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蟹足腫癌症:全面指南與最新資訊
理解蟹足腫癌症:全面指南與最新資訊
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健康疑慮,請諮詢註冊醫生。
什麼是蟹足腫癌症?
蟹足腫癌症(Kaposi’s sarcoma)是一種源自血管內皮細胞的腫瘤,最早由匈牙利皮膚科醫生Moritz Kaposi於1872年描述1。這種癌症以其特有的紫紅色斑塊、結節或腫瘤為特徵,外觀類似蟹足,因而得名。蟹足腫癌症可以影響皮膚、黏膜、淋巴結以及內臟器官,臨床表現多樣,從相對良性的皮膚病變到威脅生命的廣泛性內臟受累不等2。
病理學特徵
蟹足腫癌症的病理學特徵包括梭形細胞增殖、血管裂隙形成、紅細胞滲出和含鐵血黃素沉積3。在顯微鏡下,可見腫瘤由梭形細胞束組成,這些細胞形成血管裂隙,內含紅細胞。周圍常有炎症細胞浸潤,包括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4。
分類與亞型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系統,蟹足腫癌症可分為四種主要臨床亞型5:
經典型蟹足腫癌症:主要影響東歐、地中海地區和中東的老年男性,通常表現為下肢的紫紅色斑塊或結節,病程緩慢,預後相對良好6。
流行型(艾滋病相關)蟹足腫癌症: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關,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此類型通常更為侵襲性,可廣泛累及皮膚、黏膜、內臟器官和淋巴結7。
內源性(非洲地方性)蟹足腫癌症:主要流行於赤道非洲,可分為結節型、瀰漫型、淋巴腺病型和內臟型。此類型可影響各年齡層,包括兒童8。
醫源性(免疫抑制相關)蟹足腫癌症:發生於器官移植後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或因其他疾病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的個體。此類型在減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劑後可能緩解9。
病因學與發病機制
蟹足腫癌症的發病與人類皰疹病毒8型(HHV-8),又稱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密切相關10。HHV-8是一種DNA病毒,可通過唾液、性接觸和血液傳播。該病毒編碼多種致癌蛋白,如病毒G蛋白偶聯受體(vGPCR)、病毒白細胞介素-6(vIL-6)和病毒干擾素調節因子(vIRF),這些蛋白可促進細胞增殖、血管生成和抑制細胞凋亡11。
免疫抑制狀態是蟹足腫癌症發展的重要輔助因素。在HIV感染者中,CD4+ T細胞計數降低與疾病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12。同樣,在器官移植受者中,長期免疫抑制治療也增加了患病風險13。
此外,某些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和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在蟹足腫癌症的發病機制中也發揮重要作用14。
流行病學
全球範圍內,蟹足腫癌症的發病率因地域和人群而異。根據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香港地區的蟹足腫癌症發病率相對較低,約為每十萬人口0.5例,主要集中於HIV感染者和器官移植受者15。
在HIV流行前,經典型蟹足腫癌症在東歐、地中海地區和中東的老年男性中較為常見,發病率約為每十萬男性0.3-0.8例16。隨著HIV/AIDS的流行,流行型蟹足腫癌症的發病率在20世紀80-90年代顯著增加。然而,自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廣泛應用以來,艾滋病相關蟹足腫癌症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17。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內源性蟹足腫癌症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佔所有癌症的3-9%,在某些地區甚至成為男性最常見的癌症18。
臨床表現
蟹足腫癌症的臨床表現因亞型而異,但通常具有以下特徵19:
皮膚病變:最常見的表現,可分為斑塊期、斑丘疹期和結節期。病變通常呈紫紅色、紅褐色或棕色,壓之不褪色。早期病變可能為扁平斑塊,隨著疾病進展可隆起形成結節或腫塊20。
