服務提供網上資訊和申請渠道,方便患者和家屬獲取服務。
- 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社會福利服務一覽」網站提供全面的社會服務資訊。
- 熱線服務:
- 許多機構提供熱線服務,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即時支援和資訊。
-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關愛熱線」、香港撒瑪利亞會的24小時熱線等都是可用的資源。
- 社區中心:
- 分佈在香港各區的社區中心、地區中心等通常提供各種支持服務的資訊和轉介。
- 香港社區服務聯會、香港明愛等組織的社區中心是獲取支持的好地方。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癌症篩選?為什麼它很重要?
癌症篩選是指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通過特定的檢查方法來尋找癌症或癌前病變的過程。它的重要性在於能夠早期發現癌症,當癌症處於早期階段時,治療成功率更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更好。根據研究,早期發現的癌症通常有更高的治癒率,例如早期結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晚期則可能低於20%58。此外,早期治療通常較為簡單,副作用較少,恢復時間較短,醫療成本也較低。
2. 誰應該進行癌症篩選?
癌症篩選並非適合所有人,而是根據年齡、性別、家族病史和個人風險因素等因素,為特定人群推薦的檢查。一般來說,以下人群應考慮進行癌症篩選59:
- 乳癌篩選:建議44-69歲女性
- 大腸癌篩選:建議50-75歲人群
- 子宮頸癌篩選:建議25-64歲有性經驗女性
- 肺癌篩選:建議55-74歲長期吸煙者
- 前列腺癌篩選:建議50歲以上男性與醫生討論
- 肝癌篩選:建議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
此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長期吸煙、飲酒)的人、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腸病)的人,可能需要更早開始或更頻繁地進行癌症篩選。具體的篩選計劃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和醫生建議制定。
3. 癌症篩選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不同類型的癌症有不同的篩選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見癌症的推薦篩選方式60:
- 乳癌篩選:
- 乳房X光造影(mammography):最有效的乳癌篩選工具
- 臨床乳房檢查:由醫護人員進行的乳房檢查
- 乳房自我檢查:女性每月進行的自我檢查
- 大腸癌篩選:
- 大便隱血測試:非侵入性的篩選方法
- 結腸鏡檢查:最準確的大腸癌篩選方法
- 乙狀結腸鏡檢查:只能觀察大腸下段的檢查
- 大腸CT造影:對於無法進行結腸鏡檢查的人士的替代選擇
- 子宮頸癌篩選:
- 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檢查
- 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測試:檢測高危型HPV感染的測試
- HPV疫苗:預防HPV感染的疫苗
- 肺癌篩選: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目前證實有效的肺癌篩選方法
- 前列腺癌篩選:
-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測試:測量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的血液測試
- 直腸指檢(DRE):通過直腸壁觸摸前列腺的檢查
- 肝癌篩選:
- 腹部超音波檢查:最常用的肝癌篩選方法
- 甲胎蛋白(AFP)血液測試:測量甲胎蛋白水平的血液測試
- 胃癌篩選: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胃鏡):最準確的胃癌篩選方法
-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檢測胃癌重要危險因素的測試
4. 癌症篩選的頻率應該是多少?
不同的癌症篩選方法有不同的推薦頻率,以下是一般情況下的建議61:
- 乳癌篩選:
- 乳房X光造影:每2年一次(44-69歲女性)
- 臨床乳房檢查:每年一次(20歲以上女性)
- 乳房自我檢查:每月一次
- 大腸癌篩選:
- 大便隱血測試:每年一次(50-75歲人群)
- 結腸鏡檢查:每5-10年一次(50歲以上人群)
- 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一次
- 大腸CT造影:每5年一次
- 子宮頸癌篩選:
- 子宮頸抹片檢查:每3年一次(25-64歲有性經驗女性)
- HPV測試:每5年一次(30歲以上女性)
- 肺癌篩選: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每年一次(55-74歲高危人群)
- 前列腺癌篩選:
- PSA血液測試:根據醫生建議(通常為每年一次)
- 直腸指檢:根據醫生建議(通常為每年一次)
- 肝癌篩選:
- 腹部超音波檢查:每6個月一次(高危人群)
- 甲胎蛋白血液測試:每6個月一次(高危人群)
- 胃癌篩選: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根據醫生建議(高危人群通常為每1-3年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頻率僅為一般建議,具體的篩選間隔應根據個人風險因素、既往篩選結果和醫生建議確定。
5. 癌症篩選有哪些風險和局限性?
