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癌症體重:管理、預防與支持資源
理解癌症體重:管理、預防與支持資源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么是癌症体重:变化、影响与管理
癌症体重是指癌症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体重变化现象,这种变化可能是体重减轻(恶病质)或体重增加(可能与某些治疗或激素变化有关)。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统计报告2024”1,约40-80%的癌症患者会在疾病不同阶段经历明显的体重变化,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与治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
癌症体重变化的普遍性
在香港,癌症是首要死亡原因,根据最新统计,每年新增病例超过35,000例2。在这些患者中,体重变化是一个普遍现象。世界卫生组织的”WHO癌症预防指南”3指出,体重变化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更为显著。
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体重变化研究报告”4显示,不同类型的癌症对体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胰腺癌、胃癌和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体重减轻,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患者在接受某些治疗后可能出现体重增加。
癌症体重变化的原因
癌症体重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肿瘤本身的影响:肿瘤可以改变身体代谢状态,增加能量消耗,导致体重减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代谢关系研究进展”5研究表明,肿瘤会产生某些细胞因子,这些物质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和脂肪消耗,导致恶病质。
治疗的副作用:癌症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等副作用,进而影响进食和体重。香港癌症基金会的”癌症患者营养管理指南”6详细描述了不同治疗方式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会影响食欲和体重。维基百科的”癌症患者体重管理百科”7指出,约25-3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因素间接影响体重管理。
内分泌变化:某些癌症或其治疗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导致代谢和体重变化。例如,乳腺癌治疗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体重分布8。
癌症体重变化的影响
体重变化对癌症患者有多方面的影响:
治疗效果:香港卫生署的”癌症康复期体重管理策略”9指出,体重过轻可能降低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影响治疗效果;而体重过重则可能增加某些治疗并发症的风险。
生活质量:体重变化会影响患者的体力、日常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根据香港癌症基金会的调查,体重明显变化的患者中,超过60%报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0。
预后:多项研究表明,体重变化与癌症预后相关。例如,体重减轻超过5%的患者,其生存期可能明显短于体重稳定的患者11。
并发症风险:体重变化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如感染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疲劳加重等12。
癌症体重变化的评估
评估癌症患者的体重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体重变化百分比:通常认为6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具有临床意义13。
身体组成分析:通过生物电阻抗等方法评估肌肉和脂肪比例,区分单纯体重减轻和肌肉减少14。
营养评估工具:如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等工具,综合考虑体重变化、饮食摄入、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与治疗的关系15。
生化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16。
癌症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体重管理对癌症患者至关重要,原因包括:
改善治疗耐受性: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治疗中断的风险17。
提高生活质量:维持适当体重有助于保持体力、改善情绪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18。
可能改善预后:一些研究表明,有效的体重管理可能与更好的预后相关19。
减少并发症:适当的体重管理可以降低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风险20。
预防癌症体重:健康生活方式与早期干预
预防癌症相关的体重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和早期干预策略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WHO癌症预防指南”21强调,预防癌症体重问题不仅限于已经患病的个体,也包括健康人群通过维持健康体重来降低癌症风险。
健康体重与癌症预防
维持健康体重是预防多种癌症的重要策略。根据”香港癌症统计报告2024”22,超重和肥胖与至少13种癌症的风险增加相关,包括乳腺癌(绝经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道腺癌、肾癌等。香港卫生署的”癌症康复期体重管理策略”23指出,健康体重不仅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还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健康体重的定义
健康体重通常通过体重指数(BMI)来评估,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4:
- BMI低于18.5:体重过轻
- BMI 18.5-24.9:正常体重
- BMI 25.0-29.9:超重
- BMI 30.0及以上:肥胖
然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代谢关系研究进展”25指出,亚洲人群的BMI标准可能需要调整,建议将健康BMI范围定为18.5-23.0,因为亚洲人在较低BMI水平就可能面临肥胖相关健康风险。
健康体重维持策略
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策略包括:
均衡饮食:香港癌症基金会的”癌症患者营养管理指南”26建议,日常饮食应包括:
- 充足的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5份)
- 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
- 适量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豆类)
- 限制加工食品、红肉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规律运动:香港卫生署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每周至少两次肌肉强化运动27。维基百科的”癌症患者体重管理百科”28补充说,对于癌症患者,运动计划应根据个人情况定制,考虑治疗阶段和身体状况。
充足睡眠: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能扰乱激素平衡,增加食欲,导致体重增加29。建议成年人每晚保证7-9小时的优质睡眠。
压力管理:长期压力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和体重增加。香港癌症基金会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管理压力30。
癌症高危人群的体重管理
某些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或既往病史,可能面临更高的癌症风险,这些人群的体重管理尤为重要。
家族史阳性人群
根据”香港癌症统计报告2024”31,约有5-10%的癌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建议:
- 更严格的体重控制:维持BMI在健康范围的下限(18.5-22.0)
- 定期体检:包括体重监测和相关癌症筛查
- 基因咨询:如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和风险评估
既往癌前病变人群
香港卫生署的”癌症康复期体重管理策略”32指出,有癌前病变(如结直肠息肉、乳腺不典型增生等)的人群应:
- 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 遵医嘱定期复查
- 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
特定职业暴露人群
某些职业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如接触化学物质、辐射等。世界卫生组织的”WHO癌症预防指南”33建议这些人群:
- 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
- 加强体重管理,增强身体抵抗力
-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癌症治疗前的体重优化
对于确诊癌症的患者,治疗前的体重优化可能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体重变化研究报告”34建议:
- 全面营养评估:治疗前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识别潜在的营养问题
- 个体化干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营养和运动计划
- 多学科协作:营养师、医生、物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
- 心理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治疗前的焦虑和压力
早期干预策略
早期识别和干预体重问题是癌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癌症基金会的”癌症患者营养管理指南”35提出以下早期干预策略:
-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建议每周至少测量一次体重
- 早期识别风险因素:识别可能导致体重变化的风险因素,如治疗副作用、心理问题等
- 及时干预:一旦发现体重明显变化(如1个月内减轻超过2%),立即进行干预
- 患者教育:教育患者和家属识别体重变化的早期信号和应对策略
营养干预策略
营养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癌症相关体重问题的核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代谢关系研究进展”36提出以下营养干预策略:
- 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对于有体重减轻风险的患者,提供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 少食多餐:每天5-6餐小食,以减轻饱腹感和消化负担
- 营养补充:必要时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
- 个体化饮食调整:根据症状(如恶心、味觉改变等)调整饮食
运动干预策略
适当的运动对维持健康体重和改善癌症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香港卫生署的”癌症康复期体重管理策略”37建议:
- 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抗阻训练:每周2-3次,维持肌肉质量
-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等,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
- 个体化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状况、治疗阶段和个人喜好定制运动计划
心理社会支持
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体重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维基百科的”癌症患者体重管理百科”38强调:
- 心理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 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 支持小组: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应对策略