黏膜病變:約30%的患者會出現口腔黏膜受累,表現為硬腭、牙齦或舌頭的紫紅色斑塊或結節。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器黏膜也可能受累21。
內臟受累:在進展期疾病中,可出現內臟器官受累,包括肺、肝、脾、腸道和淋巴結等。肺受累可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和咯血;腸道受累可引起腹痛、出血和腸梗阻22。
淋巴結病變:淋巴結腫大常見於流行型和內源性蟹足腫癌症,可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結腫大23。
水腫:由於淋巴管受累或阻塞,患者可出現肢體或面部水腫,尤其是下肢水腫較為常見24。
診斷方法
蟹足腫癌症的診斷通常結合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25:
臨床評估:詳細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是診斷的基礎。醫生會評估皮膚病變的特徵、分佈範圍,以及是否有內臟受累的症狀和體徵26。
組織病理學檢查:皮膚或黏膜病變的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病理學特徵包括梭形細胞增殖、血管裂隙形成、紅細胞滲出和含鐵血黃素沉積27。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腫瘤細胞通常表達CD31、CD34、FLI-1和D2-40等血管內皮細胞標誌物,以及HHV-8相關抗原,如LANA-128。
分子檢測:聚合酶鏈反應(PCR)可用於檢測病變組織中的HHV-8 DNA,有助於確診29。
影像學檢查:對於疑似內臟受累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胸部X線、CT掃描、磁共振成像(MRI)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等檢查,以評估疾病範圍和分期30。
內窺鏡檢查:對於有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胃腸鏡或支氣管鏡檢查,以評估黏膜受累情況31。
分期系統
蟹足腫癌症的分期主要根據疾病範圍(T)、免疫狀態(I)和全身症狀(S)進行評估,即AIDS臨床試驗組(ACTG)分期系統32:
T0(局限性皮膚疾病):僅累及皮膚或口腔黏膜,病變數量少且平坦。
T1(廣泛性皮膚疾病或內臟受累):廣泛性皮膚病變(多於10處或出現結節性病變)或有內臟受累。
I0(CD4+細胞計數≥200/μL):免疫功能相對保留。
I1(CD4+細胞計數<200/μL):免疫功能顯著受損。
S0(無全身症狀或B症狀):無發熱、盜汗或體重減輕。
S1(有全身症狀或B症狀):有發熱、盜汗或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
此外,對於非HIV相關的蟹足腫癌症,也有其他分期系統,如TNM分期系統,但應用較少33。
鑑別診斷
蟹足腫癌症需要與多種其他皮膚病變和惡性腫瘤進行鑑別診斷34:
血管腫瘤:如血管瘤、血管球瘤和血管內皮瘤,這些腫瘤通常缺乏HHV-8感染和蟹足腫癌症的典型病理特徵35。
纖維組織細胞腫瘤:如纖維組織細胞瘤和纖維肉瘤,這些腫瘤通常不表達血管內皮細胞標誌物36。
黑色素瘤:特別是無色素性黑色素瘤,可能與蟹足腫癌症相似,但通常表達S-100和HMB-45等黑色素細胞標誌物37。
巴氏腺瘤:一種罕見的血管腫瘤,可能與蟹足腫癌症混淆,但通常缺乏HHV-8感染38。
感染性病變:如梅毒、結核和深部真菌感染,這些疾病通常有相應的感染證據和對治療的反應39。
炎症性皮膚病:如瘀點、紫癜和藥疹,這些病變通常是暫時性的,且有明確的誘因40。
預後因素
蟹足腫癌症的預後因亞型、疾病範圍、免疫狀態和治療反應而異41:
疾病亞型:經典型蟹足腫癌症通常預後較好,而流行型和內源性蟹足腫癌症預後較差42。
疾病範圍:局限性皮膚疾病預後較好,而廣泛性皮膚疾病或內臟受累預後較差43。
免疫狀態:CD4+細胞計數較高的HIV感染者預後較好,而免疫功能嚴重受損者預後較差44。
全身症狀:無B症狀(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的患者預後較好45。
治療反應:對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預後較好46。
HHV-8病毒載量:血液中HHV-8病毒載量較高的患者預後較差47。
合併症:合併其他機會性感染或惡性腫瘤的患者預後較差48。
根據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學術報告,香港地區的蟹足腫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70-80%,但這一數據因患者亞型和免疫狀態而異49。
預防蟹足腫癌症