儘管癌症篩選有許多益處,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風險,了解這些有助於做出明智的決策62:
假陽性結果:篩選可能錯誤地指示存在癌症,而實際上並沒有。這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焦慮和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
假陰性結果:篩選可能錯過實際存在的癌症,給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延遲診斷和治療。
過度診斷:篩選可能發現一些永遠不會引起症狀或危及生命的癌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過度治療:對於一些可能不會造成危害的癌症進行治療,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風險。
併發症風險:某些篩選程序(如結腸鏡檢查)本身帶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如出血、穿孔等。
心理影響:等待篩選結果或面對異常結果可能引起焦慮和壓力。
經濟負擔:某些篩選檢查可能需要自付費用,對一些人造成經濟壓力。
時間和不便:篩選檢查可能需要花費時間進行準備和實際檢查,對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
因此,在決定是否進行癌症篩選時,應權衡潛在的益處和風險,並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建議做出決定。
6. 香港有哪些資助的癌症篩查計劃?
香港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提供多種資助的癌症篩查計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計劃63:
大腸癌篩查計劃:香港衛生署為61-70歲的香港居民提供資助的大便隱血測試服務,測試結果陽性者可轉介至公立醫院接受資助的結腸鏡檢查。
乳癌篩查計劃:衛生署轄下的婦女健康中心為44-69歲的女性提供資助的乳房X光造影檢查服務,費用為HK$285(2024年價格)。
子宮頸癌篩查計劃:衛生署為25-64歲有性經驗的女性提供資助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費用為HK$150(2024年價格)。此外,衛生署還為小學女生提供資助的HPV疫苗接種服務。
長者醫療券計劃: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可使用每年HK$2,000的醫療券,用於支付私人醫療機構提供的癌症篩查服務。
關愛基金:關愛基金資助多個醫療援助項目,包括為經濟困難人士提供癌症篩查資助。
非政府組織資助計劃: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防癌會等非政府組織為特定人群提供免費或資助的癌症篩查服務。
要申請這些資助計劃,通常需要符合特定的資格條件,如年齡、居住狀態、經濟狀況等。具體的申請方法和資格要求可以通過相關部門的網站或熱線查詢。
7. 如何準備癌症篩選檢查?
不同的癌症篩選方法需要不同的準備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見篩選方法的準備事項64:
- 乳房X光造影:
- 檢查當天不要使用除臭劑、香水或粉末在腋下或胸部區域
- 最好在月經結束後一週內進行檢查,此時乳房較不敏感
- 穿著方便脫下的上衣
- 攜帶過去的乳房X光片以供比較
- 結腸鏡檢查:
- 檢查前3-7天需要遵循特殊飲食,通常為低纖維飲食
- 檢查前一天需要進行腸道清潔,服用瀉藥並飲用大量液體
- 檢查前通常需要禁食8-12小時
- 安排他人陪同回家,因為檢查過程中使用的鎮靜劑可能影響判斷力
- 子宮頸抹片檢查:
- 最好在月經結束後兩週內進行檢查
- 檢查前48小時避免性交、使用陰道藥物或灌洗陰道
- 檢查前排空膀胱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 通常不需要特殊準備
- 穿著舒適、無金屬飾品的衣物
- 可能需要去除首飾和其他金屬物品
- PSA血液測試:
- 檢查前避免劇烈運動、騎自行車或性活動,因為這些可能影響PSA水平
- 某些醫生可能建議在檢查前禁食
- 腹部超音波檢查:
- 檢查前可能需要禁食6-8小時
- 可能需要飲水使膀胱充盈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 檢查前通常需要禁食8-12小時
- 檢查前可能需要停用某些藥物,如抗凝血藥
- 安排他人陪同回家,因為檢查過程中使用的鎮靜劑可能影響判斷力
在進行任何癌症篩選之前,應詳細諮詢醫護人員,了解具體的準備要求和注意事項。
8. 癌症篩選結果異常怎麼辦?