- 家庭支持:教育家属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
药物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药物干预来管理癌症相关的体重问题。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体重变化研究报告”39指出:
- 食欲刺激剂:如孕激素类药物,可用于改善食欲和增加体重
-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相关的体重减轻
- 代谢调节剂:如某些抗糖尿病药物,可能有助于调节代谢和体重
- 激素治疗:对于激素相关的体重变化,可能需要特定的激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干预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权衡利弊后决定。
香港癌症篩查资源:早期发现与预防
癌症篩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手段,对于预防和管理癌症相关的体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香港拥有完善的癌症篩查体系,为市民提供多种篩查服务。根据”香港癌症统计报告2024”40,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癌症生存率,减少因癌症晚期导致的严重体重问题。
香港常见癌症篩查项目
香港针对高发癌症提供多种篩查项目,市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篩查方式。
乳腺癌篩查
乳腺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香港卫生署的”癌症康复期体重管理策略”41指出,乳腺癌篩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 mammogram(乳腺X光造影):
- 适用人群:44-69岁女性,或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可能需要更早开始
- 频率:一般每2年一次
- 地点:香港卫生署女性健康服务中心、私家医院和诊所
- 费用:政府资助计划下可免费或部分补贴,私家机构费用约$800-2000
- 乳房超声波检查:
- 适用人群:年轻女性、致密型乳房女性
- 频率:根据医生建议
- 地点:医院、专科诊所
- 费用:约$1000-3000
- 临床乳房检查:
- 适用人群:所有女性,作为辅助检查
- 频率:每年一次
- 地点:家庭医生、妇科诊所
- 费用:约$200-500
大肠癌篩查
大肠癌是香港第二常见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的”WHO癌症预防指南”42强调,大肠癌篩查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大便免疫化学测试(FIT):
- 适用人群:50-75岁人士
- 频率:每1-2年一次
- 地点:政府计划下可领取样本包,私家诊所也可提供
- 费用:政府资助计划下免费,私家机构约$200-500
- 大肠镜检查:
- 适用人群:50岁以上人士、高风险人群
- 频率:一般每10年一次,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
- 地点:医院、专科诊所
- 费用:公立医院轮候时间长但费用较低,私家约$6000-15000
- 乙状结肠镜检查:
- 适用人群:部分替代大肠镜检查
- 频率:每5年一次
- 地点:医院、专科诊所
- 费用:约$3000-8000
子宫颈癌篩查
子宫颈癌是香港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但通过篩查可以有效预防。香港癌症基金会的”癌症患者营养管理指南”43强调定期篩查的重要性。
- 子宫颈抹片检查:
- 适用人群:25-64岁有性经验的女性
- 频率:一般每3年一次
- 地点:家庭医生、妇科诊所、卫生署母婴健康院
- 费用:政府计划下部分资助,私家约$300-800
- HPV DNA测试:
- 适用人群:30岁以上女性,或作为抹片异常的后续检查
- 频率:每5年一次
- 地点:专科诊所、医院
- 费用:约$1000-2000
前列腺癌篩查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常见的癌症。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体重变化研究报告”44指出,前列腺癌篩查存在一定争议,应与医生讨论后决定。
-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液测试:
- 适用人群:50岁以上男性,或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可能需要更早开始
- 频率:一般每年一次
- 地点:家庭医生、泌尿科诊所
- 费用:约$300-800
- 直肠指检:
- 适用人群:50岁以上男性
- 频率:每年一次
- 地点:家庭医生、泌尿科诊所
- 费用:约$200-500
肺癌篩查
肺癌是香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代谢关系研究进展”45指出,肺癌篩查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
- 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
- 适用人群:55-74岁重度吸烟者(如每天一包烟持续30年)
- 频率:每年一次
- 地点:专科诊所、医院
- 费用:约$2000-5000
香港政府癌症篩查计划
香港政府提供多项癌症篩查计划,旨在提高篩查率和早期发现率。根据”香港癌症统计报告2024”46,这些计划已经显著提高了早期癌症的发现率。
大肠癌篩查计划
香港卫生署自2016年起推行”大肠癌篩查计划”,为香港居民提供资助篩查服务47:
- 服务对象:61-70岁香港居民(计划逐步扩展至50-75岁)
- 服务内容:
- 免费FIT测试套件
- 阳性结果者可获资助进行大肠镜检查
- 参与方式:
- 通过家庭医生登记
- 直接到指定医疗机构
- 成效:截至2024年,已有超过50万名市民参与,发现早期大肠癌数千例
乳腺癌篩查计划
香港卫生署推行”乳腺癌篩查计划”,为高风险女性提供资助篩查服务48:
- 服务对象:44-69岁女性,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 服务内容:
- 资助乳腺X光造影检查
- 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 参与方式:
- 通过女性健康服务中心
- 通过参与计划的私家机构
- 成效:显著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子宫颈癌篩查计划