預防蟹足腫癌症的策略主要針對其致病因素和風險因素,包括HHV-8感染控制和免疫狀態維護50。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癌症預防指南中強調,雖然並非所有癌症都可以完全預防,但通過針對性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患病風險51。
HHV-8感染預防
由於HHV-8是蟹足腫癌症的必要致病因素,預防該病毒感染是預防蟹足腫癌症的關鍵策略52:
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HHV-8傳播途徑的認識,包括唾液接觸、性行為和血液傳播53。特別是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和器官移植候選者,應了解相關風險和預防措施54。
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性接觸傳播HHV-8的風險。減少性伴侶數量和避免與已知感染者發生性行為也是重要的預防措施55。
血液安全:確保輸血血液製品經過嚴格篩查,避免使用來自HHV-8感染者的血液製品56。在HHV-8流行地區,這一措施尤為重要57。
避免唾液接觸:避免與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個人衛生用品,減少深吻等可能導致唾液交換的行為58。
孕產期管理:對於HHV-8感染的孕婦,應考慮採取適當措施降低母嬰傳播風險,如避免母乳餵養(如果乳汁中檢測到病毒)59。
免疫功能維護
免疫抑制狀態是蟹足腫癌症發展的重要輔助因素,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對預防該疾病至關重要60:
- HIV預防與控制:
- 器官移植受者管理:
- 一般免疫健康:
生活環境調整
某些環境因素可能增加蟹足腫癌症風險,適當調整生活環境有助於預防72:
避免暴露於已知致癌物:某些化學物質和致癌物可能增加蟹足腫癌症風險,應避免職業或環境暴露73。
防曬措施:雖然陽光暴露與蟹足腫癌症的關聯性不強,但良好的防曬習慣有助於預防其他皮膚癌,維持皮膚健康74。
居住環境衛生:保持良好的居住環境衛生,減少感染風險,特別是在HHV-8流行地區75。
高風險人群監測
對於已知的高風險人群,定期監測有助於早期發現和干預76:
- HIV感染者:
- 器官移植受者:
- 來自高發地區的移民:
- 來自蟹足腫癌症高發地區(如地中海地區、非洲)的移民,應意識到相關風險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81。
- HHV-8感染者:
- 對於已知HHV-8感染者,特別是合併免疫抑制狀態者,應定期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包括皮膚、口腔和淋巴結檢查82。
疫苗研發前景
目前尚無獲准使用的HHV-8疫苗,但疫苗研發是預防蟹足腫癌症的長期策略之一83:
候選疫苗:多種HHV-8疫苗候選物正在研發中,包括亞單位疫苗、病毒載體疫苗和DNA疫苗84。
挑戰:HHV-8疫苗研發面臨多種挑戰,包括病毒複雜的生命週期、潛伏感染機制以及動物模型限制85。
未來展望:隨著對HHV-8致病機制的深入理解和疫苗技術的進步,未來可能開發出有效的預防性疫苗,從根本上降低蟹足腫癌症風險86。
公共衛生策略
從公共衛生角度,多層次策略對於預防蟹足腫癌症至關重要87:
監測系統:建立和完善HHV-8和蟹足腫癌症監測系統,及時掌握流行趨勢和風險因素88。
高危人群干預:針對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等高危人群,制定專門的預防和監測策略89。
醫療人員培訓:加強對醫療人員的培訓,提高對蟹足腫癌症的認識和早期診斷能力90。
社區教育:開展針對性社區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HHV-8感染和蟹足腫癌症的認識91。
政策支持:制定支持性政策,確保高危人群獲得適當的預防、檢測和治療服務92。
根據WHO癌症預防指南,通過綜合應用以上策略,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蟹足腫癌症的發生風險,特別是在高危人群中93。然而,由於HHV-8感染的普遍性和免疫抑制狀態的難以完全避免,完全預防蟹足腫癌症仍然具有挑戰性,因此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同樣重要94。
香港癌症篩查資源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和多元化的癌症篩查資源95。雖然蟹足腫癌症相對罕見,且目前沒有專門的大規模篩查計劃,但香港的醫療機構為高風險人群提供了多種檢測和監測服務96。本節將詳細介紹香港可用的癌症篩查資源,特別是與蟹足腫癌症相關的服務。