如果癌症篩選結果異常,可能意味著發現了潛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評估。以下是一些應對步驟65:
保持冷靜:篩選結果異常不一定意味著患有癌症。許多異常結果可能是由於良性條件、技術因素或其他非癌癥原因引起的。
諮詢醫生:盡快安排與醫生討論結果,了解異常發現的性質和可能的意義。
進一步檢查: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的診斷性檢查,以確認或排除癌症。這些檢查可能包括:
- 更詳細的影像學檢查(如MRI、CT掃描等)
- 組織活检(取得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查)
- 血液檢查(測量腫瘤標誌物等)
- 專科轉介(如腫瘤科、外科等)
尋求支持:等待進一步檢查結果和診斷的過程可能充滿壓力和焦慮。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支持服務的幫助是很重要的。
了解選項:如果確診為癌症,了解所有可用的治療選項,包括傳統治療(如手術、化療、放療)和較新的治療方法(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尋求第二意見:如果對診斷或治療計劃有疑問,尋求第二意見是合理的。許多醫生理解並支持患者這樣做。
制定計劃:與醫療團隊合作,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和跟進安排。
照顧自己:在這個困難時期,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重要。保持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休息和壓力管理都有助於應對挑戰。
記住,早期發現的癌症通常有更好的治療前景,因此及時跟進異常篩選結果至關重要。
9. 癌症篩選和癌症預防有什麼區別?
癌症篩選和癌症預防是癌症防控的兩個不同但相關的方面,它們的目標和方法有所不同66:
癌症篩選: - 定義:癌症篩選是指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通過特定的檢查方法來尋找癌症或癌前病變的過程。 - 目標:早期發現癌症,當癌症處於早期階段時,治療成功率更高。 - 方法:包括各種檢查和測試,如乳房X光造影、結腸鏡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等。 - 時間點:通常在癌症可能已經存在但尚未引起症狀時進行。 - 結果:可能發現早期癌症、癌前病變或正常結果。 - 後續行動:如果發現異常,可能需要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癌症預防: - 定義:癌症預防是指採取措施減少患癌症風險的過程。 - 目標:避免癌症的發生。 - 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變(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疫苗接種(如HPV疫苗、乙肝疫苗)、環境因素控制(如減少接觸致癌物)等。 - 時間點:通常在癌症發生前長期進行。 - 結果: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 後續行動: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
雖然癌症篩選和癌症預防有不同的目標和方法,但它們是互補的。理想的癌症防控策略應包括兩者:通過預防措施降低患癌症風險,同時通過篩選早期發現可能發生的癌症。
10. 如何提高癌症篩選的參與率?