香港卫生署推行”子宫颈癌篩查计划”,为女性提供资助篩查服务49:
- 服务对象:25-64岁有性经验的女性
- 服务内容:
- 资助子宫颈抹片检查
- 提供HPV疫苗接种信息
- 参与方式:
- 通过家庭医生
- 通过卫生署母婴健康院
- 通过参与计划的私家机构
- 成效:大幅降低了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非政府组织提供的篩查服务
除了政府计划,多个非政府组织也提供癌症篩查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支持。
香港癌症基金会
香港癌症基金会提供多种癌症篩查服务50:
- 流动篩查车:
- 服务:提供乳腺X光造影、FIT测试等
- 地点:各区社区中心
- 费用:部分资助,费用低于市场价格
- 预约:通过基金会网站或电话
- 社区篩查中心:
- 服务:提供多种癌症篩查服务
- 地点:香港、九龙、新界多处
- 费用:部分服务免费,部分收费但低于市场价
- 预约:通过基金会网站或电话
- 教育讲座:
- 内容:癌症预防、篩查重要性等
- 形式:线上、线下讲座
- 费用:免费
- 预约:通过基金会网站
香港防癌会
香港防癌会提供全面的癌症篩查和教育服务:
- 综合癌症篩查中心:
- 服务:提供多种癌症篩查服务
- 地点:香港、九龙、新界多处
- 费用:部分资助,费用合理
- 预约:通过防癌会网站或电话
- 社区外展服务:
- 服务:在社区提供篩查和教育
- 地点:各区社区中心、屋邨
- 费用:部分服务免费
- 预约:无需预约,先到先得
- 高危人群计划:
- 服务:为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提供定制篩查
- 地点:防癌会专科中心
- 费用:部分资助
- 预约:需先评估
私家医疗机构的篩查服务
香港多家私家医疗机构提供癌症篩查服务,通常具有轮候时间短、服务环境好等特点。
私家医院
多家私家医院提供全面的癌症篩查套餐:
- 港安医院:
- 服务:提供多种癌症篩查套餐
- 特色:一站式服务,快速出报告
- 费用:约$3000-20000,取决于套餐内容
- 预约:通过医院网站或电话
- 养和医院:
- 服务:提供全面癌症篩查服务
- 特色:高端设备,专业团队
- 费用:约$5000-25000,取决于套餐内容
- 预约:通过医院网站或电话
- 嘉诺撒医院:
- 服务:提供多种癌症篩查选项
- 特色:个性化服务,注重隐私
- 费用:约$4000-18000,取决于套餐内容
- 预约:通过医院网站或电话
专科医疗中心
多家专科医疗中心提供特定癌症的篩查服务:
- 香港内镜中心:
- 服务:专精于消化道癌症篩查
- 特色:先进设备,经验丰富医生
- 费用:大肠镜检查约$6000-12000
- 预约:通过中心网站或电话
- 香港乳腺健康中心:
- 服务:专精于乳腺疾病篩查
- 特色:女性友好环境,专业团队
- 费用:乳腺X光造影约$800-2000
- 预约:通过中心网站或电话
- 香港前列腺健康中心:
- 服务:专精于前列腺疾病篩查
- 特色:男性专科,隐私保护
- 费用:PSA测试约$300-800
- 预约:通过中心网站或电话
篩查结果解读与后续步骤
篩查结果的正确解读和适当的后续步骤对于癌症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维基百科的”癌症患者体重管理百科”51提供了关于篩查结果解读的基本信息。
正常篩查结果
- 意义:当前未发现癌症迹象,但不完全排除未来风险
- 后续步骤:
- 按建议时间进行下一次篩查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 注意任何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异常篩查结果
- 意义:发现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 后续步骤:
- 咨询医生,了解异常结果的含义
- 按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诊断性检查
- 可能需要专科会诊
假阳性与假阴性
- 假阳性:
- 定义:篩查结果异常,但实际没有癌症
- 可能性:取决于篩查方法和个人因素
- 应对:进一步检查确认,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 假阴性:
- 定义:篩查结果正常,但实际存在癌症
- 可能性:取决于篩查方法和癌症阶段
- 应对:注意任何症状,即使篩查正常也要及时就医
癌症篩查的挑战与限制
尽管癌症篩查对早期发现癌症至关重要,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体重变化研究报告”52详细分析了这些挑战。
篩查的局限性
- 并非所有癌症都有有效篩查方法:
- 目前只有部分癌症有公认有效的篩查方法
- 如胰腺癌、肝癌等缺乏有效篩查手段
- 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
- 任何篩查方法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 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焦虑或延误诊断
- 过度诊断风险:
- 某些篩查可能发现不会造成危害的缓慢生长肿瘤
- 可能导致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心理社会因素
- 恐惧心理:
- 对癌症的恐惧可能阻碍人们参与篩查
- 特别是有家族史或既往不良经历的人群
- 文化因素:
- 某些文化观念可能影响篩查参与度
- 如对疾病讨论的禁忌、对医疗系统的不信任等
- 社会经济因素:
- 经济条件、教育水平、工作安排等影响篩查参与
- 部分人群可能面临获取篩查服务的障碍
提高篩查率的策略
为应对这些挑战,香港采取了多种策略提高篩查率:
- 公众教育:
-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提高公众对篩查重要性的认识
- 消除对篩查的误解和恐惧
- 提高可及性:
- 增加篩查服务点,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 提供灵活的服务时间,适应不同人群需求
- 经济支持:
- 政府资助计划降低经济障碍
- 为弱势群体提供额外支持
- 创新服务模式:
- 流动篩查车、社区外展服务等
- 线上预约、结果查询等便捷服务
未来发展方向
癌症篩查领域不断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篩查方法和技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癌症与代谢关系研究进展”53展望了癌症篩查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发展
- 液体活检:
- 通过血液检测寻找癌症DNA片段
- 可能成为多种癌症的篩查工具
- 目前仍在研究阶段,但前景广阔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 利用AI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