公營醫療系統篩查服務
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由醫院管理局(HA)管理,提供多種癌症篩查服務,部分與蟹足腫癌症相關97:
- 專科門診服務:
- 特殊診所:
- 預防性服務:
- 轉介系統:
私營醫療系統篩查資源
香港的私營醫療系統提供更靈活和多樣化的癌症篩查選擇,通常等待時間較短107:
- 專科診所:
- 健康檢查中心:
- 先進診斷技術:
非政府組織及社區資源
香港的多個非政府組織(NGO)提供癌症相關的支援和教育服務,部分與篩查相關116: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愛滋病服務組織:
- 社區健康中心:
特定人群篩查資源
針對蟹足腫癌症的高風險人群,香港有特定的篩查資源124:
- HIV感染者:
- 器官移植受者:
- 來自高發地區的移民:
篩查技術與方法
香港的醫療機構採用多種技術和方法進行癌症篩查,部分適用於蟹足腫癌症的早期發現133:
- 臨床檢查:
- 影像學檢查:
- 實驗室檢測:
- 病理學檢查:
篩查建議與指引
雖然目前沒有針對蟹足腫癌症的統一篩查指引,但根據國際建議和香港本地專家意見,對高風險人群的監測建議如下146:
- HIV感染者:
- 器官移植受者:
- 其他高風險人群:
篩查資源獲取途径
香港居民可通過多種途径獲取癌症篩查服務155:
- 公營醫療系統:
- 私營醫療系統:
- 社區資源:
篩查服務的質量與安全
香港的醫療系統嚴格監管篩查服務的質量與安全165:
- 認證與監管:
- 隱私保護:
- 服務標準:
篩查服務的費用與資助
香港的癌症篩查服務費用因提供機構和服務類型而異174:
- 公營醫療系統:
- 私營醫療系統:
- 社區資源:
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癌症康復者生活質量調查,適當的篩查和監測對於提高蟹足腫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至關重要184。通過充分利用香港豐富的醫療資源,高風險人群可以獲得及時的檢測和干預,從而改善疾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185。
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
蟹足腫癌症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可能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身體、心理、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挑戰186。香港擁有多元化的支持服務網絡,旨在幫助患者和家屬應對這些挑戰,提高生活質量187。本節將詳細介紹香港可用的患者及家屬支持服務,涵蓋心理支持、實質援助、教育資源和社會支持等多個方面。
心理支持服務
心理健康是癌症患者和家屬面臨的重要挑戰,香港提供多種心理支持服務188:
- 醫院內心理服務:
- 專門心理支持計劃:
- 社區心理支持:
- 互助小組:
實質援助服務
癌症患者和家屬可能面臨多種實質困難,香港的支援服務旨在提供具體幫助201:
- 經濟援助:
- 交通與住宿支援:
- 家務支援:
- 兒童與家庭支援:
教育與資訊服務
準確和及時的資訊對於患者和家屬做出知情決策至關重要215:
- 患者教育計劃:
- 資訊資源:
- 導師計劃:
- 專業諮詢服務:
社會與休閒支持
維持社交活動和休閒愛好對於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228:
- 社交活動:
- 休閒與興趣:
- 社區融入:
特殊群體支持服務
針對特定人群的需求,香港提供專門的支持服務238:
- 兒童與青少年患者:
- 長者患者:
- 少數族裔患者:
- LGBTQ+患者:
照護者支持服務
照顧癌症患者的家屬和照護者本身也需要支持251:
- 照護者教育:
- 照護者休息計劃:
- 照護者心理健康:
靈性與終末期關懷
對於進展期或終末期患者,靈性支持和終末期關懷至關重要261:
- 靈性支持:
- 寧養服務:
- 預立醫療指示:
支持服務的獲取途径
香港的患者和家屬可通過多種途径獲取支持服務271:
- 醫院轉介:
- 直接聯繫:
- 網絡平台:
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綜合性的支持服務可以顯著改善蟹足腫癌症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疾病帶來的挑戰281。通過充分利用香港豐富的支持服務資源,患者和家屬可以在身體、心理、社會和靈性等多個層面獲得全面的支持,從而提高面對疾病的韌性和生活質量282。
常見問題
1. 蟹足腫癌症是什麼?它是如何發生的?