提高癌症篩選的參與率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目標,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策略67:
- 提高公眾意識:
- 通過大眾媒體、社交媒體、社區活動等渠道,提高公眾對癌症篩選重要性的認識。
- 分享成功案例和生存故事,強調早期發現的好處。
- 消除障礙:
- 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篩選服務,減少經濟障礙。
- 在社區設立流動篩選服務,增加地理可及性。
- 提供靈活的預約時間,包括晚上和週末,減少時間障礙。
- 簡化流程:
- 簡化預約和登記流程,減少行政障礙。
- 提供一站式服務,盡量在一次訪問中完成多個步驟。
- 個性化提醒:
- 發送個人化的篩選提醒,如短信、電郵、電話或信件。
- 利用電子健康記錄系統自動識別和提醒合資格人士。
- 醫生推薦:
- 鼓勵家庭醫生和基層醫療提供者主動推薦和安排癌症篩選。
- 提供醫生培訓和資源,幫助他們有效推薦篩選。
- 社區參與:
- 與社區領袖、宗教組織、少數族裔團體等合作,推廣癌症篩選。
- 培訓社區健康教育者,在社區層面推廣篩選。
- 工作場所計劃:
- 與僱主合作,在工作場所提供癌症篩選資訊和服務。
- 提供帶薪篩選假期,鼓勵員工參與篩選。
- 文化敏感方法:
- 開發文化敏感的篩選推廣材料,考慮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信念和價值觀。
- 提供多語言服務,克服語言障礙。
- 激勵措施:
- 提供小額激勵,如禮品卡、折扣券等,鼓勵參與篩選。
- 設立社區挑戰或競賽,創造積極的社會規範。
- 政策支持:
- 制定支持性政策,如強制保險覆蓋篩選服務。
- 提供資源支持篩選計劃的實施和評估。
通過綜合運用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癌症篩選的參與率,從而提高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死亡率。
參考文獻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篩查指南2024 https://www.ha.org.hk/cancerscreeningguide2024↩︎
世界衛生組織 - 全球癌症篩查建議 https://www.who.int/cancer/screening↩︎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https://www.ha.org.hk/cancerstatistics2024↩︎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結腸癌早期診斷研究報告 https://www.med.hku.hk/colorectalresearch↩︎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治療負擔研究 https://www.med.cuhk.edu.hk/cancertreatmentburden↩︎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治療成本分析 https://www.ha.org.hk/cancercostanalysis↩︎
香港腸胃學會 - 大腸息肉與結腸癌預防 https://www.hksge.org/polypsprevention↩︎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生活質量報告 https://www.cancer-fund.org/qualityoflife↩︎
世界衛生組織 - 癌症篩查基本原則 https://www.who.int/cancer/screening/principles↩︎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 癌症篩查風險與效益評估 https://www.hkcouncil.org/screeningrisks↩︎
香港衛生署 - 癌症防控策略 https://www.dh.gov.hk/cancerstrategy↩︎
香港醫院管理局 - 常見癌症篩查方法 https://www.ha.org.hk/commonscreeningmethods↩︎
香港衛生署 - 乳癌篩查計劃 https://www.dh.gov.hk/breastcancerscreening↩︎
香港乳癌基金會 - 乳房自我檢查指南 https://www.hkbcc.org.hk/breastselfexam↩︎
香港衛生署 - 大腸癌篩查計劃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香港大腸癌協會 - 結腸鏡檢查指南 https://www.hkcca.org.hk/colonoscopyguide↩︎
香港衛生署 - 子宮頸癌篩查計劃 https://www.dh.gov.hk/cervicalcancerscreening↩︎
香港婦產科學院 - HPV測試指南 https://www.hkcog.org.hk/hpvtesting↩︎
香港衛生署 - HPV疫苗接種計劃 https://www.dh.gov.hk/hpvvaccine↩︎
香港胸肺學會 - 肺癌篩查指南 https://www.hkts.org.hk/lungcancerscreening↩︎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 - 前列腺癌篩查指南 https://www.hksu.org.hk/prostatecancerscreening↩︎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 前列腺癌篩查決策輔助 https://www.hkcfp.org.hk/prostatecancerdecision↩︎
香港肝病學會 - 肝癌篩查指南 https://www.hksla.org.hk/livercancerscreening↩︎
香港內鏡學會 - 胃癌篩查指南 https://www.hksge.org/gastriccancerscreening↩︎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適合人群指南 https://www.dh.gov.hk/screeningeligibility↩︎
香港大學醫學院 - 遺傳性癌症綜合症篩查建議 https://www.med.hku.hk/hereditarycancer↩︎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篩查頻率建議 https://www.ha.org.hk/screeningfrequency↩︎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準備指南 https://www.dh.gov.hk/screeningpreparation↩︎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癌症篩查資源概覽 https://www.gov.hk/cancerscreeningresource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公共醫療系統癌症篩查服務 https://www.ha.org.hk/publicscreeningservices↩︎