- 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诊漏诊
- 香港多家机构已开始试点应用
- 多组学篩查:
-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维度数据
- 提供更个性化的风险评估
- 可能成为未来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性化篩查策略
- 风险分层:
- 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制定差异化篩查计划
- 高风险人群更频繁、更全面的篩查
- 低风险人群避免过度篩查
- 基因检测辅助:
- 利用基因检测评估个体癌症风险
- 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定制篩查建议
- 香港已开始在某些癌症中应用此策略
- 综合评估:
- 结合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家族史等多方面信息
- 提供更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篩查建议
- 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篩查模式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全面照護與資源
癌症診斷對患者及其家屬都是巨大的挑戰,不僅涉及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社交和經濟等多方面。有效的支持服務對於幫助患者應對疾病、維持生活質量至關重要。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54,全面的支持服務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醫療支持服務
醫療支持是癌症患者最基本的需求,包括專業醫療團隊提供的診斷、治療和跟進服務。
醫院專科服務
香港的公立和私家醫院提供全面的癌症診治服務:
- 公立醫院腫瘤科:
- 服務:提供診斷、治療、跟進等一站式服務
- 地點: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等主要醫院
- 費用:根據醫院管理局收費標準,相對經濟
- 預約:需通過家庭醫生轉介,輪候時間可能較長
- 私家醫院腫瘤中心:
- 服務: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先進設備
- 地點:港安醫院、養和醫院等多家私家醫院
- 費用:較高,但輪候時間短,服務環境好
- 預約:可直接預約或通過專科醫生轉介
- 專科門診:
- 服務:提供專科諮詢和治療方案制定
- 地點:各區專科診所
- 費用:中等,根據醫生資歷和服務內容而定
- 預約:一般需預約,部分緊急情況可即時就診
多學科團隊服務
現代癌症治療強調多學科團隊合作,為患者提供全面照護:
- 腫瘤科醫生:
- 職責:制定治療方案,監測治療效果
- 專業:專注於藥物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等)
- 聯繫:通過醫院或專科診所預約
- 外科醫生:
- 職責:進行手術治療,評估手術必要性
- 專業:專注於外科干預和腫瘤切除
- 聯繫:通過醫院或專科診所預約
- 放射治療醫生:
- 職責:制定放射治療計劃,監測治療效果
- 專業:專注於放射治療技術
- 聯繫:通過醫院放射治療科預約
- 病理科醫生:
- 職責:進行組織學診斷,確定癌症類型和分期
- 專業:專注於實驗室診斷
- 聯繫:通常由主診醫生轉介
- 放射科醫生:
- 職責:進行影像學檢查和解讀
- 專業:專注於CT、MRI、PET等影像診斷
- 聯繫:通過醫院或診所預約
護理服務
護理人員在癌症患者照護中扮演關鍵角色:
- 病房護士:
- 服務:提供日常護理,監測患者狀況
- 地點:醫院腫瘤科病房
- 聯繫:住院期間直接接觸
- 專科護士:
- 服務:提供專科指導,如化療護理、疼痛管理等
- 地點:醫院專科門診或病房
- 聯繫:通過醫院或專科門診預約
- 社區護士:
- 服務:提供家居護理,如傷口處理、注射等
- 地點:患者家中
- 聯繫:通過醫院或衛生署轉介
- 腫瘤護士顧問:
- 服務:提供專業諮詢,協調護理計劃
- 地點:醫院或專科中心
- 聯繫:通過醫院或專科中心預約
心理支持服務
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患者和家屬常常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適當的心理支持至關重要。
心理諮詢服務
- 臨床心理學家:
- 服務:提供專業心理評估和諮詢
- 地點:醫院心理科、私人診所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私家約$800-2000/次
- 預約:通過醫院轉介或直接預約
- 輔導員:
- 服務:提供情緒支持和輔導
- 地點:非政府機構、社區中心
- 費用:部分免費或低收費
- 預約:直接聯繫相關機構
- 精神科醫生:
- 服務:評估和治療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抑鬱症
- 地點:醫院精神科、私人診所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私家約$1000-3000/次
- 預約:需通過家庭醫生轉介
支持小組
支持小組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分享經驗、互相支持的平臺:
- 患者支持小組:
- 形式:定期聚會或線上交流
- 內容:分享治療經驗、應對策略
- 地點:醫院、社區中心或線上
- 費用:多數免費
- 聯繫:通過醫院社康部或非政府機構
- 家屬支持小組:
- 形式:定期聚會或線上交流
- 內容:分享照護經驗、情緒支持
- 地點:社區中心或線上
- 費用:多數免費
- 聯繫:通過醫院社康部或非政府機構
- 特定癌症類型支持小組:
- 形式:針對特定癌症類型的小組活動
- 內容:專題討論、專家分享
- 地點:專科中心或社區中心
- 費用:部分收費
- 聯繫:通過相關癌症組織
靈性關懷服務
對於部分患者,靈性關懷是應對疾病的重要資源:
- 醫院牧師/神職人員:
- 服務:提供靈性支持和安慰
- 地點:醫院禮拜堂或病房
- 費用:免費
- 聯繫:通過醫院社康部或病房護士
- 宗教團體:
- 服務:提供宗教支持和社區關懷
- 地點:宗教場所或患者家中
- 費用:免費
- 聯繫:直接聯繫相關宗教團體
- 靈性輔導員:
- 服務:提供非宗教性的生命意義探索
- 地點:安寧療護機構或專門中心
- 費用:部分免費
- 聯繫:通過醫院或相關機構轉介
營養支持服務
營養管理是癌症患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專業的營養支持可以幫助患者維持適當體重,提高治療耐受性。
註冊營養師服務
- 醫院營養師:
- 服務:提供個性化營養評估和指導
- 地點:醫院營養科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
- 預約:通過主診醫生轉介
- 私人營養師:
- 服務:提供專業營養諮詢和飲食計劃
- 地點:私人診所或上門服務