蟹足腫癌症(Kaposi’s sarcoma)是一種源自血管內皮細胞的腫瘤,由匈牙利皮膚科醫生Moritz Kaposi於1872年首次描述283。這種癌症的發生與人類皰疹病毒8型(HHV-8)密切相關,該病毒通過唾液、性接觸和血液傳播284。HHV-8感染後,病毒基因會促進宿主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最終導致腫瘤形成285。然而,單純的HHV-8感染通常不足以引起疾病,免疫抑制狀態(如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後的免疫抑制治療)是疾病發展的重要輔助因素286。
2. 蟹足腫癌症有哪些類型?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蟹足腫癌症主要分為四種臨床亞型287:
經典型蟹足腫癌症:主要影響東歐、地中海地區和中東的老年男性,通常表現為下肢的紫紅色斑塊或結節,病程緩慢,預後相對良好288。
流行型(艾滋病相關)蟹足腫癌症:與HIV感染相關,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此類型通常更為侵襲性,可廣泛累及皮膚、黏膜、內臟器官和淋巴結289。
內源性(非洲地方性)蟹足腫癌症:主要流行於赤道非洲,可分為結節型、瀰漫型、淋巴腺病型和內臟型。此類型可影響各年齡層,包括兒童290。
醫源性(免疫抑制相關)蟹足腫癌症:發生於器官移植後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或因其他疾病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的個體。此類型在減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劑後可能緩解291。
這些亞型在流行病學特徵、臨床表現、疾病進展速度和治療反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3. 蟹足腫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識別?
蟹足腫癌症的早期症狀因亞型而異,但通常包括以下表現292:
皮膚病變:最常見的早期表現,通常為紫紅色、紅褐色或棕色的斑塊或斑點,壓之不褪色。這些病變最初可能平坦,隨著時間推移可能隆起形成結節293。
口腔病變:約30%的患者會出現口腔黏膜受累,表現為硬腭、牙齦或舌頭的紫紅色斑塊或結節294。
淋巴結腫大:特別是在流行型和內源性蟹足腫癌症中,可能出現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結腫大295。
肢體水腫:由於淋巴管受累或阻塞,患者可能出現肢體水腫,尤其是下肢水腫較為常見296。
識別這些早期症狀的關鍵在於注意任何持續存在(通常超過2周)的皮膚或黏膜異常,特別是紫紅色病變。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應定期進行皮膚和口腔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異常297。
4. 蟹足腫癌症如何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
蟹足腫癌症的診斷通常結合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298:
臨床評估:詳細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是診斷的基礎。醫生會評估皮膚病變的特徵、分佈範圍,以及是否有內臟受累的症狀和體徵299。
組織病理學檢查:皮膚或黏膜病變的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病理學特徵包括梭形細胞增殖、血管裂隙形成、紅細胞滲出和含鐵血黃素沉積300。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腫瘤細胞通常表達CD31、CD34、FLI-1和D2-40等血管內皮細胞標誌物,以及HHV-8相關抗原,如LANA-1301。
分子檢測:聚合酶鏈反應(PCR)可用於檢測病變組織中的HHV-8 DNA,有助於確診302。
影像學檢查:對於疑似內臟受累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胸部X線、CT掃描、磁共振成像(MRI)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等檢查,以評估疾病範圍和分期303。
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檢查、HIV檢測和CD4+細胞計數(對於HIV感染者)等304。
5. 蟹足腫癌症的治療選擇有哪些?