香港衛生署 - 大腸癌篩查計劃詳情 https://www.dh.gov.hk/colorectalcancerdetails↩︎
香港衛生署 - 乳癌篩查計劃詳情 https://www.dh.gov.hk/breastcancerdetails↩︎
香港衛生署 - 子宮頸癌篩查計劃詳情 https://www.dh.gov.hk/cervicalcancerdetail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專科中心服務 https://www.ha.org.hk/specialtycenters↩︎
香港衛生署 - 長者醫療券計劃 https://www.dh.gov.hk/healthcarevoucher↩︎
香港關愛基金 - 醫療援助項目 https://www.communitycarefund.hk/medicalassistance↩︎
香港私營醫療機構協會 - 私人醫療機構癌症篩查服務 https://www.phma.org.hk/privatescreening↩︎
香港私營醫院聯會 - 私人醫院癌症篩查套餐 https://www.pha.org.hk/screeningpackages↩︎
香港專科醫學會 - 專科診所癌症篩查服務 https://www.hkspecialists.org/screeningservices↩︎
香港健康檢查中心協會 - 健康檢查中心服務 https://www.hkhca.org.hk/healthcheckservices↩︎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非政府組織癌症篩查服務 https://www.hkcss.org.hk/ngoscreening↩︎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支援中心服務 https://www.cancer-fund.org/supportcenters↩︎
香港防癌會 - 社區健康服務 https://www.cancerlink.org.hk/communityhealth↩︎
香港癌症組織聯盟 - 專項癌症組織服務 https://www.hkcoalition.org/specificorganservices↩︎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費用和資助 https://www.dh.gov.hk/screeningcost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篩查預約和流程 https://www.ha.org.hk/screeningappointment↩︎
香港醫療質素保證委員會 - 癌症篩查質素保證 https://www.hkqac.org/screeningquality↩︎
香港醫療規劃委員會 - 癌症篩查挑戰和未來發展 https://www.hkmpc.org/screeningchallenges↩︎
香港社會福利署 - 癌症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https://www.swd.gov.hk/cancersupportservices↩︎
香港心理學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 https://www.hkps.org.hk/psychologicalsupport↩︎
香港社區服務聯會 - 癌症患者實務協助 https://www.hkcss.org.hk/practicalassistance↩︎
香港健康教育委員會 - 癌症資訊和教育服務 https://www.hkhec.org/cancereducation↩︎
香港康復聯盟 - 癌症患者社交和休閒活動 https://www.hkrc.org/socialactivities↩︎
香港少數族裔服務中心 - 專門群體支持服務 https://www.hkmes.org/specialgroupsupport↩︎
香港善寧會 - 臨終關懷和哀傷輔導 https://www.hospice.org.hk/palliativecare↩︎
香港照顧者聯盟 - 照顧者支持服務 https://www.hkcarers.org/caregiversupport↩︎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獲取支持服務指南 https://www.hkcss.org.hk/accessingsupport↩︎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篩查重要性報告 https://www.ha.org.hk/screeningimportance↩︎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適合人群指南 https://www.dh.gov.hk/screeningeligibility↩︎
香港醫院管理局 - 常見癌症篩查方法 https://www.ha.org.hk/commonscreeningmethods↩︎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癌症篩查頻率建議 https://www.ha.org.hk/screeningfrequency↩︎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 癌症篩查風險與效益評估 https://www.hkcouncil.org/screeningrisks↩︎
香港衛生署 - 資助的癌症篩查計劃 https://www.dh.gov.hk/subsidizedscreening↩︎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查準備指南 https://www.dh.gov.hk/screeningpreparation↩︎
香港醫院管理局 - 異常篩選結果處理指南 https://www.ha.org.hk/abnormalresults↩︎
香港衛生署 - 癌症篩選與預防比較 https://www.dh.gov.hk/screeningvsprevention↩︎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提高癌症篩選參與率策略 https://www.sph.hku.hk/screeningparticip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