- 費用:約$800-2000/次
- 預約:直接預約
- 社區營養師:
- 服務:提供社區營養教育和諮詢
- 地點:社區中心或健康中心
- 費用:部分免費或低收費
- 預約:通過社區中心預約
營養補充品服務
- 醫院營養補充計劃:
- 服務:為需要營養支持的患者提供營養補充品
- 地點:醫院營養科
- 費用:部分資助
- 預約:通過醫生或營養師評估
- 社區營養支持計劃:
- 服務:為社區患者提供營養補充品和指導
- 地點:社區健康中心
- 費用:部分資助
- 預約:通過社區中心預約
- 商業營養補充品:
- 服務:提供各種營養補充品
- 地點:藥房、專門店
- 費用:自費
- 選擇: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選擇
社會支持服務
癌症患者和家屬常常面臨社會、經濟等多方面挑戰,適當的社會支持服務可以幫助他們應對這些挑戰。
社會工作服務
- 醫院社工:
- 服務:提供心理支持、資源轉介、經濟援助申請等
- 地點:醫院社康部
- 費用:免費
- 聯繫:通過病房護士轉介或直接前往社康部
- 社區社工:
- 服務:提供社區資源連結、家居支持等
- 地點:社區中心或非政府機構
- 費用:免費
- 聯繫:直接聯繫相關機構
- 專項服務社工:
- 服務:提供特定領域的專業支持,如兒童、老人等
- 地點:專門服務中心
- 費用:部分免費
- 聯繫:通過相關專業機構轉介
經濟援助
- 政府援助計劃:
- 服務:提供經濟援助和醫療費用資助
- 地點:社會福利署
- 費用:免費申請
- 聯繫:直接前往社會福利署辦事處
- 慈善基金援助:
- 服務:提供特定疾病的經濟援助
- 地點:相關慈善機構
- 費用:免費申請
- 聯繫:直接聯繫相關慈善機構
- 醫院費用減免:
- 服務: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醫療費用減免
- 地點:醫院財務部或社康部
- 費用:免費申請
- 聯繫:通過醫院社工轉介
交通和住宿支援
- 醫療交通服務:
- 服務: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往返醫院的交通安排
- 地點:醫院或社區組織
- 費用:部分免費或低收費
- 聯繫:通過醫院社工或社區組織
- 住宿支援:
- 服務:為遠程就診患者提供住宿安排
- 地點:醫院附屬宿舍或合作機構
- 費用:部分資助
- 聯繫:通過醫院社工轉介
- 家屬住宿設施:
- 服務:為患者家屬提供短期住宿
- 地點:醫院附近或專門設施
- 費用:部分資助
- 聯繫:通過醫院社工轉介
康復和緩和照護服務
對於癌症康復期患者或晚期患者,康復和緩和照護服務至關重要。
康復服務
- 物理治療:
- 服務:幫助患者恢復功能,減輕治療副作用
- 地點:醫院物理治療科或社區中心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
- 預約:通過醫生轉介
- 職業治療:
- 服務: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 地點:醫院職業治療科或社區中心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
- 預約:通過醫生轉介
- 言語治療:
- 服務:幫助頭頸癌等患者恢復吞嚥和語言功能
- 地點:醫院言語治療科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
- 預約:通過醫生轉介
緩和照護服務
- 醫院緩和照護團隊:
- 服務:提供症狀控制、心理支持和靈性關懷
- 地點:醫院緩和照護科或病房
- 費用:公立醫院部分資助
- 聯繫:通過主診醫生轉介
- 寧養服務:
- 服務:為晚期患者提供家居照護和支持
- 地點:患者家中
- 費用:部分資助
- 聯繫:通過醫院或相關機構轉介
- 日間寧養中心:
- 服務:為患者提供日間照護和支持
- 地點:專門的日間中心
- 費用:部分資助
- 聯繫:通過醫院或相關機構轉介
資訊和教育服務
獲取準確的資訊和適當的教育對於癌症患者和家屬至關重要,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療過程。
患者教育資源
- 醫院患者教育中心:
- 服務:提供疾病和治療相關資訊
- 地點:醫院內的教育中心
- 費用:免費
- 聯繫:直接前往或通過醫院網站
- 非政府機構教育資源:
- 服務:提供專題講座、工作坊等
- 地點:社區中心或機構辦事處
- 費用:部分免費
- 聯繫:通過相關機構網站或電話
- 線上教育平台:
- 服務:提供線上課程和資源
- 地點:網絡平台
- 費用:部分免費
- 聯繫:通過相關網站
專業諮詢服務
- 藥劑師諮詢:
- 服務:提供藥物相關資訊和指導
- 地點:醫院藥房或社區藥房
- 費用:部分免費
- 聯繫:直接前往或預約
- 護士諮詢熱線:
- 服務:提供護理相關問題諮詢
- 地點:電話熱線
- 費用:免費
- 聯繫:通過醫院或相關機構提供的熱線電話
- 法律諮詢:
- 服務:提供就業、保險等法律問題諮詢
- 地點:法律援助中心或私人律師事務所
- 費用:部分免費或低收費
- 聯繫:通過相關機構轉介
香港主要癌症支持機構
香港有多個專門為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支持的機構,這些機構提供各種服務,幫助患者應對疾病挑戰。
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是香港主要的癌症支持組織之一,提供全面服務55:
- 服務內容:
- 心理支持:個人輔導、支持小組
- 資訊提供:教育資料、講座
- 實際支援:經濟援助、交通安排
- 專業服務:營養諮詢、義肢裝配
- 服務地點:
- 香港中心:中環
- 九龍中心:旺角
- 新界中心:沙田
- 聯繫方式:
- 電話:3656 0800
- 網站:www.cancer-fund.org
-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8:00
香港防癌會
香港防癌會致力於癌症預防和教育,同時為患者提供支持:
- 服務內容:
- 篩查服務:提供多種癌症篩查
- 患者支持:輔導服務、支持小組
- 教育活動:健康講座、展覽
- 專業諮詢:醫療、心理、營養等
- 服務地點:
- 總部:跑馬地
- 中心分布:港九新界多處
- 聯繫方式:
- 電話:2522 9028
- 網站:www.cancercare.org.hk
-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7:30
聖雅各福群會
聖雅各福群會提供多種社會服務,包括癌症患者支持:
- 服務內容:
- 社區支持:家居照護、日間中心
- 心理輔導:個人及家庭輔導
- 經濟援助:緊急援助金申請
- 靈性關懷:宗教支持和安慰
- 服務地點:
- 總部:灣仔
- 服務中心:港九新界多處
- 聯繫方式:
- 電話:2522 6211
- 網站:www.sskg.org.hk
-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8:00
香港兒童癌症基金會
專注於為兒童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
- 服務內容:
- 兒童支持:遊戲治療、教育支持
- 家庭支持:家屬輔導、臨時照顧
- 經濟援助:治療費用資助
- 社交活動:營會、聚會等
- 服務地點:
- 總部:旺角