蟹足腫癌症的治療取決於疾病亞型、範圍、進展速度和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305:
- 局部治療:適用於局限性皮膚疾病:
- 全身治療:適用於廣泛性皮膚疾病或內臟受累:
- 支持性治療:
治療計劃應由多學科團隊制定,包括腫瘤科醫生、皮膚科醫生、放射治療醫生、護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316。
6. 蟹足腫癌症的預後如何?影響預後的因素有哪些?
蟹足腫癌症的預後因亞型、疾病範圍、免疫狀態和治療反應而異317:
疾病亞型:經典型蟹足腫癌症通常預後較好,5年生存率可達80-90%;而流行型和內源性蟹足腫癌症預後較差,特別是在廣泛性疾病或內臟受累的情況下318。
疾病範圍:局限性皮膚疾病預後較好,而廣泛性皮膚疾病或內臟受累預後較差319。
免疫狀態:CD4+細胞計數較高的HIV感染者預後較好,而免疫功能嚴重受損者預後較差320。
全身症狀:無B症狀(發熱、盜汗、體重減輕)的患者預後較好321。
治療反應:對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預後較好322。
HHV-8病毒載量:血液中HHV-8病毒載量較高的患者預後較差323。
合併症:合併其他機會性感染或惡性腫瘤的患者預後較差324。
根據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學術報告,香港地區的蟹足腫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70-80%,但這一數據因患者亞型和免疫狀態而異325。隨著治療方法的進步,特別是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廣泛應用,HIV相關蟹足腫癌症的預後已顯著改善326。
7. 如何預防蟹足腫癌症?有哪些高危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預防蟹足腫癌症的策略主要針對其致病因素和風險因素,包括HHV-8感染控制和免疫狀態維護327:
- HHV-8感染預防:
- 免疫功能維護:
需要特別注意的高危人群包括335:
- HIV感染者:特別是CD4+細胞計數較低的患者。
- 器官移植受者: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
- 來自高發地區的移民:如東歐、地中海地區和非洲地區的移民。
- HHV-8感染者:特別是合併免疫抑制狀態者。
這些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皮膚和口腔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干預336。
8. 蟹足腫癌症患者可以獲得哪些支持服務?
蟹足腫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可以獲得多種支持服務,幫助應對疾病帶來的挑戰337:
- 心理支持服務:
- 實質援助服務:
- 教育與資訊服務:
- 社會與休閒支持:
- 終末期關懷:
患者可以通過醫院轉介、直接聯繫相關組織或網絡平台獲取這些支持服務353。
9. 蟹足腫癌症會傳染嗎?與患者日常生活接觸安全嗎?
蟹足腫癌症本身不具傳染性,它是一種腫瘤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354。然而,導致蟹足腫癌症的人類皰疹病毒8型(HHV-8)可以通過某些途径傳播355:
HHV-8的主要傳播途径包括356:
- 唾液接觸:這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径,可通過接吻、共用牙刷或飲具等方式傳播357。
- 性行為:特別是無保護的性行為,可通過接觸感染者的生殖器分泌物傳播358。
- 血液傳播:通過輸血、共用針具或器官移植等方式傳播359。
- 母嬰傳播:從感染母親傳播給胎兒或新生兒,但這種傳播方式相對罕見360。
與蟹足腫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接觸通常是安全的,但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361: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等)與HHV-8感染者接觸時應更加謹慎,因為他們感染後發展為蟹足腫癌症的風險更高366。
總體而言,與蟹足腫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導致疾病傳播,採取基本的預防措施即可確保安全367。
10. 蟹足腫癌症的最新研究進展有哪些?
