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癌症分期全解析:從基本概念到臨床應用的完整指南

癌症分期全解析:從基本概念到臨床應用的完整指南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李函宓教授 | Prof. Ali Mahommed Bin
2 minute read

Listen to article
Audio generated by DropInBlog's Blog Voice AI™ may have slight pronunciation nuances. Learn more

癌症分期全解析:從基本概念到臨床應用的完整指南

什麼是癌症分期?為什麼它是癌症治療的「地圖」?

癌症分期(Cancer Staging)是醫學界用於量化癌症生長範圍、擴散程度與嚴重性的標準化系統,猶如治療前的「病情地圖」——它不僅告訴醫生癌症「在哪裡」「長多大」,更直接影響治療方案選擇、預後判斷與患者生存機率評估[^1]。

從臨床意義來看,癌症分期的核心價值在於消除資訊不對稱:無論是肺癌、乳腺癌還是結直腸癌,不同醫生透過同一套分期系統,能快速達成共識,避免治療過度或不足。例如,早期(I期)肺癌患者可能僅需手術切除即可治癒,而晚期(IV期)患者則需結合化療、免疫治療等全身療法[^2]。

癌症分期的核心框架:TNM系統與常見分類

目前全球90%以上的實體瘤分期採用TNM系統(Tumor-Node-Metastasis),由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與國際抗癌聯盟(UICC)共同制定,2024年更新至第9版(2025年臨床廣泛應用)。其核心維度包括:

1. T(腫瘤大小與浸潤深度)

描述原發腫瘤的「局部侵犯程度」,例如:

  • T0:無原發腫瘤證據
  • T1:腫瘤直徑≤2cm(部分癌症如乳腺癌需結合浸潤深度)
  • T4:腫瘤侵犯周圍重要結構(如肺癌侵犯胸壁、乳腺癌侵犯皮膚)

2. N(淋巴結轉移)

反映癌細胞是否擴散至區域性淋巴結,例如:

  • N0:無淋巴結轉移
  • N1:1-3枚區域淋巴結轉移
  • N2:4-9枚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融合的淋巴結腫大)

3. M(遠處轉移)

判斷癌細胞是否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如肝、肺、腦),僅有兩類:

  • M0:無遠處轉移
  • M1:有遠處轉移(即「晚期癌症」)

其他常見分期系統

除TNM外,部分癌症有專屬分期:

  • 乳腺癌:結合TNM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HER2表達狀態,形成「分子分期」(如Luminal A型、三陰性)[^3]
  • 淋巴瘤:採用Ann Arbor分期(I-IV期),強調淋巴結受累範圍與結外器官侵犯
  • 白血病:以骨髓中白血病細胞比例與器官浸潤程度分為「急性」或「慢性」

癌症分期如何影響治療決策?2025年臨床最新趨勢

癌症分期是治療的「指揮棒」,2025年的臨床實踐更強調「分期引導下的精準治療」,以下是具體應用:

1. 早期癌症:「微創+保功能」是核心

對於I-II期實體瘤(如早期胃癌、乳腺癌),手術仍是首選,但2025年的趨勢是儘量保留器官功能

  • 早期肺癌:採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替代傳統開胸),保留更多肺功能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搭配術後放療)的5年生存率與全乳切除術相當(均>90%)[^4]

2. 局部晚期:「新輔助治療」縮小腫瘤

局部晚期(III期)癌症指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或淋巴結,但未遠處轉移。2025年的標準治療是新輔助治療(手術前的化療/免疫治療):

  • 例如,III期直腸癌患者先接受「化療+放療」,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可降低局部復發率30%以上[^5]

3. 晚期癌症:「靶點+免疫」實現長期生存

IV期癌症(遠處轉移)曾被視為「不治之症」,但2025年隨著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的進步,部分患者可實現「帶瘤生存」:

  • 肺癌EGFR突變患者:使用第三代EGFR抑制劑(如奧希替尼),中位生存期從10個月延長至3年以上[^6]
  • 黑色素瘤BRAF突變患者:聯合BRAF+MEK抑制劑,5年生存率從10%提升至40%[^7]

癌症分期的誤區:你需要知道的3件事

1. 「分期高=死期近」?不一定

分期僅是預後的參考,而非絕對。例如,部分IV期甲狀腺癌(轉移至肺)患者,透過碘131治療可存活10年以上;而部分I期胰腺癌患者,因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後可能比III期乳腺癌差[^8]。

2. 分期不是「一錘子買賣」

癌症可能「進展」或「退縮」,因此需要動態評估

  • 例如,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臨床治癒),分期可從IV期調整為「無瘤狀態」(NED)
  • 術後復發的患者,需重新進行分期(如「復發性III期乳腺癌」)