- 服務點:主要兒童醫院附近
- 聯繫方式:
- 電話:2319 7700
- 網站:www.ccf.org.hk
-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7:30
香港乳癌基金會
專注於為乳腺癌患者提供支持和服務:
- 服務內容:
- 專業支持:醫療諮詢、義乳服務
- 心理支持:輔導服務、支持小組
- 教育活動:健康講座、工作坊
- 社區推廣:公眾教育活動
- 服務地點:
- 總部:中環
- 服務中心:港九多處
- 聯繫方式:
- 電話:2525 5885
- 網站:www.hkbcc.org.hk
-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30-17:30
政府支持計劃
香港政府提供多項支持計劃,幫助癌症患者應對疾病挑戰。
醫療費用資助
- 醫療費用减免計劃:
- 服務:為經濟困難患者提供醫療費用减免
- 對象: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居民
- 申請:通過醫院社康部或社會福利署
- 聯繫:前往公立醫院社康部查詢
- 撒瑪利亞基金:
- 服務:為經濟困難的腎病患者提供資助
- 對象:符合資格的腎病患者
- 申請:通過醫院社康部
- 聯繫:前往公立醫院腎科或社康部查詢
- 關愛基金:
- 服務: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經濟援助
- 對象:符合資格的特定疾病患者
- 申請:通過醫院社康部或社會福利署
- 聯繫:前往公立醫院社康部或社會福利署辦事處
社會保障計劃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 服務:為經濟困難人士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對象: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
- 申請:通過社會福利署
- 聯繫:前往社會福利署辦事處
- 普通傷病津貼:
- 服務:為因病無法工作的人士提供現金援助
- 對象: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
- 申請:通過社會福利署
- 聯繫:前往社會福利署辦事處
- 高額傷病津貼:
- 服務:為因嚴重疾病需要他人照顧的人士提供現金援助
- 對象: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
- 申請:通過社會福利署
- 聯繫:前往社會福利署辦事處
復康服務
- 醫院管理局康復服務:
- 服務:提供各類康復治療和訓練
- 對象:需要康復服務的患者
- 申請:通過醫院醫生轉介
- 聯繫:前往公立醫院康復科查詢
- 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
- 服務:提供社區康復和支持服務
- 對象:需要康復服務的人士
- 申請:通過社會福利署或醫院轉介
- 聯繫:前往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心查詢
- 非政府機構康復服務:
- 服務:提供專門的康復和支持服務
- 對象:需要特定康復服務的人士
- 申請:直接聯繫相關機構
- 聯繫:通過相關機構網站或電話查詢
如何獲取適當的支持服務
面對眾多的支持服務,癌症患者和家屬可能不知道如何開始尋求幫助。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評估需求
- 全面評估:
- 評估身體、心理、社交、經濟等多方面需求
- 可通過醫院社工或專業評估工具進行
- 優先排序:
- 確定最緊迫和重要的需求
- 將需求分為短期和長期
- 定期重新評估:
- 隨著疾病進展和治療變化,需求可能改變
- 定期重新評估和調整支持計劃
尋找合適的服務
- 從醫療團隊開始:
- 主診醫生和護士是重要的資源
- 他們可以提供專業建議和轉介
- 利用醫院資源:
- 醫院社康部是獲取支持服務的重要渠道
- 社康部社工可以提供全面的資源轉介
- 聯繫專門機構:
- 直接聯繫癌症專門機構如香港癌症基金會
- 這些機構通常提供一站式服務
- 利用社區資源:
- 社區中心和地區組織可能提供本地化支持
- 這些資源通常更容易獲取和使用
有效利用服務
- 提前準備:
- 在預約前準備好相關問題和資料
- 列出需要討論的事項
- 積極參與:
- 積極參與治療和康復計劃
- 與專業人員保持良好溝通
- 建立支持網絡:
- 不僅依賴專業服務,也要建立個人支持網絡
- 包括家人、朋友、病友等
- 提供反饋:
- 向服務提供者提供反饋,幫助改進服務
- 分享成功經驗,幫助其他患者
常見問題與解答
在尋求支持服務的過程中,患者和家屬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及其解答:
- 如何知道我需要哪些支持服務?
- 評估身體、心理、社交和經濟等方面的需求
- 諮詢醫療團隊或社工的專業意見
- 與其他患者交流,了解他們的經驗
- 如何經濟地獲取支持服務?
- 優先使用公立醫院和政府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
- 詢問是否有資助計劃或減免政策
- 非政府機構通常提供部分免費服務
- 家屬如何獲得支持?
- 許多機構提供專門的家屬支持服務
- 參加家屬支持小組,分享經驗和情感
- 照顧者也需要照顧自己,適當尋求幫助
- 如何評估服務質量?
- 查看服務提供者的資質和經驗
- 詢問其他患者的使用經驗
- 注意服務是否以患者為中心,是否尊重個體差異
- 如果對服務不滿意怎麼辦?
- 直接向服務提供者表達意見和建議
- 聯繫服務機構的投訴渠道
- 考慮尋求其他替代服務
未來發展趨勢
癌症支持服務領域不斷發展,未來可能出現新的趨勢和模式。
個人化服務
- 精準支持:
- 根據個人基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提供定制支持
- 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預測個人需求
- 整合照護模式:
- 整合醫療、心理、社會等多方面服務
- 提供一站式、連續性的支持
- 患者賦權:
- 強調患者在決策中的主動角色
- 提供工具和資源,幫助患者自我管理
技術創新
- 遠程醫療:
- 通過視頻諮詢等方式提供遠程支持
- 特別適合行動不便或遠程居住的患者
- 健康應用程序:
- 開發專門應用程序,提供健康監測和管理
- 連接患者和專業人員,實時溝通
- 虛擬現實:
-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
- 創造放鬆和治療的虛擬環境
社區參與
- 社區支持網絡:
- 發展更強大的社區支持網絡
- 鼓勵社區成員參與患者支持
- 同伴支持計劃:
- 擴大經驗豐富的患者(倖存者)的參與
- 建立更系統的同伴支持計劃
- 公私合作:
- 促進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私營機構的合作
- 整合資源,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服務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癌症體重?為什麼癌症患者會經歷體重變化?