蟹足腫癌症的研究領域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主要集中於病因學、發病機制、診斷方法和治療策略等方面368:
- 病因學與發病機制研究:
- 診斷技術進展:
- 治療策略創新:
- 預防策略研究:
- 臨床試驗進展: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的香港癌症研究最新進展報告,這些研究進展為蟹足腫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有望改善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385。然而,許多新的治療方法仍處於研究階段,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證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386。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蟹足腫癌症的歷史背景↩︎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蟹足腫癌症的臨床特徵↩︎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癌症分類系統 - 蟹足腫癌症的病理學特徵↩︎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病理學研究↩︎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經典型蟹足腫癌症的流行病學↩︎
WHO癌症預防指南 - 艾滋病相關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非洲地方性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 - HHV-8與蟹足腫癌症的關係↩︎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HHV-8的致癌機制↩︎
香港衛生署 - 免疫抑制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細胞因子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癌症統計報告2024 - 香港地區蟹足腫癌症發病率↩︎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經典型蟹足腫癌症的流行病學↩︎
WHO癌症預防指南 - HAART對蟹足腫癌症的影響↩︎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非洲蟹足腫癌症流行病學↩︎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臨床表現↩︎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蟹足腫癌症淋巴結病變↩︎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診斷方法↩︎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蟹足腫癌症的臨床評估↩︎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癌症分類系統 - 蟹足腫癌症的組織病理學↩︎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免疫組織化學↩︎
香港衛生署 - 蟹足腫癌症的影像學檢查↩︎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蟹足腫癌症的內窺鏡檢查↩︎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癌症分類系統 - 蟹足腫癌症的TNM分期↩︎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蟹足腫癌症的鑑別診斷↩︎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血管腫瘤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纖維組織細胞腫瘤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衛生署 - 黑色素瘤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巴氏腺瘤與蟹足腫癌症↩︎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感染性病變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炎症性皮膚病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衛生署 - 蟹足腫癌症的預後因素↩︎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不同亞型蟹足腫癌症的預後↩︎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HHV-8病毒載量與預後↩︎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香港地區蟹足腫癌症生存率↩︎
香港衛生署 - 孕產期HHV-8管理↩︎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免疫功能與蟹足腫癌症↩︎
香港衛生署 - ART與蟹足腫癌症預防↩︎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管理↩︎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環境因素與蟹足腫癌症↩︎
WHO癌症預防指南 - HIV感染者皮膚監測↩︎
香港衛生署 - HIV感染者HHV-8監測↩︎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移植前HHV-8篩查↩︎
香港衛生署 - HHV-8感染者監測↩︎
香港大學醫學院 - HHV-8疫苗研發現狀↩︎
WHO癌症預防指南 - HHV-8疫苗研發挑戰↩︎
香港衛生署 - HHV-8疫苗未來展望↩︎
香港大學醫學院 - 癌症預防公共衛生策略↩︎
香港衛生署 - HHV-8血清學檢測↩︎
香港醫院管理局 - HHV-8 DNA檢測↩︎
香港衛生署 - CD4+細胞計數服務↩︎
香港醫院管理局 - HIV感染者皮膚監測頻率↩︎
香港醫院管理局 - HIV感染者HHV-8檢測↩︎
香港衛生署 - 移植前HHV-8評估↩︎
香港醫院管理局 - HHV-8感染者監測頻率↩︎
香港醫院管理局 - 專科門診等待時間目標↩︎
香港衛生署 - 癌症康復者生活質量調查↩︎
香港衛生署 - 篩查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香港癌症基金會 - 靈性與終末期關懷概述↩︎
香港癌症基金會 - 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服務指南↩︎
WHO癌症預防指南 - 免疫抑制與蟹足腫癌症↩︎
WHO癌症預防指南 - 艾滋病相關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非洲地方性蟹足腫癌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臨床表現↩︎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蟹足腫癌症淋巴結病變↩︎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診斷方法↩︎
維基百科:癌症條目 - 蟹足腫癌症的臨床評估↩︎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癌症分類系統 - 蟹足腫癌症的組織病理學↩︎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免疫組織化學↩︎
香港衛生署 - 蟹足腫癌症的影像學檢查↩︎
香港醫院管理局 - 蟹足腫癌症的實驗室檢查↩︎
香港大學醫學院 - 蟹足腫癌症的治療選擇↩︎
香港衛生署 - 蟹足腫癌症的預後因素↩︎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HHV-8病毒載量與預後↩︎
WHO癌症預防指南 - HAART對預後的影響↩︎
香港大學醫學院 - 香港癌症研究最新進展↩︎
香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學術報告 - HHV-8致病機制研究↩︎
香港大學醫學院 - 香港癌症研究最新進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