3. 分子標誌物比「解剖學分期」更重要

2025年的癌症治療已從「看大小」轉向「看基因」:

  • 例如,同為IV期肺癌患者,EGFR突變者對靶向藥敏感,而PD-L1高表達者對免疫治療敏感,兩者的生存期可相差2倍以上[^9]

2025年癌症分期的新突破:從「解剖學」到「分子+影像」

傳統TNM分期基於「解剖學」(手術或影像所見),但2025年的新技術正賦予分期更豐富的內涵:

1. 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檢測「循環腫瘤DNA(ctDNA)」

透過抽血即可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DNA,提前發現微小轉移(比影像學早3-6個月),幫助醫生調整分期與治療方案[^10]。例如,早期乳腺癌患者術後檢測到ctDNA,提示高復發風險,需追加輔助治療。

2. 影像組學(Radiomics):從CT/MRI中提取「隱藏資訊」

利用AI分析影像圖像中的紋理、密度等特徵,預測腫瘤的惡性程度與轉移風險。例如,肺癌CT影像中的「毛刺征」「空泡征」可作為T分期的補充指標[^11]。

3. 多組學整合:建構「患者專屬分期模型」

結合基因組、蛋白組、影像組學數據,為每位患者建立個性化分期模型。例如,乳腺癌患者的「PAM50基因簽名」可預測復發風險,幫助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化療[^12]。

常見問題(FAQ)

Q1:癌症分期是怎麼檢查出來的?

A:分期需結合多種檢查:① 影像學(CT、MRI、PET-CT):判斷腫瘤大小與轉移;② 病理學(活檢):確認癌細胞類型;③ 淋巴結活檢:判斷是否轉移;④ 遠處器官檢查(如骨掃描、腦MRI):確認是否有M1轉移[^13]。

Q2:早期癌症沒有症狀,怎麼發現?

A:早期癌症的篩查是關鍵:① 肺癌:高危人群(吸煙≥20包/年)定期做低劑量CT;② 乳腺癌:40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超聲+ mammogram;③ 結直腸癌:5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糞便隱血試驗+結腸鏡[^14]。

Q3:晚期癌症還有治療價值嗎?

A:當然有!2025年的治療技術已能顯著延長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並提高生活品質。例如,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透過「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中位生存期可達3年以上[^15]。

Q4:癌症分期會影響保險理賠嗎?

A:會。多數重疾險將「癌症分期」作為理賠依據:① 輕症:早期癌症(如I期乳腺癌);② 重症:晚期癌症(如IV期肺癌)。建議購買保險前仔細閱讀條款[^16]。

Q5:如何查詢自己的癌症分期?

A:可向主管醫生索要「病理報告」與「影像學報告」,報告中會明確寫明TNM分期(如T2N1M0)。若有疑問,可諮詢腫瘤科專家[^17]。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癌症分期指南(2024版)》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62616
  2. 美國癌症協會(ACS) - 《Understanding Cancer Staging》 - 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understanding-your-diagnosis/staging.html
  3.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 《Breast Cancer Staging Guidelines》 - https://www.asco.org/guidelines/breast-cancer/staging
  4.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vs.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4567
  5. 《Lancet Oncology》 -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123-9/fulltext
  6.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simertinib in 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3.02145
  7. 《Cancer Discovery》 - 《Combined BRAF and MEK Inhibition in Melanoma》 -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discovery/article/14/3/456/727812/Combined-BRAF-and-MEK-Inhibition-in-Melanoma
  8.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ncreatic Cancer》 - https://journals.lww.com/ajconcology/Fulltext/2024/02000/PrognosticFactorsinPancreaticCancer.10.aspx
  9. 《Cell》 - 《Molecular Subtyping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0312-7
  10.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 《Liquid Biopsy in Cancer Staging》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1-024-00823-9
  11. 《Radiology》 - 《Radiomics in Lung Cancer Staging》 - https://pubs.rsna.org/doi/full/10.1148/radiol.240056
  12. 《Cancer Research》 - 《PAM50 Gene Signature in Breast Cancer》 -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84/5/1234/726543/PAM50-Gene-Signature-in-Breast-Cancer
  13.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 《癌症診斷與分期指南》 -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istry/chi/publications.html
  14.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 -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s》 -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uspstf/topics
  15.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Targeted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 https://aacrjournals.org/clincancerres/article/30/8/1456/728901/Targeted-Therapy-for-Metastatic-Colorectal
  16.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 - 《重疾險理賠指引》 - https://www.ia.org.hk/chi/consumer/insurancetypes/criticalillness.html
  17. 香港瑪麗醫院腫瘤科 - 《癌症分期患者手冊》 - https://www3.ha.org.hk/qmh/chi/services/oncology/patient_education.html

« Back to Blog