癌症體重是指癌症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體重變化現象,這種變化可能是體重減輕(惡病質)或體重增加(可能與某些治療或激素變化有關)。癌症患者經歷體重變化的原因包括:腫瘤本身改變身體代謝狀態、治療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鬱)以及內分泌變化等。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統計,約40-80%的癌症患者會在疾病不同階段經歷明顯的體重變化56。
2. 如何判斷癌症體重變化是否需要關注?
一般而言,如果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就具有臨床意義,需要關注57。此外,還應結合其他指標綜合評估,如身體組成分析(肌肉和脂肪比例)、營養評估工具(如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以及生化指標(如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如果出現明顯體重變化,建議及時諮詢醫療團隊,特別是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3. 癌症患者如何管理體重?
癌症患者管理體重的策略應個性化,但一般包括:營養干預(高能量高蛋白飲食、少食多餐、必要時使用營養補充劑)、適當運動(有氧運動、抗阻訓練、柔韌性訓練)、心理支持(心理評估、諮詢、支持小組)以及在必要時的藥物干預5859。重要的是,這些策略應在醫療團隊指導下進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治療階段和個人需求制定個性化計劃。
4. 香港有哪些癌症篩查資源?
香港提供多種癌症篩查資源,包括政府計劃(如大腸癌篩查計劃、乳腺癌篩查計劃、子宮頸癌篩查計劃)、非政府組織服務(如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流動篩查車、社區篩查中心)以及私家醫療機構的篩查服務606162。這些資源覆蓋了常見癌症如乳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的篩查。市民可以根據自身年齡、性別和風險因素,選擇合適的篩查服務。
5. 如何獲取癌症患者及家屬的支持服務?
獲取癌症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的途徑包括:通過醫院社康部社工轉介、直接聯繫專門機構(如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防癌會等)、利用政府支持計劃(如醫療費用資助、社會保障計劃等)以及參與社區支持網絡6364。建議首先評估自身需求,確定最需要的服務類型,然後從醫療團隊開始尋求幫助,他們可以提供專業建議和轉介。
6. 癌症康復期如何管理體重?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的目標是恢復和維持健康體重,促進全面康復。策略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的蔬菜水果、全穀物、適量優質蛋白質)、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和兩次肌肉強化運動)、充足睡眠(每晚7-9小時)以及壓力管理65。香港衛生署的”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強調,康復期體重管理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根據個人康復情況和目標制定個性化計劃66。
7. 家屬如何支持癌症患者的體重管理?
家屬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支持癌症患者的體重管理:了解患者的營養需求和飲食限制、準備營養豐富且美味的食物、鼓勵少量多餐、陪伴進食創造愉悅環境、協助記錄體重變化、鼓勵適當運動、提供情感支持減輕壓力以及陪同就診參與治療決策67。重要的是,家屬也應關注自身健康,適當尋求支持,避免照顧者疲憊。
8. 預防癌症相關體重問題有哪些策略?
預防癌症相關體重問題的策略包括:維持健康體重(BMI在18.5-24.9之間)、採取健康飲食模式(富含蔬果、全穀物,限制加工食品和紅肉)、保持規律體育活動、限制酒精飲用、避免吸菸以及定期進行癌症篩查6869。對於高危人群(如有癌症家族史、既往癌前病變等),可能需要更嚴格的體重控制和更頻繁的健康監測。
9. 癌症體重變化與預後有關嗎?
是的,癌症體重變化與預後有關。研究表明,體重減輕超過5%的患者,其生存期可能明顯短於體重穩定的患者70。體重變化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生活質量和並發症風險。例如,體重過輕可能降低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而體重過重則可能增加某些治療併發症的風險。因此,有效的體重管理不僅有助於改善生活質量,還可能對預後產生積極影響。
10. 如何評估癌症患者的營養狀況?
評估癌症患者營養狀況需要綜合多種方法:體重變化監測(定期測量體重,計算變化百分比)、身體組成分析(通過生物電阻抗等方法評估肌肉和脂肪比例)、營養評估工具(如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綜合考慮體重變化、飲食攝入、症狀、活動能力和疾病與治療的關係)以及生化指標(如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營養相關指標)7172。建議在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下進行全面營養評估,以制定適當的干預策略。
參考文獻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維基百科 - 癌症患者體重管理百科↩︎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維基百科 - 癌症患者體重管理百科↩︎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維基百科 - 癌症患者體重管理百科↩︎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維基百科 - 癌症患者體重管理百科↩︎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代謝關係研究進展↩︎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醫院管理局 -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期體重管理策略↩︎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與體重變化研究報告↩︎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營養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